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药研究报告与开发论文纸李妍
mini-reviews in medicinal chemistry引用格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mini-reviews in medicinal chemistry引用格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在《mini-reviews in medicinal chemistry》这篇长文中,我们将重点关注当前药物化学领域的研究进展和重要的研究成果。
药物化学是一门研究药物设计、合成和优化的学科,对于新药物的开发和治疗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提供一个概述和综述最新的药物化学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以便读者了解当前这一领域的进展情况。
通过对已有的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我们将介绍一些有意义的研究成果和突破性进展,以及它们在药物研发和临床应用中的潜在价值。
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引言,我们将对药物化学的概念和研究领域进行简要介绍,以便读者对该领域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第二部分是正文,我们将详细探讨几个重要的研究要点,包括药物设计、化合物合成和生物活性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最后一部分是结论,我们将总结本文的主要观点和发现,并探讨未来药物化学研究的发展方向。
通过撰写这篇文章,我们希望能够向读者展示当前药物化学领域的发展动态和重要研究成果,为研究人员提供一个全面了解该领域的概览,以及未来研究方向的指导。
同时,我们也希望能够促进学术界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推动药物化学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应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的结构是指文章整体的组织方式和框架,有助于读者理解文章的逻辑和脉络。
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展开讨论:引言部分:首先对mini-reviews in medicinal chemistry进行简要介绍,介绍该期刊的背景和特点,以及其在医药化学领域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接着,对本文的研究目的进行明确和具体地描述,即在该期刊上撰写一篇长文,从而引出本文的整体框架。
正文部分:本文的正文将以四个要点为主线进行展开。
每个要点将对mini-reviews in medicinal chemistry的某一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机制和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机制和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宋婧;车南颖【摘要】本文综述了结核分枝杆菌(MTB)的耐药机制和检测方法.耐药机制分为细胞壁渗透性降低及外排泵作用的固有性耐药机制和靶基因突变的获得性耐药机制.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药物作用的靶基因突变被认为是MTB耐药的主要机制.耐药的检测方法主要为表型药敏检测和分子药敏检测.表型检测方法为金标准,但检测周期较长,而基因突变检测可以在几个小时内完成,在结核病的诊断中有更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对MTB的耐药机制和检测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开发快速分子诊断工具和抗结核新药的研发提供参考或借鉴.【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导报》【年(卷),期】2018(015)029【总页数】6页(P29-34)【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检测方法【作者】宋婧;车南颖【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病理科耐药结核病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1149;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病理科耐药结核病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114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78.91结核病(tuberculosis,TB)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感染所致的慢性传染病。
尽管近年来TB的防治取得了进展,但其仍然是全球十大死因之一。
根据2017年WHO最新报告,2016年全球估计有1040万TB 新发病例[1]。
中国TB新发病例在90万左右,新发耐药TB患者约5.8万人,且大部分患者未被发现或未接受治疗,我国TB的形势依然严峻,而MTB的耐药是治疗TB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
目前部分阐明的MTB的耐药机制分为固有性耐药机制和获得性耐药机制,且药物作用的靶基因突变的获得性分子耐药机制是MTB耐药的主要机制[2]。
MTB耐药性的检测方法分为表型药敏试验和耐药基因突变检测两种方法。
本文对MTB耐药机制和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与展望。
2014年北京大学医学部推荐免试研究生(含夏令营)公示名单

