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境交通对小城镇总体规划的影响探析

合集下载

小城镇对外交通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以安徽绩溪为例

小城镇对外交通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以安徽绩溪为例
的拓 展 已转 为 内 部 扩 张 , 路 布 局 造 成 的 外 部 成 本 大 大 上 升 , 沿 对 城 镇 进 一 步 的 发 展 带 来 的 制 约 作 用 超 过 促 进 作 用 。过 境 交
形 态 产 生 的影 响 , 对 绩 溪 未 来发 展 提 出建议 。 并
关钼阗 : 市空间形 态 对外交通 影响 城
小城镇作 为我 国广大农村地 区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济文化 阵地 , 由于规模
小 、 济 基 础 薄 , 多 数 城 镇 是 由于 交 通 发 展 而 来 , 如 今 绝 经 大 现
大多数城镇仍依赖于过境交通 的发展 有统计资料表 明, 国 我
建 制 镇 9 %以 上 是 过 境 公 路 穿 城 的布 局 , 中 小城 市 也 有 许 多 0 是 由 过 境 公 路 穿 城 布 局 发 展 而 来 。 过 境 交 通 对 小 城 镇 发 展 的
心、 带状 以及复合 型 、 密度 等空 间扩 张方 式 , 间扩 张规模 低 空
也 明显 增 大 。以 小汽 车 交 通 方 式 为 主 的 美 国城 市 , 空 间 演化 其
引力犹如磁场 , 吸引着小城镇 沿公路发展 。这种磁性效应在经 济落后地 区尤其 明显 , 小城镇 高度依赖过境 交通追路 发展 。从
小 城 镇 对 外 交通 对 城 市 空 间形 态 的影 响
— —
以安 徽 绩 溪 为例
姜; J n e  ̄ i gYu a
The I p c fO u w a d — o ng Tr ns rai n o r n S ailF r :A s t y m a to t r —g i a po tto n U ba p t o m a Ca e S ud

小城镇交通规划问题论文

小城镇交通规划问题论文

小城镇交通规划问题论文摘要:解决过境公路穿越小城镇的问题,在道路交通规划中主要应从规划布局等方面综合考虑,同时可合理选择以下方法。

第一公路沿小城镇边缘相切通过。

当普通公路通过小城镇时,一般可将公路规划在小城镇边缘地带通过,把过境交通引至小城镇外围道路,为了避免设置过多的出入口,可采用设置复式道路的方式,保证公路交通的畅通和安全。

引言小城镇作为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文化阵地,由于规模小、经济基础薄,大多数城镇是由于交通发展而来,现如今绝大多数城镇仍依赖于过境交通的发展。

过境交通对小城镇发展的引力犹如磁场,吸引着小城镇沿公路发展。

这种磁性效应在经济落后地区尤其明显,小城镇高度依赖过境交通追路发展。

从规划理论上,为了过境交通的顺畅应将过境交通甩出城外,禁止小城镇夹过境交通发展,所以在小城镇总体规划中常把过境交通迁至镇区外。

但从实际情况看,以往由于人们对乡集镇的规划建设的忽视,导致集镇布局呈自然发展,过境公路穿越集镇,集市交易又严重影响交通,越是运输繁忙的公路干线,集镇建设发展越迅速。

这些集镇形成了以过境公路干线为主的带状结构布局。

过境公路在一些集镇既是交易市场又是集镇交通主要干道,所以相互干扰、相互影响的现象十分严重。

一、某镇交通系统现状某镇镇区现状。

在镇区内部,发展成了“沿街一层皮”的镇区现状布局,且镇政府等重要建筑等都位于路的两边,居民的生活和过境公路的交通基本混在一起,对今后镇区的发展影响颇大。

从规划理论上,过境公路应避开集镇,引出集镇外围。

如果以规划年限20年发展预测,考虑集镇远期的发展规模,过境公路规划势必从集镇边缘通过,远离集镇中心,形成外环路,这样对于一个新兴的、经济比较薄弱的集镇,其规划一步到位,投资大也往往不可实施。

