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
三七药理活性研究

三七药理活性研究
三七是一种传统中草药,具有多种药理活性。
三七属于五加科植物,主要分布在中国
的云南、四川、贵州等地,是中医常用的药材。
三七含有丹参酮、丹参素、丹酚酸等多种
活性成分,具有抗炎、抗菌、抗肿瘤和促进血液循环等药理活性。
三七具有抗炎作用。
三七中的活性成分能够抑制炎症反应过程中的炎性介质的释放,
减轻炎症反应引起的损伤。
实验研究表明,三七提取物对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有明显抑制
作用,能够减轻炎症引起的痛、红、肿、热等症状。
三七具有抗菌作用。
三七的活性成分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多种常见的致病菌如金黄
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具有抑制活性。
三七还具有一定的抗真菌和抗病毒活性,可以抑
制真菌和病毒的生长和复制。
三七还具有抗肿瘤活性。
实验研究发现,三七提取物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并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
三七中的活性成分能够抑制肿瘤细胞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的活性,从而阻断肿瘤细胞的能量供应,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效果。
三七还具有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
三七中的活性成分能够通过扩张血管、增加血液流
速和改善微循环等途径,促进血液循环,改善供氧和营养物质的输送,减轻组织缺血和缺
氧造成的损伤。
三七具有抗炎、抗菌、抗肿瘤和促进血液循环等多种药理活性。
未来,可以进一步研
究三七的药理机制和活性成分,探索其在临床治疗上的应用潜力。
三七药理作用研究概述

三七药理作用研究概述三七,又名田七、参三七、金不换,是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 (Burk.)F.H.Chen)的干燥根及根茎,甘、苦、微温,归肝、胃经。
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的功效。
三七是中医传统用于体内外各种出血之证及跌打损伤、瘀滞肿痛的要药。
其主要成分有三七皂苷、黄酮苷及三七氨酸,其中三七总皂苷(PNS)在块根中的含量可达到12%。
近年三七越来越多的被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脑血管病,脑出血后遗症等,在抗肿瘤和治疗肝肾方面的疾病,也越来越得到科研工作者的重视。
试验及临床的开发也正在向这方面发展。
1 对血液系统的影响1.1 止血作用:三七素有“止血之神药”之说,为伤科要药,著名的“云南白药”,即以之为主药。
三七水溶性成分三七素(Denciemne),能缩短小鼠的凝血时间,并使血小板数量显著增加,它主要通过机体代谢、诱导血小板释放凝血物质而产生止血作用。
三七止血生用,是因为三七素不稳定,经加热处理后易被破坏。
中医理论认为三七是具有化瘀作用的止血药,能止血而不留瘀,因此对出血症兼有瘀滞者尤为适宜。
1.2 活血作用:三七既有促进血凝的一面,又有使血块溶解的作用,即有止血和活血化瘀双向调节功能。
李汝安等[1]使用三七总苷片合祛风化痰通腑汤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有较好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0%,其机制是通过三七总苷片的止血与活血的双向作用,调整脏腑气血功能,改善血液循环,缩短昏迷时间,加速脑组织内血肿的吸收。
刘宏胜等[2]利用三七粉在治疗心瓣膜病变术后血栓形成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关于三七中的活血成分,目前已证明,这主要以Rg1为代表的三醇型皂苷(PTS)的作用,二醇型皂苷并无此效果,PNS还可以升高血浆蛋白C活性,而蛋白C是一种由肝脏合成的纤维素依赖性蛋白质,在人体内被激活后,具有抗凝活性和促纤溶活性,因此三七皂苷具有明显抗凝、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纤维蛋白溶解作用。
1.3 补血作用:“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
三七的药理作用及其研究进展论文

三七的药理作用及其研究进展论文:三七的药理作用及其研究进展【摘要】目的::综述三七的药理作用及研究进展。
方法:查阅有关的文献资料,并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
结果与结论:三七具有对心、脑血管系统、血液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免疫系统、抗肿瘤、抗衰老等多种药理作用,值得进一步开发研究与应用。
【关键词】三七,药理作用,综述三七为五加科植物人参三七的干燥根,其主要成分为三七总皂甙(pns)、三七素、黄酮、挥发油、氨基酸、糖类及各种微量元素等,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的功效[1]广泛应用于内、外科疾病辨证治疗中[2], 本文就三七在血液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神经中枢系统、免疫系统以及抗肿瘤、抗衰老等方面的药理作用综述如下。
1 对血液系统的影响1.1止血作用:三七素能缩短小鼠的凝血时间,并使血小板显著增加,主要通过机体代谢,诱导血小板释放adp、血小板因子ⅲ和ca2+“等凝血物质而产生止血作用, 三七止血一般生用,主要是因为三七素不稳定,受热易被破坏。
1.2活血作用:三七具有止血和活血化瘀双向调节的功能,三七总皂苷可以明显抑制凝血所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动物血小板数目的下降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增加,还可降低冠心患者的血小板黏附和聚集,亦可改善微循环,抗血栓形成[3]。
