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和清朝前期的小说和艺术

合集下载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四大行当』 传统戏曲演员专业分工的类别,叫做“行当”。它指的是 什么样的人物应由哪一行的演员来扮演。根据剧中人不同 的性别、年龄、性格、身分来划分人物的类型。京剧行当 的划分,是从昆曲和徽、汉等古老剧种衍化而来的。起初 号称"十门角色",即生、旦、末、外、净、丑、杂、上手 、下手和流行。随着京剧表演艺术的发展和演出剧目的不 断丰富,要求演员适应各类角色的表演需要,遂使原有的 行当逐渐被打破。于是,后来简化成生、旦、净、丑四大 行。行当、脸谱、戏服构成京剧文化。


期 的
明朝:汤显祖《牡丹亭》
文 学
昆曲 昆曲与京剧艺术
清朝:洪昇《长生殿》;孔尚任《桃花扇 》


乾隆时:四大徽班进京
京剧
19世纪中期:京剧形成
课堂总结
1.下列作品,通过描写四大封建家族的衰亡和贵族青年的爱情悲剧,从 而深刻鞭挞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罪恶的是( B ) A.《秦中吟》 B.《红楼梦》 C.《牡丹亭》 D.《本草纲目》
新知导入
唐宋元明清的文学成就
朝代



文学成就 诗


明清 小说
代表
(唐宋写 李白 代表人, 杜甫 元明清写 白居易 代表人和
作品)
苏轼 李清照 辛弃疾
关汉卿
罗贯中《三国演义》;
《窦娥冤》 施耐庵和罗贯中《水浒
马致远
传》;
《天净沙 吴承恩《西游记》;
秋思》
曹雪芹《红楼梦》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 的巩固与发展
2.代表作:
汤显祖(1550-1616)明 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 家,代表作《牡丹亭》

明朝和清朝前期的小说和艺术2

明朝和清朝前期的小说和艺术2

第24课明朝和清朝前期的小说和艺术邵东灵官殿中学罗伯荣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四大名著、绘画和京剧的形成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古典小说的创作到明清时期进入成熟阶段,了解四大名著的思想艺术特色,培养学生对文学、艺术的欣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和历史实际是否相符的问题设计,使学生知道史学研究和文学创作在方法上的不同之处,提高学生的史学素养和文学素养。

(2)、指导学生把四大名著的要点制作成表格,训练他们归纳历史知识的学习方法。

(3)、通过仿画和绘制京剧脸谱等活动,加深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深入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通过对中国四大古典小说思想性、艺术性,特别是其中一些人物的介绍,确立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人生观。

[重点和难点]重点:曹雪芹及《红楼梦》。

难点:对四大古典名著、绘画等的欣赏。

【教学方法】互动探究法,采用多媒体教学。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历史源远流长。

其发展主流有先秦的诸子散文,而唐朝、宋朝、元朝文学的主流分别是什么?(由学生回答:唐诗、宋词、元曲。

)接下来,今天我们要重点学习的就是明清时期的小说二、学习四大名著(一)、多媒体显示下列各图,激发同学们的兴趣:刘姥姥进大观园图《三国演义》故事年画------长江夺阿斗《三国演义》故事年画——东吴招亲《水浒传》故事版画——《三打祝家庄》《西游记图册》清陈奕禧(二)、请同学们阅读课文中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的相关内容,做好读书标记,思考回答如下内容(多媒体逐题显示):1、同学还知道《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的哪些主要内容?(由学生简介)2、你对小说中的哪些人物最喜欢?能说说喜欢这些人物的理由吗?(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3、根据《三国演义》这部作品,你能说出历史和历史小说的区别吗?4、请同学们动手制作表格归纳四大名著要点:作者、所处年代、题材体裁特征、主要内容、人物形象。

明朝和清朝前期的小说和艺术

明朝和清朝前期的小说和艺术

关山雪霁图
董其昌书画作品
徐渭
徐渭(1521—1593),初字文 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 青藤道士,山阴(今浙 江绍兴)人。
徐渭创泼墨花卉,即把水墨倾倒 在画面上,再用笔勾画,代表作有 《墨葡萄》。
陈洪绶
陈洪绶(1562—1598),字章侯,号老莲,别号老迟, 诸暨(今属浙江)人。幼年即 喜绘画,显露出艺术天才。
陈洪绶的画作
扬州八怪:郑燮 郑燮(1693—1765) 号板桥,江苏兴化人。 曾任山东范县、潍县县令,为官清廉,知民疾 苦,开仓济贫。罢官后居扬州,以卖画为生。
擅写兰竹,用笔潇洒,体貌疏朗,劲峭多姿。
书法 以隶体参入行楷,独创一格。诗文均有特 色,有《板桥全集》。