尽管规划做了,但从领导意识、集镇经济发展上,人们往往又不愿过境公路改线,远离集镇,以免过境公路的引出而使集镇萧条,这样往往形成规划与建设两张皮,已做的规划多年来无法实施,仍然解决不了过境交通与集镇建设的相互矛盾。

过境交通穿越的小城镇用地布局模式探讨_以天津蓟县别山镇为例

过境交通穿越的小城镇用地布局模式探讨_以天津蓟县别山镇为例
增加事故发生率,交口不足则导致过境交通两边的城镇用地隔离发展的现象。
1.2.4 商业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问题
过境交通的穿越导致优先沿路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沿过境公路布置餐馆、旅馆等商业设 施的例子屡见不鲜。然而这些商业设施往往因为使用率较低而呈现萧条的景象,与之对应的 小城镇内部简陋的商业市场则异常热闹充满了生活气息。集镇拉得过长,基础设施如医院、 信用社及电信局等的带状布置,线性设计距离大,也削弱了其相应的辐射力,给居民的使用 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规模
的大城市
大城市

城市
城镇
过境交通
1%-9%
8%-14%
12%-28%
14%-47%
60%以上
占的比重
表1-1:不同等级的城市及镇过境交通的比重分析(数据来源:[日本]松下胜二.城市道路规划与设计,中 国建筑工业出版社[J],1990.10.)
1.1.2 过境交通方便管网等基础设施,如道路、电力、电讯等设施的利
(1)沿102国道两侧集中建设的用地(前楼和后楼秀金屯等地区)并没有大量的商业服 务设施累用地;
(2)从现状公共设施的建设和布置可以看出镇区有沿102国道带状发展的趋势; (3)由于过境交通大秦铁路和京秦铁路及102国道、京沈高速和塘(沽)承(德)高速 等的穿越,城镇建设用地被划分得较为零碎; (4)用地布局相对较为混乱,建设用地与耕地林地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表现为镇政 府前的用地) (5)道路系统不够完善,道路等级不够明确,内部交通与过境交通之间的衔接方式单 一(与铁路的衔接主要通过预留下穿口的形式,与公路的衔接以平交为主);(表2-1)
用及接入,极大地方便了小城镇基础设施的建设,可节省大量资金,缓解了小城镇的基础设
施建设严重不足,资金短缺的问题,在小城镇发展初期可省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费用。

过境公路与乡镇规划--以赤峰市敖汉旗乡镇总体规划为例

过境公路与乡镇规划--以赤峰市敖汉旗乡镇总体规划为例

过境公路与乡镇规划--以赤峰市敖汉旗乡镇总体规划为例朱磊;周娟【摘要】从我国乡镇的形成和发展来看,多数乡镇是沿公路的两侧逐渐发展形成的。

然而,在经济发展的今天,这种不良的发展对乡镇的交通、环境和安全等产生了极大的干扰,限制了乡镇的健康发展。

那么这些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应怎样应对呢?文章从多个角度探讨了这个问题,并结合赤峰市敖汉旗三处乡镇的总体规划提出适宜的方案。

%Together with case of Aohan Banner, this paper discusses on planning for towns and villages with transit highway so as to propose suitable schemes.【期刊名称】《广西城镇建设》【年(卷),期】2014(000)007【总页数】3页(P55-57)【关键词】乡镇;过境公路;区域经济;用地;敖汉旗【作者】朱磊;周娟【作者单位】亚泰都会(北京)城市规划建筑园林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城乡规划所;亚泰都会(北京)城市规划建筑园林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2.29从我国乡镇的形成和发展历史来看,乡镇的发展主要是依赖于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其中多数乡镇的镇区就是沿过境公路的两侧逐渐发展形成的。

在这种状况下,过境公路与镇区的道路不分,既是乡镇的对外交通性道路,又是乡镇内部的主要交通道路,随之逐渐形成了一些乡镇在公路两旁商业服务设施集中、行人密集、车辆往来频繁的现状,而这一状况在北方欠发达地区尤为明显。

