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7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5讲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教师用书岳麓版

合集下载

程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7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5讲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课件岳麓版0

程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7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5讲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课件岳麓版0

[史料运用] (1)史料一中三位学者分别是从哪一角度对工业革命进行评价的?并作简要 说明。
【提示】
角度:帕尔默从经济发展角度,分析了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或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梅雪芹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了 工业革命造成工业化国家普遍严重的环境问题。杰里· 本特利从文化发展角度, 分析了工业革命提升了市民的职业道德和文化修养(工业化促进文体活动的广泛 推广)。
完成
19 世纪中期,机器制造业的机器化 标志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 成 ①工厂制度成为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
影响
②提高了生产力,加快了城市化进程,英国成为“ 世界工厂 ” ③推动了欧美国家在政府主导下开展工业革命, 纺织业和铁路业 成为两个领先的部门
正确区分工业革命的标志 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机,而不是凯伊发明的飞梭, 也不是瓦特的“万能蒸汽机”。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不是大机器生产取代工场 手工业,而是机器制造业的机器化。
三 大 能 力 培 养
第 15 讲
两 大 素 养 讲 练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课 时 强 化 练
考点 1| 两次工业革命
1.蒸汽时代的到来——第一次工业革命 ①政治:“光荣革命”后,英国社会稳定 条件 ②经济:人口、 资本 流动自由,经济稳步发展 ③市场:18 世纪中期,英国海内外 市场 日益扩大 ④技术:许多行业兴起技术革新的热潮
② 内燃机 的发明和应用也是这一时期的重要成就,新兴化学工业取得显 著发展。 ③技术革新也推动了钢铁工业的发展。 (4)影响:新的工业部门兴起,旧的工业部门得到飞跃发展, 重工业成为整 个工业的主导。
数字法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 (1)一个时代:“电气时代”。 (2)两个中心:美国和德国。 (3)三个特点:科学与技术相结合;几个国家同时开始;部分国家交叉进行。 (4)四点成就:电的广泛使用;内燃机创制和使用;化学工业的发展;钢铁 工业的进步。 (5)五个新兴行业:电力工业、石油工业、汽车工业、化学工业、电器制造 业。

高考历史第八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5讲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课件岳麓版

高考历史第八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5讲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课件岳麓版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观察表格可知,受工业 革命的影响,从约1770年开始英国国民总收入不断增加,而从1755年至1 797年工人实际工资不增反降,至1835年工人工资上涨不到一倍,这说明 经济发展与工人实际收入增长不同步,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故A项 错误,D项正确;表格中信息未体现B、C两项,排除。
合作探究 主题 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途径及特点
◆史料呈现 史料1 19世纪中晚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
▶知识图解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历程
▶思维启迪 英国御厨为国王开出的“圣诞节布丁”的配方(部分)中, 无籽葡萄源自澳大利亚,带籽葡萄干源自南非,红糖源自西印度群岛,布 丁香料源自印度,苹果泥源自加拿大,面粉则源于英国。概括指出该配 方反映了什么历史趋势。列举推动该趋势形成发展的历史因素。 提示: 趋势:世界市场逐步成形(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因素:①新航路开辟; ②殖民扩张;③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⑤交通与通 讯的进步。
3.表现 (1)欧美工业国可以从全世界范围内获得原材料和初级产品,并倾销工 业品或进行投资。 (2)欧美工业国的货币可以自由兑换。 (3)一国发生经济危机会波及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
▶概念阐释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包括资本主义世界政治体系(指资本主义制度在世 界范围内的确立)、经济体系(指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整个世界被纳入资 本主义经济体系)和殖民体系(指亚非拉广大地区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 地、半殖民地)。
解析 托拉斯即美国垄断资本主义是自由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 果,垄断资本主义即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美国托拉斯是生产和资本 高度集中的结果,故选C。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一般指能源和交通,而题 干中并未说明托拉斯掌控了哪些行业,因而无法得出托拉斯控制了美国 经济发展命脉的结论,A项错误;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进一步推动资本主 义发展,B项错误;美国托拉斯形成后,依然推行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直 到罗斯福新政结束自由主义,推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D项错误。

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笔记、提纲(工业文明的崛起与对中国的冲击)

