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1《普查和抽样调查》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七年级数学上册《普查和抽样调查》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数学上册《普查和抽样调查》教案、教学设计
4.案例分析,拓展思维:提供一些典型的调查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调查方法、数据分析和结果呈现等方面,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教学策略:
a.采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掌握调查方法和数据分析技巧。
b.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问卷星、Excel等,辅助学生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提高数据处理效率。
1.教学活动: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调查主题,如学校食堂满意度、课外活动参与度等。
2.小组讨论:各小组针对选定的调查主题,讨论并设计调查问卷,确定调查方法。
3.教师指导: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讨论过程,给予建议和指导,帮助学生完善调查问卷。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教师发放练习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调查方法和数据分析技巧,完成练习题。
七年级数学上册《普查和抽样调查》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定义,理解其意义和作用。
2.学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并能运用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方法进行数据收集。
3.掌握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描述的基本方法,能运用图表、统计量等展示调查结果。
4.能够根据调查目的和对象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分析调查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6.课后实践: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参与家庭、社区等实际调查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7.反馈与评价:要求学生在完成作业后,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调查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同时,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此外,学生在小组合作、沟通交流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部分学生可能过于依赖同伴,缺乏独立思考;另一部分学生则可能过于内向,不愿主动发表意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调查实践,提高其合作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初中数学_普查与抽样调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数学_普查与抽样调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普查与抽样调查教学设计情境引入:(请同学们看屏幕)为了了解我们班同学的身高,我们应该怎么办?如果调查全县初一年级同学的身高呢?学习目标: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了解统计调查的两种方法:普查与抽样调查,并能在具体情境中区分普查与抽样调查。

2.能说出普查与抽样调查的特点,体会抽样的必要性。

3.了解总体、个体、样本和样本容量的意义,并能在实际情境中分别指出它们。

重点:总体、个体、样本和样本容量难点:普查与抽样调查的特点感受新知:(观看视频小故事一:大头买火柴一)思考:1、大头要考察的对象是什么?2、大头如何进行的调查?出示普查的定义:对全部考察对象进行的全面调查,叫做普查(观看视频小故事二:大头买火柴二)思考:1、大头要考察的对象是什么?2、大头如何进行的调查?出示抽样调查的定义:通过对部分个体的调查来估计被考察对象的的整体情况的调查方法叫做抽样调查。

试一试:下列几个问题采用哪种调查方式一、为了更加准确了解全国人口数量,采用的调查方式;二、为了了解一批灯泡的寿命,应采用的调查方式;三、为了了解某一电视节目的收视率,应采用的调查方式;四、为了全面了解本班学生的身高体重,采用的调查方式;五、为了了解世界上还幸存多少头熊猫应该采用的调查方式;六、为了了解七年级某班学生课外作业所用的时间,老师给全班每个同学发放调查表进行调查;属于_____________的调查方式;七、检验某种药品在常温下可以储存的天数应当采用的调查方式。

想一想:1、什么时候用普查方式较好?什么时候用抽样调查的方式较好?2、它们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感受新知:(请同学们看屏幕)例:为了解一批灯泡的使用寿命,从中抽取了30只灯泡进行调查.(讲解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的定义)注意:只有抽样调查里,才有样本和样本容量.(样本容量没有单位)试一试:下列调查,是普查还是抽样调查?如果是普查,请指出总体、个体,如果是抽样调查,请指出总体、个体、样本和样本容量.(1)调查全班每位同学的穿鞋尺码.总体:;个体:;(2)从一批洗衣机中抽取5台,调查这批洗衣机的使用寿命.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3)为了了解一批炮弹的杀伤力,选取100发进行实弹射击实验。

【最新】青岛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1普查与抽样调查学案

【最新】青岛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1普查与抽样调查学案

新青岛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1普查与抽样调查学案一.学习目标:1.经历调查、收集数据的过程,知道统计调查有普查和抽样调查两种方式;2.了解普查、抽样调查、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等概念;3.了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应用;二.知识点:1.为了特定的目的对全部考察对象进行的全面调查叫做__________,被考察对象的_______叫做总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_________叫做个体.2.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根据对这一部分个体的调查,估计被考察对象的_______情况,这种调查叫做___________.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组成总体的一个________,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做_________.三.课堂检测知识点一:数据调查方式1.请指出下列调查哪些适合做普查,哪些适合作抽样调查?⑴为了了解你所在的班级中的每个学生穿几号鞋,向全班同学作调查;(2)南京市一个中学生一年的零花钱平均是多少;(3)我校七年级学生平均每天完成家庭作业的时间是多少;(4)调查一天内离开南京的人口流量;(5)了解一批烟花爆竹的质量.⑹为了了解你妈妈买的一袋橘子甜不甜,你随便剥了一两个尝尝;⑺检查某批飞机零件的合格率;⑻审查自己某篇作文的错别字;知识点二: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

