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鉴别(大豆油、芝麻油、花生油、菜籽油……)
挑选食用油的方法

挑选食用油的方法
在挑选食用油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 烟点:不同的油有不同的烟点,即油加热到开始冒烟的温度。
一般来说,烟点越高的油越适合用于高温烹调。
2. 种类:常见的食用油有花生油、大豆油、菜籽油、橄榄油等。
不同的油有不同的特点和用途,因此可以根据烹调方式和个人口味选择合适的油。
3. 成分:食用油的成分会影响其营养价值和口感。
例如,橄榄油和亚麻籽油等含有较高比例的不饱和脂肪酸,因此被认为更健康。
4. 加工方式:选用加工步骤少、不添加化学剂的食用油,如特级初榨冷压的橄榄油和椰子油。
5. 稳定性:油脂的稳定性可以分为氧化稳定性和热稳定性。
光照、高温都会诱发油脂的氧化,而脂肪酸饱和度越低越易氧化。
可以通过“闻味”“观色”“酸化”等方式判断油脂是否已被氧化。
6. 营养成分:了解食用油的成分组成是非常重要的。
食用油是由许多种脂肪酸组成,而脂肪酸的种类和各成分含量决定着食用油的品质。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了解和比较,可以帮助我们更加科学、合理地选择和使用食用油。
各种食用油的区别及优劣对比

各种食用油的区别及优劣对比一、食用油的分类及区别1. 按新国家标准分:一级油、二级油、三级油、四级油。
调和油不是油的等级,它通常是由两种以上的食用油调和而成的。
各企业生产的调和油多是执行其各自的企业标准,用菜籽色拉油、大豆色拉油和花生油、芝麻油按照一定比例调和在一起制成的。
2. 按油的品种分:1、动物油脂2、植物油脂:豆油、菜籽油、花生油、调和油、芝麻油、玉米油、红花籽油等。
3. 按脂肪酸类别分:1、饱和脂肪酸类油脂:动物油脂;2、单不饱和脂肪酸类油脂:菜籽油、橄榄油等;3、多不饱和脂肪酸类油脂:葵花籽油、大豆油、玉米油等4. 精炼油/精制油、高烹油、色拉油、调和油有何区别?精练油/精制油是一个习惯性说法,国家并无明确规定,通常说的精炼油/精制油介于一级油和高烹油之间、质量不够稳定。
高烹油和色拉油是在二级油、一级油的基础上再进行加工而得的。
相比较来讲,色拉油比高烹油要高级一些。
色拉油的烟点要高于高烹油,色拉油颜色略浅,气味更好,在0度以下冷却5.5小时不凝固。
调和油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油根据一定比例调配而成的油种,现在市场上的调和油大多由菜籽色拉油、大豆色拉油添加花生油、芝麻油调配成,不仅香味好,而且营养较为全面。
5、哪种油脂具有多种营养功能?油脂中具有多种营养功能的是食用调和油。
调和油顾名思义是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油品按照一定的比例添加调配而成的。
常见的调和油由菜籽色拉油、大豆色拉油、花生油、芝麻油三种油按一定比例调和在一起,能够扬长避短,保持营养和必须的脂肪酸,从而有利于健康。
在口感上具有香醇可口的气味和滋味,具有花生油和芝麻油的复合香气,绝无菜籽油的气味,可增进食欲。