硕士
892药学院
药学(专业学位)
专业型
临床药物评价与合理用药
钟敏涛
硕士
892药学院
药学(专业学位)
专业型
临床药物评价与合理用药
刘阳(南开大学)
硕士
892药学院
药学(专业学位)
专业型
临床药物评价与合理用药
王政和
直博
893公共卫生学院
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
学术型
生长发育及影响因素
金怡晨
直博
893公共卫生学院
人体生理学
学术型
肥胖相关代谢性疾病的发病机制
张梦倩
硕士
891基础医学院
人体生理学
学术型
血管生物学与动脉粥样硬化
陈聪
硕士
891基础医学院
药理学
学术型
分子药剂学与心血管药理
黄明
硕士
891基础医学院
药理学
学术型
免疫药理和肿瘤药理
刘小华
硕士
891基础医学院
药理学
学术型
精神药理和时间生物学
李英杰
硕士
891基础医学院
庞宁
直博
892药学院
药剂学
学术型
分子药剂学-靶向给药系统
陈文君
直博
892药学院
药剂学
学术型
群体药物动力学
阎妍
直博
892药学院
药剂学
学术型
肿瘤耐药性与靶向性给药系统
靳雪芹
直博
892药学院
药理学
学术型
分子神经药理学
武瑞君
直博
892药学院
药物分析学
学术型
毛细管电泳新方法和新技术研究及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药物代谢动力学及代谢组学研究
人趋化因子诱骗受体D6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第34卷第1期吉林医药学院学报V01.34N o.12013年02月J our nal of Ji l i n M edi cal C ol l ege Feb.2013文章编号:1673-2995(2013)01-0001-03人趋化因子诱骗受体D6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论著李强,赵良中,陈爽,李文彬,李妍(吉林医药学院病原生物学教研室,吉林吉林132013)摘要:目的构建并鉴定人趋化因子诱骗受体D6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
方法PC R扩增目的基因片段,与载体分别双酶切后连接,产物转化入JM l09感受态细菌,筛选阳性克隆酶切鉴定并测序。
结果构建的pC D N A3.1-hD6一hi s真核表达载体序列正确。
结论成功构建了人趋化因子诱骗受体D6的真核表达载体。
关键词:136;趋化因子受体;诱骗受体;真核表达载体中图分类号:R392文献标识码:AC ons t r uct i on and i dent i fi cat i on of e uka r yot i c expr ess i on ve ct or of chem oki ne decoy r ece pt or1)6geneL I Q i ang,ZH A O L i ang—z hong,C H EN Shuang,LI W e n-bi n,LI Y an(D epar t m ent of Pa t hogeni c Biol ogy,J i l in M e di ca l Col l ege,Ji l i n Ci t y,J i l i n Pr ovi nc e,132013,Chi na)A bs t r act:O bj ect i ve To cons t r uct and i dent i fy t he eukar yot i c expr e ssi on vect or of chem oki ne dec oy r ecept or D6 gene.M et h ods I)6ge ne w as am pl i f i e d by P C R,f ol l ow ed by doubl e—e nzym e cl ea vage and connect i on w i t h vect or.T he pr oduct i on t hen w as t r a nsf or m ed i nt o JM l09cel l s,s ubs equent l y t he pos i t i ve col ony w er e s el ect ed and i dent i fi ca—t i on by enzy m e cl e ava ge bef or e s eque nc i ng.R es ul t s T he s eque nce of cons t r uct ed eukar yot i c expr es si on vect or pC D—N A3.I-hD6一hi s w as cor r ec t.C oncl us i on T he eukar yot i c expr es si on vect or pC D N A3.1-hD6一hi s has be e n c onst r uc—t ed s uccess f ul l y.K ey w or d s:D6;chem ok i ne r ecept or;dec oy r ecept or;eukar yot i c expr e ssi on vect or趋化因子(chem oki ne)在机体炎症、血管生成、控制细胞增殖、胚胎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而趋化因子功能则依赖于分布在不同细胞上相应的趋化因子受体的功能,通常情况下趋化因子与相应受体的结合可以诱发细胞的活化和趋化作用。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分型与肝功能、乙肝三系关系的探讨

2 1 病因分布 : 0 j H . 1 - C患者 中, 6 H V标志物阳性 , 2伊 P 1 铡 B 0 4例
H V标志物 、 B 抗一 H V—I C g c均 阳性 ,O例 隐源 性 。有 嗜酒 史 9 1 0例 ; 有 肝 硬化病 史者 2 ; 代直 系亲 属 中有 明 确肝 病 者 6 3例 三 5例 ( 中 P C 6 其 H 3 例 ) 。 2 2 H V与 P C的关 系 10例 P C 中, B . B H 2 H H V—D A≤1 s 贝/ N 0拷 m13例 ,12~15拷 贝/ 1 ,0 l 0 (0 0 ml 例 15~16拷 贝/ l 1 0 m 2例 ,16—17 0 0 拷贝/ l m , 7~1 贝/ l1 ) 3例 1 0 O拷 n 例 。 l
中医中蔼 ・ 中西医结 合
未
21年4 第2卷 第4 00 , 9 3 期
医学信 息
