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说课稿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的内容。
这部分知识在初中生物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后续学习生态系统等知识的基础,也对学生理解生命的本质和生物的适应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材首先通过对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到生物的生存离不开环境。
接着通过探究实验“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引导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
最后,教材阐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使学生认识到生物与环境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统一整体。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但对于抽象的生物学概念和科学探究方法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他们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缺乏系统的、深入的思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现象入手,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逐步建立科学的思维方式。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
(2)举例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3)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2、能力目标(1)通过探究实验“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
(2)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关爱生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2)让学生体会生物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2、教学难点(1)探究实验“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设计和实施。
(2)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引起学生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引入生物与环境关系的概念。
讨论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导入法,提出问题:“生物与环境有什么关系?”通过图片和实例展示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兴趣。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回答。
第二章:生物适应环境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物如何适应环境。
分析一些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
2.2 教学内容:讨论生物适应环境的概念。
分析一些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如北极熊的白色fur、沙漠中的植物等。
2.3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和实例展示生物适应环境的情况。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生物适应环境的看法。
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回答。
第三章:环境对生物的影响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环境如何影响生物。
分析一些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的实例。
3.2 教学内容:讨论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的概念。
分析一些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的实例,如水对鱼的影响、温度对植物的影响等。
3.3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和实例展示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环境对生物影响的看法。
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回答。
第四章: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分析一些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实例。
4.2 教学内容:讨论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的概念。
分析一些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实例,如植物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动物对生态系统的贡献等。
4.3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和实例展示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看法。
4.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回答。
第五章:保护环境,保护生物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保护环境对保护生物的重要性。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1.2.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同步练(有答案)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能力提升一、选择题1.有关生物与环境的说法,错误的是()A.“雨露滋润禾苗壮”主要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B.“鱼儿离不开水”说明了生物依赖环境C.“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主要体现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2.下列描述中,不属于生物与环境关系的是()A.雨露滋润禾苗壮B.风吹草低见牛羊C.大树底下好乘凉D.葵花朵朵向太阳3.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有大片的戈壁滩,此处生活的蜥蜴体色大都是黄褐色,这体现了()A.生物能够适应环境B.生物能够影响环境C.环境能够改变生物D.环境能够适应生物4.研究发现某工业区附近海域的海蛇蛇皮中砷含量增高,这一结果说明()A.生物影响环境B.环境影响生物C.生物适应环境D.环境适应生物5.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把一定数量(用m表示)的鼠妇,一半置于较暗的环境中,另一半置于较亮的环境中。
推测较暗环境中鼠妇数量变化的曲线是()A.B.C.D.6.许多成语或谚语中蕴含着一定的生物学道理。
