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光波导制造技术

合集下载

(集成光电子学导论)第六章常见光波导材料与结构

(集成光电子学导论)第六章常见光波导材料与结构
人类毛发的直径 1 微米
1 cm = 10 000 微米
1、空气净化
From Intel Museum
三道防线: ✓环境净化(clean room) ✓材料清洗(wafer cleaning) ✓吸杂(gettering)
光电所
• 投资4000万元的光电子学研究所实验大楼坐落在深圳大学文山湖畔。这是 一座设施先进、功能完善、配套齐全、专业化水准高的现代化实验大楼,总 面积8200平方米,其中有1200平方米的百级和万级净化实验室,有电子级超 纯水制备系统、各种特殊气体的供送系统以及相应的安全保障和环保设施等。 投资6000万元购置的先进科研仪器设备,构建了显微分析、光谱分析、超快 诊断技术、光电子材料、生物光子学、等离子体显示、应用光学、电子学等 10多个测试实验室和真空光电子器件、半导体光电子材料与器件、平板显示 器件、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纳米光电子材料等10多个工艺实验室。主要大型 仪器设备有:金属有机化合物气相沉积(MOCVD)系统、微波等离子体增 强化学气相沉积(MPECVD)系统、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 系统、磁控溅射系统、反应离子刻蚀机、光刻机、高精度丝网印刷机、大型 高精度点胶机、高精度喷砂机、多功能镀膜机、扫描探针显微镜、扫描电子 显微镜、台阶轮廓测试仪、三维视频显微镜、真空紫外单色仪、紫外/可见/近 红外光谱仪、飞秒激光器、皮秒激光器、荧光光谱测试仪、激光拉曼谱仪、 高分辨X射线衍射仪、变磁场霍尔测试仪、多光子激发荧光显微成像系统、高 速示波器、逻辑分析仪和数字电路开发系统等,以及光学设计分析、多物理 场分析等大型软件。这些硬件条件,为建设一流的光电子学研究所奠定了坚 实的基础。
半导体激光器,探测器,放大器, 电光调制器
目前最好的电光调制器,声光调制 器

光波导的制备

光波导的制备
12.3 薄膜制备
12.3.5 离子注入法 (Ion implantation)
将重离子或者轻离子(技术及性质有一定差别)加速后注入事 先制作好的晶体或者其他材料中,注入位置的性质(包括折射率) 发生变化,并呈一定分布。 轻离子使折射率下降 (He +、Li + ) 一般重离子使折射率增加(Si+、P+)
也使系统工作不稳定。
6
第12章 光波导的制备
12.3 薄膜制备
12.3.3 中频、射频磁控溅射法 MFMS、RFMS
10~80kHz 、十几~几十MHz
直流偏压
双靶溅射。溅射过程中的每 氩气
氧气
个靶在一个溅射周期内先后承
担阴/阳、阳/阴极的作用,正负
样品 架
真 空
离子交替轰击靶面。

绝缘靶材或导电性很差的非金 属靶材,如陶瓷、玻璃等,一般
沉积系统示意图
优点:适用于多组元化合物的沉积;可以蒸发金属、半导体、陶
瓷等无机材料,有利于解决难熔材料的薄膜沉积问题;能够可控沉
积高质量纳米薄膜;换靶装置便于实现多层膜及超晶格的生长。
缺点:沉积的薄膜中有时会有熔融小颗粒或靶材碎片,在激光烧
蚀过程中喷溅出来,这些颗粒的存在降低了薄膜的质量。
8
第12章 光波导的制备
优点:适用范围广,100多种光学材料;
可以形成“晶体”波导,晶体保持原有的属性;
在常温或低温下完成;
准确控制光波导的特征参数;
重复性好;
可以与其它技术相结合等等。
缺点:对波导材料有损伤,需要退火处理。
9
第12章 光波导的制备
12.3 薄膜制备
12.3.6 薄膜制备的化学方法 (CVD)

集成光波导

集成光波导
Pin/2 Pin
Pin/2
23
Multiport splitters can be constructed by cascading 2-port couplers as indicated schematically below:
1 x 8 Coupler
24
4.6.2 有源器件
▪ 有源器件按其功能可分为两类:
21
For the ideal coupler, the coupling to port 4 (the isolated port) is zero. Thus,
10 log P4/P1 = 10 log 0 = -
22
An integrated optic power splitter is constructed with the waveguide pattern indicated below:
图4.5 对称平板波导的



