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届高考历史备考:2018年全国Ⅰ卷历史第42试题分析(说题)-学术金刚

合集下载

2018年高考全国Ⅰ卷历史试题分析

2018年高考全国Ⅰ卷历史试题分析
A. 已经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 B. 开始进行对矿产资源的开采 C. 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D. 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
单一型材料选择题——语意和语境
例:下图反映了1945—1975年间联合国成员国的变 化情况,这表明
A. 第三世界发展壮大 B. 欧共体的成员增加 C. 世界贸易范围明显扩大 D. 经济区域化的趋势加强
4.2018年全国1卷引入学术界新观点统计
题号 28
30
34 41
内容
相关研究
甲午战争时期日本的舆论宣传 《甲午战争中日本的舆论
策略
宣传战》秦海侠 徐初波
新中国成立前夕西方国家与中 《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共对
共外交接触
美外交政策的演变》等
工业革命首先发生于英国研究
中国基层社会治理
杨开道《中国乡约制度》
唯物史观是历史学习的基本史观。如全国I卷24题通 过呈现《墨子》一书中的成就,考查的落脚点在中 国劳动人民的智慧,让学生能够认识到劳动人民是 历史的创造者,体现历史唯物史观。
时空观念指在一定时间、空间中理解和解释重大 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能力。几乎所有的试题解 答学生都必须具备一定的时空观念才能够准确地 解答它。
复合型材料选择题——语意转折
例: 1948~1949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 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 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中共中央考虑:不 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用积极办法争取 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 家的承认。这反映出
A. 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B. 西方国家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 C. 中国突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 D. 新政府不急于获取国际支持
2.从试题提问词分析:有提问词和无提 问词

说题:2019年全国Ⅰ卷历史第42题 说高考真题课件说高考真题课件【高考历史开放性试题】

说题:2019年全国Ⅰ卷历史第42题 说高考真题课件说高考真题课件【高考历史开放性试题】

具体步骤如下: (一)首先提取观点(如下任意一观点) 1、国民应该了解本国的历史 2、国民对本国历史的了解,必附随一种对历史的温情与敬意 3、国民对本国历史存有敬意,会减少偏激的虚无主义和自大心态 4、国民史学素养的提高,是国家再发展的希望 (二)其次表态度(评观点) (三)再次论证(析观点) (四)最后结论(如下) 1、读史可使国民增强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力 2、文化认同、民族认同,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 3、正确的民族、国家历史观,能增强国民意识 4、多元一体的文化认同是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
——钱穆《国史大纲》(1940)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 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一、试题考点分析
1、考点体现:本题以“钱穆《国史大纲》中的读书信念”作为考查内容。
2、热点体现:本题重点考查核心素养中的“家国情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 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历史观,形成民族认同、国家认同、文化认同,坚定学生理 想信念,激发民族自豪感、自信力和爱国热情。
2、试题答案拓展(答题模式) 得分关键:观点+评(表明态度)+析(论证)+结论(理论升华)
观点(依据材料,提取观点):××××××××××××。 评(表明态度):此观点正确与否。 析(持论有据):
×××××××,×××××××××,××××××××××, ×××××××××,×××××××××,××××××××。(运用中国古代、 近现代史实论证,同时结合1940年中国抗战的国情,谈家国情怀) 结论:家国情怀,理论升华。
——钱穆《国史大纲》(1940)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 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18年高考全国Ⅰ卷历史41、42题评析

2018年高考全国Ⅰ卷历史41、42题评析
12分材料外国1415朱元璋在位期间不占城爪哇暹罗等30余国迚行宏斱贸易废陋丞相制度郑和七下西洋是丐界航海叱和德国人古登堡収明了最早癿印刷机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佛罗伦萨200余家纺织工场雇佣3万余名工人16丐张居正迚行赋役合一统一彾银癿一条鞭法改革李时珍本草纲目刻玉米番薯马铃薯等高产作物传入丨国汤显祖出生代表作牡丹亭表现男女主人公冲破礼教束缚追求爱情自由哥白尼提出太阳丨心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到丨国传播了西斱自然科学知识莎士比亖出生代表作哈姆雷特17朱子学在日本为宏推崇成为显学茶叶大量输彽欧洲宋应星天工开物刻美洲白银大量流入丨国郑成功收复台湾英国入侵印度英属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开展殖民活劢英国早期秱民乘五月花号到达北美外历叱信息自拟论题幵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洋 利 用 指 出 二 人 学 认 识 的 共 通 张 , 并 加 代法国民族主 地方自治的
的 主 要 科 技 成 果 之处。
以 简 要 评 义内涵的相同 历史背景。
变 化 及 命 运 不 同 (3)我们应当 价。
之处,并说明 (3)说明
启示。 的原因。 以 什 么 样 的 态
不同之处及其 村民自治的
【答案】变化:宋以道德教化为主,明清增加了宣讲“圣谕”的 内容;(3分)乡约组织从民间自发建立到由地方官吏推动设立。 (3分) 积极作用: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加强基层社会治理;(2分) 有利于发展生产;(2分)促进了儒家文化和传统道德的传播。 (2分)
材料二 清末,时人认为“地方自治者,为今世界立国之基 础……于救亡之事,至为切要”。1909年,清政府颁布《城镇乡 地方自治章程》,地方自治大致按行政区划分城镇和乡两级,设 立议事会为议决机关,议员由选民互选充任。
4、现代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境内各民族 统称为中华民族。

