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与技术
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排名

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研究生教育综合排名化学工程(55)化学工艺(97)应用化学(190)工业催化(43)生物化工(61)分析化学(97)有机化学(106)无机化学(86)物理化学(103)2009中国大学工学前100名名次等级校名1 A++ 清华大学2A++ 浙江大学3 A++ 上海交通大学4 A++ 哈尔滨工业大学5 A++ 天津大学6 A++ 华中科技大学7 A+ 西安交通大学8 A+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9 A+ 东南大学10 A+ 华南理工大学11 A+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2 A+ 大连理工大学13 A 西北工业大学14 A 吉林大学15 A 中南大学16 A 武汉大学17 A 北京理工大学18 A 同济大学19 A 四川大学20 A 北京大学21 A 山东大学22 A 重庆大学23 A 南京大学24 A华东理工大学25 A 北京科技大学26 A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7 A 湖南大学28 A 东北大学29 B+ 电子科技大学30 B+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31B+ 复旦大学32 B+ 南京理工大学33 B+ 武汉理工大学34 B+ 北京化工大学35 B+ 西南交通大学36 B+ 北京交通大学37 B+ 中国矿业大学38 B+ 东华大学39 B+ 上海大学40 B+ 中山大学41 B+ 南开大学42 B+ 北京工业大学43 B+ 江南大学44B+ 燕山大学45 B+ 河海大学46 B+ 南京工业大学47 B+ 浙江工业大学48 B+哈尔滨工程大学49 B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50B 福州大学51B北京邮电大学52 B 厦门大学53 B合肥工业大学54B郑州大学55 B 北京师范大学56 B 华北电力大学57 B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58 B 江苏大学59 B 中国农业大学60B 苏州大学61 B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62 B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63 B 河北工业大学64 B 太原理工大学65 B兰州大学66 B 南昌大学67 B 西安理工大学68B 青岛科技大学69 B 昆明理工大学70B 中国海洋大学71 B长安大学72 B 暨南大学73B西北大学74B 河北大学75 C+ 宁波大学76C+ 扬州大学77 C+ 广西大学78 C+华侨大学79 C+ 湘潭大学80 C+ 成都理工大学81 C+ 天津工业大学82 C+ 广东工业大学83 C+ 上海理工大学84 C+ 深圳大学85 C+ 安徽大学86 C+山东科技大学87 C+浙江理工大学88 C+长沙理工大学89C+ 大连海事大学90 C+ 陕西师范大学91 C+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92 C+沈阳工业大学93C+兰州理工大学94 C+西南大学95 C+ 华东师范大学96 C+东北师范大学97 C+山东理工大学98 C+西南石油大学99 C+西安建筑科技大学100 C+ 天津科技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考试试题

化学工程与技术考试试题化学工程与技术考试试题主要考察学生对于化学工程与技术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掌握情况。
本文将围绕化学工程与技术考试试题展开详细的讨论,并提供一些解题方法和技巧。
一、题目1:有机合成1. 用以下化合物合成苯甲酸乙酯:化合物A + 溴化乙酸铜 + 六氯钙 + Na2CO3 + CH3OH请分析上述反应的机理,并给出逐步合成苯甲酸乙酯的步骤。
解答:该反应的机理为:首先,化合物A和溴化乙酸铜发生酯化反应,生成苯甲酸乙酯的酯化中间体B。
然后,六氯钙(Cl3Ca)用作干燥剂,去除生成的HBr,以促进反应向前进行。
接下来,Na2CO3用作中和剂,中和反应过程中产生的乙酸,以维持反应的酯化条件。
最后,加入CH3OH可驱使反应向前进行,并生成所需的苯甲酸乙酯。
根据上述反应机理,逐步合成苯甲酸乙酯的步骤如下:步骤1:将化合物A和溴化乙酸铜加入反应容器中,发生酯化反应,生成酯化中间体B。
步骤2:加入六氯钙,使反应溶液保持干燥状态,去除生成的HBr。
步骤3:加入Na2CO3,中和反应过程中产生的乙酸。
步骤4:最后加入CH3OH,反应进行,并生成苯甲酸乙酯。
二、题目2:催化反应2. 在加氢反应中,催化剂的选择对反应速率有重要影响。
