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路面工程第二章全解
试题及参考答案-《路基路面工程》-路基工程部分解读

试题及参考答案-《路基路⾯⼯程》-路基⼯程部分解读第⼀章课程简介与公路建设发展试题:⼀、名词解释1、公路⼯程。
2、公路组成。
⼆、选择题1、公路路基是路⾯的基础,是公路⼯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路基必须主要具有⾜够的()。
a、强度;b、稳定性;c、刚度;d、耐久性。
2、公路路⾯时直接承受交通荷载、⼤⽓温度及⾬⽔作⽤的结构,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够的强度、刚度,其表⾯还应满⾜()的要求。
a、平整;b、耐磨;c、抗滑;d、排⽔。
3、⼟基路床分为上路床、下路床,其层位厚度上、下路床为()。
a、30cm、80cm;b、30cm、50cm;c、80cm、70cm;d、80cm、150cm。
三、判断题(正确√;错误×)1、⾯层分为表⾯层()。
2、⾯层分为上⾯层、中⾯层、下⾯层()。
3、基层分为上基层、下基层及底基层()。
4、⼟基分为路床、路堤()。
5、⼟基路堤分为上路堤、中路堤、下路堤()。
四、简答题1、简述路⾯分层主要分⼏层?五、论述题1、论述国家⾼速公路⽹布局规划中“79186”代表意义?其中“6”代表的具体内容?--------------------参考答案:1、公路⼯程是道路⼯程的⼀个⽅⾯,它和城市道路⼯程、机场⼯程以及其它的专⽤公路等同属于道路⼯程的不同分⽀。
2、公路由路基路⾯体、边坡及防护、排⽔系统、防撞栏栅、交通标志标线及控制管理设备、通讯缆线、桥梁隧道等组成。
⼆、选择题1、abd;2、acd;3、b。
三、判断题(正确√;错误×)1、×;2、√;3、√;4、√;5、×。
四、简答题1、⾯层、基层、底基层、路基(含垫层)。
五、论述题1、“79186”中的“7”代表的是以北京为中⼼的7放射线,“9”代表的是南北纵(经线),“18”代表的是东西横线(纬线),“6”代表的是地区环线。
“6”代表的是沈阳环线、杭州湾环线、成都环线、台湾环线、珠江三⾓洲环线和海南环线。
第⼆章总论试题:⼀、名词解释1、公路⾃然区划中⼀级区划。
公路路基2图片讲义

第一章绪论路基是道路的主要工程结构物,是路面的基础,路基是在天然地表面按照道路的设计线形和设计横断面的要求开挖或堆填而成的岩土结构物。
路面是在路基顶面的行车部分用各种混合料铺筑而成的层状结构物。
压实度是反映路面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压实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路面的耐用性能。
压实的目的在于提高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强度、稳定性以及抗疲劳特性。
较高的路面密实度和平整度可提高路面的承载能力和不透水性能,减小车辆对路面的冲击载荷。
路基施工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公路的质量,没有坚固和稳定的路基,就没有稳定的路面,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是保证路面强度和稳定性的先决条件,具有良好和稳定性的路基,可以减薄路面的厚度,提高路面的使用品质,延长其使用寿命,降低工程费用。
路基的隐蔽工程较多,质量不合标准会给路面和自身留下隐患,一旦产生病害,不仅损害道路的使用品质,导致妨碍交通畅通和造成经济损失,往往后患无穷,难以根治。
