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义的发展和变化共23页
第二章 词义的发展和变化

思考题
➢1 ➢2
本章参考文献
•
1996
•
1989
•
——庆祝王力先生学术活
1989
•
2000
•
1983
本章参考文献
•
•
•
•
VP neg
,1997(1)
• 1987(4)
•
•
1999 1989
1988(1)
2008 2001
第一节 词义发展的几种方式
词义发展有多种途径。影响词义发展的因素有语言内部的,如词汇自 身的发展、词汇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语法、修辞等因素的影响等;也有 语言外部的,如社会文化、心理等方面的因素等。
一、引申
➢ 引申是基于联想作用而产生的一种词义发展。从义素分析的角度来 说,就是一个词的某个义位在发展的过程中某些义素保留,某些义 素改变,从而形成一个新的义位。引申的方式可以分为链条式和辐 射式两个基本类型。
➢ 实际上,在词义引申的过程中,两种方式常常是交织在一起的。
第一节 词义发展的几种方式
一、引申
例如,“閒”有以下一些义位: ①缝隙。《史记·管晏列传》:“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閒而窥其夫。” ②距离。《淮南子·俶真》:“则美丑有閒矣。” ③更迭。《尚书·益稷》:“笙镛以閒。” ④嫌隙。《左传·哀公二十七年》:“君臣多閒。” ⑤离间。《史记·项羽本纪》:“乃用陈平计,閒项王。” ⑥侦伺。《国语·鲁语下》:“齐人閒晋之祸,伐取朝歌。” ⑦间谍。《孙子·用閒》:“非圣智不能用閒。” ⑧中间(空间、时间)。《左传·僖公五年》:“师出于陈郑之閒。” ⑨空闲。《楚辞·九歌·湘君》:“交不忠兮怨长,期不信兮告余以不閒。” ⑩安闲。《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吾子取其麋鹿以閒鄙邑。”
《词义的发展与变化》课件

思考题
➢ 1、举例说明词义范围的变化有哪些? ➢ 2、举例说明词义的发展都有哪些主要的途径。
用。( 《翠红乡儿女两团圆》) 临嫁之时,将琼真充做侄女,嫁与潘家,哥哥所遗衣饰庄田 之类,都把他去。( 《醒世恒言》) 你如今须把他一个下马威。( 《型世言》)
三、虚化 虚化是指实词的词汇义消失演变为虚词。 把、被 四、修辞影响
➢ 由于修辞影响产生的词义变化是指一个词由于修辞 的原因产生的临时意义固定下来成为该词的一个义 位。
那厮吃了一暴,只得怀里取出一个纸裹儿,口里兀自道: “教 我把与小娘子,又不教把与你,你却打我则甚! ”( 《简帖和 尚》) 怎生能够得这水去把与娘吃? ( 《水浒全传》) 元明时期,“把”脱离了“与”的依赖,独立承担了“给予”
的义项。如: ( 做见科,云) 您孩儿一径的来问叔叔要些钱钞,把俺两个使
(3)古中性今褒贬
谤:(古义)背后批评议论; (今义) 诋毁污蔑。
《战国策·齐策一》:“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 之耳者,受下赏。”
祥: (古义)既可指吉兆也可指凶兆, (今义)只指
“吉祥的征兆”了。 《左传·僖公十六年》:是何祥也?吉凶焉在?
2、词义的轻重不同
(1)古轻今重
诛:古义:责备。
《说文》:讨也。 《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 也,粪土之墙不可污也,于予与何诛?’
今义:杀 《史记·项羽本纪》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2)古重今轻
怨:古义指痛恨。
《史记·淮阴侯列传》:秦父兄怨此三人,入于骨髓。 后指埋怨。
《陌上桑》:“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词义演变的原因和过程-文档资料

词义朝贬义方向演变的过程叫做词义的降格 (degradation, degeneration, deterioration, catachresis或 pejoration of meaning)。 词义朝褒义方向发展的过程叫做词义的升格 (the elevation, ascent或 amelioration of meaning)。
民族偏见在谚语中也有体现 One Englishman can beat three Frenchmen.一个英国人可以打败三个法国 人。 The Itanians are wise before the deed, the German in the deed, the French after the deed.意大利人事前聪 敏,德国人事中聪敏,法国人事后聪敏。 An American will go to hell for a bag of coffee.美国人为了一袋咖啡可以连 命都不要。
专门术语和普通词汇之间经常交叉使用,也使 词义发生了演变 Salt:食盐;(化)盐,盐类 Appendix:附录;(生理)阑尾 Scene(戏剧)一场,一景;场景,布景;场 面,场所
2. 社会环境与词义变化 社会上发生的事件往往会使词的意义发生变 化: Abdication:退位 可以特指英王爱 德华八世1936年为能与沃利斯· 辛普森夫人 结婚而正式放弃王位 Accession Day:登基日 现在英国特指 1952.2.6伊丽莎白二世登基之日
穷人: The disadvantaged / the underprivileged / the low-income group 失业的人:Forgotten man 涨价:Upward price readjustment 贫民区:Culturally deprived environment 流落街头:Urban camping
词义的演变及其规律