以下成语或谚语与非生物因素对应合理的是()A.AB.BC.CD.D二、实验探究题7.一些中学生沉溺于电脑网络游戏,影响了学业,长时间的电脑辐射对身体是否也会产生影响呢?有人做了这样的实验:将生长状况相同的健康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10只;在相同的环境中,将A组置于开机的电脑前,B组置于未开机的同样的电脑前;其他饲养条件相同。
两个月后获得实验数据如图甲、乙,请回答有关问题。
(1)参与实验的雄性大鼠生长状况、饲养条件、所用电脑及实验环境均相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2)设计B组是为了形成______________。
(3)从图中可以看出,电脑辐射影响了________组雄性大鼠的体重增长和精子的正常发育。
通过本实验可知,长时间的电脑辐射对身体有害。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不要沉溺于电脑网络游戏。
1.2.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课件(20张PPT)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C.沙漠中仙人掌的叶特化成刺 D.蚯蚓的活动使土壤更加疏松
6.宋代诗人苏轼在《春江晚景》中写道:“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
鸭先知。”这句诗中描写影响鸭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是( B )
A.光
B.温度
C.水
D.空气
A.土壤 B.空气 C.温度 D.阳光
4.某高山植物沿高山分布:从山脚到山顶依次为热带雨 林、常绿阔叶林、温带针叶林、高山草甸。决定这种分
布的主要生态因素是 ( B )
A.阳光 B.温度 C.水分 D.海拔高度
c 5.下列现象中,属于生物对环境适应的是( )
A.大树底下好乘凉
B.地衣加速了岩石的风化
(2)每分钟统计一次阴暗、明亮 处鼠妇数目,记录于表格中, 求平均值
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阴暗
5
明亮
5
6
8
9
4
2
1
9
10
10
10
10
10
1
0
0
0
0
0
探究光对鼠妇的影响
得出结论: 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1.本实验为对照实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 实验变量为光照
2.实验是否可以只选用2只鼠妇? 不可以,选用2只鼠妇偶然性大,选取 多只鼠妇可以避免偶然性
以下是哪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阳光
桃花盛开 温度
绿叶干枯 水
以下是哪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北极狐
温度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1.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2.生物之间的关系: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 关系、寄生关系、共生关系等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相互依存》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广袤世界里,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密不可分的联系。
从微小的细菌到庞大的蓝鲸,从广袤的森林到无垠的沙漠,每一种生物都在特定的环境中生存、繁衍,同时也在不断地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首先,让我们来思考一下什么是环境。
环境,简单来说,就是生物周围的一切。
它包括了生物所生存的空间,以及这个空间中存在的各种物质和能量,比如空气、水、土壤、阳光、温度等等。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又微妙的生态系统。
对于生物而言,环境是它们生存的基础。
以植物为例,阳光是它们进行光合作用的关键能源,没有充足的阳光,植物就无法合成足够的有机物来维持生命。
水分同样至关重要,缺水会导致植物枯萎甚至死亡。
土壤则为植物提供了扎根的基础和必需的矿物质营养。
而温度的变化也会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速度和生长周期。
动物也不例外。
比如,北极熊依靠北极寒冷的环境来保持自己厚厚的皮毛和储存能量的脂肪。
如果把北极熊放到炎热的赤道地区,它们很可能无法适应高温而难以生存。
鸟类的迁徙行为也是对环境变化的一种适应。
它们会根据季节的变化,追逐适宜的温度和丰富的食物资源,从一个地方迁徙到另一个地方。
不仅如此,环境还对生物的繁殖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许多动物都有特定的繁殖季节,这往往与环境中的食物供应、气候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
例如,某些鱼类会在特定的水温、水流条件下产卵,以确保后代的存活率。
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改变着环境。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从而改善了大气的成分。
森林能够保持水土,减少水土流失,调节气候。
动物的活动也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蚯蚓在土壤中穿梭,促进了土壤的通气和肥力;蜜蜂传播花粉,帮助植物繁殖。
人类作为地球上的一种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更是巨大的。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口的增长,人类的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过度砍伐森林导致了大量物种的灭绝和生态平衡的破坏;工业排放的废气废水污染了空气和水源;过度开垦和放牧使得土地沙漠化加剧。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2.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森林植被
沙漠植被
酸雨对树木的危害
干涸的土地
水污染造成鱼类死亡
畸形蛙
4. 空气对生物的影响 空气对生物的生存也是很重要的,生物的呼吸
作用需要氧气,动物缺氧会窒息。
大雨过后,蚯蚓爬出地面活动。(空气)
鱼塘的鱼在早晨浮在水面上来呼吸
思考: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除了有非生物因 素之外,还有没有别的呢?比如:生物都有 自己的天敌,这说明了什么呢?实、施计划得、出结论 表。达和交流
6、(1)对照实验的概念: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
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这种条件不同以外, 其他条件都___相__同___的实验。 (2)设置实验变量:一组实验只有一种__不__同____
的条件(研究条件),即一个变量。
7、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变量是_光__, 其他因素(如温度、土壤等)都应 相同。
菟丝子
菟丝子,生长在我国南方,无根 无叶草本植物。丝状的茎在空中旋 转,碰到寄主就缠绕其上,在接触 处形成吸根,进入寄主体内并吸取 寄主的养分和水分。茎不断分枝伸 长形成吸根向四周扩大蔓延,严重 时会将整株寄主缠住,使其生长不 良甚至全株死亡。
蚂蚁“饲养”蚜虫
蚜虫分泌出甜甜 的蜜汁给蚂蚁,而蚂 蚁会攻击瓢虫,以保 护蚜虫。蚂蚁和蚜虫 会共同生活、互相合 作,两者间的关系称 为共生。
海葵和小丑鱼的互利共生
犀牛和犀牛鸟的互利共生
总结
非生物因素:光、水、温度、空气等。
生
态
因
概念: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
素
其它生物
生物因素: 捕食关系 竞争关系
合作关系 寄生关系
1、在设计实验时,应使鼠妇的生活环境除
光照 外,其它条件都保持相同,形成了
2.1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1)生物与非生物因素之间的关系

请说说以下各图中的生物怎么样的形态和结 构结构特点与其生活方式相适应?