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笔记、提纲(工业文明的崛起与对中国的冲击)

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笔记、提纲(工业文明的崛起与对中国的冲击)◇【考纲要求】1、新航路的开辟。

2、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3、工业革命。

4、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5、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课程标准】1、15世纪末,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的状态,将世界连成了一个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

2、西欧国家通过早期殖民扩张,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资金、原料和广阔的海外市场,为工业革命的出现提供了前提。

3、两次工业革命后,亚、非、拉美的绝大部分地区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终于形成。

4、单元线索:伴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逐渐解体。

5、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并曲折发展。

◇【知识整合】一、新航路的开辟1、开辟瓣航路的背景:(1)、必要性(原因):①、经济根源: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根本原因)。

②、社会根源:《马可波罗游记》欧洲的“寻金热”(开辟新航路动机)。

③、宗教根源:传播天主教。

④、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占领传统商路(直接原因)。

⑤、思想因素: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思潮一人文主义鼓励冒险、勇于开拓、进取挑战并征服自然,大胆追求财富并实现个人价值。

(2)、可能性(条件):①、科学技术的发展(航海技术的提高、造船技术的发展、地理知识的提高)。

②、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

2、过程:①、1487年葡萄牙人迪亚士发现好望角(暴风角)。

②、1498年葡萄牙人达•伽马直达印度。

③、1492年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横渡大西洋发现美洲大陆。

④、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3、影响(1)、对世界:①、加强了欧洲同亚、非及美洲之间的联系,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②、地区性的贸易开始向世界性的贸易扩展,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③、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2)、对欧洲:①、欧洲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7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17讲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和交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7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17讲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和交

第7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7讲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和交通与通讯的变化课时限时训练岳麓版(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清末上海竹枝词写道:“衣衫华美习为常,抱布贸丝作大商。

几句西人言语识,肩舆日日到洋行。

”下列对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概括准确的是( )A.民营企业的发展B.思想观念的变化C.消费水平的提高D.工业文明的冲击D[材料反映了工业文明冲击下,人们的穿着、习惯以及经商活动的变化,与民族工业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思想观念的变化,故B项错误;消费水平的提高是表现,而不是原因,故C项错误。

]2.19世纪80年代以后,一批来华的传教士中有人首先提倡天足;维新人士更率先反对缠足,主张放足;1901年,慈禧太后下达了劝禁缠足的懿旨;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下令禁止缠足。

这说明( )A.近代放足运动具有反封建政治意义B.传教士主张男女的社会地位平等C.维新人士反对缠足的态度最为坚决D.女性群体的地位受到社会的关注D[传教士提倡天足与反封建政治意义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传教士提出该主张的目的,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无法推断维新人士反对缠足态度的程度,故C 项错误;废除缠足表明女性群体的地位受到社会的关注,故D项正确。

]3.民初的剪辫意外地促进了服饰的改革,诚如孙中山所指明的:“去辫之后,亟于易服,又急切不能得一适当之服式以需应之,于是争购呢绒,竟从西制,致使外货畅销,内货阻滞。

