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材料学》考试真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金属材料学》考试真题及答案

《金属材料学》考试真题及答案

精心整理一、选择题1、细化晶粒对钢性能的贡献是强化同时韧化;提高钢淬透性的主要作用是使零件整个断面性能趋于一致,能采用比较缓和的方式冷却。

2、滚动轴承钢GCr15的Cr质量分数含量为1.5%。

滚动轴承钢中碳化物不均匀性主要是指碳化物液析、带状碳化物、网状碳化物。

3、选择零件材料的一般原则是使用性能要求、工艺性要求和经济性要求等。

4、凡是扩大γ区的元素均使Fe-C相图中S、E点向左下方移动,例Ni、Mn等元素;凡封闭γ区的元素使S、E点向左上方移动,例Cr、Si、Mo等元素。

S点左移意味着共析碳含量减少,E点左移意味着出现莱氏体的碳含量减少。

5、铝合金可分铸造铝合金和变形铝,变形铝又可分硬铝、超硬铝、锻铝和Ni等元素(列出2个);使γ区缩小的元素使S、E点向左上方移动,例Cr、Mo、W等元素(列出3个)。

3、提高钢淬透性的作用是获得均匀的组织,满足力学性能要求、能采取比较缓慢的冷却方式以减少变形、开裂倾向。

4、高锰耐磨钢(如ZGMn13)经水韧处理后得到奥氏体组织。

在高应力磨损条件下,硬度提高而耐磨,其原因是加工硬化及奥氏体中析出K和应力诱发马氏体相变。

5、对热锻模钢的主要性能要求有高热强性、良好的热疲劳抗力、良好的冲击韧性和良好的淬透性及耐磨性。

常用钢号有5CrNiMo(写出一个)。

6、QT600-3是球墨铸铁,“600”表示抗拉强度≥600MPa,“3”表示延伸率≥3%。

H68是黄铜,LY12是硬铝,QSn4-3是锡青铜。

7、在非调质钢中常用微合金化元素有Ti、V等(写出2个),这些元素的主要作用是细化晶粒组织和弥散沉淀强化。

8、铝合金热处理包括固溶处理和时效硬化两过程,和钢的热处理最大的区别是加热过程中没有同素异构转变。

1、钢的强化机制主要有固溶强化、位错强化、细晶强化、沉淀强化。

其中细晶强化对钢性能的贡献是既提高强度又改善塑、韧性。

2、提高钢淬透性的作用是获得均匀的组织,满足力学性能要求、能采取比较缓慢的冷却方式以减少变形、开裂倾向。

金属材料复习题及答案

金属材料复习题及答案

金属材料复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金属材料通常分为哪两大类?A. 铁合金和非铁合金B. 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C. 有色金属和黑色金属D. 重金属和轻金属2. 什么是合金?A.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元素组成的材料B. 由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材料C. 由三种或三种以上金属元素组成的材料D. 由金属和金属氧化物组成的材料3. 金属的塑性变形主要通过哪种机制实现?A. 位错运动B. 原子扩散C. 相变D. 热膨胀4. 金属材料的硬度通常用什么方法来测量?A. 布氏硬度测试B. 洛氏硬度测试C. 维氏硬度测试D. 所有上述方法5. 什么是金属的疲劳?A. 金属材料在高温下失去强度B. 金属材料在反复加载和卸载下发生断裂C. 金属材料在腐蚀环境下失去强度D. 金属材料在长时间使用后发生老化二、填空题6. 金属材料的_______性能是其在没有明显塑性变形的情况下抵抗破坏的能力。

7. 金属材料的_______性能是其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发生塑性变形而不断裂的能力。

8. 金属材料的_______性能是指材料在高温下抵抗氧化的能力。

9. 金属材料的_______是指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内部产生的抵抗外力的力。

10. 金属材料的_______是指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发生形变后不能恢复的性质。

三、简答题11. 简述金属材料的热处理工艺有哪些,并说明它们的作用。

12. 金属材料的腐蚀类型有哪些?请列举并简要说明。

四、计算题13. 已知一块金属材料的抗拉强度为800 MPa,试计算其在受到800 N 的拉力时的应变。

五、论述题14. 论述金属材料在现代工业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答案:1. C2. A3. A4. D5. B6. 强度7. 韧性8. 抗氧化性9. 内力10. 塑性11. 金属材料的热处理工艺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等。