1.3补血作用:三七能促进各类血细胞分裂生长和增殖,具有显著的造血功能。
三七总皂苷诱导造血细胞gata一1和gata一2转录调控蛋白合成增加,并增高其与上游调控区的启动子和增强子结合的活性,调控与造血细胞增殖和分化相关的基因表达上凋。
2 心脑血管系统2.1 对心肌的保护作用:三七总皂苷能抑制中性粒细胞内核因子nf一kb的活化,减少细胞间黏附分子表达及中性粒细胞浸润而起到心肌保护作用,三七总皂苷还能增加心肌营养血流量,改善心肌微循环,明显降低心肌耗氧量[4]。
2.2抗心律失常:三七皂甙可直接抑制心肌作用,可有效治疗各种药物诱发的心律失常。
同时对多种实验性心律失常模型均有对抗作用,在抗心律失常的剂量下,对心血管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三七药理活性研究

三七药理活性研究三七,又名不老草、三七草,为瑞香科植物三七的干燥根茎。
中药三七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三七的记载,并且在我国南方地区一直作为药材使用。
三七具有活血化瘀、止血生肌、降血脂和抗菌消炎等功效,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和保健品原料。
近年来,关于三七的药理活性研究备受关注。
本文将综述近年来有关三七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为深入理解三七的药用价值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一、三七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三七的主要化学成分为皂苷、三七皂苷、三七皂苷E、甘露苷和黄酮类等。
这些化学成分赋予了三七多种药理活性,包括抗血栓形成、抗炎、抗氧化、抗肿瘤、抗菌等多种作用。
1. 抗血栓形成作用三七中的三七皂苷具有抑制血小板凝聚、抗血栓形成的作用。
实验研究表明,三七皂苷的抗血栓形成作用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
三七中的三七皂苷E还具有降低血小板粘附和抑制纤维蛋白溶解的作用,对预防血栓形成有显著的效果。
2. 抗炎作用三七中的皂苷类成分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能够减轻炎症反应和疼痛感。
实验研究表明,三七皂苷可以抑制白细胞的浸润和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并且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辅助治疗作用。
三七中的黄酮类成分具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能够清除自由基,减少氧化损伤。
实验研究表明,三七中的黄酮类成分可以有效抑制氧化应激反应,减少细胞膜的脂质过氧化,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三七中的三七皂苷被认为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
实验研究表明,三七皂苷能够通过多种途径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对各种肿瘤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三七中的苯乙素及其衍生物具有明显的抗菌作用,对多种致病菌和真菌具有抑制作用。
实验研究表明,三七提取物在治疗皮肤感染、呼吸道感染和消化道感染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效果。
二、三七药理活性研究进展1. 三七的抗糖尿病作用研究近年来,有研究表明三七具有一定的抗糖尿病作用。
三七中的三七皂苷E能够通过多种途径调节血糖水平,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减少胰岛素抵抗。
三七中有效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综述

三七中有效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综述三七,又称为三七草、三七花、山参等,是我国传统草药之一。
它具有诸多药理作用,且其有效成分备受研究者的关注。
本文旨在对三七中有效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一、对三七有效成分的研究三七中的有效成分主要包括三七皂苷、三七次皂甙等。
其中,三七皂苷是三七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炎、抗血栓、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聚焦于三七皂苷的分离纯化和活性研究。
研究者通过不同的提取技术和纯化方法,成功分离出三七皂苷,并通过体外和体内实验验证了其对多种疾病的治疗效果。
二、对三七药理作用的研究1. 抗炎作用三七中的有效成分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三七皂苷可以抑制炎症因子的生成,减轻炎症反应,对慢性炎症性疾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此外,三七还可以抑制肉芽组织的形成,加速伤口愈合。
2. 抗血栓作用三七中的有效成分对血栓形成具有抑制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三七皂苷可以降低血小板聚集率,阻断血小板激活因子的释放,减少血栓的形成。
这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以及血栓性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3. 抗肿瘤作用三七中的有效成分在抗肿瘤研究中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研究结果显示,三七皂苷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此外,三七皂苷还可以增强放化疗的敏感性,提高疗效。
