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碱性粒细胞高和白血病有关系吗
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应该做哪些检查?

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应该做哪些检查?*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检查项目有哪些。
以及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如何诊断鉴别,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易混淆疾病等方面内容。
*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常见检查:常见检查:嗜碱性粒细胞计数(B)、骨髓象分析*一、检查:1.血象:白细胞计数一般在(2.8~144)×109/L,偶尔可高达500×4109/L,各阶段嗜碱性粒细胞均可增多,一般占20%~100%;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减少。
2.骨髓象:除原粒细胞增多外,可见大量的嗜碱性粒细胞增多,一般占33%~99%,嗜碱性粒细胞用甲苯胺蓝或闪光蓝染色,阳性反应强,有一定特异性,白血病细胞内少见Auer小体;氯乙酸酯酶染色中,正常嗜碱粒细胞呈阴性反应,而本病可呈阳性反应,但也可呈阴性、髓过氧化酶和苏丹黑B阴性或阳性、过碘酸希夫反应阴性,也有阳性,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阳性或阴性。
光镜下,原始细胞的成熟程度,不同患者之间变异很大,原始细胞的核外形从圆形或椭圆形到分叶状或有深的凹陷,核仁常显著,胞质少至中度,并有轻微的嗜碱性,有的原始细胞胞质含有空泡。
成熟嗜碱性粒细胞少见或缺乏;有时中性粒细胞轻微异常和轻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红系及巨核细胞正常。
电镜下,原始细胞常有淋巴细胞样的外观,有圆而凹陷或不规则的核,中等密度的染色质,明显的核仁,较高的胞核/胞质比值,胞质中含有线粒体,罕见粗面内质网、高尔基体和大量的糖原聚集。
原始细胞内含有三种颗粒:①未成熟嗜碱颗粒,它提供了原始细胞的嗜碱性分化,常显示过氧化物酶阳性。
②颗粒,可能与早期嗜碱性分化有关,过氧化物酶常阴性。
③未成熟的肥大细胞颗粒,提供了肥大细胞分化证据,罕见原始细胞同时有嗜碱性和肥大细胞分化特征,过氧化物酶常阴性。
3.白血病细胞的免疫表型:大部分患者白血病细胞的免疫表型与髓系分化一致。
4.细胞遗传学:核型常不一致,常有t(9;22),21号染色体的三体型,偶有7号染色体长臂的缺失,没有t(6;9)和12号染色体短臂异常。
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症状,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治疗【专业知识】

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症状,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治疗【专业知识】疾病简介嗜酸粒细胞白血病(eosinophilic leukemia,EL)是一种罕见的白血病,以外周血及骨髓异常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为特征,常累及心脏、肺及神经系统,并呈进行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
疾病病因一、发病原因少数病人可由特发性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转化演变而来,也可以是极少数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或慢性髓细胞白血病的晚期表现。
二、发病机制发病机制未阐明,有报道患者造血细胞过度表达Wilms肿瘤基因,致细胞凋亡受抑。
患者可有克隆性染色体异常,但无标志染色体。
症状体征一、症状本病病程的长短和快慢与嗜酸性粒细胞成熟程度有关,因此临床上一般分为两型。
1、急性型本病与一般白血病不同的是感染出血较少,主要是各个脏器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导致功能障碍,除了肝、脾、淋巴结的受累外,还表现为心、肺、中枢神经系统受累,临床上常表现进行性心力衰竭,可有奔马律,心包摩擦音;咳嗽,呼吸困难;如有中枢神经系统浸润,表现为精神障碍、妄想、视力模糊、共济失调、偏瘫等。
此外,皮肤可出现红斑、丘疹、小结等。
2、慢性型发病缓慢,病程可延长至2~8年。
有乏力、贫血、肝脾及淋巴结肿大。
国际上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国内诊断标准如下。
1、临床上有白血病的表现。
2、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明显而持续增多,多数高达60%,并常有幼稚型嗜酸性粒细胞。
3、骨髓象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形态异常,核左移,有各阶段幼稚型粒细胞可见粗大的嗜酸颗粒。
原始细胞大于5%。
4、脏器有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5、能除外寄生虫病、过敏性疾病、结缔组织病、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慢性髓细胞白血病及其他原因所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诊断评析:EL罕见,诊断必须十分慎重,并充分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血液学检查,除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外,其应有形态异常。
血中出现幼稚嗜酸性粒细胞,骨髓中原始细胞大于5%也是必备条件。
嗜碱一般绝对值偏高的原因