请列举两种常见的加氢反应,以及对应的催化剂并分析其原理。
解答:常见的两种加氢反应如下:反应1:烯烃加氢反应催化剂:铂催化剂原理:在烯烃加氢反应中,铂催化剂能够将烯烃分子中的双键断裂,生成饱和的烷烃。
铂催化剂通过吸附烯烃分子并提供氢原子,使得烯烃发生加氢反应,生成相应的烷烃产物。
反应2:芳香化合物加氢反应催化剂:铂/铝催化剂原理:在芳香化合物加氢反应中,铂/铝催化剂能够将芳香环中的氢原子进行部分还原,生成环上较为饱和的芳香烃。
铂/铝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对芳香化合物中的氢原子进行选择性加氢,从而实现芳香化合物的部分饱和。
通过以上两种加氢反应的催化剂选择和原理分析,可以看出不同的催化剂具有不同的催化特性和反应机理,有助于实现特定反应的高效催化。
化学工程与技术

化学工程学院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专业代码:0817 )(一级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化学工程与技术领域的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熟练掌握一门外语,熟练运用计算机和先进的测试技术,具有独立从事本学科及其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能力。
能够胜任高等院校、科研及设计院所、企业和其他单位的教学、科研、设计和技术管理等工作。
二、研究方向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硕士下设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应用化学、工业催化和海洋化学与化工五个二级学位点,其研究方向如下:化学工程二级硕士点:(1)生物质能源化工;(2)超重力场技术;(3)离子液体与分离过程;(4)传质过程及分离设备;(5)膜材料制备及膜分离技术;(6)化工过程控制优化及系统工程;(7)生化分离工程及微化工技术;(8)新型干燥过程及设备(9)颗粒设计技术;(10)超临界流体技术及相平衡热力学;(11)生化反应工程及生物材料。
化学工艺二级硕士点:(1)石油化工;(2)功能材料;(3)有机化工;(4)催化材料;(5)污水处理。
应用化学二级硕士点:(1)绿色有机合成;(2)农药、医药及中间体开发;(3)绿色化学与绿色有机电化学合成;(4)纳米材料电化学;(5)能源电化学;(6)环境电化学;(7)绿色精细有机合成及产品开发;(8)氟化学;(9)新农药研制与工程开发;(10)色谱分析与光谱分析;(11)光谱电化学;(12)材料物理化学和量子化学研究。
工业催化二级硕士点:(1)能源与绿色化工催化;(2)C1化学催化;(3)资源与环境催化;(4)石油化工催化;(5)计算化学与分子催化;(6)催化新材料及应用;(7)纳米材料与纳米催化剂;(8)催化加氢;(9)不对称催化;(10)有机催化化学;(11)催化反应过程模拟及优化;(12)催化与过程耦合技术。
海洋化学与化工二级硕士点:(1)高分子膜材料、膜分离技术;(2)海洋生物化工及资源工程;(3)海水淡化及水处理技术;(4)水与废水处理及资源化综合利用;(5)环境化工、环境催化材料;(6)海洋原位监测技术;(7)海洋环境保护;(8)纳米功能新材料;(9)生物化工、组织工程及医用材料;(10)分子印迹技术;(11)高分子化工。
化学与技术

例:生产原理和流程用简单的流程图或示意图
联合制碱法生产原理示意图
一碳化工产品合成途径
两种塑料加工成型示意图
时代性——主要体现在贴近学生的生活、关 注社会的热点问题,反映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成 果等。体现时代性,并不排斥经典与传统,在 介绍合成氨等经典化学生产时,更多地考虑尊 重历史,突出技术创新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 关键作用;在介绍新技术生产时,更多地考虑 开拓学生视野,并不断地提出问题,着力培养 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认识到, 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化学与技术在解决社 会发展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中始终发挥着积极而 重要的作用。
•揭示科学与技术的不同特点,培养学 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模块注意全面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 意识和能力。教材涉及化学以外的物理、生 物、地理等学科知识,体现技术应用的综合 性;还涉及诸如环境保护、经济、风险评估、 利弊权衡等态度、价值和决策有关的问题, 体现技术实践的复杂性和多元化标准。通过 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有利于学生对科学探 究过程加深理解,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