三、三七的临床应用基于三七的药理作用研究结果,三七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
在心脑血管领域,三七被用于治疗冠心病、中风等疾病。
在肿瘤领域,三七被用于辅助治疗各类肿瘤。
此外,三七还用于消化系统疾病、免疫性疾病、骨科疾病等的治疗。
四、三七的安全性评价随着三七的广泛应用,人们开始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
研究结果表明,三七的毒副作用较小,并且在合理用药的情况下安全性较高。
然而,仍需进一步研究其长期用药的安全性问题。
综上所述,三七中的有效成分及其药理作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
三七具有抗炎、抗血栓、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且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浅析中药三七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

浅析中药三七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目的探讨中药三七化学成分,分析药理作用。
方法通过查阅网络资源途径查找关于中药三七的相关资料,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和实践整理、分析和归纳。
结果中药三七中包括黄酮类、止血活性成分、三七多糖、皂苷、挥发油等多种有效成分,对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等多种系统都具有良好的药理作用。
结论中药三七的用药适应症非常广泛,药用价值较高,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研究。
标签:中药;三七;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中药三七性温和,味苷微苦,具有消肿止痛、化瘀止血等诸多功效,在临床多种疾病治疗中都有广泛应用,比如跌扑肿痛、外伤出血、崩漏、便血、吐血、咯血等症[1]。
经国内外大多数学者研究表明,中药三七中包括黄酮类、止血活性成分、三七多糖、皂苷、挥发油等多种有效成分,对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等多种系统都具有良好的药理作用[2]。
笔者整理、归纳相关资料,现将相关报道进行如下分析、报道。
三七的化学成分黄酮类成分:根据相关文献报道,在三七绒根中具有山奈酚-3-0-半乳糖-0-葡萄糖(三七黄酮苷)、三七黄酮B、榭皮素等少量黄酮类成分。
止血活性成分:中药三七中具有三七素这种有效的止血活性成分,三七素可加快凝血过程,提高毛细血管的抵抗力,扩张毛细血管,使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大大降低,从而达到止血的效果。
据相关学者实验报道,三七用于止血的优点在于止血快速,且药物用量较小,但是其缺点在于稳定性较差,经过高温蒸烫后极易受到破坏。
三七多糖成分:经过相关学者的研究报道,在三七根中可分离出三七多糖A 这种成分,有利于调节患者的全身机体免疫力,增强抵抗力,对于肿痛的治疗效果较好。
皂苷成分:三七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是皂昔,据相关数据统计,目前已经从中药三七的不同部位中分离出20~30种单体皂昔成分,并计算得出三七中有12%成分均为皂昔。
挥发油成分:挥发油也是三七中的一种有效成分,其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目前临床分离三七挥发总油已经鉴定得出酮、烷烃、苯取代物、脂肪酸醋类、倍半菇等30多种化合物。
三七中皂苷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三七中皂苷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三七,又名田金不换,是五加科人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其根部入药,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的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
三七中皂苷成分丰富,是其主要药效物质基础。
近年来,随着现代分离分析技术的进步,三七皂苷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对三七皂苷的种类、结构、含量以及药理作用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本文旨在综述三七中皂苷成分的研究进展,探讨其药理作用及其机制,为三七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本文首先对三七中皂苷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进行了概述,包括传统的水提、醇提方法以及现代的色谱分离技术等。
随后,对三七皂苷的结构特点和分类进行了详细阐述,重点介绍了各类皂苷的代表成分及其结构特征。
在药理作用方面,本文综述了三七皂苷在止血、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神经保护等方面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并对其临床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通过对三七中皂苷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本文旨在为三七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支持,同时也为相关药物研发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二、三七中的皂苷成分三七,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因其独特的药理作用而受到广泛关注。
