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休克抢救流程
急诊科应急预案及流程

急诊科应急预案及流程急诊科是医院中至关重要的部门,承担着紧急救治患者的重任。
为了确保在面对各类紧急情况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应对,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特制定以下急诊科应急预案及流程。
一、心跳骤停应急预案及流程(一)应急预案1、立即呼叫医生,并迅速将患者平卧,解开衣领和腰带,保持呼吸道通畅。
2、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包括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按压频率至少100 次/分钟,按压深度至少5 厘米,人工呼吸时每次吹气时间约1 秒,可见胸廓起伏。
3、迅速准备除颤仪,如为室颤,立即进行除颤。
4、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应用复苏药物,如肾上腺素、阿托品等。
5、持续进行心肺复苏,直至医生宣布患者死亡或复苏成功。
(二)流程1、发现患者心跳骤停→呼叫医生,同时将患者平卧→解开衣领和腰带,清除口鼻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2、进行心肺复苏(30:2),呼叫他人协助→准备除颤仪→除颤(如为室颤)。
3、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用药。
4、持续心肺复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等待医生进一步指示。
二、急性心肌梗死应急预案及流程(一)应急预案1、立即让患者卧床休息,吸氧,监测生命体征。
2、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进行心电图检查、心肌酶谱等相关检查。
3、遵医嘱应用硝酸酯类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药物。
4、如患者疼痛剧烈,遵医嘱给予吗啡或哌替啶止痛。
5、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及时处理。
6、做好急诊 PCI 或溶栓治疗的准备。
(二)流程1、患者出现胸痛等症状→立即卧床休息,吸氧,通知医生→进行心电图检查。
2、建立静脉通道,采集血标本,进行心肌酶谱等检查。
3、遵医嘱用药(硝酸酯类、抗血小板药物等)→疼痛剧烈者给予止痛药物。
4、观察病情变化,处理并发症→评估是否需要急诊 PCI 或溶栓治疗。
三、呼吸衰竭应急预案及流程(一)应急预案1、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清除气道分泌物,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2、给予吸氧,根据病情调整吸氧浓度和方式。
突发休克应急预案演练

正文:为了提高医护人员应对突发休克的应急处理能力,规范急救流程,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我院于近日组织开展了突发休克应急预案演练。
本次演练得到了全院医护人员的积极响应,参与人数达百余人。
一、演练背景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患者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然而,突发事件在医疗过程中时有发生,尤其是休克这一危及生命的状况,一旦处理不当,可能导致患者死亡。
因此,开展突发休克应急预案演练,对于提高医护人员急救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演练内容1. 理论培训:由急诊科主任对休克的相关知识进行详细讲解,包括休克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急救措施等,使医护人员充分了解休克的特点和应对方法。
2. 演练模拟:模拟一位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突然出现休克症状,医护人员迅速进行抢救。
演练过程中,涉及休克患者的识别、紧急呼叫、生命体征监测、抢救药物使用、静脉通道建立、心肺复苏等多个环节。