2019-2020届高考历史备考:2018年全国Ⅰ卷历史第42试题分析(说题)-中高考前沿

2019-2020届高考历史备考:2018年全国Ⅰ卷历史第42试题分析(说题)-中高考前沿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早期重 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 (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1、试题答案拓展 方法与技巧
第一:审题。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早期重大历史
时间、过程、 代表性事件等 基本要素比较 完整准确。
评价全面合理 。
————
2分
只符合三项要 求的二个。
时间、过程、 代表性事件等 基本要素不够 准确。 评价较全面合 理。 历史现象的概 述与评价的逻 辑关系一致。
1分
只符合三项要 求的一个。
时间、过程、 代表性事件等 基本要素缺少 ,表述不准确 。 评价不够全面 合理。 历史现象的概 述与评价的逻 辑关系部分一 致。
。。。。。。。。。。。。。
42.(12分) 评分标准:
分值评分要素
(1)提取的情节 和反映的历史现象
(2)对历史现象 的概述
(3)对历史现象 的评价 (4)历史现象的 概述与评价的逻辑 关系
4分
————
时间、过程、代表 性事件等基本要素
完整准确。 ————
————
3分 情节提取于小 说,与历史现 象具有关联性 ,历史现象属 于该时代。
说题:2018年全国Ⅰ卷历史第42试题
说题内容: 一、试题考点分析 二、试题学情分析 三、试题拓展分析 四、试题预测分析
42.(2018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英国作家笛福创作的小说《鲁宾逊漂流记》出版于1719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世界 近代早期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

理解材料,最大限度的获取 有效信息 理解历史叙述与历史结论。 正确解释历史事物 论证历史问题

2019年全国Ⅰ卷42题分解

2019年全国Ⅰ卷42题分解
1940年钱穆强调此观点,是为了宏扬中华民族精神,增强抗战胜利的信心。
结论:
总之,只有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国家观、历史观,才能增强国民意识,才有可能实 现民族伟大复兴。
3、试题改编拓展(相似命题)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梁启超"新史学"论纲的一个突出的部分就是对"中国之旧史"的批判,梁启超认 为中国古代史学是"发达"的,但他具体指出"中国之旧史"有"四蔽":
2019年全国卷42题分解
2020春天武汉的樱花应该更加绚丽多姿
2020/2/14
说题内容:
一、试题考点分析 二、试题学情分析 三、试题拓展分析 四、试题预测分析
42、(2019年全国1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 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 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三、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 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 四、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备具上列诸条件者比数渐多,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
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
以阐述。
世界史:(文字) 鲁宾逊 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 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早期重大 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 史现象。。
2018 二卷
中国史:(文字)
2019
钱穆《国史大纲》
二卷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
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

2018年高考全国Ⅰ卷历史试题分析及2019届高三备考建议

2018年高考全国Ⅰ卷历史试题分析及2019届高三备考建议

2018年高考全国Ⅰ卷历史试题分析及2019届高三备考建议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总纲高考评价体系(一体)通过确立“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这一高考核心场,回答了“为什么考”的问题。

通过明确“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考查目标,以及“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方面的考查要求(四翼),回答了高考“考什么”和“怎么考”的问题。

“基础性”要求主要体现在学生要具备适应大学学习或社会发展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素养,包括全面合理的知识结构、扎实灵活的能力要求和健康健全的人格素养。

“综合性”要求主要体现在学生能够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知识、思想方法,多角度观察、思考,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应用性”要求主要体现在学生要能够善于观察现象、主动灵活地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致用,具备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实践能力。

“创新性”要求主要体现在学生要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具备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方式。

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国现代化建设时期的基础教育课程目标一、双基教学(1978——1988)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二、三项目标(1988——2000)基础知识、思想教育、能力培养三、三维目标(2001——2017)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四、学科核心素养(2014——2017……)3 个指标,文化修养是个体自主发展和参与社会的必要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是促使个体适应社会和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前提与根本保证。

3 个内容,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关键能力家国情怀、唯物主义、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1.下文引自魏源的《海国图志》:“既款之后,则宜师夷长技以制夷。

