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及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完整版)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完整版)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附件一:
循环经济评论指标系统(宏观)
指标
一、资源产出指标主要矿产资源产出率
能源产出率
二、资源耗费指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
单位工业增添值能耗
要点行业主要产品单位综合能耗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取水量
单位工业增添值用水量
要点行业单位产品水耗
农业浇灌水有效利用系数
三、资源综合利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指标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城市污水重生利用率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办理率
废钢铁回收利用率
废有色金属回收利用率
废纸回收利用率
废塑料回收利用率
废橡胶回收利用率
四、废物排放指标工业固体废物处理量
工业废水排放量
二氧化硫排放量
COD 排放量
1
循环经济评论指标系统(工业园区)
指标
一、资源产出指标主要矿产资源产出率
能源产出率
土地产出率
水资源产出率
二、资源耗费指标单位生产总值能耗
单位生产总值取水量
要点产品单位能耗
要点产品单位水耗
三、资源综合利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指标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四、废物排放指标工业固体废物处理量
工业废水排放量
二氧化硫排放量
COD 排放量
2
内容总结。

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说明

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说明

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说明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说明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22号),加快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我委会同国家统计局等有关部门开展了“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工作,现将“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说明如下:一、建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意义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把资源节约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十一五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奋斗目标。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六中全会把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列为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九大目标和任务之一。

发展循环经济的目的就是要实现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实现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力求把经济社会活动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

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涉及面广、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

为了科学地评价循环经济的发展状况,利用相应的数据信息资料,建立一套设计合理、操作性较强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为循环经济管理及决策提供数据支持是十分必要的。

循环经济评价指标既是国家建立循环经济统计制度的基础,又是政府、园区、企业制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和加强管理的依据。

因此,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对于发展循环经济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根据目前我国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和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的要求,主要从宏观层面和工业园区分别建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宏观层面建立一套科学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用于对全社会和各地发展循环经济状况进行总体的定量判断,为循环经济管理及决策提供依据。

工业园区指标主要用于定量评价和描述园区内循环经济发展状况,为工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指导。

“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维普资讯
20 第 9期 06年
No. 9 2o 06
统 计研 究
sl| Il出 R as 船阻rh c
2 3
‘ 环经 济评价 指标体 系’ 究 ‘ 循 ’ 研
国 家统 计 局 “ 环 经 济 评价 指 标体 系” 题 组 循 课
AB TRAC废 弃 物处理 费用 的 同时
提 高 经 济效 益 , 成 了 经 济 发 展 和 环 境 保 护 的 良性 循环 。 形 宏 观层 面主 要 是 指 国 家 通 过 立 法 强 制 推 动 的循 环 经 济 发 展 。如 日本 、 国 、 国 、 国 、 大 利 、 班 牙 、 欧 德 法 英 意 西 北
目前 , 内 外 就 循 环 经 济 还 没 有 给 出 确 切 的 定 义 。 国

般 认 为 , 环 经 济 强 调 在 发 展 经 济 的 同 时 注 重 资 源 的 循
业 与企 业 之 间 在 生 产 中形 成 的 良性 循 环 。丹 麦 卡 伦 堡 工
高 效 利 用 和 循 环 利 用 , 重 减 少 因 废 弃 物 排 放 而 造 成 的 注 环 境损 害 , 此 各 方 面 都 形 成 了共 识 。 但 在 循 环 经 济 的 对
等发达 国家 , 以及 新 加坡 、 国等 高收入 国家 , 韩 都制定 了 综合 性或单项 的发展循 环经 济的法律 。其 中 日本推行 的
“ 环型社会形成计 划 ” 循 中所 采 用 的 相 关 指 标 , 我 国建 对
立 循 环 经 济评 价 指 标 体 系 具 有 一定 的 可借 鉴 性 。 当 前 , 国政 府 在 科 学 发 展 观 指 导 下 , 确 提 出 了循 我 明 环 经 济 的发 展 思 路 和 目标 , 图 从 宏 观 上 引 导 经 济 活 动 力 与 自然资源 、 态环 境 的协调 发展 , 变 经济增 长方式 , 生 转

