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 课件(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上)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共41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共41张PPT)

B
60°30° 0° 30° 60° 90° 120° 150° 60° 40° 20° A ( 40°N, 60°W ) (0°, 120°E) B ( 20°S, 0 °)

20° 40° ° 60
C
15 °
25°
160°
180°
160° 140°
D (25°S, 180°)
35°
(40°S,170°E)
W W
W
E E E E
E W W W W
E
20°W 和 160°E 的经线圈把地球分为东、西半球
东半球
西半球
东半球
20°W 160°E
北极
北极
160°E
西半球
20°W
20°W
东半球
160°E
南极
南极
四、利用经纬网定位
450 A: (300N,150W) B: (150S,300E)
450
300 150 A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直觉 天圆地方
推测 地球也是个球体
最科学的证据 地球卫星照片
证实 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探索延续了几千年!
还有哪些现象可以说明地球是球形的呢?
月偏食
帆船进港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地球的大小
事实上,地球是一个赤道 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 球体。 平均半径:6371千米 最大周长: 约4万千米 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 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 制作了地球的模型—— 地球仪。 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 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 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 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

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课件2022-2023学年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课件2022-2023学年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两极稍扁,赤道略鼓 的不规则球体
平均半径 6371 最大周长 4万 表面积 5.1亿
千米 千米
千米
地球仪
地球仪的五要素: 地轴、北极、南极、纬线、经线
课堂检测
做一做
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 A )
A.地球是个赤道稍扁两极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B.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C.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D.地球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
地球是规则的球体吗?
新知探究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新知探究
活动二:看模型探特征
为了便于看到地球的全 貌,人们仿照地球的形 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 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 模型——地球仪
新知探究
陆地 山脉 国家 海洋 河湖 城市
方方便便我我们们知知道道地地球球的的面面貌貌 了了解解地地球球表表面面各各种种地地理理事事物物的的特特征征及及其其分分布布
新知探究
二 推 理 阶 段
人们根据 太阳和月亮的形状 推测地球也是球体
新知探究
麦哲伦环球航行

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


船队,经过长达3年的十分艰苦的海上
证 实
航行,于1522年胜利地完成了人类历史
上第一次环绕地球航行一圈的壮举,他
们用自己的亲身实践证实了地球是球形
的。
➢ 麦哲伦船队从西班牙出发,绕地球航行一周,依次经过了哪些大洋?
新知探究
观察发现
上图中地球和地球仪有什么区别?
新知探究
地球仪上五要素(点、线)
北极
地轴
经线
纬线
南极
地球仪 | 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地轴

第一章第一节第一课时地球和地球仪课件-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第一节第一课时地球和地球仪课件-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简化的地球仪
纬线
北极点
66.5°N
经线 南极点
23.5°N 赤道
2233.5.5°°SS 66.5°S
北极点 纬线
南极点
2.认识纬线
北极
赤道
南极
地球仪上,与南、北极距离相等 的大圆圈叫赤道。所有与赤道平 行的圆圈叫纬线。
活动1:两人为一组,结合课本P6的教材并且观察归纳纬线的基本特征
项目 形状 相互关系 长度分布 指示方向 数量
数量:无数
经线的基本特征
形状 相互关系
长度 指示方向
数量
半圆 相交于两级点 相等 南北 无数条
归纳
形状 长度 指示方向 数量 相互关系
纬线 圆圈 从赤道向两极缩短 东西 无数条 平行
经线 半圆 相等 南北 无数条 相交
课堂练习:P2-1 p3-3 p4-(3)
作业 完成地理填充图册1-3页
4 南北纬的分界线
厄瓜多尔 赤道纪念碑
地球仪
4.经线的基本特征
活动1:两人为一组,结合课本P7的教材并且观察归纳经线的基本特征
项目 形状 相互关系 长度分布 指示方向 数量
经线
不同角度看经线
平视地球仪,倾斜看地球仪,从南北极俯视的经线各是什么样子的?
形状:半圆
N
关系:相交于两极
N
N
相互关系:相交于两级点 长度:相等
60° 30°