兰竹图
竹石图
郑板桥像
小问题
书法兼有“颜骨赵姿”之美的是明朝的书法 家 董其昌 。明朝著名画家 徐渭 善用泼 墨。清朝“扬州八怪 ”,进一步发展了他的笔 墨纵横手法,流传下来的作品很多。
书画的成就
明朝的书法以行书、草书见长。
(1)书法: — 董其昌(“颜骨赵姿”)明后 期著名书法家。 徐渭(明末) (2)绘画: “扬州八怪”(清朝)
董其昌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 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 官至南京礼部 尚书,以书画名重海内,不仅是一位书、画家, 而且是一位有独到见解的书、画评论家和鉴赏家, 有《容台集》《画旨》《画眼》《画禅室随笔》 等著 作传世。
谢谢大家

明朝和清朝前期的小说和艺术(1)

明朝和清朝前期的小说和艺术(1)

七年级历史讲学稿 课型 第七单元 编制人 审核人 班级: 小组: 姓名:1课题 明朝和清朝前期的小说和艺术【点击新目标】1、了解我国古典小说的创作到明清时期进入成熟阶段,知道明清时期戏剧的繁荣、书法绘画的代表人物。

2、简述四大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的成就,理解其思想艺术特色。

3、知道史学研究和文学创作在方法上的不同之处,提高史学素养和文学素养;培养鉴赏文艺作品的素质,激发阅读文学名著原作的欲望。

学习重点:《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四大古典文学名著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点。

学习难点:多方面地了解四大文学名著的内容;多角度地理解明清文化作品的时代特点。

【链接旧知识】:《 》和《 》等科技巨著的出现,说明朝的时候,我国传统的科技依然处在世界的前列。

自 前期,我国的科技发展逐渐陷入停顿。

【知识构建体系】1.小说 、 、 、 。

2.绘画3.戏剧 。

【课前预习案】(充分预习课本,熟记重点基础知识)(一)小说: 1、代表作:(1)《三国演义》:作者 ,是优秀的历史小说。

(2)《水浒传》: 作者 ,是我国英雄传奇中最杰出的作品。

(3)《西游记》: 作者 ,是一部神魔小说。

(4)《红楼梦》: 作者 ,代表了明清小说的最高成就。

(二)戏剧:京剧:是在 、 年间形成的,成为我国最有代表性的剧种。

【合作交流探究】(独立思考后讨论,其他小组展示时做好讲学稿的完善和补充)1、根据《三国演义》这部作品,说明历史著作和历史小说的不同所在。

2、讲一个与本课有关的故事,说说这部小说的特点。

3、画一个京剧脸谱或哼唱两声京剧选段,说说京剧是怎样产生的?4、为“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作者及作品设计一个表格。

【课堂达标检测】1、下列中国古典小说的章节标题中,出自《三国演义》的是( )A 、梁山泊义士尊晁盖B 、林黛玉重建桃花社C 、孙行者大闹黑风山D 、曹操煮酒论英雄2、 《红楼梦》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学的重要文献,作此评价的最主要依据是( ) A 、它描述了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 B 、它深刻鞭挞了封建制度的罪恶 C 、它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 D 、他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3、19世纪初年的流行语:“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2020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14—21课)知识总结

2020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14—21课)知识总结

【部编历史·复习干货】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14—21课)知识总结裴云慧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第14课明朝的统治一、明朝的建立建立:1368年,朱元璋称帝(明太祖),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今南京)二、朱元璋强化皇权(一)政治——全面改革官制目的:朱元璋为了进一步集中权力,强化皇权。

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的职权;在地方:取消行中书省,一分为三,设立“三司”,从而分散行省的权力;(二)思想教育——八股取士目的: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巩固专制统治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对题目的解释必须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

格式:“八股文”影响:弊:①八股文脱离实际,禁锢思想,扼杀了人们的聪明才智;②不利于选贤任能,应试的人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③阻碍了中国思想文化与科学技术的进步。

利:明朝科举考试的标准化、规范化对以后的考试制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三)特务机构——设锦衣卫和东厂目的:为了监视官民,强化皇权,巩固专制统治。

措施:朱元璋设立了锦衣卫,明成祖又成立了东厂,合称为“厂卫”。

影响:这些特务机构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是明朝强化皇权的表现。

※※明朝强化皇权的影响:①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②给明朝的统治埋下了危机,是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的表现。

※※戚继光的精神:不畏强敌、勇于抵抗、捍卫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戚继光抗倭胜利原因:①抗倭战争是正义的,符合人民的利益;得到人民的大力支持;②人民支持,各军队配合;③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④戚继光卓越的军事谋略和指挥才能。

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背景:16世纪,一些欧洲殖民者相继侵略我国沿海地区概况: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五、艺术明朝后期最富盛名的戏剧家汤显祖,他的代表作《牡丹亭》,有力的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

