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重阳节的小故事
重阳节简短故事

重阳节简短故事
重阳节是我国传统的一个重要节日,它源于古代的故事,传承至今。
下面将为大家讲述几个关于重阳节的简短故事。
故事一:楚国重阳
在公元前306年,楚国有一位叫做屈原的贤士,他在受到宫廷和朝野中人的排挤之后,在重阳节这一天选择投江自尽。
后来,百姓们发现他的死讯后,不禁感到非常悲痛。
百姓们在江边散发糯米饭、黍子饭、鸡蛋等食品,以纪念他过世的日子。
这就是重阳节祭祀的起源。
故事二:九九登高
在古代汉族社会中,人们习惯于在重阳节这一天登高远眺,以表示祈愿健康长寿的美好祝福。
其中,九九登高的习俗尤为流行。
据说,传统上的九九登高是指在农历的重阳节当日的九时九分时刻,登高庆祝。
这个时辰被认为是阳气最旺盛的时候,因此可以吸足自然万物之气。
故事三:扫墓祭祖
重阳节也是一个重要的祭祀节日,有的地方会在这一天扫墓祭祖。
祭拜过程中,人们会烧香上供,表达对祖先的感激之情,并祈求祖先保佑家人平安健康,事业顺利。
总之,重阳节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节日,它不仅是人
们祭祖扫墓的时刻,更体现了人们向往长寿、健康、活力的美好愿望。
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在这个节日里体味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拥有健康、愉快的生活。
重阳节现代的小故事5篇学习啦

重阳节现代的小故事5篇重阳节现代的小故事5篇时间:2023-02-02 17:29:49 正沅0由分享菊花飘香,芬芳的是思念;身插茱萸,传递的是牵挂;登高望远,祈求的是平安;斟满美酒,碰响的是祝福;重阳节,愿快乐相伴,平安相随!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重阳节现代的小故事,供大家参考。
重阳节现代的小故事1记得重阳节那天,我们一家五口带着愉快的心情坐着车要去外婆家。
那是一个热闹非凡,每天都让人感觉忙得不可开交的一个村庄,随处可见慈祥又可爱的老人家,可不,拜佛的寺庙更是多得数也数不清!交通真方便,不一会儿就到了,外婆正坐在家门口,两三个老奶奶围在她旁边,有说有笑,可热闹了!爸爸把车停在一旁,关上窗户并示意我们下车。
我和弟弟迫不及待地拉开把手,推开车门,“砰”地一声,跳下了车。
跑到门前,挥手向外婆示意我们来了。
外婆忙起身,脸上带着笑意,带着我们往客厅里走,当我们纷纷坐下后,她自己又开始忙起来了。
她到厨房煮了饭,煮了鱼、肉,菜和汤,还把昨天晚上他们没吃完的剩菜也拿出来,放到微波炉里去热。
在这过程当中,外婆怕我们饿,拿来了点水果来,放在桌上。
我独自拿起桌上的糖果,并开了一瓶饮料,开始短暂的“畅饮”!在我如此愉快的时候,我看到了忙碌的外婆,不禁想到:外婆已经那么年老了,当舅舅一家偶尔说要过来时,外婆就要马上为他们准备好餐饭。
舅舅他们不定时地回家吃饭,明明会是件让普通老人很伤脑筋的事情,可外婆从来都没有半句怨言!我想:我应该为外婆做点事!说干就干!顿时我浑身充满了活力。
嗯,我要对外婆孝敬一点!我搬来椅子,请外婆过来,外婆“听话”地过来了,我请她坐下,她却一脸茫然。
我想尽全力为外婆做点事儿:我整理了外婆的房间,把垃圾袋“送”到门外的垃圾桶,为外婆按摩,打扫了屋子……外婆直叫我别做了,她可以自己来,还几次起身,我又一次次地请她坐下。
做完了这些小家务活,我擦了擦布满额头的汗水,并说:“这点小事,呼——我本来就要做的!”过后我发现,外婆笑了,她抚摸着我的头,给我拿来水喝,我转开盖子,大口大口地喝。
有关重阳节的七大经典传说故事

有关重阳节的七大经典传说故事
一、屈原投江
公元前278年的重阳节,屈原在楚国被流放,心情郁闷。
当天,他前往了江边,手持一块石头,最终选择投江自尽。
为了阻止鱼虾
噬食屈原的尸体,当地的百姓纷纷划船撒粽子,喂鱼虾以免它们伤
害屈原。
这就是重阳节吃粽子的起源。