北极熊
雉鸡
保护色
利于避敌 利于捕食
动物适应栖息环境而具有 与环境色彩相似的体色
几 种 不 同 环 境 里 的 蛙
保护色
耳小
全身被毛、 毛白色。
北极狐
大耳狐
北极狐的形态特点适合生活在寒冷的北极地区 大耳狐的形态特点适合生活在炎热的热带地区
1.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光照、温度、水等) 会对生物产生影响
生物会对环境 产生影响吗?
蚯蚓使土壤疏松 排泄物可增加土壤肥力
草原鼠害 破坏土壤结构
森林能防风固沙
过渡放牧土地沙化
防风的白杨树
退化的草原
1.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会对生物产生影响 2.生物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3.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 生物也不断地进化,以适应环境。
光照 风 水 旗 舰 树
以上各图中植物的形态主要是受了哪些 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阳光与动物的 生活习性也有密切 的关系
夜行性动物
干旱的沙漠,生物种类稀少; 雨量充沛的热带雨林, 动物种类繁多。
请留意沙漠狐和极地狐的耳朵有何不同?
极地狐
沙漠狐
同一种类的哺乳动物, 在寒冷地区生活的个体,其体型都比较大, 但是尾、耳朵、鼻端等都较为短小, 这样可以尽量减少身体的表面积,:
生物既要 适应 环境,
又通过各自的活动 影响 环境,
并且成为其他生物的 环境 因素。
图中两种狐,分别是生活在什么地区的? 有哪些形态特征适合于各自的生活环境?
请说明以下各图中的生物怎么样的形态和结 构结构特点与其生活方式相适应?
枯叶 螳螂 竹节虫
绿叶虫
(新)人教版七上1.2.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练习及答案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一、环境中的生态因素1.生态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__________;另一类是________。
2.非生物因素:光、______、水、______等。
3.生物因素: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________。
〔1〕______关系。
举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
〔2〕______关系。
举例:稻田里的杂草与水稻。
〔3〕______关系。
举例:一个窝里的蚂蚁。
二、对照实验在研究________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______以外,其他条件都______的实验。
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1.在自然界中,生物受到很多________的影响,生物必须________才能生存下去。
同时,生物也__________和______着环境。
2.举例。
〔1〕荒漠中的骆驼,_______非常少,当体温升高到46 ℃时才______。
〔2〕荒漠中的骆驼刺,地下的根比地上局部________。
〔3〕对寒冷的适应: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海豹________的厚度可达60毫米。
〔4〕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______。
3.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在不断______,生物也在不断______,适应环境。
答案:一、1.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2.温度空气3.其他生物〔1〕捕食竞争合作二、一种条件不同相同三、1.生态因素适应环境影响改变2.〔1〕尿液出汗〔2〕长很多〔3〕皮下脂肪〔4〕疏松3.改变进化一、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1.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温度、水、空气等。
〔1〕光:没有阳光,植物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也就不能生存下去。
光不仅影响植物的生活,还影响植物的分布。
光能影响动物的体色,还能影响动物的生长发育。
〔2〕温度:适于生物生存的温度范围很窄,温度与植物的分布有着密切关系,对动物的形态和生活习性也有影响。
〔3〕水:一切生物的生活都离不开水。
在组成生物体的成分中,大局部是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作者:admin 资源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明什么叫做生物圈、生态因素。
2)列举出几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例子。
3)说出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有哪些。
4)列举出生活中生物对环境适应的例子。
技能目标:通过探究光照对鼠妇或黄粉虫分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树立保护小动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3)光对鼠妇生活分部影响探究的设计过程难点: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三、教具:多媒体教学平台四、课时:25分钟五、教学方法:讲述法、展示法六、教学过程:导入:通过上节课我们对周边环境中的生物的调查,我们知道生物都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的,大家根据日常的生活经验想想,我们生活当中哪些生物,他们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呢?(鹰翱翔于蓝天,狮子生活在草原上等)在生物学中我们把生物和其生活的环境的总和就称为生物圈。
新课讲解:知识点1.生物圈--生物圈包括三个部分,地球大气层的底部,岩石圈表面和水圈的大部分。
按海平面来划分的话,适合生物生存的环境是海平面上10千米以内的岩石圈和大气层以及海平面下10千米以内的水圈。
