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攻击实验
网络攻击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提高网络安全意识,掌握网络安全防护技能,我们进行了一次网络攻击实验。
本次实验旨在了解网络攻击的基本原理,熟悉常见的网络攻击手段,以及掌握相应的防御措施。
二、实验目的1. 理解网络攻击的基本原理和常见手段。
2. 掌握网络攻击实验的基本流程。
3. 熟悉网络安全防护技术,提高网络安全意识。
三、实验环境1. 操作系统:Windows 102. 网络设备:路由器、交换机、计算机3. 实验软件:Wireshark、Nmap、Metasploit等四、实验内容1. 漏洞扫描(1)使用Nmap扫描目标主机,发现潜在的安全漏洞。
(2)分析扫描结果,了解目标主机的开放端口和服务信息。
2. 拒绝服务攻击(DoS)(1)使用Metasploit生成大量的伪造请求,对目标主机进行DoS攻击。
(2)观察目标主机响应时间,分析攻击效果。
3. 口令破解(1)使用Hydra工具尝试破解目标主机的登录口令。
(2)观察破解过程,了解口令破解的原理。
4. 恶意代码传播(1)利用网络共享传播恶意代码,感染目标主机。
(2)分析恶意代码的传播过程,了解恶意代码的特点。
5. 数据窃取(1)使用网络监听工具,窃取目标主机传输的数据。
(2)分析窃取到的数据,了解数据窃取的原理。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漏洞扫描通过Nmap扫描,我们成功发现目标主机的开放端口和服务信息,发现了一些潜在的安全漏洞。
这为我们进行后续的攻击实验提供了依据。
2. 拒绝服务攻击(DoS)我们使用Metasploit生成了大量的伪造请求,对目标主机进行了DoS攻击。
观察目标主机的响应时间,发现攻击效果明显,目标主机无法正常响应服务。
3. 口令破解我们尝试破解目标主机的登录口令,使用Hydra工具进行暴力破解。
经过一段时间,成功破解了目标主机的口令。
4. 恶意代码传播我们利用网络共享传播恶意代码,成功感染了目标主机。
实验六_网络攻击与防范

《网络攻击与防范》实验报告(2)单击“下一步”按钮·进人如图 4-2 所示的“禁止功能选项”设定界面.根据需要进行设定。
例如。
如果选中“禁止右键菜单”复选框.当运行了该病毒后.右击时将无法弹出快捷菜单。
图 4-2 设置“禁止功能选项”(3)单击“下一步”按钮.进入如图 4-3 所示的“病毒提示对话框”设定界面时。
根据需要设置有关开机时病毒的执行情况。
当选中“设置开机提示对话框”复选框.并设置了提示框标题和内容等后,相关信息将以对话框方式在开机时自动显示图4-3 设置开机时病毒的执行情况(4)单击“下一步”按钮,进入如图 4-4 所示的“病毒传播选项”设定界面,根据需要进行设定。
当选中“通过电子邮件进行自动传播(蠕虫)”复选框时.病毒可以向指定数量的用户发送垃圾邮件。
图4-3 设置开机时病毒的执行情况下一步夏上一步图4-4“病毒传播选项”设定界面(5)单击“下一步”按钮,进入“IE 修改选项”设定界面,根据需要进行设定。
注意.当选中“设置默认主页”复选框后,会弹出“设置主页”对话框,需要读者输人要修改的IE 浏览器主页地址(即每次打开IE 浏览器时默认打开的主页地址).如图 4-5 所示图4-5设置IE浏览器修改选项(6)单击“下一步”按钮,在出现的如图 4-6 所示的对话框中选择所生成的脚本病毒存放的位置,单击“开始制造”按钮,生成病毒文件。
图4-6选择所生成的脚本病毒存放的位置此时,可看到相应路径下,已经生成了脚本病毒文件3.2感染病毒并观察感染后的系统变化情况(1)将生成的脚本病毒文件置于虚拟机中,在其上双击使之运行。
为保证完整准确地查看病毒的感染效果.可重启已经感染了病毒的虚拟机系统。
然后,根据病毒文件生成时的设置,观察系统感染了病毒后的表现情况。
主要操作步骤如下。
(2)观察系统文件夹下的异常变化,可以发现,在 C:\ Windows,C:\Windows\system32下多了不明来源的脚本文件。
网络安全攻击实验报告

网络安全攻击实验报告网络安全攻击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学习并熟悉网络安全攻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网络安全防御的必要性。
二、实验内容:1. DDoS攻击实验:模拟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测试目标服务器的抗压能力。