因此,为满足快速、安全、经济、舒适等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路基路面的压实度,有利于实现快速高效的有序的交通运营,提高经济的发展水平,实现交通的安全,舒适和高效。
第二章路基路面基压实度的重要性2.1 路基压实度与路面强度的关系路面的建筑费用一般要占公路总投资的30%--50%,甚至更多。
故路面一般作得很薄,因此路面强度主要依仗路基强度,而路基强度是由路基的压实度决定的。
实践证明,当砂砾土的压实度为100%时,其强度为100,而当压实度为98%时,其强度则降到74,当压实度为95时,其强度就只有43了。
2.2路基压实度与路面稳定性的关系路面的压实度愈小,土粒间的空隙就愈大,雨水越容易渗透到土中,当然在土中存留的水份也就越多,土的强度也就越低。
在荷载作用下,路面就会发生车辙,沉陷等变形。
路基的压实度越小,所产生的车辙等变形就越大。
在公路上经常看到,路面上车辙和大波浪形变很严重,虽然引起这些形变的原因很复杂,但路基压实度不足往往是其主要原因。
道路工程施工第2章第1节第1小节培训课件

平,石屑塞填,最后压实;
石料粒径小于25cm,可直接分层摊铺、压实。
2.1.1路基施工常规方案 4.填石路堤施工
填方路基施工
3)注意事项
(1)填料岩性(强度)相差较大时,将不同岩性的填料分层
或分段填筑。
如路堑基岩虽为不同岩种,但石料强度均符合要求
(>15MPa),则允许使用挖出的混合料填筑路堤。
2.1.1路基施工常规方案 4.填石路堤施工
挖方路基施工
2.1.1路基施工常规方案 1.挖方路基土方的施工
1)路堑开挖方法 (2)纵向挖掘法——分层纵挖法
挖方路基施工
2.1.1路基施工常规方案
1.挖方路基土方的施工
1)路堑开挖方法 (2)纵向挖掘法——通道纵挖法
挖方路基施工
2.1.1路基施工常规方案
1.挖方路基土方的施工
1)路堑开挖方法 (2)纵向挖掘法——分段纵挖法
2.1.1路基施工常规方案
挖方路基施工
2.深挖路堑、岩石路堑的施工
1)岩石路堑破碎开挖
(2)爆破作业
②石方爆破的一般规定
c.公路石方开挖很少采用抛掷爆破,深挖石方路堑多采
用松动爆破。
2.1.1路基施工常规方案
挖方路基施工
2.深挖路堑、岩石路堑的施工
1)岩石路堑破碎开挖
(2)爆破作业
②石方爆破的一般规定
路基施工的一般程序和内容
2.1.1路基施工常规方案 1.施工准备
路基施工准备
(1)熟悉设计文件,进行现场核对与实地调查。
(2)修改完善施工组织设计,提出开工申请报告。
(3)做好清除现场障碍、现场规划、办妥手续等工作。
2.1.1路基施工常规方案 2.施工测量
《路基工程》第二章

第2章行车荷载分析本章内容:1 汽车的种类和轴型;2 车辆的静动力作用;3 交通分析。
本章要求:1 了解车辆的类型、轴型及我国标准汽车荷载;2 了解车辆对路面作用力的特点,掌握轮载、轴载、轮压、接触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建立交通荷载单圆图式、双圆图式的概念;3 了解交通量、轴载谱的含义,建立轴载换算、轮迹分布的概念。
汽车是道路的服务的对象,也是道路损坏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必须了解汽车及汽车对路面作用力的特点、大小、分布、作用量的变化情况和作用总量。
2.1 车辆的类型和轴型2.1.1车辆的类型汽车按用途分:1)客车小型客车:轿车、面包车,小型客车总重P Z>12KN,车速V max>100Km/h;大型客车:长途汽车、市内公交汽车,大型客车总重P Z>100KN,车速V max>60Km/h。
2)载重汽车载重汽车包括一般载重汽车、自卸车、牵引车、拖挂车、平板车和集装箱车。