退火可以降低硬度,消除内应力;正火可以细化晶粒,提高塑性;淬火可以提高硬度和强度;回火可以降低脆性,提高韧性。

金属材料学(复习题及答案)

金属材料学(复习题及答案)

金属材料学复习题及答案〔1-32 题〕1. 解释以下名词合金元素:特别添加到金属中为了保证获得所要求的组织构造、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的化学元素。

合金钢:为了增加某些性能而添加合金元素的钢马氏体:碳溶于α-Fe 的过饱和的固溶体,是奥氏体通过无集中型相变转变成的亚稳定相奥氏体:碳溶于 -Fe 中形成的固溶体淬透性:钢在淬火时能获得马氏体的力量,是钢本身固有的一个属性淬硬性:在抱负淬火条件下,以超过临界冷却速度所形成的马氏体组织能够到达的最高硬度淬火临界冷却速度:为了获得马氏体所需的最低的冷却速度二次硬化 :某些铁碳合金〔如高速钢〕须经屡次回火后,才进一步提高其硬度。

这种 硬化现象,称为二次硬化,它是由于特别碳化物析出和〔或〕由于与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或贝氏体所致不锈钢 :在空气、水、盐、酸、碱等腐蚀介质中具有高的化学稳定性的钢耐热钢:通常将在高温条件下工作的钢称耐热钢2. 合金元素在钢中以什么形式存在?对钢的性能有哪些影响?答:存在形式:溶于固溶体、形成碳化物和氮化物、存在于金属化合物、各类夹杂物、自由态固溶体:随溶质元素含量的增多,产生固溶强化作用3. 指出Fe-C 相图中Ac1、Ac3、ACcm 、Ar1、Ar3、Arcm 各相变点的意义。

答:Ac1:加热时,P 向A 转变的开头温度;Ac3:加热时,先共析F 全部转为A 的终了温度ACcm :加热时,Fe 3C Ⅱ全部融入A 的终了温度Ar1:冷却时,A 向P 转变的开头温度Ar3:冷却时,A 开头析出先共析F 的温度Arcm :冷却时,A 开头析出Fe 3C Ⅱ的温度5. 指出以下铁碳合金工件的淬火及回火温度,并说明回火后得到的组织和大致硬度。

〔1〕wc=0.45%钢制小轴〔要求综合力学性能好〕;〔2〕wc=0.60%钢制弹簧;〔3〕wc=1.2% 钢制锉刀。

答:(1). 45 钢小轴,840 度淬火,回火温度调质 500-600,布氏 250 左右,回火索氏体(2)60 弹簧钢,820 度淬火,回火温度 380-420,硬度 40-45HRC ,回火托氏体(3)T12 钢锉刀 ,780-800 度淬火,回火温度 160-180,硬度 60-60HRC ,回火马氏体 6. 现有低碳钢和中碳钢齿轮各一个,为了使齿面具有高硬度和高耐磨性,应进展何种热处理? 并比较经热处理后组织和性能上有何不同?答:低碳钢进展的热处理工艺:渗碳直接淬火+低温回火 外表组织为:回火M+碳化物中碳钢进展的热处理工艺:调质处理+外表淬火+低温回火组织为:回火M7.试说明外表淬火、渗碳、氮化热处理工艺在用钢、性能、应用范围等方面的差异。

金属材料学(复习题及答案)

金属材料学(复习题及答案)

金属材料学复习题及答案(1-32题)1.解释下列名词合金元素:特别添加到金属中为了保证获得所要求的组织结构、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的化学元素。

合金钢:为了增加某些性能而添加合金元素的钢马氏体:碳溶于α-Fe的过饱和的固溶体,是奥氏体通过无扩散型相变转变成的亚稳定相奥氏体:碳溶于ɣ-Fe中形成的固溶体淬透性:钢在淬火时能获得马氏体的能力,是钢本身固有的一个属性淬硬性:在理想淬火条件下,以超过临界冷却速度所形成的马氏体组织能够达到的最高硬度淬火临界冷却速度:为了获得马氏体所需的最低的冷却速度二次硬化:某些铁碳合金(如高速钢)须经多次回火后,才进一步提高其硬度。