1 存在问题无序的发展、聚集带来的是车流和人流的混乱,对乡镇的卫生、交通产生了极大的干扰而不是有效的发展,区域交通的问题日益凸显。

由于人们对乡镇规划建设的忽视,导致布局呈自然发展,过境公路穿越镇区,集市交易又严重影响交通,越是运输繁忙的公路干线,镇区建设发展越迅速。

镇区形成了以过境公路干线为主的带状结构布局。

小城镇规划方案形成的一般思路

小城镇规划方案形成的一般思路

小城镇规划方案形成的一般思路摘要:本文以小城镇规划方案为研究对象,从10个方面进行了探讨,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能有所裨益。

关键词:小城镇规划空间结构布局随着城市规划地位的不断提高,经营城市理念的提出,小城镇规划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对城镇内部用地功能上的规划,同时承担着指导城镇资源的全面整合、融入区域、驱动城镇发展的作用。

小城镇规划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其规划方案的形成也具有从宏观到微观的过程。

以下,是我近年来从事小城镇规划总结出的规划方案形成的一般过程。

1 区域定位任何一个城镇都是存在于区域之中,而其经济活动都是存在于社会之中,因此,任何城镇规划首先都应考虑其区域职能与区域定位。

城镇的区域职能是指城镇在区域社会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区域定位是指城镇在区域活动中为完成其区域职能而赋予它的相应的城镇功能。

对一个小城镇而言,由于其在区域经济中的作用往往比较普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不大,在规划中容易就事论事,只针对镇区地形地貌进行方案构思。

其实正因为小城镇对区域的影响力较小,在更大程度上,它需要对区域进行全面分析,寻找区域发展对该镇的影响程度,找出有利和不利条件,趋利避害,充分利用有利条件,融于区域经济,同时避免区域同质化和区域中个体之间的相互竞争,进行错位发展寻求城镇发展机遇。

小城镇规划的一个重点就是,指导城镇如何抓住区域发展的机遇,加入区域发展的行列,找出其发展机遇,确定城镇的区域职能,从而找准坐标,进行区域定位。

一个区域定位准确的城镇很容易受到区域经济发展的宏观带动,在区域经济中至少受到一个区域发展周期的强力推动。

分析一个小城镇的区域职能,一般要查找该区域的战略规划,在区域规划中找到该镇的区域职能,以错位发展的思路将本镇放到区域中,确定其区域职能。

如果没有相应的区域规划,规划者则需要通过资料收集和论证,找出该镇的区域职能;然后通过区域整合确定该镇的区域定位。

一个小城镇,一旦区域定位完成,其城镇性质,产业发展也相应确定;因此在做小城镇规划时,区域定位是规划的第一步,也是整个规划的支撑。

小城市道路路网结构特点探讨

小城市道路路网结构特点探讨

小城市道路路网结构特点探讨一、前言当前时期,随着城市居民私家车数量的不断增加,城市道路所面临的运营压力越来越重,而且车辆对于道路的破坏程度也日益加剧。

城市道路规划的相关部门对道路进行专项规划设计,推动道路交通优化运行的路网系统的形成,已经成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必要措施。

从城市道路的专项规划工作中的路网控制的角度出发,可以很好地对道路进行专项规划工作的必要性及规划工作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解,从而改善小城市的交通问题,并且可以通过合理的路网控制达到对于城市道路规划进一步优化。

二、小城市道路系统中交通规划的现状研究(一)小城市道路规划的现状与大中城市相比,小城市道路系统明显地具有等级低、密度大、自由式道路多的特点,交通流量较小,交通结构中机动车交通流量比重较低,步行及非机动车交通流量比重较高。

根据对一些小城市的现状调查,小城市道路大多路网密度(含8 m宽以上街坊路)在8到12 km/ km2。

小城市现状道路功能分类不明确,等级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比较突出。

生活性道路、交通性道路混淆不清,商业道路上有大量穿行或通过性交通,市区交通往往处于一种自发的、原始的、无组织状态,客运与货运、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及行人在出行之间的线路上存在较大冲突。

