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带和风带知识点总结与重难点

合集下载

微专题07 气压带、风带-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重难点易错点微专题突破(解析版)

微专题07 气压带、风带-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重难点易错点微专题突破(解析版)

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重难点易错点微专题突破微专题07 气压带、风带【考点梳理】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对气候的影响在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类型,其终年气温和降水较稳定,季节变化小,分析如下表所示: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影响,降水往往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一、单选题纳瓦里诺岛(68ºW,55ºS)是智利的岛屿,位于火地岛的南面。

岛上最高点海拔1195m,岛的北部年降水量467mm,南部年降水量800mm。

最热月平均气温为9.6℃,最冷月平均气温为1.9℃。

下图示意纳瓦里诺岛位置。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纳瓦里诺岛位于北京的()A.东北方B.西北方C.东南方D.西南方2.纳瓦里诺岛南部降水多于北部的原因可能是()A.位于盛行西风迎风坡,多地形雨B.濒临德雷克海峡,有暖流流经C.受极锋影响,多锋面气旋雨D.山脉西北走向,利于西风深入3.纳瓦里诺岛最热月平均气温较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海陆位置B.纬度位置C.气压带与风带D.地形地势【答案】1.C 2.C 3.B【解析】1.纳瓦里诺岛的经纬度坐标是(68ºW,55ºS),北京的坐标是(116°E,40°N),两地的经度差超过180°,所以纳瓦里诺岛位于北京的东方,位于北京的南方,即是纳瓦里诺岛位于北京的东南方,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纳瓦里诺岛位于55ºS附近,盛行西风是西北风,南部位于盛行西风背风坡,A错误。

频临德雷克海峡,西风漂流为寒流,B错误。

受极锋影响,多锋面气旋雨,降水多,C正确。

环形山脉,不利于西风深入,D错误。

故选C。

3.纳瓦里诺岛位于55ºS附近,纬度位置高,太阳辐射量小,故最热月平均气温较低,B 对。

海陆位置、气压带与风带对气温影响较小,AC错误。

当地地势不高,岛上最高点海拔1195m,对气温影响较小,D错误。

高中地理 高考知识点总结 大气(二)气压带和风带

高中地理 高考知识点总结 大气(二)气压带和风带

14、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1)三圈环流形成的前提条件:假设地球表面是均匀的。

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之间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

(2)三圈环流形成过程(以北半球为例)①低纬环流:赤道附近,空气上升,气压降低,形成赤道低气压带,上升的暖空气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在到达北纬30°附近上空时,风向偏转成西风,不能继续北进。

从赤道源源不断流来的空气在这里不断地堆积下沉,使近地面气压升高,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

在近地面,大气由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赤道低气压带,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偏转成东北信风。

因此在赤道与北纬30°之间形成一个低纬环流圈。

②中纬环流与高纬环流:在近地面,从副热带高气压带向北流的一支气流,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偏转成西南风,称为盛行西风。

极地附近,空气下沉,形成极地高气压带,气流向南流出逐渐向右偏转为东北风,称为极地东风,盛行西风和极地东风在北纬60°附近相遇,暖而轻的气流爬升到冷而重的气流之上,形成上升气流,致使北纬60°附近近地面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

气流上升到高空,又分别流向副热带和极地上空,形成中纬与高纬环流。

(3)全球气压带形成的原因①热力原因: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空气的膨胀上升或收缩下沉,从而导致近地面形成低气压或高气压。

如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的形成。

②动力原因:气流运动造成空气在一定区城内辐合或辐散,从而导致气压发生变化。

如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形成。

(4)气压带与风带的分布①气压带和风带相间分布;②气压带和风带分别关于赤道呈南北对称分布;③高、低气压带相间分布;④同一半球信风带风向与极地东风带风向相同,与西风带风向相反。

(5)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①成因: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②规律:就北半球而言,大致为夏季北移,冬季南移,移动幅度为5~10个纬度。

