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诱发猝死的十大恶习
十大短命恶习你有几个

生活中一些不经意的小习惯,很可能埋藏着巨大的健康隐患。
据统计,10种生活中人们不以为然的小习惯,都不幸上了健康“黑榜”。
为了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还是要从生活中的细节做起,一些小改变,将会让你终生受益。
1.喜欢吃烫的食物。
传统的中国饮食几乎都是以热食为主,很多食物在热的情况下,才能体现其色香味美。
但是热食不等于“烫食”。
人的口腔、食道对温度的耐受有一定限度,最适宜的进食温度在10℃-40℃左右,耐受的温度最高为50℃-60℃。
2.大量喝咖啡。
咖啡因会对心脏、肾脏、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生殖系统、眼睛等身体的6个部位产生影响,所以喝咖啡不要过量。
3.长时间面对电脑。
长时间面对电脑,让人们的大脑不断缩水,年轻人患上“痴呆症”,眼睛提前衰老,出现鼠标手、冻结肩、电脑脸,语言、阅读能力退化,人际交往出现障碍。
4.喝水太少。
一个人的饮水习惯可以决定他的健康水平。
建议成年人每天饮水量要在1200-2000毫升左右,尤其是年轻人,年轻时有良好饮水习惯的人,上了年纪后可以避免一些疾病。
5.用力排便。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连上厕所都匆匆忙忙,排便时速度过快,一上厕所就大力憋气排便,就有可能把肛管撑破,造成肛管的皮肤裂口。
6.刚睡醒立刻起床。
早上睡醒后,人体由抑制状态转入兴奋状态需要一个过程。
如果立即起身穿衣、洗漱,身体没适应过来,会出现头晕、眼花等不适,中老年人还容易发生心脑血管意外。
7.上厕所看报纸。
排便是全身的一系列协调动作,久坐马桶读书看报,会分散注意力,使全身的排便动作变得不协调,影响正常的排便程序。
长久下去,可能会形成习惯性便秘。
8.跷二郎腿。
跷二郎腿对女性的危害较大,不仅影响形象,还影响女性的腰椎、腿部等部位的健康。
9.缺乏运动。
世界卫生组织2013年6月份发布的简报指出,缺乏锻炼已成为全球第四大死亡风险因素。
据估算,目前每年全世界因缺乏锻炼而致死的人数高达320万人,近10年间增长迅速。
10.弯腰搬重物。
在弯腰提取和搬运重物时,骶棘肌起不到维持脊柱位置及保护韧带的作用,所有脊柱后侧的张力均由韧带来承担,故极易造成腰骶部扭伤。
老中医:十大猝死“恶习”

国内的中医医学专家罗列了10大日常生活中最有可能引发猝死的“恶习”,快看看,你对上了几条呢?
第一位:在闹市骑车
无论开车、骑车或步行上班,只要经过车辆密集的路段,都会增加心脏病发作危险,主要原因是空气污染。
第二位:用力解大便
解干大便、搬桶装水这些突发动作,让人从静态中突然发力,内血压迅速升高,心脏承受的压力也会随之剧增。
第三位:大量喝酒或咖啡
过量饮酒以及喝咖啡,弊大于利,会让人心率加快、血压升高,扣动心脏病发作的扳机。
第四位:心情抑郁
坏情绪是心脏大敌,而抑郁首当其冲,对心脏健康非常不好。
建议有困难时多和家人朋友沟通,避免发怒、大悲大喜,控制好情绪。
第五位:暴饮暴食
人在过量进餐后,胃肠道需要大量血液来消化食物,而流入心脑血管的血液大大减少,对于血管本来就有供血不足的人,一顿饱餐很容易就诱发心梗、脑梗。
第六位:性生活过度
放纵性欲会让心脏衰竭。
过度兴奋时,心脏血管会突然痉挛,造成心肌缺血,引发心脏病。
第七位:吸食毒品
吸食可卡因的人,患心脏病的几率是常人的23倍。
第八位:吸烟或被动吸烟
吸烟的人发生心肌梗死的几率是常人的3倍。
第九位:吃得太咸或太甜
美国一项研究显示,饮食中含大量甜饮料或爱吃甜食的孩子,成年后心脏病危险会大大增加。
第十位:久坐不动
久坐会导致人体内新陈代谢的改变,容易形成血栓,增加患心脏病风险。
【职场猝死的原因有哪些】分析造成猝死的恶习以及如何预防

