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少卫生名词解释和大题

合集下载

儿少卫生学练习题名解+问答

儿少卫生学练习题名解+问答

《儿童少年卫生学》预防医学091班一、名词解释1、儿童少年卫生学是保护和促进儿童少年身心健康的科学,是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生长指细胞繁殖、增大和细胞间质增加,表现为组织、器官、身体各部以至全身的大小、长短和重量的增加以及身体成分的变化,为量的改变。

3、成熟指生长发育基本结束时,形态、功能方面达到成人水平,各器官、系统功能基本完善,骨骼钙化完成,性器官具有繁殖子代的能力。

4、生长轨迹现象人在生长的过程中,一旦因疾病、营养不良、内分泌障碍等因素影响而出现明显的生长发育延迟时,只要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以校正。

就会出现向原有生长曲线靠近的倾向。

这种倾向称做生长轨迹现象。

5、头尾发展律指在胎儿期和婴儿期,人体的生长发育首先从头部开始,然后逐渐延伸到尾部(下肢)部。

胎儿期和婴儿期生长发育遵循此规律。

6、向心律儿童、青春期的形态发育遵循下肢发育先于上肢,四肢早于躯干,呈现自下而上、自肢体远端向中心躯干发育的规律变化,称为生长发育的向心律。

儿童、青春期生长发育遵循此规律。

7、遗传度是指在群体表型特征两变异中,遗传变异所占的比例。

遗传度介于1和0之间,越接近于1,提示遗传的作用越大;越接近0,说明环境的作用越大。

8、矮身材指该儿童的身高低于其年龄相应标准的第3百分位数以下。

9、性早熟指男孩在9岁以前出现睾丸增大,女孩在8岁以前出现乳房发育或10岁以前来月经初潮者。

10、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也称多动症,指由非智力因素引起的、与年龄不相符的注意障碍、冲动、活动过度,并伴有学习困难和社会适应力低下的一组儿童行为异常症候群。

11、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指“凡是给青少年健康、完好状态乃至成年期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直接或间接损害的行为”。

12、始动调节大脑皮层的工作能力在工作刚开始时水平较低,经启动过程逐渐提高,这一现象称为始动调节。

13、临界照度室内天然光照度等于标准规定的最低值时的室外照度称为临界照度,也就是需要开启或关闭人工照明时的室外照度极限值。

儿少卫生

儿少卫生

名词解释1、儿少卫生学(child and adolescent health)是保护和促进儿童少年身心健康的科学,是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矮身材(short stature)矮身材系指儿童的身高低于其年龄相应标准的第3百分位数以下。

3、性早熟(sexual precocity)性早熟是一种以性成熟提前出现为特征的性发育异常。

一般可分为真性性早熟和假性性早熟。

一般指男孩9岁以前出现睾丸增大,女孩8岁以前出现乳房发育或10岁以前月经初潮者。

4、BMI指数又称体重指数,是用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得出的数字,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

5、骨龄(skeletal age)是根据儿童少年的骨骼发育(钙化)程度同骨发育标准进行比较求得的发育年龄。

骨龄是反映个体发育水平和成熟程度较精确的指标,能较客观、精确的反映出从出生到成熟过程中个阶段的发育水平,在各个年龄中应用最广泛。

6、学生健康监测(students’health surveillance)是指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对确定的监测点校和目标人群进行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等方面长期的动态观察。

7.近视(myopia):眼睛辨认远方(5米以上)目标的视力低于正常,但视近正常,它是由于屈光不正所致。

8.动力定型(dynamic stereotype)::如果儿童身体外部和内部的条件刺激,依一定顺序不变的重复多次以后,大脑皮层上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及与此相关的神经环路将相对固定下来,称之动力定型。

9疲劳(fatigue)过强、过长刺激下,大脑皮层细胞功能损耗超过限度而引起的保护性抑制。

为客观生理现象,有客观指征,可直接测定。

10、学校卫生监督School health inspection:是国家公共卫生监督的一部分,是卫生行政部门依法对辖区内各级、各类学校的卫生工作进行监察、督导的卫生执法活动。

