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春节说课稿
北京的春节的说课稿

北京的春节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老舍先生的《北京的春节》。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北京的春节》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单元以“民风民俗”为主题,编排了《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四篇课文,展现了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反映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
《北京的春节》是老舍先生的一篇散文,作者用充满京味的语言,按照时间顺序描绘了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现了春节的隆重与热闹,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本文结构清晰,语言生动,是学生学习语言、了解民俗文化的佳作。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春节这一传统节日也有一定的了解和体验。
但由于地域和时代的差异,学生对于老北京春节的习俗可能了解不够深入,对于文中一些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语言也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通过多种方式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会写“蒜、醋”等 15 个字,会写“热情、自傲”等 20 个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感受老北京春节的热闹氛围。
4、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传统节日蕴含的民俗文化和民族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体会作者“京味儿”语言的特点,感受老北京春节的热闹氛围。
教学难点: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传统节日蕴含的民俗文化和民族精神。
五、教法与学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教法:1、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老北京春节的热闹氛围。
北京的春节》说课稿

《北京的春节》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向大家介绍我对于《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思路。
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北京的春节》是老舍先生的一篇散文,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描绘了一幅幅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现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美好,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喜爱。
本文语言朴素自然,充满生活气息,是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感受民俗风情的好教材。
二、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体会作者的语言风格。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学会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节日的热闹与喜庆。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方法,并学会运用。
四、教学方法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引导法、合作探究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创设春节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将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春节的视频或图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引出课题《北京的春节》。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然后,我将引导学生概括文章大意,理清文章脉络。
(三)精读课文,深入探究我将引导学生按照时间顺序,逐段学习课文。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朗读、讨论交流等方式,深入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
在学习过程中,我将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方法,并学会运用。
北京的春节优秀说课稿

北京的春节优秀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北京的春节》。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八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北京的春节》是老舍先生的一篇散文,作者用充满京味的朴实无华的语言,描绘了一幅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现了春节的隆重与热闹,体现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这篇课文在结构上按时间顺序,从腊月初八写到正月十九,有详有略地介绍了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
文章语言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二、说学情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春节这个传统节日也有一定的了解和体验。
但是,由于地域和时代的差异,学生对于老北京的春节习俗可能了解得不够深入和全面。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本、观看图片和视频等方式,加深对老北京春节习俗的认识和理解,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会写“蒜、醋”等 15 个字,会写“热情、自傲”等 20 个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
学习作者按时间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引导学生阅读有关春节的资料,丰富对春节习俗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
学习作者按时间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五、说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老北京的春节之中,感受节日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北京的春节》说课稿

《北京的春节》说课稿《北京的春节》说课稿13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
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北京的春节》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北京的春节》说课稿1一、说教材《北京的春节》是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本单元为我们介绍了丰富多彩的民间风俗。
老舍先生的这篇《老北京的春节》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
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
接着详细描述了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初一、元宵,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文中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
全文内容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推进自然。
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了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二、说教学目标1.会写“蒜、醋”15个生字,正确读写“货摊、通宵”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根据本单元的编排主题及阅读要素,结合教材和学情特点,我将引领学生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作为教学的重点,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作为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而本课也是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的。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主要采用了启发诱导法、精读感悟法、多媒体辅助法等教学方法。
学生则主要采用自读自悟、圈点勾画、合作学习的方式,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以教师的导、学生的学为教学主线,营造教师和学生互动的学习氛围,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逐步深入,让学生在学习中解惑、积累,运用恰当的阅读方法,有目的地阅读,感受学习的乐趣。
北京的春节的说课稿

北京的春节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北京的春节》。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北京的春节》是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单元以“民风民俗”为主题,旨在让学生感受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独特风俗文化,体会其中蕴含的民族智慧和民族精神。
这篇课文作者是老舍先生,他用充满京味儿的语言,按照时间顺序描绘了老北京人过春节的热闹景象和风俗习惯。
文章从腊月初旬开始,依次介绍了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等重要时间节点的习俗活动,展现了老北京春节的隆重与热闹,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春节这一传统节日也有一定的了解和体验。
但是,由于地域和时代的差异,学生对于老北京春节的具体习俗和文化内涵可能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本、联系生活实际、查阅资料等方式,加深对老北京春节的认识和感受。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会写“蒜、醋”等 15 个字,会写“热情、自傲”等 20 个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感受老北京春节的热闹和喜庆。
4、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传统节日蕴含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感受老北京春节的热闹和喜庆。
教学难点:1、理解老北京春节习俗中蕴含的文化内涵。
2、学习作者按时间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并能在习作中运用。
五、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朗读感悟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体会作者的情感。
北京的春节 说课稿

北京的春节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北京的春节》。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北京的春节》是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文作者是老舍先生,他用充满京味的语言,描绘了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展现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
这篇课文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
它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传统节日的魅力,还能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春节也有一定的了解和体验。
但是,他们对于老北京春节的独特习俗和文化内涵可能认识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分析和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读写本课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默读、朗读、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老北京春节的热闹氛围,体会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氛围。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老舍先生的语言特色,理解传统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
五、教法与学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教法:1、问题引导法:通过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深入理解课文。
2、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老北京的春节之中,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3、朗读感悟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体会课文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学法:1、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预习课文,查阅相关资料,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合作学习法:小组合作讨论问题,交流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北京的春节》教案(精选13篇)