【职场猝死的原因有哪些】分析造成猝死的恶习以及如何预防*导读:职场猝死的原因有哪些?近年来,职场人员猝死现象越发频发,这与职场压力日渐加大,导致上班族大部分处于身体亚健康的状态,要想明白职场猝死的原因有哪些?我们先来看看引发猝死的罪魁祸首是什么*猝死十大恶习原因都是引发心血管的疾病猝死的原因有很多种方面,但大体可分为心源性猝死和非心源性猝死两类。
盛传于网络的十大猝死恶习分别为:在闹市骑车、用力解大便、大量喝酒或咖啡、心情抑郁、性生活纵欲过度、吸食毒品、吸烟或被动吸烟、吃得太咸、太甜、久坐不动通过分析这些行为发现,这些行为都容易引发情绪以及心血管的突变,为猝死埋下了隐患。
*压力过大引发心血管疾病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大,白领由于高压工作而猝死的新闻常见于报端。
压力已日益成为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形成的一个重要致病因素。
有些职场人士因过度劳累导致心跳过快,或者因血管收缩闭合,出现冠状动脉血管突然痉挛,导致血运不畅,可能导致缺血、心律失常甚至心脏停搏。
一般来说,血管狭窄程度超过70%才会引发心绞痛,但年轻人血管狭窄程度不高,如果突然出现冠状动脉痉挛,往往没有心绞痛的"预警",更易引发严重后果。
*糖尿病患者更容易患上心血管疾病数据显示,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4倍,心血管疾病已成为糖尿病患者的首要致死原因,60%75%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性心脏病的临床表现比较复杂,患者早期可能无临床症状,或呈非特异性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如头晕、失眠、多汗、心悸等。
他们有的容易疲劳,过度活动后出现气促、胸闷、发绀等;多数经常出现心肌缺血的症状,如胸闷、憋气、胸骨后疼痛。
糖尿病性心脏病严重时可导致心力衰竭或猝死。
近年来,专家已经把糖尿病看做心肌梗死的等危症,也就是说得糖尿病的危险相当于得过一次心肌梗死,这其中主要原因就是糖尿病极易并发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
因此,对于一般糖尿病患者来说,控制心血管风险,护心降压决不可掉以轻心。
十大短命恶习 赶紧改掉别再犯

十大短命恶习赶紧改掉别再犯任何时候,不健康的生活习惯都是袭击健康的杀手,而健康习惯则让生命受益。
所以,以下这些不好的习惯一定要杜绝。
十大短命恶习你肯定中枪1.起床先叠被。
人体本身也是个污染源。
在一夜的睡眠中,人体的皮肤会排出大量的水蒸气,使被子不同程度地受潮。
人的呼吸和分布全身的毛孔所排出的化学物质有145种,从汗液中蒸发的化学物质有151种。
被子吸收或吸附水分和气体,如不让其散发出去,立即叠被,易使被子受潮及受化学物质污染。
2.饭后松裤带。
可使腹腔内压下降,消化器官的活动与韧带的负荷量增加,从而促使肠子蠕动加剧,易发生肠扭转,使人腹胀、腹痛、呕吐,还容易患胃下垂等病。
3.饭后即睡。
会使大脑的供氧量随之减少,易引起心口灼热及消化不良,还会发胖。
4.空腹吃糖。
有空腹吃糖的嗜好越久,越会损伤蛋白质的吸收。
从而影响人体各种正常机能,使人体变得衰弱。
5.留胡子。
胡子具有吸附有害物质的性能,留有胡子的人吸入的空气污染指数,是普通空气的4.2倍。
如果下巴留有胡子,又留八字胡,其污染指数可高达7.2倍。
再加上抽烟等因素,污染指数将高达普通空气的50倍。
6.跷二郎腿。
会使腿部血流不畅,影响健康。
如果是静脉瘤、关节炎、神经痛、静脉血栓患者,跷腿会使病情更加严重。
尤其是腿长的人或孕妇,很容易得静脉血栓。
7.眯眼看东西、揉擦眼睛。
眯眼看东西,眼角易出现鱼尾状皱纹。
习惯性眯眼还可使眼肌疲劳、眼花头疼。
揉眼时,病菌会由手部传染眼睛,导致发炎、睫毛折断或脱落。
8.强忍小便。
有可能造成急性膀胱炎,出现尿频、尿疼、小腹胀疼等症状。