这种硬化现象,称为二次硬化,它是由于特殊碳化物析出和(或)由于与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或贝氏体所致不锈钢:在空气、水、盐、酸、碱等腐蚀介质中具有高的化学稳定性的钢耐热钢:通常将在高温条件下工作的钢称耐热钢2.合金元素在钢中以什么形式存在?对钢的性能有哪些影响?答:存在形式:溶于固溶体、形成碳化物和氮化物、存在于金属化合物、各类夹杂物、自由态固溶体:随溶质元素含量的增多,产生固溶强化作用3.指出Fe-C相图中Ac1、Ac3、ACcm、Ar1、Ar3、Arcm各相变点的意义。

答:Ac1:加热时,P向A转变的开始温度;Ac3:加热时,先共析F全部转为A的终了温度ACcm:加热时,Fe3CⅡ全部融入A的终了温度Ar1:冷却时,A向P转变的开始温度Ar3:冷却时,A开始析出先共析F的温度Arcm:冷却时,A开始析出Fe3CⅡ的温度5.指出下列铁碳合金工件的淬火及回火温度,并说明回火后得到的组织和大致硬度。

(1)wc=0.45%钢制小轴(要求综合力学性能好);(2)wc=0.60%钢制弹簧;(3)wc=1.2%钢制锉刀。

答:(1).45钢小轴,840度淬火,回火温度调质 500-600,布氏250左右,回火索氏体(2)60弹簧钢,820度淬火,回火温度380-420,硬度40-45HRC,回火托氏体(3)T12钢锉刀,780-800度淬火,回火温度160-180,硬度60-60HRC,回火马氏体6.现有低碳钢和中碳钢齿轮各一个,为了使齿面具有高硬度和高耐磨性,应进行何种热处理?并比较经热处理后组织和性能上有何不同?答:低碳钢进行的热处理工艺:渗碳直接淬火+低温回火表面组织为:回火M+碳化物中碳钢进行的热处理工艺:调质处理+表面淬火+低温回火组织为:回火M7.试说明表面淬火、渗碳、氮化热处理工艺在用钢、性能、应用范围等方面的差别。

金属材料考试试题

金属材料考试试题

金属材料考试试题
1. 金属的晶体结构
金属晶体的构成和性质是金属材料的基础。

请简要阐述金属晶体结构的种类和特点。

2. 金属的力学性能
金属材料在应力作用下的变形和破坏行为是研究金属力学性能的重点。

请说明金属的屈服现象和塑性变形机制。

3. 金属的热处理工艺
热处理是提高金属材料性能的重要方法,包括退火、固溶处理、时效硬化等。

请解释这些常见热处理工艺的原理和作用。

4.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金属在环境中易遭受腐蚀影响,影响其使用寿命和性能。

请分析金属腐蚀的原因和常见的防护方法。

5. 金属的选择与应用
不同的金属材料有不同的物理、化学和力学性质,根据不同的工程需求选择适合的金属材料至关重要。

请总结金属材料选择的原则和方法,并结合具体工程案例进行说明。

以上就是金属材料考试试题的相关内容,希望考生能够认真准备,理解金属材料的基本理论和实际应用,取得好成绩。

祝各位考生顺利通过考试!。

职业学校《金属材料》年度期末考试试题(带答案解析)

职业学校《金属材料》年度期末考试试题(带答案解析)

xxx学校20xx—20xx学年第二学期《金属材料》期末考试试卷(陈文生编辑制作)专业:班级:姓名:一、单项选择题,把正确的选项填入下面的答题卡中(每小题1.5分,共90分)。

1.机械工程固体材料分为金属材料和()。

A 铁矿B 铝矿C 铜矿D 非金属材料2.金属材料包含()和有色金属两大类。

A 无色金属B 银色金属C 黑色金属D 黄色金属3.固体物质按原子排列特点可分为晶体和()。

A 金体B 铝体C 铜体D 非晶体4.凡()按一定规律排列的固态物质,称为晶体。

A 原子B 分子C 离子D 金属5.有抽象性并用于描述()在晶体中规则排列方式的空间几何图形称为结晶格子,简称晶格。

A 原子B 分子C 离子D 金属6.晶格中各种不同方位的(),称为晶面。

A 原子面B 分子面C 离子面D 金属面7.组成晶格的最基本几何单元称为()。

A 晶格B 晶体C 晶胞D 晶格8.晶体内部的晶格位向完全一致,这种晶体称为()。

A 多晶体B 单晶体C 非晶体D 复杂晶体9.由于每个小晶体外形不规则,呈颗粒状,故称为()。

A 多晶体B 单晶体C 晶粒D 复杂晶体10.有许多晶粒组成的晶体称为()。

A 多晶体B 单晶体C 非晶体D 复杂晶体11.物质由液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

