44项常用的护理诊断及措施知识交流

合集下载

44项常用的护理诊断及措施

44项常用的护理诊断及措施

44项常用的护理诊断及措施常用的护理诊断及措施有很多,下面列举了一些常见的护理诊断及相应的护理措施:1.气道通畅受阻-监测患者呼吸频率、深度,察看有无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等症状。

-维持良好的呼吸道通畅,如保持患者头部正确位置,清除分泌物等。

-鼓励患者做深呼吸训练,并教育患者正确的咳嗽姿势。

2.感染风险-注意患者体温的监测,察看是否有发热症状。

-鼓励患者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如勤洗手等。

-做好防护措施,如佩戴手套、口罩等。

3.饮食不足-监测患者饮食摄入量,察看是否有食欲不振等症状。

-提供高蛋白、高能量的饮食。

-鼓励患者进行适度的体力活动,以增加食欲。

4.活动能力受限-评估患者的活动能力,记录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

-协助患者进行适度的体力活动,如助行、运动等。

-提供合适的辅助设备,如助行器具等。

5.失眠-观察患者入睡困难、睡眠质量差等症状,记录患者的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

-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如规律作息时间、舒适的睡眠环境等。

-教育患者放松心情,避免过度兴奋的活动。

6.疼痛-观察患者疼痛程度和疼痛位置,记录疼痛的特点。

-配合医生开具适量的镇痛药物。

-应用非药物方法缓解疼痛,如热敷、按摩等。

7.焦虑-评估患者的焦虑程度,关注患者是否表现出紧张、烦躁等症状。

-提供情感支持,给予患者安全感。

-教育患者适当运用缓解焦虑的方法,如深呼吸、放松等。

8.自我护理的能力下降-评估患者的自理能力,记录患者的自我护理状况。

-提供必要的护理帮助,如协助患者洗澡、进行口腔护理等。

-提供相关的教育,鼓励患者参与自我护理。

9.液体不足-监测患者的体液摄入量和排出量,察看是否有脱水的症状。

-鼓励患者适量增加饮水量。

-给予患者补液治疗,监测液体的输入和输出。

10.营养不良-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察看是否有体重下降、贫血等现象。

-提供高营养价值的饮食,如高蛋白、高能量食物。

-给予患者必要的营养支持,如静脉输液等。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护理诊断和相应的护理措施,具体的护理措施还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需求进行调整和制定。

常用的护理诊断及措施汇总

常用的护理诊断及措施汇总

常用的护理诊断及措施汇总(一)营养失调:高于机体需要量【定义】个体处于营养物质得摄入量超过代谢需要量,有超重得危险得状态。

【诊断依据】主要依据:1、形体改变(超重或肥胖)2、按身高与体重之比值计算,超过正常平均值得10%~20%3、不正常得饮食型态,进食需求得食物量大,不良得饮食习惯次要依据:1、把进食当作应对机制,如在社交场合下、焦虑存在时等2、代谢紊乱3、活动量少【预期目标】1、病人能认识到体重过重得危险,叙述减轻体重得主要措施。

2、病人能描述如何选择适当得饮食,以达到减轻体重得目得。

3、病人开始执行锻炼计划。

4、病人体重有下降趋势。

【护理措施】1、与病人/家属共同探讨病人可能会导致肥胖得原因。

2、讲解基本饮食知识,使病人认识到长期摄入量高于消耗量会导致体重增加,对健康有很大危害。

3、与医师、营养师共同制定病人在住院期间得饮食计划及减肥措施,指导病人记录在一周内每天得食谱。

4、指导病人挑选食物,鼓励病人改善进食行为得技巧,如:限定地点,餐前喝水,制定容量小得餐具,不吃别人餐具中得食品,充分咀嚼,慢慢吞咽等。

5、鼓励病人实施减轻体重得行为。

(二)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定义】非禁食得个别处于摄取得营养物质摄取不足,不克不及满足机体代谢需求得状态。