二、烧黄山
传说黄山曾是一位幸福的夫妻的家。
大约在公元前39年的重
阳节,他们决定自焚而不臣服于建立了新朝的刘秀。
他们燃烧了黄山,表达了他们对自由的追求。
三、后羿射日
古代有传说后羿是个英雄射手,他有一个美丽的妻子名叫嫦娥。
由于熟识的缘故他得到仙药,他们决定不再用这药治疗病人。
于是
在重阳节那天,后羿射下九个太阳,使得人们能够生活安定。
四、曹操登山
有一年重阳节,曹操率领部下登上了山顶,直到此刻,他的心思才放松下来,遥望远方,想法子安抚自己艰难的心情,最后释放了这些压力。
五、谭嗣同自杀
1898年重阳节,于洪池被国民党俘获后,被控告犯有背叛国家的罪名。
为了不给家人带来麻烦,他决定在重阳节那天自杀,以示清白。
六、杨家将搬家
重阳节杨家收拾好行囊,带着一家大小准备搬家,到了一个风水宝地,再度建功立业。
七、斯巴达勇士的刺杀
起初,斯巴达的勇士们都在战士间共度打仗时间,使生命得以延续。
但到了公元前4世纪,W不希望自己的斯巴达战士超过一个百分数,因此做出了斯巴达勇士抵达即刺杀的决定,于重阳节执行该命令。
重阳节的故事有哪些

重阳节的故事有哪些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它的由来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当时的中国民间盛行拜山祭祀,人们登高望远,祈求平安吉庆。
随着时间的推移,重阳节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固定的节日,并衍生出许多与之相关的故事和传说。
下面就为大家分享一些重阳节的故事。
故事一:屠岸贾拜山相传,公元前318年的一个重阳节,楚国重臣屠岸贾率领一支大军来到一座高山脚下。
这座山陡峭而险峻,楚军要想通过这座山进攻敌方,必然会经历一场惨烈的激战。
面对着严峻的形势,屠岸贾决定改变策略,他带领士兵们冒着生命危险攀登到山顶,而不是与敌人直接交战。
当踏上山顶时,士兵们纷纷举起手中的兵器,庄严而肃穆地向远处的敌人致敬。
据说,这时敌方的将军看到楚军如此英武的姿态,竟然不敢出击,最终遭到楚军的征服。
从此以后,屠岸贾在每年的重阳节都会率军登上这座山,向天地祈福,并策划一系列拜山祭祀的活动。
这个传统逐渐演变成为了重阳节登山、祭祀的重要习俗。
故事二:赤脚医生的奇迹在一个战争年代,有一位名叫赤脚医生的女子,在最危难的情况下举家迁往一座孤岛上。
岛上原本居住着一位老人和一位瘸腿的小男孩,岛上没有其他人,医疗设施也很简陋。
赤脚医生毅然决定留在岛上,帮助老人和小男孩进行治疗。
然而,岛上的医疗资源非常有限,赤脚医生必须经常乘船到远处的大陆采购药品和医疗用品。
每年的重阳节,赤脚医生都会在关口镇举行义诊活动,为乡亲们提供免费的医疗服务。
无论是烈日炎炎还是寒风刺骨,她都坚持义务为乡亲们诊治。
人们为了表达对这位伟大的医生的敬意,纷纷给她起了一个“赤脚医生”的绰号。
赤脚医生用自己的坚持和奉献点亮了整个山乡,她的故事也成为了重阳节的一个动人的传说。
故事三:重阳献菊在800多年前的南宋时期,有位文人名叫陆游。
陆游是一位有着高尚品德和才华的诗人,他一生致力于反抗外族侵略,忠于国家和人民。
据说,有一年的重阳节,陆游来到一座山上游玩。
在山顶上,他看到一群菊花,他深深被这些金黄色的花朵所吸引,因此他以菊花作为表达对国家的忠诚和坚韧不拔的象征。
重阳节的民间故事

重阳节的民间故事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九月初九。
在这一天,人们有许多庆祝活动和民俗风情。
除了登高赏秋、插茱萸、喝重阳酒等传统习俗外,重阳节还拥有许多有趣的民间故事,下面将为您介绍一些精彩的重阳节民间故事。
故事一:孟婆煮酒解忧愁相传重阳节那天,孟婆带着一锅煮好的浊酒,看到一个老人守在一棵枯树下愁眉苦脸,她好奇地问:“老人家,您为何愁眉苦脸?”老人告诉她,自己因年事已高,往事经历艰辛,如今孤独无助,感到忧伤。
孟婆心生怜悯,将手中的酒递给老人,称之为“解忧酒”。
老人喝了解忧酒后,忧愁顿消,面露笑容。