A 结晶B 凝固C 气化D 溶化12.在金属材料学中,()是指物体系统中成分一致、结构相同并有界面隔开的独立均匀部分。

A 相B 合金C 固溶体D 复合物13.()是指溶质组元溶于溶剂晶格中而形成的单一均匀固体。

A 相B 合金C 固溶体D 复合物14.两组元按照一定的原子数量比相互化合而成的原子完全不同于原来两组元晶格的固溶体物质叫()。

A 化合物B 金属化合物C 非金属化合物D 机械化合物15.()是由两相或多相机械地混合在一起而形成的组织。

A 化合物B 金属化合物C 非金属化合物D 机械化合物16.()的结晶过程可以冷却曲线来研究。

A 化合物B 纯金属C 金属化合物D 机械化合物17.两组元在()和固态均无限互溶时所构成的相图,称为匀晶格相图。

金属材料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金属材料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金属材料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金属材料的硬度通常用哪种方法来测量?A. 拉伸试验B. 冲击试验C. 硬度试验D. 疲劳试验答案:C2. 以下哪个不是金属材料的常见性能?A. 强度B. 韧性C. 导热性D. 可塑性答案:D3. 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通常发生在哪个阶段?A. 弹性阶段B. 塑性阶段C. 断裂阶段D. 疲劳阶段答案:B4. 金属材料的疲劳寿命主要受什么因素影响?A. 材料的强度B. 材料的硬度C. 材料的韧性D. 循环应力的大小答案:D5. 以下哪种合金不是铁合金?A. 不锈钢B. 铝合金C. 铜合金D. 镍合金答案:B6. 金属材料的腐蚀通常分为哪两种类型?A. 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B. 物理腐蚀和化学腐蚀C. 电化学腐蚀和物理腐蚀D. 化学腐蚀和物理腐蚀答案:A7. 金属材料的热处理通常包括哪些过程?A. 淬火和回火B. 锻造和轧制C. 焊接和切割D. 铸造和锻造答案:A8. 金属材料的导电性能主要取决于什么?A. 材料的密度B. 材料的纯度C. 材料的晶体结构D. 材料的硬度答案:C9. 金属材料的焊接性能通常与哪些因素有关?A. 材料的强度B. 材料的硬度C. 材料的熔点D. 材料的塑性答案:C10. 金属材料的疲劳强度通常与什么有关?A. 材料的韧性B. 材料的硬度C. 材料的强度D. 材料的塑性答案:C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金属材料的______是其抵抗外力作用而不发生永久变形的能力。

答案:弹性2. 金属材料的______是指在没有明显塑性变形的情况下,材料发生断裂的能力。

答案:脆性3. 金属材料的______是指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时,抵抗变形的能力。

答案:强度4. 金属材料的______是指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发生塑性变形而不断裂的能力。

答案:韧性5. 金属材料的______是指材料在受到反复或交替变化的外力作用下发生断裂的能力。

金属材料工程基础知识100道及答案解析

金属材料工程基础知识100道及答案解析

金属材料工程基础知识100道及答案解析单选题100道1.下列金属中,导电性最好的是()A.铜B.铝C.银D.金答案:C解析:在常见金属中,银的导电性最好。

2.金属材料在静载荷作用下,抵抗变形和断裂的能力称为()A.强度B.硬度C.塑性D.韧性答案:A解析:强度是金属材料在静载荷作用下抵抗变形和断裂的能力。

3.下列哪种金属的熔点最高()A.钨B.铁C.铜D.铝答案:A解析:钨的熔点约3410℃,是常见金属中熔点最高的。

4.金属的疲劳强度是指()A.在交变载荷作用下,经过无数次循环而不破坏的最大应力B.在静载荷作用下,不发生破坏的最大应力C.在冲击载荷作用下,不发生破坏的最大应力D.在高温下,不发生破坏的最大应力答案:A解析:金属的疲劳强度是在交变载荷作用下,经过无数次循环而不破坏的最大应力。

5.下列哪种热处理工艺可以提高金属材料的硬度()A.退火B.正火C.淬火D.回火答案:C解析:淬火能使钢件获得高硬度。

6.常见的不锈钢中,主要的合金元素是()A.铬B.镍C.钛D.钼答案:A解析:铬是不锈钢中主要的合金元素。

7.下列金属材料中,属于有色金属的是()A.铸铁B.碳钢C.铜D.工具钢答案:C解析:有色金属是指除铁、铬、锰以外的所有金属,铜属于有色金属。

8.下列哪种金属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高温强度()A.钛B.镁C.锌D.铅答案:A解析:钛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高温强度。