30°
60°
高中低纬度地区的划分
人们规定,全球:
__0_°_~__3__0_°___为低纬度地区, __3_0__°_~__6_0__°_为中纬度地区, __6_0__°_~__9_0__°_为高纬度地区。

人教版地理七上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新版课件47页)

人教版地理七上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新版课件47页)
我们要像先辈们那样以严谨、执著的态 度对待科学,为探索真理勇于奉献、不怕牺 牲。我们只有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善于总 结、勇于实践,才能最终发现和掌握真理。
还有哪些事实可以证明地球是个球体呢? 如临海观船,登高望远等。
总是先看到桅杆, 再看见船身,而目送 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 小时,桅杆后消失。
北极
利用经纬网定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或看到
下列类似的报道。
洋面这么大,“梅 花”的具体位置到 底在哪里呢?
在地球仪上,经线 和纬线相互交织,形成 经纬网。
经线 经纬网
纬线
11.7°N
135°E
地球表面任一地点 的经纬度位置,就是某 条经线和某条纬线的交 点。因此,利用经纬网 定位在航海、航空、交 通、军事,以及气象观 测等许多方面,都有广 泛的用途。
东西方向
南北方向
长度特点 不等长(自赤道向南
北两极递减)
等长
度数范围
0°—90°
0°—180°
度数变化规律
度数从赤道向南向北 递增
度数从本初子午线向 东向西递增
度数表示方 法
半球划分
北纬:°N 南纬:°S 东经:°E 西经:°W
赤道以北为北半球 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20°W—160°E是东西 半球的分界线
地球仪上主要的点、线
地轴 北极
南极
赤道
地轴:假想的地球旋转轴
北极:地轴北端与地球表面 的交点
赤道:地球表面与南、北极 点距离相等且与地轴 垂直的大圆圈
南极:地轴南端与地球表面 的交点
观察地球仪:看看陆地、海洋、山脉、 等是如何表示的?
山地 陆地 海洋
纬线和纬度
赤道:在地球仪上,与南、 北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

2024~2025学年新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1.2 地球与地球仪(第1课时)课件

2024~2025学年新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1.2 地球与地球仪(第1课时)课件
阅读任务 阅读课本P11图1.5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并思考:
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大概分为几个阶段? 2、你能以某一认识阶段为例,列举出有关的科学故事或史实 材料吗?
29003
新知探究
太阳和月亮
地球卫星照片
直觉认识阶段
推测认识阶段
实践认识阶段 直观认识阶段
天圆地方
29003
麦哲伦环球航行
D.地球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
29003
地轴 两极
经、纬线
平均
最周半表大长径面 积
29003
当堂检测
随着我国航空航天技术的快速发展,已有多名宇航员进入太空。
下图为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天宫”中看到的绝美地球。读图完
成下面小题。
D 1.在空间站能观测到地球表面的(

A.经线
B.纬线
C.地轴
D.海洋
A 2.在空间站,可见证地球(

A.是巨大的球体
B.天圆地方
C.围绕太阳公转
29003
D.围绕月球公转
当堂检测
3.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下列认识过程排
C 列正确的是(

①天圆地方;
②麦哲伦环球航行;
③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断; ④地球卫星照片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①-③-②-④ D.④-②-③-①
D 4.为什么“欲穷千里目”要“更上一层楼”(
1、大家可以按照课本上的方法制作简易地球仪(如下图)
29003



图1.10 制作简易地球仪示意
活动 2、你也可以大胆想象,做出属于你的独一无二的地球仪,并和同学交流 制作经验。(优秀作品展示)

地球和地球仪(第1课时)(课件)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人教版)

地球和地球仪(第1课时)(课件)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人教版)