此后,人们便在重阳节时喝解忧酒,以祈求快乐安宁。
故事二:草仙送蓬莱草相传有一位叫草仙的老人,他长期居住在终南山脚下。
草仙勤劳友善,治病救人,久而久之便成了当地群众心目中的仙人。
重阳节那天,草仙从山上采摘了一些蓬莱草,又亲手编制了一些草帽和草绳,送给了附近的村民。
据说这些蓬莱草具有驱邪辟邪的功效,村民们都非常珍惜。
自此以后,重阳节成了人们互赠蓬莱草的习俗,以祈求平安吉祥。
故事三:吴刚和玉兔传说月宫的仙女嫦娥每逢农历八月十五的中秋节,都会在广寒宫举办盛大的宴会。
而在重阳节这一天,月宫则会派吴刚和玉兔下凡,来到人间享受重阳的喜庆氛围。
吴刚是一个热心肠的老人,他擅长砍柴,由于一件事情,他被赐予在月亮上种树的任务,永远无法返回人间。
而玉兔则是负责供奉和照看吴刚的。
每年的重阳节,吴刚和玉兔就在人们的祝福声中,度过一个难得的天伦之乐时刻。
故事四:避邪驱瘟的艾草重阳节那天,人们一般都会佩戴上一些带有艾叶的装饰品,如艾叶手环、艾叶戒指等。
这是因为古时候人们认为艾草有驱邪避瘟的功效,可以在重阳节到来时驱除灾祸和疾病,为全家平安祈福。
据说艾草散发的香气还能驱走蚊虫,保持身体的健康。
因此,重阳节佩戴艾叶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重阳节是一个传统的节日,拥有许多有趣的民间故事,这些故事因其独特的魅力而被世人珍藏。
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感受到重阳节的独特魅力。
关于重阳节的故事12篇

关于重阳节的故事12篇相关推荐关于重阳节的故事12篇重阳节的故事 1相传很久以前,有一个瘟神,只要他一出现,村里的人就会病倒,老百姓受尽了折磨。
有一位少年叫景恒,瘟神夺走了他所有亲人的生命。
他发誓要学习法术,战胜瘟神。
他四处寻访名师,不畏路途的遥远和艰险,在仙鹤的指引下,终于找到了终南山上有着神奇法力的仙长。
他一学就是十年,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
这一天,仙长把恒景叫到跟前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神又要出来作恶,你的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
”仙长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和一把斩妖剑,让恒景骑着仙鹤赶回家去。
恒景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让大家把茱萸叶插在身上,每人喝一盅菊花酒,自己则持酒仗剑,准备治魔。
快看,瘟神杀气腾腾地往村子这边来,可是村子里一个人也没有,瘟神正纳闷呢,忽然一阵茱萸香和菊花酒气扑鼻而来,熏得他头晕脑涨。
抬头一看,村民们都躲在山上呢,气得瘟神哇哇叫着冲上山来。
这时,恒景手持降妖宝剑追下山来,几个回合就把瘟神刺死剑下。
滚滚黑气退却了,老百姓欢呼雀跃,在山顶上庆祝胜利。
从此,九月初九登高的活动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
重阳节的故事 2很久以前,汝南县有个人名叫桓景。
他和父母妻子一家人守着几片地,安分守己的过日子。
谁知天有不测风云,汝河两岸忽然流行起瘟疫,夺走了不少人的性命。
桓景子时候曾听大人说过,汝河里住了一个瘟魔,每年都会出来散布瘟疫,危害人间。
为了替乡民除害,桓景打听到东南山中住了一个叫费长房的神仙。
他就决定前去拜访。
谁知他翻越了千山万水,还是找不到仙人的纵迹。
有一天,他忽炙看见面前站着一只雪白的鸽子不断地向他点头,桓景走近前一看,鸽子忽然飞了两三丈远,落地后又不断地向桓景点头。
就这样,桓景跟着白鸽,终于找到了费长房的仙居。
桓景走到门口,恭恭敬敬的跪了两天两夜。
到了第三天,大门忽然开了,一个白发老人笑眯眯的'对他说:“弟子为民除害心切,快跟我进院吧”。
重阳节简短故事最新5篇