9.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不包括()A.提高钢的强度B.改善钢的韧性C.降低钢的硬度答案:C解析:合金元素通常会提高钢的硬度,而不是降低。

D.提高钢的耐磨性10.金属材料的塑性指标通常用()表示A.屈服强度B.抗拉强度C.伸长率D.硬度答案:C解析: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是金属材料的塑性指标。

11.下列哪种金属的密度最大()A.铝B.铁C.铅D.金答案:D解析:金的密度相对较大。

12.下列哪种金属材料常用于制造刀具()A.高速钢B.铝合金C.铜合金D.钛合金答案:A解析:高速钢常用于制造刀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1、细化晶粒对钢性能的贡献是强化同时韧化;提高钢淬透性的主要作用是使零件整个断面性能趋于一致,能采用比较缓和的方式冷却。

2、滚动轴承钢GCr15的Cr质量分数含量为 1.5% 。

滚动轴承钢中碳化物不均匀性主要是指碳化物液析、带状碳化物、网状碳化物。

3、选择零件材料的一般原则是使用性能要求、工艺性要求和经济性要求等。

4、凡是扩大丫区的元素均使Fe-C相图中S、E点向左下方移动,例Ni、Mn等元素;凡封闭Y区的元素使S、E点向左上方移动,例Cr、Si、Mo等元素。

S点左移意味着共析碳含量减少,E点左移意味着出现莱氏体的碳含量减少。

5、铝合金可分铸造铝合金和变形铝,变形铝又可分硬铝、超硬铝、锻铝和防锈铝。

6、H62是表示压力加工黄铜的一个牌号,主要成份及名义含量是Cu62% Zn38% 。

7、在非调质钢中常用微合金化元素有Ti、V Nb N等,这些元素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细化组织和相间沉淀析出强化。

8、球铁的力学性能高于灰铁是因为球铁中石墨的断面切割效应、石墨应力集中效应要比灰铁小得多。

9、铝合金热处理包括固溶处理和时效硬化两过程,和钢的热处理最大区别是铝合金没有同素异构相变。

1、钢的合金化基本原则是多元适量、复合加入。

在钢中细化晶粒作用较大的合金元素有Ti、V Nb 等,细化晶粒对钢性能的作用是既强化又韧化。

2、在钢中,常见碳化物形成元素有Ti、Nb V Mo W Cr、(按强弱顺序排列,列举5个以上)。

钢中二元碳化物分为两类:r c/r M < 0.59为简单点阵结构,有MC和M2C 型;r°/r M > 0.59为复杂点阵结构,有M23C6 、M7C和M3C型。

3、选择零件材料的一般原则是使用性能要求、工艺性要求和经济性要求等。

汽车变速箱齿轮常用20CrMnTi 钢制造,经渗碳和淬回火热处理。

4、奥氏体不锈钢1Cr18Ni9晶界腐蚀倾向比较大,产生晶界腐蚀的主要原因是晶界析出Cr 23C6,导致晶界区贫Cr ,为防止或减轻晶界腐蚀,在合金化方面主要措施有降低碳量、加入Ti、V Nb强碳化物元素。

5、影响铸铁石墨化的主要因素有碳当量、冷却速度。

球墨铸铁在浇注时要经过孕育处理和球化处理。

6、铁基固溶体的形成有一定规律,影响组元在置换固溶体中溶解情况的因素有:溶剂与溶质原子的点阵结构、原子尺寸因素、电子结构。

7、对耐热钢最基本的性能要求是良好的高温强度和塑性、良好的化学稳定性。

常用的抗氧化合金元素是Cr 、Al 、Si 。

1、钢中二元碳化物分为二类:r c/ r M< 0.59,为简单点阵结构,有MC和 ______________ 型;r c/ 5> 0.59,为复杂点阵结构,有MC M7C3和M23C6 型。

两者相比,前者的性能特点是硬度高、熔点高和稳定性好。

2、凡能扩大丫区的元素使铁碳相图中S、E点向左下方移动,例MnNi_等元素(列岀2个);使丫区缩小的元素使S、E点向左上方移动,例Cr 、Mo W 等元素(列出3个)。