美国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有憋尿习惯的人患膀胱炎可能性比一般人高5倍。
9.睡前不洗脸。
留在脸上的化妆品和灰尘不洗掉,会引起粉刺和针眼之类的炎症,还能使眼睛发炎,引起皮肤过敏反应。
10.热水沐浴时间过长。
在自来水中,氯仿和三氯化烯是水中容易挥发的有害物质,由于在冰浴时水滴有更多的机会和空气接触,从而使这两种有害物质释放很多。
10大生活恶习 最伤害你的心脏

10大生活恶习最伤害你的心脏10大生活恶习最伤害你的心脏心脏对于人的重要性,相信不用说也很多人知道了。
对于心脏的保护你又了解多少呢?每年心脏猝死因突发性强、治愈率低,成为夺取生命的主要杀手。
生活中的不良习惯可能会成为猝死的直接导火索,以下的10个生活小细节,请你多多注意。
1.久看电视喝浓茶。
泡杯浓茶,在电视机前一坐就是一天,是不少老人的生活状态。
《国际流行病学杂志》研究表明,哪怕是身体健康的人,长时间看电视也可能会有致命后果。
看电视1小时可增加心脏病死亡风险7%,那些每天看电视4小时的人心脏病风险为28%。
如果加上浓茶、咖啡或酒精等刺激性很大的饮料,会使心跳加快,加重心脏的负担。
老年人每天看电视要控制在12小时之间,注意休息。
最好不要喝太浓的茶,以免刺激心脏。
2.过度疲劳后桑拿。
身体感觉到极度疲劳时蒸个桑拿,是不少中老年男性热衷的休闲方式。
实际上,桑拿房里过高的温度会使人体皮下血管迅速扩张,皮肤血流量比平时增加35倍,回到心脏的血流量也显着增加,心脏负担加重。
在疲劳的状况下大量饮酒后再蒸桑拿,这种情况最危险。
老年人、心脏病高血压患者最好不要蒸桑拿,一旦出现恶心、心慌、心跳过快等不良反应,应该及时停止。
3.棋牌室里抽烟。
烟雾中含尼古丁、一氧化碳等几千种有毒物质,是导致血管痉挛、心肌缺血、严重心律失常,进而猝死的危险因素。
专家强调,打牌的人常常烟不离手,再加上多数棋牌室空间狭窄,通风不好。
尤其是年龄大、血压高、身体衰弱的中老年人,一旦身处其中过久,导致生病甚至猝死的现象时有发生。
4.酒后喝咖啡。
饮酒后喝一杯咖啡来醒酒,会加重酒精对人体的损害。
徐成斌解释说,酒后再喝咖啡,会使大脑从极度抑制转入极度兴奋,并刺激血管扩张,极大增加心血管的负担,对人体造成的损害会超过单纯喝酒的许多倍。
因此,饮用38度以上白酒超过50毫升的人,酒后不要喝咖啡,喝了少量酒的人,喝咖啡最好不超过一杯(200毫升)。
在饮用白酒3060分钟、葡萄酒13小时之内,不要喝咖啡。
最危险的10个短命习惯

最危险的10个短命习惯生命诚可贵,就算知道生命短暂,很多人也不去珍惜。
以下这些短命习惯你是不是也存在呢?中医警告,不重视就死亡,最危险的10个短命习惯!1、爱睡懒觉。
据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新闻网报道,加州大学一项为期6年涉及110万患者的睡眠研究发现,每晚睡眠8小时的人比每晚睡眠6—7个小时的人早亡危险更大。
2、乳房太大。
英国《每日邮报》刊登最新研究发现,乳房太大的女性寿命会缩短5年。
原因是体重超标更容易导致关节疼痛、头痛、整形手术、肥胖症和糖尿病危险。
3、看电视太多。
《英国医学杂志》刊登一项关于“久坐行为”的新研究发现,长时间窝在沙发上看电视会增加早亡危险。
每天看电视2小时会导致折寿1.4年。
4、吃红肉太多。
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新闻网报道,每天摄入至少4盎司(约合114克)红肉或加工肉食,会导致早亡危险增加30%。
5、长时间乘车或开车。
《美国预防医学杂志》刊登一项新研究发现,每天上下班长时间乘车或开车会导致多种疾病和健康问题,缩短寿命。
长时间乘车或开车导致的压力和久坐最容易导致腰围变粗、血压升高和身体质量指数上升。
6、爱吃爆米花。
美国《探索健康频道》刊登最新研究发现,爆米花的黄油味来自化学物质双乙酰。
经常吃爆米花会导致该物质过量摄入,增加严重肺病危险,缩短寿命。