③影响:使同一地区在不同季节出现完全不同的天气、气候状况。

气压带和风带知识点总结

气压带和风带知识点总结
分布在极地附近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冰洋沿岸
地处高纬,太阳高度较小、受极地气团和冰原气团控制
2、冰原气候
全年酷寒
分布在极地
南极大陆和格陵兰内陆地区
纬度高,太阳高度极小,
受极地气团和冰原气团控制
高山气候
垂直变化明显
分布中、低纬度的高大山地和高原
青藏高原、南美安第斯山等地
地势高,地势起伏大
二、气候类型的及判断
一、全球主要气候类型:
气温带
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分布规律
分布地区
形成原因
热 带:
(南北纬
30°之间,
T最冷月>15℃)
1、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高温多雨
南、北纬10o之间
非洲刚果河流域、亚洲印度尼西亚等地、南美亚马孙河流域
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下,盛行上升气流。
2、热带草原气候
全年高温,干湿季明显交替
南、北纬10o~南、北回归线之间
热带草原气候
东非高原圭亚那高原
地势较高,气温随之下降,降水也减少(改变了大气环流状况),形成了终年高温、有明显干湿两季的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非洲西南部沿岸
本格拉寒流的影响
澳大利亚西海岸
西澳大利亚寒流的影响、地形平坦、大分水岭对东南信风的阻挡。
秘鲁沿岸
秘鲁寒流的影响、安第斯山的阻挡。
索马里沿岸
索马里寒流的影响,该地区呈现类似于荒漠化景观。
非洲中、南部、澳大利亚北部和东部、南美巴西等地
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3、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高温,夏季多雨,冬季少雨
南、北纬10o~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
亚洲中南半岛、

气压带和风带知识点总结与重难点

气压带和风带知识点总结与重难点

气压带和风带知识点一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移动规律1.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判断技巧(1)看对应的纬线分布特点:纬线0°、30°、60°、90°分别是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对应的中心纬线。

(2)看相间分布特点:①气压带和风带是相间分布的。

②所有的气压带是高低压相间分布的。

2.表格记忆风带的风向信风带盛行西风带极地东风带北半球东北风西南风东北风南半球东南风西北风东南风【特别提醒】气压带、风带形成的根本原因是高低纬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

热力原因形成的气压带是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动力原因形成的是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

2.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大多与气压带、风带的性质有关,如下所示:(1)赤道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为气流上升区,降水多。

(2)副热带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为气流下沉区,降水少。

(3)极地东风和信风由高纬吹向低纬,性质干燥;中纬西风由低纬吹向高纬,性质湿润。

3.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单一气压带、风带影响下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气压带、风带形成的气候类型气候特征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2)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知识点二 北半球气压中心与季风环流1.南北半球相比,北半球因陆地面积广,且海陆相间分布,故气压带多呈块状分布。

2.亚欧大陆及东部太平洋上的气压中心:(1)1月份⎩⎪⎨⎪⎧⎭⎪⎬⎪⎫亚欧大陆:亚洲高压太平洋上:北太平洋低压陆地高压切断副极地低气压带(2)7月份⎩⎪⎨⎪⎧⎭⎪⎬⎪⎫亚欧大陆:亚洲低压太平洋上:夏威夷高压陆地低压切断副热带高气压带 3.亚洲东部面临最大的太平洋,背依最大的亚欧大陆,海陆热力差异最显著,形成了最典型的季风环流。

4.南亚的西南季风是由于夏季东南信风带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而形成的。

高中地理:气压带和风带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气压带和风带知识点总结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与移动规律(3)季节移动规律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

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考点:气压带和风带的判读1.读纬线,辨气压带和风带(1)0°纬线附近为赤道低气压带。

(2)30°纬线附近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3)60°纬线附近为副极地低气压带。

(4)90°纬线附近为极地高气压带。

(5)0°~30°纬线之间的风带为信风带。

(6)30°~60°纬线之间的风带为西风带。

(7)60°~90°纬线之间的风带为极地东风带。

2.读风向,辨南北半球(1)风向右偏为北半球,如甲、丙两图。

(2)风向左偏为南半球,如乙、丁两图。

3.读气压带位置,辨节气(1)若各气压带分别被0°、30°、60°纬线平分,则为春、秋分。

(2)若各气压带位置偏北(赤道低气压带全部位于赤道以北,副热带高气压带全部位于30°纬线以北,副极地低气压带全部位于60°纬线以北),则为北半球夏至。

(3)若各气压带位置偏南(赤道低气压带全部位于赤道以南,副热带高气压带全部位于30°纬线以南,副极地低气压带全部位于60°纬线以南),则为北半球冬至。

4.读风向,辨气压带高低和名称(1)风由中间向两侧吹的为高气压带。

如上图中甲为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乙为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2)风由两侧向中间吹的为低气压带。

如上图中丙为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丁为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和季风环流1.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气压中心M是蒙古—西伯利亚(亚洲)高压,其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