1.为了了解我市七年级学生的体重,对全市七年级全体学生的体重进行的调查是_______;而对部分学生(例如1 000 名)的体重进行的调查是_______.全市七年级学生体重的全体是_________,每个七年级学生的体重是________,从中抽测的1 000 名学生的体重是总体的一个_______,样本的容量是________.2.某市今年有9068名初中毕业生参加升学考试,从中抽出300名考生的成绩进行分析.在这个问题中,总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个体是___________;样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样本容量是____.3.说明在下列问题中,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各是什么?①为了了解一批灯泡的使用寿命,从中抽取10只试验。

七年级数学上册《 4.1普查与抽样调查》青岛版 教案

七年级数学上册《 4.1普查与抽样调查》青岛版 教案

4.1普查与抽样调查聊城市高唐县第一实验中学潘红梅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普查与抽样调查的意义,能在具体情境中区分普查与抽样调查。

2、在实际情境中进经历样本的抽样过程,体会不同的抽样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

3、能指出总体、个体、样本和样本容量。

过程与方法经历数学问题到实际问题的转化过程,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具体运用,并从问题情境中了解生活知识,提高学生关注社会的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调查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求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能指出总体、个体、样本和样本容量。

教学难点:在具体情境中区分普查与抽样调查。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遇到下面一些问题:1、学校应为学生定做什么颜色的校服?2、学校门口卖雪糕的老大爷该多进哪种牌子的雪糕?3、聊城市2009年的人均纯收入为多少元?你该如何解决呢?生活中许多事情需要调查,调查的结果能为我们服务。

今天我们学习第4章样本与估计的第1节“普查与抽样调查”.二、探究新知1、调查我们班的学生平均每日室外活动的时间。

以小组为单位,组长负责记入组内每位同学平均每日室外活动的时间,然后输入电子表格。

将收集的数据进行简单处理,让学生说出看到这组数据的感想。

在这次调查中,目的是什么?考察对象是什么?2、介绍全国土地使用情况的调查。

在这次调查中,目的是什么?考察对象是什么?3、总结概念:为了特定的目的对全部考察对象进行的全面调查叫做普查。

被考察的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

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被考察的对象叫做个体刚才的两次普查中总体、个体分别是什么?4、练一练:分别指出下列普查中的总体与个体。

(1)为了了解学生的家庭人口状况,我校对全校学生的家庭人口数进行了普查。

(2)为了了解学生家庭居住条件,我校对全校学生的家庭住房面积进行了普查。

(3)为了了解我校八年级一班学生课外作业所用的时间,给全班每个同学发放调查表进行调查。

5、举例:就全国来说应用普查的例子很多,2000年11月1日进行了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4年12月31日进行了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国家定期进行全国工业普查、农业普查、基本单位普查、公路普查等。

青岛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1《普查和抽样调查》教学设计

青岛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1《普查和抽样调查》教学设计

青岛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1《普查和抽样调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普查和抽样调查》是青岛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概念、特点和应用。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区别,掌握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基本方法,并能结合实际问题进行调查和分析。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概念的理解和逻辑思维能力有一定的培养。

但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对于调查方法和数据分析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掌握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基本方法,能够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能够运用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方法分析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概念、特点和应用。

2.难点:普查和抽样调查的选择方法和实际操作。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概念和方法,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理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应用。

3.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调查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辅资料。

2.相关案例和调查数据。

3.调查工具和器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引入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兴趣。

例如,询问学生对于班级同学身高情况的了解,是否愿意进行全面调查还是抽样调查。

2.呈现(10分钟)讲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概念、特点和应用。

通过示例和图示,使学生直观地理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区别。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调查主题,如学校学生的课外活动情况、家庭用电情况等。

要求学生设计调查方案,包括调查目的、调查方法、调查对象等。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调查方案,其他学生和教师提出问题和改进建议。

通过讨论和交流,巩固学生对普查和抽样调查的理解。

七级数学上册 第4章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4.1 普查与抽样调查教案 (新版)青岛版

七级数学上册 第4章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4.1 普查与抽样调查教案 (新版)青岛版