7、忽视牙健康。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一项新研究发现,不经常用牙线清洁牙齿,不仅增加牙病危险,而且会增加心血管疾病危险,可能会折寿6年。
8、大男子主义。
美国爱特网报道称,研究发现,性格顽固和坚持大男子主义(比如,一味强调“男主外,女主内”等)的男人比性格相对较随和的男人长寿几率低46%。
原因是前者更容易选择不利健康的生活方式,因而早亡危险会更大。
9、过早退休。
美国“网络医学博士”刊登一项新研究发现,与65岁退休的人群相比,55岁退休的人群10年内死亡危险增加89%。
研究人员分析指出,两大关键原因是:身体活动量明显减少和生活失去目标。
猝死十大恶习

猝死十大恶习*导读:猝死又称为急死,俗称为暴死,是指生前在外表看来似乎健康的人,由于自身疾病的发作所引起的突然死亡。
引起猝死的恶习有哪些,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猝死十大恶习。
……猝死又称为急死,俗称为暴死,是指生前在外表看来似乎健康的人,由于自身疾病的发作所引起的突然死亡。
引起猝死的恶习有哪些,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猝死十大恶习。
*一、在闹市骑车在车辆密集的路段行走或者开车,都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主要原因是空气污染,导致心脏受损。
如果人吸入过量的尾气,会突然供血不足,又耗费大量体力汽车,呼吸不畅,这样心脏病突然发作的机率会明显增高。
心脏病发作可能会使人突然猝死。
*二、用力解大便解大便用力会使人血压急剧升高,心脏压力也会随之急剧增加。
心脏压力增加,血压则不稳,血压不稳就会导致血管斑块的活动性增加,从而诱发心脏病,导致猝死。
老年人体弱多病、高血压患者血压偏高、习惯久坐者血气不畅,有心脏病史者心脏不良,这些人突然发力解大便或者搬桶装水都可能突然心脏出问题,猝死。
日常,人们要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避免大便干结。
若大便干结,可购买药物治疗或者用开塞露解便。
*三、大量喝酒或咖啡酒、咖啡本来对身体无害,但大量喝酒或咖啡就会对人的身体有害。
长期酗酒的人,身体大多不健康,若不注意,很可能心脏衰竭。
得病了仍旧喝酒或喝浓咖啡,血压会升高、心律会加快,由此诱发心脏病的可能性很高。
*四、心情抑郁抑郁是诱发心脏病的原因之一。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可能由于事业不顺或感情不顺而抑郁,抑郁会导致情绪焦虑,睡眠质量下降,心脏得不到休息。
心脏休息不足会出现心率升高、血压升高的情况,影响人身体健康。
因此,日常人们要调整自己的情绪,不要大悲大喜,不要郁郁寡欢。
*五、暴饮暴食肥胖的人喜欢暴饮暴食,心情不快的人喜欢暴饮暴食,而暴饮暴食对人体健康有害,会导致食物难以消化,血液流入心血管的量减少,由此供血不足,诱发心梗和脑梗。
因此,人们不要放纵食欲,要营养均衡。
10大夺命恶习 慢慢吞噬你的性命

10大夺命恶习慢慢吞噬你的性命
1:饮水不足,导致脑老化;诱发脑血管及心血管疾病;影响肾脏代谢功能
2:水果当主食,造成人体缺乏蛋白质等物质,营养失衡,甚至引发疾病。
长期静坐的工作方式而造成的消化不畅、血脂增高、血管硬化等疾病,
3:宴席不离生食,导致各种寄生虫病。
4:保温杯泡茶,破坏维生素,大量渗出鞣酸和茶碱
5:餐后吸烟,使烟中的有害物质更易进入人体。
6:食用酒精过量摄入,肝脏发生发炎、肿大,影响生殖、泌尿系统,对肝、脑等器官造成较大伤害。
心血管受害。
咸鱼、香肠、腊肉下酒,因为此类熏腊食品含有大量色素与亚硝胺,与酒精发生反应,不仅伤肝,而且损害口腔与食道黏膜,甚至诱发癌症。
7:嗜饮咖啡,容易患心脏病。
胆固醇增高;
8:晚餐太丰盛,傍晚时血液中失眠。
晚餐早吃可大大降低尿路结石病的发病率。