本教材编写特点
•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和选择性的要求
基础性——主要体现在以必修模块化学1和 化学2为基础,学科知识的教学要求不超过 “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结 构与性质”等选修模块。重在阐释实际生产过 程的化学反应原理,不过分追求生产技术细节, 通过典型化工、化工产品,使学生对化工生产 过程有一个基本认识,初步树立一些核心观念 和技术创新的意识,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
• 体现化学知识的实际价值
纯碱的生产及技术发展过程 • 体现技术的发展,及化学在期中的作用
路布兰法-索尔维法-联合制碱法(候氏制碱)
第二、三单元
初中化学化学与技术题

初中化学化学与技术题1. 在净水过程中,常用哪种物质作为混凝剂除去水中的悬浮杂质?2. 解释为什么在铁制品表面涂油漆可以防止其生锈。
3. 分析家用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泄漏时,为何不能立即开灯检查。
4. 简述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蒸发结晶法原理。
5. 为什么铝制炊具表面常有一层致密的氧化膜,这对炊具使用有何益处?6. 化肥对农作物生长至关重要,列举两种常见的化学肥料及其主要成分。
7. 鉴别硬水和软水可采用什么家庭可用试剂?描述实验现象。
8. 电池在工作时,能量是如何转换的?请以干电池为例说明。
9. 简述塑料分类中的“可回收”与“不可回收”塑料,各举一例并说明理由。
10. 食品包装中常用的聚乙烯(PE)和聚丙烯(PP)塑料,哪一个更耐高温?为什么?11. 举例说明在生活中如何利用酸碱中和反应处理厨房清洁问题。
12. 为什么在制作面包时需要加入酵母?这一过程涉及哪些化学变化?13. 分析洗涤剂能去除油渍的原理,与肥皂相比,洗涤剂有哪些优势?14. 简述光合作用中,植物如何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并指出这一过程的关键物质。
15. 解释为何冰箱中使用的制冷剂需要定期更换。
16. 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主要温室气体是什么?它对环境有何影响?17. 什么是合成纤维?列举两种常见的合成纤维材料及其用途。
18. 在炼铁过程中,为何需要将铁矿石与焦炭一同加热?19. 描述水泥硬化的过程,以及其中涉及的主要化学反应。
20. 解释为什么牙膏中常常添加氟化物,这对牙齿保健有何好处?21. 分析塑料垃圾对环境的危害,并提出至少两种减少这种危害的方法。
22. 简述陶瓷制品的制作流程,包括原料选择、成型和烧结等步骤。
23. 鉴别黄金真伪的一种化学方法是什么?描述实验步骤及现象。
24. 说明在摄影胶片冲洗过程中,如何利用化学反应固定影像。
25. 为什么汽车尾气中含有有害的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如何通过催化转化器减少这些排放?26. 讨论电池充电过程中的电化学反应,与放电过程有何不同?27. 举例说明生活中利用乳化作用的两个实例,并解释其原理。
化学工程与技术二级学科

化学工程与技术二级学科
化学工程与技术是一门基础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是化学、机械、材料、能源等多个学科交叉融合的产物。
它主要研究化工过程及其相关技术,包括从原材料到最终产品的设计、制造、加工、运输等全过程。
其应用范围涵盖了化工、石化、制药、食品、环保、能源等多个领域。
化学工程与技术二级学科是在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基础上,根据不同的研究方向、领域和专业需求而形成的。
其涉及的研究方向包括化工过程、化工装备、化工材料、化工产品设计与开发、化工循环经济等。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专业方向:
1、化学工程基础:主要研究化学的基础理论及其在化学工程中的应用。
2、化工过程工艺:主要研究化工生产过程的设计、改进、调控和优化等相关技术。
3、化工装备与材料:主要研究化工装备设计、制造、安装及其材料、结构、性能等相关技术。
4、化工产品设计与开发:主要研究化工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和应用等相关技术。
5、化工循环经济:主要研究化工生产中的节能、减排、资源回收等环保技术及其应用。
在现代化工生产中,化学工程与技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未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化学工程与技术将会继