6、从健康角度出发,如何选择适宜的食用油?营养保健专家指出,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植物油,如红花籽油、玉米油、葵花籽油,可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适量(每日1-3汤匙)食用,对心脏病患者有益,但食用过量却可导致某些癌症及胆结石。
因为多不饱和脂肪酸在体内容易遭受氧化破坏,而可能成为某些心脏病和癌症发病的诱因。
不同的食用油到底有啥区别?最全食用油大比拼

不同的⾷⽤油到底有啥区别?最全⾷⽤油⼤⽐拼导读⼤⾖油、⽟⽶油、葵花籽油、花⽣油、橄榄油、菜籽油、亚⿇籽油、⽜油、黄油......⾷⽤油的花样真多,⽽我们⽇常烹调⽤的油脂⼤体可分成四⼤类。
不同类别的⾷⽤油到底有啥区别,不同的烹饪法该选哪种⾷⽤油呢?本⽂可能囊括了市⾯上最全的⾷⽤油对⽐。
油脂的差别,除了风味之外,主要是脂肪酸种类和⽐例的差异。
常⽤油脂⼤体可分成四⼤类。
第⼀类⼤⾖油、⽟⽶油、葵花籽油、⼩麦胚芽油、红花油等,以及果仁油中的西⽠⼦油和榛⼦油。
特征: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特别⾼,亚油酸丰富,饱和脂肪酸⾮常少。
低温不凝固,耐热性较特征:差。
⼤⾖油和⽟⽶油:这两种油都是⽤溶剂通过浸出法获取的,其中转基因产品占很⼤⽐例。
经过⼤⾖油和⽟⽶油精炼之后,⼤⾖、⽟⽶中丰富的磷脂和⾖固醇已被除掉,维⽣素E和维⽣素K也损失很⼤。
要想获得⼤⾖⽟⽶中的有效成分,还是直接喝⾖浆、吃⾖腐、啃⽟⽶棒,⽤⼤⾖油和⽟⽶油烹饪并不能取得传说中保护⼼脏的作⽤。
葵花籽油葵花籽油:压榨型葵花籽油是相对较好的品种,所含的亚油酸⽐⼤⾖油多,压榨油还保留了⼤部分抗氧化成分。
葵花籽油:压榨型葵花籽油是相对较好的品种,所含的亚油酸⽐⼤⾖油多,压榨油还保留了⼤部分抗氧化成分。
温馨提⽰这类油脂适合做炖煮菜,炒菜也可,但要尽量在冒油烟之前放⼊菜。
煎炸或反复受热容易氧化聚合,对健康⼗分有害。
第⼆类花⽣油、⽶糠油、芝⿇油、低芥酸菜籽油(如芥花油)等,以及杏仁油和南⽠⼦油。
特征:特征:各类油脂中脂肪酸⽐较平衡,单不饱和脂肪酸最丰富,冷藏会浑浊,耐热性较好。
花⽣油:花⽣油中所含的饱和、单不饱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例是3:4:3,其中所含的单不花⽣油饱和脂肪酸相当于茶籽油的⼀半,富含维⽣素E,风味好,耐热性也不错,适合做⼀般炒菜。
必须指出的是,真正起到降低⾎胆固醇作⽤的还是花⽣蛋⽩质和其中的⼤量维⽣素E、膳⾷纤维等,⽽不是花⽣⾥的油脂。
选购时,要选择优质的压榨油。
各类食用油的特征

麻油可调节毛细血管的渗透作用,加强人体组织对氧的 吸收能力,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性腺发育,延缓衰老保 持春青。所以芝麻油是食用品质好,营养价值高的优良 食用油。
湖南长沙食禄鼎小吃培训 x8c2t6
费者在购买时一定要到正规商店和超市,挑选有品牌保 证的高级花生油。花生油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E, 热稳定性比色拉油还要好,因此是品质优良的高温烹调 油。1.花生油花生油淡黄透明,色泽清亮,气味芬芳,滋 味可口,是一种比较容易消化的食用油。花生油含不饱 和脂肪酸80%以上(其中含油酸41.2%,亚油酸37.6%)。 另外还