第二,晚餐要素吃。
第三,晚餐要少吃。
9:不吃早餐,严重伤胃,使你无法精力充沛地工作,而且还容易“显老”。
10:进食速度过快,加重肠胃负担,导致肥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容易诱发猝死的十大恶习随着工作压力增大等各种各样的因素,最近我们听到了许许多多猝死的消息,在为死者惋惜的同时,我们也不禁警惕,为什么猝死的情况发生的如此之频繁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可能在日常生活中会导致猝死的10大恶习。
顺便学学如何养生,预防猝死哦!易猝死十大恶习第一位:在闹市骑车研究人员发现,无论开车、骑车或步行上班,只要经过车辆密集的路段,都会增加心脏病发作危险,主要原因是空气污染。
其中骑车上班者危险最大,因为这些人吸入的尾气最多、“受污染”最严重,他们同时还要耗费一定体力踩踏自行车,容易引发供血不足。
这两方面都是诱发心脏病发作的重要原因。
专家分析,拥堵的交通很容易让人紧张、焦虑,引发血压升高。
因此,不建议心血管高危人群在交通拥挤的高峰期骑车上下班。
虽然骑车是一项很好的运动,但穿行在污染严重的马路上,弊大于利。
老年人,特别是患有慢性支气管炎的老人,最好能避开交通高峰出行。
第二位:用力解大便解干大便、搬桶装水这些突发动作,让人从静态中突然发力,瞬间内血压迅速升高,心脏承受的压力也会随之剧增。
此外,血压不稳时,血管斑块的活动性就会增加,容易脱落。
老年人、习惯久坐者、高血压患者以及有心脏病史的人,都应该避免突然发力。
如果必须进行,要提前做热身运动。
平时多吃蔬菜,避免大便干结,必要时用点开塞露等辅助药物。
第三位:大量喝酒或咖啡国内外很多研究证实,适量的酒精和咖啡能产生抗氧化物质,保护心脏。
但过量饮用弊大于利。
因为酒精和咖啡能让心率加快、血压升高,扣动心脏病发作的扳机。
如果是长期酗酒的人,会破坏心肌,久而久之导致心脏衰竭。
因此不论是喝咖啡还是饮酒,都要有节有度。
正常成年男性每天喝啤酒不宜超过750毫升,换算成葡萄酒、低度白酒、高度白酒分别为250毫升、 75毫升和50毫升;成年女性每天喝啤酒不宜超过450毫升,换算成葡萄酒、低度白酒分别为150毫升、50毫升。
心脏不好的人尽量少饮酒和咖啡,以不引起心脏不舒服为宜。
此外,酗酒者如果能戒掉酒瘾,其心脏功能通常有显著改善。
第四位:心情抑郁坏情绪是心脏大敌,而抑郁首当其冲。
因为抑郁通常和焦虑相伴,晚上的睡眠质量会很差,而心脏得不到休息,使得血压、心率都会升高,对心脏健康非常不好。
建议有了困难多和家人朋友沟通,避免发怒、大悲大喜,控制好情绪。
第五位:暴饮暴食人在过量进餐后,胃肠道需要大量的血液消化食物,而流入心脑血管的血液大大减少,对于血管本来就有供血不足的人,一顿饱餐很容易就诱发了心梗、脑梗。
因此,不要轻易放纵自己的食欲,因为一顿饱餐就可能会夺走一条生命。
长期饱食的人容易肥胖,如果运动不够,脂肪会越积越多,血管里容易形成脂质斑块,如果发生在心脑血管上,就会引起冠心病、脑中风。
养成好的进餐习惯非常重要,平时吃饭最好吃七八成饱或是少食多餐,并且营养要均衡。
第六位:性生活纵欲过度适度、愉悦的性生活会让人心情舒畅,但放纵的性欲会让心脏衰竭。
过度兴奋时,心脏血管会突然痉挛,造成心肌缺血,引发心脏病。
对于已经患有心脏病的人而言,在急性期、急性恢复期之后也可以有性生活,但要避免过度兴奋。
有冠心病的人最好不用伟哥。
第七位:吸食毒品吸食可卡因的人,患心脏病的风险是常人的23倍。
除了上述七条,还有些坏习惯也会潜移默化损害我们的心脏,它们包括:第八位:吸烟或被动吸烟虽然很少有人因为抽一根烟突然心脏猝死,但吸烟对于心脏的损害是长期且顽固的。
吸烟的人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是常人的3倍。
从现在就开始戒烟吧,8小时内,血液中的一氧化碳就会减少到正常水平;24小时内,心脏病发作几率减少;戒烟1年后,患心脏疾病(例如心肌梗死)的风险将会减少一半;戒烟15年后,各种风险和不抽烟的人一样。
