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中华大家庭教学计划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中华大家庭教学计划_三年级中华大家庭教学计划

人教版中华大家庭教学计划_三年级中华大家庭教学计划

《人教版中华大家庭教学计划_三年级中华大家庭教学计划》摘要:、有些容距离学生现实生活比较陌生学生不容易理因教学要着以学生原则针对学生年龄特征、学习兴趣、接受能力组织教材容尊重学生别差异,3至周,7至8周导语教学计划(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整体规划它规定不课程类型相结构方式也规定了不课程管理学习方式要及其所占比例对学校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作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了学校应设置学科、课程开设顺序及课分配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划分、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次接触关民族化培养学生爱祖国爱民族精神民族团结教育是维护祖国统和社会稳定要是西部开发要是新轮基础课程改革要民族团结教育校课程开发是了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以课课程、活动课程、环境课程体学习民族发展史、培养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培育兄弟民族感情培养全面发展“四有”新人二、教学目标、助学生了我国五十六各民族及各民族名称、了少数民族生活地方地物博有迷人然风光多数民族都有己语言有民族还有己各民族饰各有特色五彩缤纷、绚丽多彩由少数民族聚集地区然、济环境不每民族都有己独特饮食习惯了各少数民族有许多风格各异传统节日3、懂得我们应该要维护各民族团结华各民族人民亲如兄弟姐妹相助以己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维护祖国统三、教材分析册教材《华庭》按照《刚要》关民族知识启蒙教育容标准编写适用学阶段三、四年级学生教材由三部分组成即前言、目录、和课目课程容包括两模块模块(课)主要从整体上介绍56民族情况让学生了我国是由56民族组成统多民族社会主义国;模块二(~课)具体介绍我国56民族基知识让学生知道华民族是由56民族共组成庭初步了56各民族基特征形成民族团结基识其~课每课介绍5民族课介绍6民族共56民族四、教学措施、引导学生通多种途径学习学生除了学习教科知识外鼓励引导学生要多报、多听新闻报道试着了少数民族发展变化了少数民族化、要重集和收集加强学生处理信息能力通辅助拓展学生知识面了些少数民族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珍视祖国历史、化传统情感初步培养学生尊重少数民族情怀3、课堂上贯穿“主学习动交流探究发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用己眼睛观察少数民族用己心灵感受少数民族用己语言描述少数民族用己方式研究少数民族助他们发现和己现实生活实际问题让他们乐学做学愉悦学习成长、有些容距离学生现实生活比较陌生学生不容易理因教学要着以学生原则针对学生年龄特征、学习兴趣、接受能力组织教材容尊重学生别差异学习容上重与学生日常生活系呈现方式上重图结合、灵活展现活动容上重可操作性五、教学安排教学容课周次、伟华民族至课、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 3至周3、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 5至6周、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族 7至8周5、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傈僳九至十周6、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十至十二周7、东乡族纳西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土族十三周至十四8、达斡尔族仫佬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十五至十六周。

中华大家庭教学计划

中华大家庭教学计划

中华大家庭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中华大家庭》按照《刚要》关于民族知识启蒙教育的内容标准编写,适用于小学阶段三、四年级学生。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即前言、目录、和课目。

课程内容包括两个模块,模块一(第1课)主要从整体上介绍56个民族的情况,让学生了解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模块二(第2~12课)具体介绍我国56个民族的基本知识,让学生知道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大家庭,初步了解56各民族的基本特征,形成民族团结的基本意识。

其中,第2~11课每课介绍5个民族,第12课介绍6个民族,共56个民族。

二、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五十六各民族及各民族的名称。

2.了解少数民族生活的地方,地大物博,有迷人的自然风光。

大多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有的民族还有自己的文字。

各民族的服饰各有特色,五彩缤纷、绚丽多彩。

由于少数民族聚集地区的自然、经济环境不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饮食习惯。

了解各少数民族有许多风格各异的传统节日。

3.懂得我们应该要维护各民族大团结,中华各民族人民亲如兄弟姐妹,互相帮助,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维护祖国统一。

三、教学措施1.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学习。

学生除了学习教科书的知识外,鼓励引导学生要多书报、多听新闻报道,试着了解少数民族的发展变化,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

2.要注重资料的搜集和收集,加强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通过辅助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了解一些少数民族的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尊重少数民族的情怀。

3.课堂上贯穿“自主学习,互动交流,探究发现”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少数民族,用自己的心灵感受少数民族,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少数民族,用自己的方式研究少数民族,帮助他们发现和解决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他们在乐中学,做中学,在愉悦中学习成长。