续发展壮大,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更多的福利和效益。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化学工程与技术”是一门研究以化学工业为代表的各类过程工业中有关化学过程与物理过程基本规律应用技术学科。
它融合了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应用化学和工业催化等工程和工艺学科以及相关的工程技术。
本学科以过程工业为背景和研究对象,学科内容体现与应用并重,包括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实验技术,产品研制、工艺开发、过程设计、系统模拟与优化和操作控制等。
本学科共设五个二级学科: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应用化学和工业催化。
化学工程研究各类化学过程和物理过程的一般原理、共性规律、工程基础和应用技术。
化学工艺研究化学品的精化机理、生产原理、产品开发、工艺实施、过程设计和优化。
生物化工研究有生物体或生物活性物质参与的过程的基本原理和工程技术问题。
应用化学研究精细化学品、专用化学品、功能材料及器件等的制备原理和工艺技术。
工业催化研究催化剂和催化反应过程的理论基础及其设计、开发和工业应用。
这五个二级学科以实验为基石,计算机为重要研究手段,重视实验室结果的工业转化。
它们各有侧重,互有交叉,共同形成了一个相互依赖、相互支持的学科体系。
除作为主要基础的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和计算机科学外,近年来本学科还与控制工程等学科有着愈来愈密切的联系。
本学科是从19世纪末由于化学品大规模生产的需要而形成和发展的。
当时,为了化工生产的高效和大型化,根据典型的化学工艺和设备中出现的一些具有共同属性的工程问题,形成了单元操作的概念,这是化学工程学科的早期标志。
化学反应理论和单元操作原理共同促进了应用化学和化学工艺学科的迅速发展,工业催化学科也应运而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以抗生素的发酵和大规模生产技术开发为标志的生物化工学科也开始形成。
五十年代后发展的传递过程原理和化学反应工程使化学工程学科上升到了新的阶段。
迅速发展的计算机科学使化学工程从早期的以经验归纳法为主的研究方法,逐步进展到以数学模型法为主。
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科研成果

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科研成果
化学工程与技术是涉及化学、物理、数学等多学科内容的交叉领域,其科研成果在许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的一些科研成果:
1. 新材料的开发研究:新型高分子材料、纳米材料、高性能催化剂等方面的研究,可以为新能源、新材料、环保等领域提供技术支撑。
2. 合成化学研究:小分子有机物的合成及功能材料的构筑等方面的研究,可以为药物、电子、化妆品等领域提供新的材料。
3. 反应工程研究:反应设计和控制、过程模拟和优化、过程安全等方面的研究,可以提高工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减少生产过程中污染和能源消耗。
4. 生物工程研究:生物工艺的开发和优化、酶催化反应、基因工程、细胞培养等方面的研究,可以应用于制药、食品加工、环保等领域。
5. 原位分析技术研究:原位分析技术可以通过在线监测实时反应过程中的反应物和产物的化学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合成氨工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主要反应为:N2(g) + 3H2(g) 2NH(g) △H<O,下图是合成氨的简要流程示意图:(图中某些转化步骤及生成物未列出):请填写下列空白:(1)已知0.5mol甲烷与0.5mol水蒸汽在t℃、pkPa时,完全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合成气),吸收了akJ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原料气中往往混有CO2等杂质,在进入合成塔之前需净化,净化的原因是。
设备A的名称是。
(2)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合成氨的新方法,在常压下,把氢气和用氦气稀释的氮气分别通入一个加热到570℃的电解池,利用能通过氢离子的多孔陶瓷固体作电解质,氢气和氮气在电极上合成了氨,转化率达到78%,试写出电解池阳极的电极反应式。
(3)工业合成氨与制备硝酸一般可连续生产,流程如下:①写出氧化炉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②下图是氨氧化率与氨空气混合气中氧氨比的关系其中直线表示反应的理论值;曲线表示生产实际情况。