一般载重汽车:总重P Z>50~150KN,车速V max>70~80Km/h;自卸车:总重P Z>150~500KN,车速V max>40~50Km/h;拖车、集装箱车:总重P Z=1000KN。
3)特种汽车特种汽车指救护车、消防车。
我国生产的汽车分类型号一般按名称加四位数字表示:⑴车辆的名称用汉语拼音表示;如CA- 表示解放牌汽车、EQ-表示东风牌汽车、BJ-表示北京牌汽车。
⑵第一位数字表示车辆的类型,用0~9表示。
0-三轮车、1-载重车、2-越野车、3-自卸车、4、5-特种车、6-大客车、7-小客车、8-挂车、9-半挂车及长货车。
⑶第二、三位数字为主参数代号,载重、越野、自卸、牵引、专用和半挂车的主参数代号为车辆的总质量(kg),客车与半挂客车主参数代号为车辆长度(m),轿车主参数代号为发动机排量(L)。
⑷第四位数字为产品序号。
例如:CA-1091 表示第一汽车厂生产的解放牌载重汽车,总质量9吨,为第二代产品;TJ-6481 表示天津汽车厂生产的客车,长度4.8m,为第二代产品;CA-7220 表示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红旗牌轿车,发动机排量2.2L,为第一代产品。
090902路基路面工程

第八节 路基的变形、破坏及防治
2、路基常见的病害及其起因 • ������ 路堤的变形破坏 • ������ 路堑的变形破坏 • ������ 特殊地质水文条件下的破坏 • ������ 路基破坏原因分析
3、特殊地质水文条件下的破坏 • ������ 滑坡 • ������ 泥石流 • ������ 岩溶 • ������ 地震
富县杨家湾乡五里堡村 “秦直道”
秦直道-谜团
• 谜团一 当年的秦人是如何来定地理方位的? • 谜团二 秦直道是否是多民族合力的结晶? • 谜团三 秦人如何在两年半内完成如此浩大 的工程?
秦直道 被遗忘的奇迹
• 欧洲有句流传甚广的谚语 “条条大道通罗马”,仅 宽5米左右的罗马大道让 欧洲人自豪了1000多年。 而早在罗马帝国兴盛之前 200年,中国的秦始皇就 修建了一条宽30到60米、 全长700多公里的“古代 高速公路”——秦直道
• 讨论工作区?工作区内:强度、稳定性重要,压实度提高。
第七节土基的受力特征及要求
• 2、路基工作区深度
第八节路基的变形、破坏及防治
(2)冰胀与翻浆 • 一般是冻敏土在水和低温温差的影响下形成毛细 现象积聚冰棱所致,这种现象发生于季节性冰冻 地区,当温度在零摄氏度以下反复变化时,由于 负温度的坡差影响会将路基内的水分以毛细吸管 的形式积聚到上部冻结隆起,从而使路基隆起和 路面开裂,发生冰胀;而到了春融季节,路基上 层土首先化冻,水分无法排出或下渗,这时在行 车作用下泥浆就会沿路面裂逢冒出形成翻浆。
第六节路基的水温状况与干湿类型
• 1、路基的水温状况
1、路基的水温状况
������ • • • • • • •
(1)路基水的来源
原始土具有的自然含水量; 大气降水; 地面水; 地下水; 毛细上升水; 水蒸汽凝结水; 薄膜移动水……
《道路工程》讲义第二篇第2章-路基工程

第二篇 道路路基路面结构 第2章 道路路基 (1~2节)
目的要求
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学生应重点掌握:路 基干湿类型的划分,新建公路土基回弹模量 的确定;熟悉路基的常见病害;了解路基病 害产生的原因。
• 本次授课的重点:路基干湿类 难点:土基回弹模量的确定
季节路床顶面以下80cm深度内土的平均含水量 ,计算出相
应的平均稠度 c 。然后,利用表2-2-l确定该路段的干湿类型。
2.路基临界高度
对于新建公路,路基尚未建成,得不到路床顶面以下
