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美学史名词解释 2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A.古希腊美学思想萌芽1.毕达哥拉斯学派主要由数学家组成,以自然现象为研究对象,认为宇宙中最基本的原素是数,数的原则统治宇宙一切现象。
得出美就是和谐的结论:1、(研究音乐)从数学的观点去研究音乐节奏的和谐,音乐的基本原则在数量关系,音乐节奏的和谐就是各种不同的音调按一定数量的比例组成。
由此得出一个辩证原则,音乐是对立因素的和谐统一,这是希腊辩证思想的最早萌芽,也是“寓杂多于整一”文艺思想的最早萌芽。
2、(研究雕塑、建筑)他们将数与和谐的原则推广到雕塑,建筑,总结得出一些经验性规范,如“黄金分割”等,这是美学形式主义的萌芽。
3、(研究天文学)他们还把这一原则应用到天文学方面,形成“宇宙和谐”的概念,把整个宇宙看做美学的对象,而并不限于艺术。
4、(人与艺术)毕达哥拉斯学派还注意到艺术对人的影响,他们认为人体也有数与和谐的原则统辖,当人内在的和谐与外在的和谐“同声相应”时,人就可以爱美和欣赏艺术。
另外,人的内在和谐还会受到外在和谐的影响。
2.赫拉克利特朴素唯物主义:世界由水风火地四大原素构成,其中火最重要,而且这四种原素还会不断转变。
辩证观点:(对立的斗争)毕达哥拉斯学派侧重对立的和谐,而赫拉克利特则侧重对立的斗争,因此他认为美的标准具有相对性,一切都在变动,美不是绝对永恒的。
“比起人来,最美的猴子也还是丑的”。
3.德谟克利特近似“余力说”:音乐并不产生于需要,而是产生于正在发展的奢侈,这是近代SCHILLER 和斯宾塞“余力说”的萌芽,并说明他开始从社会发展方面看艺术的起源。
原子论和认识论:物体表面分泌出的液体微粒,通过空气影响人的感官,使人对物体产生感性认识,但这种认识必须经过理智,才能达到理性认识。
这说明他认识到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以及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为美学打下唯物主义认识论基础。
4.苏格拉底由从自然科学观点去看美学转变为从社会科学观点去看待美学,这是希腊美学思想的重大转变。
外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外美史名词解释1、意大利学院派:1590年,意大利画家卡拉契兄弟创办了著名的波伦亚学院,旨在传承文艺复兴大师的传统,总结前人经验,培养年轻的美术家,并制定艺术法规,强调绘画标准, 避免样式主义和卡拉瓦乔的影响。
由于这种办学原则明显缺乏创新精神,带有折衷主义的特点。
故而题材较狭窄,多描绘宗教与神话,在技法上重素描轻色彩。
可是对以后的古典主义美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折衷主义:这是17世纪意大利学院派美术的基本特色。
主张绘画应有的最高标准是:米开朗基罗的人体、拉斐尔的素描、格累乔的典雅与风韵、威尼斯画派的色彩等等。
这种企图培养新的艺术人才的办学思路与模式明显是综合了各家之长的折衷主义。
3、卡拉瓦乔主义:17世纪由于卡拉瓦乔在当时欧洲画坛的巨大影响,吸引了相当多的敬慕者与追随者,他们的作品深受其艺术感染,无论是题材范围、画面明暗对比、人物写实手法等,多倾向于卡拉瓦乔的现实主义风格,故被称为卡拉瓦乔主义。
4、意大利地方画派:17世纪意大利的现实主义画坛除了最具影响的卡拉瓦乔之外,还有颇具实力的有现实主义倾向的地方画派和画家:如热那亚画派(代表人物是斯特劳斯)、曼图亚画派(以多菲奇为代表)、那不勒斯画派(萨·洛撒为代表),另外还有威尼斯画派、佛罗伦萨画派和罗马画派等。
5、巴洛克艺术:17世纪流行的艺术风格之一。
这种风格最早产生于意大利的罗马,曾弥漫于欧洲的天主教国家。
“巴洛克”这个派生词的由来说法不一:一说来自葡萄牙语或西班牙语,意指不圆的珠子;一说来自意大利语,有任意奇特、怪诞或推论上错误的含义。
这个带有贬意的称呼是18世纪的古典主义理论家对这种艺术倾向的蔑视。
6、荷兰小画派:17世纪的荷兰除了哈尔斯与伦勃朗这样伟大的现实主义绘画大师以外,还涌现了一批出色的画家。
他们被称为“荷兰小画派”的原因有二:第一是画幅较小,适宜于市民阶层装饰居室;第二是不表现重大的社会题材,特别注重对生活细节的描绘,迎合了市民阶层的审美趣味。
外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外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外国美术史是研究外国艺术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和演变的学科。
以下是一些外国美术史中常见的名词解释:
1. 古埃及:古埃及艺术是指在古埃及文化和文明时期产生的艺术,以宏大、宏伟的建筑和壁画而闻名。
2. 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指15世纪到16世纪意大利的一场文化运动,该运动强调对古代希腊和罗马艺术的研究和模仿,希望将艺术从中世纪的宗教主题中解放出来。
3. 巴洛克:巴洛克艺术是17世纪到18世纪欧洲的一种艺术风格,以其丰富、奢华、夸张和戏剧化的特点而闻名。
4. 印象派:印象派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的一种艺术流派,艺术家以瞬间的感觉和瞬间的印象为主题,注重光线和色彩的变化。
5. 立体主义:立体主义是20世纪初法国的一种艺术运动,艺
术家试图通过将主题拆分成多个几何形状来重新构建对象的立体感。
6. 表现主义:表现主义是20世纪初德国的一种艺术运动,旨
在通过夸张、变形和艺术家个人情感的表达来传达内心世界。
7. 超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是20世纪初法国的一种艺术运动,旨在揭示潜意识的力量和梦境的世界,作品常常充满幻想和超
自然的元素。
8. 极简主义:极简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一种艺术运动,艺术家试图通过简化、减少和几何化的形式来探索纯粹的美感。