4.1普查与抽样调查【教学目标】1、了解普查与抽样调查的意义,能在具体的情境中区分普查与抽样调查。

2、在实际情景中,经历样本的抽取过程,体会不同的抽样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

3、能指出总体、个体、样本和样本容量。

【学习重点】了解总体、个体、样本等概念,在实际情景中感受抽样的必要性,体会抽样方式的差异对结论的影响。

【学习难点】了解普查与抽样调查的应用,并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一、情境导入你想了解全校学生所喜欢的电视节目吗?你能设计一个调查方案吗?同学们请阅读课本83页情景导航,每人设计一个调查方案,与同学交流。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阅读课本84页-85页。

完成学案有关定义的填空像这样,为了特定目的对全部考察对象进行的全面调查叫做。

被考察对象的全体叫做,组成总体的每个被考察对象叫做。

在全国土地使用情况普查中,是考察对象,是总体,是个体。

2、下列调查方式是普查吗?总体是什么?个体是什么?(1)为了解我校同学的身高,查阅每个同学的体检表。

(2)为了解我校学生吃早餐情况,小明询问了我校每个学生。

在许多情况下,人们常常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根据对这部分个体的调查,估计被考察对象的整体情况,这种调查叫做调查,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组成总体的一个,总体中个体的叫做样本容量。

三、当堂训练,巩固新知1、下列调查应该采取哪种调查方式?(1)了解班内学生所穿鞋子的尺码;(2)要了解一箱葡萄的味道如何;(3)了解青少年对全运会110米栏的收视率;(4)审查自己某篇作文的错别字;(5)了解全班同学喜欢吃的水果;(6)了解灯泡的使用寿命。

2、为了了解全校学生某一周收看电视节目的时间,随机抽取2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这个抽样调查的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

四、达标检测1、下列调查中,适宜采用全面调查(普查)方式的是()。

A、调查一批新型节能灯的使用寿命B、调查长江流域的水污染状况C、调查重庆市初中学生的视力情况D、为保证“神七”的成功发射,对其零部件进行检查2、为了了解某校八年级400名学生的视力情况,从中抽取了50名学生的视力进行统计分析,在这个问题中,总体是指()。

初中数学青岛版七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4.1普查与抽样调查 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青岛版七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4.1普查与抽样调查   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青岛版七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4.1 普查与抽样调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普查与抽样调查的意义;能区分普查与抽样调查,能指出调查对象的总体、个体、样本和样本容量.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展示质疑,经历样本的抽取过程,体会样本的选取必须具有代表性.3.激情参与,全力以赴,体验合作学得快乐.【教学重难点】学习重点:区分普查与抽样调查,样本的选取.学习难点:总体、个体、样本和样本容量的确定.【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导入语:同学们,从这节课开始我们来学习4.1 《普查与抽样调查》(师板书).对于本节课的学习大家在小学已经有一定的认识,随着我们的学习你将会更加深入的普查和抽查.本节课我们要达到三个目标,请看大屏幕.(二)出示学习目标(屏幕显示)过渡语:请同学们默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本节课主要是学习普查与抽样调查方式.二、先学环节(一)出示自学指导过渡语:首先请迅速默读学案“自主学习”的自学指导后开始学习.学生看书、勾画、填空,教师观察课堂,保证课堂安静有序,学生坐姿端正.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自学课本P84—85的内容,同时思考下列问题,1.假如我们想选出大家满意的班长,通过什么方式选呢?2.随着电视、电脑的普及和学生有许多不良的用眼卫生习惯,中小学生的视力普遍下降,全社会都在呼吁保护学生视力.老师想了解我班全体同学的视力状况怎样,如何获取同学视力状况的数据呢?为了获得较为准确的调查结果,人们按照的原则,就是使总体中每个个体被抽取的概率都均等.3.你还有什么疑惑,请写下来(二)自学检测反馈过渡语:同学们学习非常认真、投入,下面咱们来检测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请同学们迅速完成学案“自学检测”部分内容!1.1-4组五号同学后口答第1题(1)-(4)小题.2.学生练习,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学情.三、后教环节(一)自学质疑过渡语:请同学们仔细分析这4名同学的展示,能发现错误并会更正的请举手.过渡语:请同学小组交流第2题,同时思考你的方法.哪个小组展示自己展示情况.过渡语:请同学们按照学案要求完成合作探究习题4.1中的第4题.四、训练环节过渡语:这节课大家表现得非常棒,为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请独立完成当堂训练.完成后小组互评及时做好评价.要求:小组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答案.完成课本86页习题4.1第1、2、3题.(先独立完成,小组交流订正答案,提出疑惑)【教学反思】。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4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4.1普查与抽样调查教案(新版)青岛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4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4.1普查与抽样调查教案(新版)青岛版