2. SQL注入攻击实验:利用应用程序存在的漏洞,尝试执行恶意SQL语句,获取数据库敏感信息。
3. XSS攻击实验:使用恶意代码注入到网页中,盗取用户的敏感信息。
三、实验步骤:1. DDoS攻击实验:a. 配置并启动一台攻击服务器,使用DDoS攻击工具发送大量伪造IP地址的请求,模拟大规模的攻击流量。
b. 监测目标服务器的响应速度、可用性以及是否有部分服务宕机等情况。
c. 统计攻击期间服务器的流量数据,评估服务器的抗压能力。
2. SQL注入攻击实验:a. 检测目标应用程序是否存在SQL注入漏洞。
b. 使用SQL注入工具尝试执行注入攻击,如在输入框中输入恶意的SQL语句。
c. 观察并记录攻击是否成功,是否能够获取到数据库中的敏感信息。
3. XSS攻击实验:a. 检测目标网页中是否存在XSS漏洞。
b. 在可能存在漏洞的位置输入恶意的代码,如<script>alert('XSS')</script>。
c. 查看攻击是否成功,是否能够在用户浏览器中执行恶意代码。
四、实验结果:1. DDoS攻击实验:目标服务器在大规模的攻击流量下,响应速度明显减慢,部分服务无法正常访问,服务器的抗压能力较低。
2. SQL注入攻击实验:在存在SQL注入漏洞的应用程序上成功执行了注入攻击,获取到了数据库中的敏感信息。
3. XSS攻击实验:成功在目标网页中执行了恶意代码,弹出了一个恶意弹窗。
五、实验反思:1. 网络安全攻击实验过程中需要谨慎操作,避免对正常的网络环境和他人的利益造成伤害。
2. 攻击实验结果提示了目标服务器和应用程序存在的安全漏洞,验证了网络安全防御的重要性。
3. 需要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加强对网络安全攻击的防范和应对能力。
泛洪攻击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其中,泛洪攻击作为一种常见的网络攻击手段,给网络系统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为了深入了解泛洪攻击的原理和防御方法,我们进行了本次泛洪攻击实验。
二、实验目的1. 理解泛洪攻击的原理和危害;2. 掌握泛洪攻击的实验方法;3. 学习防御泛洪攻击的策略。
三、实验环境1. 操作系统:Windows 102. 虚拟机软件:VMware Workstation3. 实验工具:Scapy四、实验原理泛洪攻击是一种利用目标系统资源耗尽而导致的拒绝服务攻击。
攻击者通过发送大量数据包或请求,使目标系统无法正常处理正常用户请求,从而达到拒绝服务的目的。
常见的泛洪攻击类型包括:1. TCP SYN泛洪攻击:利用TCP三次握手过程中的漏洞,发送大量伪造的SYN请求,使目标系统处于半连接状态,消耗系统资源。
2. UDP泛洪攻击:发送大量UDP数据包,使目标系统无法正常处理正常数据。
3. ICMP泛洪攻击:发送大量ICMP请求,使目标系统无法正常处理网络请求。
五、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环境(1)在VMware Workstation中创建两台虚拟机,分别作为攻击者和目标系统。
(2)在攻击者虚拟机上安装Scapy工具。
2. 编写攻击脚本(1)使用Scapy编写TCP SYN泛洪攻击脚本,如下所示:```pythonfrom scapy.all importdef syn_flood(target_ip, target_port):while True:syn_packet = IP(dst=target_ip) / TCP(sport=RandShort(), dport=target_port, flags="S")send(syn_packet)if __name__ == "__main__":target_ip = "192.168.1.2"target_port = 80syn_flood(target_ip, target_port)```(2)运行攻击脚本,对目标系统进行TCP SYN泛洪攻击。
网络攻击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随之而来的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对网络攻击的认识和防御能力,我们进行了本次网络攻击实验。
通过模拟网络攻击的过程,了解攻击者的攻击手段,以及防御网络攻击的方法。
