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二端口网络)习题

合集下载

第十六章二端口网络习题

第十六章二端口网络习题

例25 求Z参数等效电路(题解) 求图(a)所示二端口电路的Z参数等效电路
(a) (b)
解:如图(a),由KVL得
U1 3I1 2I3
(1)
U2 3I3 2I3 5I3 (2)
将 I3 I2 2代入得
U1 3I1 2I2 4
U2
5I2 10
则Z参数等效电路如图(b)
题16-4a题解
10I1 U1 530 (3)
U2 4I2
(4)
将式(1)代入式(3)得
将式(2)代入式(4)得
3I1 6I2 4I2 (6)
I2 0.0961530 96.15 150 mA
I1
10 3
I2
0.3230
A
15I1 2I2 530 (5)
将 I1 代入式(3)得
U1 530 10 0.3230 1.830 V
1 2
U1
1 2
U2
I1
(1)
解:参考方向如图(b)
1 1
1 2
U
2
1 2
U1
I2
3I1
(2)
由(1)式整理得
I1
3 2 U1
1 2 U2
(3)
由(1)式代入(2)式整理得
I2 5U1 3U2 (4)
(b)
3 Y 25
1 2 3
S
16-6题解(Z参数)
解:电流和电压及参考 方向如图所示.
5 25
因 H12 H21 电路互易
所以电路不含受控源
将(3)式代入(2)式得
作业16-16 求Z参数
16-16(e)题解 求图示二端口的Z参数矩阵
i1
i2
(3)式代入(2)式得

第十六章 二端口网络

第十六章   二端口网络
1)二端口应用很广,其分析方法易推广应用于 n 端口网络; 2)可以将任意复杂的二端口网络分割成许多子网络(二端 口)进行分析,使分析简化; 3)当仅研究端口的电压电流特性时,可以用二端口网络的电 路模型进行研究。
6
§16.1 二端口网络
三、分析方法
1)分析前提:讨论初始条件为零的无源线性二端口网络;
但是二端口的串联、并联和级联是需要满足一定条件 的,即不能因为某种联接而破坏了端口处的端口条件。
几个二端口网络在做各种连接以后,可以用一个等效 的二端口来等效。考虑到在做不同联接时的参数方程的特 点,其等效二端口也应有不同的网络参数与其对应。
44
§16.3 二端口的连接
一、级联(链接,cascade)
17
§16.2 二端口的参数和方程
在端口
2
上外施电流

I
2
,把端口
1
开路,如图所示,由
Z
参数方程得:
18
§16.2 二端口的参数和方程
由以上各式得 Z 参数的物理意义: Z11 表示端口 2 开路时,端口 1 处的输入阻抗或驱动点阻抗; Z22 表示端口 1 开路时,端口 2 处的输入阻抗或驱动点阻抗; Z12 表示端口 1 开路时,端口 1 与端口 2 之间的转移阻抗; Z21 表示端口 2 开路时,端口 2 与端口 1 之间的转移阻抗, 因 Z12和 Z21 表示一个端口的电压与另一个端口的电流之间的 关系。故 Z 参数也称开路阻抗参数。

A Aa Ab
等效A参数矩阵为两个级联二端口的A参数之矩阵之积。
48
§16.3 二端口的连接
二、串联和并联:
1、串联:
1
i
1
u

《电路》邱关源第五版课后习题解答

《电路》邱关源第五版课后习题解答

电路习题解答第一章 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题1】:由U A B =5V 可得:I AC .=-25A :U D B =0:U S .=125V 。

【题2】:D 。

【题3】:300;-100。

【题4】:D 。

【题5】:()a i i i =-12;()b u u u =-12;()c ()u u i i R =--S S S ;()d ()i i R u u =--S SS 1。

【题6】:3;-5;-8。

【题7】:D 。

【题8】:P US1=50 W ;P U S 26=- W ;P U S 3=0;P I S 115=- W ;P I S 2 W =-14;P I S 315=- W 。

【题9】:C 。

【题10】:3;-3。

【题11】:-5;-13。

【题12】:4(吸收);25。

【题13】:0.4。

【题14】:3123I +⨯=;I =13A 。

【题15】:I 43=A ;I 23=-A ;I 31=-A ;I 54=-A 。

【题16】:I =-7A ;U =-35V ;X 元件吸收的功率为P U I =-=-245W 。

【题17】:由图可得U E B =4V ;流过2 Ω电阻的电流I E B =2A ;由回路ADEBCA 列KVL 得 U I A C =-23;又由节点D 列KCL 得I I C D =-4;由回路CDEC 列KVL 解得;I =3;代入上 式,得U A C =-7V 。