4.1普查与抽样调查【教学目标】1、了解普查与抽样调查的意义,能在具体的情境中区分普查与抽样调查。

2、在实际情景中,经历样本的抽取过程,体会不同的抽样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

3、能指出总体、个体、样本和样本容量。

【学习重点】了解总体、个体、样本等概念,在实际情景中感受抽样的必要性,体会抽样方式的差异对结论的影响。

【学习难点】了解普查与抽样调查的应用,并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一、情境导入你想了解全校学生所喜欢的电视节目吗?你能设计一个调查方案吗?同学们请阅读课本83页情景导航,每人设计一个调查方案,与同学交流。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阅读课本84页-85页。

完成学案有关定义的填空像这样,为了特定目的对全部考察对象进行的全面调查叫做。

被考察对象的全体叫做,组成总体的每个被考察对象叫做。

在全国土地使用情况普查中,是考察对象,是总体,是个体。

2、下列调查方式是普查吗?总体是什么?个体是什么?(1)为了解我校同学的身高,查阅每个同学的体检表。

(2)为了解我校学生吃早餐情况,小明询问了我校每个学生。

在许多情况下,人们常常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根据对这部分个体的调查,估计被考察对象的整体情况,这种调查叫做调查,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组成总体的一个,总体中个体的叫做样本容量。

三、当堂训练,巩固新知1、下列调查应该采取哪种调查方式?(1)了解班内学生所穿鞋子的尺码;(2)要了解一箱葡萄的味道如何;(3)了解青少年对全运会110米栏的收视率;(4)审查自己某篇作文的错别字;(5)了解全班同学喜欢吃的水果;(6)了解灯泡的使用寿命。

2、为了了解全校学生某一周收看电视节目的时间,随机抽取2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这个抽样调查的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

四、达标检测1、下列调查中,适宜采用全面调查(普查)方式的是()。

A、调查一批新型节能灯的使用寿命B、调查长江流域的水污染状况C、调查重庆市初中学生的视力情况D、为保证“神七”的成功发射,对其零部件进行检查2、为了了解某校八年级400名学生的视力情况,从中抽取了50名学生的视力进行统计分析,在这个问题中,总体是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 普查和抽样调查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统计内容的学习,学生已初步经历了数据收集的过程,并会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简单的表示与处理.在此基础上,本节进一步介绍数据收集的两种方式——普查和抽样调查,本节内容按照问题解决的实际情况,以数据收集——整理——表示——处理——评判的顺序展开教学.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并掌握:普查、抽样调查、总体、样本、个体这些基本概念;
2.在调查中,会选择合理的调查方式.
二、能力目标
1.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处理过程,发展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
2.通过数据收集的学习,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应用、分析、判断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调查研究,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的合作意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点:
1.掌握普查与抽样调查的区别与联系;
2.掌握总体、样本及个体间关系.
教学难点:
1.获取数据时,选择哪种调查方式较好,何时用普查,何时用抽样调查,并能说明理由;
2.应用意识的培养,设计方案.
教法与学法:启发与探究相结合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好!我们的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花费了许多心血,我们要关心自己的父母,尊敬父母,在精神上给予父母必要的慰藉,作为一名中学生怎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呢?(学生回答,师生归纳)
2.提出问题:你每周干家务活大约有多长时间?我们班同学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是多少?(学生拿出调查结果,师生共同求出我们班同学每周干家活时间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3.为了了解全班同学每周参与家务劳动的时间,需要对全班同学进行了调查,这种为了一定的目的而对考察对象进行的全面调查,称为普查.其中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每名学生干家务劳动的时间是个体,全班同学干家务活劳动的时间称为总体.(板书普查、总体、个体的概念)
二、想一想
为了准确了解全国人口状况,我国每10年进行一次全国性人口普查,在这一事例中,你能说出总体、个体分别是什么吗?
(教师可组织学生讨论全国人口普查的方法、意义,并分析得出:总体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在境内常住的人口的年龄,个体是符合这一条件的每一位公民的年龄)
三、议一议
1.全国所有八年级学生每周干家务活的平均时间是多少?你能用普查的方
式得到这个数据吗?你准备如何获得这个数据?与同伴交流.
2.你能用普查的方式调查某一天到达和离开你所在地区的人口流量吗?
3.某工厂上月生产了10000只日光灯管,能采用普查的方式了解一批日光灯管的使用寿命吗?
(通过三个问题的讨论,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抽样的必要性,从而为引出抽样调查作好铺垫.)
四、抽样调查、样本、样本容量
普查可以直接获得总体的情况.但有时总体中个体数目较多,普查的工作量较大;有时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无法对所有个体进行普查;有时调查具有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