讲授新课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4、亲眼目睹:20世纪,人类 进入太空,从人造卫星上拍摄 照片,证实地球为球体
讲授新课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猜想
② 逻辑推理
思考 从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 程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④ 亲眼目睹
③ 实践证明
讲授新课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思考 生活中,还有哪些例子能 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月亮不是满月时,会呈现 出月牙的形状。这就证明 了地球的阴影是圆形的, 也就说明地球是圆形。
站在海边,眺望远处驶 来的船只,总是先看到 桅杆,再看见船身
无论在地球的各个地区, 站的越高,望的越远 我们感受到的重力都是
向下的。
讲授新课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平均半径: 6371千米 最大周长: 约4万千米
必须记住, 必考知识点
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讲授新课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形状——两极稍扁,赤 道略鼓的球体
地球大小歌
6371千米
庐山起义是半径,五点一亿表面积。
要知赤道有多长,坐地日行八万里。4万千米
极半径: 6357千米 赤道半径:6378千米
讲授新课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4万km/800km=50小时
4万km/100km=400小时 =17天
讲授新课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 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
了地球仪
思考 你知道地球仪上的各种
颜色的含义是什么?
讲授新课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地轴:地球的自转轴, 为假象轴
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 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北极:地轴北端与地球表面 的交点,地球的最北端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课件《1.1地球和地球仪 (经纬线)》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课件《1.1地球和地球仪 (经纬线)》
度数表示方法: 西经用W,东经用E 半球划分: 西经20°和东经160°组成的经线圈
活动: 站在哪里才能做到一脚在东
半球,一脚在西半球呢?
站在西经200或东经1600的经线上
本初子午线
• 在英国格林尼治 天文台的旧址, 有座子午宫。那 里有一条宽十几 厘米,长十多米 的铜制子午线。 铜制子午线嵌在 大理石中间,笔 直地从子午宫伸 出,它就是本初 子午线地地面标 志。
赤道
赤道
• 地球赤道经过11个国家和地区。1740年,南美洲厄瓜多尔在 首都基多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赤道纪念碑。此外,非洲的乌 干达、肯尼亚、扎伊尔,亚洲的印度尼西亚也建有赤道标志。
世界上最雄伟的赤道纪念碑
• 厄瓜多尔首都基多以北24千米的 圣安东尼奥镇上的赤道纪念碑, 碑高30米,四方塔体坐落在一个 直径为100米的大圆盘上。碑的 四面刻有代表东、南、西、北四 个方向的西班牙文字母E、S、 W、N,并书有“这里是地球的 中心”字样。碑顶放置直径4.5 米的铝质大地球仪,北极朝北, 南极朝南,中间用白线标示的赤 道从球面一直延伸到碑底部的石 阶上。慕名而来的游客都喜欢两 脚踏在赤道线两侧,拍一张跨 “世界之半”的照片作纪念。
所有经线的 长度都相等
标度的范围 0°~90°
0°~180°
度数变 从赤道向南北两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
化规律 极逐渐增大至90°西逐渐增大至180°
相同度数 的区分
半球划分
北纬用N, 南纬用S 赤道以北为北半
球以南为南半球
东经用E, 西经用W
20°W和160°E 划分东西半球
五、利用经纬网定位
450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经纬线)
三、纬线和纬度