80cm深度内的平均含水量 ,也就无法利用公式直接计 算平均稠度c ,不能以此区分路基干湿类型。此时利用
地下水或地表长期积水水位至路床顶面的高度H,与路基 临界高度(H1、H2、H3)进行比较,来判断路基干湿类型。
重点与难点 • 难点:土基抗变形能力的评定方法,土基 填料的选择
§2-3 土基的抗变形能力(刚度)和稳定性
位于路面下的那部分路基,需要支承路面的重量和行车荷 载的作用。若不够密实,则会引起路面的不均匀沉陷。
路面不均匀沉陷后影响行车速度、增加燃油消耗和机件损 伤,还会导致路面的早期破坏。为此,必须考虑路基的抗变 形能力及其稳定性。
一、路基湿度的来源和变迁
1.大气降水与蒸发 降水通过路面、路肩和边沟渗入路基;蒸发使水分逸出而促
使土基干燥。 2.地面水
沿边沟流动或地表径流的水流,因排水不畅而积聚于路基两 旁,慢慢渗入到路基内。 3.地下水
因地下水的流动或上升,同时借助土的毛细作用,由地下上 升而浸湿路基的上部土体。 4.温度变化
有可能造成路基结构的大量破坏。如:泥石流、雪崩、地震、 岩溶等自然灾害下的破坏。
泥石流
雪崩
地震对公路的破坏
公路路基路面工程教程

《路基路面工程》讲义湖南城市学院土木工程学院道路教研室目录第一章总论§1.1道路工程发展概况§1.2 路基路面工程的特点§1.3 影响路基路面稳定的因素§1.4 路基土的分类§1.5 公路自然区划§1.6 路基水温状况及干湿类型§1.7 路面结构及层位功能§1.8 路面的等级与分类第二章行车荷载环境因素材料的力学性质第二章行车荷载环境因素材料的力学性质§2.1行车荷载§2.2环境因素影响§2.3土基的力学强度特性§2.4 土基的承载能力§2.5 路基的变形、破坏及防治(自学)§2.6 路面材料的力学强度特性§2-7 路面材料的累积变形与疲劳特性第三章一般路基设计第三章一般路基设计§3.1 路基的类型与构造§3.2 路堤设计§3.3 路堑设计§3-4 填挖结合路基设计第四章路基边稳定性分析性设计§4.1 边坡稳定性分析原理与方法§4.2 陡坡路堤稳定性§4.3 浸水路堤稳定性第五章路基的防护与加固第一章总论§1.1道路工程发展概况早在4000多年前,中国已有了车和行车的路。
商代开始有驿道传送,西周开创了以都市为中心的道路体系,还建立了比较完善的道路管理制度,以后的西汉、唐代、宋、元、明、清各代,道路交通又有发展。
清末,在原有驿道上修建了一些很简陋的公路,中华民国初期,公路有了初步发展。
建国以来,我国公路交通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自8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大陆开始兴建高速公路。
高速公路的建设和使用,为汽车快速、高效、安全舒适地运行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标志着我国的公路运输事业和科学技术水平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路基路面直接承受行驶车辆的作用,是道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主要研究公路,城市道路和机场跑道路基路面的合理结构、设计原理、设计方法、材料性能要求以及施工养护、维修和管理技术等。
路基路面工程知识点

路基路面工程第一章路基路面工程总论第一节公路组成部分及路基路面工程的特点1路面构成——面层、垫层、基层,包裹面层、垫层、基层的为路槽,路槽底面或路床顶面向下30cm 为上路床,再向下50cm为下路床,再向下70cm为上路堤,再向下为下路堤。
2路基——土质、石质结构物,土石混填3路面概念——路基表面(位置)上用不同材料或混合料(构成)分层铺筑成的供汽车行驶的一种层状结构物4路面功能- ---保护路基、承担车辆荷载。