”由此可见( )A.剪辫巩固了革命成果B.易服成为社会共识C.服饰变革具有经济性D.社会崇洋风气盛行C[材料信息“剪辫后争购呢绒,竟从西制,致使外货畅销,内货阻滞”,说明服饰的变革具有经济性,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剪辫后还是出现了复辟,因此A项错误;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社会崇洋风气盛行”说法太绝对,故D项错误。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7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5讲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课件人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7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5讲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课件人
史料一 鸦片战争后,①大批丝、茶从上海、广州和福州等 通商口岸运出,1842-1864 年,茶的出口增长了一倍,丝的 出口增长近 5 倍。1846-1856 年,茶的出口再增长 55%,丝 的出口又增 3 倍多,除传统的丝茶贸易之外,为适应外资的 需求,②驼毛、羊皮、羊毛、牛皮、猪鬃、锡、豆类、原棉 等新品种不断扩大输出,特别是锡和猪鬃,③由于英国的需 求增加,成为对外贸易的抢手货。
民族工业的出现和艰难发展 1.产生 (1)原因:19 世纪 70 年代前后,外资企业和_洋__务__派___创办工 业的刺激和影响。(2)表现:以上海__发__昌__机__器__厂__、广东继昌 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等为代表。 2.初步发展 (1)原因:a.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并于 1903 年设立商部,奖励工商。b.涌现出张謇、荣宗敬、 荣德生等一批实业家。c.中国人民掀起收回利权运动。
【思维导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1.民族资产阶级形成 (1)阶级构成多源,买办影响甚巨
民营企业基本都是单一的私人资本,大企业的投资者一 般为官僚、军阀、买办、商人、绅士,中小企业的参股者比 较广泛。其中买办是当时中国最懂得资本主义知识的一部分 人。他们接办洋务民用工业,屡屡创造辉煌。
买办指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替外国资本家在本国市 场上服务的中间人和经理人。这类被外商雇用的商人,可作 为外商的翻译,也可处理外国商界与本国政府间的双向沟通。 鸦片战争后,中国废止公行制度,外商乃选当地中国商人代 理买卖,沿称买办。后来,外商为减少买办的中间佣金,逐 渐采取与中国人直接交易的方法,买办遂转化为单纯的外商 雇员,称“华经理”或“中国经理”。买办阶层推动了中国的洋 务运动,催生了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
(1)史料一反映了列强经济侵略对近代中国的影响。注意变化 的时间“鸦片战争后”。①处画线部分说明传统的丝茶贸易不 断增长;②处画线部分说明当时中国的出口以农副产品为主, 品种不断增加;③处画线部分说明中国出口商品受外资需求 影响较大。 (2)史料二反映了西方近代工业化对近代中国产生的影响。解 读史料时注意第一句话的引领作用。④处画线部分说明新的 手工业行业增多;⑤处画线部分说明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 “织”分离。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18讲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习题 岳麓版必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18讲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习题 岳麓版必

第18讲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习题岳麓版必修2一、选择题1.(2015·某某六校教研会)“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

……除了在强有力的需要的刺激下,发明者很少做出发明。

作为种种新发明的基础的许多原理在工业革命前数世纪已为人们所知道,但是,由于缺乏刺激,它们未被应用于工业。

”这一观点强调的是导学号 26060705( )A.天才发明者无法决定历史的发展轨迹B.历次工业革命很少将科学原理付诸实践C.现实需要是推动工业革命的强大动力D.科学研究直接催生了工业革命的开展【答案】C【解析】由“……除了在强有力的需要的刺激下,发明者很少做出发明”“由于缺乏刺激,它们未被应用于工业”可知材料强调现实需要是推动工业革命的强大动力,C项正确。

材料并不是强调科学发明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问题,A项与题意无关;历次工业革命特别是后两次将大量的科学原理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B项明显不符合史实;工业革命的直接原因源于市场对产品的需求,D项符合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表述。

2.(2015·滨州)《西方文明史》中写道:“经过长时期的分离,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终于携手并进了。

”下列选项能最先验证这一趋势的是导学号 26060706( ) A.瓦特改良的蒸汽机B.珍妮纺纱机C.发电机D.电子计算机【答案】C【解析】材料体现的是科学与技术的完美结合的开始,该现象出现在第二次科技革命时期,C项发电机是这一时期的发明;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和珍妮纺纱机是工业革命时期的发明,电子计算机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明,排除A、B、D三项。

3.(2015·某某)英国工业革命从哈格里夫斯的珍妮纺纱机到卡特莱特的水力织布机、再到瓦特的改良蒸汽机,能够“连续涌现新奇事物”的主要原因是导学号 26060707( ) A.科学技术的进步B.生产模式的转型C.创新机制的激励D.市场需求的带动【答案】D【解析】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技术发明的条件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生产模式的转型是技术发明的影响,故B项错误;创新机制的激励也是推动技术发明的条件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原有的生产工具代表的生产力,无法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利润驱使生产部门进行技术革新,导致“连续涌现新奇事物”,这是根源,故D 项正确。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7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单元高效整合岳麓版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7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单元高效整合岳麓版
洋务运动
一个口号:师夷长技以自强
两类企业:军事工业、民用工业
三支海军:北洋、南洋、福建
四大活动:创办军事工业;创办民用工业;筹划海防;改革教育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一个特点:“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两个阶级:壮大了无产阶级;催生了民族资产阶级
三大障碍: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四大阶段:“春”,甲午战争后获得初步发展和一战期间的“短暂春天”;“夏”,1927-1936年国民政府统治前期获得较快发展;“秋”,抗日战争时期遭受空前的破坏;“冬”,解放战争时期遭到毁灭性打击
上海发昌机器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广东继昌隆缫丝厂
中国产生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产生了民族资产阶级
19世纪末
初步发展
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实业救国”思潮兴起
棉纺织业发展尤为迅速
民族资产阶级领导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一战期间
黄金时期
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华民国的成立;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工业化的次序
工业化先是从轻工业如棉纺织业开始,再发展重工业
洋务企业一开始就发展重工业,轻工业是辅助,工业结构极不合理
第7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单元高效整合岳麓版
知识网络
知识整合
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项目




