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总皂苷药理活性研究新进展

合集下载

三七总皂苷及其主要单体成分在肾脏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三七总皂苷及其主要单体成分在肾脏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3 9・ 5
机制与 G —R l能 抑 制 T F—B g G 的 表 达 有 关 。研 究 还 发
现 ]G— g 能剂量依赖性 地使 T F— 1: Rl 6 G B诱导 的大 鼠 肾小 管
上皮 细胞( R 5 E 表 型转 分化 的重要 标 志 0 —S N K2 ) L MA和上 皮
图 1 G R l和 G R l 结 构 —b —g 的 1 P S对 肾脏 的保 护 作 用 N
明显改善患 者血液 高凝状 态 。沈颖 等 通过 I 观 察发 临床 1 1 P S抗 肾脏纤维化 的作 用 肾小 球硬化 和肾间质纤 量 , . N D 外 D 2 、 D 1 维化 (e a tb l n r ia boi, I ) 多种 临床 和 实验性 现 , N 患 者 经 三 七 皂 苷 治 疗 6周 后 , 周 血 C 6 P C 6 、 rnlu uo t st l rs R F 是 i e ti f i s
变 后 , 三七对 肾脏 的作 用得 到 了关 注 。近 年来 , 三七 总皂 苷 P S能 明显抑制 T M 降低 E M合 成 , R F程 度减轻 ’ 。 N E T, C 使 I 及其 主要单体 成分 G—R l G—R l g、 b 在抗纤维 化 、 氧化 、 进 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 剂 1 tse nii r f e l p t ns 1 抗 促 (i u hb o tl r e ae一 , s i t o m a oo i 血管生成 以及 在糖尿病 肾病方 面 的治疗作 用受 到关 注并取 得 TM I P一1 在 E M 积聚 和降 解 的过程 中起 关 键作 用 。研 究 发 ) C 了许 多新 的进展 , 文就 此综 述如下 。 本 现 在 U O模型 中, U 随着 梗阻时间延长 ,I TMP一1的表 达逐渐 升高 。经过 P S的干预后 ,I N TMP一 1表达量 明显下 降 。赵宗 江 等 通过采用单侧 肾切除结合腺 嘌呤灌 胃导致 R F大 鼠模 型 I

三七总皂苷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三七总皂苷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三七总皂苷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1.抗凝血作用:三七总皂苷具有抗凝血作用,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凝血酶形成,从而降低血液的凝固能力,防止血栓的形成,对于预防心脑血管病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2.抗炎抗氧化作用:三七总皂苷具有抗炎和抗氧化作用,能够减轻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减少自由基的生成,保护细胞免受损伤。

这对于治疗炎症性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炎症性肠病等具有一定的疗效。

3.保护心脑血管作用:三七总皂苷能够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肌供血,从而保护心脑血管的功能。

此外,它还能够改善微循环,增加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供应,对于预防冠心病、心绞痛等心脑血管疾病有一定的作用。

4.抗肿瘤作用:三七总皂苷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和发展。

研究显示,三七总皂苷在肺癌、乳腺癌、肝癌等多种肿瘤治疗中具有较好的效果。

临床应用方面,三七总皂苷已经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心脑血管疾病:三七总皂苷具有保护心脑血管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脑血栓等心脑血管疾病。

临床研究表明,三七总皂苷能够显著改善病人的心血管功能和生活质量。

2.炎症性疾病:三七总皂苷具有抗炎作用,可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炎症性肠病等炎症性疾病。

临床研究显示,三七总皂苷能够减轻关节疼痛和炎症反应,改善病人的关节功能。

3.肿瘤治疗:三七总皂苷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可用于辅助治疗肺癌、乳腺癌、肝癌等肿瘤。

研究表明,三七总皂苷可以提高化疗和放疗的效果,减轻毒副作用,延长生存期。

近年来,对三七总皂苷的研究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作用机制研究:研究发现,三七总皂苷通过调节细胞凋亡、细胞周期和细胞信号转导等多个途径发挥药理作用。

此外,还通过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揭示了三七总皂苷与其他药物和化合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网络。

2.新剂型和新用途开发:近年来,针对三七总皂苷的开发逐渐向新剂型和新用途方向转变。

三七总皂苷治疗脑卒中机制的研究进展

三七总皂苷治疗脑卒中机制的研究进展

三七总皂苷治疗脑卒中机制的研究进展作者:蒙兰青,黄瑞雅,韦世革【关键词】三七总皂苷脑卒中作用机制脑卒中是导致人类死亡三大疾病之一,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发病率高,致残严重。