9. 街头艺术:街头艺术是20世纪末21世纪初源于城市街头的一种艺术形式,其特点是在公共空间中创作,并且经常涉及政治、社会和城市环境的问题。
10. 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一种艺
术和文化理论,强调对传统和权威的怀疑,并试图挑战艺术的定义和分类。
西方美术史名词解释

巴洛克:与反宗教改革有关。
有着豪华的特色,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极力强调运动,关注作品的空间感和立体感,综合性,浓重的宗教色彩,大多数巴洛克艺术家有远离生活和时代的倾向。
洛可可:罗可可艺术也被称为艳情艺术,其特点是:纤细轻巧、华丽繁琐、空洞虚伪、矫揉造作,具有强烈的装饰性,带有浓郁的脂粉气。
新古典主义:在艺术题材、样式、风格等方面,以古希腊、罗马的艺术为榜样,重素描,轻色彩;中立性情感性。
浪漫主义:以理想主义的、浪漫、夸张的想象力。
写实的造型手法,描绘艺术家对现实的理解。
现实主义:反对僵化的新古典主义,反对追求抽象理想的浪漫主义,坚持表现当代生活。
超现实主义:主张放弃逻辑、有序的经验记忆为基础的现实形象,而呈现人的深层心理中的形象世界,尝试将现实与本能、潜意识和梦的经验相结合。
巴比松画派:仅以写实的手法表现自然的外貌,并且致力于探索自然界的内在生命,力求在作品中表达出画家对自然的真诚感受,以真实的自然风景画创作否定了学院派虚假的历史风景画模式。
揭开了19世纪法国声势巨大的现实主义美术运动的序幕。
他们厌倦都市生活,信奉“回归自然”印象主义:力图客观地描绘视觉现实中的瞬息片刻,主要是表现纯粹光的关系。
提倡户外写生,直接描绘在阳光下的物象,摒弃了16世纪一来变化甚微的褐色调子,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
新印象主义:根据色彩分割的理论作画,又称“分割主义”敷色是用点彩的方法,又称“点彩派”。
进一步发展了追求绘画中光和色的表现。
后印象主义:是指塞尚、凡·高和高更的艺术观念和艺术创造。
严格意义讲后印象主义不是一个画派,他们之间不是团体,也没有联合开过画展,更没有什么宣言,只是三人都脱胎于印象主义又有着共同创作倾向而已。
后来的美术史家们发现他们既有与印象主义联系又不同于印象主义,便称他们为“后印象主义者”。
野兽派:注重发挥纯色的作用,强调色彩的表现力。
野兽派画家热衷于运用鲜艳、浓重的色彩,往往用直接从颜料管中挤出的颜料,以直率、粗放的笔法,创造强烈的画面效果,充分显示出追求情感表达的表现主义倾向。
西方美术史名词解释

中国美术史部分(一)原始及古代美术1《书吏凯伊像》:埃及古王国时期写实主义的杰作。
这座雕像不仅表现了典型的书记官的动作,而且表现了这个书记官富有个性的面貌特征。
2方尖碑:古埃及的艺术杰作,也是除金字塔以外古埃及文明最富有特色的象征。
方尖碑外形呈尖顶方柱状,由下而上逐渐缩小,顶端形似金字塔尖。
以金、铜货金银合金包裹,当旭日东升照到碑尖时,它像耀眼的太阳一样闪闪发光。
这种石碑具有宗教性、纪念性、和装饰性。
3正面律:古埃及艺术具有严格的程式,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正面律。
正面律表现在圆雕中,即人物无论站立或坐姿,都须正面直对观众,头部和躯体保持笔直状态。
表现在浮雕与壁画中,即人物头部为正侧面,眼、肩和胸围正面,腰部以下为正侧面。
4《汉谟拉比法典》: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莫拉比所颁布的世界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成文法典。
法典刻在黑色的玄武岩石碑上,上部为浮雕,下部为楔形文字。
5爱琴美术:欧洲从氏族社会到奴隶制社会初期的美术,包括季克拉基斯美术、克里特美术和迈锡尼美术。
克里特和迈锡尼为爱琴美术前后期的两大中心,故爱琴美术又称“克里特—迈锡尼美术”,它是古希腊美术的前源。
6古希腊瓶画:希腊人绘制在陶瓶上的情节性绘画。
共有五种风格:几何风格、东方风格、黑绘风格、红绘风格和白底彩绘风格。
7古希腊柱式:希腊神秘建筑的典型是围柱式,建筑周围用柱廊环绕,形成于古风时期。
希腊三柱式:多利克式、爱奥尼亚式、科林斯式。
8帕特农神庙:又称雅典娜神庙,是雅典卫城的主体建筑。
神庙的形制是希腊神庙中最典型的长方形的列柱围廊式。
列柱采用朴实而浑厚的多利克柱式,屋顶为两坡顶,东西两端形成三角形山花,是古典建筑风格的基本形式。
整座神庙尺度合宜,饱满挺拔,简约庄严,并应用了视差矫正手法以加强效果,是希腊人追求理性美的杰作。
神庙东三角楣上的《命运三女神》处子希腊雕塑家菲迪亚斯之手。
9《米洛斯的阿芙罗狄德》:即断臂维纳斯,约创作于公元前 1 世纪,是希腊同一题材中最受赞美的一件杰作。
外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桥社;桥社是于1905年在德国的德累斯顿成立的艺术团体,是德国表现主义的美术社团。
桥社一词出自尼采的著作,含义是联结一切革命的和活跃的成分,通向未来。
这些艺术家通过粗犷有力的版画和色彩强烈的油画来表达内心的情感。
抽象表现主义;抽象表现主义又称抽象主义,或抽象派。
二战后直到20世纪60年代早期的一种绘画流派。
"抽象表现主义"这个词用以定义一群艺术家所做的大胆挥洒的抽象画。
特点是认为艺术是抽象的,且主要是即席创作的。
包豪斯;“包豪斯”是1925年德国著名建筑大师格罗皮乌斯在德国魏玛设立的一个现代艺术教育学校,以“包豪斯”风格闻名于世。
包豪斯的设计家们继承了莫里斯“人性化”的一面,提倡创造精神,对现代主义艺术风格的形成产生了关键性的影响。
印象主义;印象主义是19世纪中叶继现实主义之后出现的一个新的艺术运动。
一批青年画家探索色彩,描绘瞬间印象,突破了传统的绘画模式和色彩观念,建立起一套新的色彩观和绘画表现手法并引发出印象派,后印象派等艺术流派,由此影响到整个艺术观念的转变,最终导致了现代艺术的产生。
青骑士;青骑士派是1911年在德国成立的一个艺术团体。
它的主要成员多是从当时代表德国前卫思想的“新艺术家协会”中分裂出来的有康定斯基、马尔克等人。
“青骑士”一词得自于康定斯基的一幅同名油画,并以此作为该团体的名称。