5路基特点——工程量大、耗费劳动力多、投资大、对施工期限影响大6路面特点——耐久性差第二节对路基路面的要求及影响路基稳定的因素1对路基路面的要求❶承载能力——结构承载能力包括两个方面——强度、刚度❷稳定性——水、温、力学稳定性即水稳定性,高温及低温稳定性❸耐久性❹表面平整度(舒适性)❺表面抗滑性能(安全性)❻抗渗透性(使用寿命)❼低噪声、低扬尘(环境)路基路面共有的1、2、3 ,主要针对路面的4、5、6、7 ——(简答或填空)2影响路基路面稳定的因素❶地理条件❷地质条件❸气候条件❹水温水文地质条件❺土的类别第二章路基强度与稳定性第一节公路自然区划1公路自然区划原则❶道路工程特征相似原则——在同一区划内同样自然因素下筑路具有相似性❷地表气候区划差异性原则❸自然气候因素既有综合又有主导的原则2公路自然区划分一级自然区1一级自然区——全国分为冻土、湿润、干湿过度、湿热、潮暖、干旱、高寒七个大区❶1区北部多年冻土区❷2区东部湿润季冻区❸3区黄土高原干湿过度区❹4区东南湿热区❺5区西南潮暖区❻6区西北干旱区❼7区青藏高寒区2二级自然区——在一级自然区基础上按潮湿系数将耳机划分为33个和19个二级副区3三级自然区——若干个第二节路基的水温状况与干湿类型1 路基中水的来源——❶大气降水❷地面水❸地下水❹毛细水——路基下的地下水通过毛细作用上升到路基。
❺水蒸气凝结水——在土的孔隙中流动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⑵弹塑性 ⑶流变特性 变形量随荷载持续时间的延长而增大,以后逐渐趋向稳定。 2、公路对于土的考虑 土的流变一般不考虑,主要是车辆荷载作用短。 非线性考虑用局部线性化方法:切线法和割线法,即将土 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上某点的切线斜率或某一范围的割 线斜率作为土基的模量。
初始切线模量 切线模量 割线模量 回弹模量
• 一、温度对路面的影响 • 大气温度在一年和一日内发生着周期性的变化 ↓ • 路面温度相应的在一年和一日内发生着周期性的变化 ↓ • 路面表面温度周期性起伏,同气温同步,但由于吸收部分 太阳辐射,路表面的温度往往高于大气温度。 • • 面层结构内不同深度处的温度也周期性变化,但起伏的幅 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其峰值也随深度增加而越来越滞 后出现。 ↓ • 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路面受影响
• 在路面结构设计中,通过调查分析确定初始年平 均日交通量,调查有两种: • 一、通过现有的交通流量观测站的调查资料获得 • 二、尚未设站的道路,临时布站进行观测
• 进行交通流量调查时,将车辆分为11类:小型货 车、中型货车、大型货车、小型客车、大型客车、 拖挂车、小型拖拉机、大中型拖拉机、自行车、 人力车和畜力车。
• • • • • • •
二、车辆的轴型 ㈠整车 前轴:一般为单轴单轮;少数为双轴单轮。 后轴:有单轴、双轴、三轴三种。 ㈡全挂车、半挂车 全挂车配有前、后两根单轴,各轴由单轮或双轮组组成; 半挂车的车轴置于车辆重心后面,可由单轴和多轴组成, 各轴则由一对单轮、一对双轮或两对双轮组组成,视载重 大小的需要而定。
• 初始年平均日交通量
N1
Q
i 1
365
i
365
t 1
• t年后的年平均日交通量 Nt N1 1 • 设计年限内累计交通量
365 N1 t Ne 1 1
• 车道交通量=行车道交通量×方向系数×车道系数 • 方向系数一般情况下,取0.5,但有些道路有可能 出现一个方向的车辆明显多于另一个方向的情况, 这时需要通过调查后确定其数值。 。 • 车道系数:慢车道的交通量除以该方向交通量。