在三七的众多化学成分中,皂苷类成分尤为引人瞩目。
皂苷是一类具有复杂结构的化合物,它们广泛存在于植物界,特别是在许多药用植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七中的皂苷成分主要包括人参皂苷、三七皂苷等。
人参皂苷是三七中含量较高的一类皂苷,具有多种药理活性。
研究表明,人参皂苷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多种作用,对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都具有保护作用。
其中,人参皂苷Rg1和Rb1是人参皂苷中的代表性成分,它们在三七中的含量较高,也是三七药理作用的主要贡献者。
除了人参皂苷外,三七中还含有一定量的三七皂苷。
三七皂苷是三七特有的皂苷类成分,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
研究表明,三七皂苷具有抗血栓形成、抗心肌缺血、抗脑缺血等作用,对心脑血管疾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三七中还含有其他多种皂苷类成分,如三七皂苷R三七皂苷R2等。
三七药理作用临床应用论文共篇

三七药理作用的临床应用论文(共2篇)_药学论文第1篇:三七的药理作用及化学成分在临床的应用效果三七,别称田七,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五加科类名贵中药材,传统医学对该药的研究较多。
近代药理学研宄表明:三七含有三七皂甙类、黄酮、三七索、氨基酸、挥发油、植物箱醇、糖类、无机盐和无机离子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广泛药理作用及临床用途。
本研究总结三七的药理作用及其在化学成分在临床的应用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三七所含人参三醇皂苷Rg1类成分能够兴奋大脑中枢,促进脑部血液循环,活动脑部组织,增强大脑记忆及抗脑部疲劳的作用。
Rbl具有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镇静安神和催眠的作用。
临床实验证明:三七能强化水合氯醛和戊巴比妥钠的催眠作用,增强氯丙嗪的安定作用。
马氏报道:三七总皂苷能对抗L-谷氨酸介导的神经毒性,改善神经细胞缺氧状态,保护皮层神经细胞,从而降低细胞损害。
另外,马氏报道:三七总皂苷不仅能阻断细胞外Ca2+内流,而且能抑制内源性Ca2+释放,还可用于脑梗死的治疗。
因此,三七不仅能够抑制中枢神经系统,而且能兴奋中枢神经系统,所以双重调节作用明显。
2对循环系统的作用临床对三七在循环系统的作用研宄和报道较多,尤其在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治疗方面的应用更为广泛。
2.1对心脏的作用三七总皂苷能改善急性胰腺炎的心肌缺血状态。
三七总皂苷单体Rbl能够阻滞钙通道,起到抑制心肌收缩力的作用。
陈氏研宄表明三七能够直接扩张冠状动脉血管,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从而达到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目的,作用机理可能与改善心肌缺氧状态有关。
三七注射液能显着提高心肌细胞内肌浆网膜上钙泵的活性,从而减少心肌细胞Ca2+,使左心室心肌重量减轻。
三七总皂甙是一种肌浆网膜钙泵活性激动剂,早期高血压心肌细胞的可塑性大,适当运用三七总皂甙将会对改变心衰病程有深远意义。
2.2对血管的作用三七皂苷降低血压和扩张血管作用明显,其作用机理可能与钙通道阻滞,影响细胞Ca2+运动有直接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七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三七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
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于我院应用三七治疗的患者8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与治疗效果,探讨三七的药理作用。
结果经过治疗,各类型疾病的患者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尤其是高血脂、心绞痛与胃出血患者,疗效均达到80%以上。
提示三七可用于治疗免疫系统、生殖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结论作为天然植物,三七具有清咽润喉、抗炎、保肝利胆、抗心律失常、促进造血、抗血栓、止血等作用,应用价值高,且安全可靠。
标签:三七;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止血
三七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在中医领域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应用范围广泛,具有保肝、抗肿瘤、抗脑缺血等多种功效,可用于治疗多种类型的疾病,并且效果十分理想[1]。
笔者选取了80例应用三七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临床资料与治疗结果,总结、探讨了三七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现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于我院应用三七治疗的患者80例,包括男性34例,女性46例;年龄18~76岁,平均(44.7±3.2)岁;疾病类型:高血脂8例,脑血栓7例,尿道炎9例,心绞痛16例,冠心病17例,胃出血23例。