野兽派;野兽主义是20世纪初在法国盛行一时的一个现代绘画潮流。
野兽派是三群艺术家的合称,主张用纯粹的色彩来表现艺术家的感情。
他们的作品大多有狂放的色彩、夸张变形的形象和一种令人措手不及的冲击力。
至上主义;1912年由俄国艺术家马列维奇创立的画派。
至上主义是传统绘画时代终结的标志。
至上主义绘画彻底抛弃了绘画的语义性及描述性成份,也抛弃了画面对于三度空间的呈现。
构图的全部重点是不带任何感情因素的直角系统。
综合立体主义;立体主义发展的一个阶段。
综合立体主义利用了立体主义的分析,把看见的一切都转化为视觉符号语言,给每一物象以一个相应的代码,使绘画变成并行的现实,而不是画家所观察到的现实的反映题型:例举一、二战后的艺术流派几其相应的代表人物(5个);1、抽象表现主义,代表人物:波洛克2、色场绘画,代表人物:纽曼、罗斯柯等3、波谱艺术,代表人物:汉弥尔顿4、欧普艺术,代表人物:瓦萨雷利5、极少艺术,代表人物:安东尼·卡罗等二、5部抽象主义理论著作;霍夫曼《探寻真实》、沃林格《抽离与情移》,康定斯基的《论艺术的精神》、《关于形式问题》、《点、线到面》、《论具体艺术》。
外国美术史名词解释简答题共题

外国美术史名词解释(42题)1、拜占庭艺术:欧洲中世纪以东罗马帝国首都拜占庭为中心发展起来的基督教艺术。
将西方基督教文化与东方波斯艺术融为一体,在欧洲居统治地位达1000年之久。
其建筑运用拱券、穹顶,以彩色琉璃砖做装饰,内部有金色的镶嵌画。
其绘画主要是非写实性的抽象艺术式样,如抑制对空间各深度的表现、热衷于线条与色彩的运用等。
2、罗马式建筑:欧洲中世纪中期的基督教建筑样式。
罗马式建筑朴素、坚实,广泛采用半圆形拱券,石墙厚重,窗户小且高,内部昏暗,有高大的塔楼。
代表建筑有:意大利的比萨大教堂等。
3、哥特式、哥特式建筑:欧洲中世纪后期的基督教艺术,源于法国,遍及全欧洲,代表了中世纪艺术发展的高峰。
其建筑具有轻盈、纤细的结构,广泛运用尖券、肋拱,以巨大的彩色玻璃花窗取代墙壁,使得内部空间宽敞、明亮。
总体感觉高耸挺拔,充满强烈的向上动感。
代表建筑:法国巴黎圣母院。
4、文艺复兴:文艺复兴原意是“在古典规范的影响下,艺术和文学的复兴”。
在欧洲的历史上,实际是指14世纪到16世纪欧洲文化思想发展中的一个时期,其实质是以新兴资产阶级的人文主义为出发点的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最先萌芽于南部的意大利,随后推及北部的尼德兰和中部的德国地区。
5、人文主义: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代表新兴资产阶级文化的主要思潮,是与基督教神权及其禁欲主义相对立的,基本内容是他的世俗性。
人文主义的思想家和艺术家崇尚科学、颂扬人的力量,高扬人与自然的美。
6、达芬奇: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着名的科学家、工程师和画家,他将艺术与科学完美结合,发明了“渐隐法”(用模糊的轮廓与柔和的色彩使一个形状融入另一个形状之中),成功地表现出人物微妙的内心活动,作品含蓄,充满哲理思考。
代表作有《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等。
7、米开朗基罗: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着名的雕刻家、画家和建筑师,他的作品充满英雄主义、被压抑的力量与悲壮的激情,充分发挥了人体的表现力。
雕塑名作有《大卫》《摩西》,绘画有《创世纪》和《最后的审判》,建筑有圣彼得大教堂的穹顶。
英美文学名词解释2

英美文学名词解释201. Humanism(人文主义)Humanism is the essence of the Renaissance.2> it emphasizes the dignity of human beings and the importance of the present life. Humanists voiced their beliefs that man was the center of the universe and man did not only have the right to enjoy the beauty of the present life, but had the ability to perfect himself and to perform wonders. 02. Renaissance(文艺复兴) The word “Renaissance”means “rebirth”, it mean t the reintroduction into westerm Europe of the full cultural heritage of Greece and Rome.2>the essence of the Renaissance is Humanism. Attitudes and feelings which had been characteristic of the 14th and 15th centuries persisted well down into the era of Humanism and reformation.3> the real mainstream of the English Renaissance is the Elizabethan drama with william shakespeare being the leading dramatist.03.Metaphysical poetry(玄学派诗歌)Metaphysical poetry is commonly used to name the work of the 17th century writers who wrot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John Donne.2>with a rebellious spirit, the Metaphysical poets tried to break away from the conventional fashion of the Elizabethan love poetry.3>the