因此地区上适合生物生存的环境其实质上是它表面的一薄层。
知识点2.环境--既然生物的生存离不开环境,那什么是环境呢?环境紧紧指的是其生活的地点吗?以熊猫为例,大家阅读一下课本中的“想一想说一说”然后想想当中的两道问题。
1.大熊猫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哪些地区?大熊猫主要生活在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温带森林中(我国长江上游向青藏高原过渡的这一系列高山深谷地带,包括秦岭、岷山、邛崃山、大相岭、小相岭和大小凉山等山系。
),2.这些2.地区有哪些适应于熊猫生活的特点?这些地方土质非常肥厚,森林茂盛,箭竹生长良好,构成为一个气温相对较为稳定、隐蔽条件良好、食物资源和水源都很丰富的优良食物基地。
假如这些地方没有空气、没有食物、没有水源等,仅仅是一片空旷的的土地,熊猫还能正常生活吗?(不能)所以,我们平常所说的生活环境不仅仅是指其生活的空间,还包括了存在与生物周围,影响其生活和分布的各种因素。
这些因素统称为生态因素。
根据影响因素的不同,把生态因素分成两大类: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顾名思义,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非生物因素是指不具备生命的因素,主要包括光、温度、水、空气等。
知识点3.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自然界中的每种生物都会受到很多其他生物的影响。
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有哪些呢?大家都看过《动物世界》,在动物世界中通常可以看到狮子捕猎角马、斑马、长颈鹿等,我们把这种吃与被吃的关系称为捕食关系。
在平时生活中我们也经常可以看到成群的蚂蚁一起搬运蚱蜢或是蟑螂等食物,像他们这种关系称为合作关系。
此外生物间的关系还有,竞争如种植在同一块土地上的不同植物甚至是同一植物的不同个体间会争夺水分,空间,阳光等,寄生如蛔虫和人类。
在海底世界中,不同生物间还存在这一种非常奇妙的关系,寄居蟹和海葵~~~~ 寄居蟹可以让海葵移动,捕捉到更多的食物而海葵可以保护寄居蟹,以及给寄居蟹一些食物残渣。
知识点4.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请大家阅读课本P13的图1-12小麦田示意图,思考一下,该图中影响小麦的因素有哪些,哪些是生物因素,哪些是非生物因素?小麦的正常生长需要怎样的环境?(通过对该图的分析引导,总结出影响生物生存的非生物因素有水分,养分,空气,光照,温度)非生物因素对植物的生活和分布有很大的影响,那么是否也会影响动物的生活和分布呢?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小实验来探究一下。
大家课后以5个人为一小组然后做课本中探究光对鼠妇分布影响的实验,下节课,我们请同学上来分享一下你们的实验成果。
知识点5.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下节课的内容,此处省略)七、随堂练习:1.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称为()A自然因素B生态因素C生物因素D非生物因素2.苹果不适合在热带地区栽种,柑橘不宜在北方栽种其主要限制因素是()A温度B水分C空气D土壤3.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A生物适应环境B环境影响生物的分布C生物以来环境D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答案:1.B2.A3.D八、板书设计: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一、新概念生物圈、生态因素、生物因素二、关系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3.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适应、影响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3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选取事例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学会从多角度去观察和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认同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理解人群是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人和其他生命,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生物与环境是一个整体的观点;➢通过课后活动,学习实验测量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文字、图片提高说明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综合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数据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生物的与环境的关系,渗透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训练学生的测量技能,收集数据和处理数据的能力;➢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2.教学难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生物结构和功能相适应观点。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那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包括哪些?答: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分空气等。