目前家庭食用植物油有豆油、花生油、菜籽油、棉籽油, 香油,葵花籽油等很多种类。要识别各种油,就要了解 各类油的特征。豆油:油色深黄,豆腥味较大,口尝有 涩味,油沫发白。花生油:油颜色淡黄,细闻有花生味, 油沫微呈白色。菜籽油:稍带绿色,口尝香中带点辣味, 油沫发黄。棉籽油:油色暗黄,口尝没有味,油沫发黄。 香油:棕红色,闻、尝
麻油有普通芝麻油和小磨香油,它们都是以芝麻油为原 料所制取的油品。从芝麻中提取出的油脂,无论是芝麻 油还是小磨香油,其脂肪酸大体含油酸35.0-49.4%,亚油 酸37.7-48.4%,花生酸0.4-1.2%。芝麻油的消化吸收率达 98%。芝麻油中不含对人体有害的成分,而含有特别丰富 的维生素E和比较丰富的亚油酸。经常食用芝
都有浓浓的香味。葵花籽油:色泽清亮透明,芳香可口。 花生油是高温烹调油:高级花生油是较高档的烹调油, 含有独特的花生气味和风格。花生油的脂肪酸组成比较 独特,所以在冬季或冰箱冷藏中一般呈半固体混浊状态。 它的浑浊点为5℃,比一般的植物油要高。花生容易污染 黄曲霉,黄曲霉所产生的毒素具有强烈的致癌性,因此 粗榨花生油很不安全。消
裂老化,保护血管壁,防止血栓形成,有助于预防动脉 硬化和冠心病。花生油中的胆碱,还可改善人脑的记忆 力,延缓脑功能衰退。2.菜籽油菜籽油一般呈深黄色或棕 色。菜籽油中含花生酸0.4-1.0%,油酸14-19%,亚油酸 12-24%,芥酸31-55%,亚麻酸1-10%。从营养价值方面看, 人体对菜籽油消化吸收率可高达99%,并
常见植物油脂

常见植物油脂种类花生油:油颜色淡黄,细闻有花生味,油沫微呈白色。
菜籽油:稍带绿色,口尝香中带点辣味,油沫发黄。
大豆油:油色深黄,豆腥味较大,口尝有涩味,油沫发白。
棉籽油:油色暗黄,口尝没有味,油沫发黄。
香油:棕红色,闻、尝都有浓浓的香味。
葵花籽油:色泽清亮透明,芳香可口。
氢化起酥油从英文“短(shorten)”一词转化而来,其意思是用这种油脂加工饼干等,可使制品十分酥脆,因而把具有这种性质的油脂叫做“起酥油”。
它是指经精炼的动植物油脂、氢化油或上述油脂的混合物,经急冷、捏合而成的固态油脂,或不经急冷、捏合而成的固态或流动态的油脂产品。
起酥油具有可塑性和乳化性等加工性能,一般不宜直接食用,而是用于加工糕点、面包或煎炸食品,所以必须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
起酥油的性状不同,生产工艺也各异。
棕榈油:在世界上被广泛用于烹饪和食品制造业。
它被当作食油、松脆脂油和人造奶油来使用。
象其它食用油一样,棕榈油容易被消化、吸收、以及促进健康。
棕榈油是脂肪里的一种重要成分,属性温和,是制造食品的好材料。
从棕蓝油的组合成分看来,它的高固体性质甘油含量让食品避免氢化而保持平稳,并有效的抗拒氧化,它也适合炎热的气候成为糕点和面包厂产品的良好佐料。
由于棕榈油具有的几种特性,它深受食品制造业所喜爱。
油菜籽油:就是我们俗称的菜油,又叫香菜油,是以十字花科植物芸苔(即油菜)的种子榨制所得的透明或半透明状的液体。
菜籽油色泽金黄或棕黄,有一定的刺激气味,民间叫作“青气味”。
这种气体是其中含有一定量的芥子甙所致,但特优品种的油菜籽则不含这种物质。
玉米油:玉米油富含维生素E,热稳定性好。
橄榄油: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及维生素E,可被皮肤吸收,滋润营养肤质,使皮肤光泽细腻而富有弹性,促进血液循环和肌肤新陈代谢,有助于减肥,减少皱纹,延缓衰老。