【诊断依据】主要依据:1、形体改变2、按身高与体重之比值计算,较一般均匀值下降10%~20%或更多次要依据:1、不能获得足够得食物2、有吞咽与咀嚼得肌肉软弱无力、口腔疾患不克不及进食3、各种引起厌恶进食得患者4、不能消化食物与肠道吸收/代谢障碍5、短少饮食知识【预期目标】1、病人能描述已知得病因2、病人能叙述保持/增加体重得主要措施3、病人能叙述保持/增加体重得有利性4、病人接受所规定得饮食5、病人体重增加________kg【护理措施】1、监测并记录病人得进食量2、按医嘱使用能够增加病人食欲得药物3、与营养师一起商量确定病人得热量需要,制定病人饮食计划4、根据病人得病因制定响应得护理步伐5、鼓励恰当活动以增加营养物质得代谢与作用,从而增加食欲6、防止餐前发生不愉快或痛苦得事件;提供良好得就餐环境(三)有感染得危险【定义】个体处于易受内源或外源性病原体侵犯得危险状态。

44项常用的护理策略及措施

44项常用的护理策略及措施

44项常用的护理策略及措施
本文将介绍44项常用的护理策略及措施。

这些措施和策略可用于各种不同的病情和医疗条件。

以下是这些护理策略和措施的概述:
1. 心理支持
2. 疼痛管理
3. 物理治疗
4. 营养支持
5. 睡眠管理
6. 异常体征监测
7. 预防跌倒
8. 预防压疮
9. 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10. 呼吸道管理
11. 预防尿路感染
12. 消化系统管理
13. 糖尿病护理
14. 预防感染
15. 癌症治疗护理
16. 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症管理
17. 神经系统管理
18. 恢复期护理
19. 创面管理
20. 肝脏疾病管理
21. 血液系统管理
22. 贫血管理
23. 泌尿系统管理
24. 安置导管
25. 供氧
26. 给药
27. 补液
28. 神经阻滞
29. 监测血糖
30. 监测心脏电生理
31. 监测呼吸
32. 监测血压
33. 监测肌肉力量
34. 监测运动功能
35. 协助呼吸
36. 协助进食
37. 协助排尿和排便
38. 协助行动
39. 抽痰
40. 吸痰
41. 抗生素疗法
42. 放疗
43. 化疗
44. 手术后康复
这些护理策略和措施可以有效地帮助护理人员优化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护理人员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和医疗条件,选择合适的护理策略和措施,并有效地实施和管理。

常用护理诊断及措施

常用护理诊断及措施

2023-10-28•常见护理诊断•常见护理措施•特殊病人护理•护理技术及操作规范目录01常见护理诊断体温低于36℃,多见于休克、慢性疾病等。

体温异常低温体温高于38℃,多见于感染、炎症等。

高热体温低于35℃,多见于严重感染、手术等。

体温不升血压低于90/60mmHg,多见于血容量不足、心脏泵血功能下降等。

低血压高血压脉压异常血压高于140/90mmHg,多见于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等。

脉压过大或过小,多见于心脏疾病、血管疾病等。

030201呼吸频率大于24次/分,多见于心力衰竭、肺部疾病等。

呼吸急促呼吸困难,多见于肺部疾病、心力衰竭等。

呼吸困难呼吸停止时间大于10秒,多见于神经系统疾病、呼吸道阻塞等。

呼吸暂停昏睡难以唤醒,对周围事物及刺激无反应,多见于严重脑部疾病、药物过量等。

意识模糊对周围环境及事物的觉察清晰度降低,多见于神经系统疾病、药物中毒等。

昏迷意识完全丧失,对周围事物及刺激无反应,多见于严重脑部疾病、中毒等。

意识障碍02常见护理措施护理人员需密切关注患者服药情况,确保药物按时按量服用,避免漏服或错服。

确保按时按量服药注意观察患者服药后的反应,如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措施。

观察药物反应了解患者正在服用的其他药物,避免因药物相互作用导致不良反应。

避免药物相互作用药物治疗护理饮食护理增加营养摄入鼓励患者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以增强体质。

控制饮食温度和时间注意控制食物温度,避免过冷或过热导致患者不适,同时注意按时进餐,避免暴饮暴食。

制定合理饮食计划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饮食习惯,制定适合患者的饮食计划。

心理护理关注患者情绪变化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并解决心理问题。

鼓励患者表达感受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以便更好地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

提供心理支持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帮助其树立信心,减轻焦虑和压力。

1常见并发症预防及护理23采取措施预防患者跌倒,如保持地面干燥、提供扶手等。

常见的护理诊断及措施

常见的护理诊断及措施

常见的护理诊断及措施护理诊断是护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是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结合护理师的临床经验得出的护理问题的描述。