【题18】:P P I I 12122222==;故I I 1222=;I I 12=; ⑴ KCL :43211-=I I ;I 185=A ;U I I S =-⨯=218511V 或16.V ;或I I 12=-。

⑵ KCL :43211-=-I I ;I 18=-A ;U S =-24V 。

第二章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题1】:[解答]I=-+9473A=0.5A;U Ia b.=+=9485V;IU162125=-=a b.A;P=⨯6125.W=7.5W;吸收功率7.5W。

电路教案第16章 二端口网络

电路教案第16章  二端口网络

本章重点:1. 两端口的参数和方程2. 两端口的等效电路3. 两端口的转移函数16.1 二端口网络在工程实际中,研究信号及能量的传输和信号变换时,经常碰到如下两端口电路——三极管、传输线、变压器、放大器、滤波器,如图。

1. 端口(前面已介绍概念的复习)端口由一对端钮构成,且满足如下端口条件:从一个端钮流入的电流等于从另一个端钮流出的电流。

2. 二端口●当一个电路与外部电路通过两个端口连接时称此电路为二端口网络。

(如上图例)注意强调:二端口网络与四端网络的关系——都为四个引脚,但两端口网络每两个引出端表现为成对特性,电流方向相反、大小相等;四端网络则四个引出端的电流可以是完全不同的,无论大小还是方向。

●二端口的两个端口间若有外部连接,则会破坏原二端口的端口条件。

如上图放大器,最外端的四个端口构成一个二端口网络,而内部部分的四个引脚表现的特性是四端网络。

3. 研究二端口网络的意义●两端口的分析方法易推广应用于n端口网络;●大网络可以分割成许多子网络(两端口)进行分析;●仅研究端口特性时,可以用二端口网络的电路模型进行研究。

4. 分析方法●分析前提:讨论初始条件为零的线性无源二端口网络;●找出两个端口的电压、电流关系的独立网络方程,这些方程通过一些参数来表示。

16.2 二端口的方程和参数在本章讨论仅限于如下内容:1. 讨论范围:线性R、L、C、M与线性受控源,不含独立源。

2. 端口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如图。

针对上图,可以看到:⏹ 端口物理量4个:i1、i2、u1、u2⏹ 端口电压电流有六种不同的方程来表示,即可用六套(三组)参数描述二端口网络。

2121u u i i ⇔;2211i u i u ⇔;2121u i i u ⇔;1. Y 参数和方程● Y 参数方程(Y → 短路导纳参数) 采用相量形式(正弦稳态)。

将两个端口各施加一电压源,则端口电流可视为电压源单独作用时产生的电流之和。

即:⎪⎩⎪⎨⎧+=+=22212122121111U Y U Y I U Y U Y I写成矩阵形式为:⎥⎥⎦⎤⎢⎢⎣⎡⎥⎦⎤⎢⎣⎡=⎥⎥⎦⎤⎢⎢⎣⎡212221121121U U Y Y Y Y I I Y 参数矩阵:⎥⎦⎤⎢⎣⎡=22211211Y Y Y Y ][Y 注意:Y 参数值由内部元件参数及连接关系决定。

电路习题册

电路习题册

《电路分析》习题册班级学号姓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电子信息工程系注意事项:1. 习题册请用A4纸双面打印,装订成册,填好相关信息;2. 每章习题均来自课本中的课后习题,不清楚的地方可以参看教材。