3. 互动环节:在演练过程中,医护人员针对实际操作中的疑问进行现场提问,急诊科主任对问题进行解答,确保医护人员掌握正确的急救技巧。
4. 总结评价:演练结束后,由护理部、急诊科等相关负责人对演练过程进行总结评价,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
三、演练效果1. 提高了医护人员对休克的识别和急救能力,使他们在面对突发休克时能够迅速采取有效措施。
2. 规范了急救流程,使医护人员在抢救过程中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操作。
3. 增强了医护人员的团队协作意识,使他们在面对突发状况时能够紧密配合,共同应对。
4. 提高了患者对医院急救服务的满意度,为患者生命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总结通过本次突发休克应急预案演练,我院医护人员在应对休克这一突发状况的能力上得到了显著提升。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加强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确保医护人员在关键时刻能够迅速、准确地救治患者,为患者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急诊科操作规程

急诊科操作规程过敏性休克处理的标准操作规程1、保持安静,禁食,尽量不搬动,采取平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
(或作气管插管)吸氧2-4升/分。
注意保暖。
2、立即终止致敏药物进入体内。
3、立即肌内注射0.1%肾上腺素0.5-1毫升,严重者可静脉注射0.1%肾上腺素0.5-1毫升(加5%葡萄糖40毫升稀释),10-15分钟可重复。
4、如系肌注药物所致可暂时结扎注射部位以上肢体以减缓致敏药物吸收。
5、肌内注射抗组胺药物如异丙嗪25毫克。
6、病情较重或发展较快者应立即静脉推注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5-10毫克或(和)静脉滴注5%葡萄糖500毫升加考的松200-400毫克,以后视病情酌情用量。
7、如有喉头水肿阻碍呼吸或出现吸气性呼吸困难应立即作气管切开术以保持呼吸通畅。
8、补充血容量是治疗过敏性休克的基本措施。
首先尽快静脉输入平衡盐液(即乳酸钠林格氏液)或低分子右旋糖酐。
输液速度强调先快后慢,用量应先多后少,以尽快改善微循环,逆转休克,尤其是最初1-2小时,一般心肾功能良好者,可于最初2小时内输液750-1000毫升,心脏疾患者,输液量宜减少,速度减慢,必要时应用强心药。
输液过程密切注意血压、脉搏、尿量、心功能变化情况。
必要时作中心静脉压测定,以调节输液速度。
9、血管活性药物应用,在治疗病因、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的基础上血压仍不稳定时,应选用加压药物。
过敏性休克多属温性休克(低阻型休克),其基本病理生理是微循环的扩张,因此选用血管收缩剂为宜,如阿拉明、甲氧胺等。
10、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及时给予纠正,必要时选用抗生素预防合并感染。
药物性哮喘处理的标准操作规程1、一般治疗:立即停用引起喘促的药品,卧床休息或半卧位;持续低流量吸氧,必要时吸痰。
2、西医治疗①轻中度哮喘治疗根据病情选用下列药品A.喘康速气雾剂或异丙肾上腺素气雾剂吸入。
B.口服:硫酸舒喘灵2~4mg,每日3~4次博力康尼2.5~~5mg,每日3次氨茶碱0.1g,每日3次②中重度哮喘治疗,在轻中度的用药基础上另选用下列药品5%~10%G.S或5%G.N.S 1500~2000ml/日,静滴。
在医院急诊科的基本流程

在医院急诊科的基本流程急诊科是医院里面负责处理急诊病人的部门。
在急诊科工作的医护人员需要对各种各样的急诊病人进行快速、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在急诊科工作的医护人员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医学知识和专业技能,还需要有足够的经验和应急处理能力。
本文将介绍在医院急诊科的基本流程,包括急诊病人的就诊流程、诊断治疗流程以及急救流程。
急诊病人的就诊流程当急诊病人到达医院急诊科时,首先需要进行初步的登记和信息采集。
医院急诊科通常会设置专门的登记处,负责接待急诊病人并完成相关的登记工作。
登记处的工作人员需要核对病人的身份信息、了解病情和病史,然后安排病人进行初步的分诊。