2.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气压中心N是印度(亚洲)低压,其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

3.季风考点:季风环流的形成与应用1.1月份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2.7月份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提醒:在赤道南北两侧的地区都会有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形成的季风现象。

气压带和风带知识点总结-气压带和风带知识框架

气压带和风带知识点总结-气压带和风带知识框架

气压带和风带知识点总结|气压带和风带知识框架一、全球主要气候类型:气温带气候类型气候特征分布规律分布地区形成原因热带:(南北纬30°之间,T最冷月>15℃)1、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南、北纬10o之间非洲刚果河流域、亚洲印度尼西亚等地、南美亚马孙河流域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下,盛行上升气流。

2、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干湿季明显交替南、北纬10o~南、北回归线之间非洲中、南部、澳大利亚北部和东部、南美巴西等地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3、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南、北纬10o~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亚洲中南半岛、印度半岛等地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即受夏季风和冬季风交替控制4、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南、北回归线~30o大陆内部和西岸非洲北部地区、亚洲阿拉伯半岛和澳大利亚大沙漠区受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交替控制亚热带南北纬30°~40°间T最冷月>0℃)1、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南、北纬25o~至35o 间的大陆东岸我国秦岭以南、北美大陆、南美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即受夏季风和冬季风交替控制2、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南、北纬30o~40o之间的大陆西岸地中海沿岸,南、北美洲大陆西岸,非洲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西南等地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下,受热带大陆气团影响,干旱炎热;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多气旋活动,暖湿多雨温带(南北纬40°~60°之间T 最冷月>0℃)1、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南、北纬35o~55o之间的大陆东岸我国华北、东北,俄罗斯远东地区,朝鲜半岛和日本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即受夏季风和冬季风交替控制2、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稀少南、北纬40o~60o之间大陆内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内陆地区全年受大陆气团控制3、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南、北纬40o~60o大陆西岸及岛屿西欧、北美大陆和南美大陆西海岸狭长地带、新西兰全年受盛行西风控制北纬60°附近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冬长严寒,夏暖短促,降水少且集中夏季南、北纬50o~70o之间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受极地大陆气团控制寒带(北纬60°~90°T最热月(2)根据气候特征判读气候类型根据气候的两大要素资料来判读,判读时可遵循以下三个步骤:以形定位、以温定带、以水定型。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知识点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知识点

17.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大气环流:①概念: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②作用:促进高低纬度间、海陆间的热量和水汽交换,调整全球的水份和热量分布-直接控制各地气候类型的形成。

(2)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
①影响因素:高低纬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
②情况:低纬环流(0°~30°),中纬环流(30°~60°),高纬环流(60°~90°);
③地面表现: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赤道低压为轴南北对称,高、低压相间分布,中间为风带;
④三圈环流(垂直分布)画出右面三圈环流循环图
⑤气压带、风带(水平分布) 画出右面气压带、风带分布图 (“北撇南捺”)
⑥长城考察站红旗向西北飘,窗口要避开东南方向;黄河考察站红旗向西南飘,窗口要避开东北方向。

受控气压带与风带 大气运动状况 降水多少与类型 赤道多雨带
赤道低气压带 上升为主 多对流雨为主 副热带少雨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下沉为主 少、大陆东岸例外 温带多雨带 西风带和副极地低

多锋面气旋活动 多、锋面雨与气旋雨 极地少雨带 极地高气压带 下沉为主 少
(4)由于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引起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

移动方向: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气压带风带知识点总结

气压带风带知识点总结

气压带风带知识点总结一、气压带1.概念:气压带是指地球大气环流中垂直方向上由于高、低压带的交替分布而形成的区域。

2.成因:气压带的形成主要与地球自转和地球上绝大部分地区日照强度不同有关。

地球赤道处因受到直射日照,气温升高,空气上升形成低压带;而在两极地区因受到斜射日照,因此气温较低,使大部分的空气下沉,形成高压带。

3.特点:气压带的特点是交替分布,即从赤道开始,每个半球上交替分布着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中纬度低压带、极地高压带等。

二、风带1.概念:风带是指受到地球自转、地球绕太阳公转和地球地表特性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形成了在赤道、中纬度和极区分布的气流带。

