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壮年猝死综合征的法医学鉴定要点
法医学--猝死鉴定要点

表1 1017例猝死发病情况
──────────────────────────
情况
例数──────────
睡眠中
203
(20.0)
医院内
138
(13.6)
走路、骑车
53
( 5.2)
疾跑
38
( 3.7)
运动、比赛
43
( 4.2)
口角、激动
93
( 9.1)
饮酒、吸烟、饱食 177
➢ 猝死机理:心肌梗死广泛或梗死区破裂以及室壁瘤 破裂引起急性心包填塞、致死性心律失常尤其心室 纤颤或心脏停搏(心脏骤停)
㈣季节:猝死可发生在任何季节。在北方以寒冷 的冬季、在南方以炎热的夏季猝死者为多。 说明防暑降温与保暖防寒在预防猝死发生 上均有重要意义。
㈤场所:猝死可发生任何场所。少数死于医院的 急诊室或病房;大多数为医院外死亡包括 在工作中猝死、出差或旅游住在旅馆中猝 死、路上行走中猝死以及家中猝死等。 由此涉及医疗纠纷、生产事故、交通事 故、甚至怀疑到自杀、他杀。
14*13*2cm3) ▪ 主动脉瘤(距主动脉瓣上0.5cm,直径6.5cm,
瘤壁极薄,有破口) ▪ 肺动脉瓣6.5cm(正常8.5cm),距肺动脉瓣口
4cm处,肺动脉直径1.5cm,仅容纳一小指通过。 ▪ 左侧甲状腺腺瘤伴囊性变。
概述
一、猝死的概念
猝死(sudden death)是指一个貌似健 康的人,由于患有潜在的疾病或功能障 碍,发生突然的出人意外的非暴力死亡。
㈣常见的猝死诱因:
1.精神、心理因素:“喜、怒、哀、乐、悲、思、 恐”等,是引起猝死的常见诱因。 2.过冷过热:气温骤冷、冷水浴、热水浴可致肺 部感染、虚脱。 3.体力活动:剧烈的体力活动或过度疲劳。如疾 跑、登高、斗殴、搬抬重物等。 4.其它;暴饮暴食、吸烟、轻微外伤、感染、性 交甚至睡眠中。
法医学鉴定中的死因鉴定

法医学鉴定中的死因鉴定在刑事侦查中,法医学鉴定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其中死因鉴定更是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尸体进行综合分析、检验和比对,法医学专家能够确定死亡原因和具体的鉴定结果。
本文将介绍法医学鉴定中的死因鉴定过程和相关的科学技术手段以及其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
一、死因鉴定的基本原则及过程法医学鉴定中的死因鉴定,主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科学性、客观性、准确性和独立性。
具体的鉴定过程主要包括尸体外观检验、解剖检验、组织和体液样本分析,以及其他必要的实验技术手段等。
1. 尸体外观检验尸体外观检验是法医学鉴定的首要步骤,通过对尸体的外表特征进行观察和记录,可以获得一些初步的信息。
这些信息可能包括尸体的姿势、颜色、皮肤和黏膜的变化等。
此外,还可以通过对尸体相邻物品或现场的勘察来获取更多的有关线索。
2. 解剖检验解剖检验是法医学鉴定中最重要的步骤之一。
通过对尸体进行解剖,可以详细地观察和记录内部器官的病理变化。
解剖检验包括表面解剖、分层解剖和切片观察等。
在解剖过程中,法医学专家会对尸体的器官进行仔细检查,并提取样本进行进一步的化验分析。
3. 组织和体液样本分析在法医学鉴定中,组织和体液样本的分析对于确定死因至关重要。
在解剖过程中,法医学专家会提取组织和体液样本,包括血液、尿液、胃液、肌肉组织等。
这些样本会经过一系列的实验室检测和分析,以获取更详细的信息。
例如,通过血液化验可以检测是否有毒物或药物存在;通过病理切片的观察可以确定有无内部病变等。
二、法医学鉴定中的科学技术手段随着科技的进步,法医学鉴定中出现了许多高新技术手段,这些技术手段能够辅助法医学专家更准确地进行死因鉴定。