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一、清朝对全国的统治1.清入关后以北京为首都,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24 明朝和清朝前期的小说和艺术

24  明朝和清朝前期的小说和艺术
一、明清朝小说的代表作 1.《三国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 ,是我国优秀的 长篇 小说,以 到 的历史为题材。 2.《水浒传》作者是元末明初的 和 ,是一部描民众 反抗斗争的长篇小说;以北宋末年 领导的山东 农民 起义为素材,是我国 中最杰出的作品。 3.《西游记》作者是明朝的 ,是一部有 色彩的神魔 小说;根据 取经的故事加工而成。 4.《红楼梦》是中国 小说的高峰,代表了 的最高成 就 。作者是 代小说家 。内容以 的爱情悲剧 为主线,描写了 四大封建家族的兴衰,展示了中国封建 社会必然走向衰亡的命运。 二、京剧的形成 19世纪中期,以 为基础,融合吸收了其他剧种的曲调和 表演方法,同光年间形成了一个新的剧种—— 。
6. 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戏曲在历史上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和孕育的 过程,终于产生了最具代表性的剧种--京剧。至今, 京剧形成和发展大约已有200多年的历史,而徽班进 京则是京剧形成的开始。 ⑴ 被西方人成为中国歌剧的剧种是?
⑵ 京剧形成的基础是? ⑶ 京剧最典型的唱腔是? ⑷ 京剧形成的原因是哪些?
阵,好容易撮起一个来,才伸着脖子要吃,偏又滑 下来,滚在地下。忙放下筷子,要亲自去拣,早有 地下的拣出去了。刘姥姥叹道“一两银子也没听过 响声儿就没了!”
京剧形成
你知道京剧 是怎样形成 的吗?
乾隆年间, 北京剧坛上演 各种地方戏, 出现了百花 争艳的局面, 四大徽班三 庆、四喜、春台、和春四 大戏班)进京后, 迅速适应 北京观众的需要, 同时吸 收其他地方戏剧, 特别是 湖北地区汉调的优点, 在 艺术上进行革新, 在同治、 光绪年间, 形成了京剧。 成为我国最具代表性的剧 种。
根据平时阅读,回答下列问题:
1.你能概括书中的主要内容。 2.《水浒传》是我国英雄传奇中最杰出的 作品,小说人物性格鲜明,情节跌宕起伏。 讲一讲小说中的人物与他们的故事。

明清有哪些著名小说

明清有哪些著名小说

明清有哪些著名小说
1.《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

这部小说以唐僧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全书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和沙僧三人,西行取经,一路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

2.《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

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府的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脉络,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刻画了以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为中心的正邪两赋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剧美。

3.《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成书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或稍前,先以抄本传世,初刻于嘉庆八年。

全书五十六回,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

明清代文学发展历程

明清代文学发展历程

明清代文学发展历程明清时期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丰富多样,涵盖了许多不同的体裁和题材。

明代文学承袭了元代文学的传统,而清代文学则为清朝的落后社会带来了新的变化和发展。

明代文学的特点是继承和创新并重。

在继承方面,明代文学继承了元代文学的刺激性和生动性,保留了一些元曲的特点,如对现实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明快活泼的表现手法。

而在创新方面,明代文学注重对古代文学的研究和模仿,许多作家尽量模仿唐宋时期的文学作品,使得明代文学呈现出一种复古的风格。

此外,明代文学也注重儒家思想的普及和弘扬,许多作品都体现出明代社会对儒家价值观的重视。

明代文学的代表作品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等,这些作品描写了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和有趣的故事情节,展现出明代文学作品的活力和魅力。

其中,《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它既是一部艺术作品,也是对明代社会的深度观察和批判,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文学价值。

清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文学的发展受到了社会政治环境的影响,主题和风格有了一些变化。

清代文学主要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文学风格:一种是以庄严正经的官方文风为主,其特点是文笔沉稳、表达严谨;另一种是以生动活泼的破落文风为主,其特点是语言生动、情感真实。

清代官方文学的代表作品有《红楼梦》、《曹操》等,这些作品以叙述历史事件和描述人物形象为主,语言庄重、精细。

而破落文学的代表作品有《红牡丹》、《西厢记》等,这些作品以描写生活琐事和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为主,语言生动、活泼。

另外,清代文学还有一项重要的发展,就是小说开始流行起来。

在明代,小说与戏曲相结合,以戏曲剧本的形式出现,而到了清代,小说逐渐独立出来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