嗜碱一般绝对值偏高的原因
碱细胞增多是指细胞中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简称ALP)增多,碱性磷酸酶在成人正常体内主要分布于肝脏、肾脏和小肠等组织,是一种介导一系列有关新陈代谢的物质,若出现细胞中碱性磷酸酶的增多,可能会影嗣健康。
一般情况下,当出现碱细胞增多时,有可能提示着某些疾病的发生,其中很多是内分泌性疾病,例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等。
它们不仅会影响到病人的新陈代谢,还可引起病理变化,导致水、电解质平衡失调等,进而影响肝脏、肾脏等脏器的功能。
另外,还有特定情况可以引起碱细胞增多,例如肝脏疾病,一般会通过损伤细胞内结构来诱发,也会出现ALP增多的情形。
此外,受抗生素过度使用所致的肠道滋养不良以及消化道腐烂病原体的增殖也都可能造成碱性磷酸酶的增多。
患者在接受一些影像学检查技术,例如,脑血管病、冠状动脉病变等,以及行放射治疗或内科药物治疗(如,用钙拮抗剂、甲状腺素)时,可能会因病变细胞而增多ALP及其他酶的水平,从而造成血液中碱细胞的增多。
最后,婴儿期的先天性疾病会对碱细胞有一定的影响,例如碳酸钙质钙沉着症、性早熟、巨细胞病等,会引起碱细胞超标的情况。
所以,如果发现有宝宝血液检查,显示嗜碱细胞增多,那么宝宝可能患上了先天性疾病,应及时就医检查和治疗。
综上所述,碱细胞增多,最常见的原因可能是内分泌性疾病、肝脏疾病、受抗生素过度使用所致的肠道滋养不良以及消化道腐烂病原体的增殖,以及一些影像学检查技术、行放射治疗或内科药物治疗等,以及婴儿期的先天性疾病。
此外,加重膳食摄入,过多摄取钙、磷、钠等微量元素,也可能引起碱性磷酸酶增高。
嗜碱性粒细胞偏高危害

嗜碱性粒细胞偏高危害大家在进行血液的化验时,在化验单上经常会看到嗜碱性粒细胞偏高或者偏低的现象,但是大家又都不明白具体是什么意思。
其实,不同的症状代表着不同的身体异常状况,会对身体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
那么,嗜碱性粒细胞偏高危害会有哪些呢?一起来看下面的详细介绍吧!嗜碱性粒细胞偏高危害:嗜碱性粒细胞偏高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不同的致病因对患者身体上造成的危害也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是嗜碱性粒细胞值偏高是由于局部感染、药物的使用或者过敏等造成的,一般不会出现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太大的影响。
但是也有少数嗜碱性粒细胞偏高比较明显者,同时伴有不明原因发热,出血等情况,则需要重视,需要进一步作骨髓穿刺检查,排除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如果是的话,也不要灰心,勇敢接受,积极治疗,会和正常人一样没事的。
嗜碱性粒细胞偏高的原因:过敏性疾病导致嗜碱性粒细胞偏高,常见的如过敏性结肠炎、药物、食物、吸入物超敏反应、红斑及类风湿关节炎等可见嗜碱性粒细胞数量增多。
血液病也是引起嗜碱性粒细胞数量偏高的一个主要原因,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纤维化、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转移癌及霍奇金病等常伴有嗜碱性粒细胞数量增多。
另外,慢性溶血及脾切除后也可见嗜碱性粒细胞数量增多。
恶性肿瘤也会引起嗜碱性粒细胞偏高,尤其是转移癌时嗜碱性粒细胞数量增多,其机制不清楚。
其他疾病,常见的如糖尿病、传染病如水痘、流感、天花、结核等,均可见嗜碱性粒细胞数量增多。
嗜碱性粒细胞偏高危害有哪些?以上就是关于这个问题的介绍,大家是否都已经有所了解了呢?温馨提示:任何一种疾病的发生都有可能会对我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伤害,但是大家在发现病情时,也不要过于紧张,先找出病因,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控制病情的发展才是最重要的。
祝您身体健康!。
血常规五分类了解嗜碱性粒细胞绝对计数与疾病关联