由于小城市居民平均出行半径较小,造成机动车出行比重较小,非机动车及步行出行比重较大,尤其是赶集或节日,大量农民涌入市区,非机动车步行交通量增加幅度很大,这就要求道路断面型式要有针对性,充分满足非机动车及步行交通需求。

道路交通状态存在着新建道路与原有道路不匹配,新路标准高宽度大但往往交通量较小,旧路标准低宽度小往往交通量较大,公路穿城而过的情况较为普遍,造成过境交通和对外交通对市区交通的严重干扰,交通环境及交通之间,道路面积率8%到11%。

此外根据大量建制镇规划时的现状调查,路网密度(含6m以上街坊路)在8到14 km/ km2 之间,道路面积率8%—12%。

相比之下,北京、成都、广州、上海、武汉、哈尔滨、沈阳、重庆、昆明等特大城市的现状路网密度(支路以上)为43—65km/ km2,道路面积率59%—114%。

公路改街道背景下的街景风貌规划探析——以宁海市西店镇甬临线为例

公路改街道背景下的街景风貌规划探析——以宁海市西店镇甬临线为例
分 良好 的文 化 元 素 较 有价 值 , 如 海洋 文 化 , 牌坊 文 化 等均 可 以进 行 深挖 体现 。 2 . 2 . 2 甬临线 自然 环境现 状 分析 。 沿线 多分 布绿地 , 近处 为道 路绿 化 , 远 处 为农 田或林 地 , 少数 地段 为 山麓 。 道路 两侧 大 部分 有 人 工 沟 渠 分 布 , 共 有 六 处溪 流 与 道路 交 叉 , 其 中包
3 . 1 甬临线景观 风 貌规 划 总体构 思
2 . 1 . 1 西店 镇及 甬临线概 况。西店 镇位 于 浙江 省 宁波市 宁海 县 , 本 次 规 划 区域 甬临 线 的前 身为 ¥ 2 1 4省道 的西 店段 。 西 店 镇 境 内 的 甬 临 线 呈 南 北 走 向 ,贯 穿 整 个 城 镇 ,全 长 1 3 k m 。借 助 甬临线 省道 的交 通优 势 , 西 店镇 发 展成 为 一个 工
2 0 1 3 年第 3 期
现 代 园艺
公路改街道背景下的街景风貌规划探析
— —
以宁海 市西店 镇 甬临线为例
王婧 寰 马 军 山 晏 婷婷
( 浙江农林 大学 , 浙江 杭州 3 1 1 3 0 0 )

要: 随着我 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 城镇 建设 也步入 了新的发展 阶段 , 在此背景下 , 依 托过境公路发展起 来的的众
理论和经验借鉴 。
括五市溪 , 紫溪等较大溪流 , 另外分布两处较大水塘 。
2 案例 背景
2 . 1 规划 背景
3 甬临 线街 景风 貌规 划思 路
由过境公路改造为城市主要街道后 , 街道整体景观风貌
水平 亟 需提 高 。 在 经过 多 次现场 深入 调查 以及 较大 范 围的居 民问卷 调查 发 现 , 城镇 建 筑形 象对 于 整体 风貌 影 响度 非 常之 大, 因此 , 在 规 划 中 决定 将 沿 线 建筑 风 貌 规划 作 为 特 别部 分 构思 , 其它 方面 在整 体规 划 中逐一 展开 。