在分诊室,医护人员会根据病人的症状和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初步的分诊,确定急诊病人的优先级。
病情比较危急的病人会被优先送往急诊抢救室。
诊断治疗流程急诊科的医护人员会根据分诊结果,快速制定急诊病人的诊疗方案。
针对不同病情的急诊病人,医护人员会进行不同程度的检查和治疗。
对于少数需要留观或住院的病人,需要进一步进行检查和治疗。
急诊科通常会配备常见的医疗设备和药品,以便及时处理各种急诊病人的病情。
由于急诊科的工作特点,医护人员需要保持高度的警惕和快速的反应能力,确保对急诊病人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
急救流程对于病情危急的急诊病人,医院急诊科需要进行急救处理。
急救是一项专业的医学技能,需要在紧张的环境下迅速准确地完成。
医院急诊科的医护人员需要对各种急救技术和工具有所了解,并能够熟练运用。
常见的急救工作包括心肺复苏、抢救休克、处理严重外伤等。
在急救工作中,医护人员需要密切协作,保持高度的紧张感和团队精神,确保对急诊病人进行有效的急救。
在急诊科工作,医护人员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应急处理能力。
医护人员需要时刻保持警惕,随时准备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只有具备了扎实的医学知识和专业技能,同时又具备了足够的经验和应急处理能力,才能胜任在急诊科工作。
急诊科的工作压力大,工作环境复杂,但是医护人员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理急诊病人,不仅是对病人的负责,同时也是对医护人员自身专业能力的体现。
急诊科六大病种抢救流程图汇总

WORD 格式整理版急性创伤急诊救治流程●在接诊创伤患者的第 1 分钟内,完成意识状态的判断,●依据足背动脉、桡动脉、股动脉、颈内动脉的搏动和张力初步判断血压的大致范围 ;护士完成解剖创● 保持气道通畅,有损伤开放气道,有呼吸减弱● 静脉通道的建立或呼吸消失给与呼吸支持●通过病史采集和初步徒手查体了解伤情后,按如下四个步骤完成救治流程:(l~ 3 min 内完成)●A 检查●B 评价● C 评价有证据的损伤生命体征解剖创机制和高能因素(汽车和意识水伤;特别一同摔出或同一环境内平;是颈椎有死亡者);●D 基础情况(年龄、心脏疾病、呼吸疾病、糖尿病、肝硬化、病态肥胖、妊娠等)。
3min⋯⋯⋯⋯⋯⋯⋯⋯⋯⋯⋯⋯⋯⋯⋯⋯⋯⋯⋯⋯⋯⋯⋯⋯⋯⋯⋯⋯⋯⋯⋯⋯⋯⋯⋯⋯⋯⋯⋯⋯⋯.●系统查体三步骤进行快速伤情判断按照(CRASH PLAN 方法进行)。
3~7min 内完成。
简单的骨折固定、包扎和止血10min⋯⋯⋯⋯⋯⋯⋯⋯⋯⋯⋯⋯⋯⋯⋯⋯⋯⋯⋯⋯⋯⋯⋯⋯⋯⋯⋯⋯⋯⋯⋯⋯⋯⋯⋯⋯⋯⋯⋯⋯⋯.附: CRASH PLAN中每一个字母代表一个脏器或解剖部位, c为心脏 (cardic),R为呼吸生命体征平稳生命体征不稳定(respiration), A为腹部 (abdomen) ,S为脊柱(spine) , H为头颅 (head) ,P为骨盆 (pelvis) ,L为四肢 (1imb) ,A为血管(artery) ,N为神经 (nerve) 。
●相关检查● 呼吸和循环支持●术前准备,血常规和血型,凝血功能●请相关科室会诊,通知手术室送手术室专科病房WORD 格式整理版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救治流程怀疑缺血性胸痛紧急评估气道阻塞清除气道异物,保持气有无气道阻塞道通畅;大管径管吸痰有无呼吸,呼吸的频率和程度呼吸异常气管切开或者插管有无脉搏,循环是否充分神志是否清楚呼之无反应,无脉搏心肺复苏无上述情况或经处理解除危及生命的情况后稳定后停止活动,绝对卧床休息,拒探视快速评估(<10 分钟)大流量吸氧,保持血氧饱和度95%以上迅速完成 12 导联的心电图阿司匹林 160~325mg 嚼服简捷而有目的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硝酸甘油 0.5mg(舌下含化),无效 5~20μg/min 静脉滴注检查心肌标志物水平、电解质和凝血功能胸痛不能缓解则给予吗啡 2~4mg 静脉注射,必要时重复必要时床边 X 线检查建立大静脉通道、监护心电、血压、脉搏和呼吸10分钟内回顾初次的12 导联心电图ST 段抬高或新出现(或可能新)的 LBBB*ST 段抬高性心肌梗死( STEMI )20 分钟内辅助治疗**(根据禁忌症调节)β-受体阻滞剂(禁忌时改用钙离子拮抗剂如地尔硫卓 15~20mg 缓慢静脉推注)氯吡格雷普通肝素 /低分子肝素血管紧张素酶抑制剂(ACEI )他汀类不能延迟心肌再灌注治疗ST 段压低或 T 波倒置ST 段和 T 波正常或变化无意义非 ST 