常见植物油脂营养豆油豆油是利用大豆种子经过溶剂浸出而获得,是世界上产量最多的油脂。
未经提炼的大豆毛油不宜直接食用,目前最普遍的是精炼大豆油。
山茶油与花生油,大豆油,橄榄油,菜籽油等食用油的区别

茶油与其他几种主要使用油的区别一、菜籽油菜籽油就是我们俗称的菜油,是用油菜籽加工出来的一种食用油,其色泽金黄或棕黄,是我国主要食用油之一。
菜籽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并且有利胆功能。
然而,菜籽油中含有一定量的芥酸和芥子苷,一般认为这些物质对人体生长发育不利。
二、花生油花生油色泽淡黄、透明、清亮,气味芬芳,富含油酸、白芦藜醇,营养丰富,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主要食用油之一。
但是花生在生长〔包括开花、结果、成熟、收获〕和加工过程〔包括原料收购、加工、仓储、运输过程〕中易感染黄曲霉素,如果处理不当,可导致油品质量下降。
因此,需要在生产过程中对其品质加以严格控制。
三、大豆油大豆油含有丰富的卵磷脂植物甾醇、生育酚和人体必需脂肪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对人体健康有益。
同样,大豆油也是我国重要的食用植物油。
但是,大豆油热稳定性差,加热时会产生较多的泡沫。
因其富含亚油酸,较易氧化变质而产生“豆腐味〞。
目前国内市场上的大局部大豆油由进口转基因大豆制取而成。
四、棕榈油棕榈油是由油棕树上的棕果榨取而来的。
棕榈油富含生育酚和类萝卜素,稳定性好,不易氧化变质,适用于煎炸、烧烤食品,且价格廉价,很适合在食品加工中应用。
但是,棕榈油主要依赖于进口,且油中饱和脂肪酸含量到达50%以上。
五、橄榄油橄榄油是公认的对人体心血管健康有益的食用油。
其脂肪酸组成合理,富含角鲨烯及酚类物质,营养成分丰富,有“液体黄金〞的美誉,在改善人体血液1/2循环、促进消化系统功能等方面有积极作用。
但是这种受公众欢送的油主要产于希腊、西班牙、意大利、法国,我国产量很少,主要从西班牙等地中海国家进口,橄榄油主要适用于菜肴的凉拌。
六、核桃油核桃油富含磷脂和人体必需脂肪酸——亚麻酸和亚油酸,有增强记忆、健脑益智的成效。
但正因其富含亚麻酸和亚油酸等多不饱和脂肪酸,在加工和储藏的过程中易氧化变质,因此,在储运和加工过程中需要质量控制。
另外,核桃及山核桃坚果价格高,主要用于坚果炒制和食品原料。
食用植物油脂品质的感官鉴别

食用植物油脂品质的感官鉴别作者:马小春来源:《消费导刊》2011年第08期从可食用植物油料籽种所制取得油和脂成为食用植物油。
“油”是指在常温下呈液体状态的脂肪。
“脂”是指在常温下呈液体状态或半固体状态的脂肪。
因此通称为油脂。
食用植物油中含少量色素,因此所有使用植物油具有一定的颜色。
一般讲,精炼油比毛油色泽浅。
食用植物油脂是指可供人食用的各种植物油脂,如大豆油,花生油,菜籽油,芝麻油,棉籽油,玉米胚油,葵花籽油,红花油等。
其营养价值高,产热量高,将它应用于各种粮油食品制作中,可使粮油食品具有良好的风味和色泽,使粮油食品制作的主要原料之一。
一、食用植物油脂的德感官鉴别一般是从气味,滋味,严肃,透明度,睡分,沉淀物等诸方面进行观察鉴别1.气味。
各种植物油脂都具有各自特有的气味,可通过嗅觉来辨别是否正常。
一般方法有以下两种:一是盛装油脂的容器开阔的瞬间用鼻子挨近容器口,闻其气味。
二是取一二滴油放在手掌和手背上,双手合拢快速摩擦至发热闻其气味。