11、多动症:指发生于儿童时期,与同龄儿童相比,以明显注意集中困难、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活动过度或冲动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简答题1、胎儿和婴幼儿期发育的‘头尾发展率’。

儿童生理卫生名词解释和简答题教学文案

儿童生理卫生名词解释和简答题教学文案

⼉童⽣理卫⽣名词解释和简答题教学⽂案⼉童⽣理卫⽣名词解释和简答题⼀.名词解释1.组织:多细胞⼈体中相同或相似的细胞及其相关的⾮细胞物质彼此以⼀定的形式连接,形成具有⼀定的结构,担负⼀定功能的单位。

2.⾻骼:组成脊椎动物内⾻骼的坚硬器官,功能是运动、⽀持和保护⾝体,制造红⾎球和⽩⾎球,以及储藏矿物质。

3.⽣理性流涎:乳⽛萌出时,对三叉神经产⽣刺激,引起唾液分泌量的增加,但由于⼩⼉还没有吞咽⼤量唾液的习惯,⼝腔⼜浅,唾液往往流到⼝外来,形成“⽣理性流涎”。

4.消化、吸收:在消化道内将⾷物分解为可以被吸收的成分的过程;经过消化的⾷物成分通过消化道壁进⼊⾎液循环的过程。

5.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状态,⽽是⾝体、⼼理和社会的全⾯的良好状态。

6.动⼒定型:是条件刺激按⼀定顺序重复多次后形成。

使条件反射的出现恒定⽽精确,细胞能量损耗⼩。

动⼒定型分为三个时相:兴奋过程扩散,兴奋反应向优势兴奋灶集中,动⼒定型的巩固完善和⾃动化,⼉童年龄越⼩,动⼒定型越易形成。

7.肺活量:指⼀次深吸⽓后作尽⼒呼⽓时的最⼤呼⽓量。

它反映⼀个⼈⼀次呼吸中最⼤的通⽓量。

8.⾎压:是⾎液流动时对⾎管壁产⽣的侧压⼒。

⼀般指动脉压。

⼼室收缩时产⽣的压⼒称收缩压;⼼室舒张时产⽣的压⼒称舒张压9.反射:⼈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和内部的刺激作出反应,叫反射。

反射是神经系统调节⼈体各种活动的基本⽅式。

10.学习负荷:学习负荷的卫⽣标准,应以⼤脑⽪层刚出现保护性抑制为⽣理依据,即当学习达到出现早期疲劳便应休息。

过劳是病理状况,疲倦是主观感觉,均不宜作为制订学习负荷卫⽣标准的依据。

11.传染病:传染病是指能够在⼈群中或⼈和动物之间引起流⾏的感染性疾病。

由传染性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寄⽣⾍等)或它们的毒性产物所致的疾病。

12.呼吸肌:与呼吸运动有关的肌⾁,包括肋间肌(含肋间外肌和肋间内肌)和膈肌、胸锁乳突肌、背部肌群以及胸部肌群等。

13.⽣理性盲点:视乳头穿出之处。

儿童少年卫生学重点

儿童少年卫生学重点

一、绪论1.儿童少年卫生学:简称儿少卫生学,以保护、促进、增强儿童少年身心健康为宗旨,是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儿童少年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育规律和特点,生长发育、健康与环境、遗传的关系,提出卫生措施和卫生要求,利用有利因素消除不利因素,预防疾病、增强体质、促进潜能的发挥、提高儿童少年健康水平和未来的生命质量。