护理措施是根据护理诊断来制定的,用于解决或减轻护理问题、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护理诊断及相应的护理措施:1.疼痛-评估疼痛程度及影响因素-提供药物缓解疼痛,如镇痛药-使用非药物治疗方法,如热敷、冷敷、按摩等-提供舒适的环境,如减少噪音、调整室温等2.呼吸困难-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深度及呼吸暴力-维持通畅的气道,如翻身,咳痰,使用吸痰器等-保持适宜的体位,如半坐位或卧位侧卧位等-可能需要氧气给予或使用呼吸辅助设备3.水和电解质不平衡-监测患者的体重、出尿量、血压和电解质水平-维持患者的水和电解质平衡,如控制液体摄入量、补充相应的电解质等-教育患者关于饮食控制和水平衡的重要性4.功能障碍-评估患者的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提供适当的康复训练,如物理治疗或作业治疗-提供辅助设备,如助行器具、轮椅、拐杖等5.心理社会问题-看护者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提供心理支持和心理疏导,如听患者倾述,提供安慰等-引导患者参与社交活动,如与家人朋友聚会、参与爱好等6.营养不良-评估患者的饮食状况和营养需求-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如高热量、高蛋白饮食-监测患者的体重和营养状况,根据需要调整饮食计划7.感染风险-遵守洗手和消毒的规范,确保医疗器械的清洁和消毒-推行正确的防护措施-提供充足的休息和营养,增强患者的免疫力8.威胁生命-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迅速采取适当的紧急护理措施,如心肺复苏、给药等-与医生紧密合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上仅为常见的护理诊断及相应的护理措施的一部分,具体的护理措施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护士在提供护理措施的过程中,应始终保持专业、仁爱和尊重患者的态度,促进患者的康复和健康。

护理诊断

护理诊断

44项常用的护理诊断的详细说明(一)营养失调:高于机体需要量【定义】个体处于营养物质的摄入量超过代谢需要量,有超重的危险的状态。

【诊断依据】主要依据:* 形体改变(超重或肥胖)* 按身高与体重之比值计算,超过正常平均值的10%~20%* 不正常的饮食型态,进食需求的食物量大,不良的饮食习惯次要依据:把进食当作应对机制,如在社交场合下、焦虑存在时等* 代谢紊乱活动量少【预期目标】1、病人能叙述减轻体重的主要措施。

2、病人能描述如何选择适当的饮食,以达到减轻体重的目的。

3、病人能认识到体重过重的危险。

4、病人开始执行锻炼计划。

5、病人体重有下降趋势。

【护理措施】1、与病人/家属共同探讨病人可能会导致肥胖的原因。

2、讲解基本饮食知识,使病人认识到长期摄入量高于消耗量会导致体重增加,对健康有很大危害。

3、与医师、营养师共同制定病人在住院期间的饮食计划及减肥措施,指导病人记录在一周内每天的食谱。

4、指导病人选择食物,鼓励病人改善进食行为的技巧,如:限定地点,餐前喝水,制定容量小的餐具,不吃别人餐具中的食品,充分咀嚼,慢慢吞咽等。

5、鼓励病人实施减轻体重的行为。

(二)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定义】非禁食的个体处于摄入的营养物质摄入不足,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的状态。

【诊断依据】主要依据:形体改变按身高与体重之比值计算,较正常平均值下降10%~20%或更多次要依据:* 不能获得足够的食物* 有吞咽和咀嚼的肌肉软弱无力、口腔疾患不能进食* 各种引起厌恶进食的患者* 不能消化食物和肠道吸收/代谢障碍* 缺乏饮食知识【预期目标】1、病人能描述已知的病因2、病人能叙述保持/增加体重的主要措施3、病人能叙述保持/增加体重的有利性4、病人接受所规定的饮食5、病人体重增加________kg【护理措施】1、监测并记录病人的进食量2、按医嘱使用能够增加病人食欲的药物3、和营养师一起商量确定病人的热量需要,制定病人饮食计划4、根据病人的病因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5、鼓励适当活动以增加营养物质的代谢和作用,从而增加食欲6、防止餐前发生不愉快或痛苦的事件;提供良好的就餐环境(三)有感染的危险【定义】个体处于易受内源或外源性病原体侵犯的危险状态。