快速城市化阶段小城镇交通问题与对策研究——以广州市新塘镇为例

快速城市化阶段小城镇交通问题与对策研究——以广州市新塘镇为例

() 2 构建 全 方 位 的 交 通 信息 化平 全方位 的交通 信息 化是提 高 交通 系
¥- ,  ̄T 结合当地特点, - 有计划 的逐步扭转 台, 加强实时交通监控与信 息发布。
和城 镇 居民 生活 创造 良好的 交通 环境 与 统 管 理 有效 手 段 , 交通 系 统 运行 效 率 是 人 居环 境 。 以下 改善 策略 以新塘 个 案 为 提 升 的 重要 途 径 。 过智 能 交通 基 础 设 通
求在 同一空 间重叠 。
图 1 现 状 新 塘 道 路 网 络 :
成 对 配 建停 车 的 补充 和 调 节 。 共停 车 公 场 的布 局 应力 求 “ 近 、 散 、 便 ” 就 分 方 , 尽量 设 在次 干 道 或 支 路 旁。 停 车 矛盾 在 极 其突 出的地 区 , 根据 路 段 条 件 设 置 可
[] 1周志华 等. 新塘 中心城 区现 状交通调查
点 均为 单 点控 制 , 信号 周 期 时长 均 超 过
( ) 快集 镇公 共 交 通建 设 , 实 与分析 、 2加 落 新塘 中心 城 区近 期交通 改善建议
10 致使节点延误过长, 5秒, 服务水平低; 货车运行方面缺乏监管 , 致使满城客货
公交优先, 提高吸引力。 集镇应因地制宜地建设 自身公交系
与评 价 [] 广州: R, 广州交通 规划研 究所,
2 1 01
2顾 珠江 混行, 新塘 镇区内主要道路的货车 比例 统 。 新塘镇 的公 交优先策略 : 抓住轨道 [] 政华等. 三角洲地 区小城镇交通 问
优化 常 规 公 交 网络 , 与 题 及对策口]城 市交通 , 04 1 ) , 20 (2 均 超 过了2 % ; 托 车行 驶 秩 序 有 待 规 交通 建 设 契 机 , - 0 摩 范 , 型混合 交 通存 在诸 多隐患 。 新 3 2 求分析 .需 需求 空间 重叠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境交通对小城镇总体规划的影响探析摘要:过境交通作为小城镇发展初期的载体,是城镇过境联系的重要纽带,也是城镇人口流动与物资运输的重要通道。

本文通过分析三江口镇内过境交通对城镇发展的有利与不利影响,在总体规划中确定城市发展方向、规划布局结构、人口分布引导等一系列的问题。

关键词:三江口镇;小城镇;总体规划;过境交通Abstract: The transit traffic as the carrier of the small cities and towns early development is the important link of urban transit, also is important channel of town population flow and transport. This article through analyzes the Sanjiang town within the transit traffic to urban development is advantageous with adverse effect, in overall planning determine city development direction, the layout structure,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guide and a series of problems.Key words: Sanjiang town; small town; planning; transit traffic1.过境交通的发展与城镇发展的关系1.1过境交通对城镇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从城市形成的历史来看,在河流交汇处、沿海、沿江、沿交通干线上城市经济发展较快,也会形成一些商业都会。

虽然屡受战火毁坏,但仍然在原地重建,例如苏州、广州、大连、青岛。

近代新交通方式的出现,特别是铁路和公路,改善了城市可达性的条件,使城市有了明显的地域性劳动分工,城镇化水平发展迅速。

例如,河北省石家庄的兴起就是凭借优越的铁路交通条件而迅速发展的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20世纪初,运往当时的重镇正定的物资都要由卢汉线铁路在石家庄下站,再由石家庄运往正定,石家庄也因此成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并进一步诱发了工商业、服务业、金融业的全面兴起。

1941年2月,石太、石德、京汉三条铁路在石家庄接轨,是石家庄的交通经济地位进一步提升。

随着城市之间过境交通的联系增强,沿途城镇发展迅速。

过境交通即促进城镇快速发展,同时又制约着城镇继续发展的问题日益凸显。

例如位于罗布泊边的新疆楼兰城市,在唐代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曾盛极一时,后由于丝绸之路改动,楼兰城市就走向衰落。

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宋末元初号称东方大港,后因海运停滞而经济逐渐下降,城市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

所以说,正确的处理过境交通与城镇之间的关系,是城镇可持续发展、城镇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1.2铁路及公路与城市道路的连接铁路与城市道路交叉形式的选择:(1)平面交叉,在交通不繁忙或车辆行驶速度不高的城市道路可采用平面交叉;(2)立体交叉,其设置条件是一级公路及其他具有重要意义或交通繁忙的公路与铁路交叉,各级公路或道路与有大量调车作业的铁路交叉,公路或城市干道与双线铁路正线或行驶高速列车的铁路交叉,各级公路与较深路堑的铁路交叉等。

