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回归分析分析:1985—2013

合集下载

城镇农村收入差距数据分析

城镇农村收入差距数据分析

金融数据分析报告城镇农村收入差距数据分析班级:2013 级金融三班寝室(小组):709小组成员:城镇农村收入差距数据分析一、目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现实水平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一个先缩小后扩大的变化过程。

1978—1985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渐缩小,但是在1985 年以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又逐渐拉开。

在实行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我国城乡收人差距有所缩小,从1978年的2.57倍缩小到1985 年的1.86 倍。

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以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又逐渐扩大,到1994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高达2.86倍,特别是1992 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以后,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到2004 年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为3.2l 倍,如果考虑城镇居民的各种补贴、福利以及兼职收入、灰色收入等隐形收入,城乡居民收人的实际差距会更大。

进入90 年代以后,我国经济相对平稳、快速增长,其城乡收入的差距呈现规律性的变化趋势,本文将对1991—2004 年的数据通过整理进行较为详尽的分析。

二、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统计分析1 .增长速度分析城乡收入稳定增长,但其增长速度却有较大的差别。

1991--2003 年的13 年间,除1995、1996 和1997 年农民收入增长快于城市居民收入增长外,其余年份农民收入增长幅度均低于城市居民。

2004 年在国家扶持农业政策落实到位、农副产品涨价等因素的作用下,农民收入出现可以变化,实际增长幅度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增长幅度再次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幅从增长速度分析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可以从两种情况来考虑:①加快农民收入增长速度,农民人均纯收人的增长速度高于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通过计算城镇居民1991--2004 年的平均增长速度为,以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分别为15%,16%,17%,18%,19%,20%,25%七种情况来分析。

假设农民纯收入的增长速度为15%,设T 年后,城乡收入实现持平,统计模型为:2936(1+15 %)T=9422(1+13 .97%TT=129 .6 年即如果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按13.97%的增长速度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以15%的增长速度增长,在129.6 年后,城乡收入有望实现持平。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特征及趋势分析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特征及趋势分析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特征及趋势分析Zhang Jinzong;Zhu Yuxin;Zhou Xiaozhong【摘要】[目的]分析国家及各省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演变的趋势,为判断城乡收入差距发展阶段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测算城乡居民收入的绝对、相对差距及收入增速,考察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演变特征;运用聚类分析了3个阶段各省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类型,根据类型演变分析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演变趋势.[结果]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绝对差距从1978年的210元持续增大为2015年的2754元,收入相对差距经历了3次\"下降——上升\"的波动.我国城乡家庭居民收入从极低水平、差距悬殊的状态演变为中等收入水平、绝对差距继续扩大、相对差距轻微缩小的状态;现阶段我国城乡居民绝对差距增速逐步降低,相对差距自2010年起开始缩小.大多数省区在收入水平提高和相对差距缩小方面都有长足进步.[结论]从差距演变的阶段性特点分析,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有明显缩小的趋势,符合\"倒U\"模型.【期刊名称】《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年(卷),期】2018(039)012【总页数】7页(P237-243)【关键词】城乡居民收入;收入差距;特征;演变趋势【作者】Zhang Jinzong;Zhu Yuxin;Zhou Xiaozhong【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124.70 引言库兹涅茨关于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的关系的“倒U”模型指出,在经济未充分发展的阶段,经济发展会导致收入差距逐步扩大;随着经济充分发展,收入差距会逐渐缩小,最终趋于平等。

这一理论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得到了证实。

但在发展中国家,劳动报酬在国民经济增长到一定阶段后,不升反降,落入了“中等收入陷阱”[1,2]。

李实、罗楚亮(2007)王培刚、周长城(2005)的研究表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大,且对收入差距的贡献重大[3-6]。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十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那么,提高农民收入和改善农民生活,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实现上述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

近年来,中央一直把提高农民收入放在各项经济工作中的重要位置,但由于城乡收入差距的形成原因复杂,解决难度较大,尽管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效果并不明显,而且有进一步拉大的现象。

论文百事通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会影响到经济增长,会加剧经济济秩序和社会秩序的混乱,不利于社会稳定,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要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首先必须探究当前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因素,以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解决。

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现状目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现象可以从多个方面反映出来。

(一)从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来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

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为2?s1,1995年为2.72?s1,2001年为2.92?s1,2003年进一步扩大到为3.23?s1,2005年约达 3.22?s1。

如果再将城市居民享受带有很大福利性成份的住房、医疗、教育、交通、以及公共服务等计算在内,剔除农民收入中不可计算的实物部分,以及用作生产资料的投入,我国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差距更是十分巨大,约达5?s1或6?s1。