二、实验目的1. 理解网络攻击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手段。
2. 掌握网络安全防御的基本策略和工具。
3. 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三、实验环境1. 操作系统:Windows 102. 网络设备:路由器、交换机、PC机3. 软件环境:Wireshark、Nmap、Metasploit等网络安全工具四、实验步骤1. 信息收集利用Nmap扫描目标主机,获取目标主机的开放端口、操作系统等信息。
通过Wireshark抓取目标主机与网络之间的数据包,分析其网络流量。
2. 漏洞扫描利用Nmap对目标主机进行漏洞扫描,找出目标主机存在的安全漏洞。
3. 攻击模拟根据漏洞扫描结果,选择合适的攻击手段对目标主机进行攻击。
以下列举几种常见的网络攻击手段:(1)端口扫描攻击:通过扫描目标主机的开放端口,获取目标主机上的服务信息。
(2)拒绝服务攻击(DoS):通过大量请求占用目标主机资源,使目标主机无法正常响应。
(3)密码破解攻击:通过暴力破解、字典攻击等方法获取目标主机的登录凭证。
(4)木马攻击:通过植入木马程序,控制目标主机,获取敏感信息。
4. 攻击防御针对攻击模拟过程中发现的安全漏洞,采取相应的防御措施,如:(1)关闭不必要的开放端口,减少攻击面。
(2)更新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修复已知漏洞。
(3)设置强密码,提高登录凭证的安全性。
(4)安装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安全设备,及时发现和阻止攻击。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信息收集,我们发现目标主机存在多个开放端口,其中包含Web服务、邮件服务、数据库服务等。
2. 漏洞扫描结果显示,目标主机存在多个安全漏洞,如:Web服务漏洞、数据库服务漏洞等。
网络安全攻击实验报告

网络安全攻击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模拟网络安全攻击的过程,提升对网络安全的认识,了解各种常见网络攻击的原理和防范措施。
实验设备:1. 一台Windows操作系统的计算机,作为实验的攻击者。
2. 一台Windows操作系统的计算机,作为实验的受攻击者。
3. 一台Linux操作系统的计算机,作为实验的网络防火墙。
实验步骤:1. 配置网络环境:将攻击者、受攻击者和防火墙连接到同一个局域网中,并进行正确的IP地址配置。
2. 确认网络连接正常后,开始进行模拟攻击。
实验一:ARP欺骗攻击1. 攻击者使用工具发送恶意ARP包,将受攻击者的IP地址与攻击者自己的MAC地址对应起来,以此实现网络欺骗。
2. 受攻击者在收到ARP包后,将误认为攻击者的计算机是网关,并将网络流量发送至攻击者的计算机。
3. 防火墙通过监测网络流量,检测到ARP欺骗攻击,将受攻击者的网络流量重定向至正确的网关。
实验二:DDoS攻击1. 攻击者利用工具向受攻击者发送大量正常请求,使其服务器超负荷运作,无法正常提供服务。
2. 受攻击者的服务器在处理这些请求时,耗尽系统资源,导致服务阻塞或崩溃。
3. 防火墙通过检测到大量请求来自同一IP地址,将该IP地址列入黑名单,过滤掉恶意流量,减轻服务器负荷。
实验三:SQL注入攻击1. 攻击者利用软件工具,通过在Web应用程序的输入字段中插入SQL代码,获取或篡改数据库中的数据。
2. 受攻击者的Web应用程序在处理请求时,未对输入字段进行正确的过滤或转义,导致攻击者成功执行注入攻击。
3. 防火墙通过检测到包含恶意SQL代码的请求,拦截并阻止恶意请求,保护数据库安全。
实验结果:1. 在实验一中,通过ARP欺骗攻击,攻击者成功将受攻击者的网络流量重定向至正确的网关,防火墙成功阻止了欺骗攻击。
2. 在实验二中,通过DDoS攻击,受攻击者的服务器遭受了大量请求的压力,导致服务不可用,防火墙成功进行了恶意流量过滤。
网络渗透攻击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模拟网络渗透攻击,了解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攻击手段和防御措施,提高对网络安全问题的认识,增强网络安全防护意识。
通过实验,掌握以下内容:1. 网络渗透攻击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方法;2. 常见网络安全漏洞及其利用方法;3. 网络安全防护的基本措施。