diction is simple as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Elizabethan or the Neoclassical periods, and echoes the words and cadences of common speech.4>the imagery is drawn from actual life.Metaphysical poets(玄学派诗人)It is the name given to a diverse group of 17th century english poets whose work is notable for its ingenious use ofintellectual and theological concepts in surprising conceits, strange paradoxes and far-fetched imagery. The leading Metaphysical poets was John Donne, whose colloquial, argumentative abruptness of rhythm and tone distinguishes his style from the conventions of Elizabethan love lyrics.04. Classcism(古典主义)Classcism refers to a movement or tendency in art, literature, or music that reflects the principles manifested in the art of ancient Greece and Rome. Classicism emphasizes the traditional and the universal, and places value on reason, clarity, balance, and order. Classicism, with its concern for reason and universal themes, is traditionally opposed to Romanticism, which is concerned with emotions and personal themes. 05. Enlightenment(启蒙运动)Enlightenment movement was a progressive philosophical and artistic movement which flourished in france and swept through western Europe in the 18th century.2> the movement was a furtherance of the Renaissance from 14th century to the mid-17th century.3>its purpose was to enlighten the whole world with the light of modern philosophical and artistic ideas.4>it celebrated reason or rationality, equality and science. It advocated universal education.5>famous among the great enlighteners in england were those great writers like Alexander pope. Jonathan swift.etc.06.Neoclassicism(新古典主义)In the field of literature, the enlightenment movement brought about a revival of interest in the old classical works.2>this tendency is known as neoclassicism. The Neoclassicists held that forms of literature were to be modeled after the classical works of the ancient Greek and Roman writerssuch as Homer and Virgil and those of the contemporary French ones.3> they believed that the artistic ideals should be order, logic, restrained emotion and accuracy, and that literature should be judged in terms of its service to humanity.07. The Graveyard School(墓地派诗歌)The Graveyard School refers to a school of poets of the 18th century whose poems are mostly devoted to a sentimental lamentation or meditation on life. Past and present, with death and graveyard as themes.2>thomas Gray is considered to be the leading figure of this school and his Elegy written in a country churchyard is its most representative work.08. Romanticism(浪漫主义)1>In the mid-18th century, a new literary movement called romanticism came to Europe and then to England. 