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广东互市二百年,始则奇技淫巧受之,继则邪教毒烟受之,独于行军利器则不一师其长技,是但肯受害不肯受益也。

2018年全国高考I卷历史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8年全国高考I卷历史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8年全国高考 I 卷历史试题及参照答案24.《墨子》中有对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 , 对杠杆原理、声音流传、小孔成像等也有阐述 , 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录。

这反应出 , 《墨子》A.聚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髓B.形成了完好的科学系统25.据学者研究 , 唐代“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状况如表 2所示。

表2 “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代藩镇基本状况表藩镇种类数目(个)官员任免赋税供纳兵额与功能河朔型7藩镇自擅不上供拥重兵以自立中原型8朝廷委任少上供驻重兵防骄藩边境型17朝廷委任少上供驻重兵守边境东南型9朝廷委任上供驻兵少防响马由此可知,这一期间的藩镇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B.相互之间攻伐不已26、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平个采纳新制盐技术的竹简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成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

这反应出当时A.民营手工业获得发展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27.图 6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奇兽。

明朝臣以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

这表示当时A.对外沟通促进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种类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C.海禁政策的排除促进了对外文化沟通D.外来物件的传入推进了传统看法更新28.甲午战争期间,日本拟订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安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很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

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声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专制中获得解放”。

对此,清政府却碌碌无为。

这反应了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度B.日本力争更改中国的君主政体C.清代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D.西方媒体煽动中国的民主革命29.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能否合适中国国情的争辩,有人反对走俄国式的道路,以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添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纳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

2018年高考全国Ⅰ卷历史试题分析

2018年高考全国Ⅰ卷历史试题分析

2018年高考全国Ⅰ卷历史试题分析2018年全国高考文综I卷的历史试题,继续坚持“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的原则,在形式上,试卷的结构、试题的形式、各题的分值等与去年一致,在内容上,依然是既注重主干知识的考查,又注重历史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的考查;同时贴近现实,注意与社会现实问题的结合。

最值得一提的是:根据新高考改革的实际要求,较大幅度地调整试题难度,难度适中,有一定区分度。

总之,2018年高考I卷的历史试题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一、试卷结构2018年1卷历史分值分布表(必做部分)由上表可知,全国I卷的通史,即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继续保持“三分天下”的格局,与前几年高考是一致的;而模块史比例严重失衡,必修二经济、必修三文化模块的比例大幅度下降,必修一政治模块的比例激增。

二、试题形式1.继续史学过程与方法的考查。

如第34题,材料列举了目前学术界有关英国工业革命产生的几种新观点。

既拓宽了考生的学术视野,也考查了史学过程方法。

2.试题形式依然把主干知识作为能力考査的主要载体。

如第24题以科学知识与墨家思想相结合、第25题考查唐代后期的藩镇割据、第26题的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第28题的甲午战争、第31题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第32题的梭伦改革、第33题马克思主义诞生、第34题工业革命、第35题第三世界的兴起等。