二、实验环境1. 操作系统:Windows 102. 虚拟机软件:VMware Workstation 153. 目标系统:Metasploitable2(靶机)4. 攻击工具:Kali Linux(攻击者系统)三、实验步骤1. 安装虚拟机软件,创建新的虚拟机,并配置操作系统。
2. 下载并安装Metasploitable2靶机,将其设置为虚拟机。
3. 在Kali Linux系统中,配置网络,使其与Metasploitable2靶机处于同一网络环境中。
4. 使用Nmap扫描Metasploitable2靶机的开放端口,获取目标系统的信息。
5. 根据扫描结果,选择合适的攻击目标,如SSH、FTP等。
6. 利用漏洞利用工具(如Metasploit)对目标系统进行攻击,获取目标系统的控制权。
7. 在目标系统中执行任意命令,获取系统信息,尝试提权。
8. 在攻击过程中,注意观察靶机的防御措施,分析其防御效果。
9. 实验结束后,清理攻击痕迹,关闭实验环境。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扫描结果:通过Nmap扫描,发现Metasploitable2靶机开放了22、21、80等端口,其中22端口为SSH服务,21端口为FTP服务,80端口为HTTP服务。
2. 攻击目标:选择SSH服务进行攻击,利用Metasploit中的Metasploit Framework进行攻击。
3. 攻击过程:使用Metasploit中的msfconsole命令行工具,选择相应的攻击模块,设置攻击参数,如攻击目标IP地址、端口等。
然后执行攻击命令,成功获取目标系统的控制权。
4. 提权:在目标系统中,通过执行系统命令,获取root权限,成功提权。
网络攻击实验报告

网络攻击实验报告网络攻击实验报告一、引言如今,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攻击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威胁。
为了更好地了解网络攻击的形式和对策,我们进行了一次网络攻击实验。
本报告旨在总结实验过程和结果,以及对网络安全的思考。
二、实验目的1. 了解网络攻击的分类和常见形式;2. 掌握网络攻击的基本原理和技术;3. 分析网络攻击对系统和个人的威胁;4. 提出网络安全的对策和建议。
三、实验过程1. 收集资料:我们首先收集了有关网络攻击的资料,包括黑客技术、病毒传播、网络钓鱼等方面的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设计实验。
2. 搭建实验环境:我们在一个隔离的局域网中搭建了一个模拟的网络环境,包括服务器、客户端和防火墙等设备。
3. 进行攻击:我们使用了一些常见的网络攻击手段,如DDoS攻击、SQL注入、密码破解等,对实验环境进行了攻击。
4. 监测和分析:在攻击过程中,我们使用了网络监测工具,对攻击的流量、来源和目标进行了监测和分析。
5. 防御和修复:在攻击结束后,我们对受攻击的系统进行了修复和防御措施的加强,以提高网络安全性。
四、实验结果1. 攻击形式:我们进行了多种类型的网络攻击,包括DoS攻击、恶意软件传播、社交工程等。
这些攻击手段都能够造成不同程度的系统瘫痪、信息泄露和财产损失。
2. 攻击效果:在实验中,我们成功地进行了攻击,并且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特别是DDoS攻击,使得服务器无法正常工作,导致系统瘫痪,用户无法访问网站。
3. 防御策略:在攻击结束后,我们加强了系统的防御措施,包括更新防火墙规则、加强密码安全、定期备份数据等。
这些措施能够有效地减少系统受到攻击的概率,提高网络安全性。
五、思考与建议1. 意识提升:网络攻击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威胁,我们应该提高对网络安全的意识,不随意点击可疑链接、下载不明软件,保护个人隐私和财产安全。
2. 加强防御:作为个人或组织,我们应该加强网络防御措施,包括使用强密码、定期更新软件补丁、安装杀毒软件等,以减少受到攻击的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RP欺骗原理:
ARP欺骗是黑客常用的攻击手段之一,ARP欺骗分为二种,一种是对路由器ARP表的欺骗;另一种是对内网PC的网关欺骗。
假设一个网络环境中,网内有三台主机,分别为主机A、B、C。主机详细信息如下描述:
A的地址为:IP:192.168.10.1 MAC: AA-AA-AA-AA-AA-AA
图8
图9(无嗅探)
图10(192.168.1.104在嗅探)
图11
图12
四、实验小结(包括问题和解决方法、心得体会、意见与建议等)
1.MARS_ARP是作者在T_ARP基础上进行的改进,MARS_ARP可以在WINPCAP3.1版本以后的版本上运行。通过这次试验,掌握了这款软件的使用方法,掌握了嗅探,ARP欺骗,嗅探检测的方法;
实验步骤:
1,安装较高版本的winpcap4.1.2,打开MARS-ARP;如图6所示:
图6
2,获取局域网内各主机MAC地址,MARS_ARP -m 192.168.1.100 192.168.1.110;如图7所示:
图7
3,经行嗅探,在主机192.168.1.104上使用专业嗅探工具wireshark进行局域网嗅探;如图8所示:
要求:
理解并分析一个开源的嗅探检测器代码;
掌握通过编程实现一个简单网络嗅探检测器的原理并用C语言加以实现的方法;
掌握使用该嗅探检测器检测出同一个局域网上哪些主机的网卡被设置成混杂模式的方法。
二、实验环境(实验设备)
多台Windows 2003/XP微型计算机,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
三、实验原理及内容
嗅探检测原理:
嗅探是利用网卡的“混杂模式”将局域网内共享的,并且不是发给本主机的信息接收下来,再利用嗅探器对这些信息经行分析,从中非法获取他人重要信息。
而嗅探检测就是利用检测局域网内是否有主机将网卡开启为“混杂模式”,从而检测出是否存在嗅探。
本实验使用了MARS-ARP工具,配合wireshark嗅探工具,进行了1,获取局域网内主机MAC地址;2,嗅探及嗅探检测;3,欺骗从而获得A,B主机的通信信息这三个实验步骤。
B的地址为:IP:192.168.10.2 MAC: BB-BB-BB-BB-BB-BB
C的地址为:IP:192.168.10.3 MAC: CC-CC-CC-CC-CC-CC
正常情况下A和C之间进行通讯,但是此时B向A发送一个自己伪造的ARP应答,而这个应答中的数据为发送方IP地址是192.168.10.3(C的IP地址),MAC地址是BB-BB-BB-BB-BB-BB(C的MAC地址本来应该是CC-CC-CC-CC-CC-CC,这里被伪造了)。当A接收到B伪造的ARP应答,就会更新本地的ARP缓存(A被欺骗了),这时B就伪装成C了。同时,B同样向C发送一个ARP应答,应答包中发送方IP地址四192.168.10.1(A的IP地址),MAC地址是BB-BB-BB-BB-BB-BB(A的MAC地址本来应该是AA-AA-AA-AA-AA-AA),当C收到B伪造的ARP应答,也会更新本地ARP缓存(C也被欺骗了),这时B就伪装成了A。这样主机A和C都被主机B欺骗,A和C之间通讯的数据都经过了B。主机B完全可以知道他们之间说的什么:)。这就是典型的ARP欺骗过程。
实验报告
(2 / 2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
网络攻击与防范
实验名称
网络嗅探检测工具的设计与实现
实验时间
年
月
日
指导单位
指导教师
学生姓名
班级学号
学院(系)
专业
实验报告实验Leabharlann 称网络嗅探检测工具的设计与实现
指导教师
实验类型
设计
实验学时
实验时间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网络嗅探检测工具的设计与实现
运用网络嗅探检测的实现原理和各种现有网络嗅探检测方法,并分析实验中使用的进行嗅探检测的主机条件和网络环境,用C语言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的、命令行的网络嗅探检测工具。
2.通过上网络攻击课,了解到了大多数网络安全监测工具是在WINPCAP下运行的,LINUX下对应的是LIBPCAP。所以要进一步学习网络编程,需要对WINPCAP等进行认真学习和研究。
五、指导教师评语
成绩
批阅人
日期
也可使用MARS_ARP自带的嗅探功能进行嗅探,二者效果等效;
4,嗅探检测,使用MARS_ARP进行嗅探检测,MARS_ARP -m 192.168.1.100 192.168.1.110;如图9,图10;
可以看到IP地址为192.168.1.104的主机在进行嗅探。
5,欺骗A,B主机从而截获A,B主机间的通信;如图11,12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