词义的演变及其规律
英语单词义的演变及其规律,主要指的是源于古英语以及中古英语
期间英语单词义的变化以及演变趋势。
英语单词的义史越来越深远,
不同的语言文化对单词的义的演变也不完全相同。
一般来说,英语单
词的义的演变分为三个主要阶段:拓展增广、渐次而变弱和改变义义
和词类。
首先,拓展增广也就是语意的拓展。
它是指单词在原有语义的基础上,发展出新的语义,从而使得词法得以发展和扩展。
拓展增广可能是一
个专业用词对普通人开放出来,也可能是一个普通词汇被扩展到全新
的语义。
其次,渐次而变弱代表词义渐次而又被弱化。
一个现象是,有些原本
表达低层含义的英语单词,语义很快被弱化为了表达较高级的概念。
英语单词一般来说,语意越层次深,也就越可能被弱化为了表达较高
的概念。
最后,改变义态和词类指的是单词的义态和词类发生改变。
它是指单
词通过改变语义而变为不同的词类,从而构成英语词汇的新的意义结构。
改变义态和词类的概率较低,但也有发生,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
了单词语义的演变。
总之,英语单词义的演变及其规律,是我们研究英语演变及其发展的
重要内容。
它不仅包括词义的拓展增广、渐次而变弱和改变义态和词
类,而且这也是英语习得的重要基础,可以帮助英语学习者更好的掌握英语单词的熟悉及其扩充语义。
论词汇语义的变化与发展

论词汇语义的变化与发展)《论词汇语义的变化与发展》一、词汇语义的变化历史词汇语义研究始于20世纪初,此前,学者们已经对文言文或中国古代文献性文本以及对汉语古典词汇作出基本描述性研究,着重古今之异。
20世纪30年代,依照当时的构词规则以及汉语象形文字的判断,郑技秀和徐文立提出了系统的更新校 Cheng 学的概念,即通过“过去的描述据修正现在的描述” 。
在20世纪40年代,词汇语义研究出现了第一次突破,中国学者唐詒蒙提出了“汉语词义变化的客观规律”,即“汉语词语的本义变化不会超出弱化、古怪、出乱或贬义的四种大范畴”。
同时,此为奠定了中国古今文用对比方法和词汇语义研究研究的基础。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外学者以形态学、语用学和社会学为主导,推动了词汇语义研究的深入发展。
《汉语词义起源》(1951-1953)和《汉语词汇发展史》(1956-1957)是在此时编译而成的代表作品。
这些研究根据古今文用对比方法和中国古代文献资料,对词汇语义进行了更为系统的探索,为现阶段的词汇语义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中外学者继续以古今文用对比方法为基础,拓展出口外语和词汇学研究,探究语义变化的原因。
同时,结合古今文用、语言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以及语义结构的规律,对汉语词汇语义的变化和认知发展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
二、变化与发展的理论基础词汇语义的变化与发展是建立在理论指导之上的,主要包括以下四类理论:1、结构化学习:此理论指出,孩子们做知识积累时,会对新旧知识进行重新结构化,从而形成具有特定抽象理论的植根词语,这种知识结构可以调整词语的语义,以及改变其使用方式。
2、语义认知:根据此理论,语言是建立在实际世界知识上的,词语语义在演化与变化时,结构与功能总是有联系的。
3、社会语言学:此理论指出,词汇的变化与发展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语言的变化不仅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而且受到更为广泛的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以及社会文化现象的影响。
总结词义的发展和变化 蒋绍愚

关于词义的发展变化一般认为有引申、假借两种途径。
这种说法值得商榷,因为假借只是文字的问题,而与词义无关。
引申是词义发展的重要途径。
但并不是唯一途径。
关于词义的发展变化,通常还分为“扩大、缩小、转移”三类。
“子”这个词,古代和现代都有若干个义位。
它们的关系是子(古)A男子的美称---------- 减少-------------- a、0B子女----------- 缩小-------------- b、儿子子(今)C、0 ------------ 增加--------------- c、幼小的总结:子这个词从古代发展到现代,是减少了一个义位A,增加了一个义位C,还有一个B是缩小了。
这样描述“子”这个词的古今变化,才是全面的,清楚的。
可见,在词义从古到今的发展变化中,首先要注意它的义位的增加与减少。
其次,在义位的增减以外,有的义位古今发生了变化,我们就再来分析这种变化是扩大、缩小、还是转移。
当然,新增加的义位和原有的义位之间往往是有联系的。
它们之间通常是意义的转移,比如古代的“子”的“子女”义和现代的“子”的“幼小”义之间的关系,就是这样。
1扩大、2缩小、3转移如何确定“扩大、缩小、转移”,从逻辑上说“扩大”和“缩小”应是“属”与“种”之间的变化,除此以外就是“转移”。
响:回声(种)-------声音(属)扩大宫:房屋(属)-------帝王的房屋(种)缩小兵:武器-------持武器的人转移●中心义素不变,限定义素减少,就是词义的扩大●中心义素不变,限定义素增加,就是词义的缩小●保留原有的若干义素,但中心义素改变,就是词义的转移。
从原义产生出比喻义也属于转移,只不过在比喻义中保留的是原义的隐含义素。
如:本的原义是“树干”,它的隐含义素是“主要的”,这个隐含义素在比喻义“主要”的东西中成了限定义素。
中心义素:构成一个义位的诸义素之间的关系不是平列的,其中有一个义素决定该义位的类别限定义素:其他义素的作用在于把这个义位和同类别的其他义位加以区分。
词义的演变