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考核评估机制

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考核评估机制

环境保护水平指标
包括排放物减少程度、废弃 物回收利用率、环境质量改 善程度等,以反映试点的环 保水平。
经济社会发展指标
包括经济增长质量、社会就 业增加、社区居民生活质量 等,以反映试点的经济社会 效益。
政策制度保障指标
包括政策扶持力度、法规制 度建设、政府监管能力等, 以反映试点的政策制度保障 水平。
确定试点企业
在每个试点行业中选择至少1家具有代表性的企业作为试点单位。
试点内容
建立循环经济标准体系 在试点城市和行业建立循环经济 标准体系,包括资源利用效率、 废弃物排放控制等方面的标准。
总结经验和推广 总结试点城市、行业和企业的经 验和做法,形成可复制的模式, 在其他地区和行业推广循环经济 标准化应用。
可操作性原则
评估体系的设计应具有实际的可操作性,能够根据试点的具体情况 进行量化评估,同时也要便于操作和实施。
动态性原则
评估体系应能够随着试点工作的深入和循环经济的发展不断进行调 整和完善,以适应不同阶段的需求。
考核评估指标体系
资源利用效率指标
包括能源利用效率、水资源 利用效率、土地利用效率等 ,以反映试点的资源利用水 平。
未来发展方向与趋势预测
未来,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工作将继续深入推 进,覆盖更广泛的地域和行业,形成更加完善 的循环经济标准体系。
未来,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工作将更加注重技 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推动循环经济产业的发展 和壮大。
未来,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工作将更加注重国 际合作和交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推 动中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化。
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考 核评估机制
汇报人: 日期:
目 录
• 试点背景与目标 • 试点范围与内容 • 考核评估机制构建 • 考核评估实施方法 • 考核评估结果应用 • 结论与展望

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指标体系及综合评价研究——以南京市为例

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指标体系及综合评价研究——以南京市为例

cm rhnieea ai oe、 a igN nigCt a a xm l tecm rhnieea ao eut n i t a t vl f o pe es vl tnm d lT kn aj i s nea pe h o pees vl tnrslidc e t th l e o v u o n y , v ui a sh e e c cl cnm ee p et f aj gCt i hge a a o a guPoic n u onr f m teya 9 8t 2 0 , u i u r oo yd vl m n o n n i ihrh nt t f i s rv eado r u t o er 9 04 b t r ae o N i ys t h Jn n c yr h 1 o
市循 环 经 济发 展 水 平 综 合评 价 指 标 体 系 , 用 AHP 法确 定 了各 指标 的权 重 , 出了 综合 评 价 模 型 以 南京 市 为例 , 合 评价 结 利 提 综
果显 示 . 京 市在 1 9 ~ 0 4年 问 的循 环 经 济 发 展 水 平 远 远 高 于江 苏和 全 国平 均 水 平 , 是 其 增 长 的稳 定性 比较 差 , 原 因是 南 9820 但 其
维普资讯
V leE gneigN .2 0 au n ier o ,0 7 n 9
价 值 工 程 20 0 7年第 9期
城 市—
以南京市为例
A s a c n t e I d x S se a d Co Re e r h o h n e y t m n mp e e sv a u to fCi c l r r h n i eEv l a i n o r u a
t t izt n i W r . h euti S h tb c u e N nig C t h s m n oe t lf t h t o ’ ee l . h S t h s bl ai s o e T e rs l s O ta e a s a j i a a y p tni a o ta d n t xr f l T U h e a i o s n y a cr s t uy e e p a i o a j gCt ’ c c l c n m e e p e t nteftr i t it rt ei igr o re , n i o t h o ni f m h s f ni i S i ua e o o y d v l m n h ue s o ne a xs n s uc s a d dg u ep t t l s N n y r r o i u g e t e t e ao

《2024年城市循环经济系统构建及评价方法研究》范文

《2024年城市循环经济系统构建及评价方法研究》范文

《城市循环经济系统构建及评价方法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经济模式对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的影响问题日益凸显。

在此背景下,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正逐渐受到重视。

城市循环经济系统构建及评价方法研究,旨在探索如何将循环经济的理念融入城市发展之中,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的持续保护。

本文将探讨城市循环经济系统的构建方法及其评价体系的构建。

二、城市循环经济系统的构建1. 理念与原则城市循环经济系统的构建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强调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废弃物的减量化处理。