重阳节简短故事最新5篇重阳节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三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
重阳节到了,愿你健健康康!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重阳节简短故事,供大家参考。
重阳节简短故事1在这秋高气爽,菊花怒放的季节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九九重阳节,这天,我们德州晚报小记者一行人来到顺城社区和爷爷奶奶们度过了一个快乐、难忘的重阳节——走进社区,与老人快乐相约。
下午2点半,我们早早地来到社区的小花园,等待着社区老人的到来。
“咚,咚,咚……”随着一阵阵锣鼓声,老人们骑着“毛驴”缓缓入场,毛驴身后跟着一个赶驴人。
他们头上戴着五颜六色的花,身穿彩色的戏服,个个精神抖擞、神采奕奕,再看“毛驴”也像人一样:头戴花,身穿彩色衣裙。
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爷爷奶奶们的精彩入场,爷爷奶奶们马上投入到表演中:“小毛驴”摇头晃脑、蹦蹦跳跳的动作是那么的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再看后面,慢悠悠、颤巍巍地上来一位老奶奶,她的扮相更是可爱:下颌上有一颗黄豆粒大小的黑痣,手拿2尺长的旱烟袋,身穿紫黄色的花衣服,脚穿一双绣花鞋。
只见她揪一下小毛驴尾巴,动一下小毛驴耳朵,逗得毛驴又蹦又跳,她还不时地和赶驴人打闹一番,这表演让我们捧腹大笑。
爷爷奶奶表演完了,我们都跃跃欲试、摩拳擦掌,想上去体验一番。
征得老师的同意后,我们飞跑过去骑上自己的“坐骑” 跟在爷爷奶奶身后学起了表演。
什么“驴打架”、“驴过河”、“驴打滚”,我们都尝试了一遍。
表演还不到十分钟我们就累得大汗淋漓、头昏眼花。
我真正明白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深刻含义。
休息时,我们把爷爷奶奶们团团围住,一边给爷爷奶奶捶背一边连珠炮般地询问,爷爷奶奶乐得跟孩子似的笑呵呵地回答了我们的问题。
我从一位爷爷那里知道了刚才的节目叫“跑驴”,那位扮相滑稽的奶奶是“驴媒婆。
”跑驴是我们德州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有80多年的历史,老爷爷是跑驴的第四代传人。
跑驴分逗驴和群驴两部分,刚刚演出的是逗驴。
重阳节的传统文化故事分享

重阳节的传统文化故事分享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庆祝。
它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在中国的文化中有着深厚的历史和传统。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聚在一起,庆祝并传承着重阳节的传统文化。
下面,我将与大家分享几个重阳节的传统文化故事。
故事一:屈原寻觅草药相传在重阳节这一天,楚国的大夫屈原曾经远道去寻找一种名为白芷的草药。
但是,在寻找途中,他却意外地发现了一种毒草。
屈原立刻辨认出它的特征,然后将草药传授给人们,并告诉他们如何防止中毒。
从那以后,每逢重阳节,人们都会佩戴白芷草,祈求平安健康。
故事二:赛垒救母古时候,有一位年轻人叫赛垒,他非常疼爱他的母亲。
有一年的重阳节,赛垒的母亲犯了重病,无法下床。
赛垒深知母亲喜欢菊花,便在花园里挖了许多菊花,并悬挂在母亲的床前。
母亲看到这些美丽的花朵,非常高兴,她的病情也奇迹般地好转了。
从那以后,人们便将菊花视为重阳节的象征,用以祈愿老人家的长寿和康健。
故事三:学习智取嘉峪关传说在唐朝时期,李世民想攻下兵强马壮的嘉峪关,但是找不到破敌之策。
有一位智者听说了李世民的苦恼,主动上前献策。
