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 第2单元《植物
《粤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电子教案》之植物的生活教案

粤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电子教案之植物的生活教案,是小学三年级科学课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通过学习本教案,学生能够了解植物的栽培、繁殖、种类和生长环境等基本知识,进一步认识植物是我们重要的生命资源之一,提升学生的生命科学素养。
一、教材分析本教案适用于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绿色植物,甘甜果实》这一单元内容。
从植物的生长环境、植物的生活方式、植物的种类和植物的繁殖方式等四个方面展开教学。
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片和文本,通过生动的故事和实例来引起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中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植物包括哪些范畴,熟悉不同的植物类型及其生长环境。
(2)认识植物的繁殖方式和方法,了解植物群体的生长繁衍过程。
(3)学习植物的栽培与养护技巧,了解合理的生长环境对植物的重要性。
2.技能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通过观察和描述,有效地认识不同的植物和植物生长环境。
(2)培养学生实验技能,通过实验,了解植物的生长和繁殖过程。
(3)提高学生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能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和理解与植物相关的信息。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责任感和合作精神,让学生意识到作为人类,我们需要保护和维护自然环境中的植物生态系统。
(2)引导学生爱护植物,认识植物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发掘植物中蕴藏的美好价值和意义。
三、教学方法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教学。
包括讲授、展示、实验、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适应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需求,创设多种情境和场景,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和趣味性。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参与实践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及收获。
四、教学内容1.什么是植物?通过图片展示和讲解,让学生认识植物的外形、部位和基本特征,让学生掌握植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方法。
2.不同的植物类型及其生长环境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引导学生认识不同植物的生长环境,让学生掌握植物的适生性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类思维。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第1课《植物的种子》教案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第1 课《植物的种子》教案教学设计1植物的种子教学目标:1、能用绘图和语言描述出自已观看到的种子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依据种子的内部结构和生活阅历,猜测种子的各部分将会变成什么;在老师供应试验材料的基础上,制造性地设计观看种子发芽、了解各部分变化的试验。
2、对自已种植的植物的生长感到奇怪,对它们将会长成什么样表示关怀;从心里上为进行为期一个月左右的种植和观看、记录活动做好半途而废备。
具有创新的士气,对于种子各部分变化的猜测和观看试验设计,敢于表达自子已怕观点。
3、了解双子叶植物种子结构;熟悉一些在自已家乡常见的种子,了解植物种子的多样性。
本课是根据:提出问题观看一一猜测一一设计试验一一记录一一沟通的思路编写的,一共有四个活动。
内容设计:(1) “植物生长讨论会”,沟通各拘束前一个单元学习的同时,对植物生长变化的观看、记录和发觉。
由此提出题:“植物的一生是从哪儿开头的?”“小小的种子会长成一棵高大的植物?”(2)观看双子植物的种子,先观看种子的外部形态,并且画下来。
再解剖种子,观看种子的内部结构,也画下来。
一般双子叶植物都有种皮和胚,胚包括两片比较简单观看到的子叶和由胚根、胚轴、胚芽组成的夹在两片子叶中的小芽,生一般也会画出种皮、子叶和“小芽”这三部分,通过这一活动,使同学了解到生活中常见的种子(如豆类)结构基本由这三部分构成。
(3)猜测种子各部分会变成什么。
在此活动中,让同学猜测种子发芽长大后,种子的各部分会有什么变化,并将自己怕猜测画下来。
通过同学在猜测过程中阐述自已的理由,可以了解到同学的已有阅历。
接着同学再自行设计试验,检验猜测是否正确。
检验性的试验需要两个星期左右的时间,因而同学要为一段时间的观看和记录做好预备。
在猜测和检验活动中,激发起同学对植物生长变化的奇怪心,初步培育同学进行较长时间栽培植物的急躁和对植物关怀。