立体交叉的形式基本上有四种。

当道路与地面标高比较接近的情况,铁路布置在路堑或路堤上;当铁路标高与地面标高相近的情况,道路采用跨线桥或地道的形式与铁路交叉。

公路与城市的衔接有穿过式、切线式、分离式、环形绕行式、混合式等。

公路的等级和功能影响公路与城市道路融合的形式,区域干线公路的快速和便捷的交通功能需要尽量减少城市对其的干扰,低等级公路应充分考虑对城市的服务和集散功能。

平面交叉和立体交叉设计的发展是交通运输连续顺畅和安全可靠的重要保证。

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是循序渐进逐步向外扩张的过程,城郊及穿越城市的公路路段面临着向城市道路功能的转变。

2.三江口镇过境交通演变2.1早期三江口镇过境交通形式在铁路和公路交通不发达的时候,水运交通是早期城市过境交通重要途径,是商贸交易的重要的形式,记载三江口镇早在清朝未期是辽河流域地区的水运码头;是当时较繁荣的地方,又是农工商交流基地。

但随着现代交通的发展,水运码头已经消失,铁路及公路成为三江口镇重要的贸易流通的重要通道。

2.2现代三江口镇过境交通形式现状过境交通铁路有平齐线;公路有集锡线(303国道),具有双重交通优势;乡道有三初线、三吕线,火车站前为现状客运站,主要过境交通线铁路和国道在城区范围内形成“Y”字型,把三江口镇分隔成为三大块。

(图01)铁路交通有赤峰——哈尔滨、通辽—大连、通辽—江北、通辽—通化,每天有7次客运列车途经本站。

三江口镇有一条货运专用铁路,主要服务于大连松源玉米深加工厂,现状没有被利用。

公路交通,303国道为主要的过境公路,镇区距离北部大深(大庆至深圳)高速公路口仅20公里,进一步加强了镇区过境的交通联系,乡道增进了镇村之间的连接。

3.过境交通对现代三江口镇发展的影响三江口镇位于昌图县最北部,是辽宁的北部边陲重镇。

是三省的交界的城镇,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该城镇交通便利,有平齐线铁路、集锡公路(303国道)从镇内穿过。

西部与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左翼后旗隔辽河相望,北部和东部与吉林省双辽市、梨树县接壤,南部昌图县古榆镇相连,东南部与傅家镇毗邻。

现状城镇发展规模,镇域总人口35959人,镇区人口为13600人,城镇建设用地293.64公顷,人均215.91平方米。

3.1对三江口镇经济发展的影响由于过境交通集散点火车站有一定的人流,附近地区的开发建设强度较大,功能也较复杂。

以火车站位起点,站前的主街两侧服务业和居住发展繁荣。

经过镇区的303国道路段两侧已形成了一定的发展规模,主要有饭店、旅馆、汽车维修、企业、居住、行政办公等。

现状铁路和公路已经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但是第二产业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由于缺少合理的规划,工业与其他用地混合布局,造成一定的交通拥挤问题导致部分工业发展缓慢。

沿着303国道建设的企业发展较快,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3.2对三江口镇土地利用的影响过境交通的集聚性及对城市分隔,使三江口镇分成三部分。

铁路以南一部分,这部分是城镇的中心,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健全,用地相对集中。

铁路以北303国道以西一部分,这部分主要是居住,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缺少,居住分散,宅基地很大,土地没有充分利用。

303国道东北一部分,这部分主要是沿国道发展工业、饭店、旅馆,居住用地分散,用地浪费严重。

商业及工业容易向过境交通沿线集聚,同时把居住同工业和物流分开。

因此,过境交通对三江口镇的土地使用类型,按市场需求和规律发生改变,不仅可以强化三江口镇的金融、贸易、服务等功能,而且也为城镇的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交通支持。