2.成因:风带形成是地球大气环流和地球自转的结果。

受到地球自转的影响,大气气流会产生科里奥利力,使得大气环流形成了赤道东风带、副热带西风带和极地东风带等气流带。

3.特点:风带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方向和强度上的不同。

赤道附近主要是东风带,中纬度则是西风带,而极地地区形成了东风带。

三、气压带和风带的关系气压带和风带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

气压带的形成是风带形成的基础,气压带分布的不同会直接影响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例如,赤道的低压带形成了赤道东风带,中纬度的低压带形成了副热带西风带等等。

四、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和人类生活的影响气压带和风带对地球气候和人类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1.气候:-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直接影响了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

例如,副热带高压带的存在导致了一些干旱地区的形成,而赤道附近则多为热带雨林气候。

2.农业生产:-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直接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条件和季节性变化。

农业生产的定位与规划也要考虑到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3.气象灾害:-气压带和风带的变化可能会引发一些极端天气事件,如台风、干旱、暴雨等,对人类活动和生产带来不利影响。

综上所述,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知识对于我们理解地球气候和天气变化、做好农业生产、避免气象灾害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这篇总结,能够对气压带和风带有更加全面的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特征
温带海洋性气候 终年受中纬西风带控制
终年温和湿润
热带沙漠气候
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终年炎热干燥
热带雨林气候
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终年高温多雨
2.受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影响而形成的气候类型、成因及其特征
气候类型
成因
特征
地中海气候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
受西风带控制
热带草原气候
湿季高温多雨 干季高温少雨
西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地中海气候
冬季温和多雨 夏季炎热干燥
知识点二 北半球气压中心与季风环流
1.南北半球相比,北半球因陆地面积广,且海陆相间分布,故气压带多呈块状分布。
2.亚欧大陆及东部太平洋上的气压中心:
(1)1
月份亚欧大陆:亚洲高压
陆地高压切断
太平洋上:北太平洋低压副极地低气压带
【对比分析】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比较
项目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季节
冬季
夏季
冬季
夏季
风向
西北风
东南风
东北风
西南风
源地
蒙古、西伯利 亚
太平洋
蒙古、西伯利 亚(亚欧大陆内部)
印度洋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及气压带、 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性质
寒冷 干燥
炎热多 雨
温暖干燥
高温高湿
比较
冬季风强于夏季风
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分布
我国东部、朝鲜半岛、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
日本等
南地区等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季风气候
有利 对农业生 影响
雨热同期
产的影响 不利 影响
寒潮、旱涝等灾害
旱涝灾害
知识点三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全年受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的气候类型、成因及其特征
气候类型
成因
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
干季时受信风带控制,湿季时受赤 道低气压带控制
全年高温,一年可 分干湿两季
旱季(冬季)时受因海陆热力差异
热带季风气候
而形成的东北季风的控制,雨季(夏季)
全年高温,一年可分为旱
时受因气压带、风带北移而形成的西南 雨两季
季风的控制
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
(1)赤道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为气流上升区,降水多。
(2)副热带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为气流下沉区,降水少。
(3)极地东风和信风由高纬吹向低纬,性质干燥;中纬西风由低纬吹向高纬,性质湿润。
3.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单一气压带、风带影响下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气压带、风带
形成的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2.表格记忆风带的风向
信风带
盛行西风带
极地东风带
北半球
东北风
西南风
东北风
南半球
东南风
西北风
东南风
【特别提醒】气压带、风带形成的根本原因是高低纬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热力原因形成的气压带
是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动力原因形成的是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
2.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
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大多与气压带、风带的性质有关,如下所示:
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热带雨林气候
终年高温多雨
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
热带沙漠气候
全年炎热干燥
或信风带控制
常年受极地高气压带控制
冰原气候
全年严寒,降水稀少
常年受西风带控制
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年温和多雨,降水季 节分配均匀
(2)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气压带、风带
形成的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赤道低气压带 信风带
气压带和风带
知识点一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移动规律 1.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判断技巧
(1)看对应的纬线分布特点:
纬线 0°、30°、60°、90°分别是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对应
的中心纬线。
(2)看相间分布特点:
①气压带和风带是相间分布的。
②所有的气压带是高低压相间分布的。
(2)7
月份亚欧大陆:亚洲低压
陆地低压切断
太平洋上:夏威夷高压副热带高气压带
3.亚洲东部面临最大的太平洋,背依最大的亚欧大陆,海陆热力差异最显著,形成了最典型的季风环流。
4.南亚的西南季风是由于夏季东南信风带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而形成的。
5.根据陆地上的气压类型(高、低气压)和季风风向可判断季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