慢 性 乙型 肝 炎 中 医辨 证 分 型 与 肝 功 能 、 乙肝 三 系 关 系 的探 讨
黄建 良
【 摘要】 目的 : 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功能及乙肝病原学的检测结果来探讨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方法: 对本组 10例患者进行至少2次 2 以上肝功能、 生化、 血常规、 F H V—D A、 B N、 A P、 B N H V 肝胆 B超、 胸片等检查 , 时予肝脏 C 必要 T或磁共振检查, 中16例通过手术病理检查确诊,4 其 0 1 例 通 过肝脏 穿刺病理 检 查确 诊 。结 果 :2 10例 P HC患者 中,0 16例 H V标 志 物 阳性 , B 4例 H V标 志 物、 一 I V—IG均 阳性 ,0例 隐源性 ;2 B 抗 t C g 1 10例 P C中 , B H H V—D A≤1 拷 贝/ l0 例 ,12— 0 N 0 s m 13 (0 15拷 贝/ l l , 5~16拷 贝/ l m 例 1 1 0 0 m ,16—17拷  ̄/ l 2例 0 0 ,m ,0 3例 17—1 0拷 贝/ l m ) 结论 : 1例 。 中医辨证 分型 与临床 检验 有 明显 的相 关性 , 临床 检测 项 目可 作 为 C B 中医辨证 分型 的客 观指 标之 一 。 H 【 关键词】 慢性 己肝; 中医; 分型
肠道微生态中医药研究近况-李妍

200第23卷 第1期 2021 年 1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23 No. 1 Jan .,2021肠道微生态中医药研究近况李妍,杨柳,金铭(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天津 300120)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中医药创新骨干人才培训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函〔2019〕128号)作者简介:李妍(1979-),女,宁夏青铜峡人,副主任医师,博士,研究方向:中医脾胃病。
通讯作者:杨柳(1983-),男,黑龙江佳木斯人,主治医师,硕士,研究方向:中医脾胃病。
摘要:肠道微生态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它参与人体代谢,促进胃肠道免疫、抗肿瘤、延缓衰老等。
近年来针对肠道微生态临床医疗、药物与病证性质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研究者们的重视。
作者就近5年来中医药在肠道微生态领域的研究,从中医理论、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总结理论研究方面的新观念、新认识,分析实验研究中中药单体和复方与肠道菌群的相互作用,探讨临床研究中中医、中药治疗各种疾病时与肠道微生态的相互关系,从理论和实践等方面展现了肠道微生态的中医药研究概况,为进一步研究中医中药与肠道微生态的关系提供参考,为临床诊疗提供新的方向。
关键词:肠道微生态;肠道菌群;中医;中药中图分类号:R5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21) 01- 0200- 04Recent Research on Intestinal Microecology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LI Yan,YANG Liu,JIN Ming(Tianjin Academ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ffiliated Hospital,Tianjin 300120,China)Abstract:Intestinal microecology belongs to a very complex system,which is involved in human metabolism,gastrointestinal immunity,anti-tumor,anti-aging and so on. In recent years,the research of the clinical medical treatment,medication and disease of the nature of ecology of intestinal microbial is gett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of the researchers. The author just reviewed the research of TCM in the field of intestinal microecology from the aspects of TCM theory,experimental research and clinical research in the past five years. By summarizing the new concepts and new ideas of TCM theory research,analyzing the interaction of Chinese herbal extract 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pound with intestinal flora in experimental research,and discussing the contact betwee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ecology of intestinal microecology in the treatment on different kinds of disease through clinical study,it shows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earch on intestinal microecology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heory and practice,provides the reference for