• • • •
• 四、重复荷载作用下土基的变形特性 • 土基在荷载的重复作用下产生的变形累积,最终 可导致两种不同的情况。 • 一种是土体逐渐压密,土的颗粒之间一步靠拢, 但是不会产生引起土体整体破坏的剪切面,土基 被压实而稳定; • 另一种是荷载的重复作用造成土体的剪切变形不 断发展,形成整体破坏的剪切面,最后达到破坏 阶段,土基失去支承荷载的能力。
• Ⅰ阶段---弹性变形阶段 • Ⅱ阶段---塑性变形阶段 • Ⅲ阶段---破坏阶段
• 结论:非线性
• • • • • •
⑵弹塑性 ⑶流变特性 变形量随荷载持续时间的延长而增大,以后逐渐趋向稳定。 2、公路对于土的考虑 土的流变一般不考虑,主要是车辆荷载作用短。 非线性考虑用局部线性化方法:
• • • • • •
Ni Ps
• 把调查的日轴载组成乘以相应的等效换算系数, 并累加后即可得到日标准轴载作用次数。 • 设计年限内标准轴载的累积作用次数
1 t 1 365 Ne N1
§2-2 环境因素影响
• 周围环境变化 • ↓ • 路基路面结构的温度和湿度状况变化 • ↓ • 路基路面随温度、湿度的增加强度与刚度下降 • 胀缩变形受阻产生温度、湿度应力
第二章 行车荷载、 环境因素、材料的力学特性
• • • • • 目的要求: 1、了解车辆的种类; 2、掌握轴载的换算、累计轴载的计算; 3、掌握环境因素对路基路面的影响; 4、掌握土基力学强度特性以及路基土的应力应变 特性; • 5、掌握影响土基的承载能力; • 6、掌握路面材料的力学强度特性; • 7、掌握路面材料的累积变形与疲劳特性。
•
• • • •
㈡轮胎与路面的接触面形状
实际椭圆形→ 简化成当量圆 当量圆:为了便于计算,将投影面积用一个面 积相等的圆来代替,这个圆即为当量圆。 分两种情况进行简化: 1、对于单轮组车轴: P p
• 2、对于双轮组车轴 • 单圆荷载
D 8P / p 2d • 双圆荷载
d 4P / p
2 cm 230
600 714 786
• • • • • • • •
四、运动车辆对道路的动态影响 1.水平力 ⑴方向 等速、上坡、加速→向后的水平力; 下坡、减速→向前的水平力; 弯道上→侧向水平力。 ⑵大小:车辆在启动或制动时水平力很大。 纯行驶过程中:水平力=滚动摩阻系数×车轮的垂 直压力 • 制动抱死时:水平力=滑动摩阻系数×车轮的垂直 压力 • Q<Qmax=pφ =制动抱死时作用在路面上的水平力
§2-1 行车荷载
• • • • • • • 考虑行车荷载的原因: 1、路基路面的服务对象; 2、对路基路面会造成结构损伤。 行车荷载的主要研究内容: 1、汽车的轮重与轴重; 2、不同车型的车轴布置; 3、设计期限内,汽车的轴型分布及汽车年通过量 的逐年变化; • 4、汽车的静态荷载与动态荷载特性比较。
• 2.标准轴载 • 标准轴载一般要求对路面结构的影响较大、 同时又能反映本国公路运输运营车辆的总 体轴载水平。 • 我国根据公路运输运营车辆的实际,规定 公路与城市道路设计均以双轮组单轴轴载 100kN作为标准轴载,以BZZ-100表示。
• 3.轴载等效换算原则
• 同一种路面结构在不同轴载作用下,要达到相同 的疲劳损坏程度。 • n Pi Ns • 轴载换算系数公式 i
• • • • • • • • •
课时:4学时 授课内容: 一、行车荷载 二、环境因素的影响 三、土基的力学强度特性 四、土基的承载能力 五、路基的变形破坏与防治 六、路面材料的力学强度特性 七、路面材料的累积变形与疲劳特性
• • • • • • • • •
重点: 1、环境对路基路面使用性能的影响 2、土基的力学特性 3、路基的常见破坏 4、路面材料的力学特性 难点: 1、土基的力学特性 2、路面材料的力学特性 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 课堂讨论。