2. 构建步骤(1) 分析城市资源状况和废弃物产生情况,明确循环经济的重点领域和目标。

(2) 制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包括资源回收、再利用、废弃物处理等方面的规划。

(3) 建立循环经济产业链,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和拓展,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4) 推广循环经济理念,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资源利用效率。

三、城市循环经济系统的评价方法1. 评价指标体系城市循环经济系统的评价应包括资源利用效率、环境影响、经济效益等多个方面。

具体评价指标包括:资源回收率、废弃物减量化率、资源化利用率、环境污染指数、经济效益指数等。

2. 评价方法(1) 定量评价:通过收集相关数据,运用数学模型进行定量分析,如运用统计分析、灰色理论等方法对资源利用效率、环境影响等进行定量评价。

(2) 定性评价:结合专家意见、公众调查等方式,对城市循环经济系统的实施效果进行定性评价。

(3) 综合评价:将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对城市循环经济系统进行综合评价。

四、案例分析以某城市为例,分析其循环经济系统的构建及评价过程。

首先,收集该城市的资源状况、废弃物产生情况等相关数据。

然后,制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建立循环经济产业链。

最后,运用上述评价方法对该城市的循环经济系统进行评价,分析其资源利用效率、环境影响、经济效益等方面的情况。

循环经济统计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评价

循环经济统计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评价


项涉及 面 广
些 地 方 也 针 对 区 域 实 际 制 定 循 环 经 济 的评 价 体 系


如厦 门
综合 性 很 强 的 系统 工 程



为 了科学地评 价循环 经 济 的 发展 状

山东等

有 的行 业 行政 主 管部 门也 制定 了与循 环 经 济 建 设相

利 用 相应 的数据信 息 资料

循 环 经 济 中的

循环

的特征 把 握较好

而 后 者 则对


法 律和 法 规

推 动循 环 经 济 发展
2 0 世 纪 9 0 年 代 中后 期

循环


的特 征 把 握 较 好

但循环 经 济 整体 的 内涵特征 的把握
经 济 的 概 念和 理 论 开 始 引 入 我 国

当 时我 国 尚 处于 工 业 化 起 步
的 构 建进 行 了 研 究

并 以此 为基 础
由国 家发改委

国 家环

可 再 生 能 源 比 重 显 著 上 升 。 主 要 污 染物 排 放 得 到 有 效 控 制 生 态环 境质 量 明显 改善

保 总 局 和 国 家统计局 共 同制定 了循 环 经 济评 价指 标体 系




发展 循 环 经 济是


环 境保 护


科技 创
环 经 济 发 展 水 平 进 行 了 初步 的评 价 。


环境保护:循环经济的实践案例分析

环境保护:循环经济的实践案例分析

环境保护:循环经济的实践案例分析引言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过去几十年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日益严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循环经济逐渐成为了一种被广泛关注和探索的解决方案。

循环经济,即循环利用资源、降低排放的经济模式,以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为核心。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实践案例,来探讨循环经济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实际效果和应用前景。

1. 高效能源利用:丹麦的风能1.1 丹麦的风能发电概况丹麦是世界上风能利用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

风能发电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可以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和温室气体排放。

丹麦通过大力发展风能产业,实现了高效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目标。

1.2 风能的循环利用与重复利用丹麦的风能发电系统不仅能够产生清洁电力,还可以将多余的电力储存起来,并在需要的时候释放出来。

这种储能和释能的循环利用方式,使得风能发电系统的效率大大提高,减少了能源的浪费。

1.3 循环经济对环境的影响丹麦的风能发电系统使用了一系列环保材料和技术,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这种循环利用的经济模式也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就业机会。

2. 资源回收:日本的废物处理2.1 日本的废物分类与回收日本是世界上废物处理最为高效的国家之一。

日本人对废物进行细致的分类,通过回收、再利用和循环利用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排放到环境中的废弃物。

2.2 资源回收与循环利用在日本,废弃物被分成多个分类,比如可回收物、非可回收物和有害物。

可回收物通过回收再生产的方式,成为新的产品或材料;非可回收物通过合理的焚烧处理,转化为能源;有害物则通过严格的处理方式,避免对环境和人健康造成危害。

2.3 环境保护与资源回收日本的废物处理实践不仅减少了对自然资源的需求,还减少了环境污染的产生。

通过循环利用的方式,资源得到了有效的回收利用,实现了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目标。