1
4.5.1 波导色散
▪ 随波长的变化,有效折射率neff与折射率n一样会导致脉冲展
宽。在通常情况下,材料是色散的,因此波导色散与材料色 散会同时存在。
图4.5 对称平板波 导的模式图 (n1=3.6,n2=3.5 5)
2
4.5.1 波导色散
▪ 由波导色散所引起的脉冲展宽幅度与材料色散所导致的脉冲
图4.24 电光开关
26
As in the passive coupler, the power distribution is given by:
P2/P1 = cos2 (pL/2Lc) P3/P1 = sin2 (pL/2Lc) L is the interaction length and Lc is the coupling length.

集成光波导

集成光波导

集成光波导型(AWG )以光集成技术为基础的平面波导型波分复用器件,具有一切平面波导的优点,如几何尺寸小、重复性好(可批量生产)、可在掩膜过程中实现复杂的支路结构、与光纤容易对准等。

目前集成波导型的波分复用器件有多种实现方案,其中以龙骨型的平面波导应用最多。

它由二个星形耦合器与M 个非耦合波导构成,不等长的耦合波导形成光栅而具分光作用,两端的星形耦合器由平面设置的二个共焦阵列波导组成。

如图3.2.2所示。

(1).AWG 的优点 ①.分辨率较高。

②.高隔离度 ③.易大批量生产。

因为具有高分辨率和高隔离度,所以复用通道的数量达32个以上;再加上便于大批量生产,所以AWG 型的波分复用器件在16通道以上的WDM 系统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

(2).AWG 的缺点插入衰耗较大,一般为6~11dB 。

带内的响应度不够平坦。

4.光栅型光栅型波分复用器件属于角色散器件。

当光入射到光栅上,由于光栅的角色散作用可以使不同波长的光信号以不同的角度出射,[url=/]魔兽sf[/url]然后可再用自聚焦透镜把光信号会聚到不同的光纤中输出,如图3.2.3所示。

(1).光栅型波分复用器件优点 ①.高分辨率3.2.2图:AWG 波分复用器件其通道间隔可以达到30GH Z以下。

②.高隔离度其相邻复用光通道的隔离度可大于40 dB。

③.插入衰耗低大批量生产可达到3~6dB,且不随复用通道数量的增加而增加。

④.具有双向功能,即用一个光栅可以实现分波与合波功能。

因此它可以用于单纤双向的WDM系统之中。

正因为具有很高的分辨率和隔离度,所以它允许复用通道的数量达132个之多,故光栅型的波分复用器件在16通道以上的WDM系统中得到了应用。

(2).光栅型波分复用器件的缺点①.温度特性欠佳其温度系数约为14pm /°C。

因此要想保证它的中心工作波长稳定,在实际应用中必须加温度控制措施。

②.制造工艺复杂,价格较贵。

5.光纤布喇格光栅型(FBG)利用紫外线光干涉的方法可以在光纤芯中形成所谓布喇格光栅。

生长硅基siox集成光波导材料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生长硅基siox集成光波导材料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生长硅基siox集成光波导材料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生长硅基SiOx集成光波导材料是一种在光通信领域应用广泛的材料。

它具有优秀的光学性能和可靠的物理特性,因此被广泛用于集成光学器件和集成光电子设备中。

本文将对生长硅基SiOx集成光波导材料进行全面的概述,包括其生长方法、材料特性以及在光通信领域的应用。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将概述生长硅基SiOx集成光波导材料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接着,在第二部分,我们将详细介绍生长硅基SiOx 集成光波导材料的方法以及其相关特性。

然后,在第三部分,我们将对生长硅基SiOx材料的发展历程、在光通信领域的应用以及其未来前景进行概述说明。

接下来,在第四部分,我们将解释在生长硅基SiOx集成光波导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技术创新。

最后,在第五部分,我们将总结本文的主要观点,并对未来发展提出展望和建议。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全面介绍生长硅基SiOx集成光波导材料以及其在光通信领域中的应用。

通过对该材料的概述说明和解释挑战与解决方案,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该材料的特性和优势,并了解到在光通信领域中进一步推动其应用所需采取的策略。