脑卒中后脑损伤涉及多种机制,某些中药因具有多治疗靶点而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三七总皂苷(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PNS)是从著名中药三七中提纯的主要药理活性成分,近年来在脑卒中的研究和治疗方面取得令人鼓舞的成果。

本文就三七总皂苷治疗脑卒中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旨在为临床三七总皂苷治疗脑卒中提供依据。

1.保护血脑屏障,减轻脑水肿脑卒中后脑水肿(brain edema)是导致继发性脑损伤的主要因素,水肿形成后,压迫微循环,使血肿周围组织缺血,同时导致颅内压增高,诱发其他脑区或全脑的供血不足,其致命的后果是脑疝形成危及生命。

脑水肿根据血脑屏障(BBB)是否受到损伤可分为血管源性脑水肿、细胞毒性脑水肿和混合性脑水肿。

刘建辉等[1]采用四血管阻断(4VO)完全性大鼠脑缺血模型,腹腔注射三七总皂甙治疗,伊文氏蓝含量测定蛋白渗出以推测BBB的损害程度,干湿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结果发现用PNS治疗的各组动物伊文氏蓝含量,脑组织含水量均明显减少,提示PNS改善血脑屏障通透性,减轻脑水肿。

脑水肿主要的病理生理机制涉及炎性反应,补体激活,自由基损伤等多个环节。

韩金安等[2]利用兔脑损伤的模型研究发现,三七总皂苷可通过减少脑损伤后自由基的产生,提高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减轻脑水肿的程度。

水通道蛋白(aquaporins,AQP)是近年来发现的在水分子的跨膜流动方面起着关键性作用的一种细胞膜通道蛋白,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s4,AQP4)在成熟大脑中含量最高,对脑组织水的转运和平衡调节发挥重要作用,参与脑卒中脑水肿的形成[3,4]。

AQP4的发现使得人们能够直接从分子机制上研究脑卒中后脑水肿的影响因素成为可能。

蒙兰青等[5]在大鼠脑出血模型上研究发现,PNS可明显减轻脑出血后脑水肿,其机制与抑制AQP4表达有关。

三七中皂苷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三七中皂苷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1.三七的主要成分
三七的主要成分有皂苷类、多糖、黄酮类、挥发油类、氨基酸类以及无机物和油脂等,有关文献指出,皂苷类以及多糖和挥发油类成分是应用在多数中药免疫增强剂中的主要活性成分。
1.1皂苷的成分
皂苷是皂苷元、糖以及糖醛酸等构成的一种复杂苷类化合物。三七的总皂苷作为三七提取物中的活性成分其总含量能够达到三七化学成分的百分之八到百分之十二。当前,能够从三七植物的不同部位中提取的单体皂苷成分就有70多种,在其根部能够分离得到41种,根茎部位13中以及果梗部位能够分离得到12中,同时其果实和种子等部位能够获得9种。单体皂苷的主要成分划分为达玛烷型的20(S)-原人参二醇和20(S)-原人参三醇两种类型,同时其多种单体皂苷中所蕴含的成分与人参中的皂苷成分一样,比如人参皂苷中的Rb1、Rb2、Rb3、Re、Rc、F2、七叶胆苷IX、七叶胆苷XⅦ以及人参皂苷Re、Rg1、Rg2、Rh1。其与人参中存在的明显区别是在三七中并没有出现含有齐墩果酸型皂苷。同时三七也有一些特有的皂苷类成分,比如三七皂苷R1、R2、R4、R6、以及Fa等。以下是对皂苷的不同部位成分进行一个简单的总结。
1.1.4三七花蕾皂苷
经过探究三七花蕾皂苷的主要成分,分离出十种化合物,并且使用光谱方法对其中的6中构成进行确定,发现除了认识皂苷=Rc外,胡萝卜苷以及三七皂苷Fe、认识皂苷Rb3以及绞股蓝皂苷-IX等四种都是第一次在花蕾中分离获得的化合物。
2.药理作用
2.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2.1.1镇静
三七地上部位具有抑制中枢神经的功能其有镇静以及安定和提高休眠质量的功效。三七总皂苷能够有效的减少动物的自主活动令其表现出奇特的镇静功能,同时具有协助中枢抑制药物的效果,其功效主要是经过降低突出体谷氨酸的含量来达到。
2.2.3减低血脂,防止动脉粥样硬化

三七药理活性研究

三七药理活性研究

三七药理活性研究三七,又名七叶,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多种药理活性。

近年来,科学家们对三七的药理活性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其对多种疾病具有显著的治疗和预防作用。