2>It was characterized by a strong protest against the bondage of neoclassicism, which emphasized reason, order and elegant wit. Instead ,romanticism gave primary concern to passion, emtion, and natural beauty.3>In the histiry of literature. Romanticism is generally regarded as the thought that designates a literary and philosophical theory which tends to see the individual as the very center of all life and experience. 4> The English romantic period is an age of poetry. Which prevailed in england from 1798 to 1837. the major romantic poets include wordsworth, Byron, shelley.09. Byronic Hero(拜伦式英雄)Bronic hero refers to a proud, mysterious rebel figure of noble origin.2> with immense superiority in his passions and powers, this Byronic Hero would carry on his shoulders the burden of righting all the wrongs in a corrupt society. And wouldrise single-handedly against any kind of tyrannical rules either in government, in religion, or in moral principles with unconquerable wills and inexhaustible energies.3> Byron’s chief contribution to english literature is his creation of the “Byronic Hero”10. Critical Realism(批判现实主义)Critical Realism is a term applied to the realistic fiction in the late 19th and early 20th centuries.2> It means the tendency of writers and intellectuals in the period between 1875 and 1920 to apply the methods of realistic fiction to the criticism of society and the examination of social issues.3> Realist writers were all concerned about the fate of the common people and described what was faithful to reality.4> charles Dickens is the most important critical realist.11. Aestheticism(美学主义)The basic theory of the Aesthetic movement--- “art for art’s sake” was set forth by a French poet,Theophile Gautier.the first englishman who wrote about the theory of aestheticism was Walter Pater.2> aestheticism places art above life, and holds that life should imitate art, not art imitate life. 3> According to the aesthetes, all artistic creation is absolutely subjective as opposed to objective. Art should be free from any influence of egoism. Only when art is for ar t’s sake, can it be immortal. They believedthat art should be unconcerned with controversial issues, such as politics and morality, and that it should be restricted to contributing beauty in a highly polished style.4> This is one of the reactions against the materialism and commercialism of the Victorian industrial era, as well as a reaction against the victorian convention of art for morality’s sake, or art for money’s sake.美学运动的基本原则”为艺术而艺术”最初由法国诗人西奥费尔.高缔尔提出,英国运用该美学理论的第一人是沃尔特.佩特.美学主义崇尚艺术高于生活,认为生活应模仿艺术,而不是艺术模仿生活.在美学主义看来,所有的艺术创作都是绝对主观而非客观的产物.艺术不应受任何功利的影响,只有当艺术为艺术而创作时,艺术才能成为不朽之作.他们还认为艺术不应只关注一些热点话题如政治和道德问题,艺术应着力于以华丽的风格张扬美.