这将有助于促进该材料在光学器件领域的发展,并为未来开发更高性能、更可靠的集成光电子设备奠定基础。

2. 生长硅基siox集成光波导材料2.1 生长方法:生长硅基siox集成光波导材料通常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方法。

CVD是一种常用的生长方法,通过控制气相中气体的流量和反应温度,使其在硅基衬底上形成薄膜。

在CVD过程中,通常使用有机金属前驱物(如TES、TEOS等)作为硅源。

这些前驱物被分解后,在衬底表面沉积出富含硅的薄膜。

同时,通过加入适当的掺杂剂(如Be、P等)可以实现杂质掺杂,以调节siox材料的性能。

2.2 硅基siox材料特性:生长硅基siox集成光波导材料具有多种特性。

首先,它具有极高的折射率,使其能够有效地限制光信号在波导内部传播,并提供较高的耦合效率。

光波导量产工艺

光波导量产工艺

光波导量产工艺光波导是一种用于光通信和集成光学器件的关键技术。

光波导量产工艺是指大规模制造光波导器件的工艺流程和方法。

在这篇文档中,我将详细介绍光波导量产工艺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光波导量产工艺是通过将光波导材料和器件进行一系列的制作步骤,实现大规模制造的过程。

光波导器件主要由光波导芯片和外部封装组成。

光波导量产工艺的主要步骤包括:芯片设计、材料选择、制备工艺、封装和测试。

二、芯片设计1. 确定应用需求:根据波导器件的具体应用需求,例如光通信、生物传感等,确定波导器件的结构、尺寸、曲率等参数。

2. 设计光波导布图:使用光波导设计软件,根据应用需求进行布图设计,包括波导芯片的位置、宽度等。

3. 优化光波导参数:通过仿真软件模拟光波导的传输性能,优化芯片的形状和参数。

三、材料选择1. 选择基材:根据光波导器件的需求,选择适合的基材,如硅、氮化硅等。

2. 选择光波导材料:根据芯片设计,选择合适的光波导材料,如光纤、掺铒光纤等。

3. 获得材料并准备:从供应商处获得所需材料,并按照要求进行清洗、切割和研磨等处理。

四、制备工艺1. 制备基板:将选择的基材进行清洗,并进行干燥和去除表面杂质。

2. 制备光波导:使用光刻技术和薄膜沉积技术,将设计好的光波导布图转移到基材上。

3. 电子束曝光:使用电子束曝光仪器对波导芯片进行微细加工和曝光。

4. 膨胀:利用热处理技术,控制材料的膨胀系数,保证波导的整体结构稳定。

5. 晶圆切割:对制备好的基板进行切割,得到单个光波导芯片。

1. 选择封装材料:根据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封装材料,如环氧树脂、光纤等。

2. 选定封装方式:根据芯片的性质和尺寸,选择合适的封装方式,如倒装封装、直插封装等。

3. 进行封装:将光波导芯片放置在封装材料中,并进行固化和热处理等工艺步骤。

4. 进行电气连接:将封装好的波导芯片与其他电路板或设备进行连接。

1. 光学性能测试:通过光学仪器进行波导器件的传输性能、反射损耗、耦合损耗等方面的测试。

光波导量产工艺

光波导量产工艺

光波导量产工艺
光波导量产工艺指的是将光波导器件进行大规模制造的工艺过程。

以下是常见的光波导量产工艺步骤:
1. 基片准备:选择合适的基片材料,如硅、玻璃等,并进行清洗和表面处理。

2. 涂覆光波导材料:将光波导材料涂覆在基片上,形成薄膜。

3. 光刻:使用光刻技术,在光波导材料上进行图案的定义和转移。

4. 刻蚀:通过化学刻蚀或物理刻蚀的方法,将光刻图案转移到光波导材料上。

5. 接入器件:在光波导器件上接入探针或其他电子元件,以便对光波导进行测试和调试。

6. 熔接/蒸镀:如果需要进行光波导器件之间的连接,则使用熔接或蒸镀技术,在器件之间形成良好的光传输通道。

7. 选划/封装:对光波导器件进行选择并封装,以保护器件免受环境的影响。

8. 测试和质量控制:对光波导器件进行性能测试,并进行质量控制,以确保量产的光波导器件符合规格要求。

以上是光波导量产的一般工艺流程,不同的光波导器件可能会有些许差异,具体操作方法还需参考具体的制造工艺。

同时,随着光波导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量产工艺也在不断出现。

光集成(PIC)技术概述

光集成(PIC)技术概述

光子集成技术概论摘要:本文以光子学为基础,详细介绍了光子技术和光子集成的概念、主要应用领域、目前的研究热点及以光波导集成为基础的光子集成器件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光子光子晶体光子技术光子集成光波导光子集成(Photonic Integrated Circuit,PIC),也叫光子集成电路。