本文将对三七的药理活性研究进行综述,并探讨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潜力和前景。

一、抗炎作用三七含有丰富的三七皂苷、三七甙、三七元、草酸等活性成分,这些成分对炎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已有研究表明,三七的提取物可以有效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炎症组织损伤,降低体内炎症因子的水平。

三七抗炎作用的分子机制主要包括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调节炎症信号通路和减轻组织损伤。

三七在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炎症性肠病等疾病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二、抗肿瘤作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三七具有抗肿瘤的作用。

三七皂苷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活性,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三七还可以增强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反应,提高肿瘤细胞的敏感性。

三七在肿瘤的治疗和预防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三、心血管保护作用三七对心血管系统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三七皂苷具有扩血管、抗血栓、降压、抗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作用,可以显著改善心血管疾病的症状,降低心脏事件的发生率。

三七还可以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心脏功能。

三七在治疗冠心病、高血压、心功能不全等心血管疾病方面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四、抗氧化作用三七富含黄酮类、酚类等多种抗氧化成分,具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

已有研究表明,三七可以提高机体的氧化抗性,减少自由基对细胞的损伤,延缓衰老过程,并对预防多种慢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三七在保健品、抗衰老产品中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五、其他作用除了上述作用外,三七还具有多种其他药理活性。

三七具有抗菌、抗病毒、抗溃疡、抗凝血、保护肝肾等作用,可以用于治疗感冒、胃溃疡、慢性肾炎、肝硬化等疾病。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三七的药理活性研究也将不断深入。

相信在未来的不久,三七的作用将能够得到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为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和前景。

中医:中药三七的药理作用研究新进展

中医:中药三七的药理作用研究新进展

中药三七的药理作用研究新进展(上)王爱华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郭婕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毒理与功能检验所中药三七,始载于《本草纲目》,为五加科植物人参三七的干燥根及根茎。

又名山膝、金不换、田三七、田漆、田七、参三七、血参、人参三七、滇三七。

三七用于治疗疾病已有悠久的历史,在《本草纲目》以前的《医门秘旨》、《跌损妙方》已有记载。

三七是我国特有的传统珍贵中药材,主产于云南、广西及四川等地,野生或栽培。

《中国药典》Ⅰ部2005版收载三七:味甘、微苦,性温,归肝、胃经,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的功能,可以用治外伤出血、咳血、衄血、下血、血痢等各种内外血症。

《中药大辞典》2005版记载:“生品能散瘀止血,消肿止痛,熟品能补血活血,为常用名贵药材之一。

”中药三七的主要化学成分有:三七总皂苷、三七素、三七多糖类、黄酮苷、挥发油、氨基酸及各种微量元素等。

《中国药典》Ⅰ部2005版规定三七药材人参皂苷Rg1(C42H72O14),人参皂苷Rb1(C54H92O23)和三七皂苷R1(C47H80O18)三者的总量不得少于5.0%。

有报道“测定结果表明三七总皂苷含量可达8.19%~29.4%,其中有人参皂甙Rb1、Rb2、Rc、Rd1、Rd2、Re、Rf、Rg1、Rg2、Rh1,三七皂甙A、B、C、D、E、F等”。

三七的药理作用已经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其药理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对血液系统的影响(一)止血作用三七具有“止血不留瘀,化瘀不伤正”的美名,素有“止血之神药”、“止血金不换”之说,为伤科要药。

三七的止血有效成分是三七素Dencichn,可溶于水,是一种特殊的氨基酸类物质,著名的“云南白药”,即以之为主药。

三七素的止血效应与剂量有关,能缩短凝血时间,使血小板数量显著增加。

它主要通过机体代谢、诱导血小板释放凝血物质而产生止血作用。

三七止血宜生用,是因为三七素不稳定,经加热处理后易被破坏。

三七总皂苷提取新工艺产业化生产研究_概述说明

三七总皂苷提取新工艺产业化生产研究_概述说明

三七总皂苷提取新工艺产业化生产研究概述说明1. 引言1.1 概述三七总皂苷是一种重要的天然活性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

其在中医药领域中应用广泛,并被证实具有多种保健功效,如抗炎、抗肿瘤、降血脂、增强免疫等。

然而,传统的总皂苷提取方法存在一些缺点,包括操作复杂、产出率低、纯度差等问题。

因此,寻找一种高效、经济、环保且能够大规模生产的新工艺成为当前重要的研究方向。

本文旨在概述总皂苷提取新工艺的产业化生产研究进展及其意义。

首先将介绍总皂苷的定义和特性,以便更好地了解该活性成分。

随后将回顾传统总皂苷提取方法并探讨其存在的限制。

接下来,着重阐述了近年来总皂苷提取领域出现的新工艺以及其对于产业化生产带来的重要意义。

1.2 文章结构在本文中,《大纲》部分将按照逻辑顺序分为五个主要部分进行阐述。

除了本引言部分外,还包括总皂苷提取新工艺、提取新工艺研究与优化、工业化生产实践与应用前景以及结论和展望。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介绍三七总皂苷提取新工艺的产业化生产研究进展,并探讨其对于总皂苷工业应用的前景。