第九位:吃得太咸、太甜吃盐多不仅可以升高血压,同时还能使血浆胆固醇升高,促进动脉粥样硬化。
所以控制饮食,减肥还是有必要的!美国的一项研究显示,饮食中含大量甜饮料或爱吃甜食的孩子,成年后心脏病危险会大大增加。
第十位:久坐不动越来越多的“宅男宅女”和办公室“久坐族”,在享受“坐”得舒坦的同时,还要防止“坐”以待病、甚至“坐”以待毙。
因为久坐会导致人体内新陈代谢的改变,影响脂肪代谢,减弱酶的活性,使得血液中的脂肪及甘油三酯含量上升,血黏度升高,血流缓慢,容易形成血栓,增加患心脏病风险。
猝死的原因1.心肌梗死男科医院专家称急性心肌梗可以迅速出现休克、昏迷,以致猝死。
2.脑出血高血压病患者易患脑出血,出血积存在颅内,无法排出,压迫脑组织而致猝死。
3.肺栓塞瘀血形成血栓,栓塞在肺动脉而猝死。
4.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暴饮暴食、酗酒是发病原因。
造成胰脏出血坏死,外溢,发生自体消化所致。
5.哮喘哮喘病人在某些刺激物的侵袭下,突发呼吸道强力收缩,进而不幸丧命。
6.过敏青霉素、普鲁卡因易引起药物过敏。
造成病人过敏性休克死亡。
7.猝死症候群此病多见于年轻人(17~40岁),死前各项检查均正常。
原因可能与钠离子通道代谢异常有关。
8.葡萄球菌性暴发性紫癜临床表现为在呼吸道感染康复过程中,突然发生病情恶化,病人多死于中毒性休克。
9.毒品、某些药品过量也易造成猝死。
10.心源性和非心源性疾病前者最常见,特别是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最为多见,少见有梗阻型肥厚性心肌病,主动脉夹层、低血钾、急性心肌炎、心肌病及主动脉瓣病变、二尖瓣脱垂综合征药物、电解质紊乱等所致长Q-T 综合征等。
你离猝死还有多远呢?猝死,是每个人都不能回避的一个问题,现代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生存压力越来越大,近年来,大家听到过不少明星突然辞世的消息,马季、谢晋、高秀敏、侯耀文、古月、陈逸飞……,他们都是因为心脏疾患导致了猝死,这些悲剧的发生,不仅给家人和公众带来了措手不及的伤痛,同时也给大家敲响了警钟。
基因检测不治已病治未病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死于心脏性猝死的人数近55万,平均每天有上千人因为各种原因猝死。
8月27日,央视著名足球评论员陶伟在济南一家酒店意外死亡,事后警方判定陶伟系猝死。
近几年来,多位明星以及体育运动员发生猝死事件,一时间,猝死这个话题,再度引发人们的热议。
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每年有55万人猝死,这意味着平均每天死于猝死的人数在1000人以上,而在这其中,中青年猝死比例不断攀升。
猝死,一个听起来颇具恐惧的词,离我们究竟有多远?多少青壮年正值风华正茂,突然生命终止。
猝死难道真的是“猝不及防”吗?一旦发生猝死事件,如何在第一时间展开自救?你得学会一些养生方法!—你有无猝死的“潜质”?1小时之内不明原因的突然死亡称为“猝死”。
医学上,猝死被称为“青壮年急死综合征”;临床上,猝死主要是心脏骤停和呼吸停止,一般患者会出现心音消失、脉搏触不到、血压测不出、意识丧失、伴有抽搐,最后会出现昏迷和瞳孔放大等体征。
特点是死亡急骤,出人意料,继而自然死亡或非暴力死亡,死得不明不白。
猝死的“潜质”具有以下两项或以下者,为“黄灯”警告期,目前尚不必担心;具有以下3-5项者,为一次“红灯”预报期,说明已经具备“过劳死”的征兆;6项以上者,为二次“红灯”危险期,可定为“疲劳综合征”——已进入“过劳死”的预备军。
1、“将军肚”早现。
30-50岁的人,大腹便便,是“成熟”的标志,也是高血脂、脂肪肝、高血压、冠心病的伴侣。
人变胖,很容易肾虚的哦!2、脱发、斑秃、早秃。
3、频频去洗手间。