常用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

常用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

常用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在医疗护理领域,准确的护理诊断和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护理诊断是对个人、家庭或社区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一种临床判断,而护理措施则是为了预防、减轻或解决这些问题而采取的具体行动。

以下将详细介绍一些常用的护理诊断及相应的护理措施。

一、疼痛疼痛是患者最常见的不适之一。

护理诊断可能包括:急性疼痛、慢性疼痛、疼痛与手术创伤有关等。

护理措施:1、评估疼痛的性质、部位、程度、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

可以使用疼痛评估量表,如数字评分法(0 10 分)、面部表情疼痛量表等。

2、提供舒适的环境,保持病房安静、整洁、温度适宜。

3、协助患者采取舒适的体位,如半卧位、屈膝侧卧位等。

4、根据医嘱给予止痛药,并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5、运用非药物止痛方法,如分散注意力(听音乐、看电视、聊天等)、冷敷或热敷、按摩等。

二、体温过高体温过高通常是由感染、炎症等原因引起。

护理诊断可能为:体温过高与感染有关、发热待查等。

护理措施:1、密切监测体温变化,至少每 4 小时测量一次,高热时可增加测量频率。

2、鼓励患者多饮水,以补充因发热而丢失的水分。

3、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高热量、高蛋白饮食。

4、遵医嘱给予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冷敷等;或药物降温,并注意观察降温效果。

5、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干燥,及时更换汗湿的衣物和床单。

三、焦虑焦虑是患者在面对疾病、治疗或生活变化时常见的心理反应。

护理诊断可能是:焦虑与疾病不确定感有关、焦虑与手术临近有关等。

护理措施:1、主动与患者交流,倾听其内心的担忧和恐惧,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

2、向患者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治疗方案和预后,增强其对疾病的了解和应对能力。

3、指导患者运用放松技巧,如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松弛等,减轻焦虑情绪。

4、为患者创造安静、舒适的治疗环境,避免不良刺激。

5、必要时,可请心理医生会诊,给予专业的心理治疗。

四、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长期卧床、营养不良、大小便失禁等情况可能导致患者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44项常用的护理诊断及措施

44项常用的护理诊断及措施

(一) 营养失调:高于机体需要量【定义】个体处于营养物质的摄入量超过代谢需要量,有超重的危险的状态。

【诊断依据】主要依据:1.形体改变(超重或肥胖)2.按身高与体重之比值计算,超过正常平均值的10%~20%3。

不正常的饮食型态,进食需求的食物量大,不良的饮食习惯次要依据:1。

把进食当作应对机制,如在社交场合下、焦虑存在时等2。

代谢紊乱3。

活动量少【预期目标】1、病人能认识到体重过重的危险,叙述减轻体重的主要措施。

2、病人能描述如何选择适当的饮食,以达到减轻体重的目的。

3、病人开始执行锻炼计划。

4、病人体重有下降趋势。

【护理措施】1、与病人/家属共同探讨病人可能会导致肥胖的原因.2、讲解基本饮食知识,使病人认识到长期摄入量高于消耗量会导致体重增加,对健康有很大危害。

3、与医师、营养师共同制定病人在住院期间的饮食计划及减肥措施,指导病人记录在一周内每天的食谱。

4、指导病人选择食物,鼓励病人改善进食行为的技巧,如:限定地点,餐前喝水,制定容量小的餐具,不吃别人餐具中的食品,充分咀嚼,慢慢吞咽等.5、鼓励病人实施减轻体重的行为。

(二)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定义】非禁食的个体处于摄入的营养物质摄入不足,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的状态。

【诊断依据】主要依据:1。

形体改变2.按身高与体重之比值计算,较正常平均值下降10%~20%或更多次要依据:1.不能获得足够的食物2.有吞咽和咀嚼的肌肉软弱无力、口腔疾患不能进食3. 各种引起厌恶进食的患者4.不能消化食物和肠道吸收/代谢障碍5。