词义的演变词义的演变指词的形式不变,意义发生了变化。
词义演变的原因有现实现象的变化、人们主观认识的发展和词义之间的相互影响。
(一)现实现象的变化引起词义的变化。
例如:笔(写字画画的工具)、册(装订好的本子)、飞(原指鸟虫等鼓动翅膀在空中活动。
出现飞机以后,“飞”有了新义:利用动力机械在空中行动)。
(二)人们主观认识的发展引起词义的变化。
例如:“鲸”,《说文》解释为“海大鱼也。
”后来人们认识深化了,知道鲸不是鱼。
《现代汉语词典》:“鲸,哺乳动物,种类很多,生活在海洋中,胎生,形状像鱼……俗称鲸鱼。
”(三)词义之间的相互影响引起词义的变化。
1、反义词词义相互影响深――(颜色)浓――(感情)深厚交情~――深奥这些读物内容~浅――(颜色)淡――(感情)不深厚交情~――浅显这些读物内容~2、语义场中的词义相互影响“吃”大概产生于唐代,不过当时液体的东西也可以吃。
例如:但使残年饱吃饭,只顾无事长想见。
(杜甫诗)临岐意颇切,对酒不能吃。
(同上)“喝”大概产生于明代,《西游记》里有用“喝”的例子:众怪闻言大喜,即安排酒果接风,将椰酒满斟一石碗奉上,大圣喝了一口。
(第五回)在现代普通话里,由于“喝”分担了“吃”的一部分意义,“吃”的对象才限于固体食物。
在某一个意义的基础上通过引申的途径产生新的意义,这是词义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汉语中,词义的引申还往往伴随着词的语音形式的变化和汉字的形体的分化。
由“张”派生出“帐”、“账”、“胀”、“涨”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典型例子。
“张”本义是“施弓弦”,就是开弓。
类似的还有“空”平声和“空”去声,“传”平声和“传”去声,“好”上声和“好”去声。
有一些还和“张”一样,在字形上作了区分,例如:知-智,旁-傍。
英语也有类似的现象,例如:sit(坐) –set(安放) ,give –gift ,long –length 。
一个词可以引申出新的意义,这是词义的增加。
在词义的发展过程中也有相反的现象:一些复合词或固定词组,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可以吞并其他语素的意义而成为整个语言单位的意义。
论汉语词义发展的特征和演变

论汉语词义发展的特征和演变汉语词义的发展和演变是汉语词汇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词义的发展是指随着时间推移,词语的意义逐渐发生改变。
而词义的演变则是指词语的意义在特定语境和语言环境中发生了变化。
这些变化反映了汉语词汇的丰富性和灵活性,也反映了汉语文化和社会的演变。
词义的发展和演变有以下几个特征:1. 多义性:汉语词语往往具有多个意义。
这些意义可能是由于词语本身的内在特点,也可能是由于语境和语言环境的影响。
比如,“红”这个词可以表示颜色、政治意识等多个意义,而具体的意义则需要根据上下文来确定。
2. 引申性:词义的发展和演变常常是通过引申的方式实现的。
词义的引申指的是词语从原本的意义扩展到与原本意义有关的其他意义。
例如,“手”原本指人的上肢器官,后来引申为指代工具、技能等。
3. 简化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语言的使用频率,一些词语的意义逐渐简化。
这种简化使得词语的使用更加方便和高效。
例如,“钱”原本指货币,后来逐渐简化为指代一切以货币形式流通的财富。
4. 新创性: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新的事物和概念不断涌现,对应的词语也在不断创造和发展。
这些新创词汇的词义往往与传统词汇有所区别,反映了时代的变化和人们对事物认识的变化。
例如,“互联网”这个词的出现就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创造的。
词义的发展和演变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同的社会和历史阶段会产生不同的变化。
词义的发展和演变反映了社会和文化的变迁,也反映了人们对事物认识的不断深化和拓展。
词义发展和演变的原因有多种多样。
其中,语言环境和语言需求是重要的因素。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新的事物和概念不断涌现,需要创造新的词语来表达。
同时,社会变革和文化传承也会对词义产生影响。
比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许多词语具有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这些意义在现代语境中可能发生变化。
词义的发展和演变还与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有关。
不同的时代和地区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这也会影响词义的发展和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