这里挑选出来整理成册,方便大家使用;3. 后附有两套模拟试题,供考前进行模拟测试;4. 册内带两张空白的课堂测试答题纸,不要损坏。

通知课堂测试的时候再使用。

第一章电路模型与电路定律1-1 求解电路以后,校核所得结果的方法之一是核对电路中所有元件的功率平衡,即一部分元件发出的总功率应等于其他元件吸收的总功率。

试校核图1-1电路所得解答是否正确。

图1-11-2 电路如图1-2所示,试求:(1) 图(a)中,i1与u ab;(2) 图(b)中,u cb。

图1-21-3 对图1-3所示的电路,若:(1) R1、R2、R3不定;(2)R1 = R2 = R3。

在以上两种情况下,尽可能地确定各电阻中的未知电流。

图1-31-4 电路如题1-4图所示,试求每个元件发出和吸收的功率。

图1-41-5 试求图1-5所示电路中控制量I1及电压U o。

图1-5第二章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2-1 电路如题2-1图所示,其中电阻、电压源和电流源均为已知,且为正值。

求:(1)电压u2和电流i2;(2)若电阻R1增大,对哪些元件的电压、电流有影响?影响如何?图2-1 2-2 求图2-2所示电路中对角线电压U及总电压U ab。

图2-22-3 利用电源的等效变换,求图2-3所示电路的电流i。

图2-32-4 利用电源的等效变换,求图2-4所示电路中电压比u o/u s。

已知R1 = R2 = 2Ω,R3 = R4 = 1Ω。

图2-42-5 试求图2-5(a)和(b)的输入电阻R i。

图2-5第三章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3-1 用网孔电流法求解图3-1所示电路中电流I a及电压U o 。

图3-1 3-2 用网孔电流法求解图3-2所示电路中I x以及CCVS的功率。

第16章习题课 二端口网络

第16章习题课   二端口网络

Z 21 = r + Z 3
Z 22 = Z 2 + Z 3
可见,网络内含有受控源时,Z12 ≠ Z 21。 同样的有 Y12 ≠ Y21。
传输参数 【例4】求图示二端口网络的传输参数。 】求图示二端口网络的传输参数。 解 直接建立传输参数方程
& & & U1 = (10 + 20) I1 = 30 I1 & & & & U = −3I + 20 I = 17 I
2 − 1 1 3 3 3 Yb = S ,Yc = 1 −1 2 − 3 3 6 − 1 6 S 1 3 1 − 1 2 Y = Yb + Yc = S −1 1 2
【例10】求图示二端口网络的 参数。 】求图示二端口网络的T 参数。
由以上结果求得
A = 30 = 1.765 17 C = 1 = 0.0588 S 17
参数。 【例5】求图示二端口网络的 参数。 】求图示二端口网络的H参数 解 直接建立H参数方程
& & & & & & U1 = 2 I1 + 6( I1 + I 2 ) = 8 I1 + 6 I 2 & & & & & & U = 2 I + 6( I + I ) = 6 I + 8I
参数。 【例2】求图示网络的 参数。 】求图示网络的Z参数 解 方法一 用开路法求Z参数
1
+ I & 1 & U
1
Z1 Z3
Z2
& I2 + & U2

《电路》邱关源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全集

《电路》邱关源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全集

答案第一章【1】:由U A B =5V 可得:I AC .=-25A :U D B =0:U S .=125V 。

【2】:D 。

【3】:300;-100。

【4】:D 。

【题5】:()a i i i =-12;()b u u u =-12;()c ()u u i i R =--S S S ;()d ()i i R u u =--S SS 1。

【题6】:3;-5;-8。

【题7】:D 。

【题8】:P US1=50 W ;P U S 26=- W ;P U S 3=0;P I S 115=- W ;P I S 2 W =-14;P I S 315=- W 。

【题9】:C 。

【题10】:3;-3。

【题11】:-5;-13。

【题12】:4(吸收);25。

【题13】:0.4。

【题14】:3123I +⨯=;I =13A 。

【题15】:I 43=A ;I 23=-A ;I 31=-A ;I 54=-A 。

【题16】:I =-7A ;U =-35V ;X 元件吸收的功率为P U I =-=-245W 。

【题17】:由图可得U E B =4V ;流过2 Ω电阻的电流I E B =2A ;由回路ADEBCA 列KVL 得 U I A C =-23;又由节点D 列KCL 得I I C D =-4;由回路CDEC 列KVL 解得;I =3;代入上 式,得U A C =-7V 。

【题18】:P P I I 12122222==;故I I 1222=;I I 12=; ⑴ KCL :43211-=I I ;I 185=A ;U I I S =-⨯=218511V 或16.V ;或I I 12=-。

⑵ KCL :43211-=-I I ;I 18=-A ;U S =-24V 。

第二章【题1】:[解答]I=-+94 73A=0.5A;U Ia b.=+=9485V;I U162125=-=a b.A;P=⨯6125.W=7.5W;吸收功率7.5W。