通过对不同步骤和参数的优化研究,提高总皂苷的提取率和纯度,降低成本并增加生产效益。

同时,借助实验室规模试验结果和放大工艺技术试验的进程与挑战,评估该新工艺在未来的经济效益。

最后,进一步探讨总结目前研究成果并提出未来关于新工艺深入研究的可行方向。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概述说明,旨在促进总皂苷产业化生产领域的发展,并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和启发。

2. 总皂苷提取新工艺2.1 总皂苷的定义与特性总皂苷是一种重要的药用活性成分,广泛存在于三七等植物中。

它具有明显的生物活性,可以用作药物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和抗肿瘤药物等。

总皂苷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和药理作用,因此对其提取方法进行改进和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2.2 传统总皂苷提取方法及其限制传统的总皂苷提取方法主要包括水浸法、乙醇浸提法和醇溶法等。

但是这些方法在提取效率、纯度和环境友好性方面存在一定的限制。

中药三七及其活性成分促进皮肤创面愈合的研究进展

中药三七及其活性成分促进皮肤创面愈合的研究进展

中药三七及其活性成分促进皮肤创面愈合的研究进展崔秀秀1,黄敬文1,安丽凤1,牛雯颖2,韩 雪1,张 欣1(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佳木斯学院,黑龙江佳木斯15400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关键词] 三七;三七总皂苷;创面愈合;药理作用doi :10.3969/j.issn.1008-8849.2023.21.022[中图分类号] R751.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8849(2023)21-3038-06[通信作者] 安丽凤,E -mail :1269187258@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2274405);黑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12541765) 皮肤创伤是指在各种损伤因素如外科手术、外伤、高热、低温、化学物质和各类疾病等作用下,所造成的皮肤完整性的损害,同时伴随着皮肤和组织正常功能的破坏。

创面愈合过程精密复杂,受多种细胞及生长因子的调控,大面积及难愈性创面的修复愈合一直是临床治疗上的难题。

研究者们也从各个方面各种角度研究促进创面愈合的方法。

中医药治疗各类皮肤创面历史悠久且疗效确切,随着现代医学对中医药研究的不断深入,单味中药及其活性成分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机制研究成为热点。

三七为伞形目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的干燥根和根茎,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的功效,临床多用于治疗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刺痛、跌扑肿痛[1]。

现代药理实验证明其具有抗炎[2-3]、抗肿瘤[4-7]、抗氧化[8-9]、免疫调节[10-11]、神经保护[12]等作用。

目前针对三七及其活性成分促进创面愈合的研究较多,但缺乏系统全面的梳理与总结。

本文系统梳理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三七治疗皮肤创面的研究报道,从三七促创面愈合相关的活性成分、药理作用及在各类型创面治疗中的应用三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三七在创伤治疗领域合理开发利用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七总皂苷药理活性研究新进展
发表时间:2010-12-28T15:53:46.36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33期供稿作者:欧炽铃
[导读] 综述近3年三七总皂苷药理活性的研究情况
欧炽铃(韶关学院医学院广东韶关 512026)
【中图分类号】R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33-0056-02
【摘要】目的综述近3年三七总皂苷药理活性的研究情况。

方法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并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

结果 PNS具有多治疗靶点,在抗炎、抗肿瘤、抗肾间质纤维化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药理活性,并被广泛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

结论三七总皂苷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等方面值得进一步开发应用。

【关键词】三七总皂苷药理作用综述
三七总皂苷(PNS)在三七中含量高达12%左右,含有多种单体皂苷。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PNS具有多治疗靶点[1],在抗炎、抗肿瘤、抗肾间质纤维化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药理活性,并被广泛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

本论文就近3年来有关PNS药理活性研究情况作一综述,旨在为以后更好地研究和利用PNS提供基础资料。

1 对脑缺血性损伤的保护作用
1.1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是缺血脑组织在恢复血液灌注后,出现的比灌注前更明显、更严重的损伤和功能障碍。

唐映红等[2]研究发现脑缺血再灌注后,可通过激活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引起细胞外基质(ECM)破坏,导致神经元损伤,PNS 可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MMP-9表达,增强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l(TIMP-1)表达,显著提高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神经元的存活率,减轻脑缺血性损伤。