新航路的开辟
一大目的:寻找贵金属黄金
两条航线:向西到达美洲;向东到达亚洲
三大条件:造船技术;航海技术;地理知识
四大航海家:哥伦布;迪亚土;达·伽马;麦哲伦
殖民扩张
一个世界霸主:英国18世纪成为“日不落帝国”,夺取世界霸权
轻工业迅速发展,重工业和新兴化学工业有一定发展

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单元整合课件

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单元整合课件

后,西方各国的商品大量涌入中国,特别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商品输入量
激增。由于西方使用大机器生产,其商品价格非常低廉,农民就出卖粮食、棉 花等农产品,买回自己所需要的布匹或其他手工业品,这样在全国就出现了专
门生产粮食、棉花和其他经济作物的地区。
同时,外国资本主义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利润,又吸引人们投资于近代企业,这 就为中国资本主义企业的产生提供了资金。另外中国资本主义企业创办时所用 的机器设备甚至于原料都是从外国进口的,技术方面也仰仗于外国。所以,一
2.从材料与课本的关联 ——找取相似点。试题虽然是新材料、新情景和新
设问,但迄今为止,任何一道材料题的解答,都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 识回答”,即不管材料多新,必定与课本有不可分割的关联,“貌离神合”于 课本知识。这里的关联一是指试题以课本知识为背景或依托,二是指试题的一 两处设问需用课本知识来回答或确定大方向。确定了材料与课本的某个或某方
资产阶级一直扮演着主角,开始是商 开始由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官僚买办资 领导 业资本家,后来是工业资本家、垄断 产阶级在其过程中作用甚大,民族资产阶 力量 资本家推动近代化 级没有真正掌握领导权 资金 来源于资本的原始积累 来源 洋务企业多靠政府投资,民族资本主义在 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外国资本 主义的压迫下,资金严重不足
﹝史学前沿﹞
关于资本主义萌芽与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之间关系的争论
关于资本主义萌芽与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之间的关系,学术界有不同的看 法。
林增平认为,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没有得到如同西方
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历史条件,因而发展微弱。近代资本缺乏原来的手工工场 作为发展的基础,中国新兴的近代企业,绝大部分是从无到有,把西方已有的 企业成套地移植过来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讲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考点1| 两次工业革命NO.1识记——主干梳理·知识自查一、蒸汽时代的到来1.条件(1)政治:“光荣革命”后,英国社会稳定。

(2)经济:人口、资本流动自由,经济稳步发展,工场手工业十分兴旺。

(3)市场:到18世纪中期,海内外市场不断扩张。

(4)技术:许多行业兴起了技术革新的热潮,开始用机器生产替代手工生产。

成就发明飞梭发明手摇纺纱机发明水力纺纱机出现一系列重大技术发明,炼铁、采煤技术提高改进“万能蒸汽机”制成火车机车制成以蒸汽为动力的汽轮19世纪中期:机器制造业诞生,机器制造业的机器化标志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

4.影响(1)使生产力飞速提高,新兴工业部门涌现,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2)欧美国家纷纷仿效,在政府的主导下开展工业革命,纺织业和铁路业成为两个领先的部门。

[轻巧识记]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1.时间: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

2.范围:英国、德国、美国和法国等几个工业发达的国家。

3.特点:科学成为技术进步的最重要推动力。

4.成就(1)电力: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研制出实用的发电机;爱迪生发明电灯等。

