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参考教案

合集下载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激发学生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引入生物与环境关系的概念。

通过图片或实例展示生物与环境之间的互动。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生物与环境关系的概念。

展示法:展示图片或实例。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生物对环境的影响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2.2 教学内容介绍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如植物的蒸腾作用、动物的迁徙等。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举例法:举出具体的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实例。

2.4 教学评估学生通过举例说明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第三章:环境对生物的影响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3.2 教学内容介绍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如温度、光照、食物等。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实验法:进行简单的实验来展示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3.4 教学评估学生通过实验或举例说明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第四章: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4.2 教学内容介绍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如生物适应环境、环境影响生物等。

4.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4.4 教学评估学生通过讨论或举例说明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第五章:保护环境,从我做起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5.2 教学内容介绍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如减少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5.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环境保护活动。

5.4 教学评估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展示对环境保护的理解。

第六章: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重要性。

6.2 教学内容介绍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强调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福祉的重要性。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引起学生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引入生物与环境关系的概念。

讨论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导入法,提出问题:“生物与环境有什么关系?”通过图片和实例展示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兴趣。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回答。

第二章:生物适应环境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物如何适应环境。

分析一些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

2.2 教学内容:讨论生物适应环境的概念。

分析一些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如北极熊的白色fur、沙漠中的植物等。

2.3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和实例展示生物适应环境的情况。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生物适应环境的看法。

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回答。

第三章:环境对生物的影响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环境如何影响生物。

分析一些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的实例。

3.2 教学内容:讨论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的概念。

分析一些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的实例,如水对鱼的影响、温度对植物的影响等。

3.3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和实例展示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环境对生物影响的看法。

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回答。

第四章: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分析一些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实例。

4.2 教学内容:讨论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的概念。

分析一些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实例,如植物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动物对生态系统的贡献等。

4.3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和实例展示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看法。

4.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回答。

第五章:保护环境,保护生物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保护环境对保护生物的重要性。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3篇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3篇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3篇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1篇教学分析生物圈中的每一个生物都受到周围很多因素的影响,除了受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外还受到生物因素的影响。

对于这部分知识的构建应主要通过学生观察多媒体录像、收集资料并分析、讨论、交流获得。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直观材料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再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收集的相关资料,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对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培养学生收集信息、讨论分析、合作交流的能力,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形成珍爱生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目标1、描述生物因素的概念。

2、举例说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作用。

3、通过学生收集资料,合作交流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4、结合实际,引导培养学生树立生态学的基本观点。

教学重点: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生物之间相互关系的归纳总结。

教学准备多媒体:反映植物间、动物间以及植物和动物之间关系的图片和录像。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有关生物与生物之间关系的资料。

教学程序一、情景激疑:1、媒体展示:呈现生物关系的一组录像,请学生观察。

2、设置问题,引导激疑:(1)你从画面中看到了几种生物?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2)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3)学生思考并发表个人的意见,认识到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教师启发:生物界中是否所有的生物之间都存在这样的现象?从而顺利地引入课题。

二、探究新知:1、教师用多媒体出示:蚂蚁共同搬运食物、蜜蜂群聚生活、白蚁的群聚生活、狒狒的群体生活,两只公羚羊为争夺一只母羚羊发生争斗,两只狗为争夺食物打架,两只雄象海豹为占据一片海滩在争斗等画面。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对比、讨论,找出它们之间各自的关系:蚂蚁共同搬运食物、蜜蜂群聚生活、白蚁的群聚生活、狒狒的群体生活的画面中都体现出同种动物之间的互助关系,两只公羚羊为争夺一只母羚羊发生争斗,两只狗为争夺食物在打架,两只雄象海豹为占据一片海滩在争斗的画面则体现出同种动物之间的斗争关系。

初一生物学《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优秀教案

初一生物学《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优秀教案

初一生物学《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举例说出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举例说出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举例说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2. 能力目标培养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尝试设计并进行对照实验,探究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3. 情感目标认同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观点。

培养爱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2. 教学难点探究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的实验设计。

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环境中的生物图片,如沙漠中的仙人掌、海洋中的鱼、森林中的老虎等,引导学生思考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出课题。

2. 讲授新课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展示图片或视频,介绍光、温度、水等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例如,光照时间的长短会影响植物的开花时间;温度过低会导致某些动物冬眠等。

引导学生分析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是如何发生的,并举例说明。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讲解生物因素的概念,包括同种生物之间和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举例说明种内关系(如种内互助、种内斗争)和种间关系(如捕食、竞争、寄生、共生等)。

组织学生讨论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展示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如仙人掌的叶变成刺以减少水分蒸发、北极熊的白色皮毛等。

讲解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和意义。

介绍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如蚯蚓改良土壤、植物保持水土等。

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保护生态环境。

3. 实验探究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生物的影响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作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制定计划:准备实验材料(鼠妇、盒子、湿土等),设计实验装置(设置有光和无光两种环境),确定实验方法和步骤。

实施计划:按照计划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鼠妇在不同环境中的分布情况。

1.2.1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教案生物七年级上册

1.2.1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教案生物七年级上册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教学目标:学生能够举例说出光、水、温度等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

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科学探究活动。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难点:设计并实施科学探究实验,分析实验结果。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激发兴趣:教师活动:展示PPT课件中的精选图片,包括沙漠中的骆驼、雨林中的猴子、极地的企鹅等,呈现出不同生物在其特定环境中的生活场景。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注意生物的体态、行为及其所处环境的特征。

学生活动:观察图片,思考并感受生物与环境的联系。

产生好奇心,期待了解生物是如何适应各自生活环境的。

提出问题:教师活动:针对展示的图片,向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这些生物为什么能在如此不同的环境中生存下来?它们的身体结构和生活习性是如何帮助它们适应环境的?如果这些生物被置换到一个完全不同的环境中,它们能生存下来吗?学生活动:思考并尝试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与同桌或小组成员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猜测。