他告诉李世民:“重阳节这一天人们登高望远,你可以带领士兵们假装在山上登高游玩,引起敌人的警觉。
等到敌军松懈下来,你再趁机攻打。
”李世民照办了,最终成功地攻下嘉峪关。
从那时起,重阳节登高的习俗也开始流传下来。
故事四:屠苏祈福消灾屠苏是用来祈福消灾的一种祭祀活动,也是重阳节的一项传统习俗。
据说,古时候有一位名叫屠岸贾的大夫,他有一种植物叫苏草,可以清除害虫并消灾避祸。
屠岸贾用苏草制成一种酒,每年的重阳节,他会给人们依次送去。
这种酒被称为“屠苏酒”,人们相信喝过屠苏酒可以祛除厄运和疾病,保佑家人平安。
重阳节的传统文化故事正是通过这些故事流传下来的,通过这些故事,人们对重阳节的重视和祈愿都得到了凸显。
这些故事不仅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体现,也带给人们正能量和向上的力量。
通过分享这些故事,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关于重阳节的小故事
篇一:重阳节的传说、故事
重阳节的传说、故事
重阳节和众多传统节日一样,有着各自的风俗习惯和来历、风俗与传说,你对重阳节这个传统节日有着哪些了解呢?不妨来看看小编今天要为大家介绍的九九重阳节的传说故事,很有意思的。
重阳节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
一场瘟疫夺走了青年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点儿丧了命。
病愈之后,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
恒景四处访师寻道,访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终于打听到在东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恒景不畏艰险和路途的遥远,在仙
鹤指引下,终于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个有着神奇法力的仙长,仙长为他的精神所感动,终于收留了恒景,并且教给他降妖剑术,还赠他一把降妖宝剑。
恒景废寝忘食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
这一天仙长把恒景叫到跟前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
仙长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让恒景骑着仙鹤赶回家去。
恒景回到家乡,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备。
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但是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闻到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便戛然止步,脸色突变,这时恒景手持降妖宝剑追下山来,几个回
合就把温魔刺死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
梁人吴均在他的《续齐谐记》一书里曾有此记载。
篇二:相关重阳节由来的传说故事
相关重阳节由来的传说故事(重阳节来源于道教的一个神仙故事)
东汉时,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农村小伙子,父母双全,妻子儿女一大家。
日子虽然不算好,半菜
半粮也能过得去。
谁知不幸的事儿来了。
汝河两岸害起了瘟疫,家家户户都病倒了,尸首遍地没人埋。
这
一年,桓景的父母也都病死了。
桓景小时候听大人们说:“汝河里住有一个瘟魔,每年都要出来到人间走走。
它走到哪里就把瘟疫带
到哪里。