1.2抗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缺血缺氧性脑损伤与神经元凋亡及其有关基因调控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

脑缺血缺氧后有多种基因被诱导表达,它们有的起促进凋亡作用,有的则起抑制凋亡的作用。

在抗凋亡基因中,Bcl-2家族的重要作用已得到公认,它在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细胞的死亡中起重要作用,在神经元细胞受到外界刺激时能保护细胞免于凋亡。

PNS可能是通过增加抑制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抑制促凋亡基因Bax的表达,抑制caspase-3的活性等作用,抑制神经元缺氧/复氧诱导的细胞凋亡。

1.3脑梗死现代研究表明,PNS (血塞通粉针)能阻断脑缺血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生成和表达,从而减轻脑损伤程度,为PNS治疗急性脑梗死(CAI)提供了理论依据。

1.4脑出血徐枝芳等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PNS组,采用胶原酶注射尾状核法制作脑出血模型,实验结果提示:大鼠脑出血后,炎症反应迅速激活,48h炎症介质白细胞介素-6(IL-6)、MMP-9出现升高趋势,并持续上升至造模7d,PNS可通过抑制以上炎症介质释放,减少炎性细胞游走与浸润,降低血脑屏障的通透性,最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

提示PNS在治疗脑出血中具有重要意义。

2 对肾脏的保护作用
2.1阿霉素(ADR)肾病 PNS 对ADR肾病大鼠的肾功能有一定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①通过降低ADR肾病大鼠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而发挥作用。

②通过抑制ADR肾病大鼠肾脏固有细胞胞浆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DGF-BB)蛋白及mRNA的表达,从而起到延缓肾小球硬化病程进展的作用。

2.2肾间质纤维化肾间质纤维化是各种原因造成的肾小管及间质病变的最终结果,也是导致终末肾衰的主要原因之一。

郭兆安等研究发现PNS可能通过减少5/6肾切除大鼠尿蛋白的排出,增加肾脏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活性,降低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TIMP-2)表达,增加ECM降解,减轻肾小球硬化,从而起到治疗作用。

2.3糖尿病肾病 PNS对2型糖尿病KK-Ay鼠具有降糖、减肥和抑制肾病变作用。

傅珍春等认为PNS对糖尿病大鼠肾损害的保护作用不依赖于降低血糖而发挥作用,而是通过抑制NAD(P)H氧化酶激活,从而抑制氧自由基的产生而发挥作用。

3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3.1防治动脉粥样硬化 PNS能明显降低内皮细胞与单核细胞黏附率,降低或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蛋白表达,对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有重要意义。

3.2对心肌的保护作用 PNS具有明显的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此作用与ATP敏感性钾通道(KATP),尤其是KATP开放以及抑制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PTP)开放有关。

4 抗肿瘤作用
PNS是一种有效安全的多药耐药逆转剂,高浓度的PNS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PNS逆转乳腺癌细胞MCF-7/ADM多药耐药的主要机制是:①直接或间接抑制多药耐药基因表达P-170糖蛋白,减小其药物的外排作用。

②PNS可能与多药耐药基因表达的P-gp糖蛋白结合,发挥与维拉帕米同样机制的逆转作用。

③PNS通过某一组分如人参皂苷Rb1或多种组分来影响P-170的表达。

5 保肝护肝作用
PNS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有效,并通过降低肝指数、血清瘦素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和下调瘦素受体表达而起到治疗NAFLD 的作用。

此外,PNS对异烟肼和利福平合用所致小鼠肝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6 抗炎作用
姚茹冰等研究表明PNS治疗大鼠关节炎疗效确切。

PNS干预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可下调NF-кB的表达,进而抑制炎性细胞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分泌,改善大鼠关节滑膜炎症,可能是PNS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作用机制之一。

7 对阿尔茨海默病(AD)的影响
PNS能改善快速老化小鼠SAMP8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

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β-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APP)的含量进而减少β折片结构的淀粉样蛋白(Aβ)的生成,但对β-分泌酶与γ分泌酶有无作用还需进一步研究。

8 结语
PNS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现阶段对PNS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然而有些药理作用的具体机制仍不十分肯定,尚需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相信随着人们对PNS越来越深入的研究,必将充分认识PNS与心脑血管等疾病的关系,并为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提供必要依据。

参考文献
[1]蒙兰青,黄瑞雅,韦世革.三七总皂苷治疗脑卒中机制的研究进展[J].右江医学,2008,36(4):478-480.
[2]唐映红,黄小平,谭华,等.三七总皂苷对脑缺血再灌注后MMP-9和TIMP-1表达的影响[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30(5):29-3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