三是用钢筋勺取油样25g左右,加热到50度上下闻其气味。
2.滋味。
每种油脂都有其固有的独特滋味,通过自我的鉴别可以知道油脂的种类,品质的好坏,酸败的程度,能否食等。
用嘴尝试油脂,不正常的变质的油脂会带有酸,苦,辛辣等滋味和焦苦味。
质量好的油脂则没有异味。
方法是用玻璃棒区少许油样,点涂在已漱过口的舌头上,辨其滋味。
3.色泽。
每种油脂都有它固有的色泽。
根据这一点可以鉴别油脂是否具有该种油脂的正常色泽。
按油脂组成成分而言,纯净的油脂是无色、透明,常温下略带粘性的液体。
但因油料本身带有各种色素,在加工过程中这些色素溶解在油脂中而使油脂具有颜色。
油脂色泽的深浅,主要取决于油料所含脂溶性色素的种类及含量,油料籽粒品质的好坏,加工方法,精炼程度及油脂储藏过程中的变化等。
日常生活中,有人认为色泽深质量好,色泽浅质量次。
其实不然,从感官上看,正常植物油的色泽,除小磨香油允许微浊外,其他种类油脂要求色泽清淡,清亮透明,无沉淀,无悬浮物。
食用油的鉴别方法

食用油的鉴别方法食用油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食材之一,然而市面上的食用油种类繁多,有时很难判断其品质的好坏。
我们需要学会一些鉴别方法,以确保选购到健康、优质的食用油。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食用油鉴别方法,帮助读者正确选择合适的油品。
一、外观鉴别法外观是我们最容易观察到的特征之一。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油品的颜色、透明度和纯度等来初步判断其品质。
一般来说,优质食用油应该呈现清澈的金黄色,透明度高,没有杂质悬浮其中。
如果发现油品呈现混浊、浑浊或有颗粒状的物质,那么很可能是质量较差的产品,应尽量避免购买和食用。
二、气味鉴别法食用油鉴别还可以通过气味来判断。
一般来说,优质的食用油应该有清香的气味,没有异味或者有刺鼻的气味。
我们可以借助嗅觉来检测油品的气味,如果发现食用油有腐败、酸味或者其他异常的气味,那么这很可能是劣质或变质的油,应该避免购买和使用。
三、口感鉴别法正确的饮食观念告诉我们,不同种类的食用油在口感上也有所差异。
有些食用油口感清淡且润滑,有些则具有一定的香气和味道。
优质的食用油应该具有天然的香味和味道,口感不油腻且易于消化。
如果食用油口感沉重、黏腻或者有刺激性口感,那么这很可能是掺假或使用劣质原料制作的产品,应该谨慎购买和食用。
四、品牌选择选择知名品牌的食用油也是保证品质的一个重要途径。
知名品牌有着严格的生产标准和质量控制,能够确保产品的健康和安全。
购买食用油时,可参考一些权威机构或者消费者评价的推荐,选择可信度高的品牌。
五、查看产品标签购买食用油时,仔细查看产品标签也是非常重要的。
产品标签上会有详细的成分、产地、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等信息。
我们可以通过查看产品标签,了解食用油的原料和生产过程,从而更好地做出选择。
六、专业检测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将食用油送到专业机构进行检测。
专业机构可以通过科学的手段,准确地鉴别食用油的成分和质量,给出专业的检测结果。