1. DNA分析技术DNA分析技术在法医学鉴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尸体组织和体液样本的DNA分析,可以确定死者的身份,或是发现可能存在的亲缘关系,比如父子关系等。
这项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鉴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放射学技术放射学技术在法医学鉴定中常常被用于探测骨骼和内脏器官的病变。
死因鉴定的法医学依据与方法

死因鉴定的法医学依据与方法死因鉴定是指通过科学手段对死者的尸体、组织和生物痕迹进行检验、分析以及评估,确定死者死亡的原因和过程。
法医学是死因鉴定的重要分支学科,其依据和方法在死因鉴定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一、死因鉴定的依据在进行死因鉴定时,法医学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 锁定尸体尸体自然形态的改变可以帮助法医学鉴定死者死亡的时间。
死后的体表变化,包括死斑、死僵、尸斑等,可以提供有关死亡时间的线索。
2. 解剖检查解剖检查是判定死因的重要手段之一。
法医学通过对尸体的内脏器官进行解剖学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对疾病变化、器官损伤程度等进行评估,从而推断死亡的原因。
3. 实验室检验法医学使用一系列实验室检验技术,如毒物学、生物化学、血液学等,以分析死者体内的物质成分,并检测是否存在有毒物质、药物或其他致命物质的残留。
这些数据可以为死因的确定提供有力的依据。
4. 病史和现场调查病史和现场调查是进行死因鉴定时不可忽视的重要依据。
通过收集死者的病史以及了解现场情况,可以为法医学判断死因提供重要线索。
二、死因鉴定的方法死因鉴定是通过研究死亡事件的各种情况和证据,采用一系列科学方法加以分析、测定和评估,从而确定死亡原因。
法医学在死因鉴定中运用的主要方法有:1. 解剖学方法通过对尸体的解剖检查,法医学可以分析死者各个器官的形态结构和组织学变化,从而确定死因。
这是一种最常见且基础的死因鉴定方法。
2. 实验室检验方法此方法主要应用于化学、生物学、毒物学等方面的检验。
通过实验室分析死者体内的物质成分,如血液、尿液等中的毒物成分,可以判断是否存在有毒物质或致命物质的残留。
3. 病史调查与医学鉴定结合结合死者的病史以及现场调查,法医学可以与其他医学学科相结合,通过对病理学和病史的分析,全面了解死者的病情和死因。
4. 理化鉴定方法法医学在死因鉴定中还可以运用理化鉴定的方法。
包括对死者血液和尿液等的理化性质进行测试,以及对肌肉和骨骼等的物理性质进行检测。
警惕青壮年猝死综合征

医院抢救室后,经过约25分钟的抢救,该
男子仍没有恢复自主心跳,且瞳孔进一步
散大、上肢皮肤出现瘀斑,但是医护人员
仍不放弃,继续进行胸外按压,在进行第
四次电除颤后,心电监护显示该男子恢复
自主心律;之后开始抗心律失常、抗休克
及脑复苏等治疗,该男子生命体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逐渐趋
于稳定。由于该男子发病至路人呼救,这
中间的时间比较长,虽然心肺复苏成功,
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微 昆明市延安医院任晓明【2】为比较双 氯芬酸钠和布洛芬两者治疗类风湿性关节 炎的疗效及安全性,采用随机分组的对照 方法,将168例临床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
的患者分为治疗组86例(口服双氯芬酸钠 50mg,每日2次),对照组82例(口服布 洛芬300mg,每日3次),均以2周为1个 疗程。结果显示,两药均能显著改善类风 湿关节炎的症状,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 率分别为76.74%和63.41%,显效率分别 为56.98%和37.80%(结果具有统计学意 义);不良反应均为较轻微胃肠道反应。 不难得出双氯芬酸钠对类风湿关节炎的疗 效优于布洛芬的结论;且单次用量更小, 日服用次数更少。