《北京的春节》教案(精选13篇)《北京的春节》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本课生字词,积累词语“翡翠”、“万象更新”、“灯火通宵”、“日夜不绝”、“截然不同”、“万不得已”、“张灯结彩”、“有声有色”、“各形各色”等。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略得当的好处。
过程与方法感情朗读法、读议结合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难点:引导学生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突破: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对场景的描述,想象画面,领悟表达方法;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真切感受北京的春节不一样的民风民俗,理解课文所展示的民俗的内涵——春节代表的亲情、乡情、祝愿、期盼等,以及由此反映的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和文化传统。
教学准备:1、有关老舍的资料。
2、描写春节的文章、诗词、童谣、等。
教学过程:一、交流资料,畅谈春节,导入课文1、同学们,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
我们是怎么过春节的呢?谁能说一说,在春节里,我们都要做些什么呢?2、童谣一: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童谣二:新年到,穿新衣,戴新帽;舞龙灯,踩高跷,迎财神;合家欢,乐淘淘,大家齐迎新年到,新年到!诗歌: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同学们,今天,让我们跟随老舍先生,一起走进老北京的春节,感受一下京味十足的、独特的民风民俗的年文化。
我们已经学习了老舍先生的一些作品,谁能说一说?介绍老舍:老舍(1899~1966)现代作家。
《北京的春节》说课稿

《北京的春节》说课稿课时安排本课时为语文课,时间为40分钟。
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北京的春节》,了解北京的春节传统习俗和文化特点。
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习如何阅读一篇文章。
3.增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教学重点1.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大意。
2.学习常用词语和句式,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3.了解北京春节的传统习俗和文化特点。
教学难点1.掌握生词和生疏词汇。
2.分析文章中的典故和隐喻。
教学内容及具体步骤第一步:导入新课1.老师放一张北京冬日的图片,让学生先欣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老师介绍本次课学习的内容《北京的春节》,介绍一下北京春节的传统特点。
第二步:阅读理解1.请学生阅读文章,注意快速阅读,了解文章大意。
2.请学生再次阅读文章,理解关键句子和表达方式。
3.请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交流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学生可以互相补充对文章的解读和理解。
第三步:生词和生疏词汇解读1.请学生对生词和生疏词汇进行解读,如“冻红扇”、“扭秧歌”等。
2.请学生结合文章语境猜测词义,老师在旁边给予帮助。
第四步:分析典故和隐喻1.请学生分析文章中出现的典故和隐喻,如“夜光杯”、“琴瑟和鸣”等,了解其背后的文化涵义。
2.请学生掌握这些典故和隐喻的运用方法,提高作文的写作技巧。
第五步:自主思考1.请学生思考北京春节的文化价值和传统特色,梳理重要的习俗和意义。
2.请学生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传承并发扬这些传统文化。
课堂评价1.老师在课堂上不时进行提问,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人练习等形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3.学生可以通过作文或口头汇报等形式,总结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和收获。
课后作业1.继续阅读相关文章,加深对北京春节传统文化和民俗的了解。
2.思考并撰写一篇作文,表达自己对北京春节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3.提交作业后,老师可以给予评价并指出不足之处。
总结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北京春节的传统文化和民俗习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掌握了文章阅读的基本技巧和语言运用能力,提升了自己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的春节说课稿
《北京的春节》说课稿
教者:李晓妮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六课《北京的春节》,本篇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
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
紧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
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文中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
全文内容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推进自然。
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在本课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本课的教学重点: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本课的教学难点: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二、【说学生】
画下来,并结合自己过年的感觉,简单地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写完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
整个交流过程要注意读悟结合,在深入了解北京春节习俗的同时,感受过节的热闹氛围,体会老舍语言的魅力。
四、回顾全文,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学生学习了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也感受到了老北京春节的热闹和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写法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于是我问学生:中国的春节是个非常隆重的节日,从腊八到正月十九将近有一个月的时间,详细说起来恐怕一天一夜也说不完,为什么老舍先生让“腊八、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给我们留下了这么深刻的印象呢?此处让学生感受老舍先生写作的详略得当,语言的简练。
五、课后小练笔
学习文章的目的就是更好地帮助自己提高习作水平,所以,在本课的结尾我安排了一个小练笔:过年,讲究的就是热闹、火爆、祥和。
这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凝聚。
除夕之夜,天涯海角的炎黄子孙都会吃团圆饭、守岁、拜年,带着美好的心愿去辞旧迎新。
但年的味道却越来越淡,正在变成电视机前对一场春节晚会的观看。
请你结合《北京的春节》和自己所过的春节,写一篇短文,谈谈感受或希望。
五、【说板书设计】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板书应该简洁明了,具有概括性、指导性、艺术性。
本课板书如下:
熬腊八粥
腊八泡腊八蒜
从人们活动的角度详略得当6、北京的春节除夕
(真热闹)从味、色、音的角度除夕
正月初一:人们的活动深刻印象
元宵节: 观灯(总—
分—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