当氨氧化率达到100%,理论上γ{n(O2)/n(NH3)}=实际生产要将γ值维持在1.7~2.2之间,原因是。
③尾气处理时小型化工厂常用尿素作为氮氧化物的吸收剂,此法运行费用低,吸收效果好,不产生二次污染,吸收后尾气中NO 和NO 2的去除率高达99.95%。
其主要的反应为氮氧化物混合气与水反应全部生成亚硝酸,亚硝酸再与尿素【CO(NH 2)2】反应生成CO 2 和N 2请写出有关反应化学方程式:, 。
答案:(1)CH 4(g)+H 2O(g)CO (g )+3H 2(g);△H =2akJ/mol防止催化剂中毒 冷却塔(2)H 2-2e -=2H +(3)①4NH 3+5O 2= 4NO +6H 2O②1.2 有利于NH 3的转化,③NO+NO 2+H 2O=2HNO 2; CO(NH 2)2+2HNO 2=CO 2+2N 2+3H 2O2.煤中含有的硫元素主要以FeS 2形式存在,煤在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SO 2,对环境产生污染,工业上有多种方法可以减少煤燃烧产生的SO 2,这些方法可根据煤燃烧过程的不同阶段分成三类:(1)在煤燃烧前采用的脱硫技术,其基本原理如下:FeS 2 ———————→ Fe 2++SO -24———————→Fe 3+ 这种脱硫技术称为 脱硫技术,该技术的第一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第二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煤炭中还有些硫元素是以有机物形式存在,人们正在利用微生物的降解作用,使之最终转化为 除去。
(2)在煤燃烧的同时进行的脱硫技术称为“流化床”燃烧技术,该技术是在煤中加入脱硫剂后直接在锅炉燃烧室燃烧,常用的脱硫剂是 ,这种方法脱硫效率较高,且最终可得到脱硫副产品 (写分子式)。
(3)在煤燃烧后,对其烟气净化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将烟气通入吸收塔进行除尘、脱硫、脱氮。
吸收塔中常用的淋洗剂是 ,这里所说的脱氮主要是指 这类物质 。
答案:(1) 微生物 2FeS+7O 2+2H 2O ——————→4H ++2Fe 2++4SO -244Fe 2++O 2+4H +———————→4Fe 3++2H 2O ④硫酸或H 2SO 4(2)CaCO 3 CaSO 4(3)石灰水或Ca(OH)2溶液 氮氧化物或NO x3.材料是人类生存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
请回答以下问题:(1)合金是一类具有特殊性能的金属材料,下列三种合金的基本类型中,黄铜属于A .相互溶解形成的金属固溶体B .相互起化学作用形成的金属化合物C .相互混合形成的机械混合物(2)某些稀土合金具有良好的贮氢性能,镧-镍合金(LaNi 5)贮氢的原理如下:LaNi 5 + 3 H 2LaNi 5H 6 在微生物作用下 在微生物作用下 +O 2+H 2O 在微生物作用下 +O 2+H +在微生物作用下下图为不同温度下该贮氢材料的贮氢量(Q)随体系压强[p (H2)] 变化的示意图:根据上图判断LaNi5吸氢过程的△H0(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提高该贮氢材料贮氢量的方法有。
(3)氮化硅是一种高温陶瓷材料,它的硬度大、熔点高、化学性质稳定,工业上曾普遍采用高纯硅与纯氮在1300℃时反应获得。
①根据性质,推测氮化硅陶瓷的用途是________(填序号)。
A.制汽轮机叶片B.制有色玻璃C.制永久性模具D.制造柴油机②根据元素周期律知识,请写出氮化硅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③氮化硅陶瓷抗腐蚀能力强,除氢氟酸外,它不与其他无机酸反应。
试推测该陶瓷被氢氟酸腐蚀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目前已有多个国家的大汽车公司试制无冷却式陶瓷发动机汽车。
我国也完成了试车。
这种陶瓷柴油发动机部件的受热面是由一种耐高温且不易传热的材料制造的,这种材料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中的( )A.氧化铝陶瓷B.氮化硅陶瓷C.光导纤维D.玻璃钢⑤粉末状的Si3N4可以由SiCl4的蒸气和NH3的混合物反应制取。
粉末状Si3N4对空气和水都不稳定。
但是,将粉末状Si3N4和适量MgO在230 × 1.0l × l05Pa和185℃的密闭容器中热处理,可以得到表面结构十分紧密,对空气和水都相当稳定的固体高温结构材料。
a写出由SiCl4和NH3制备Si3N4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分别写出粉末状Si3N4 和H2O及O2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为什么结构紧密的固体Si3N4不再受H2O和O2的侵蚀答案:(1)A(2)小于降低温度、增加氢气压强(3)①ACD②Si3N4③Si3N4 + 12HF = 3SiF4↑+ 4NH3↑④B⑤ a 3SiCl4 + 4NH3 = Si3N4 + 12HClb Si3N4 + 6H2O = 3SiO2 + 4NH3↑Si3N4 + 3O2 = 3SiO2 + 2N2C Si3N4 与MgO在密闭容器中经高压、加热处理后,使Si3N4 固体表面形成了一层SiO2保护膜,阻止了Si3N4 被H2O、O2的侵蚀。