诊疗康 复
E-mail:qiuhuayan@ 责编/邱华艳
警惕青壮年猝死综合征
文/ 孟庆义(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急诊科主任医师)
在临床上遇到平素健康、没有基础疾 病的青壮年突然发生猝死,通常被认为是 心脏病发作,归因于心脏性猝死,但这不 完全正确。实际上这种没有明确病因的青 壮年猝死,有其独特的临床特征,在医学 上被称之为“青壮年猝死综合征”。准确 识别和正确诊断对预防医疗纠纷十分重要。
病例可见轻度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一般认 为如病变不超过Ⅱ级,其他方面仍如上 述,也可诊断本综合征。
法医学 第十章 猝死总论

时,要消毒采取心血或肠内容物作培养。
原因不明的猝死
绝大多数猝死均可查见体内患有致命性疾病,如心 血管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呼吸系统疾病,但确实也 存在一小部分猝死案例,虽然经全面尸检,仍找不到足以 解释猝死的原因,其死亡机制也都没有统一的认识。
• 2002年10月 ―― 巴西前锋球员多斯·桑托斯在秘鲁联赛 中为万卡队攻入一球之后异常高兴,几个小时之后突发心 脏病死亡。
• 本菲卡队的匈牙利籍前锋球员米克洛什·费赫尔 • 喀麦隆球员马克-维维安·福
• 中国年轻球员江涛遇雷击猝死新加坡 • 两名尤文青年队队员 • 巴西圣卡塔诺队的后卫塞尔吉尼奥
2、呼吸系统疾病 • 肺炎(支气管肺炎、大叶性肺炎等)、喉头水肿、气
管及支气管异物堵塞、急性肺动脉栓塞、脂肪或空气 栓塞、肺结核空洞大出血等。 3、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 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脑肿瘤、癫痫等。
三.猝死的特点:
1.时间限度:指从开始发病到死亡的时间,一般以24 小时为限。
2.意外性:猝死死亡的发生常常出乎意料。 3.健康状况:多数猝死者的生前皆有潜在性疾病,只 因症状轻微而未引起本人或家属的注意;或因无明显症状, 不能被察觉,甚至亦被医生忽视。
4.诱因:
• 部分猝死常由于诱因触发所致。 • 某些因素对正常人本无危害或危害较小,但对患有
潜在的严重疾病的人却能引起猝死。
• 能引起猝死的诱因很多: • 常见的有精神激动、剧烈运动或过度疲劳、暴饮暴
食、过冷过热、轻度外伤等。
• 猝死尸体的一般征象:
• 猝死的一般尸体征象,无特异性。与窒息死的一般尸 体征象相似。
死因鉴定的法医学依据与方法

死因鉴定的法医学依据与方法法医学是研究法医鉴定的一门学科,其目的是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对死亡事件进行鉴定,确定死因。
法医学以其精密的分析和准确的结论,在司法、医学等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死因鉴定的法医学依据与方法,以了解法医学在死因鉴定过程中的应用。
一、法医学依据1. 受伤情况:通过对死者身体的损伤程度进行观察,可以推测可能的死因。
例如,头部受伤可能是致命的颅脑损伤,而胸部受伤可能与心脏衰竭有关。
2. 医疗记录:查阅死者的医疗记录可以获得有关病史、药物使用和治疗情况等信息,帮助确定死因。
3. 化验结果:法医学依靠化验结果,如血液、尿液和组织样本的化学分析,以确定可能的毒物或药物成分,并进一步判断其与死因之间的关系。
4. 病理学检查:通过对死者进行尸体解剖和组织切片的观察,可以发现器官损伤、肿瘤、感染等病变,帮助确认死因。