(4)熟悉更多的种子。
同学生活中常见的种子比较多,通过这一活动,使同学了解到植物种类是多种多样的,植物的种子也是多种多样的。
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石头上的植物》习题及答案

《石头上的植物》习题及答案一、填一填:1、青苔的表面可以直接吸收__________和_________。
2、青苔的地下根状物是__________,起固定作用。
3、卷柏一般生长在向阳山坡干早的__________中。
4、卷柏有着一种持殊的本领__________极强。
5、植物的形态特点与它的 __________有着密切联系。
二、判断:,对的打√ 错的打×1、青苔与其他绿色植物一样有着根茎叶。
( )2、苔薛大多数长在石头上。
( )3、卷柏靠着“假死”保持水分,延续生命。
( ).4、青苔的地下部分的根可以吸收水分和养料。
( )5、生长在石头上的植物有很多种。
( )三、下列植物与其生长的环境连接起来雪松沙漠椰子石头青苔高山胡杨水里四、选一选:把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内1、卷柏是一种奇特的蕨类植物。
在水分不足时,它的根会从土壤里“拔"出来,身体缩卷成一个圆球,随风而动,且滚到水分充足的地方。
圆球就会迅速打开,根重新钻到土壤里,继续生长。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卷柏的生存环境仅限于平原与海滩。
B.卷柏的根只有吸收功能。
没有固定功能。
C.卷柏的这种生存方式体现了它对环境的适应。
D.卷柏的根从土中不仅吸收水分。
还吸收有机营养。
2、“西湖春色归。
春水绿于染”的原因是()A.西湖水质被污染B.岸边的绿色倒映在水里。
C.气温升高,藻类大量繁殖。
D.苔藓植物浮在水面上。
五、简答题:卷柏的耐旱本领与仙人掌有什么不同?《石头上的植物》同步练习题参考答案一、填一填1、水分养料2、假根3、岩石缝4、耐早力5、生长环境二、判断题1.x2.√3.√4、x 5、√三、下列植物与其生长的环境连接起来雪松沙漠椰子石头青苔高山胡杨水里四、选一选:1、 c 2、c五、简答题:卷柏一旦失去水分供应,就将枝叶失绿卷曲抱团,像枯死了一样。
而仙人掌为了适应干旱环境,叶退化成刺,减少蒸发。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水中生长的植物》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水中生长的植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水中生长的植物的特点和适应环境。
2. 掌握水生植物的一般特征和分类。
3. 学会观察和描述水中生长的植物的生长过程。
二、教学内容1. 水中生长的植物的特点和适应环境。
2. 水生植物的一般特征和分类。
3. 水中生长的植物的生长过程。
三、教学重点1. 了解水中生长的植物的特点和适应环境。
2. 掌握水生植物的一般特征和分类。
四、教学准备1. 教科书《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材。
2. PowerPoint或其他教具展示工具。
3. 水生植物标本或图片。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 (5分钟)- 通过观察图片引发学生对水中生长的植物的思考,激发兴趣。
2. 呈现 (15分钟)- 使用PPT展示水中生长的植物的图片,介绍其特点和适应环境。
3. 实践探究 (20分钟)- 分发小组实验任务,让学生观察和比较水中生长的植物的生长过程。
- 学生利用提供的水生植物标本或图片,用实验记录表记录观察结果。
4. 总结归纳 (10分钟)- 学生交流实验观察结果,老师引导总结归纳水中生长的植物的一般特征和分类。
5. 小结 (5分钟)- 老师帮助学生归纳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第二课时1. 导入 (5分钟)- 复上节课的内容,出示相关问题进行回答。
2. 呈现 (15分钟)- 使用PPT展示不同种类的水生植物图片,让学生观察其特点和分类。
3. 实践探究 (20分钟)- 学生分组进行水生植物的分类实践活动,根据自己观察的植物特征进行分类。
4. 总结归纳 (10分钟)- 学生交流分类实践活动结果,老师引导总结归纳不同种类水生植物的特点。
5. 拓展延伸 (10分钟)- 引导学生了解一些著名的水中生长的植物,如睡莲、荷花等,并展示相关图片和资料。
6. 小结 (5分钟)- 老师帮助学生回顾本课所学内容,强化知识记忆。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实验和分类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其观察和描述水中生长的植物的能力。
三年级科学 第2单元《动植物对环境的适应》第9课《动物的特殊感官》小学三年级自然科学

实验方法和结果分别是怎样的?
实验次 数
实验方法
第1次
把蝙蝠的眼 睛蒙上
实验结果
结论
一个铃铛也没响,蝙 蝠 在 夜 里
一根绳子也没碰 飞行,靠的
着。
不是眼睛。
第2次
把蝙蝠的耳 朵塞上
第3次 把蝙蝠的
嘴封住
12/8/2021
蝙蝠像没头苍 蝇似的到处乱 撞,铃铛响个 不停。
蝙蝠夜里飞行, 是靠嘴和耳朵 配合起来探路 的。
鱼的侧线在鱼身体的两 侧,由许多小孔组成。
的反应。 2.取出一条鱼,用凡士林涂 抹侧线处,再放回鱼缸。
凡士林:一种从石油 里提炼出来的石油脂, 有很好的的防水和阻
3.用手击打水面,再次观察
两条鱼的变化。
12/8/滑剂、 阻隔剂。
注意事项
A.两条鲫鱼应大小相似。 B.前后几次用手拍打水面时应保持用力大 小一样。 C.鱼涂的抹侧凡线士是林一时种,特掌殊握感好官用,力不大仅小能,感以知免水 用体力的过震大动造,成还鱼能鳞感脱知落水。温和水流的方向。 D.实验结束后,要及时用温水洗掉涂抹在 鱼侧线处的凡士林。
12/8/2021
拓展延伸 :响尾蛇是如何敏捷的捕食小动物的?