清代小说的代表作品有《儿女英雄传》、《镜花缘》等,这些作品对社会现实进行了揭示和批判,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综上所述,明清时期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明代文学既继承了元代文学的特点,又注重创新,集传统与现实于一身;而清代文学则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注重对社会现实的观察和揭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朝和清朝前期的小说和艺术》学情调查问卷“以学生为主体”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需求,在本课里学生的兴趣点、发展点又在哪里,为此我课前在学生中进行了问卷调查。

在了解学生知识、认识上的状况后就可以为确立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做好准备。

1、你觉得自己对小说和艺术了解吗?
A、非常了解
B、比较了解
C、不太了解
D、一点儿都不知道
2、你对于小说和艺术的了解来自于:
A、影视
B、中小学课本
C、老师的讲述
D、图书馆
E、媒体宣传F书画展览
3、提起小说和艺术,你会想到什么?印象最深刻、最为熟悉的小说是什么?
A、《西游记》
B、《红楼梦》
C、《水浒传》
D、《三国演义》
4、下面的影视作品中你印象最深刻、最为熟悉的是什么?
A、《西游记》
B、《红楼梦》
C、《水浒传》
D、《三国演义》
5、你觉得,明清的小说和艺术让你学到了什么?
A、明清小说和艺术特点
B、众多小说人物
C、明清的社会现象
D、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政治等状况
6、你对京剧了解多少?
A、了解
B、不了解
C、听说过,但不了解
D、在电视上看过,但是看不懂
7、对京剧的脸谱了解吗?
A、了解
B、不了解
C、看到不一样,但不了解
8、说说明清小说的成就有哪些?
9、四大名著中给你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谁?为什么?
10、有人讲孙悟空富有反抗精神,也有人讲孙悟空后来保唐僧取经是维护正统秩序。

你是怎样看待孙悟空的?
11、阅读下面《红楼梦》第四十四回关于刘姥姥在大观园吃饭时的描写: 刘姥姥拿起筷来,只觉不听使,又道:“这里的鸡儿也俊,下的这蛋也小巧,怪俊的。

我且得一个儿!” 那刘姥姥正夸鸡蛋小巧,凤姐儿笑道:“一两银子一个呢!你快尝尝吧,冷了就不好吃了。

”刘姥姥便伸筷子要夹,哪里夹的起来?满碗里闹了一阵,好容易撮起一个来,才伸着脖子要吃,偏又滑下来,滚在地下。

忙放下筷子,要亲自去拣,早有地下的人拣去了。

刘姥姥叹道:“一两银子也没听过响声儿就没了!” 请完成:这段文字从哪些方面对刘姥姥进行描写
的?刘姥姥这个人物形象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明朝和清朝前期的小说和艺术》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整理同学们的问卷,我发现学生在知识和认识上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
全班80%的人是通过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了解的明清小说的,只有10%的个别同学出于兴趣爱好阅读过这四部名著。

看来,电视剧对于历史知识的普及真是功不可没。

1、有95%的学生在上课前了四大名著,说明绝大多数同学都能关注明清小说。

2、学生们了解明清小说了解的渠道相对集中,主要通过中小学课本和影视、文学、艺术作品。

3、学生印象最深刻、最为熟悉的明清小说和艺术中,80%选择了红楼梦,选择其余几项的只有20%。

4、70%的同学对京剧不了解,并对此不感兴趣。

5、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对于当代中学生的成材,要学习唐僧坚持不懈的精神和孙悟空大胆创新的精神以及沙和尚脚踏实地努力学习的精神,学生们认为崇高的理想和团队合作精神也很有促进作用。

总结:七年级的学生对艺术通过影视作品有一定的了解,这就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但学生缺乏对四大名著完整学习和阅读,尤其是对小说的欣赏和戏剧的欣赏不够。

《明朝和清朝前期的小说和艺术》学情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对对本课的所涉及的内容还是有所了解的,但学生还无法从整体来分析四大名著创作的历史背景和在世界上的影响,即无法从历史的角度,全面地分析问题。

1、本课为岳麓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24课,也是七年级历史课程的最后一课,主要讲述明清的小说和艺术。

本课教材无论在本单元还是整个中国近现史乃至今天,都有着重大的深远的历史地位和历史意义,它是中国文学和艺术史上的辉煌成就,对于同学们从整体上了解和把握中国的文学史和艺术史有着重要的意义。

2、对于四大名著中的《红楼梦》,代表了明清小说的最高成就。

一方面在于它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得相当完美;另一方面在于它全面揭露了封建制度的腐朽,展示了中国封建社会必然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3、教师需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已有的知识,采取深入浅出、形象生动启发式方法进行因势利导,不断启发。

课堂当中应以史为据,充分发挥引导的作用,引领学生深入课堂。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插图、史料、以及观看相关影视片段,学会从历史材料中获取历史知识的方法。

设计本课时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内在需要,关注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巧妙地把目标转化为问题,把知识转化为情境,把教法转化为学法,力求体现新课程理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