4.(1)工业上以粗铜为原料采取如图所示流程制备硝酸铜晶体。
①步骤a中,还需要通入氧气和水,其目的是。
②根据下表数据,在保温去铁的过程中,为使Fe3+沉淀完全,可以向溶液中加入CuO,调节溶液的pH,根据下表数据,溶液的pH应保持在范围。
不用加水的方法调节溶液pH的主要原因是。
③进行蒸发浓缩时,要用硝酸调节溶液的pH=1,其原因是(结合离子方程式说明)。
(2)工业上常利用硝酸铜溶液电镀铜,电镀时阴极反应式是。
(3)右图是某小组同学查阅资料所绘出的硝酸铜晶体[Cu(NO3)2·nH2O]的溶解度曲线(温度在30℃前后对应不同的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
a.A点时溶液为不饱和溶液b.B点时两种晶体可以共存c.按上述流程终得到晶体是Cu(NO3)2·3H2Od.若将C点时的溶液降温至30℃以下,可以析出Cu(NO3)2·6H2O晶体(4)某些共价化合物(如H2O、NH3、N2O4等)在液态时有微弱的导电性,主要是因为发生了电离,如:2NH 3NH4++NH2—,由此制备无水硝酸铜的方法之一是用Cu与液态N2O4反应。
液态N2O4电离得到的两种离子所含电子数相差18,则液态N2O4电离的方程式是;Cu与液态N2O4反应制得无水硝酸铜的化学方程式是答案:(1)①提高原料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
② 3.2~4.7 范围。
原因是加水将溶液稀释,不利于滤液蒸发浓缩。
③由于有:Cu2++H2O=Cu(OH)2+2H+,加入硝酸可以抑制Cu2+水解(2)Cu2++2e-=Cu 。
(3)bd 。
(4)N 2O4NO++NO3-;Cu+2 N2O4 =Cu(NO=)2+2NO↑。
5.金属材料是人类使用最多的材料之一,而铝又是最常见的金属材料之一。
1886年,电解法制铝工艺的发明,使铝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得以迅速普及。
(1)如图是传统的工业生产铝的基本流程图,回答以下问题:①工业冶炼金属铝用的是铝土矿,铝土矿的主要成份是(填化学式)。
石油炼制和煤的干馏产品是(填物质名称)作电解铝的阴极和阳极材料。
②在熔融氧化铝时加入冰晶石(Na3AlF6)的作用是。
③电解生成的金属铝在熔融液的(填“上层”或“下层”);电解时不断消耗的电极是(填“阳极”或“阴极”)。
(2)在铝表面着色,先应用电解法使铝表面附上一层氧化铝,方法是将铝件作阳极。
铁作阴极,用碳酸氢钠溶液作电解液进行电解。
其原理是:通电后在铝件与电解液的接触面上逐渐形成一层氢氧化铝薄膜,薄膜的某些部位存在着小孔,电流从小孔通过并产生热量使氢氧化铝分解,从而在铝表面形成一层较厚的多孔氧化膜。
试回答以下问题:①铝件表面形成氢氧化铝薄膜的电极反应式和离子方程式。
②电解过程中,必须使电解液pH保持相对稳定,原因是。
③使用碳酸氢钠溶液为电解液,会减缓阴极区溶液pH的增大,能说明这一原理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④将表面有多孔氧化膜的铝片用蒸馏水洗净后浸入有机染色液茜素溶液中2~3min,取出后用水洗净,可观察到铝片表面变成鲜艳的红色,这是因为多孔层有强吸附性能。
但多孔氧化膜的保护性不强,只有经过封闭处理才能提高氧化膜的抗蚀能力和保护颜色的作用。
封闭处理的方法是:将铝片染色液中取出后用蒸馏水洗净,放入接近100o C的水中保持20min,再取出轻轻擦干,原因是。
(1)①Al2O3;石墨(或炭)②助熔剂,降低氧化铝的熔点③下层;阳极。
(2)①Al-3e-=Al3+,Al3++3HCO3-=Al(OH)3+3CO2↑。
②氢氧化铝是一种两性物质,既能溶于碱性较强的溶液中也能溶于酸性较强的溶液中。
③OH-+HCO3-=H2O+CO32-④氧化膜发生水化,体积膨胀,其中的微孔被挤紧堵塞。
6.某工厂生产硼砂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料,主要含有MgCO3、MgSiO3、CaMg(CO3)2、Al2O3和Fe2O3等,回收其中镁的工艺流程如下:(1)“浸出”步骤中,为提高镁的浸出率,可采取的措施有 (要求写出两条)(2)滤渣I 的主要成分有 。
(3)从滤液Ⅱ中可回收利用的主要物质有。
(4)Mg(ClO 3)2在农业上可用作脱叶剂、催熟剂,可采用复分解反应制备:MgCl 2+2NaClO 3 == Mg(ClO 3)2+2NaCl已知四种化合物的溶解度(S)随温度(T)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①将反应物按化学反应方程式计量数比混合制备Mg(ClO 3)2。
简述可制备Mg(ClO 3)2的原因: 。
②按①中条件进行制备实验。
在冷却降温析出Mg(ClO 3)2过程中,常伴有NaCl 析出,原因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