缺乏饮食知识【预期目标】1、病人能描述已知的病因2、病人能叙述保持/增加体重的主要措施3、病人能叙述保持/增加体重的有利性4、病人接受所规定的饮食5、病人体重增加________kg【护理措施】1、监测并记录病人的进食量2、按医嘱使用能够增加病人食欲的药物3、和营养师一起商量确定病人的热量需要,制定病人饮食计划4、根据病人的病因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5、鼓励适当活动以增加营养物质的代谢和作用,从而增加食欲6、防止餐前发生不愉快或痛苦的事件;提供良好的就餐环境(三)有感染的危险【定义】个体处于易受内源或外源性病原体侵犯的危险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营养失调:高于机体需要量【定义】个体处于营养物质的摄入量超过代谢需要量,有超重的危险的状态。

【诊断依据】主要依据:1.形体改变(超重或肥胖)2.按身高与体重之比值计算,超过正常平均值的10%~20%3.不正常的饮食型态,进食需求的食物量大,不良的饮食习惯次要依据:1.把进食当作应对机制,如在社交场合下、焦虑存在时等2.代谢紊乱3.活动量少【预期目标】1、病人能认识到体重过重的危险,叙述减轻体重的主要措施。

2、病人能描述如何选择适当的饮食,以达到减轻体重的目的。

3、病人开始执行锻炼计划。

4、病人体重有下降趋势。

【护理措施】1、与病人/家属共同探讨病人可能会导致肥胖的原因。

2、讲解基本饮食知识,使病人认识到长期摄入量高于消耗量会导致体重增加,对健康有很大危害。

3、与医师、营养师共同制定病人在住院期间的饮食计划及减肥措施,指导病人记录在一周内每天的食谱。

4、指导病人选择食物,鼓励病人改善进食行为的技巧,如:限定地点,餐前喝水,制定容量小的餐具,不吃别人餐具中的食品,充分咀嚼,慢慢吞咽等。

5、鼓励病人实施减轻体重的行为。

(二)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定义】非禁食的个体处于摄入的营养物质摄入不足,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的状态。

【诊断依据】主要依据:1.形体改变2.按身高与体重之比值计算,较正常平均值下降10%~20%或更多次要依据:1.不能获得足够的食物2.有吞咽和咀嚼的肌肉软弱无力、口腔疾患不能进食3. 各种引起厌恶进食的患者4.不能消化食物和肠道吸收/代谢障碍5.缺乏饮食知识【预期目标】1、病人能描述已知的病因2、病人能叙述保持/增加体重的主要措施3、病人能叙述保持/增加体重的有利性4、病人接受所规定的饮食5、病人体重增加________kg【护理措施】1、监测并记录病人的进食量2、按医嘱使用能够增加病人食欲的药物3、和营养师一起商量确定病人的热量需要,制定病人饮食计划4、根据病人的病因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5、鼓励适当活动以增加营养物质的代谢和作用,从而增加食欲6、防止餐前发生不愉快或痛苦的事件;提供良好的就餐环境(三)有感染的危险【定义】个体处于易受内源或外源性病原体侵犯的危险状态。

【诊断依据】主要依据:1.有利于感染的情况存在,并有明确的原因2.有促成因素和危险因素存在[危险因素]* 第一道防线不完善:如皮肤破损、组织损伤、体液失衡、纤毛的作用降低、分泌物pH值变化、肠蠕动变化。

* 第二道防线不完善:如粒细胞减少、血红蛋白下降、免疫抑制、免疫缺陷或获得性免疫异常等。

次要依据:1. 有急慢性疾病2.营养不良3. 药物因素4.避免与病原体接触的知识不足5.新生儿及缺少母体抗体;老年人与感染性增加有关【预期目标】1、病人住院期间无感染的症状和体征,表现为生命体征正常,伤口、切口和引流周围无感染表现。

2、病人能描述可能会增加感染的危险因素。

3、病人表示愿意改变生活方式以减少感染的机会。

4、病人能保持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护理措施】1、确定潜在感染的部位。

2、监测病人受感染的症状、体征。

3、监测病人化验结果。

4、指导病人/家属认识感染的症状、体征。

5、帮助病人/家属找出会增加感染危险的因素。

6、帮助病人/家属确定需要改变的生活方式和计划。

7、指导并监督搞好个人卫生;对病人进行保护性隔离的各项措施;加强各种管道护理,仔细观察各种引流管及敷料的消毒日期,保持管道通畅,观察引流液的性质。

8、各种操作严格执行无菌技术,避免交叉感染。

9、给病人供给足够的营养、水分和维生素。

10、根据病情指导病人做适当的活动,保持正确体位。

11、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及有无感染的临床表现(如发烧、尿液混浊、脓性排泄物等)12、对新生儿监测感染征象,给予脐带护理并观察。