响尾蛇的眼睛对光线一 点都不敏感,然而它却 能敏捷的捕食田鼠和其 他小动物。科学家发现, 响尾蛇有一种特殊感官, 被称为“热眼”。
是不是所有的蛇都有 “热眼”在仿生学上有哪些 应用?哪些动物可以感受到 红外线?
12/8/2021
响尾蛇有一种特殊感 官,被称为“热眼”。 不是所有的蛇都有“热 眼”,“热眼”的仿生学 应用有红外成像仪、红外 传感器、响尾蛇导弹……
12/8/2021
蝙蝠是如何感知环境的?
冀教新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动植物对环境的适应》知识导图

莲子叶柄和藕中有很多孔,孔与孔彼此相通形成一个气体通道,即使在缺氧 的环境中仍可生存。
每到天气将要变冷的秋天,燕子总会成群结队的飞往天气温暖的南方。
燕 子
燕子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南 飞
(1)喜欢温暖的地方;(2)背部的羽毛是黑色,腹部的羽毛为白色,尾巴 像剪刀;(3)捕捉蚊蝇等昆虫,是益鸟;(4)衔泥筑巢,是候鸟。
第二单元《动植物对环境的适应》知识导图
仙人掌生活的干旱高温的沙漠中,莲生活在水中。
动 植 物 对 环 境 的 适 应
仙人掌有很多刺,防止被扎伤!实验完毕,要及时去掉套在植物上的塑料袋。
仙 观察仙人掌和莲的根、茎、叶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观察:(1)看外观: 人 颜色形状等;(2)手感:软硬、粗糙程度等;(3)看内部结构:从不同的角 掌 度切开,观察颜色、纹理等。 与 莲 仙人掌的叶子变成了刺;茎肉质充当“水库”;根系发达,能多吸水,这些特
的
特
蝙蝠“回声定位”的仿生学应用有:声呐、雷达等。
殊
感 官
响尾蛇的眼睛对光线一点都不敏感,然而它却能敏捷地捕食田鼠和其他小动 物。科学家发现,响尾蛇有一种特殊感官,被称为“热眼”,不是所有的蛇 都有“热眼”。
“热眼”的仿生学应用有红外成像仪、红外传感器、响尾蛇导弹…… 绝大多数的变温动物都可以感受到红外线。
燕子生活周期图:南迁→越冬→北迁→求偶→筑巢→孵化→育雏→集群→南
迁
动
针毛长而坚韧,具有保护作用。绒毛位于针毛的下层,保温性强。冬季,动 物的绒毛会增多,以适应寒冷的环境。
物
的
动物冬天换毛的主要原因是:为了保暖御寒。
换
毛
雷鸟的毛色随着季节变化而变化的原因有:(1)冬季保暖御寒,夏季降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每个单元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知识点整理1. 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的新生命,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来繁殖。
2. 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各不相同。
3.播种凤仙花的方法:A.选饱满的、没有损伤的种子。
——选种B.种子埋的深度约为1厘米。
C.要浇适量的水。
4. 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很快。
5. 植物的根的生长方向与种子放置的位置和方向无关。
6. 根的作用:A.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
B.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所以把植物从土壤中拔出很难)7. 凤仙花是双子叶植物,它的种子由种皮和胚两部分组成。
胚由胚根、胚轴、胚芽和子叶组成。
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子叶的作用是提供种子萌发时需要的营养,植物长出的第一对叶子称为子叶(也就是种子里面的子叶),子叶和以后长出的叶子(真叶)是不一样。
8. 凤仙花子叶与真叶的区别:子叶淡绿色、椭圆形、边缘光滑、无叶脉、厚。
真叶(以后长出的叶子,凤仙花真正的叶子)卵形、边缘锯齿状、淡绿色、有明显的叶脉、薄。
9.植物叶子平展的,而且交叉生长,是能让叶子最大限度地接受阳光的照射,更好地进行光合作用。
10. 叶的作用:绿色植物中的叶绿体能够利用光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养料,并释放出氧气(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的水大部分是由根吸收的。
二氧化碳是叶吸收的。
这些养料是由绿色植物的叶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成的。
11. 茎的作用:A.支撑植物,包括叶在空中的伸展。
B.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运输方向: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从上向下,将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12. 茎的高度变化图:画点线图,先找点,再连线。
13. 凤仙花开花的位置在叶腋处(茎和叶柄之间)。
花大部分为红色,有些淡粉(接近白色)。
14. 凤仙花组成部分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15. 凤仙花的生长需要阳光、空气、适量的水分和适宜的温度。
南京市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植物与环境》全部教案(共4课时)