3.试题形式上更加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

如第41题材料从宋代的乡规民约、清末新政下的地方自治、新时期的基层民主制度的对比和发展,综合考查了概括、说明、分析、评价等学科方法和能力。

4.首次将文学素材引入高考试题,这是今年高考试题的最大变化和亮点。

如第42题以《鲁宾逊漂流记》的相关情节为素材,考查小说所反映历史现象。

三、试题难度根据新高考改革的实际要求,较大幅度地调整试题难度。

从整体上看,试题贴近考情,难度适中,有一定区分度,体现了高考的选拨功能和对教学的引导作用。

具体体现如下:1.选择题所考查的都是考生熟知的基础知识,基本杜绝了往年拓展性的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试题考点分析
1、考点体现: 此题以《鲁宾逊漂流记》的故事梗概为切入点,意在考查西 欧早期资本主义发展时期的重大史实,如新航路开辟、资本原始积累、殖民扩张、三 角贸易、人文主义、宗教改革等。 2、热点体现:此题意在考查西欧早期近代化问题;意在考查历史核心素养, 设及到时空观念、唯物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 3、能力体现:此题意在考查考生从文学作品中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 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文学作品是一定时期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反映, “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
3分 2分 1分 情节提取于小 说,与历史现 (1)提取的情节 只符合三项要 只符合三项要 ———— 象具有关联性 和反映的历史现象 求的二个。 求的一个。 ,历史现象属 于该时代。 时间、过程、 时间、过程、 时间、过程、 时间、过程、代表 代表性事件等 (2)对历史现象 代表性事件等 代表性事件等 性事件等基本要素 基本要素缺少 的概述 基本要素比较 基本要素不够 完整准确。 ,表述不准确 完整准确。 准确。 。 (3)对历史现象 评价全面合理 评价较全面合 评价不够全面 ———— 的评价 。 理。 合理。 历史现象的概 (4)历史现象的 历史现象的概 述与评价的逻 概述与评价的逻辑 ———— ———— 述与评价的逻 辑关系部分一 关系 辑关系一致。 致。
4分
• 示例:
• 情节1、鲁滨逊遇险漂流到海岛上,在那里建立了自己的领地 • 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映出近代早期的西欧殖民扩张。 • 概述和评价:近代西方殖民扩张始于新航路开辟,在亚非拉地区依靠 武力等方式强占殖民地,掠夺财富,进行移民,开展贸易。 • 殖民扩张掠夺的大量财富流入西欧,为资本主义提供了资本原始 积累,给遭受侵略的地区和人民造成极大灾难,客观上带动了世界市 场的发展。
说题:2018年全国Ⅰ卷历史第42试题
说题内容:
一、试题考点分析 二、试题学情分析 三、试题拓展分析
四、试题预测分析
42.(2018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英国作家笛福创作的小说《鲁宾逊漂流记》出版于1719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世界 近代早期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 鲁滨逊出生于英国一个生活优裕的商人家庭,渴望航海冒险。他在巴西开办了种植园, 看到当地缺少劳动力,转而去非洲贩卖黑奴。在一次航海途中,鲁滨逊遇险漂流到一座荒岛 上。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制造工具,种植谷物,驯养动物,经过十多年,生活居然 “过得很很富裕”。宗教信仰是支撑鲁滨逊的重要力量,且是“在没有别人的帮助和教导下, 通过自己阅读《圣经》无师自通的”。后来,鲁滨逊救出一个濒临被杀的“野人”,岛上居 民也有所增加,整个小岛是他的个人财产,鲁滨逊获救回国后,还去“视察”过他的领地。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早期 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 (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小说情节:
1、鲁滨逊遇险漂流到海岛上,在那里建立了自己的领地 2、鲁滨逊在巴西开办种植园。 3、鲁滨逊去非洲贩卖黑奴。 4、鲁滨逊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过得很很富裕” 5、宗教信仰是支撑鲁滨逊的重要力量,通过自己阅读《圣经》无师 自通的”。
பைடு நூலகம்
。。。。。。。。。。。。。
42.(12分) 评分标准:
分值评分要素
• (“示例”只作评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 情节2、:鲁滨逊在巴西开办种植园。 • 历史现象:反映出近代早期的西欧殖民扩张、殖民掠夺。 • 概述和评价:新航路开辟后西欧殖民者展开了殖民扩张和殖民掠 夺,在美洲依靠武力强占殖民地,屠杀印第安人,贩卖黑奴,开 办种植园。 • 早期殖民扩张掠夺具有血腥性、掠夺性、野蛮性,大量财富 流入西欧,为资本主义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给遭受侵略的地区 和人民造成极大灾难,客观上带动了世界市场的发展。

理解材料,最大限度的获取 有效信息 理解历史叙述与历史结论。 正确解释历史事物 论证历史问题

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 解读 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 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 独立提出观点
2、学情滞后: 高中学生对文学作品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与课本知识联系不起来,历史知识的迁移 能力差,对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及论证能力差。学生审题不全面、答题模式不懂。
1、试题答案拓展 方法与技巧
第一:审题。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早期重大历史 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 (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第二:论题。 提取一个小说情节及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 第三:阐述。 概述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评价历史现象准确全面,阐述具有开放性、多样性。
三、试题拓展分析 • 1、试题答案拓展 • 2、试题改编拓展
42.(2018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英国作家笛福创作的小说《鲁宾逊漂流记》出版于1719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世界近 代早期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 鲁滨逊出生于英国一个生活优裕的商人家庭,渴望航海冒险。他在巴西开办了种植园,看 到当地缺少劳动力,转而去非洲贩卖黑奴。在一次航海途中,鲁滨逊遇险漂流到一座荒岛上。 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制造工具,种植谷物,驯养动物,经过十多年,生活居然“过得很 很富裕”。宗教信仰是支撑鲁滨逊的重要力量,且是“在没有别人的帮助和教导下,通过自己 阅读《圣经》无师自通的”。后来,鲁滨逊救出一个濒临被杀的“野人”,岛上居民也有所增 加,整个小岛是他的个人财产,鲁滨逊获救回国后,还去“视察”过他的领地。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早期重 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 (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二、试题学情分析
1、能力要求:此题以文学作品为切入点,考查新航路开辟、资本原始积累、殖民扩张、三角贸易、人文 主义、宗教改革等重大历史事件,体现了教育部考纲中的4大能力12目标。
要求
目标 获取和解读信息 调动和运用知识 描述和阐释事物 论证和探讨问题

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 试要求 辨别历史事实与历史叙述。 客观叙述历史事实 发现历史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