5. 现场勘查:调查死亡现场,收集和保护相关证据,捕捉各种物理迹象,如血迹模式、痕迹和身体位置等,以帮助确定死因。
二、法医学方法1. 尸体解剖:尸体解剖是法医学鉴定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对尸体进行解剖,可以确定器官损伤、病变、出血等情况,进而判断死因。
2. 毒物分析:法医学通过检测尸体中的毒物或药物成分,以确定毒物中毒或药物过量是否与死亡有关。
3. 病理学检查:通过对死者组织进行切片、染色和显微观察,可以发现病理学变化,如肿瘤、感染等,从而判断死因。
4. 遗传学分析:某些疾病和死亡事件可能与遗传基因相关。
通过对死者及其亲属的遗传学分析,可以确定是否有相关的遗传病变,进一步判断死因。
5. 实验室测试:法医学通过实验室测试,如毒物检测、血液分析等,辅助确定死因。
三、案例分析1. 刑事案件:在刑事案件中,法医学的任务是通过对尸体的解剖、毒物分析等手段,确定死因,并帮助警方或法院查明凶手,并提供相应证据。
2. 交通事故:在交通事故中,法医学可以通过解剖和现场勘查等方式,确定驾驶人是否酒驾或服用药物,分析交通事故的起因,并帮助保险公司或法院做出判断。
死因鉴定的法医学依据与方法

死因鉴定的法医学依据与方法死亡是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命运,而死因鉴定则是确定死者死因的重要一环。
法医学在死因鉴定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通过科学的法医学依据和方法,可以准确、客观地找到死者死亡的原因,为司法审判提供必要的证据。
本文将探讨死因鉴定的法医学依据与方法。
一、法医学依据1. 病理学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本质和规律的一门学科,也是死因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
通过对尸体进行解剖学检查,法医学家可以发现各种异常现象和病变,进而判断死者是否死于某种疾病。
2. 临床医学临床医学是医学中最直接应用于临床实践的一门学科,其知识和经验对于法医学的死因鉴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法医学家需要了解各种疾病的临床表现和症状,以便判断死者是否存在相关疾病。
3. 病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病理过程与机制的学科。
通过对死者组织和器官的病理生理学研究,法医学家可以了解死者死因的病理过程,准确判断死因。
二、法医学方法1. 解剖学检查解剖学检查是死因鉴定的基础手段,通过对尸体进行详细的解剖学检查,可以发现各种异常现象和病变,进而判断死者死因。
2. 病理学检查病理学检查是在解剖学检查的基础上对组织和器官进行显微镜下的检查。
通过病理学检查,法医学家可以进一步了解死者的病变情况,判断死因。
3. 化学分析化学分析是通过对死者体内物质进行检验和分析,从而判断死因的方法之一。
例如,通过毒物分析可以确定死者是否中毒。
4. 理化实验理化实验是通过对死者体液、组织的理化参数进行实验室检验,得出相应数据,从而判断死因的方法之一。
例如,通过血液分析可以判断死者是否存在某种疾病。
5. 遗传学检测遗传学是研究遗传现象和规律的学科,通过对死者遗传物质的检测,可以发现某些遗传病的存在,进而判断死因。
三、案例分析1. 交通事故在交通事故中,法医学的死因鉴定需要结合外伤学、病理学和物理学等多个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方法。
通过对交通事故遇难者进行解剖学检查和外伤学分析,可以确定事故的具体原因,比如车辆碰撞造成的内脏脏器破裂。
猝死的法医学鉴定_刘瑛

,
、
、
、
病 毒 分 离 生 物 浏 定 这 种 技 术手 段 已 应 用
, ,
。