2.研究对象:从出生后的婴儿到发育成熟的青年,年龄范围0~25岁。

重点:中小学生群体。

特点:正在旺盛生长发育;生长的同时在接受教育;集体生活在学校这一特殊环境里。

3.主要研究内容:生长发育;疾病防治;心理卫生;学校健康教育;学校环境建设和卫生监督。

【1章】生长 :指细胞繁殖、增大,细胞间质增加,表现为组织、器官、身体各部以至全身的大小、长短和重量的增加以及身体成分的变化。

为量的变化。

【发育】:指细胞和组织分化及功能的不断完善,心理、智力、行为和体力的不断发展,是质的改变。

【成熟】:生长发育达到一个比较完备的阶段,个体在形态、功能方面已全面达到成人水平。

体格发育指标:通常是指身体外部形态的发育,是人体整体发育的重要方面。

体格发育有很多测量指标,大体归为三类,即纵向测量、横向测量和重量测量。

体格发育派生指标。

【体能发育指标】1. 生理功能指标:整体上反映身体各系统、器官所表现的生命活动水平,可用一定的测量指标反映。

心血管功能测量指标是在一定负荷下人体心率、脉搏、动脉血压的变化。

肺功能测量指标包括:呼吸频率、肺活量、最大通气量、最大吸氧量等。

肌力发育测量指标有握力、背肌力等。

2. 运动能力指标:运动能力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平衡和协调能力等。

每一种运动的特征均可用一种或几种运动项目来反映3、体能发育的派生指标:血压脉搏心率。

【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一)遗传和环境的交互作用:表观遗传学:研究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基因所表达的遗传性状如何发生变化。

(二)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1、生长发育的连续性:生长发育是一个动态的连续过程,这一过程是量的积累和功能成熟。

儿少卫生学简答名解

儿少卫生学简答名解

儿少卫生学简答名解一、名词解释1.生长:包含形态生长和化学生长,前者指细胞、组织、器官在数量、大小、重量上的增加;后者指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的化学成分变化。

2.发育:指细胞和组织的分化及功能的不断完善,心理、智力的发展和运动技能的获得,为质的改变。

3.成熟:指生长发育基本结束时,形态、功能方面达到成人水平,各器官、系统功能基本完善,骨骼钙化完成,性器官具有繁殖子代的能力。

4.成熟度:专指某一特定生长发育指标当时达到的水平占成人水平的百分比。

5.体格发育:指人体外部形态、身体比例和体型方面随年龄而发生的变化。

6.体型:是对人体形态的总体描述和评定,是身体各部分大小比例的形态特征总和,由遗传因素决定,也受人体对环境的适应和诸多环境因素的综合影响。

7.认知发育:认知指认识活动的过程,是大脑反应客观事物的特征、状态及其相互联系,揭示事物对人的意义、作用的一类高级心理活动。

认知发育与脑的形态文化、功能发育有密切关系。

认知能力包括感知、记忆、注意、思维、执行等方面。

8.BMI指数:又称身体质量指数,简称体质指数,是用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得出的数字,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

9.生长轨迹现象:人在生长的过程中,一旦因疾病、营养不良、内分泌障碍等因素影响而出现明显的生长发育延迟时,只要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以校正。

就会出现向原有生长曲线靠近的倾向。

这种倾向称做生长轨迹现象。

10生长发育可塑性:是指人体的结构、功能为适应环境(包括消极的、积极的内外环境)变化和生活经历而发生改变的能力。

11.青春期: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是人生长发育过程中一个特定的阶段。

12.青春发动时相长期变化:指同一国家有代表样本的儿童青少年青春发育指标年龄常模或同一研究对象群体的随访资料来作为评判标准,评价个体青春期发育的相对水平,如提前,适时,延迟。

13.儿童社会化:一个人在儿童阶段(通常指0~14岁)通过个人和社会的交互作用,获得语言、思维、情感等能力和最初行为的方式,逐步了解社会、掌握生存能力的过程。

儿少名词解释与问答题常考题

儿少名词解释与问答题常考题

儿少学校卫生监督(school health supervision):是国家公共卫生监督的一部分,是卫生行政部门依法对辖区内各学校的卫生工作进行审查评估,督促改进,并对违反卫生法规的单位和个人追究法律责任的卫生行政活动,其目的促使学校明确其卫生职责,规范行为,纠正工作中存在的漏洞,消除事故隐患,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是学校卫生管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经常性卫生监督(Regular supervision of school health):监督员对学校日常卫生工作进行的现场监督检查活动。