这是对维多利亚工业发展时期物质崇拜的一种回应,也是向艺术为道德或为金钱而服务的维多利亚传统的挑战.12.The victorian period(维多利亚)In this period, the novel became the most widely read and the most vital and challenging expression of progressive thought. While sticking to the principle of faithful representation of the 18th century realist novel, novelists in this period carried their duty forward to criticism of the society and the defense of the mass.2> although writing from different points of view andwith different techniques, they shared one thing in common, that is, they were all concerned about the fate of the common people. They were angry with the inhuman social institutions, the decaying social morality as represented by the money-worship and Utilitarianism, and the widespread misery, poverty and injustice.3>their truthful picture of people’s life and bitter and strong criticism of the society had done much in awakening the public consciousness to the social problems and in the actual improvement of the society.4> Charles Dickens is the leading figure of the Victorian period.13. Modernism(现代主义)Modernism is comprehensive but vague term for a movement , which begin in the late 19th century and which has had a wide influence internationally during much of the 20th century.2> modernism takes the irrational philosophy and thetheory of psycho-analysis as its theoretical case.3> the term pertains to all the creative arts. Especially poetry, fiction, drama, painting,music and architecture.4> in england from early in the 20th century and during the 1920s and 1930s, in America from shortly before the first world war and on during the inter-war period, modernist tendencies were at their most active and fruitful.5>as far as literature is concerned, Modernism reveals a breaking away from established rules, traditions and conventions.fresh ways of looking at man’s p osition and function in the universe and many experiments in form and style.it is particularly concerned with language and how to use it and with writing itself.14. Stream of consciousness(意识流)(or interior monologue)In literary criticism,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denotes a literary technique which seeks to describe an individual’s point of view by giving the written equivalent of the character’s thought processes.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wri ting is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the modernist movement. Its introduction in the literary context, transferred from psychology, is attributed to May Sinclair.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writing is usuallyregarded as a special form of interior monologue and is characterized by associative leaps in syntax and punctuation that can make the prose difficult to follow,tracing as they do a character’s fragmenta ry thoughts and sensory feelings.famous writers to employ this technique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include James Joyce and William Faulkner.