于心 肌梗 死 的 早 期 诊 断
。
目 前 死后 4 小 时
,
起 碎死 的 常见 原 因 因 此 应 重 点 了解死 者 生 前 有 无冠 心 病 高血 压 病 脑 出血 有 无 过敏 史 疽 痈 史 惊 吓 时 有无 惊 厥 史 等 如 果 有 目 击 者提 供 死 者典 型 症 状 和 体 征 对 最 后 作 出 正 确 的 死 因诊 断 是 十 分 有益 的 如 心 脏性 气 喘 常在 夜 间 突 然 气 喘 病 人 呈
一 B 一寒 丁 酸 脱 氮 酶 的 活 性 检
。
,
浏 是诊 断 早 期 心 从 梗 死 较 为 理 想 的 酶
,
被 迫 体位 端 坐 呼 吸 心 绞 痛 感 觉胸 骨后 剧 烈 疼 痛 并 向 左 肩 放射 发 作 时 患 者 被 迫 停
,
;
, ( 四 ) 做 出 正确 结 论 是 鉴 定 的 最 终 目
,
,
的 在 排 除 了 外 因性 幕 力 致 死 的 前 提 下 可
,
止 活 动 或 手捂 心 前 区 某 些 不 明 显 的 看 起
, ,
以 认 定 是 突 然 意 外 的 自然 疾病 死 亡 一 般
,
、
来很 轻 微 的 刺激 也 可 能 引起 死 亡 如 颈 动 脉 窦 综 合 症 可 因轻 触 颈 部 而 刺 激 迷走 神
变 这种 病 变或 突发 或 隐 匿 发 展 在某 些诱
,
,
吐 物 排 泄 物 药 物 餐 具 米 面要 分 层 提 取 妥 善 保存 近 十 年 来 毒物 化验 已 能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壮年猝死综合征的法医学鉴定要点作者:豆恩才王华唐小彬来源:《法制与社会》2016年第36期摘要目的:对一例青壮年猝死案例进行分析,希望能为这方面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同时也希望能给法医在实际工作中对无原因死亡的猝死案例中的检验鉴定与分析提供帮助。
方法:收集一例青壮年猝死案例中的解剖和病理资料,对案件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青壮年综合症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结果:尸体解剖、病理检验、目击者以及现场勘查等情况进行分析可排除暴力性死亡,毒物分析检出少量酒精,在排除酒精所致的中毒及窒息性死亡后,可以断定为青壮年猝死综合症而死亡。
结论:本案死者系少量饮酒后青壮年猝死综合症导致的死亡。
在实际工作中对于不明原因的青壮年死亡,如排除外伤性致死原图、中毒致死原图,及潜在的疾病存在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为符合青壮年猝死综合症的猝死,为案件的性质和侦破提供科学的证据。
关键词法医病理学猝死综合症中图分类号:D91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ki.1009-0592.2016.12.406近几年来,国内外青壮年不明原因死亡的报道逐年增多,由于其死亡发生突然,体表多为阴性结果,大多是通过排除其他各种死因后做出推测诊断,难免会引起当事人家属的猜疑和纷争,令司法实践陷入困境,因此寻找可靠的诊断证据,合理解释死亡机制,成为法医鉴定的核心任务。
青壮年猝死综合征(SMDS)是一种发生在青壮年的原因不明的猝死。
1915年首次在马尼拉报道,最初命名为“睡眠中猝死”,也有人称之为“夜间猝死综合症”。
1974年渡边富雄建议命名青壮年猝死综合征。
青壮年猝死综合征—直是国内外医学界尤其是法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近来对青壮年猝死综合征的发病特点及致病机制等都有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但其发病机理,影响因素等还需以后更进一步的研究,希望通过搜集和整理分析案例为以后的研究提供材料。