13、对孕产妇解释孕期易于感染和预防产后感染的症状,识别产后危险因素(如贫血、营养不良等)。

(四)有体温改变的危险【定义】个体处于不能将体温维持在正常范围的危险状态。

(个体处于可能无法维持体温在正常范围内的危险状态)。

【诊断依据】主要依据:1.有危险因素存在[危险因素]* 年龄过大或过小* 体重过重或过轻* 暴露在冷或凉或暖和热的环境中* 各种原因引起脱水* 活动过多或过少* 药物引起血管收缩或血管扩张* 新陈代谢率的变化* 脑部疾患* 有感染存在次要依据:* 疾病与创伤* 惯于久坐的生活方式【预期目标】1、使病人的体温维持在正常范围内。

2、病人/家属能采用适当的方法使体温波动维持在正常范围内。

3、病人/家属能说出体温过高/体温过低的早期表现。

【护理措施】1、监测体温变化。

2、保持环境温度稳定。

3、评估病人体温过高/体温过低的早期症状和体征。

4、指导病人/家属识别并及时报告体温异常的早期症状和体征。

虚弱思维能力障碍头痛脉搏和呼吸减慢或脉搏加快血压降低皮肤干燥定向力障碍/、意识模糊、易怒、嗜睡、情感淡漠皮肤摸着硬而冷、腹部凉而硬低血糖5、评估可能改变体温的家庭环境因素。

6、指导病人/家属把体温波动范围降到最低的方法。

穿上合适的衣服保持适当的营养保持环境温度稳定增加活动量在温暖的环境洗澡炎热夏季调节室内温度、低热采用物理降温7、对出院病人/家属提供出院指导。

(五)体温调节无效【定义】个体在面临有害因素或变化的外界因素时,处于或有可能处于不能有效的维持正常体温的状态。

【诊断依据】体温波动与有限的代谢代偿性调节有关,这种调节是对环境因素做出的反应。

* 与年龄引起的有限的代谢代偿性调节有关(如不满一个月的新生儿、老年人)* 与周围环境波动有关,如居住条件差,体表潮湿,衣着不适于气候的变化【预期目标】1、体温能维持在正常范围内。

2、病人/家属能解释避免热量丧失的方法。

【护理措施】1、减少或排除婴儿热量丧失的根源(蒸发、空气对流、传导、辐射)。

2、监控婴儿的体温,体温低于正常时采取保暖措施;体温高于正常时采取降温措施。

3、教给照顾者明白为什么婴儿易受温度波动的影响(冷或热)。

4、解释因年龄过大而出现体温调节的变化,如寒冷、发热。

5、监测体温并查清原因。

6、指导怎样预防体温过高或过低。

(六)便秘【定义】个体处于一种正常排便习惯有改变的状态,其特征为排便次数减少和/或排出干、硬便。

【诊断依据】主要依据:* 干、硬的粪便* 排便次数少于每周三次次要依据:* 肠蠕动减弱音* 自述在直肠部有饱满感和下坠感* 腹部可触及硬块* 活动量减少可能出现现象:* 腹痛* 食欲减退* 背痛或头痛* 日常生活受干扰* 使用缓泻剂【预期目标】个人将能够:1、病人表现排便型态正常。

2、病人/家属能描述预防便秘的措施和治疗便秘方法。

【护理措施】1、与营养师商量增加饮食中的纤维素含量,并介绍含纤维素多的食物种类;讲解饮食平衡的重要性。

2、鼓励每天至少喝1500~2000ml的液体(水、汤、饮料)。

3、鼓励病人适当的活动以刺激肠蠕动促进排便。

4、建议早餐前30分钟喝一杯水,可刺激排便。

5、要强调避免排便时用力,以预防生命体征发生变化、头晕或出血。

6、病人排便期间,提供安全而隐蔽的环境,并避免干扰。

7、交待可能会引起便秘的药物。

8、指导病人进行腹部按摩辅助肠蠕动将促进最佳的排便型态。

9、向病人解释长期使用缓泻剂的后果。

10、记录大便的次数和颜色、形状。

对儿童、孕妇、老年人,根据不同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措施。

(七)腹泻【定义】个体处于正常的排便习惯有改变的状态,其特征为频繁排出松散的水样、不成型便。

(个体的正常排便习惯的改变,其特征为排便次数增多,大便呈松散的、不成形的或水样便。

)【诊断依据】主要依据:* 排便次数、量增加,形状呈水样或松散便,每日在三次以上* 腹部疼痛次要依据:* 食欲下降* 恶心、腹部不适* 体重下降【预期目标】1、描述所知道的致病因素。