4.有些内容距离学生现实生活比较陌生,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教学中要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兴趣、接受能力来组织教材内容,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

三年级中华大家庭教案

三年级中华大家庭教案

三年级中华大家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历史和文化特点,认识到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2. 使学生掌握各个民族的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和特色文化,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和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中国的地理、历史和文化特点2. 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和特色文化3. 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重要性三、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历史和文化特点2. 使学生掌握各个民族的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和特色文化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和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情感四、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重要性2. 如何让学生尊重和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五、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各个民族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 采用案例教学,分析具体民族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和特色文化,让学生深入了解。

3. 采用讨论教学,引导学生思考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4. 采用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参加民族文化交流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图片、视频、案例等教学资源,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分析。

2. 准备民族文化交流活动的材料和场地,以便组织学生参加实践环节。

3. 准备教案和课件,确保教学内容的完整和连贯。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中国的地图和重要地标,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特点。

2. 讲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特点,让学生认识到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3. 分析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和特色文化,让学生深入了解各个民族之间的差异和特色。

4.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思考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5. 组织学生参加民族文化交流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民族的文化,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八、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中华大家庭》教学设计

《中华大家庭》教学设计

《中华大家庭》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1.导语设计:今天我为大家带来了一些照片,随后抛出问题:能告诉老师,刚才你们都看到什么了?(播放少数民族风俗及服饰照片及各民族大团结照片)学生看后引出:我们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生活着56个民族,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中华大家庭。

(出示课题)。

看照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二.明确目标及学习方法:1.看课题提问题明确重点研究少数民族的分布与风情2.民族分布情况简介(1)人口分布出示饼式统计图,引出少数民族的称呼由来(2)地理分布出示少数民族分布图,指导看图,每一种颜色代表1个民族,无色部分是汉族。

少数民族人数虽然少,但他们居住的地方却遍布全中国。

3.遍游祖国(1)东北主要介绍朝鲜族、回族、(2)内蒙古主要介绍蒙古族(3)新疆主要介绍维吾尔族(4)青藏高原主要介绍藏族(5)云贵高原主要介绍傣族4.和睦大家庭(1)师讲由于不懂少数民族风俗习惯而产生误会的故事,引出问题:从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引导学生说出要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2)借此抛出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你准备怎样和身边的少数民族相处?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明确本课的研究任务。

认真倾听可以以多种形式如:说、唱、舞蹈、小品等汇报所收集到的各民族资料认真倾听并思考小组讨论汇报交流表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疑而能问,已得知识之半。

”学生由疑而问,也是一个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过程。

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会与他人合作,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提供空间。

发扬团队精神,团结合作完成本组任务。

学生能够意识到尊重民族习惯的重要与必要性,能自觉地从心理上、行动上改变自己,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培养了语言表达力、与人合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三.总结全课:播放《爱我中华》师导言:(边说边画出房子)同学们说得真好。

千百年来中华各民族共同生活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创造了异彩纷呈的传统文化,这丰富多彩,各具风格的民族画面,组成了这个万紫千红,多姿多彩的中华民族大家庭。

四年级第二学期中华大家庭教学计划y

四年级第二学期中华大家庭教学计划y

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中华大家庭》按照《刚要》关于民族知识启蒙教育的内容标准编写,适用于小学阶段三、四年级学生。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即前言、目录、和课目。

课程内容包括两个模块,模块一(第1课)主要从整体上介绍56个民族的情况,让学生了解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模块二(第2-12课)具体介绍我国56个民族的基本知识,让学生知道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大家庭,初步了解56各民族的基本特征,形成民族团结的基本意识。

其中,第2-11课每课介绍5个民族,第12课介绍6个民族,共56个民族。

二、学生情况分析四年级的学生经过了三年级的学习,已对伟大的中华民族有了认识,知道我国由56个民族组成,了解到了部分少数民族的风俗,本学期将继续学习余下的少数民族,从学生的学习状态上看,学生乐学。

三、教学目标1、知道我国由56个民族组成,中华是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

2、了解部分少数民族的风气习俗,尊重少数民族。

3、懂得维护民族团结的意义,长大后为民族团结做贡献。

四、教学措施1、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学习。

学生除了学习教科书的知识外,鼓励引导学生要多书报、多听新闻报道,试着了解少数民族的发展变化,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

2、要注重资料的搜集和收集,加强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通过辅助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了解一些少数民族的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尊重少数民族的情怀。