depth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CM and intestinal microecology,and indicates the new direction for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Keywords:intestinal microecology;intestinal flora;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hinese medicine肠道微生态是由肠道菌群及其生存的肠道环境构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主要由专性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组成,并以不同的比例存在于胃肠道内的不同部位。
pdf下载中草药与新药发现及其推广探讨

pdf下载中草药与新药发现及其推广探讨文章编号:1001-5949200503-0212-02??综述??中草药与新药发现及其推广探讨郝方1闵彦2张雪莲3裴秀英1 关键词中草药药学标准化知识产权中图分类号 R28 文献标识码 A 挖掘中华传统宝藏进行中医药推广是一件功在民族利在国家的伟大事业。
中医药学以其独特的理论和现实的疗效生存发展至今保持了强大的生命力。
在新世纪生命科学的飞速发展、世界潮流回归自然之际中草药逐渐在全球医药界受到重视中医药的发展成为一项战略任务。
1 中草药与现代新药发现1.1 中草药资源:中草药为现代新药发现提供了宝贵的资源越来越成为现代新药发现的重要来源1。
已从中草药中开发出的许多天然药物活性成分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如水杨酸阿司匹林解热镇痛药毛地黄毒甙和地高辛强心药可卡因麻醉药天仙子胺解痉药长春碱和长春新碱抗癌药等。
我国具有世界上最丰富的天然药物资源现有中药资源种类超过1万种可以确定的中草药5000余种全国药材种植面积超过580万亩药材生产基地600多个。
1.2 医药研发平台:在研究与开发力量方面我国建有独立的中医药科研机构77所和上百个中药新产品开发机构专业技术人员达数万人形成了具有较高水平的科技队伍。
近几年来国家先后建立了一批中药重点研究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扶持了一批骨干制药企业仪器设备、生产条件有较大的改善以加强中药新药的研究与开发初步形成了中药科研、开发、生产相结合的体系这些都为中草药在新药研发中打下良好基础。
1.3 药靶与筛选:在现代药物研究中新药物作用靶点的发现往往是研发新药的前提和关键。
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共有约500多个分子水平的药物筛选靶点随着后基因组学研究的深入将从大约2-2.5万个人类基因中发现约3000个新的药物作用靶点。
分子水平的药物靶点如某些酶、受体、离子通道等不仅为单体或有效部位的筛选提供了便利也为多层面、多靶点的中药复方的研究提供了切入点。
但对中药进行多模型、多靶点的筛选是一项浩繁的工程高通量筛选HTS技术和超高通量筛选UHTS技术正在逐步取代老式筛选方法使得筛选速度迅速提高筛选成本大大降低2。
黑蒜类黑精的超声提取工艺优化及其稳定性和抗氧化性研究

贾庆超,李妍. 黑蒜类黑精的超声提取工艺优化及其稳定性和抗氧化性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2023,44(19):235−243. doi:10.13386/j.issn1002-0306.2022110227JIA Qingchao, LI Yan. Study on Optimization of Ultrasonic Extraction Technology, Stability and Antioxidation of Melanoidin from Black Garlic[J].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Food Industry, 2023, 44(19): 235−243.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doi:10.13386/j.issn1002-0306.2022110227· 工艺技术 ·黑蒜类黑精的超声提取工艺优化及其稳定性和抗氧化性研究贾庆超,李 妍(郑州科技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南郑州 450000)摘 要:以黑蒜为原料,采用超声法提取黑蒜中的类黑精,并对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
选取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超声时间和超声温度四个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实验,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最佳提取工艺,同时对黑蒜类黑精的稳定性和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超声法提取黑蒜类黑精的最佳工艺参数为:乙醇体积分数为10%、料液比为1:7、超声时间为40 min 、超声温度为70 ℃,此条件下得率为3.465%。
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温度高于50 ℃时,类黑精稳定性不好,而−15 ℃冷冻和4 ℃冷藏条件下,类黑精呈现较好的稳定性。
氧化剂H 2O 2和还原剂Na 2SO 3、甜味剂、暗光对黑蒜类黑精稳定性无显著影响,直射光、酸味剂、强酸pH2~4和弱碱pH8~10,则会使其稳定性降低,而金属离子Zn 2+和Fe 2+ 会与其发生络合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模型筛选和药靶发现:
在新药的研发过程中,通过筛选而获得具有生物活性的先导化合物,是创新药物研究的关键,目前药物筛选模型已经从传统的整体动物、器官和组织水平发展到细胞和分子水平。高通量筛选体系在创新药物药动学筛选中的应用是新药开发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1】建立自己的药物筛选模型可以筛选出具有知识产权的先导化合物,进而发展出创新的药物。所以各国医药研发中心都很重视生物技术药物的研究途径、方法和技术,注重建立新的药物筛选模型,努力建立快速、准确、微量的体外分子水平筛选模型和高通量筛选方法,以加快发现具有生物活性的药物先导化合物。药物分子大多通过与人体内靶标分子的相互作用产生疗效,新的药物作用靶点一旦被发现,往往成为一系列新药发现的突破口,所以寻找药物作用靶点成为当今创新药物研究激烈竞争的焦点。目前世界药靶发现的重点主要是针对肿瘤和神经、心血管系统疾病,选择在近十年内可望取得重要突破的靶标分子,通过对这些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受体、酶、离子通道、细胞因子、核酸与基因位点的分子生物学和分子药理学的研究,发现药物作用新靶点和新机制,用现代筛选模型和方法发现具有生物活性的药物先导化合物。【2】
1生物技术在药物研发中进展
生物技术是将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原料储藏或转变为具有商业,经济,社会或是卫生价值的步骤。【1】生物技术的发展不但在疾病机制研究和诊断治疗上取得了很大成绩,在寻找新药的途径和制备工艺上更是提供了新的概念和手段,从理论和技术两个方面大大促进了医药研发的步伐。
1.1新型给药系统与纳M技术:
目前由国家招标立项的新药,其来源基本涵盖了全国主要从事新药研究的单位,尤其是重点医药研究院、研究所及大专院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基本反映出我国新药研究开发的现状和总体水平。所立项研究的新药是在我国现实情况下,一批可利用、开发的资源,不但从中可以研究成功一批新药,还可积累多方面的示范性研究开发的经验。
关键词:生物技术;基因工程;蛋白质;分子水平;生物信息
我国新药研究开发水平有所提高近年我国密切注视国际上新药研究开发的新进展,积极吸取先进的新技术、新方法。尤其在国家支持建立的新药筛选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已注重研究建立了一批细胞水平、分子水平乃至基因水平的筛选模型,使新药筛选逐步从经验式、机遇式的普筛向以新理论为指导的定向设计过渡,并积极掌握自动化实验技术,进行了高通量筛选的尝试;不少单位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设计出一批有开发前景的新结构化合物,如上海药物所现已具有用于分子模拟和药物设计的完整软、硬件,并已在抗菌药物氧氟沙星类似物、抗老年性痴呆药物石杉碱甲类似物、多巴胺受体阻滞剂及凝血酶抑制剂等药物的分子设计方面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一些单位已开始以体内的活性成分为模板设计新药,如人工合成甲状旁腺素的活性片段,应用现代生物技术研制重组人新型肝细胞生长因子等;尤其在选择中药的活性成分进行结构修饰,获得具有特色的新结构化合物方面取得不少成功的例子,如根据香茶菜的有效成分进行结构改造,获得了具有抗肿瘤作用较强的新结构化合物。【1】所有这些进展都标志着我国新药研究的开发水平有所提高。
生物技术研究开发的进展
摘要:随着世界技术革命的突飞猛进,生物技术作为融合现代生命科学与多学科理论研究手段的高新技术,在世界范围内为新型药物的研究与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各种生物技术在药物研究领域的交互应用倍受瞩目,如模型筛选和药靶发现,基因组和蛋白质组研究、生物信息和药物设计,新型给药系统与纳M技术等,以发现和确证新型药物为主要目标,在生命科学学与创新药物研究:
人类基因组计划将使医药领域的研究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获得完全序列图,各国都在大力发展后基因组的研究及其应用。由于基因组日渐增加的庞大数据,生物技术越来越在药物研究中起到关键作用。在人类2万多个基因中,有相当数量的基因与疾病发生与防治密切相关,这些基因是药物作用新靶标以及疾病机制研究的宝库。目前很多与遗传有关的重要基因已被分离和测序,一些常见病如乳腺癌、高血压、糖尿病等涉及遗传倾向的基因已在染色体的遗传图谱上精确定位,DNA芯片技术的应用更是为药物的筛选,新药的测试及海洋药物和中草药的研制开发提供更快速有效的手段。蛋白质组学是人类基因组计划之外又一个引人注目的新兴学科,这一研究领域的发展给生命科学的研究带来革命性突破。【3】蛋白质组研究对正常和病理状态下细胞内蛋白质谱或细胞用药和不用药之间的蛋白质谱进行对照比较和分析鉴定,找出两种蛋白质谱的定性和定量差异,阐明疾病的发生机制,为创新药物研究提供新的靶标,也为疾病研究和药物筛选提供了重要的依据。目前,蛋白质组学已在寻找药物作用新靶点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果,通过蛋白质组学研究,可以探索蛋白质在质量、功能、相互作用及人体内环境网络系统的整体功能和调控机制,从而揭示机体的生理与病理过程,为新药的研发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
1.3生物信息和药物设计:
药物生物信息学研究不仅可用于靶标生物大分子的发现及确证,还可用于药物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及药物毒性的研究。人类基因组和蛋白质组计划对于结构测定的需求使得高通量结构测定和计算机分子模拟技术发展大大加快。生物信息学技术的发展,在获得了蛋白质编码区的信息后,进行蛋白质空间结构模拟和预测,然后依据特定蛋白质的功能进行天然生物大分子的改造和基于作用靶点的药物分子设计,加速了新药的发现。基于生物大分子结构的药物设计是生物信息学中极为重要的研究领域。如为了抑制某些酶或蛋白质的活性,在已知其三级结构的基础上利用分子对接算法设计抑制剂分子作为候选药物。药物设计还包括利用计算机技术做基于配体和受体的药物设计以及基本机制的药物设计。在药理学研究方面,生物技术的应用,使我们能从基因的水平认识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作用遗传分布的多态性。【2】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另一种重要策略和方法是虚拟药物筛选,它利用各种计算方法对化合物数据库进行筛选,可以大大减少工作量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