引出课题:教师活动:总结学生的回答和讨论,指出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宣布本节课的主题《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并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重要概念。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重点。

对即将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和期待。

二、新课讲解(10分钟)介绍生态因素1. 定义生态因素讲解:生态因素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和行为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因素。

这些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2. 列举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光、水、温度、空气、土壤等。

生物因素:同种或不同种的其他生物,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竞争、捕食、共生等关系。

详细讲解非生物因素的影响1. 光的影响光合作用:对于绿色植物来说,光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它影响植物的生长和有机物的合成。

光照强度与生物节律:对动植物来说,光照强度会影响它们的行为和生理节律,如昼夜活动规律、繁殖周期等。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2. 使学生掌握生物适应环境、影响环境以及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等基本知识。

3.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生物适应环境2. 生物影响环境3.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4. 生态平衡5. 环境保护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物适应环境、影响环境以及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2. 教学难点:生态平衡的维持及其意义。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3. 运用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五、教学准备1. 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生物模型或实物标本。

3. 课堂讨论材料。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自然景观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 探究活动:分组讨论生物适应环境、影响环境以及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实例,如沙漠植物、北极熊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4. 知识拓展:介绍生态平衡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5. 总结提升:强调环境保护意识,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做起,关爱自然。

七、课堂练习1. 填空题:生物必须适应()才能生存。

2. 选择题:下列哪个例子说明了生物影响环境?(A. 沙漠植物B. 北极熊C. 蚯蚓改良土壤D. 树木阻挡风沙)3. 简答题:请举例说明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八、课后作业1. 调查身边的生物与环境关系,如校园、家庭、社区等。

3. 制定个人环保计划,践行环保行动。

九、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参与程度。

2. 课堂练习:评估学生的练习完成情况,检查理解程度。

3. 课后作业:评价学生的调查报告和环保计划,关注实践能力。

十、教学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2. 分析学生的反馈,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初中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

初中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

初中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2. 理解环境对生物的影响;3. 掌握生物在环境中的生存适应性能力。

教学重点:1.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2. 理解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教学难点:1. 生物在环境中的生存适应性能力;2. 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教学准备:1. 生物与环境的相关图片、视频资料;2. 生物与环境相关的实例案例;3. 与生物与环境相关的课堂讨论题目。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入话题,让学生思考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并带出今天的学习内容。

二、讲解(15分钟)1.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介绍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2.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讲解环境对生物生存、繁衍、进化等方面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环境对生物的重要性。

三、案例分析(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分析生物与环境之间的案例,例如气候变化对动物的影响,树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等。

四、小组讨论(10分钟)教师提出生物与环境相关的问题,分组让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看法。

五、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六、作业布置布置作业:学生写一篇关于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短文,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深入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增强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培养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实际运用能力。

初中人教版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

初中人教版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

初中人教版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引导学生改善与环境的关系,培养爱
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如何改善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准备:教科书、图片、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资料,让学生观察生物在不同环境中的生存状态,引起学生对生物与
环境的关系的兴趣。

二、讲解与讨论(15分钟)
1. 讲解生物与环境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2. 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如何适应不同的环境,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等问题。

3. 讨论生物受污染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改善与环境的关系。

三、小组活动(15分钟)
1. 分组讨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并列举几个例子。

2. 讨论如何减少污染,保护环境。

3. 汇总小组讨论结果,让学生展示讨论成果。

四、展示和总结(10分钟)
1. 学生展示小组讨论成果,并对其他小组提出建议。

2. 教师总结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强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 提醒学生要从日常生活中做起,积极保护环境,与环境和谐共存。

五、作业(5分钟)
布置作业:每个学生在家里做一个小实验,观察生物在不同环境中的变化,写出实验报告。

教学反思: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树立爱护环境的观念,同时
要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促使他们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一、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举例说出光、水、温度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

2、举例说出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3、参与科学探究活动。

技能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及设计实验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爱护大自然,保护生态平衡的情感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举例说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难点: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

三、教学准备:
1、自制课件。

2、学生课前采集鼠妇,在采集过程中观察鼠妇的生活环境。

3、FLASH:(1)环境因素对鼠妇生存的影响;(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4、视频文件:(1)水对动的生活的影响;(2)草原大迁徙;(3)秋海棠适应阴暗的环境;(4)蚯蚓;(5)地星对环境的适应;(6)保护色;(7)螳螂的拟态;(8)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
请同学课后查找资料,实地考察家乡周围小溪流中青蛙的生存状况,谈一谈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家乡,在夏天恢复“听取蛙声一片”的景象。

六、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理清思路: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又影响环境,而环境中的各种因素又影响生物的生活。

所以,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同学们要树立保护大自然与保持生态平衡的意识。

七、课后反思
本教案力求通过富有吸引力的教学过程,使学生成为教学主体,以达到新的课程标准要求。

八、板书设计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一、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
生物因素
生态因素
非生物因素
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九、课堂练习
一、填空题
1.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_____________。

它分为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2.生物生活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物能适应环境,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也能影响环境,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鼠妇的生活环境是()
A.水中
B.干燥的陆生环境
C.潮湿的陆生环境
D.土壤里
2.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A.相互影响,毫无作用
B.相互影响,毫无影响
C.毫无关系
D.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3.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和水属于()
A.生物因素
B.非生物因素
三、简答题
1.在某农田里有庄稼、农业害虫、蛙、蛇、老鼠等,请你谈谈它们之间的关系。

2.把一只小白鼠放于盛有足够食物和水以及栽有绿色植物的密闭容器内,它会不会死亡?试分析其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