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二、新课教学(一)导入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许多环境因素的影响,那么当环境发生变化时,生物又是如何面对的呢?生物会产生什么样的反应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板书: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1、讲解课本的图片资料,让学生思考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或生活方式的特点与他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板书: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⑴第一幅图:提问:我们知道沙漠气候炎热,干燥缺水,但是骆驼却可以在这样的环境下生存,大家觉得它是有什么样的特点,使得它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呢?答:骆驼它有高高的驼峰,可以储藏大量的脂肪,当他们又饿又渴的时候,脂肪会慢慢分解,变成它需要的营养和水;骆驼平时不出汗,只有体温达到46℃才会出汗;而人如果体温达到42℃就会有生命危险。
骆驼平时一次能喝下100多升的水,可是每天排出的尿不到一升,以此来保持体内的水分,即使在沙漠中行走一个月也不会感觉渴。
这些特点就是动物对干旱环境的适应。
⑵第二张图:提问:观察一下图中的植物有什么特点?答:根很长很发达。
沙漠地区降雨量少,能生长植物是因为它生活的区域有地下水源,骆驼刺的根长得非常长,而且比地上部分长得多,因而骆驼刺在荒漠中也能够得到水。
而且大家注意看,骆驼刺地上的部分很小,叶也退化成针刺状,这样可以减少水分的蒸腾。
这些都是植物对干旱环境的适应。
⑶第三幅图:这是一张海豹胸部横切图。
假如老师是一只海豹的话,横切就是这样切的,然后从上往下看,就会看到像书本中这样的照片了。
从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出,海豹的脂肪很厚,达到了60mm。
而我们一般人的皮下脂肪的厚度才十几毫米,提问:那这么厚的皮下脂肪对海豹有什么好处呢?答:海豹是哺乳动物,在寒冷的海域生活,要保持体温,就得有件厚衣服,就像我们一样,在冬天都要穿上厚厚的衣服,海豹的皮下脂肪非常发达,相当于穿了一件厚厚的衣服,就可以保持体温,达到御寒的效果,这是动物对寒冷环境的适应。
⑷第四幅图:提问:这是一棵很普通的树,但为什么长得这么奇怪跟我们学校的树都不一样呢?答:这种树是生活在风口处,因为长期受一侧风向的作用,所以只有顺风面的枝条能继续生长,因此使它们看上去像一面旗帜,所以又叫做旗形树。
旗形树的树冠的形状是对风的适应。
⑸提问:那这几幅图说明了什么?答:说明了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是与它们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
2、所以生物不仅受环境的影响,还有适应环境的能力。
提问:那么同学们还能找到生物适应环境的其他例子吗?像:老虎有锐利的牙齿和尖锐的爪子,(鹰有尖锐的喙以及鹰爪,)就有利于他们捕食其他动物;兔、鹿等奔跑速度很快,能躲避捕食动物的追捕;刺猬身上长满尖刺,能用来防御敌害;蚱蜢的体色跟草地的颜色很相近,北极熊的毛是纯白色的,与冰天雪地的环境色彩协调一致,这就有利于它们躲避敌害和捕猎动物;变色龙的体色会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乌贼的墨蘘有利于它躲避敌害;枯叶蝶,当它们静止不动的时候就像是一片枯掉的叶子,这有利于他们隐藏,避免被天敌发现;还有仙人掌的叶子变成刺适于它们在干旱的荒漠中生存等等都是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3、其实除了老师列举出来的,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类似的例子,同学们只要平时多注意观察就会发现很多。
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所以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板书: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普遍性)(三)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但是生物也不是完全被动的受环境影响或适应环境,生物尝尝会作用于它生长的环境。
(板书:二、生物对环境的影响)1、实验2、提问:除了课本上的这两个例子以外,同学们还能不能举出其他的例子?如:森林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的湿度,进而影响降雨量;人类大量砍伐树木,导致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等。
提问:同学们现在到超市里买东西还有免费的塑料袋供应吗?答:没有。
提问:那有没有谁知道这是为什么呢?答:这是因为今年的6月1日起我们国家实行了“限塑令”,限制了塑料袋的使用,这是为了遏制白色污染,保护环境。
因此,为了让我们的周围变得更美丽,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减少塑料袋的使用呢?!还有前段时间的奥运会。
在奥运期间,北京实行了机动车的单双号限行,这不仅使奥运期间北京的交通状况有了好转,更使北京的空气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改善,使北京的空气变得更清新了。
所以,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我们也要尽我们的一份力量爱护环境,出门时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的使用。
⑶故事《屎克螂出国记》——有时间就讲⑷总结:通过前面的这些例子,我们可以看到,生物也能够影响环境。
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在不断改变,生物也在不断进化,适应环境。
所以,生物圈中的生物和环境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板书: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相互统一的整体)(四)技能训练提问:认真观察22页两幅图中兔和猫双眼在头部的位置,你能发现什么问题吗?答:兔子的眼睛长在两侧,猫的眼睛长在正前面。
提问:眼睛的位置与它们的生活方式有关系吗?答:有。
兔子双眼长在两侧,视觉的范围大一些,便于发现周围敌害,可以即使逃避敌害。
猫捕食老鼠,它的双眼长在前方,利于捕食,它们的形态与生活方式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