这种方式虽然需要花费一定的费用和时间,但可以确保精确和全面的鉴别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豆油鉴别1)色泽鉴别纯净油脂是无色、透明、略带粘性的液体。
但因油料本身带有各种色素,在加工过程这些色素溶解在油脂中而使油脂具有颜色。
油脂色泽的深浅,主要决定于油粒所含脂溶性色素的种类及含量、油料籽品质的好坏、加工方法、精练程度及油质脂贮藏过程中的变化等。
进行大豆油色泽的感官鉴别时,将样品混匀并过滤,然后倒入直径50毫米、高100毫米的烧杯中,油层高度不得小于5毫米。
在室温下先对着自然光线观察。
然后再置于白色背景前借其反射光线观察。
冬季油脂变稠或凝固时,取油样250克左右,加热至35℃~40℃,使之呈态,并冷却至20℃左右按上述方法进行鉴别。
良质大豆油——呈黄色至橙黄色。
次质大豆油——油色呈棕色至棕褐色。
(2)透明度鉴别品质正常的油质应该是完全透明的,如果油脂中含有磷脂、固体脂肪、蜡质以及含量过多或含水量较大时,就会出现混浊,使透明度降低。
进行大豆油透明度的感官鉴别时,将100毫升充分混合均匀的样品置于比色管中,然后置于白色背景前借反射光线进行观察。
良质大豆油——完全清晰透明。
次质大豆油——稍混浊,有少量悬浮物。
劣质大豆油——油液混浊,有大量悬浮物和沉淀物。
(3)水分含量鉴别油脂是一种疏水性物质,一般情况下不易和水混合。
但是油脂中常含有少量的磷脂、固醇和其他杂质等能吸收水分,而形成胶体物质悬浮于油脂中,所以油脂中仍有少量水分,而这部分水分一般是在加工过程中混入的。
同时还混入一些杂质,还会促使油脂水解和酸败,影响油脂贮存时的稳定性。
进行大豆油水分的感官鉴别时,可用以下3种方法进行。
取样观察法——取干燥洁净的玻璃扦油管,斜插入装油容器内至底部,吸取油脂,在常温和直时光下进行观察。
如油脂清晰透明,水分杂质含量在0.3%以下;若出现混浊,水分杂质在0.4%以上;油脂出现明显混浊并有悬浮物,则水分杂质在0.5%以上。
把扦油管的油放回原容器,观察扦油管内壁油迹,若有乳浊现象,观察模糊,则油中水分在0.3%~0.4%之间。
烧纸验水法——取干燥洁净的扦油管,插入静置的油容器里,直到底部,抽取油样少可(底部沉淀物),涂在易燃烧的纸片上点燃,听其发出声音,观察燃烧现象。
燃烧时纸面出现气泡,并发出“滋滋”的响声,水分约在0.2%~0.25%之间;如果燃烧时油星四溅,并发出“叭叭”的爆炸声,水分约在0.4%以上,如果纸片燃烧正常,水分约在0.2%以内。
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检查明水(如装油容器口封闭不严,漏进雨水或容器原来带水所引起)。
钢精勺加热法——取有代表性的油约250g,放入普通的钢精勺内,在炉火或酒精灯上加热到150℃~160℃,看其泡沫,听其声音和观察其沉淀情况,霉坏、冻伤的油料榨得的油例外。
如出现大量泡沫,又发出“吱吱”响声,说明水分较大,约在0.5%以上;如有泡沫但很稳定,也不发出任何声音,表示水分较小,一般在0.25%左右。
良质大豆油——水分不超过0.2%。
次质大豆油——水分超过0.2%。
(4)杂质和沉淀鉴别油脂在加工过程中混入机械性杂质(泥砂、料坯粉末、纤维等)和磷脂、蛋白、脂肪酸、粘液、树脂、固醇等非油脂性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沉入油脂的下层或悬浮于油脂中。
进行大豆油脂杂质和沉淀物的感官鉴别时,可用以下3种方法:取样观察法——用洁净的玻璃扦油管,插入到盛油容器的底部,吸取油脂,直接观察有无沉淀物,悬浮物及其量的多少。