预防性卫生监督(preventive health supervision):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条例、规范和卫生标准,对新、改、扩建学校和儿少文化体育活动场所进行卫生审查。

学校卫生突发事件(school unexpectedly eventuality):校内发生危害学生群体健康需立即处理的事件。

通常是指食物中毒、传染病流行、预防性接种或预防性服药的异常反应,学生集体癔病的发生等事件。

健康监测(health surveillance):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对确定的监测点学校和目标人群,按统一标准对生长发育、健康状况和常见疾病等进行长期的动态观察。

学校健康教育(school health education):是全民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有计划、有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使学生获得卫生知识,树立健康价值观,培养健康行为,达到预防疾病,增强体质,促进发展,提高终身生活质量的目的。

生活技能(life skills)并非泛指日常生活能力,而专指人的心理社会能力,是指人能有效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需要和挑战的能力;是个体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并在与他人、社会和环境的相互关系中,表现出适应的和积极的行为的能力。

健康促进学校health promoting schools:学校所有成员为保护和促进学生健康而共同努力,为学生提供完整、有益的经验和知识体系,包括设置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健康教育课,创造安全、健康的学校环境,提供适当的卫生服务,动员家庭和更广泛的社区参与,促进学生健康。

儿童少年卫生学考试重点总结.

儿童少年卫生学考试重点总结.

绪论1、儿童少年卫生学的定义:是保护和促进儿童少年身心健康的科学,是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以保护和促进儿童少年身心健康为宗旨,通过研究儿童少年的身心发育规律、特点,分析影响生长发育的遗传、环境综合因素,提出相应的卫生要求和适宜卫生措施,使儿童少年健康成长的一门科学。

2、研究儿童少年卫生学的目的意义:目的:研究儿童少年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育规律、特点,分析影响生长发育的遗传和环境因素,提出相应的卫生要求和适宜的卫生措施;意义:利用有利因素,减少和控制消极因素,预防疾病、增强体质、促进个人潜能的发挥,为儿童少年实现社会化,提高身心发育和健康水平,维护终身良好的生命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3、儿童少年卫生学具体研究些什么(详细参考PPT&书本第一页下面到第三页第一章儿童少年生长发育1、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四大条和概念)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是指大多数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具有的现象。

生长发育过程中因遗传、环境多种因素的不同,导致生长和发育有早有晚,速度有快有慢,个体差异很大。

每个儿童的生长发育都有其特殊性,又都遵循着一些普遍的规律。

(一). 生长发育的阶段性和程序性阶段性:人为地划分为六个阶段:A婴儿期(infant period):0-1岁 B幼儿前期(toddler period):1-3岁 C幼儿期(early child period):3-6岁,也称学龄前期 D童年期(child period):6-12岁 E青春期(addescence):约10-20岁,女比男早1-2年 F青年期(youth period):约18到25岁程序性——各阶段顺序衔接,不能跳跃。

前一阶段的发育为后一阶段奠定必要的基础。

任何阶段的发育受到障碍,都将对后一阶段产生影响。

cephalocaudal pattern):从生长速度看,胎儿期头颅生长最快,胎儿期躯干生长最快,2-6岁下肢增长幅度超过头颅和躯干,因此儿童身体比例不断变化。

儿童少年卫生学名词解释

儿童少年卫生学名词解释

7、少年儿童卫生学,简称少儿卫生学,是保护和促进青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的科学,是预防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72、青春期,是由儿童发育到成人的过渡时期,它从体格生长突增开始,到骨骼完全融合、躯体停止生长、性发育成熟而结束。