1.2方法本组80例患者均应用三七治疗,参考相关标准统计各类型疾病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从而分析三七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
2结果
经过治疗,各类型疾病的患者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尤其是高血脂、心绞痛与胃出血患者,疗效均达到80%以上。
提示三七可用于治疗免疫系统、生殖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3讨论
3.1三七的化学成分三七在中医领域的应用历史悠久,其含有多种化学物质,活性成分包括无机离子、无机盐、抗菌蛋白糖类、聚炔醇类、瑙醇成分、生物碱、挥发油、氨基酸、三七多糖、三七素、黄酮、三七皂甙类等,而三七的主要成分就是三七皂甙成分,现阶段,已经有30余种皂甙从三七中分离出来,如Rb1,Rb2,Rc,F2等[2]。
3.2三七的藥理作用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经过治疗,各类型疾病的患者均取
得了良好的疗效,尤其是高血脂、心绞痛与胃出血患者,疗效均达到80%以上[3]。
提示三七可用于治疗免疫系统、生殖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其药理作用涉及以下几方面。
3.2.1清咽润喉作用三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咳痰不爽、咽干涩、咽部异物感、干咳、咽部灼热、咽痒、咽痛且多言加重等症状[4]。
3.2.2镇痛作用人参二醇皂苷是三七中具有镇痛作用的成分,同时还是临床中经常被用于治疗跌打损伤的药物。
三七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相关研究显示,对于不同疼痛模型的小鼠而言,三七均能发挥有效镇痛功能[5]。
3.2.3抗炎作用三七主要是通过抑制炎细胞中游离钙水平增高来发挥抗炎功能,这样可以对灌注液内血栓素A2的活性起到抑制作用,从而使诺前列酮的释放减少,抵抗炎症。
曾经有医院用三七来预防口腔炎,并且取得了良好效果,比未应用三七者的口腔炎发生率低,而且又继续证实了三七有抗炎消肿的功效[6]。
3.2.4保肝利胆作用三七对于肝脏损伤具有抵抗作用,具体而言,其能够使肝细胞变性坏死程度、炎症细胞浸润、肝脏脂肪变性减轻,以及使肝细胞间胶原纤维减少。
除此之外,三七还可以发挥利胆作用,用药后能够使血清胆红素水平降低,增加分泌的胆汁量。
3.2.5抗心律失常作用三七可以作用于心血管系统,其中的活性物质可以改善心律失常、冠心病、心绞痛等心血管疾病。
静脉注射三七能够使心率减慢,血压降低,使心输出量、心搏指数与心脏指数增加。
3.2.6促进造血作用三七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祛瘀生新”,我国古代就曾有产妇应用三七调理身体,相关报道也已经证实,三七有益气、补血的功效。
采用60 CO-γ射线对小鼠腹腔进行照射,接着连续6 d内注射三七,结果显示,与以往相比,小鼠体内多能造血干细胞快速增殖,并且脾脏重量也有所增加,脾结节中红细胞与中性粒细胞非常活跃地进行有丝分裂,而且三七可以促进机体尽快恢复,采用三七注射液治疗急性失血性贫血大鼠,能够加快血红蛋白、红细胞与网织红细胞的恢复速度[7]。
3.2.7抗血栓作用三七除了有活血散瘀作用外,对于血小板的聚集具有抵抗作用,可起到抗血栓作用。
三七共通过三个作用发挥抗血栓机制。
首先的抗血小板凝集,该环节可以使机体中血小板cAMP的含量提高,抑制血栓素A2的合成过程,进而对机体释放促血小板聚集活性物质,如5-JT等的释放加以抑制,达到抗血小板聚集的目的。
相关研究显示,每天通过灌胃或静脉注射的方式对家兔应用三七200 mg/kg,连续应用超过20 d可以起到血小板抗聚集效果,说明在血栓性疾病的治疗中,应用三七虽然起效慢,但治疗一段时间后可以起到良好效果。
在临床上应用三七治疗此类疾病时要注意该问题。
3.2.8止血作用三七早在古代就被用来止血,其化学成分中,三七素具有止
血作用,并且只需很小的剂量就能迅速止血。
相关研究显示采用不同给药方式对不同的动物应用不同的三七制剂,均可发挥良好的止血效果。
三七在止血方面可以达到不留淤的效果,尤其适用于治疗出血且有淤滞者。
对麻醉的大鼠应用三七,可以缩短其凝血酶原时间与体外凝血时间,若提前结扎门静脉,那么就无法发挥止血作用,提示我们三七要通过肝脏代谢才能使止血成分发挥作用[8]。
综上所述,作为天然植物,三七具有清咽润喉、抗炎、保肝利胆、抗心律失常、促进造血、抗血栓、止血等作用,应用价值高,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殷勤红,朱艳琴,曾文波,等.三七花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光谱实验室,2015(3):1194-1197.
[2]宋维朴.中药三七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16):53-54.
[3]刘艳杰,陈曦,张晶.景天三七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内蒙古中医药,2016(4):114.
[4]林珠灿,邱麒,房英娟,等.景天三七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研究[J].中药材,2014(10):78-79.
[5]蔡扬帆,房英娟,林珠灿,等.景天三七宁心安神活性部位HPLC指纹图谱的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10):115-116.
[6]沈维燚.浅析中药三七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12):158-159.
[7]金楠,周莉.三七花中总皂苷对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中国药师,2012(12):89-91.
[8]甘雨,徐惠波,孙晓波.三七总皂苷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13(05):10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