一、案例资料(一)简要案情1.2014年1月21日,方某被发现在宿舍内死亡,为查明死因,对方某的尸体行病理学解剖检验。
(二)现场勘验及尸体检验1.现场勘查:方某所住为其单位宿舍楼二层,室内物品摆放无异常,无打斗痕迹。
据同事提供,方某平日身体健康。
2.尸体检验:急性死亡改变,未见明显致死性外伤。
(三)组织病理学检查心肌左心室及室间隔中度自溶,多数心肌细胞横断。
右心室及心尖高度自溶,广泛心肌细胞横断。
窦房结及房室结高度自溶,结细胞形态及数量如常。
肝脏高度自溶,小叶结构尚存。
脾脏中度自溶,脾中央动脉管壁增厚,并玻璃样变形,管腔狭窄程度达50%。
肺脏高度自溶,左上叶肺泡壁毛细血管及间质小血管明显扩张、淤血。
肺泡腔广泛性充满水肿液。
左下叶、右上叶、右下叶基本病变同左上叶。
右中叶大部分肺泡塌陷。
肾脏中度自溶。
肾小球毛细血管轻度扩张、淤血。
近曲小管上皮细胞中度颗粒变性。
远曲小管上皮细胞形态如常。
肾上腺高度自溶皮髓质形态结构如常。
胰腺高度自溶,70%被脂肪细胞取代。
食管被覆粘膜广泛性自溶、脱落。
外膜小血管高度扩张、淤血。
胃窦被覆粘膜广泛性自溶、脱落。
各层结构形态如常。
十二指肠被覆粘膜广泛性自溶、脱落。
粘膜下小血管高度扩张、淤血。
回盲部被覆粘膜广泛性自溶、脱落。
各层结构形态如常。
阑尾被覆粘膜广泛性自溶、脱落。
固有膜内淋巴组织欠丰富。
大脑明显自溶,额叶、颞叶脑沟处蛛网膜下腔小血管高度扩张、淤血。
皮质区部分神经细胞周隙显著增宽。
白质区小血管周隙轻度增宽。
顶叶、枕叶基本病变同额叶。
皮质区神经细胞变形,见少量卫星现象及嗜神经现象。
另见数量不等的胶质结节。
丘脑核团区神经细胞变性,见多量卫星现象及嗜神经现象。
另见数量不等的胶质纤维区胶质细胞周隙轻度增宽。
脑干基本病变同丘脑,核团区神经细胞周隙增宽。
小脑扁桃体蛛网膜下腔小血管扩张、淤血。
皮髓质形态结构如常。
延髓轻度自溶。
基本病变同脑干。
垂体明显自溶,腺体部以嗜酸细胞为主。
间质小血管高度扩张、淤血。
(四)毒物检验取死者心血中检出酒精成份,含量为62.57mg/100ml。
未检出常规毒物。
二、讨论(一)检查所见病理改变及意义1.急性肺水肿。
2.心肌细胞断裂。
3.肝左叶高度萎缩。
以上三种病理改变均不致死。
4.病毒性脑炎。
检查可见皮质区神经细胞变形,见少量卫星现象及嗜神经现象。
另见数量不等的胶质结节。
丘脑核团区神经细胞变性,见多量卫星现象及嗜神经现象。
病毒性脑炎患者死亡多为病毒破坏脑神经细胞,引起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引发脑水肿、颅内高压、脑疝形成压迫脑干生命中枢而引起猝死。
本案例死者生前没有出现病毒性脑炎所致的临床特征和表现,很明显本案例并非病毒性脑炎引起的致死。
5.脾中央动脉管壁增厚,并玻璃样变性,管腔狭窄程度达50%。
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在26%-50%是Ⅱ级狭窄,此病理改变也不会致死,因此可以排除致死病理改变的存在,排除疾病死亡。
(二)青壮年猝死综合症的特点1.常发生于青壮年,20-49岁多见;2.既往体检,发育营养良好;3.多见于男性,男女比例之比约为11-13.3:1;4.多死于睡眠中,尤以凌晨24时为多,偶尔可发生在午睡当中,故有“睡眠中猝死”之称;5.突然迅速死亡;6.经过系统尸检及有关的实验室检验,未能发现致死性的病理改变及其他死因。
(三)青壮年猝死综合症死亡原因及机制关于青壮年猝死综合症死亡原因及机制目前国内外尚处于提出学说阶段,主要的学说有:1.急性心脏性死亡学说,可能的机制有睡眠中迷走神经兴奋相对增高,引起心脏抑制的刺激域降低,轻度刺激即可引起心脏反射性停搏;2.中枢性呼吸麻痹学说,渡边富雄等测定青壮年猝死综合症死者的血和脑脊液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和PH值,发现其氧分压及PH值均低于正常值,而二氧化碳分压增高,所以认为不是心脏性死亡而是脑缺血缺氧,导致脑抑制加深,由昏睡到昏迷不可逆转而发生睡眠中脑死亡;3.噩梦学说,有人认为夜间做噩梦,噩梦的刺激通过皮质下部和自主神经,使心脏和呼吸受到抑制而死亡;4.细胞基因突变的可能,中国人青壮年猝死综合征(SMDs)病例检测中,在散发病例发现突变位点R1512W、A1121A,其中A1121A为新发现的突变,研究发现中国人SMDS病例存在SCN5A基因突变,可能与部分SMDS的发生相关。