以介质波导为中心集成光器件的光波导型集成回路,即将若干光器件集成在一片基片上,构成一个整体,器件之间以半导体光波导连接,使其具有某些功能的光路。

如集成外腔单稳频激光器,光子开关阵列,光外差接收机和光发射机等。

一、光子集成(PIC)的理论基础光子集成技术的理论基础是光子学。

当前,支撑信息社会的两大微观信息载体是电子和光子,它们都是微观粒子。

光子是波色子,不带电、传播速度快,光束可互相穿越而不互相干扰,因而可大规模互联和并行传输,具有独特的优越性。

目前已研究开发和正在开发的光子技术主要领域有:激光技术和、光子计算机、光存储技术、光通信和全息光技术等。

与电子学器件相比,光子学器件中光子的运用不受回路分布延迟的影响(一般为10-9s),光在固体中传输速度为10-12cm/s左右,光子学器件的时间响应和容量要比电子学器件高得多。

目前实验室已能获得十几个飞秒的光子脉冲。

光子信息系统的运算速度要大大超出现有的电子信息系统。

光子信息系统的空间带宽和频率带宽都很大,光子学与光子技术使光纤通信的容量从原理上讲比微波通信大1万倍到10万倍以上,一路微波通道可以传送一路彩色电视或1千多路数字电话信号,而一根光纤则可以同时传送1千多万甚至1亿路电话。