(2)交通:戴姆莱和狄赛尔先后发明了内燃机;汽车、飞机等新型交通工具出现。

(3)化学:李比希最早提出使用有机化肥;柏琴发现第一种人工合成染料。

(4)钢铁:出现了多种新的炼钢法。

5.影响(1)新的工业部门兴起,旧的工业部门由于技术改造而得到飞跃发展;重工业成为整个工业的主导。

(2)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生产和资本日益集中,进入大企业时代。

[易混辨析]两次工业革命的区别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是生产技术革新的需要推动了新技术的发明。

第二次工业革命则是科学技术研究取得突出成就,转化为生产力的结果。

NO.2理解——史料研习·史论归纳工业革命的影响史料一政治革命只是推翻了封建制度的专制统治,而工业革命则①彻底改造了英国社会。

在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相辅相成下,引发了经济、社会以及政治等方面的全方位变革,使英国的国际地位和国家实力产生了巨大变革。

——《对工业化的重新认识及其现实意义》史料二 19世纪的思想一方面②以旧思想为基础,对旧学说进行延续,另一方面是对现实的反思,尤其是对工业革命引发的社会现实的反思。

正如帕尔默认为“工业化和法国革命两种力量联合在一起,导致了1815年以后种种新学说和运动的产生”。

——《论帕尔默“变革世界的引擎”》史料三从这③污秽的阴沟里泛出了人类最伟大的工业溪流,肥沃了整个世界;从这肮脏的下水道中流出了纯正的金子。

人性在这里获得了最为充分的发展,也达到了最为野蛮的状态;文明在这儿创造了奇迹,而文明人在这儿却几乎成了野蛮人。

——1835年托克维尔评论曼彻斯特[学会读史](1)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的变革是多方面的。

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所造成的变革性影响。

提示:经济:机器大生产取代手工操作;城市化进程加快。

社会: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诞生;工人运动兴起。

政治:推动1832年议会改革,代议制不断完善。

思想:自由主义思潮兴起。

国际地位:成为“世界工厂”。

(2)如何理解史料三中“文明在这儿创造了奇迹,而文明人在这儿却几乎成了野蛮人”?应该怎样正确应对文明转型?提示:理解:工业文明在取代农业文明的过程中,资产阶级不断加紧剥削工人阶级和掠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同时,也给自然环境带来了很大的污染和破坏。

应对:加快科技进步与新技术发展;建立新的资源配置体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史论归纳比较两次工业革命1.(2017·海口期末)19世纪中叶,隐私成为英国中产阶级的重要家居观念。

随着住房空间的增大,家庭中的个人独立领域与不同功能的空间开始出现,并强调“仆人必须与主人分开”。

这说明当时英国 ( )A.资产阶级强调等级观念B.民生住房得到有效保障C.经济发展影响生活观念D.阶级结构发生显著变化C[资产阶级强调的是民主平等而非等级观念,故A项错误;材料并非强调住房问题得到了保障,故B项错误;由于工业革命的进行,资产阶级更加希望自由、民主和人权,个人隐私希望得到尊重,故C项正确;19世纪中叶,社会中的主要阶级结构并未发生显著变化,故D项错误。

]2.(2017·枣庄高三统考)据统计,1760-1780年,英国农业增长率为每年0.1%;1780-1801年则为0.8%,同期英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为1.4%,工业年增长率为2%。

这说明当时英国 ( )A.农业在经济中的地位下降B.形成有机联系的国内市场C.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D.工业化促进了农业的发展D[1760-1801年间英国在进行工业革命,英国农业增长率不能代表农业在经济中地位的变化,故A项错误;材料仅反映出英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无法推测国内市场的变化,故B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城市化进程,故C项错误;工业革命的进行提高了农业生产率,推动了农业的发展,故D项正确。

]3.“1879年10月21日,美国科学家爱迪生在纽约的一个实验室里,亮起了一盏电灯。

当这个消息传到证券交易所,煤气行业的股票应声下跌,因为人们预感到,煤气灯的时代即将成为过去,电灯的时代来临了。

”这说明了 ( )A.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电器的发明和应用B.煤气行业开始为新兴电力工业所淘汰C.证券交易所操纵着美国的经济运行D.科学技术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生活D[题干材料主要讲述爱迪生发明电灯,并不能看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电器的发明和应用,故A项错误;题干指的是煤气灯时代即将成为过去,而不是煤气行业即将淘汰,故B项错误;仅根据题干不能看出证券交易所操纵着美国的经济,恰恰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影响着美国的经济,故C项错误,D项正确。