3、课堂上贯穿“自主学习,互动交流,探究发现”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少数民族,用自己的心灵感受少数民族,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少数民族,用自己的方式研究少数民族,帮助他们发现和解决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他们在乐中学,做中学,在愉悦中学习成长。

4、有些内容距离学生现实生活比较陌生,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教学中要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兴趣、接受能力来组织教材内容,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

三年级民族大家庭教案

三年级民族大家庭教案

三年级中华大家庭教案第一课伟大的中华民族知识与能力:1知道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有56个民族,知道民族分布特点。

2、知道在党的民族政策的指引下,各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都是国家的主人。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愿意为各族人民团结和睦尽自己的责任。

过程与方法:通过形式多样的竞赛、游戏、探究、采访、讨论、讲授等活动,给学生以启发和思考,将重点知识与问题分析清晰,掌握牢固。

教学重点:我国是团结友爱的统一多民族大家庭,共有56个民族,各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各民族和睦相处、平等与共。

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各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都是国家的主人。

教学材料:师:各民族的资料,挂图,课件。

生:收集有关少数民族资料,初步了解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观察了解身边同学中民族同胞情况,调查各班中民族情况;查阅资料了解各民族是怎样享有民族权利当家做主人的。

新华字典,一元人民币。

教学过程活动一歌曲导入(教学意图初步了解我国是多民族的大家庭)教师活动1揭示、板书课题:1 中华民族大家庭2我们中国全称是什么?《爱我中华》这首歌你会唱吗?播放歌曲。

3从这首歌曲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板书:56个民族学生活动书写课题。

齐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欣赏并学唱歌曲,回答了解到的信息。

活动二56个民族是一家(知道我国是团结友爱的多民族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有56个民族。

)教师活动1 民族构成。

56个民族中你知道哪些民族?你是怎么知道的?2 认识少数民族含义,出示少数民族名称。

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你知道为什么把他们称作少数民族吗?人口多汉族92%少数民族8%3 民族分布投影出示民族分布图,引导观察。

总结特点: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

大杂居:汉族遍全国;没有单一民族的县或市。

少数民族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所占比例虽小,但他们分布的地方却很辽阔。

引导阅读,做游戏。

自己所在区域有哪些少数族?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哪些区域总结小聚居:汉集中东、中部;少~ 东北、西北、西南4 小结,引导看书画知识点。

中华大家庭教案

中华大家庭教案

中华大家庭教案教案标题:中华大家庭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中华大家庭的概念和内涵。

2. 培养学生对中华大家庭的认同和自豪感。

3.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团队精神。

教学内容:1. 中华大家庭的概念和内涵。

2. 中华大家庭的成员和贡献。

3. 中华大家庭中不同地区、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介绍中华大家庭的概念,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概念理解(15分钟)让学生听取关于中华大家庭的故事或观看相关视频,帮助他们理解中华大家庭的内涵和意义。

3. 成员和贡献(20分钟)分组活动:学生们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中华大家庭的成员(如杰出的科学家、文学家、运动员等),进行调研和展示。

每个小组通过图片、文字或口头形式分享该成员对中华大家庭的贡献和影响。

4. 交流和融合(20分钟)分析不同地区、民族和文化在中华大家庭中的交流与融合。

通过图片、资料等展示不同地区的特色文化和传统,并引导学生讨论这些文化如何相互影响和融合。

5. 总结与展望(10分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体会中华大家庭的伟大和自豪感。

鼓励学生思考如何为中华大家庭做出贡献。

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故事、视频等方式引发学生对中华大家庭的思考和兴趣。

2.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3. 互动教学: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和分享,促进学生的思考和参与。

4. 情感教育:通过强调中华大家庭的伟大和学生自身的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团队精神。

教学评估:1. 小组展示和口头回答问题:评估学生对中华大家庭成员的了解程度和表达能力。

2. 学生讨论的参与度:评估学生对中华大家庭交流和融合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教学拓展:1. 探究中华大家庭的历史和演变过程。

2. 鼓励学生了解并关注当今中华大家庭中的热点问题和发展动态。

注:这是一个简要的教案,具体教学内容和学段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扩展。

三年级中华大家庭教学工作总结范文

三年级中华大家庭教学工作总结范文

三年级中华大家庭教学工作总结范文2022---2022学年《中华民族大家庭》教学总结通过学习《中华民族大家庭》,学生知道我国共有五十六个民族,汉族人数最多;了解一些主要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特点;感受到祖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家庭,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独特文化。