73、性发育迟缓。

又称青春性发育迟缓,一般以男孩13.5-14岁未出现睾丸增大,女孩13-13.5岁未出现乳房发育为特征。

74、生长,是指细胞繁殖、增大和细胞间质增加,表现为组织器官身体各部以至全身的大小、长短和重量增加以及身体成分的变化,为量的改变。

75、生长突增,指少年儿童的生长速度突然加速的现象,从胎儿到成人,先后出现两次生长突增,青春期的生长突增现象的出现,通常提示儿童进入青春期的开始。

一般女孩比男孩早两年左右。

76、性早熟,是指男孩9岁前出现睾丸增大,女孩8岁前来月经初潮者。

77、身高的突增高峰。

是身高年增长的最大值或者称身高生长高峰,它是青春期身高生长突增过程中的重要标志,PHV所处的时间年龄男性为13-15岁,女性为11-13岁,并常常作为一种标志来研究青春期各种征象的发育顺序。

78、发育,是指细胞和组织的分化和功能的不断完善,心理智力的发展和运动技能的获得,为质的改变。

79、瘦体重,也称去脂体重,包括全身的骨骼肌肉内脏器官和血管神经等。

80、第二性征,青春期出现的男女身体形态方面的性别特征,除阴毛、腋毛外,男性还有胡须、变声及喉结出现,女性还有乳房发育。

81、矮身材,指该儿童的身高低于其年龄相应标准的第3百分位数以下。

82、生长发育,是生长和发育的总称,在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生长和发育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

83、性分化异常,性分化过程开始于胚胎发育的最初阶段,若在分化过程中,因各种原因导致性腺、性器官分化发育障碍,而使个体的内外性器官和第二性征在各年龄段出现不同程度的畸形发育,导致性器官的发育表现和染色体的构成不一致,称性分化异常。

84、心理发展,又称心理发育,指个体从出生到死亡期间持续而有规律的心里变化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长突增指儿童少年的生长速度突然加速的现象。

从胎儿到成人,先后出现两次生长突增。

青春期的生长突增现象的出现,通常提示儿童进入青春期的开始。

一般女性比男性早2年左性早熟是指性发育年龄明显早于正常阈值(如男孩8岁前出现第二性征,女孩6岁前出现乳房发育或8岁前来初潮)而导致的性器官、第二性征等一序列发育提前现象。

青春期,是由儿童发育到成人的过渡时期。

它从体格生长突增开始,到骨骼完全融合、躯体停止生长、性发育成熟而结束。

身高的突增高峰,是身高年增长的最大值或称身高生长高峰,它是青春期身高生长突增过程中的重要标志,PHV所处的时间年龄男性约为13~15岁,女生约为11~13岁,并常常作为一种标志来研究青春期各种征象的发育顺序。

意外伤害:无目的性、无意识性的伤害如车祸、溺水跌落、烧伤、烫伤、中毒、切割伤。

暴力:值蓄意、滥用权力或躯体力量,对自身、他人。

群体或社会进行威胁或伤害,导致身心损伤,死亡,发育障碍或权力被剥夺的一类行为
自杀:指个体在意识清醒的情况下自愿(而非被迫)以杀害自己生命的行为
双生子研究是通过比较同卵双生子之间和异卵双生子之间在心理发展特征上相似程度,来了解遗传和环境因素对这种心理发展特征的影响程度
注意缺陷障碍多动症是指注意障碍、冲动行为、容易分心以及活动过度,并伴有学习困难和社会适应能力下降的一组儿童行为特征的综合症。

习惯性抽动(Tic disorder):儿童习惯性抽动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的、反复的、快速的一个部位或多部位肌肉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并可伴有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强迫性动作等行为。

疲劳:是因脑力工作强度或/和时间超负荷,导致皮层细胞的功能消耗超过限度,而产生的保护性抑制现象。

过劳:是因长期学习负荷过重引起的慢性疲劳,属病理状况,经短时间休息不能恢复,故不能作为制定学习负荷卫生标准的依据。

光照度:被照平面上单位面积所接受的光通量数值。

它表示被照平面上的光通量密度。

照度的单位是勒克斯(lx,原称米烛光)。

室深系数:单侧采光教室的室深系数是指窗上缘距地面高与室进深之比,它不应小于1:2 玻地面积比:窗透光面积与地面积之比。

中小学校教室要求不低于1:6。

采光系数:指室内某一工作面的天然光照度与同时室外开阔天空散射光的水平照度的比值,教室桌面上的采光系数最低值不应低于1.5%。

照度均匀度:即均匀系数,指最小照度与平均照度之比,它不低于0.7。

健康教育: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使人们的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减轻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并对教育效果作出评价。