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 )中低危性不稳定型心绞痛(UA )或高危性不稳定型心绞痛(UA )辅助治疗**(根据禁忌症调整)辅助治疗**(根据禁忌症调整)硝酸甘油硝酸甘油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氯吡格雷氯吡格雷普通肝素 /低分子肝素普通肝素 /低分子肝素GPⅡ b/Ⅲ a 拮抗剂低危者 GPⅡb/Ⅲa 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他汀类是是否进展为高中危心绞痛或肌钙蛋白转为阳性胸痛发作时间≤ 12 小时收住监护室进行危险分层,高危:否顽固性缺血性胸痛否是反复或继续 ST 段抬高收住急诊或者监护病房:室性心动过速连续心肌标志物检测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急诊 PCI 或溶栓治疗反复查心电图,持续ST 段监护入院溶栓针剂至血管的时间≤ 30左心衰竭征象(如气紧、咯血、肺啰音)精神应急评估分钟诊断性冠脉造影入院至球囊介入的时间≤90 分钟如无心肌梗死或缺血证据,允许出院LBBB :左房室束支传导阻滞辅助治疗药物:β-受体阻滞剂:普奈洛尔10~30mg/ 次, 3~4 次/ 日或 1~ 3mg 缓慢静脉注射;美托洛尔 6.25 ~ 25mg Tid氯吡格雷:首剂300mg,此后 75mg/d,连续 8 天普通肝素 60U/kg 静脉注射,后继12U/ (kg· h)静脉滴注;低分子肝素3000~5000U 皮下注射, BidGPⅡb/Ⅲa 拮抗剂:阿昔单抗0.25mg/kg 静脉推注,继以10μg/(kg· h)静脉滴注 12 小时;替罗非班10μg/kg 静脉推注,继以0.15 μg/(kg ·min)维持 48 小时ACEI/ARB :卡托普利 6.25~50mg Tid ,氯沙坦 50~100mg Qd,厄贝沙坦150~300mg Qd他汀类:洛伐他汀20~40mg Qn,普伐他汀10~20mg Qn,辛伐他汀20~40mg Qn;也可以选择氟伐他汀、西立伐他汀急性心衰急诊救治流程急性左心衰若频死启动CPCR建立静脉通路半坐卧位保持气道通畅,吸氧4L/ 分心电图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尿量监测(必要时留置尿管)加大 FiO2,维持 SaO2大于 90%血常规平均动脉压< 70mmHg平均动脉压> 70mmHg增加 FiO2后仍 SaO2<90%电解质考虑无创通气肾功能血糖利尿剂脑钠素速尿,静脉注射 20~40mg心肌标志物评估休克状态(皮肤湿若出现(注:泵衰竭时考虑与血管活性药物合用)血气分析冷、脉压减少、尿量减呼吸肌疲劳其他少、神志模糊、心肌缺呼吸频率减少呼吸衰竭血等)吗啡神志不清严重焦虑 /呼吸困难和缺血性胸痛者静脉注射 3mg液体复苏给予生理盐水或平衡液进一步评估心衰病因和并发症500ml 观察血压、心率及明确基础疾病和合并临床状况(完善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尿量变化床边胸片, B 超等)SBP< 85mmHg评估上述治疗的效果及患者的临床情况SBP 大于 110mmHg正性肌力药或 /和血管活性药SBP:85~110mmHg血管扩张剂多巴酚丁胺,静脉滴注 2.5~20μ g/(kg.min)硝酸甘油,静脉滴注10μ g/min 起始,多巴胺,< 3μg/(kg.min) 扩张肾动脉作用; 3~5μ每 10min 评估反应后加倍剂量g/(kg.min) 正性肌力作用;> 5μ g/(kg.min) 升压作硝普钠,静脉滴注0.3μg/(kg.min) 起用继续上述治疗措施始, 逐渐加量至 5μ g/(kg.min)若无反应,考虑有创辅助基础疾病和合并疾病治疗循环治疗( IABP )抗感染治疗、液体平衡、控制血糖病情趋稳定后,收入心内科或 CCU 进一步治疗急性脑卒中急诊救治流程疑似卒中患者医生入救室士卒中急估:1.开立 CT 申 1.建立静脉通路( NS 250ml )1.意与瞳孔2.开立化:血常、生 2.吸氧、心2.眼球凝化、凝血四 3.指尖血糖3.肢体肌力3.通知 CT 室准 4.ECG4.言4.督促整个流程施 5.抽血:血常、生化、凝血四⋯⋯⋯⋯⋯⋯⋯⋯⋯⋯⋯⋯⋯⋯⋯⋯⋯⋯⋯⋯⋯⋯⋯⋯⋯⋯⋯⋯⋯⋯⋯⋯⋯20min医人陪同,送CT 室,途中密切察病人生命体征通文告系片初步判断是否出血?⋯⋯⋯⋯⋯⋯⋯⋯⋯⋯⋯⋯⋯⋯⋯⋯⋯⋯⋯⋯⋯⋯⋯⋯⋯⋯⋯⋯⋯⋯⋯⋯⋯⋯ 45min1.血管理2.内管理出血性缺血性3.