3. 再生能源:中国的太阳能光伏3.1 中国的太阳能光伏发电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光伏市场,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光伏发电国家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4 类 是 采 用 区 域 经 济 物 质 流 分 析 ( Ew M FA )框架并直接采用其所设计的物质流指标 ,如 资源生产力 、直接物质投入等 [ 11213 ]. 该方法逻辑统 一 、系统性最强 , 但缺点是对数据要求太高 . [ 14 ] 同 时 ,还需要纳入状态类和响应类指标 ,以充分考虑影 响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及其相互间的内在联 系. 除物质流分析方法外 ,还存在生态足迹 、能值等 单一指数方法 ,但这些方法对于区域循环经济实践 的指导力比较有限.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评判与评价指标体系设计贯 穿于整个循环经济发展的历程. 随着循环经济理论 发展的深入以及国家试点陆续进入实施评估阶段 , 有必要对该课题进行重新审视. 文献回顾表明 ,现有 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存在难以反映经济增长模式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8 00
环 境 科 学 研 究
第 23卷
转变 、生产和消费结构生态化转型指标有所缺失 、区 域经济发展尺度不明确等弱点. 为此 ,笔者基于循环 经济发展内涵提出了“目标 - 结构 - 响应 ”3层循环 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在目标层面上强调选用基于区 域物质流分析 (M FA )的“脱钩 ”指标和基于生产函 数计量的资源要素贡献率指标 ;在结构层面上 ,选用 反映生产与消费的生态化转型的总量 、结构 、强度和 效率指标 ;在响应层面上 ,建议按照废物 、过程 、产品 和社会系统 4个环节进行指标设计和选取 ,以反映 循环经济在不同环节上的努力. 并对国家第 2 批循 环经济试点城市邯郸市进行了案例分析.
1 文献回顾
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不仅能够为制定 循环经济发展目标 、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提供理论依 据 ,而且也有利于找出差距 、制定更为有效的对策措 施和更有力地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 1 ]. 目前 ,循环经 济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方法主要有 4类.
第 1类方法是借鉴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设计 理念 ,选取“资源 - 经济 - 社会 - 环境 - 制度 ”5个 子系统的全部或部分进行模块设计 ,并在模块内部 再行设计循环经济的一些特征指标 ,如单位 GDP能 耗等减量化指标和废物循环率等资源化指标等 [ 2 ] . 这类方法可供借鉴的文献众多 ,简单易行 ,因此也是 最多被采用的方法 [ 324 ]. 然而 ,该类方法存在逻辑性 和系统性不足的弱点 ,模块之间只给出了概念框架 上的关联而缺少内在的强逻辑关联. 同时 ,所建立的 指标体系使循环经济概念有泛化的倾向 ,甚至与可 持续发展指标体系难以区别 ,与循环经济强调经济 发展模式生态化转型的定位不太一致 [ 5 ].
摘要 : 随着国家循环经济试点进入评判阶段 ,建立科学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评判体系尤为重要. 在评述现有方法及评价指标 体系的基础上 ,基于循环经济发展内涵 ,提出了“目标 - 结构 - 响应 ”3层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案例研究表明 , 1996—2008 年国家试点城市 ———邯郸市资源生产力大幅攀升 ,年均增长率达 713% ,而同期碳排放强度大幅下降 ,年均下降率达 415% ;生 产函数计量结果表明 ,资源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 2000─2004年的 34%降至 2005─2008年的 21%. 说明邯郸市在“十 一五 ”期间经济增长与资源输入和环境排放显著脱钩 ,由资源依赖型向资源效益型发展模式转变. 结构和响应层面的指标证 明了目标层面上的显著变化. 关键词 : 循环经济 ; 评价指标 ; 可持续转型 ; 邯郸市 中图分类号 : X196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001 - 6929 (2010) 06 - 0799 - 06
[ 10 ]则采用了“活动 - 压力 - 反应 - 绩效 ”框架进 行构造 ,设计了包括资源利用效率 、资源减量化利用 趋势 、污染减量排放 、资源再循环与利用 、产业循环 结构 、能源结构与环境安全 、循环经济发展能力共 7 类指标. 该类方法实质上是上述 2 类方法的深化与 延伸 ,在充分借鉴可持续发展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 上纳入更为逻辑严谨的系统模型或框架 ,并针对模 块间关系组合设计出一些循环经济特征指标.
C ircu la r Eco nom y Eva lua tio n Ind ica to r S ys tem D e s ign a nd C a se S tudy fo r the N a tio na l P ilo t C itie s