4、性能力下降。
5、记忆力减退。
6、心算能力越来越差。
7、做事经常后悔,易怒、烦躁、悲观,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
8、集中精力的能力越来越差。
9、睡觉时间越来越短,醒来也不解乏。
10、经常头疼、耳鸣、目眩,检查也没有结果。
猝死!让人措手不及的痛陶伟走了,毫无征兆地走了。
上世纪80年代,陶伟效力于北京足球队,并曾入选国家青年队,后赴塔希提岛踢球。
1994年职业联赛开始后,他正式转会四川全兴,出场机会不多,后于1996年在全兴退役。
1999-2001年,陶伟与女演员吕丽萍有过一段短暂婚姻,两人还共同创办了北京汇佳猎豹足球俱乐部。
也正是在这段时间,陶伟开始在央视担任德甲联赛解说顾问。
2011年陶伟再婚,2012年儿子出生。
他从来不是一流球员,他的职业生涯短暂且平凡,入选国青已是最高点。
然而,陶伟却用了近10年时间,完成了从退役球员到一流足球解说员的华丽转身,他专业却不浮夸的风格影响了许多人,特别是德甲球迷。
从此,我们再也听不见那个陶指导,在周末的深夜评论他最爱的德国足球。
2012年8月27日,他在济南倪氏海泰大酒店1307房,永远陷入沉睡。
而夺取他性命的元凶就是猝死。
数字!触目惊心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死于心脏性猝死的人数近55万,平均每天有上千人因为各种原因猝死。
大多数学者倾向于将猝死时间限定在发病1小时内,特点是死亡急骤。
在心源性猝死里,80%左右由冠心病引发。
约1/5的人多少存在“慢性疲劳”。
其中,媒体从业者、销售、医生、IT人员是主要发病群体。
职场人平均日工作时间为8.66小时,每天睡眠7.33小时。
据北京急救中心主任医师罗怡统计的数据:1998年120转运救治的猝死者中50岁以下的中青年人所占比例不到11%;2011年猝死者中50岁以下中青年人的比例达到12.65%,增加了1.7个百分点。
2011年120接诊的院前猝死患者达到2181例,算下来平均每天转运院前猝死者近6例;而在1998年,北京急救中心转运救治的院前猝死者只有767例。
2012年4月21日,深圳市急救中心宣称,从4月10日到4月20日,“11天内16人猝死”,“几乎平均一天有1.5个猝死案例”。
据相关报道,其中一名39岁白领去世前一直忙于加班。
注意休息,适当的服用保健品对白领健康也有好处的!悲痛!他们离我们而去2012年1月,中国国家男子举重队教练、湖南省举重运动管理中心主任梁小冬,在国家队备战伦敦奥运会时因劳累过度引发心源性猝死,因公牺牲,享年52岁。
挪威泳联确认挪威游泳名将亚历山大·达尔·奥恩4月30日在美国奥运会集训的训练营中猝死,终年26岁。
淘宝店主艾珺因忙于进货上架,连续通宵熬夜,2012年7月18日在睡梦中去世。
连日通宵熬夜使艾珺猝死家中,年仅24岁,而她原本计划2012年10月与男友完婚。
2012年8月1日凌晨,25岁电台女主播郭梦秋猝死,引来听众与网友的惋惜连连。
又一个生命在绽放中凋零。
—警惕!猝死就在身边—1、过度劳累熬夜会使人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处于功能失调的状态;吃饭、作息不规律会引起低糖低钾,电解质紊乱,导致心律不齐,这是引发心源性猝死的重要原因。
慢性疲劳、积劳成疾也是不可小觑的因素,累积疲劳达到严重程度时,就会步入病态疲劳。
现代生活中的艰辛磨难,人情世故的烦扰,长期超负荷工作,往往积淀成一层又一层的潜在致病因素,致使许多人劳累而疾病缠身。
有调查结果表明,慢性疲劳综合症在城市新兴行业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0%至20%,在某些行业中更高达50%,如科技、新闻、广告等业的从业人员、公务员、演艺人员、出租车的司机等,而这些都是“过劳死”的潜在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