学术界认为意识流是一种通过直接描述人物思维过程来寻求个人视角的文学写作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把存在区分为两类,一是我以外的世界的存在,这是“自在的存在”,它是偶然的荒谬的,它既独立于上帝又独立于精神,既不可解释、不可知又不可改变,因此它是一种多余的令人恶心的存在。另一种“自为的存在”即人的自我存在、人的主观意识,这才是真正的存在。因为正是人的主观意识才在人与人、人与物之间建立起主客体之间的关系,使人成为绝对自由的、能动积极的创造主体。他认为人不是物,人的存在不能受任何概念的规定,因此对人来说,“存在先于本质”人有按照自己的意志塑造自身的“选择自由”,人是由自己造就成的东西。在萨特看来,人的审美活动就是这种绝对自由的创造活动,其目的就在于追求自由,这是他美学思想的核心。显然,萨特的哲学和美学具有浓厚的主观唯心主义和唯意志主义色彩。 P406
8、心理能量消耗的节省说
心理能量消耗的节省说:这一学说是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的。他认为人的本能欲望受到压抑,压抑到无意识中,喜剧性具有一种释放性的作用,让欣赏者发泄它们,使它们浮动在意识之中,得到三种满足方式,即巧智、想象、幽默。
窗体顶端
9. “流溢说”[ 书P65 ]
这是中世纪宗教神秘主义鼻祖普罗丁关于美的本质的看法。他认为神或者“太一”是宇宙的一切之源,万事万物之所以美,就在于分享到这种流溢出来的神性或者“太一”。
14直觉即表现[书P3的核心命题。克罗齐认为直觉就是见到一个事物时,不假思索,不审意义,心中只领会该事物的意象这样一种认识活动,它可以不依赖于概念赋予无形式的物质以形式。直觉活动能创造出表现人的主观感情的个别意象,直觉本质上就是一种表现,表现也总是一种直觉,是赋予所直觉到的东西以形象形式。直觉所表现的是主观的情感,一切直觉都是抒情的表现。【克罗齐在“直觉”这一核心概念的基础上,推演出一系列基本美学观点。它们可以概括为五个“肯定”(直觉即表现;直觉即艺术,艺术创造和艺术欣赏是一致的;美就是成功的表现;语言就是艺术)和五个“否定”(艺术不是物理的事实;艺术不是功利的活动;艺术不是道德的活动;艺术不具有概念知识的特性;艺术不可以分类)。】
2、“美感是性本能的升华”
.(1)“美感是性本能的升华”有对也有错。(2)对在它指明了美感与动物性性选择的关系。(3)错在它没有看到人类的美感来源于动物性本能却超越了动物性本能。(简析题)
从古希腊开始到近,对美感的一直是美学的重要课题。主要有两种基本观点,一是倾向于主观方面,认为美感是纯主观的产物。柏拉图认为美感是人的灵魂在迷狂中对理想世界的回忆和凝神观照时产生的欣喜。19世纪以后,出现了多种多样的学说如费肖尔父子的移情说、谷鲁斯的内摹仿说、布洛的心理距离说、克罗齐的直觉说、桑塔耶那的客观化的快感说等。另一种观点则倾向于反映论,早期唯物主义把美感看是人的生理机能的反映。博克认为美感通过想象来满足人的情欲,仍然是从生理入手的。达尔文认为,凡动物均有美感。弗洛伊德把美感看成是人的性本能的升华。此外,还有费尔巴哈、车尔尼雪夫斯基等,均把美归于人的自然性上。这两种典型看法,各自都提出了一些独特的见解,内中也存在着许多区别。同时,均有失之简单和片面之处。美作为对引起人们美感的客观事物的本性的揭示,在康德看来,审美须遵循合目的性原理,这原理表明审美是无目的的,且不涉概念,能产生愉悦的情感。许多思想想家、美学家,都谈到过真与美的关系
3、为什么应当把审美关系作为美学研究的出发点
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是普遍存在的客观现象,美学必须以它为出发点开展研究。人在社会实践中总是要与客观世界发生一定的关系。由于客观世界的复杂性和人的主体需要多样性,人便于客观世界构成了各种各样的关系数:即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自己的产品之间的关系等等,概言之,主要有两大类,即物质关系和精神关系。人与客观世界构成的精神关系又包含了认识关系、伦理关系、审美关系等等。对于一个客观对象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态度对待它就会形成不同的精神关系。由于个人与客观现实发生的审美关系是普遍存在的,所以,美学应当对它进行研究并把这种研究作为美学的出发点。(答案一)
意大利哲学家克罗齐认为直觉首先是心灵的一种赋形力、创造力和表现力。直觉的过程就是心灵赋物质以形式,使之上升为可供观照的具体形象的过程。直觉就是表现,也就是创造。克罗齐的“直觉即表现”,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形象思维”。
15寓教于乐
古罗马诗人、文艺理论家贺拉斯在《诗艺》中提出的有关诗的作用的一个重要观点,即诗应带给人乐趣和益处,也应对读者有所劝谕、有所帮助。从字面上来理解就是把教育寄予在乐趣里。通俗的来说,就是教育要通过艺术和美的形式来进行的一种教育方式。
柏拉图的“灵感说”,是一种典型的唯心主义创作主张。它抹煞了艺术创作的社会源泉,否定艺术创作的理性指导作用,具有神秘主义性质。但也应看到,灵感说也有其积极的因素,它强调了灵感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看到了文艺创作的思维特点。
5、审美态度
是一种宁静的、适宜于接纳对象外观的心理状态,使主体关注于对象的形式与结构。其核心是要求人们在审美活动中超越自我和实际功利而达到对审美对象的审美静观。审美态度是存在于审美活动中的,不同于实践、理智、道德的一种态度。
1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是普遍存在的客观现象。2把审美关系作为美学研究会使得美学研究的内容无边丰富。既要研究审美客体,又要研究审美主体,要研究二者的关系以及研究审美关系的物化形态——艺术品、工艺品以及大量存在的包含了人类审美创造的物质劳动的产品。(答案2)