SH I Lei1 , ZHOU Hong2chun2
第 2类方法是利用生态效率等较为成熟且公认 的概念或指标来强化循环经济的特征 [ 628 ]. 其意图 旨在突出强调循环经济的生态效率目标 ,体现循环 经济的核心内涵 ,“3R”原则和本质要求. 然而 ,该类 方法除了引入生态效率指标外 ,在指标体系框架设 计上与第 1类方法并没有本质区别.
第 3类方法是针对上述 2类方法逻辑性不足的 缺点 ,引入特定的系统分析框架并着力进行循环经 济特征指标的构造与设计. 如我国最早的循环经济 试点城市贵 阳 市 在 规 划 时 , 就 依 据“驱 动 力 - 压 力 - 状态 - 响应 ”(DPSR ) 框架设计了包含状态 、压 力 、驱动力 、响应和分离 5 个集合的评价指标体系 , 并特别强调分离性指标对表征循环经济要求经济增 长与资源投入和污染产出“脱钩 ”的重要性 [ 9 ]. 文献
1999年 ,倍感消费废物处置压力的上海市率先 将循环经济纳入“我国 21 世纪议程 ———上海行动 计划 ”和“十五 ”规划中. 2001年 ,贵州省贵阳市开始 在城市层面开展循环经济的系统实践 ,辽宁省和江 苏省在省级层面上制订发展规划或实施方案. 2005
收稿日期 : 2009 - 12 - 02 修订日期 : 2010 - 01 - 24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0601037) ;国家“十一五 ”科技
国家统计局基于现有统计体系基础 ,借鉴上述 4类方法 ,采用“资源利用 - 资源消耗 - 资源回收与 循环 - 废物排放与处置 ”产品生命周期路线设计了 循环经济指标体系 [ 15 ]. 国家试点颁布的指标体系也 沿用了这条主线 ,设计了“资源产出 - 资源消耗 资源综合利用 - 污染控制 - 辅助 ”五大类指标 ,在 具体指标设计上 ,一方面吸收了 Ew - M FA 中的资 源产出率和万元 GDP能耗等特征指标 ,另一方面也 突出了分门别类的原则 ,尤其通过废旧资源回收利 用率的设计来反映循环经济对于消费环节转型的重 视. 整体而言 ,国家试点循环经济指标体系值得肯 定. 然而 ,这套指标也存在一些缺陷 : ①所列指标或 其组合也不足以反映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 ; ②反映 生产和消费结构生态化转型的指标有所缺失 ; ③尽 管涵盖了大 、中 、小循环指标 ,但尺度感并不明显 ; ④ 对于消费类指标有所忽视.
2. Departme Research Center of the State Council, Beijing 100010, China
Abstract: W ith p rogressive intensification of the national circular economy p ilot schemes,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establish a scientific system for evaluating circular economy development patterns. Based on a review of the existing methods and evaluation indicator system s, this paper p resents a three2tiered circular economy evaluation indicator system , “ targets2structure2response, ” according to the p rincip les underlying the circular economy. A case study of Handan City, one of the national p ilot cities, showed a sharp 713% rise in average annual grow th rate of resource p roductivity and a substantial 415% decline in carbon intensity during the period 1996220081M eanwhile, the p roduction function measurement showed that natural resource contribution to econom ic grow th during the period 200022004 was 34% , and decreased to 21% during the period 2005220081This demonstrates a significant decoup ling between econom ic grow th, resource inputs and environmental em issions in the“Eleventh Five2Year”period in Handan City. Thus, Handan transformed from a resource2dependent pattern to resource2efficient pattern. The indicators at the structural level and the response level clearly p roved significant changes at the target level. Key words: circular economy; evaluation indicators; sustainable transition; Handan Cit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