桓景决心访师求友学本领,战瘟魔,为民除害。
听说东南山中住着一个名叫费长房的大仙,他就
收拾行装,起程进山拜师学艺。
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
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不分昼夜地练开了。
转眼又是一年,那天
桓景正在练剑,费长房走到跟前说:“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来。
你赶紧回乡为民除害。
我给你茱
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你家乡父老登高避祸。
”仙翁说罢,用手一指,一只仙鹤展翅飞来,落在桓
景面前。
桓景跨上仙鹤向汝南飞去。
桓景回到家乡,召集乡亲。
把大仙的话给大伙儿说了。
九月九那天,他领着妻子儿女、乡亲父老登上
了附近的一座山。
把茱萸叶子每人分了一片,说这样随身带上,瘟魔不敢近身。
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
啄了一口,说喝了菊花酒,不染瘟疫之疾。
他把乡亲们安排好,就带着他的降妖青龙剑回到家里,独坐屋
内,单等瘟魔来时交战降妖。
不大一会儿,只听汝河怒吼,怪风旋起。
瘟魔出水走上岸来,穿过村庄,走千家串万户也不见一个人
,忽然抬头见人们都在高高的山上欢聚。
它窜到山下,只觉得酒气刺鼻,茱萸冲肺,不敢近前登山,就又
回身向村里走去。
只见一个人正在屋中端坐。
就吼叫一声向前扑去。
桓景一见瘟魔扑来,急忙舞剑迎战。
斗了几个回合,瘟魔战他不过,拔腿就跑。
桓景“嗖”的一声把降妖青龙剑抛出,只见宝剑闪着寒光向瘟
魔追去,穿心透肺把瘟魔扎倒在地。
此后,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了。
人们把九月九登高避祸、桓景剑刺瘟魔的事,父传
子,子传孙,一直传到现在。
从那时起,人们就过起重阳节来,有了重九登高的风俗。
篇三:重阳节
主题一:10月13日是重阳节,为了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校德育处和少先队大队部将开展“念亲恩、感亲意、抒亲情”——重阳节敬老活动。
现将有关安排如下:
一、指导思想
通过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敬老主题活动和良好的社会氛围的渲染,展现xx小学少先队员尊老敬老的精神风貌,进一步营造敬老、亲老、爱老、助老的社会风尚;激发全体队员孝老爱亲的内在自觉,并由爱家、爱老推及到爱国、爱
社会,进一步树立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积极投身到和谐社会建设中来。
二、主要内容
根据青少年的特点,在各中小队中开展丰富多彩的“念亲恩、感亲意、抒亲情”主题系列活动,通过活动展现xx
小学少先队员孝老爱亲的良好精神风貌。
1、以中队为单位,班队课上各班开展以“念亲恩、感亲意、抒亲情”为主题的班队课,进行家庭美德教育,引导少年儿童孝敬父母长辈,学会感恩。
2、小小真心话。
利用课外活动的时间,每位同学准备一张漂亮的贺卡,将自己想要对父母、长辈说的祝福语或最想表达的感谢语写到纸上并带回家送给自己的父母长辈;
3、开展“爷爷、奶奶的重阳节,我做主”的活动,要求少先队员们开动脑筋,为爷爷(奶奶)设计一个有新意的过节方案,向长辈们送上节日深深的祝福。
建议少先队员可以为爷爷、奶奶准备一根拐杖,方便他们平时的出行;可以陪爷爷、奶奶锻炼身体,大家一起来运动;也可以陪爷爷、奶奶聊天,陪老人们说说话,谈谈心,还可以帮助爷爷、奶奶做点家务事,减轻爷爷、奶奶的辛劳等。
用实际行动感恩爷爷、奶奶,旨在进一步唤起少先队员们尊老、爱老的意识,大力弘扬尊老、爱老的风尚,让他们学会感谢,学会关爱。
共同享受温馨的家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