第二单元《植物与环境》全部教案(共4课时)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不同环境里的植物》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基于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和现象,在科学知识方面,对应课标8.3“植物能够适应其所在的环境”,对于本学段学生提出的学习目标是:举例说出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植物其外部形态具有不同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对维持植物生存的作用。
在科学探究方面,涉及到搜集证据、得出结论等探究环节。
在探究的过程中,渗透了兴趣驱动、实事求是等态度方面的培养。
本节课选取的研究对象是植物,植物的生长地点固定,短时间内变化较小,便于学生观察、研究。
在本单元中,本课处于总领位置,为本单元后续几课的具体研究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在小学生的生活中,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植物、各种各样的环境。
植物长什么样?它们为什么会长在这里?如果长在别的地方,会怎么样?这些都是学生渴望得到回应或解答的问题。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或多或少观察过植物,也了解一些常见环境中生存的典型植物,这些都是本节课的教学基础。
植物本身的形态特点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需要学生与教师一起经过观察、比较、推理、分析,之后做出解释的。
三、学习目标1、观察几种植物的形态特征,了解不同环境的特点,知道植物的形态特点与它的生长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2、通过探索活动,观察比较大叶黄杨和杨树树叶的形态特点,联系其生长的具体环境,分析植物如何适应寒冷环境。
3、通过分析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感受植物顽强的生命力。
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爱科学的情感。
四、重点与难点重点:知道植物的形态特点与它的生长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难点:探索植物如何适应寒冷环境五、教学准备教师材料:不同的树叶、课件、记录单学生材料:杨树和冬青叶子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件出示白荷花和仙人掌的图片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植物,植物的形态何种各样。
平静的池塘中盛开着白荷花。
荒芜的沙漠中挺立着仙人掌。
……它们是有什么本领吗?竟能在这样的地方安家!这节课我们就一同来探索其中的奥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落在雌蕊的(柱头)上,这一过程就叫做(),传粉后植物就有可能结出()。
20、植物能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常见的是借助()和()。
21、依靠()传粉的花叫虫媒花,如()、()等。常见的传粉昆虫有()、()等。
22、依靠风力传粉的花叫(),如()、()的花等。
14、树叶的相同之处:叶都是由()和()两部分构成,叶片上有()。
树叶的不同之处:不同植物的叶,它们的()、()、()是不同的。
15、大多数植物利用()、泥土中的()和空气中的(),在叶子里制造食物。
16、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是靠()制造的。
17、植物总是向着阳光生长,说明植物具有(向光)性。
10、植物长叶的部位,如树干、树枝、秸杆、藤、秧等叫做()。
11、大多数植物都有()。茎有多种多样的形态。
12、形态各异的()把植物身体的各部分连成一个整体,它承担着(运输)的任务——把()从根部运送到叶子中去,又把叶子制造的(“”)传送给植物的其他部分。
13、取一株有茎、叶的植物,插入红水中,过一段时间,发现茎里的导管都变红了,说明茎有()的功能。
5、每种果实都有它传播()的方式,以使种子获得更大的()。
6、根可以分为()和()。
7、菠菜的中间有一条比较粗壮的根,这条粗根周围有许多细小的根,这类根是();葱的根是由许多粗细差不多的根构成的,中间没有明显的粗根,这类根是()。
8、胡萝卜的根是一种特殊的()。
9、根是植物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根将植物牢牢地固定在()中,同时又从土壤中吸收植物生长所必需的()。
1
……………………………………………………………最新资料推荐…………………………………………………4.根有固定植物和吸收养料的作用。[ ]
5.花粉落在雄蕊的柱头上,花就有可能会结出种子。[ ]
三.连线题
我们吃的食物属于植物的那部分请你用线连起来。
西红柿根甘薯茎Fra bibliotek马铃薯种子花生果实
四、举例说明种子的四种传播途径。
……………………………………………………………最新资料推荐…………………………………………………
第二单元《植物的一生》
1、果实的共同特征是都有()和()。
2、种子的内部构造有()、()、()、()。
3、种子萌发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4、观察种子萌发时,无论种子如何摆放,发芽后总是(),小苗朝上。
2
23、为了弥补自然状态下的传粉不足,人们常常还会进行()。
24、一株完整的开花植物一般都有()、()、()、()、()、()六个部分。
25、植物对人类的贡献:()、()、()、()、……
26、()是植物的繁殖器官。
二.判断题
1.花开了,就会结出果实。[ ]
2.种子需要水才能发芽,把种子完全泡在水里,发芽速度会更快。[ ]3.有些植物的种子是可口的食物,有些植物的种子不能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