血常规五分类了解嗜碱性粒细胞绝对计数与疾病关联血常规是临床上常用的一项检查,通过对血液样本的分析,可以了解人体内的血细胞情况,从而为医生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其中,血常规五分类是指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和巨噬细胞计数。
而在血常规中,嗜碱性粒细胞绝对计数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指标。
嗜碱性粒细胞是一种特殊的白细胞,其绝对计数可以反映人体免疫系统的状态和疾病的发展情况。
下面将介绍嗜碱性粒细胞绝对计数与疾病之间的关联。
1. 嗜碱性粒细胞的功能与疾病关联嗜碱性粒细胞在人体的免疫防御系统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它们主要参与对寄生虫和过敏原的攻击与清除,同时也与肿瘤和炎症反应有一定的关系。
因此,通过对嗜碱性粒细胞的绝对计数,可以初步了解人体的免疫功能是否正常,以及是否存在潜在的疾病风险。
2. 嗜碱性粒细胞绝对计数与过敏疾病的关联过敏疾病是一类常见的免疫系统异常反应,包括过敏性鼻炎、哮喘等。
嗜碱性粒细胞的绝对计数在过敏反应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当人体接触到过敏原时,嗜碱性粒细胞会释放大量的组织胺和其他炎症介质,从而引起过敏症状的发生。
因此,嗜碱性粒细胞绝对计数的变化与过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密切相关。
3. 嗜碱性粒细胞绝对计数与寄生虫感染的关联寄生虫感染是发展中国家常见的一种疾病。
嗜碱性粒细胞作为寄生虫感染的主要免疫细胞,其绝对计数的变化可以反映寄生虫感染的程度和疾病的发展情况。
一些寄生虫感染疾病,如血吸虫病和钩端螺旋体病,嗜碱性粒细胞绝对计数的升高常常与感染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有关。
4. 嗜碱性粒细胞绝对计数与骨髓疾病的关联骨髓疾病是一类涉及造血干细胞和白血病细胞的疾病。
某些骨髓疾病患者的嗜碱性粒细胞绝对计数明显升高,如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和慢性妙细胞性白血病等。
因此,通过对嗜碱性粒细胞绝对计数的观察,可以帮助早期发现和诊断骨髓疾病。
总结起来,血常规五分类中的嗜碱性粒细胞绝对计数与许多疾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通过对其变化的观察和分析,可以初步判断人体的免疫状态和疾病的发展情况。
血常规诊断白血病标准

血常规诊断白血病标准血常规是诊断白血病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血常规可以初步判断患者是否患有白血病。
以下是一些关于血常规诊断白血病标准的具体内容:1. 白细胞计数:白细胞总数多数情况下是升高的,但也可能有正常或降低的情况。
其中,中性粒细胞比例减少,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的比例可能明显升高。
2.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多数情况下是降低的。
患者可能会出现全身乏力、活动后头晕、心悸等贫血症状。
同时,双下肢可能出现出血点,口腔、牙龈、鼻等部位也可能出现出血现象。
3.分类细胞:白细胞的各分类细胞多数是不正常的,如淋巴细胞比例明显升高或单核细胞的比例明显升高。
4.骨髓象:骨髓象是诊断白血病的金标准。
骨髓原始细胞占比20%以上,即可诊断为白血病。
5.细胞化学染色:细胞化学染色可以帮助鉴别不同类型的白血病。
例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细胞化学染色结果显示酯酶阳性、糖原阴性;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细胞化学染色结果显示酯酶阴性、糖原阳性。
6.分子生物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可以检测到白血病相关基因突变,如FLT3、KIT、CEBPA等。
这些基因突变对于白血病的诊断、分型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需要注意的是,血常规虽然可以初步诊断白血病,但确诊还需结合骨髓穿刺检查、细胞化学染色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等其他方法。
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血常规结果以及相关检查结果,综合判断是否患有白血病。
总之,血常规诊断白血病标准包括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分类细胞、骨髓象、细胞化学染色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等。
通过这些检查,医生可以较为准确地判断患者是否患有白血病,从而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
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症有哪些症状?