3.3对三江口镇发展方向的影响三江口镇的过境交通在镇区形成“Y”字型,铁路影响着城镇南部与北部交通联系,降低城镇中心与303国道的快速连接。

(图2)上一版三江口总规划把城镇的发展方向定为跨越铁路向北发展,可经过六年的城镇建设,结合现在的三江口镇实际情况,铁路以北并没有按照上一轮的总体规划的预期进行发展建设,跨越铁路整体向北发展遇到了“瓶颈”,那就是铁路对城镇的分隔,交通联系不便。

3.4对三江口镇人口的影响由于三江口镇的过境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吸引着周边小城镇、村落、外来务工人流。

但是过境交通的分隔使城镇人口分布不均匀,约65%的镇区人口分布在铁路南部,居住较集中。

铁路北部人口较稀疏,居住较分散,在303国道沿线上相对集中。

3.5对三江口镇环境的影响三江口镇过境交通产生对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两方面的不利影响。

其一,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改变土地利用类型和地形、生态环境和景观环境等。

铁路的分隔使白塔山公园和烈士纪念碑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

其二,对生活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空气质量、声环境和振动。

过境的火车的噪声影响铁路两侧居民的生活,过境快速的汽车不但产生尾气降低空气质量,而且还一定的噪声污染,影响303国道两侧的居民。

4.提出三江口镇总体规划策略4.1确定三江口镇城市性质由于三江口镇位于昌图县北部,是辽宁省北部边陲重镇。

地处辽、吉、内蒙三省(区)交界,主要交通有平齐铁路集锡公路(303国道)从镇内通过,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交通便利,有利于发展物流、商贸等服务产业。

当地有丰富的农业资源、矿产资源及水资源。

适合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和矿产配套加工及建设环境优美的宜居城镇。

近年来,利用区位与资源优势,商业发展较快,工业、餐饮、娱乐等产值在经济总产值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三江口镇的城镇性质确定为:全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昌图县北部区域中心和以加工(农副产品和油气田配套产业加工)物流产业为主的环境优美的工贸型重点城镇。

4.2确定三江口镇未来发展方向及规划布局结构依据上述的分析,根据城镇地形和现状建设条件,近期生活性组团主要向南发展、工业及商贸物流业向东北部发展;远期随着城镇经济的发展,穿越铁路的道路增加,逐步加强北部的生活片区的发展。

(图3)确定规划采用“两轴、一带、四片区、六中心”布局结构。

(图4)两轴——即南北方向的城市发展主轴;连接城镇生活片区的功能次轴。

主轴新立街引导发展方向,划分新旧两区,组织商业、行政中心、市民广场以及公园沿线布置,形成城镇南北向发展主轴。

次轴,连接三大生活片区,与城市发展主轴先联系。

一带——东辽河滨河生态景观带。

四片区——利用铁路、公路和主轴线及绿化隔离带将镇区分为铁路北部、南部、东南部和东北部四个片区,保留东部基本农田。

铁路北部生活片区:以居住为主,辅以一定的商贸设施。

铁路南部生活片区:为老城区,即商贸、居住综合组团。

东北部工贸物流片区:工业组团,以加工产业为主的产业园区。

东南部服务片区:以行政、商贸、居住等综合性组团,城镇中心所在的新城区。

在镇区的北部、东部和南部各规划一定量城镇发展备用地,为城镇未来发展奠定基础;在新老城区之间沿东西轴线布置不少于50米宽的绿化隔离带。

六中心——三个居住片区中心,其中一个城镇中心,布置在新城组团西部,铁南铁北各一个,分别位于铁北片区和老城片区的中心地段;一个园区管理中心,布置在玉米加工厂南侧,303国道北侧;一个物流中心,布置在303国道和南北主轴线的交汇处;一个集贸中心,布置在303国道的北侧,工业园区的南侧地段。

4.3提出解决跨越铁路道路的形式铁路两侧各设置20米绿化隔离带,303国道两侧各预留20米道路发展备用地。

近期一条主要道路采用地道式,解决铁路南部与303国道的快速连接和与北部之间的联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