二端口网络习题课

二端口网络习题课

2
RL
典型题(5/6)
RL Req 2.4
U2 RLI2 2.4I2
(2)求电压源提供的功率。 UI1102.5.5UU2216.6II22
Rin
30 7
电压源提供的功率
输入电阻
Rin
U1 I1
2.5U 2 6I 2 0.5U 2 1.6I 2
P 92 18.9 W 30 / 7
U1
N
U2
1
I1
7U2
2I2
U2 I2
1
2
UI1179UU2224II22
9I2 4I2 7I2 2I2
13I 9I2
2
输入电阻
Rin
U1 I1
13 9
T
9 7
4 2
典型题(5/6)
5 图示电路中,非含源电阻双口网络 N 的传输参数
矩阵为
T
2.5 0.5
6 1.6
求 RL 获得最大功率时,电压源提供的功率。
双口网络 Z参数方程
18V
U1 9I1 6I2 U2 6I1 9I2
I1
U1
N
I2 U2
R 3
U1 18V U2 3I2
典型题(3/6)
双口网络Z U1 9I1 6I2 参数方程 U2 6I1 9I2
U1 18V U2 3I2
96II11
6I2 18 12I2 0
H12
U1 U2
I1 0
2RI2 5RI2
0.4
H22
I2 U2
I1 0
I2 5RI2
1 5R
典型题(2/6)
R
R
U1
2R
4U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六章(二端口网络)习题
一、选择题
1.二端口电路的H 参数方程是 。

a .⎩⎨⎧+=+=22212122121111U H I H I U H I H U
b . ⎩⎨⎧+=+=2221212
2
121111I H U H U I H U H I
c .⎩⎨⎧+=+=2
2222112
122111U H I H U U H I H I d . ⎩⎨⎧+=+=22212112121112I H U H I I H U H U
2.图16—1所示二端口网络的Z 参数方程为 。

a .⎥⎦⎤⎢⎣⎡---+j1j4j4j43;
b .⎥⎦
⎤⎢⎣⎡----j1j4j4j43;
c .⎥⎦⎤⎢⎣⎡--j1j4j4j43;
d .⎥⎦
⎤⎢⎣⎡--+j1j4j4j43
3.无任何电源的线性二端口电路的T 参数应满足 。

a .D A =
b .C B =
c .1=-AD BC
d .1=-BC AD
4.两个二端口 联接,其端口条件总是满足的。

a .串联
b .并联
c .级联
d .a 、b 、c 三种
5.图16—2所示理想变压器的各电压、电流之间满足的关系为 。

a .
n u u 121=,n i i =2
1
; b .n u u =21,n i i
121-=;
c .
n u u 121-=,n i i
=2
1;
d .
n u u =21,n
i i
121=; 二、填空题
1.图16—3(a )所示二端口电路的Y 参数矩阵为Y = 。

图16—3(b )所
示二端口的Z 参数矩阵为Z = 。

2.图16—4所示二端口网络的Y 参数矩阵是Y = 。

3.图16—5所示回转器的T 参数矩阵为 。

4.图16—6所示的二端口网络中,设子二端口网络1N 的传输参数矩阵为⎥⎦

⎢⎣⎡D C B A ,
则复合二端口网络的传输参数矩阵为 。

5.图16—7所示二端口网络的Y 参数矩阵为 。

式中 。

三、计算题
1.图16—8所示二端口网络的Z 参数是Ω=1011Z 、Ω=1512Z 、Ω=521Z ,
Ω=2022Z 。

试求s U U 2。

2.已知某二端口的Y 参数矩阵为Y ⎥


⎢⎣⎡--=3225S ,求其π形等效电路(如图16—9所示)中的1Y 、2Y 、3Y 。

3.已知图16—10所示二端口S N 的Z 参数为Ω=10011Z ,Ω-=50012Z ,
Ω=32110Z ,Ω=1022Z ,求:L Z 等于多少时其吸收功率最大。

4.求图16—11所示二端口网络的T 参数。

5.电路如图16—12所示,试求用H 参数表示的双端接二端口电压转移函数s
U U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