]考点2| 工业时代的经济组织和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NO.1识记——主干梳理·知识自查一、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工业时代1.基本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制度。

2.企业特点(1)工厂将生产资料和工人集中在一起,通过使用机器进行大批量生产。

(2)工厂实行细致的分工和严格的纪律。

(3)中小企业占多数,企业主既是资本所有者,又是企业经营管理者。

[易混辨析]工场与工厂的区别工场是以手工劳动为主,以分散的家庭生产为组织形式;工厂是实行大机器生产,集中生产,分工细致。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大企业时代1.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经济迅猛发展,生产和资本出现集中趋势,企业规模越来越大。

2.特点(1)大企业控制着一个或多个部门的生产与经营。

(2)大企业由高级专业人才进行管理。

(3)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提高了生产效率。

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1.方式:19世纪末20世纪初,通过国际贸易、资本输出和武力逼迫等方式,以欧美为中心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1)国际贸易:工业革命后,国际贸易的格局和规模都发生巨大变化。

19世纪最后30年,国际贸易额增长了3倍。

(2)资本输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输出即对外投资的规模不断扩大,加强了欧美投资国与资金接受国之间的经济联系。

(3)武力逼迫:欧美列强利用坚船利炮,把全球卷进了世界市场。

2.表现(1)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工业国可以从全世界范围内获得它们需要的原材料和初级产品并倾销工业品或进行投资。

(2)它们之间的货币可以自由兑换,它们中的一国发生经济危机会波及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

(3)以欧美工业国为主导的统一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了。

[轻巧识记]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示意图NO.2理解——史料研习·史论归纳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史料一 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①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

……欧洲通过其资本、工业及军事能力而在19世纪末统治了世界经济。

——杰克逊·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史料二 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卷入世界市场的大多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

它们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

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一批新工业国家的兴起,②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个中心的新格局。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学会读史]主旨归纳信息解读史料一: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及欧洲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①→经过两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史料二: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 ②→世界经济形成了多个贸易中心(1)根据史料一,概括19世纪末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出现这一特点的原因。

提示:特点: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原因:经济发展,科技革命(交通革命),资本输出,殖民扩张。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贸易发展的基本特点。

提示:英国垄断地位被打破,世界形成多个中心的贸易新格局;世界贸易总量持续大幅度增长;国际分工和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加强;世界经济的联系进一步加强,以欧美工业国为主导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史论归纳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1)提供了物质基础。

工业革命用机器大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空前发展,为满足急剧扩大的生产和商品销售的需要,列强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殖民扩张,使世界上绝大部分落后国家和地区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

(2)密切了国际交流。

各行业间和各国间生产的互补性,使世界各国各地区间的交往更加频繁,分工也更具体,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准备了物质条件。

(3)为推动国际交流提供了技术和经济条件。

它促进了国际间人口和资金的流动,引起交通运输业的技术革命,促进了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的传播,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联结世界的经济纽带逐渐形成。

(4)改变了世界格局,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殖民体系的确立成为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保障。

NO.3应用——对点训练·落实强化1.(2017·太原质检)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

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世界各地进口牛肉、羊毛、咖啡、硝酸盐等物资;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

这说明( ) A.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开始形成B.全球资源通过世界市场流向欧洲C.欧洲在世界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D.世界逐步建立起合理的经济秩序C[19世纪末的世界市场中,欧洲凭借其经济实力,在世界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故C 项正确。

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开始形成,而材料信息反映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故A项错误;全球资源通过世界市场流向欧洲,同时欧洲资本投向海外,进行资本输出,B项不够全面,排除;落后地区成为欧洲经济的附庸,是不合理的经济秩序,故D项错误。

] 2.纪录片《公司的力量》讲道:“从1872年2月17日到3月28日,短短39天,洛克菲勒一口气吞并了22个竞争对手,他还曾在48小时内,连续买下了6家炼油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