人教七年级上册地球和地球仪经纬线PPT完整版

人教七年级上册地球和地球仪经纬线PPT完整版

A:北纬150 ,东经 200 150
A
B:南纬150 ,西经 200 00 150
B
探究活动2: 填写表格:
在地球仪上,按下表中列出的经纬度,找出该经 纬度附近的一座大城市的名称,或者按表中的地 名,找出该地大致经纬度。
经度 117°E
123°W
纬度 39°N
49°N
地名 天津
地名 上海
温哥华 伦敦
3.2 经线和经度 经线(子午线)
经线又有什么特点?
3.2 经线和经度
经线
1.概念: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与 纬线垂直相交的线。
2.指向: 南北方向 3.形状: 半圆 4.长度: 等长 5.关系: 相交 6.与两极关系: 在两极处交汇 7.数量: 无数条
经度
本初子午线——0°经线
1884年,国际天文家 代表会作出规定,把 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 文台旧址的那条经线 作为经度的起算经线 ,称为本初子午线。
纬线是什么形状的?长 度怎么变化?
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是 什么样的?
与两极的关系? 指向?
人教七年级上册1.1 地球和地球仪-- 经纬线(共38张PPT)
人教七年级上册1.1 地球和地球仪-- 经纬线(共38张PPT)
纬线
1.概念:地球仪上顺东西方向环绕地球 仪一圈的圆圈。
2.形状: 圆 3.长度: 不等长,赤道最长,由赤
表示
赤道以北称北纬,用 0°经线以东称为东经,
方法
N表示;赤道以南称 用E表示; 0°经线以西
南纬,用S表示
称西经,用W表示。
度数
由赤道向两极逐 由0°经线分别向东、西逐
变化
渐增大到90°
渐增大到180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圆地方 太阳、月 亮的形状 推测“地球” 是球体
地球卫星 照片,确 证地球是 球体
麦哲伦环球航行, 证实地球是一个 球体。
课堂小结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大洲位置 撒 地理位置 纬度位置 1、形状︰不规则的球体 哈 2、大小: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 拉 地形与河流、湖泊 以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气候类型及其分布特点 南 1、定义、表示方法及作用 非 洲 2、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答案
1D 2C 3B 4A 5D 6C 7D 8A 9C 10C
.用你学校中熟悉的事物作比较,感受地球的大小,完成 表1.1。 表1.1 表面积5.1 约相当于 7.2857X10次方 个足球场的 亿平方千米 总面积(足球场面积约为7 000平方米)
最大周长4 万千米
约相当于
10万
个400米跑道长
2、大小
平均半径6 371千米
最大周长(赤道)约4万千米, 约相当于10万个400米跑道的总长
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约相 当于 7.2 857X10十次方 个足球场的总面积(7000平方米)。
1.上一半,下一半,中间有线看不见;两头 冷,中间热,一天一夜转一圈。(打一天 体) 2.说它多大就有多大,日月星辰能容纳;无 人知它始和终,不分左右和上下。(打一 地理概念)
地球
宇宙
3.不是篮球部是蛋,用手一推它就转;不要 看它个子小,载着大河和高山。(打一用 具)
地球仪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3,学会利用相关地理现象和数 据说明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4,学会观察地球仪和使用地球 仪。
从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中你感悟到了 什么? 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告诉我们:
科学研究需要经过探索过程,从猜想到实践,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科学探索创造了有利条件。
想一想:自然界中还有哪些现象能够证明地球是球体? 1、海船远去时,先是看不见船身,最后才看不见 船的桅杆。
2.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高望远) 3.往前走,永远走不出地平线; 4.月食,日食
2、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 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 地、海洋、山脉、河湖、国 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 、形状及名称。
3、地球仪可以方便我们知 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 面各种地理事物的特征及分 布。
请仔细观察真实的地球和地球仪有哪些不同?
1.地球仪是圆球体; 地球是椭球体. 2.地球仪上有经纬线 ;实际地球上没有。 3.地球仪有地轴 ;实际地球没有。 4.地球仪表面光滑平整 ;实际地球表面凹
③ 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
实践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四:
当代的太空观测
20世纪,阿波罗17 号进入太空,拍摄 到地球全貌,这是 人们第一次看到地 球的真实面貌。
④地球卫星照片
亲眼目睹 确证地球是一个球
地 球 的 形 状 地球是 一个两 极稍扁 赤道略 鼓的不 规则、 不透明 的球体
西班牙
西班牙
太平洋
印度洋 菲律宾群岛 好望角
麦哲伦海峡
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
自学指导二 观察P4图1.2,,,找 出描述地球大小的 数据
记数字:地球的大小

(坐地日行八万里)
自学指导三
1、仔细观察地球仪有什 么特点?比较地球和地 球仪有什么不同? 2、观察P5图1.4说出地 球仪上的点和线。
1、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 形状,并且按 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 模型
自学指导一︰ 阅读教材2-3页图文资 料,了解人类对地球的 认识过程———形状。
1、人类对地球的认识过程
地球形状的 认识过程一:
猜想天圆地方
天如斗笠, 地如覆盖。
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二:
②太阳和月亮
后来人们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 推测地球也是个球体,于是就有 了“地球”的概念。
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三:
凸不平
经 纬 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 地轴:地球自转轴。 线 南极:地轴南段与地球表 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 线北极:地轴北段与地球表 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 面的交点。 绕地球一周的圆圈。赤道 ? 面的交点。 (子午线) 是最大的纬线圈。 南极?
北极? 1、概念:
地轴?
合作探究题
人类是如何探讨地球的形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