止血使用神外科会神内科会急手做好前准住院科治⋯⋯⋯⋯⋯⋯⋯⋯⋯⋯⋯⋯⋯⋯⋯⋯⋯⋯⋯⋯⋯⋯⋯⋯⋯⋯⋯⋯⋯⋯⋯⋯⋯⋯⋯⋯60min 医人陪同送住院或手室,途中密切察病人生命体征,做好交接班WORD 格式整理版急性颅脑损伤急诊救治流程急诊医护人员接诊颅脑损伤患者判断意识状态和测血压,了解病史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心电监护床头抬高10-30度,躁时建立人工气道动患者给予约束A检查意识水平,瞳孔,生命体征,肢体运动,反射改变,脑膜刺激征B评价头颅损伤情况(头皮裂伤,头皮血肿和瘀斑,脑脊液漏)C评价可能的颅脑损伤机制(冲击伤和对冲伤)D基础情况(年龄,心血管,呼吸,糖尿病,妊娠状态等)E颅脑损伤分型及格拉斯哥 (GCS)评分5min..生命体征平稳生命体征不平稳GCS 13-15 分进一步稳定生命体征,包括呼吸机GCS 3-12 分支持,扩容升压,输血等急诊颅脑 CT保持循环稳定的建立静脉通道(静脉留置进入绿色基础上对脑疝患针,首选平衡盐液);急查通道,请神者快速脱水降低血常规、血型、交叉配血,经外科会初步明确诊断颅内压凝血功能、肾功能、电解诊质、术前项目 I 检查45min..必要时神经外科会诊病情允许时急诊心跳骤停颅脑 CT 检查急诊留观或必要无住院指征有住院指征按心肺复苏流程时住院治疗神经外科住院治WORD 格式整理版急性呼吸衰竭急诊救治流程可疑呼衰:呼吸困难、发绀、肺部啰音、神志障碍1. 立即一般评估、监测生命体征( T 、P 、 R 、气道梗阻BP 、 SpO 2)清除气道异物。
过敏性休克的处置预案

一、目的为有效预防和及时处理过敏性休克,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医院内因药物、食物、昆虫叮咬、花粉等过敏原引起的过敏性休克的应急处置。
三、组织机构与职责1. 成立过敏性休克应急处置小组,由医院院长担任组长,分管副院长担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
2. 医院急诊科负责过敏性休克的现场急救和初步处理。
3. 各科室负责人负责科室内过敏性休克的预防、监测和报告。
4. 医院药剂科负责过敏性药物的管理和指导。
5. 医院护理部负责过敏性休克的培训和宣传教育。
四、应急处置流程1. 发现过敏性休克患者后,立即报告急诊科。
2. 急诊科接到报告后,迅速组织人员对患者进行评估,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
3. 立即停止使用引起过敏的药物或接触过敏原。
4. 将患者置于平躺位,头部略低,保持呼吸道通畅。
5. 给予患者吸氧,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
6. 立即进行静脉通道建立,补充血容量。
7. 皮下注射肾上腺素(成人0.5mg,儿童剂量减半),如症状不缓解,可每隔15分钟重复注射。
8. 静脉注射地塞米松(成人10mg,儿童剂量减半),必要时给予抗组胺药物。
9. 如患者出现喉头水肿,影响呼吸,立即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10. 如患者出现心脏骤停,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11.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
12. 如病情稳定,转至相关科室进行进一步治疗。
13. 如患者病情危重,需转院治疗,做好转院前的准备工作。
五、预防措施1. 加强过敏性药物的管理,严格执行药物使用规定。
2. 对过敏体质的患者,做好过敏原的筛查和预防。
3. 加强医务人员对过敏性休克的识别和应急处置能力的培训。
4. 提高患者及家属对过敏性休克的认知,掌握自我急救方法。
5. 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过敏性休克的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六、信息报告1. 医院急诊科对过敏性休克的病例进行及时报告,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过敏原、病情、抢救措施等。
医院的急救程序

医院的急救程序一、引言本文档旨在详细阐述医院的急救程序,以指导医疗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进行有效、有序的救治。
本程序适用于所有医院的急诊科和各临床科室。
二、急救程序概述急救程序是医院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日常急诊病例所制定的一系列救治措施和流程。