目前已完成了从第一代0.85μm波段与多模光纤,到第二代1.3μm波段零色散与单模光纤,再到第三代1.55μm波段与低损耗色散位移单模光纤的换代发展。

利用光子学方式可以实现三维立体存储。

光存储信息容量大,可靠性强,存取速度快,成本低且应用范围广。

光盘、光卡的存储容量比磁盘、磁卡要高出200至20000倍,且不易磨损,不受外界磁场、温度影响,可靠性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1>N2
n1<n2
n2
4.3 降低载流子浓度形成波导
定量表达式如下:
Ne n = n0 − * 2 2nε 0 m ω
n : N : 折射率 单位体积内自由载流子的数目
2
(4.4)
所以有:
(N3 − N2 )e2 ∆n = n2 − n3 = 2n2ε0m*ω2
(4.5)
4.3 降低载流子浓度形成波导
目录
4.1 4.2 4.3 4.4 4.5 4.6 4.7
薄膜淀积 替位式掺杂 降低载流子浓度形成波导 外延生长 电光波导 氧化 沟道波导的制造方法
4.7 沟道波导的制造方法
利用刻蚀的方法制造脊波导 波导层 衬底 光刻胶 步骤1:利用前面介绍的工 艺方法制造出平板波导。
步骤2:在波导层上均匀涂 上光刻胶,掩模,UV曝光。
步骤3:显影。
步骤4:对未受保护 区域进 行刻蚀,然后去除表面光刻 胶。
4.7 沟道波导的制造方法
刻蚀:把材料未掩模部分选择性地去掉。 湿法刻蚀---用化学溶液腐蚀无胶保护的膜,生成溶于水的副产物。 优点∶简单,成本低,选择比高。 缺点∶各向异性差,气泡阻碍,小线条速率慢,有底膜区难腐蚀。 方式∶浸没式、喷淋式。 干法刻蚀---用等离子体等方法选择刻蚀。 优点∶各向异性腐蚀,横向腐蚀小,适合刻细线条。 缺点∶设备复杂、成本高,表面有一定的损伤。 方式∶高压等离子体、反应离子刻蚀(RIE)、高密度等离子体(HDP)、 离子束刻蚀(IBE)
4.4 外延生长
下图为利用气相外延(VPE)生长的Ga(1-x)AlxAs多层波导
n2 n3
Ga(1-x)AlxAs Ga(1-y)AlyAs
guide layer confining layer
GaAs Substrate
y>x
4.4 外延生长
分子束外延(MBE):在超高真空条件下,由一种或者几种加热原子或分 子束与晶体表面进行反应生长外延层的工艺。MBE既能精确地控制化学 配比,也能精确地控制掺杂分布,利用MBE可获得原子层量级的多层单 晶结构。因此MBE方法能够精确制备从几分之一微米直到单原子层的半 导体异质外延薄膜。 通常MBE的生长速率非常低,比如GaAs的生长速率一般只有1um/h。
4.4 外延生长
利用MBE法制备Ga(1-x)AlxAs
此MBE生长系统集薄膜淀积、 清洗以及原位化学特性兼容 于一身。Ga,As,Al和掺杂剂分 别放在用热解氮化硼做的喷 射炉内,所有喷射炉都放在 超真空室中。各个炉子的温 度可调,以便获得所需的蒸 发速率。衬底支架可连续旋 转以获得均匀的外延层。
4.2 替位式掺杂
Fick’s law(菲克扩散方程):
∂C ( x , t ) ∂ C ( x, t ) =D 2 ∂x ∂t
2
C : 杂质浓度 D : 扩散系数 x : 距离衬底表面的垂直距离(在此只考虑一维情况,认为杂质在y、z 方向上均匀分布) t : 时间
4.2 替位式掺杂
杂质原子的扩散分布与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有关。一般来说主要有两种主 要的扩散方法:恒定表面浓度扩散方法和恒定杂质总量扩散方法。它们分 别满足以下的关系式: 恒定表面扩散浓度:
集成光波导制造技术
光子学与光通信研究室:蔡万杰 朱露 朱洁 俞斌
引言
集成光波导的制备有两个基本的条件: 1:波导层与周围介质层有一定的折射率差; 2:波导层对所要传输的光透明。 为了获得满足特定折射率差的光波导,可以使用不同的半导体制造工艺方 法,每一种方法都有其各自的优缺点。所以在进行方法的选择时,需要根 据设计的目标和现有的设备条件进行合理选择。本章将介绍制造集成光波 导常用的工艺方法。
4.1 薄膜淀积
利用溶液实现薄膜淀积:衬底材料与溶液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在衬底上生 成电介质膜
优点: 成本低,设备简单 缺点: 薄膜纯度不高,均匀性不好
目录
4.1 4.2 4.3 4.4 4.5 4.6 4.7
薄膜淀积 替位式掺杂 降低载流子浓度形成波导 外延生长 电光波导 氧化 沟道波导的制造方法
4.1 薄膜淀积
溅射:离子源被加速后撞击靶面,溅射出的材料淀积在对着靶的衬底上。
气体 入口
电源
靶 圆片 衬底
真空泵
4.1 薄膜淀积
被加速的离子可以由以下两种方法产生: 1: 2: 对气体施加高电压产生等离子体 (对应于课本图4.1) 利用离子枪产: 3: 4: 入射能量 离子密度 溅射材料 入射角度
4.4 外延生长
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沉积(MOCVD) MOCVD是在气相外延生长(VPE)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气相外延 生长技术.它以Ⅲ族、Ⅱ族元素的有机化合物和V、Ⅵ族元素的氢化物等作 为晶体生长源材料,以热分解反应方式在衬底上进行气相外延。 优点:适用范围广泛;生长易于控制;纯度高。 缺点:所使用的氢化物有剧毒;设备复杂。
x
z y
4.5 电光波导
电光波导的优势:可以用电对其进行控制,因此可用于光开关和光调制器。
需要注意两个问题: 1: 由于电光效应的各项异性,所以衬底晶体的晶向和传输波的偏振态必 须加以仔细考虑; 2: 给肖特基势垒施加反向偏置电压的时候要防止雪崩击穿。
目录
4.1 4.2 4.3 4.4 4.5 4.6 4.7