3、提高钢淬透性的作用是获得均匀的组织,满足力学性能要求_________ 、能采取比较缓慢的冷却方式以减少变形、开裂倾向_______ 。

4、高锰耐磨钢(如ZGMn13经水韧处理后得到奥氏体组织。

在高应力磨损条件下,硬度提高而耐磨,其原因是加工硬化___________ 及________ 。

5、对热锻模钢的主要性能要求有高热强性、良好的热疲劳抗力、良好的冲击韧性和良好的淬透性及耐磨性。

常用钢号有5CrNiMo (写出一个)。

6、QT600-3是球墨铸铁,“ 600 ”表示抗拉强度》600MPa , “3”表示延伸率》3%。

H68是黄铜,LY12是硬铝,QSn4-3是锡青铜。

7、在非调质钢中常用微合金化元素有Ti、V 等(写岀2个),这些元素的主要作用是细化晶粒组织_和弥散沉淀强化。

8、铝合金热处理包括固溶处理和时效硬化两过程,和钢的热处理最大的区别是加热过程中没有同素异构转变_______________ 。

1、钢的强化机制主要有固溶强化、位错强化、细晶强化、沉淀强化。

其中细晶强化对钢性能的贡献是既提高强度又改善塑、韧性。

2、提高钢淬透性的作用是获得均匀的组织,满足力学性能要求、能采取比较缓慢的冷却方式以减少变形、开裂倾向。

3、滚动轴承钢GCr15的Cr质量分数含量为1.5%左右。

滚动轴承钢中碳化物不均匀性主要是指碳化物液析、碳化物带状、碳化物网状。

4、选择零件材料的一般原则是满足力学性能要求、良好的工艺性能、经济性和环境协调性等其它因素。

5、凡是扩大Y区的元素均使Fe-C相图中S、E点向左下方移动,例Mn、Ni等元素(写出2个);凡封闭丫区的元素使S、E点向左上方移动,例Cr、Mo等元素(写岀2个)。

S 点左移意味着共析碳含量降低。

6、QT600-3是球墨铸铁,“600”表示抗拉强度不小于600MPa ,“3”表示延伸率不小于3% ___________________。

7、H68是黄铜,LY12是硬铝,QSn4-3是锡青铜。

8、在非调质钢中常用微合金化元素有Ti、V 等(写岀2个),这些元素的主要作用是细晶强化和 _______ 。

9、铝合金热处理包括固溶处理和时效硬化两过程,和钢的热处理最大的区别是没有同素异构转变__________ 。

二、解释题1、高速钢有很好的红硬性,但不宜制造热锤锻模。

高速钢虽有高的耐磨性、红硬性,但韧性比较差、在较大冲击力下抗热疲劳性能比较差,高速钢没有能满足热锤锻模服役条件所需要高韧性和良好热疲劳性能的要求。

2、在一般钢中,应严格控制杂质元素S、P的含量。

S元素在钢中会形成低熔点(989'C)FeS,在1000C以上的热压力加工过程中会熔化,使钢在热压力加工中产生热脆;P元素在钢中会形成硬脆的Fe s P相,使钢在冷加工中产生应力集中而发生冷脆。

所以,一般钢中S、P常看作杂质元素,应严格控制的含量。

3、9SiCr钢和T9钢相比,退火后硬度偏高,在淬火加热时脱碳倾向较大。

9SiCr虽然与T9含碳量相同,但由于它含有Cr、Si合金元素,Si是非K形成元素,固溶强化基体的作用较大,因此退火后硬度偏高。

另外Si提高碳皇度,促进石墨化,因此在加热时脱碳倾向较大。

6、奥氏体不锈钢1Cr18Ni9晶界腐蚀倾向比较大。

在奥氏体不锈钢1Cr18Ni9焊接后,在焊缝及热影响区容易在晶界析出Cr的碳化物Cr23 C6从而导致晶界贫Cr,低于1/8规律的Cr%使电极电位大大降低,从而导致晶界腐蚀。