其目标是尽快地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急救措施,减少病死率和伤残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三、急救程序流程3.1 预检分诊1. 接诊人员应立即对患者进行评估,了解病情,判断病情的紧急程度。
2. 根据病情紧急程度,安排患者就诊或送至急诊科。
3.2 急诊科救治1. 接诊医生应迅速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确定救治方案。
2. 根据患者病情,立即开展救治,如心肺复苏、止血、骨折固定等。
3. 护士应迅速建立静脉通道,根据医嘱给予药物治疗。
4.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救治措施。
3.3 各临床科室救治1. 接到急诊科转来的患者,各临床科室应立即进行救治。
2. 根据患者病情,制定详细的治疗方案,并严格执行。
3. 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及时与急诊科沟通,调整救治措施。
3.4 转院和转运1. 对于需要转院或转运的患者,应尽快联系相关医院或救护车。
2. 在转运过程中,应保持患者呼吸道畅通,持续观察病情变化,确保患者安全。
四、急救药物和设备1. 医院应配备完善的急救药物和设备,如急救箱、心脏除颤仪、呼吸机、氧气瓶等。
2. 医护人员应熟练掌握各种急救药物和设备的使用方法,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迅速、正确地使用。
五、急救培训和演练1. 医院应定期组织急救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急救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
2. 定期开展急救演练,检验医院急救程序的有效性,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六、总结医院的急救程序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关键。
通过明确急救流程、完善急救药物和设备、加强急救培训和演练,可以提高医院的急救能力,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治。
请根据实际情况对本急救程序进行调整和完善,以适应医院的具体需求。
急诊科护理应急预案及程序

急诊科护理应急预案及程序急性食物中毒病人的抢救应急预案与程度[应急预案](一)急诊科医护人员要坚守工作岗位,一切抢救物品、药品处于备用应急状态,随时做好抢救准备。
(二)护士接到批量食物中毒病人通知后,立即通知各相关科室人员,随时与120现场人员保持联系,根据中毒人员多少,通知护理急救小分队队员各就各位,必要时启动医院大型应急抢救系统。
(三)病人到达急诊科后,立即根据病情轻重进行分诊,较重者送抢救室进行抢救,轻者送急诊观察病房。
(四)护士立即协助医师作也诊断,遵医嘱为病人实施有效的抢救措施:1.催吐无呕吐者可催吐:机械性刺激或用催吐剂。
2.洗胃立即用温开水或0.05%高锰酸钾溶液反复洗胃,直至洗出澄清液为止.收集第一次洗出的胃内容物送检.3.导泻中毒时间较长者,可给硫酸钠15~30g,一次口服.对吐泻严重的病人,可不用洗胃、催吐、导泻.(五)对吐、泻较重,丢失大量水分者,根据失水情况,适当补充水分。
凡能饮水者。
应尽力鼓励病人多喝糖盐水、淡盐水等,不能饮水者,迅速建立静脉通道。
遵医嘱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六)对腹痛、呕吐严重者,遵医嘱给予阿托品0。
5mg肌内注射。
烦躁不安者给予镇静剂。
如有休克,进行抗休克治疗.(七)护士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师进行处理。
(八)做好病人登记及抢救护理记录。
[程序]分诊→协助医师诊断→催吐→洗胃→收集胃内容物送检→导泻→建立静脉通道→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对症处理→观察病情→做好护理记录一、突然发生猝死应急预案及程序[应急预案](一)值班人员应严格遵守医院及科室规章制度,坚守岗位,定时巡视患者,尤其对新患者、重患者应按要求巡视,及早发现病情变化,尽快采取抢救措施.(二)急救物品做到“四固定",班班清点,同时检查急救物品性能,完好率达到100%,急用时可随时投入使用。
(三)医护人员应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流程,常用急救仪器性能、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