轻离子注入
重离子注入
4.2 替位式掺杂
退火: 由于注入离子形成损伤区和无序簇,而且大部分注入的离子不是以替位形 式处在原有原子位置上,所以必须在适当的温度和时间下对半导体进行退 火。退火可以消除晶格损伤,并且使注入的离子形成替位式掺杂。 退火主要分为两种:常规热退火和快速热退火
4.2 替位式掺杂
薄膜淀积 替位式掺杂 降低载流子浓度形成波导 外延生长 电光波导 氧化 沟道波导的制造方法
4.6 氧化
半导体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氧化,其中包括热氧化、电化学阳极氧化以 及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在这些方式中,热氧化是硅器 件最重要的氧化方法。对于III –V族材料,热氧化所产生成分一般偏离化 学配比,所以一般不用III-V族材料的氧化物。 下列化学反应式描述了硅在氧气(干氧化)或水蒸气(湿氧化)中的热氧 化反应:
目录
4.1 4.2 4.3 4.4 4.5 4.6 4.7
薄膜淀积 替位式掺杂 降低载流子浓度形成波导 外延生长 电光波导 氧化 沟道波导的制造方法
4.4 外延生长
epitaxial(外延)
{
epi ------ ”依附在…….表面上” taxis ------“有序排列”
外延分为同质外延和异质外延: 同质外延:外延层和衬底材料相同。例如N型Si能在N+型Si衬底上进行的 外延生长。 异质外延:外延层和衬底材料的化学属性相同但结晶结构不同。例如在 GaAs上生长AlxGa1-xAs
S i + O 2 → S iO 2
Si + 2H 2O → SiO2 + H 2 ↑
4.6 氧化
典型的硅氧化工艺设备示意图
热氧化的基本装置如图所示,反应器由电阻加热炉、圆筒形融凝石英管 (管内装有立放在开槽石英舟上的硅片)以及高纯水蒸气或高纯干燥氧气 的气源组成。氧化温度一般控制在900到1200度之间,气流速率通常约 为1L/min。氧化系统采用微处理器来调控气体流入顺序,控制硅片的自 动推入及拉出,控制炉温自动从低温线性地升高至氧化温度,使硅片不致 因突然改变温度而翘曲,同时,还要保持氧化温度变化在 ±1oC 之间。
4.2 替位式掺杂
掺杂: 把可以控制数量的杂质导入到特定的材料中。
替位式掺杂
填隙式掺杂
4.2 替位式掺杂
本章主要介绍了三种掺杂的方法: 1: 扩散 2: 离子交换 3: 离子注入
4.2 替位式掺杂
进行杂质扩散的典型做法是把半导体晶片放置在能够被精确控制的高温石 英管炉内,并通以含有待扩散杂质的混合气体。
扩散
目录
4.1 4.2 4.3 4.4 4.5 4.6 4.7
薄膜淀积 替位式掺杂 降低载流子浓度形成波导 外延生长 电光波导 氧化 沟道波导的制造方法
4.3 降低载流子浓度形成波导
机理:半导体材料的折射率随自由载流子密度的增加而减小。
N1 N2
N: 单位体积自由载流子的数目 n: 折射率
n1
若 则
(注:erfc为余弦误差函数) 满足恒定总杂质量条件的菲克扩散方程的解为:
S x2 C ( x, t ) = exp(− ) 4 Dt π Dt
(注:这个表达式为高斯分布)
4.2 替位式掺杂
利用离子交换进行掺杂的方法: SiO2衬底中掺杂了Na,将衬底加 热到300度,Na离子在电场的 作用下向阴极移动。衬底的表 面浸渍在熔融的硝酸铊中,部 分Na离子会与Tl离子发生交换, 从而使衬底的上表层折射率变 高。
C (0, t ) = CS C ( ∞, t ) = 0
∞ x =0
恒定杂质总量 :
∫ C ( x, t )dx = S
C ( ∞, t ) = 0
4.2 替位式掺杂
由于这两种扩散情况的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不一样,所以最后的杂质浓度 分布曲线不一样。 满足恒定表面浓度条件的菲克扩散方程的解为:
x C ( x, t ) = CS × erfc( ) 2 Dt
常规热退火与快速热退火技术比较 常规热退火 加工形式 炉况 加热速率 循环周期 温度检测 热预计量 尘埃问题 均匀性和重复性 生产效率 分批式 热壁 低 长 炉 高 存在 高 高 快速热退火 单片式 冷壁 高 短 晶片 低 最小化 低 低
4.2 替位式掺杂
离子注入 VS 扩散
离子注入 温度 浓度深度控制 重复性 范围控制 横向扩散 杂质纯度 晶格损伤 制造费用 低温 精确 好 大 小 高 大 极高 高温 较精确 较好 小 大 低 小 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