1、40Mn2钢淬火加热时,过热敏感性比较大。

在C%较氐时,Mn可以细化珠光体。

在C做高时,Mn加强了C促进奥氏体晶粒长大的作用,且降低了A 温度。

因此40Mn2钢过热敏感性比较大。

2、40CrNiMo钢正火后,切削性能比较差。

40CrNiMo钢因含有Ni、Cr能提高淬透性,正火后都能得到许多马氏体组织,使切削性能变差。

3、球墨铸铁的强度和塑韧性都要比灰口铸铁好。

球铁中,石墨呈球形,灰口铁石墨呈片状。

球状石墨对基体的切割作用和石墨的应力集中效应大大小于片状,球铁基体的利用率大大高于灰口铁,所以球墨铸铁的强度和塑韧性都要比灰口铸铁好。

4、铝合金的晶粒粗大,不能靠重新加热热处理来细化。

由于铝合金不象钢基体在加热或冷却时可以发生同素异构转变,因此不能像钢一样可以通过加热和冷却发生重结晶而细化晶粒。

5、H68 H70俗称弹壳黄铜,常用于制造炮弹壳、子弹壳。

H68 H70组织中只有单相a组织,它的塑性较好,因此适合制造一些需要进行深冲加工的零件如炮弹壳、子弹壳等。

1、高速钢的回火工艺常采用:回火温度560 C左右,回火3次。

由于高速钢中高合金度马氏体的回火稳定性非常好,在560 C左右回火,才能弥散析出特殊碳化物,产生硬化。

同时在560C左右回火,使材料的组织和性能达到了最佳状态。

一次回火使大部分的残留奥氏体发生了马氏体转变,二次回火使第一次回火时产生的淬火马氏体回火,并且使残留奥氏体更多地转变为马氏体,三次回火可将残留奥氏体控制在合适的量,并且使内应力消除得更彻底2、在低合金高强度构件用钢中,Si、Mn元素的加入量有限制,一般Si < 1.1%,Mn v 2%Si、Mn元素都能强化铁素体,在低合金高强度构件用钢中可以提高钢的强度,但是当Si>1.1%、Mn>2时, 却显著地降低钢的塑性。

所以,在低合金高强度构件用钢中,Si、Mn元素的加入量有限制。

3、S i 是非碳化物形成元素,但能有效地提高钢的低温回火稳定性。

Si虽然是非碳化物形成元素,但在低温回火时可以抑制£-Fe x C的形成和转变为Fe s C,即有效地阻止了Fe s C的形核、长大及转变。

所以能有效地提高钢的低温回火稳定性4、4Cr13含碳量(质量分数)为0.4%左右,但已是属于过共析钢。

Cr元素使共析S点向左移动,当Cr含量达到一定程度时,S点已左移到小于0.4%C,所以4Cr13是属于过共析钢。

5、40 CrNi 钢淬火高温回火后常用水或油冷却。

40 CrNi 钢含有Cr、Ni 元素,而Cr、Ni 促进了钢的回火脆性,所以40 CrNi 钢高温回火脆性倾向较大,回火后快冷能抑制高温回火脆性,所以常用水或油冷却。

4、高锰钢(ZGMn13在A m以上温度加热后空冷得到大量的马氏体,而水冷却可得到全部奥氏体组织。

高锰钢在A cm以上温度加热后得到了单一奥氏体组织,奥氏体中合金度高(高C、高Mn),使钢的Ms低于室温以下。

如快冷,就获得了单一奥氏体组织,而慢冷由于中途析出了大量的K,使奥氏体的合金度降低,Ms上升,所以空冷时发生相变,得到了大量的马氏体。

1、试总结Mo元素在合金中的作用,并简要说明原因。

Mo元素在合金中的主要作用归结如下:(1)降低回火脆性,一般认为Mo可以抑制有害元素在晶界的偏聚;(2)提高贝氏体的淬透性,因为Mo大大推迟珠光体的转变而对贝氏体转变影响较小;(3 )细化晶粒,提高回火稳定性。

Mo是强碳化物形成元素,与碳的结合力较大形成的碳化物稳定,不易长大。

(4)提高热强性,因为Mo可以较强地提高固溶体原子的结合力。

(5)提高防腐性,特别是对于非氧化性介质。

因为Mo可以形成致密而稳定的MoO膜;(6)提高红硬性,因Mo与C原子结合力强,故回火稳定性比较好并且形成的在高温下碳化物稳定。

2、高速钢的成分和热处理工艺比较复杂,试回答下列问题:1)高速钢中W Mo V合金元素的主要作用是什么?2)高速钢W6Mo5Cr4V2勺A在800 C左右,但淬火加热温度在1200~1240 淬火加热温度为什么这样高?3)常用560C三次回火,为什么?答案要点:1)W的作用主要是提高钢红硬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