同时最新报道,甘油-3-磷酸脱氢酶样基因GPD1-L的变异位点也与SMDS 有相关性,结论GPD1-L基因变异与中国人SMDS发生的相关性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四)酒精的影响作用乙醇,俗称酒精,急性酒精中毒多见于大量饮酒所致的意外事故。
饮酒后约20%-25%的酒精由胃吸收,75%-80%由小肠上段吸收。
饮酒后2-5分钟,酒精开始入血,第一小时吸收60%,1.5小时血中浓度达到高峰,2.5小时全部吸收。
在平衡状态时,如果血中酒精浓度为100%,则脑为175%,脊髓为150%,肝为148%,脑脊液则稍低于血浓度。
成年人血液中酒精致死量为40~500mg/100ml。
血液中酒精含量低于250mg/100ml既不会成病也不会致死,但不得高于这—标准。
酒精可以使大脑的高级整合能力受到影响,还能使血管扩张、血流增加,这是由于血管运动中枢受抑制和酒精及代谢产物的刺激,引起组织胺升高。
酒精会对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产生抑制作用,当血液中酒精含量特别高时它将抑制整个大脑的全部功能,当人血液中酒精含量高于250mg/100ml时大脑的血流量和氧气消耗量都会减少,即使血液中酒精含量只有40mg/100ml,大脑对于缺氧的受耐力也已减弱。
本案中死者血中含量为62.57mg/100ml,含量较少,在死亡过程中对大脑缺氧耐受有一定的影响,加速了死亡的发生,但并不会致死。
本案例中死者正值青壮年,平素身体健康而突然意外地死亡,家属对死因提出质疑,而尸检所见除一股的急性死亡改变外,没有明显和特异性的病理改变,因此鉴定时必须谨慎。
法医学鉴定时除要符合SMDS的几个特点之外,还必须通过详细的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全面系统的尸体检验和各项实验室检验,以及排除各种暴力性死亡、中毒及致命性的疾病死亡。
系统解剖后未发现方某存在致死疾病排除疾病死亡的可能;未发现致死性损伤排除外力致死的可能;气管切开无异物堵塞气管、支气管排除异物所致的窒息死亡;毒物检验未检出常规氰化物、砷及汞金属毒物、毒鼠强、常规催眠镇静药物、常规生物碱类、苯丙胺类、常规有机磷农药中毒成份,排除上述毒物中毒死亡。
结合案情综合分析属于青壮年猝死综合症而死亡。
三、结语由于青壮年猝死综合征的死亡比较突然,死者是青壮年,家属难以接受,多怀疑为他人加害所致死亡,给法医工作带来极大的压力,因此,详尽的案情调查是十分重要的,了解死者生前健康状况,再有条件的情况下注意收集病史和影像学资料,调查与死者有关的一切情况,尤其是死亡前有无诱因以及死亡过程及表现等,将有助于推断和正确分析死亡原因,并可初步排除外伤及其他死因。
在尸检中,遇到这类病例,重点是寻找死因,对尸体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在排除暴力性死因的前提下,查找病理改变,在没有任何病变的尸体才可以考虑为青壮年猝死综合症。
依据尸体解剖检验、病理检验及毒物检验进一步明确,为正确处理分析死亡原因提供科学证据,对案件侦破提供科学有利证据。
目前,对青壮年猝死综合症的法医学鉴定、影响因素的研究还在进行中,有研究表明青壮年猝死综合症与某些基因位点的突变有关系,在以后的法医工作中条件允许的话,考虑为死者检测可能存在突变的基因位点,为以后的工作和研究提供证据和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