加热观察法——取油样于钢精勺内加热不超过160℃,拨去油沫,观察油的颜色。
若油色变深,杂质约在0.49%左右;如勺底有沉淀,说明杂质多,约在1%以上。
高温加重观察法——取油于钢精勺内加热到280℃,如油色不变,无析出物,说明油中无磷脂;如油色变深,有微量析出物,说明磷脂含量超标;如加热到280℃,油色变黑,有多量的析出物,说明磷脂含量较高,超过国家标准;如油脂变成绿色,可能是油脂中铜含量过多之故。
良质大豆油——可以有微量沉淀物,其杂质含量不超过0.2%,磷脂含量不超标。
次质大豆油——有悬浮物及沉淀物,其杂质含量不超过0.2%,磷脂含量超过标准。
劣质大豆油——有大量的悬浮物及沉淀物,有机械性杂质。
将油加热到280℃时,油色变黑,有较多沉淀物析出。
(5)气味鉴别感官鉴别大豆油的气味时,可以用以下3种方法进行:一是盛装油脂的容器打开封口的瞬间,用鼻子挨近容器口,闻其气味。
二是取1~2滴油样放在手掌和手背上,双手合拢快速摩擦至发热,闻其气味。
三是用钢精勺取油样25克左右。
加热到50℃左右,用鼻子接近油面,闻其气味。
良质大豆油——具有大豆油固有的气味。
次质大豆油——大豆油固有的气味平淡,微有异味,如青草等味。
劣质大豆油——有霉味、焦味、哈喇味等不良气味。
(6)滋味鉴别进行大豆油滋味的感官鉴别时,应先漱口,然后用玻璃棒取少量油样,涂在舌头上,品尝其滋味。
良质大豆油——具有大豆固有的滋味,无异味。
次质大豆油——滋味平淡或稍有异味。
劣质大豆油——有苦味、酸味、辣味及其他刺激味或不良滋味。
芝麻油鉴别芝麻油又叫香油,分机榨香油和小磨香油两种,机榨香油色浅而香淡,小磨香油色深而香味浓。
另外,芝麻经蒸炒后榨出的油香味浓郁,未经蒸炒榨出的油香味较淡。
(1)色泽鉴别进行芝麻油色泽的感官鉴别时,可取混合搅拌得很均匀的油样置于直径50mm、高100毫米的烧杯中,油层高度不低于5毫米,放在自然光线下进行观察,随后置白色背景下借反射的光线再观察。
良质芝麻油——呈棕红色至棕褐色。
次质芝麻油——色泽较浅(掺有其他油脂)或偏深。
劣质芝麻油——呈褐色或黑褐色。
(2)透明度鉴别进行芝麻油透明度的感官鉴别时,可按大豆透明度的感官鉴别方法进行。
良质芝麻油——清澈透明。
次质芝麻油——有少量悬浮物,略混浊。
劣质芝麻油——油液混浊。
(3)水分含量鉴别进行芝麻油水分含量的感官鉴别时,可按照大豆油水分含量的感官鉴别方法进行。
良质芝麻油——水分含量不超过0.2%。
次质芝麻油——水分含量超过0.2%。
(4)杂质和沉淀物鉴别进行芝麻油杂质和沉淀物的感官鉴别时,可按照大豆油的杂质和沉淀物的感官鉴别方法进行.良质芝麻油——有微量沉淀物,其杂质含量不超过0.2%,将加热至280℃时,油色无变化且无沉淀物析出。
次质芝麻油——有较少量沉淀物及悬浮物,其杂质含量超过0.2%,将油加热至280℃时,油色变深,有沉淀物析出。
劣质芝麻油——有大量的悬浮物及沉淀物存在,油被加热到280℃时,油色变黑且有较多沉淀物析出。
(5)气味鉴别感官鉴别芝麻油气味的方法,同于大豆油气味的感官鉴别方法。
良质芝麻油——具有芝麻油特有的浓郁香味,无任何异味。
次质芝麻油——芝麻油特有的香味平淡,稍有异味。
劣质芝麻油——除芝麻油微弱的香气外,还有霉味、焦味、油脂酸败味等不良气味。
(6)滋味鉴别感官鉴别芝麻油的滋味时,应先漱口,然后用洁净玻璃棒粘少许油样滴于舌头上进行品尝。
良质芝麻油——具有芝麻固有的滋味,口感滑爽,无任何异味。