2、病人主诉排便次数减少。

3、病人能够描述为保持正常大便形状所需饮食以及有关克服药物副作用的知识。

4、食欲逐渐恢复正常。

【护理措施】1、评估记录大便次数、量、性状及致病因素。

2、根据致病因素采取相应措施,减少腹泻。

3、观察并记录病人肛门皮肤情况,有无里急后重感。

4、评估病人脱水体征。

5、注意消毒隔离,防止交*感染。

6、提供饮食指导,逐渐增加进食量,以维持正常尿比重,注意摄入钾、钠的饮食。

7、按医嘱给病人用有关药物。

8、按医嘱给病人补足液体和热量。

9、告诉病人有可能导致腹泻的药物。

10、指导病人良好卫生生活习惯。

11、对患儿采取相应措施,如指导正确的母乳喂养知识。

(八)排尿型态异常【定义】是指个体处于或有危险处于排尿功能障碍的一种状态。

【诊断依据】* 排尿困难* 尿急* 尿频* 尿滴沥* 遗尿* 尿潴留* 夜尿* 大量尿液残留【预期目标】个人将能够:1、排尿节制(在白天、黑夜、24h中具体化)。

2、确认尿失禁的原因及治疗依据。

【护理措施】1、确认是否有急性成因:(1)感染(如:尿道炎、性病、淋病)(2)肾病(3)肾结石(4)药物治疗(5)麻醉作用2、如果急性成因确定,则请教泌尿专家。

3、如果出现尿失禁,确定其类型。

评估:(1)排尿节制的既往史。

(2)尿失禁出现的开始和持续时间(白天、黑夜、只在某时间)。

(3)使尿失禁出现增加的因素:* 咳嗽* 笑* 站立* 床上翻身* 上卫生间迟缓* 当激动的时候* 离开卫生间* 跑步(4)排尿需要的知觉:出现、缺乏、减少。

(5)感觉有急迫尿意后,延迟排尿的能力。

(6)排尿之后的解脱感:* 完全解脱* 膀胱排空之后仍有排尿的欲望(九)功能性尿失禁【定义】是指个体处于由于无能力或难以及时到达卫生间而尿失禁的一种状态。

【诊断依据】主要依据:(一定存在)* 在到达厕所之前或途中尿失禁【预期目标】1、病人尿失禁次数减少。

2、描述尿失禁的成因。

3、使用适当的设备来帮助排尿、移动和穿衣。

4、消除或尽量减少家中的环境障碍。

【护理目标】1、确定是否还有其他原因引起的尿失禁(如:压力性、急迫性或反射性尿失禁、尿潴留或者感染)。

2、评估感官/认知障碍。

3、评估运动/移动障碍。

4、减少环境障碍:(1)妨碍物,照明灯光和距离。

(2)适当的马桶高度和方便抓握的栏杆。

5、如果需要,在厕所和床之间提供一个便器。

6、对于有认知障碍的病人,分别在每2h,在饭后和睡前提醒上厕所。

7、对于上肢功能有障碍的病人:(1)评估病人脱、换衣服的能力。

(2)宽松的衣服便于病人把握控制。

(3)如果必要提供穿衣帮助。

8、向病人推荐访视护士(职业治疗部门)以评估家中卫生间设施。

9、对老年人的护理措施:(1)强调尿失禁并非在年老时是不可避免的事。

(2)解释不要因为害怕尿失禁而限制液体的摄入。

(3)解释不要到口渴时才饮水。

(4)指导晚上上厕所时采用比较方便的方式,考虑使用便器、椅或尿壶。

(十)反射性尿失禁【定义】是指个体处于在没有急迫要排泄或膀胱满涨感觉下可以预见的不自觉的排尿的一种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