据国际劳工组织发表的1995年36个国家的资料表明,城乡人均收入比一般小于1.6,只有三个国家大于2,我国就是其中之一。

可见,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已经到了社会承受的极限。

(二)从基尼系数来看,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的社会公平程度严重失衡。

1978年前我国城乡居民收的综合基尼系数约在0.20~0.24之间,但此后城乡居民收入的综合基尼系数开始拉大。

1990年为0.343,1995年为0.389,2000年后达到0.417。

世界银行最新有关中国的发展报告预测,到2020年中国城乡居民收入的综合基尼系数将达到0.474,问题十分严重。

浅析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

浅析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

浅析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越来越大。

造成城乡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主要是城乡二元结构以及教育水平的差异等。

其解决方式是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完善教育、养老和医疗等公共服务体系。

标签:城乡收入差距二元结构公共服务体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越来越大。

造成城乡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主要是城乡二元结构以及教育水平的差异等。

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第一,城乡居民显性收入差距分析。

所谓显性收入,主要是指能用货币价值衡量的居民可直接用于生活消费的收入,相当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我国的城乡居民收入均是显性收入。

20世纪中期以来,经济的快速增长使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95年的4283元增加到2010年的19109元;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在这一期间从1577.7元增加到5919元。

但让人们担忧的是,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扩大的趋势。

1995-2010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最小的是1997年,为2.47,2002年以后,城乡居民收入比均在3以上,最高的年份是2009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农村人均纯收入的3.33倍。

第二,城乡居民隐性收入差距分析。

城乡居民显性收入差距尚不能反映二者之间的真实差距,因为还有隐性收入尚未统计。

所谓隐性收入是指不能直接用货币价值衡量的收入,但又是居民实际享受的福利,主要包括公费医疗、公有住房、财政价格补贴、各种福利保险、单位内部的实物发放和服务费减免等,这必然掩盖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实际恶化程度。

因为在农村,只有少数发展较好的乡村才能享受到如住房、就业和养老等福利,因而不具有普遍性。

而在城镇,居民福利主要由国家财政和企事业单位提供,有较好的制度保障,因而具有系统性和普遍性。

除了幼儿园、敬老院、康复疗养中心等福利设施外,单位还提供公共交通、社会保险、生活补贴等农民所没有的大量福利。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对城乡居民消费支出影响的解构分析_1985_2007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对城乡居民消费支出影响的解构分析_1985_2007

2010年2月 第26卷 第1期 消费经济CONS UMER ECONOM I CS Feb 12010Vo1126 No 11收稿日期:2009-10-29基金项目:本文受到西南财经大学“211”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公共理论与公共财政建设》的资助,为《应对金融危机的财政政策研究》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蒋南平(1956-),男,四川中江人,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导、经济学博士后,《经济学家》编辑部主任;刘巍巍(1983-),男,汉族,山东胶南人,西南财经大学财税学院博士研究生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对城乡居民消费支出影响的解构分析:1985—2007□蒋南平 刘巍巍(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成都610074)摘 要:本文运用协整、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向量自回归模型,就1985—2007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消费支出的影响进行了解构分析,结果表明:当前我国城乡居民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差距的扩大会进一步拉大城乡居民消费支出差距;而农村居民经营性收入的增加则有利于缩小城乡居民消费支出的差距。

关键词:收入差距;消费支出;格兰杰因果检验;向量自回归模型中图分类号:F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682(2010)01-0019-05 一、引言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居民消费需求明显不足,居民消费率已从2000年的73%下降到2006年、2007年的3817%和3914%。

[1]为此,国内学者对我国居民消费需求不振的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究,而收入差距的扩大导致城乡居民消费支出差距拉大,被认为是当前导致我国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

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民收入的增幅明显低于城镇居民,二者之间的收入绝对额的差距逐年扩大。

按当年价格计算,1990年城镇居民的人均收入比农村人均收入高出824元,1995年高出1578元,2000年高出4027元,2005年高出7238元。

也就是说,在过去15年间,城乡之间居民收入的绝对额差距上升了近8倍,即使扣除物价因素的影响,这一差距也扩大了3倍。

河北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回归模型分析

河北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回归模型分析

河北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回归模型分析摘要:本文主要采用逐步回归法建立河北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回归模型,采集了1985年-2013年的相关数据,对影响河北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9种变动因素进行分析。

通过SPSS统计软件对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发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X2)、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X9)和城镇非私营单位职工平均工资(X6)对河北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有显著影响,剔除其它影响因素,得到了最优的经验回归方程:y=-149.709+2.254X2+0.121 X6+0.661X9。

最后,对于提高河北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给出了合理化建议并讨论了此模型存在的不足。

关键词:可支配收入、逐步回归法、SPSS1 引言居民可支配收入是一个统计上的概念,通俗地讲,居民可支配收入是指居民能够自由支配的收入。

即从居民家庭总收入中扣除了缴纳给国家的各项税费,扣除了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比如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余下的收入。

表1为2014年全国31个省、市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情况汇总表。

可以看出, 2014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8844元,其中,上海、北京、浙江2014年城镇居民人均收入超4万元,上海最高达47710元,其次为北京、浙江、江苏等。