4、康德的审美判断四契机学说
康德从形式逻辑判断的质、量、关系和方式四个方面对审美判断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著名的审美判断四契机学说。第一契机从质的方面说,美是主观的,无利害的快感。第二契机从量的方面看,审美判断是无概念而又有普遍性的。第三契机是从关系上看,审美判断没有目的又有合目的性。第四契机从方式上看,即从判断的可能性,现实性和必然性看,审美判断不但是可能性、现实性,而且要求必然性。也就是说,审美对象对任何人都具有必然性,必然引起审美快感,二者之间有必然联系。总观康德关于审美判断四契机的学说,其中揭示了审美现象的一系列矛盾或二律背反。 P212-217
2以美育代宗教说是我国现代教育思想、现代学制的奠基者之一的蔡元培提出来的。美育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它侧重美育陶养情操,提高道德素养方面的作用。美育是宗教中情感层面的精华,蔡元培认为它理所应当作为宗教中美好情感的另一种形式的延续。
简答、论述题
西方美学史简答论述题
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思想内涵
笛卡尔的名言“我思故我在”,是他的哲学的第一条原理。他认为,感觉、想象、书本知识、科学教条,世界上的一切都是不真实的,可以怀疑的,但只有我是一个正在思维的存在,即理性的存在,是无可怀疑的,真实的。他把思维、理性看作存在唯一可靠的依据和标准。他认为,理性是一切知识的基础或源泉,是来自上帝的天赋能力,是人类普遍具有的判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良知良能。据说每个人的理性都先天地包含一些不言自明的公理,人类的全部知识体系都是由这些公理演绎出来的。因此只有符合理性的知识才是真理,而真理必然是明晰的清楚明白的。他对美和艺术的态度,正是从这种理性主义出发的。--------------P107
3、柏拉图的美学观
柏拉图的美育观——柏拉图是从培养理想国合格公民的角度看待美育的。认为艺术起源于模仿,也会导致欣赏者的模仿,淫秽内容会把人们教坏,艺术作品应模仿一切好的人物和行为。他特别强调音乐的感化作用。
4、灵感说
灵感说:“灵感说”是柏拉图文艺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柏拉图在论及文艺创作的动力时认为,高明的诗人不是凭技艺和摹仿来创作的艺术家,美妙的文艺也不是人的创作,而是神的诏语,是诗人代神说话的结果。美好的作品是诗人在迷狂状态中创造出来的。这种迷狂是诗人在创作过程中由灵感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精神状态,灵感又通过神灵凭附和灵魂回忆的途征而来。这种说法虽然与柏拉图的思想造成一定的矛盾,但对西方文论仍然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西方美学史名词解释
1、单面人
马尔库塞在《单面人》中指出,发达工业社会已蜕变成一种“单面的社会”,活动在其中的只是具有“单面思维”的“单面人”。单面人只知道物质享受而丧失精神追求,只有物欲而没有灵魂,只有屈从现实而不能批判现实。即纯然地接受现实,盲目地肯定现实,将自身完全融入现实中。
2、集体无意识说
集体无意识说,是由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的。集体无意识是由由遗传保存下来的一种具有人类普遍性的潜藏于意识深层的朦胧精神。艺术家正在它的驱动下进行艺术创作的,艺术起源于集体无意识。这种学说只是一种心理学的假设,没有足够的科学根据,也抹杀了艺术家的个性。
10生命意志说
西方美学理论之一。德国叔本华所倡。从世界的本质即生命意志的哲学观点出发,认为艺术和美的本质也是意志,是意志的直接而恰如其分的客体化。艺术的唯一目的就在于以观审方式去掌握化作永恒理念的生命意志。
11新感性
在20世纪60年代马尔库塞对艺术的激进看法中,爱欲的所有性质都被《论新感性中的》“新感性”所替代。马尔库塞把新感性看做是单向度人的解放途径。强调感性,目的是恢复感性在后现代社会的意识形态中的地位。新感性是要与被这个世界定向的感性决裂。
关于艺术创作原动力的一种学说。是柏拉图在《伊安》篇中提出来的。他说;“凡是高明的诗人,无论在史诗或抒情诗方面,都不是凭技艺来做成他们的优美的诗歌,而是因为他们得到灵感,有神力凭附着。”“不得到灵感,不失去平常理智而陷入迷狂,就没有能力创造,就不能做诗或代神说话。”柏拉图认为,诗人、艺术家进行创作活动不是靠理智、知识,而是凭借“灵感”。在灵感来临时,完全是一种神志昏迷、精神恍惚的“迷狂”状态。它来源于神的诏示,诗人写诗,艺术家创作,都是代神说话。灵感有传染力,就像磁石一样。在灵感的作用下,演戏人像疯子,观戏人像傻子,形成一条互相感染的链条。
16美育代宗教说
1从字面看,美育代宗教,是说用美育代替宗教。“说”,是一种文体,如同今天的论说。从意义上看,今天说的美育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常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美育通过各种艺术以及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来进行,是对现实和万物的鉴赏认知活动。美育能促成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美育占有重要地位。与此相应,宗教也是一种灌输和教育活动,并因此形成的一种信仰,即宗教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实体,该神秘统摄万物而拥有绝对权威、主宰自然进化、决定人世命运,从而使人对该一神秘产生敬畏及崇拜,并从而引申出信仰认知及仪式活动。显然,宗教所憧憬的理想是虚无的,只能是自我麻醉。所以,许多经典作家和一般专家学者都强调用美育来取代宗教,以培养健康、健全、身心全面发展的人。这是教育思想、观念、内容、性质、和方法等的一场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