lr a
E0 2 4 pa 1 0
E0
• ⑵刚性承载板法 一般直径为30cm • 承载板下土基顶面的挠度为等值
• 板底接触压力则随r值而变化,呈鞍形分布
2 2 pa 1 0 l E0 4
1 pa p r 2 a2 r 2
• 二、地基反应模量 • 1、适用范围:温克勒地基模型 • 2、定义:假定土基顶面任一点的弯沉仅同该点的垂直压 力成正比,而与其他相邻点处的压力无关。即地基可以认 为有许多弹簧组成。 • 地基反应模量 K=p/l • 3、测定方法: • 承载板法—与回弹模量的测试方法相似,区别在于是一次 加荷到位,承载板半径不同,为76cm。 • 两种加载方法: • 当地基较为软弱时,控制弯沉值为0.127cm • 若地基较为坚硬,控制单位压力为p=70kpa
• 5. 真空吸力 • 车辆行驶时在车轮的后方与路面之间形成 暂时的真空而对路面产生真空吸力,真空 吸力主要对材料粘结力差的中、低级砂石 路面起作用,导致路面骨料松动,路面结 构逐步发生破坏。
• 五、交通分析 • 1、交通量 • 交通量是指在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的 交通实体数。 • 交通当量是把不同车型的交通量换算成标准车型 的交通量。 • 标准车种是占交通量比例最大的车种。 • 美国和日本 :小汽车 • 中国:小汽车或中型载重汽车
• • • • • • • • • • • • •
一、车辆的种类 ㈠客车 1、小客车 2、中客车 3、大客车 ㈡货车 1、按载重量分为轻、中、重型货车。 2、按车身组合情况分为单一车和组合车。 ①单一车:整车或固定车身类 ②组合车:牵引车+全挂车 (本身无动力,独立承载,依靠其他车辆牵引行驶) 牵引车+半挂车 (本身无动力,与主车共同承载,依靠主车牵引行驶)
轮组数
后轴总重 KN
轮压 Kpa 500 500 700
轮载 KN
接触面积
当量圆直径 单圆图示 - 双圆图示
cm2
23 60 100
1 2 2
-
2
2
220
700
轮载
接触面积
当量圆直径
单圆图示
- 27.6 30.2 31.6
(cm)
双圆图示
- 19.5 21.3 22.4
KN
11.5 15 25 27.5
• 我国现行路面设计规范中规定的标准轴载BZZ—100 的P=100/4kN=25kN,p=700kPa,分别代入上式计算, 得到相应的当量圆直径:d100=0.213m, D100=0.302m。
• 请计算下表中汽车的轮载、接触面积、当量圆直 径(包括单圆和双圆图式)。
汽车后轴资料
(cm)
后轴数 1 1 1
温度对路面的影响
二、温度变化预测 影响路面结构内温度状况的因素: 外部-气温、太阳辐射、云量、风速、降水量; 内部-路面材料导热系数、比热等。
路面温度预测 统计法:实测温度+气象资料→回归 局限性强 Tmax a bTamax cQ 理论法:热传导理论→预估方程 参数难以确定,假设太多。
§2-3 土基的受力与强度
一、路基受力状况 车轮荷载应力:
z
p Z 1 2.5 D
2
路基自重应力:
B Z
路基任意点:
Z B
二、路基工作区 1、定义:在路基某一深度Za处,当车轮荷载引起的垂直 应力与路基土自重引起的垂直应力相比所占比例很小,仅 为1/10~1/5时,该深度Za范围内的路基称为路基工作区。 工作区外汽车荷载的影响忽略不计。 2、路基工作区深度 KnP
• 3.车辆荷载作用的重复性 • 弹性材料:疲劳破坏即材料的强度将随荷 载重复次数的增加而降低 • 弹塑性材料 :累积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