2014年河北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24220元,位居第22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根据河北省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河北调查总队联合发布的数据,2014年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141元,增加1915元,增长8.6%。

其中,工资性收入增长8.9%,经营净收入增长10.3%,财产净收入增长6.7%,转移净收入增长7.9%[1]。

本文在逐步回归法的基础上,建立了河北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回归模型。

本文调查了1985年到2013年河北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情况,结合同一时期的工业总产值(亿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亿元)、建筑业总产值(亿元)、年末总人口(万人)、就业人员(万人)、城镇非私营单位职工平均工资、能源生产总量(千万吨))、财政总收入(亿元),运用数理统计中的逐步回归法建立回归模型,分析以上各要素对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影响。

城乡收入差距的再检验

城乡收入差距的再检验

一、问题的提出古语有云“不患寡而患不均”,说明收入分配问题自古以来就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整体的基尼系数由1978年的0.31上升到2000年的0.40,并在2008年扩大到0.47。

分城乡来看,三个时期城市基尼系数分别为0.16、0.32和0.34,农村基尼系数分别为0.21、0.35和0.38(俞肖云、肖炎舜,2009),学者们将整体基尼系数高于城市和农村的原因归结为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认为城乡收入差距在不断扩大。

就统计数据而言,不考虑物价因素,名义城乡收入差距(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人均纯收入)从1978年的2.57下降至1983年的1.82,随后持续扩大到2008年的3.31,即使考虑到物价因素,实际城乡收入差距也在经历了1978年到1985年的下降后,从1985年的1.39上升至2008年的2.30(图1)。

面对着城乡收入差距的日益扩大,蔡昉、王美艳(2009)等学者提出质疑:理论表明,劳动力流动是缩城乡收入差距的再检验应瑞瑶马少晔内容提要统计数据表明,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自1985年后显示出不断扩大的趋势,但众多的学者在讨论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时忽略了改革开放后大量的农村居民转变为城市居民所导致的城乡人口分组变化,由此分别高估和低估了实际的城市收入水平和农村收入水平,倘若再考虑到城乡劳动收入统计口径的差异及劳动力是否市场化的问题,实际的城乡收入差距与统计数据偏差更大。

本文综合考虑了以上因素利用1985-2007年全国数据对城乡收入差距进行了重新估算,结果显示,城乡收入差距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且长期来看呈波动下降的趋势。

关键词城乡收入差距劳动力流动城乡劳动收入差距应瑞瑶,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210095马少晔,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210095城乡收入差距的再检验经济学研究江苏社会科学2010年第5期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途径,各国的历史经验也证明了这一点,但为什么中国经过了20多年大规模的劳动力流动后城乡收入差距并未缩小?钟甫宁(2010)指出,改革开放后城乡人口分组发生的变化不仅会影响组间(城乡间)差异的数值及其对总体差异的贡献,而且也改变了各组组内(城市内部和农村内部)差异的数值。

中国城镇居民家庭收入差异的回归分解

中国城镇居民家庭收入差异的回归分解

收入差异的因素 , 例如不同的资源禀赋和政策偏好。 然而 , 为了排列出政策的优先次序, 有必要从变量对 整个差异影响程度的角度将变量排序并解析这一差 异 。收入差异 的分解方 法一般都遵循 S or k[ hr cs ] o 1 的理论。在这些理论构架下 , 人们可 以通过按人 口 分组或按要素分组来分解收入差异——前者产生了 所谓的“ 内因素” 组间因素” 它用来调查例如 组 和“ ,
Ec n m i,P p lt n,Nu rt na dHe lhS r e o o c o ua i o ti o n at u v y, i

般 来 说 , 响 收 入 的变 量 也 将决 定 收 入 的差 影
异。因此 , 经济理论和常识可以用来识别这些变量。
换 句话 说 , 们 可 以 较 容 易地 找 出一 系列 可 能揭 示 人
量和 质量 。 改革开 放 3 0年 来 , 国居 民收入差 距不 中
城 乡收入 差异 、 女收 入差异 等问题 , 是这 种分解 男 但
方法并没有告诉人们哪些是这两组因素 中导致收入 差异 的最 基本 的 因素 ; 者 要 求知 道 所 有 收 入 来 源 后
的完备 信 息 , 求 用要 素 收入 的总 和 来表 示全 体 收 要 入 , 了难 以得 到所 需 的数 据外 , 除 这种 处理 方法 也不
6 3
统计 与信息论坛
发展程度 、 公共资源 的丰裕程度和健康指数覆盖 了 中国东、 中和西部 8 个省, 对辽宁、 江苏、 山东 、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西和贵州进行 了调查(97年 由黑龙 19
进一 步影 响着家庭 生活水平 。
地理位置是决定收入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中 国的地区经济发展和地理位置有着极 强的对应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