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症有哪些症状?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症症状,尤其是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症的早期症状,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症有什么表现?得了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症会怎样?以及嗜碱性粒细胞增
多症有哪些并发病症,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症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
*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症常见症状:
全身弥漫性潮红、喘息、心动过速、血压下降
*一、症状
一、症状
由于嗜碱性粒细胞富含组胺,其增多可致高组胺血症,引起高组胺综合征,表现有发热、全身潮红、心动过速、哮喘、血压降低,甚至休克、溃疡病及出血等。
此种情况可见于全反式维A 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作为其治疗相关综合征之一,一般于用药2~4周出现,嗜碱性粒细胞随白细胞计数增多而增多。
lwakm等发现一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用全反式维A酸治疗有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在嗜碱性粒细胞高峰时,白细胞维A酸受体重排明显减少,说明嗜碱性粒细胞不是来自白血病细胞克隆,而是反应性增多。
此外,嗜碱性粒细胞含肝素,其增多可致出血。
以上是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特有的情况。
二、诊断
根据外周血嗜碱细胞增高,即可诊断本病。
*以上是对于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症的症状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看下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症并发症,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症还会引起哪些疾病呢?
*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症常见并发症:
急性粒细胞缺乏
*一、并发病症
无其他并发症。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对于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症症状,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症并发症方面内容的介绍,更多疾病相关资料请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症”可以了解更多,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成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诊疗规范(2018年版)

成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诊疗规范(2018年版)一、概述慢性髓性白血病(CML,常称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骨髓造血干细胞克隆性增殖形成的恶性肿瘤,常以外周血白细胞异常升高及中性中、晚幼粒及成熟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增多为其特征。
95%以上的患者具有Ph染色体,所有的CML都有BCR和ABL1基因重排。
以伊马替尼为代表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作为一线治疗药物使CML患者的10年生存率达85%~90%,尼洛替尼、达沙替尼等二代TKI一线治疗CML能够获得更快更深的分子学反应,亦成为CML患者的一线治疗药物选择。
TKI治疗获得持续稳定的深度分子学反应超过2年以上的患者,部分能够获得长期的无治疗缓解(TFR,treatment free remission,),即功能性治愈。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曾经是CML的一线治疗方案,但供者来源、患者年龄、移植相关风险等多种因素限制其应用,逐步成为TKI治疗失败或不耐受后的二线甚至三线治疗选择。
在CML 的治疗中应该在详细评估患者的全面情况后,向其推荐优先治疗药物选择,参考患者的治疗意愿,进行下一步治疗。
二、诊断技术和应用1(一)高危人群的监测筛查CML约占成人白血病的15%,全球年发病率约为(1.6~2)/10万人。
我国年发病率为(0.36~0.55)/10万人。
随着年龄增加,CML发病率有逐步升高的趋势。
美国低于20岁人群年发病率大约0.2/10万,80~90岁人群年发生率增加至10/10万,中位发病年龄67岁;欧洲患者中位年龄为60岁。
中国CML患者较西方更为年轻化,国内几个地区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CML中位发病年龄45~50岁。
CML致病的病因比较复杂,较为公认的因素是电离辐射,暴露于辐射的人群有较高的CML发病率。
没有证据表明其他因素与CML的相关性。
(二)临床表现1.症状CML起病缓慢,其自然病程包括慢性期、加速期及急变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嗜碱性粒细胞高和白血病有关系吗
嗜碱性粒细胞高和白血病有关吗1、嗜碱性粒细胞高和白血病不一定有关系。
嗜碱性粒细胞是五大类白细胞之一,其细胞数正常值为(0-0.1)×109/L,约占白细胞总数的0-1%。
因为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实验室检查的一种临床异常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很多相关性疾病都可以出现嗜碱性粒细胞减少,要明确它是否是白血病有关系,需要鉴别各种与之相关的疾病,必须行相关检查明确,如详细的体格检查,血常规、肝肾功、骨髓穿刺术等检查。
人体是很精密的“仪器”,出现某种异常情况,势必有与之相对应的疾病出现。
全面了解方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2、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的原因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的原因包括
过敏性疾病:过敏性肠炎,药物、食物引起的过敏反应;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血液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等疾病;
恶性肿瘤:多见于转移瘤,机制不明;
其他:糖尿病、传染性疾病:天花、水痘等。
3、粒细胞白血病诊断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诊断依据如下:
慢性期:乏力、低热、多汗、体重减轻、脾大;血象:WBC升高,嗜酸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骨髓象:增生活跃、嗜酸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加速期:发热、虚弱、体重下降、骨骼痛、脾大。
外周血嗜碱性粒细胞>20%。
急变期:慢粒的终末期,外周血原粒+早幼粒>30%。
骨髓:原始细胞+幼淋+幼单>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