次质芝麻油——具有芝麻固有的滋味,但是显得淡薄,微有异味。
劣质芝麻油——有较浓重的苦味、焦味、酸味、刺激性辛辣味等不良滋味。
花生油鉴别(1)色泽鉴别进行花生油色泽的感官鉴别时,可按照大豆油色泽的感官鉴别方法进行检查和评价。
良质花生油——一般呈淡黄至棕黄色。
次质花生油——呈棕黄色至棕色。
劣质花生油——呈棕红色至棕褐色,并且油色暗淡,在日光照射下有蓝色莹光。
(2)透明度鉴别进行花生油透明度的感官鉴别时,可按大豆油透明度的感官鉴别方法进行。
良质花生油——清晰透明。
次质花生油——稍混浊,有少量悬浮物。
劣质大豆油——油液混浊。
(3)水分含量鉴别进行花生油水分含量的感官鉴别时,可按大豆油水分含量的感官鉴别方法进行。
良质花生油——水分含量在0.2%以下。
次质花生油——水分含量在0.2%以下。
(4)杂质和沉淀物鉴别进行花生油杂质和沉淀物的感官鉴别时,可按大豆油杂质和沉淀物的感官鉴别方法进行。
良质花生油——有微量沉淀物,杂质含量不超过0.2%,加热至280℃时,油色不变深,有沉淀析出。
劣质花生油——有大量悬浮物及沉淀物,加热至280℃时,油色变黑,并有大量沉淀物析出。
(5)气味鉴别进行花生油气味的感官鉴别时,可按照大豆油气味的感官鉴别方法进行。
良质花生油——具有花生油固有的香味(未经蒸炒直接榨取的油香味较淡),无任何异味。
次质花生油——花生油固有的香味平淡,微有异味,有青豆味、青草味等。
劣质花生油——有霉味、焦味、哈喇味等不良气味。
(6)滋味鉴别进行花生油滋味的感官鉴别时,可按大豆油滋味的感官鉴别方法进行。
良质花生油——具有花生油固有的滋味,无任何异味。
次质花生油——花生油固有的滋味平淡,微有异味。
劣质花生油——具有苦味、酸味、辛辣味及其他刺激性或不良滋味。
菜籽油鉴别(1)色泽鉴别进行菜籽的色泽的感官鉴别时,可按大豆油色泽的感官鉴别方法进行。
良质菜籽油——呈黄色至棕色。
次质菜籽油——呈棕红色至棕褐色。
劣质菜籽油——呈褐色。
(2)透明度鉴别进行菜籽油透明度的感官鉴别时,可按大豆透明度的感官鉴别方法进行。
良质菜籽油——清澈透明。
次质菜籽油——微混浊,有微量悬浮物。
劣质菜籽油——液体极混浊。
(3)水分含量鉴别进行菜籽油水分含量的感官鉴别时,可按照大豆油水分含量的感官鉴别方法进行。
良质菜籽油——水分含量不超过0.2%。
次质菜籽油——水分含量超过0.2%。
(4)杂质和沉淀物鉴别进行菜籽油杂质和沉淀的感官鉴别时,可按照大豆油杂质和沉淀物的感官鉴别方法进行良质菜籽油——无沉淀物或有微量沉淀物,杂质含量不超过0.2%,加热至280℃油色不变,且无沉淀物析出。
次质菜籽油——有沉淀物及悬浮物,其杂质含量超过0.2%,加热至280℃油色变深且有沉淀物析出。
劣质菜籽油——有大量悬浮物及沉淀物,加热至280℃时,油色变黑,并有多量沉淀物析出。
(5)气味鉴别进行菜籽油气味的感官鉴别时,可按照大豆油气味的感官鉴别方法进行。
良质菜籽油——具有菜籽油固有的气味。
次质菜籽油——菜籽油固有的气味平淡或微有异味。
劣质菜籽油——有霉味、焦味、干草味或哈喇味等不良气味。
(6)滋味鉴别感官鉴别菜籽油滋味的滋味时,可用洁净的玻璃棒沾取少许油样在漱口后的舌头上,进行试尝。
良质菜籽油——具有菜籽油特有的辛辣滋味,无任何异味。
次质菜籽油——菜籽油固有的滋味平淡或略有异味。
劣质菜籽油——有苦味、焦味、酸味等不良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