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学习,学生除了学习教科书的知识外,鼓励引导学生要多看书报、多听新闻报道,试着了解少数民族的发展变化,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

课堂上贯穿“自主学习,互动交流,探究发现”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少数民族,用自己的心灵感受少数民族,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少数民族,用自己的方式研究少数民族,帮助他们发现和解决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他们在乐中学,做中学,在愉悦中学习成长。

通过课外延伸活动,学生把了解到的有关少数民族的情况介绍给自己的家人;团结班上少数民族的同学,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

《中华大家庭》教学反思当我看到《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这一课题时我想到这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中华大家庭,这个大家庭体现的精神是:和谐,平等,理解尊重,团结和统一,为了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更好的体会这个大家庭的民族精神,我确定课题为《中华民族大家庭》。

这一课综合性很强,融地理、社会、文化、品德教育于一体,关注主题目标,关注学科特点,关注学生的主体作用,关注课内外的关联,关注学生的体验与感悟,是上好这节课的关键。

其次学生资源利用的不充分,不及时。

比如我在学生认识了56个民族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看钱币来找到各民族这一环节时,我可以试着问学生在什么地方能找到各民族?学生的回答一定不是一种,这样就可以利用一个问题找到多个答案,开放学生的思维。

课堂的生成利用不及时,比如学生在回答自己是哪个民族时,很多学生回答是汉族,那我可以顺势引出汉族是人口最多的民族,其他民族被称为少数民族。

这样就及时抓住了学生有价值的回答,师生产生互动,使知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与拓展《诚信为本》教学反思本篇课文,内容是关于诚信这一主题的,结合四年级诚实一课的教学基础以及本单元交往这一主题,我把本课的目标重点,定为在守信教育上,因此我设计了以下三个目标1.知道什么是诚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中华大家庭教学计划
三年级中华大家庭教学计划
导语:教学计划(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规定不同课程类型相互结构的方式,也规定了不同课程在管理学习方式的要求及其所占比例,同时,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作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了学校应设置的学科、课程开设的顺序及课时分配,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划分。

一、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关于民族的文化,培养学生爱祖国爱民族的精神。

民族团结教育是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的需要,是西部大开发的需要,是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需要。

民族团结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为了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以课本课程、活动课程、环境课程为载体,学习民族的发展史、培养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培育兄弟民族之间的感情,培养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

二、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五十六各民族及各民族的名称。

2、了解少数民族生活的地方,地大物博,有迷人的自然风光。

大多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有的民族还有自己的文字。

各民族的服饰各有特色,五彩缤纷、绚丽多彩。

由于少数民族聚集地区的自然、经济环境不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饮食习惯。

了解各少数民族有许多风格各异的传统节日。

3、懂得我们应该要维护各民族大团结,中华各民族人民亲如兄弟姐妹,互相帮助,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维护祖国统一。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中华大家庭》按照《刚要》关于民族知识启蒙教育的内容标准编写,适用于小学阶段三、四年级学生。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即前言、目录、和课目。

课程内容包括两个模块,模块一(第1课)主要从整体上介绍56个民族的情况,让学生了解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模块二(第2~12课)具体介绍我国56个民族的基本知识,让学生知道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大家庭,初步了解56各民族的.基本特征,形成民族团结的基本意识。

其中,第2~11课每课介绍5个民族,第12课介绍6个民族,共56个民族。

四、教学措施:
1、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学习。

学生除了学习教科书的知识外,鼓励引导学生要多书报、多听新闻报道,试着了解少数民族的发展变化,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

2、要注重资料的搜集和收集,加强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通过辅助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了解一些少数民族的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尊重少数民族的情怀。

3、课堂上贯穿“自主学习,互动交流,探究发现”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少数民族,用自己
的心灵感受少数民族,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少数民族,用自己的方式研究少数民族,帮助他们发现和解决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他们在乐中学,做中学,在愉悦中学习成长。

4、有些内容距离学生现实生活比较陌生,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教学中要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兴趣、接受能力来组织教材内容,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

在学习内容上,注重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在呈现方式上,注重文图结合、灵活展现,在活动内容上,注重可操作性。

五、教学安排:
教学内容课时周次
1、伟大的中华民族21至2课
2、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23至4周
3、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25至6周
4、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27至8周
5、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傈僳2九至十周
6、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2十一至十二周
7、东乡族纳西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土族2十三周至十四
8、达斡尔族仫佬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2十五至十六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