健康促进:促进人们维护和改善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
教室自然采光的卫生学要求是什么?怎样做才能达到?
①课桌面和黑板上有足够的照度;②照度分布比较均匀;③单侧采光的光线应自学生座位左侧射入,双侧采光也应将主要采光窗设在左侧;④避免产生较强的眩光作用,创造愉快、舒适的学习环境。

⑤玻地面积比不应低于1:6。

⑥单侧采光时,教室的室深系数不应小于1:2,或投射角不小于20°~22°。

⑦最小开角不小于4~5°。

对面遮挡物距教室的距离最好不小于建筑物高的2倍。

⑧为降低遮光率,要保持窗玻璃清洁状态。

房间表面应采用浅色装修,并定期清扫和粉刷。

⑨教室朝向以南向(或南向偏东或偏西)为宜。

⑩教室课桌面上的采光系数最低值不应低于1.5%。

试述判定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标准”。

答:1.智力发展正常2.情绪愉快、反应适度3.心理发展和年龄符合年龄4.人际关系的心理适
应5.个性的稳定和健全:
请辨析疲劳和疲倦的发生机制以及在儿童少年的教育过程中有何卫生学意义?
答题采分点:①疲劳与疲倦的概念;②疲劳是客观的生理现象。

过劳是是病理状况。

疲倦是人的主观感觉;③疲劳与疲倦两者的生理机制都与大脑皮层的保护性抑制有关,故疲劳时常感觉到疲倦,可直接测定。

疲倦也常伴有疲劳指征;④早期疲劳是学习生理负荷达到临界限度的指标。

过劳不能作为学习负荷卫生标准的依据;
试述我国龋齿的流行特点及其预防措施。

⑪龋病是世界范围的流行疾病。

⑫我国龋齿流行病学特点是:
①幼儿园儿童高于小学生,小学生高于中学生;②城市学生高于农村学生;③大城市高于中小城市;④按照WHO的标准衡量,我国的龋病发生属较低水平,但儿童少年龋患率处于上升趋势。

⑬龋齿的预防应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

①加强口腔保健宣传,定期进行口腔检查;
②定期口腔检查;③合理营养和体育锻炼;④药物防龋;⑤窝沟封闭;⑥其它防龋方法。

大脑皮质功能活动特性卫生意义:
①优势法则:指从大量刺激中,选择少量刺激在大脑皮层形成优势兴奋灶,大脑皮层的其它部位处于抑制状态。

意义:利用优势法则提高学习效率;儿童兴奋灶易消失,注意力不能持久,教学应注意这特征。

②始动调节:工作开始时,能力较低,以后逐渐提高。

意义:教育过程应循序渐进,逐渐增加工作难度、强度。

③动力定型:身体内、外环境的条件刺激按一定顺序重复多次后,在大脑皮层与此相关的神经环路即相对固定下来,形成动力定型。

意义:一切技能、习惯的训练都是动力定型的形成过程,年龄越小,可塑性越大,越容易建立动力定型,要从小培养良好卫生习惯。

④镶嵌式活动:学习中大脑皮层表现为一种兴奋区和抑制区,工作区和休息区相互镶嵌的活动。

意义:不同性质的课程轮换,脑力和体力活动交替。

⑤保护性抑制:大脑皮层的活动超过其功能限度时,反馈性地进入抑制状态
意义:注意学生疲劳的早期表现,及时组织休息促进大脑皮层功能活性的恢复。

终末激发:大脑皮层对即将到来的休息性活动引起前驱性兴奋,脑力工作能力回升。

意义:教学中适当应用此特点,提高学习效率
试述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问题的主要表现。

答:⑪学习问题⑫情绪问题⑬品行问题⑭儿童身心疾病⑮不良习惯(6)广泛性发育障碍(7)青春期心理行为问题(8)创伤后不良情绪体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