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后感——刘备进位汉中王
刘皇叔汉中称王读后感

刘皇叔汉中称王读后感《刘皇叔汉中称王读后感》篇一读《三国演义》看到刘皇叔汉中称王这一章节,那感觉就像在看一场超级精彩的逆袭大戏。
以前啊,刘备那叫一个惨,到处寄人篱下,就像个没家的小流浪狗似的。
今天跟着这个诸侯,明天又去投奔那个军阀。
就说在曹操那儿的时候吧,那曹操虽然表面上对他客客气气的,可实际上呢,刘备心里得时刻提着个小心肝儿,生怕曹操一个不高兴就把他给咔嚓了。
那时候的刘备,可能自己都觉得这未来一片黑暗,啥时候才能有自己的一片天地呢?但是呢,这哥们就是有股子韧劲儿,就像打不死的小强一样。
他身边还聚集了一帮超牛的小弟,像关羽、张飞,那可都是能以一当百的猛人。
还有诸葛亮,简直就是智慧的化身,有了他,刘备就像是开了挂一样。
他们一步一步地在乱世中打拼,从一个小小的地盘开始,不断地扩大自己的势力。
汉中这个地方可不得了,那可是战略要地。
刘备能拿下汉中,那可就像在游戏里攻占了一个超级重要的据点一样。
这时候的刘备,那是扬眉吐气啊。
当他称王的时候,我仿佛能看到他站在那高高的城墙上,背后是他的千军万马,脸上满是自豪和欣慰。
他可能在想:“我刘备,终于走到今天这一步了!”不过呢,这事儿也有让人觉得不太舒服的地方。
刘备一直打着兴复汉室的旗号,可他现在自己称王了,这是不是有点矛盾呢?也许他是形势所迫,毕竟在那个乱世,不这样做很难凝聚人心,发展自己的势力。
但我就想啊,这汉室的皇帝还在呢,你这就称王了,算怎么回事儿呢?这就好比你口口声声说要维护一个团队的老大,结果自己在一边儿搞起了小团体,还当了小老大。
但不管怎么说,刘备能走到这一步真的是不容易。
他的经历就像一部励志大片,让我这个在学习上有时候想偷懒的人都有点惭愧。
我就想啊,我要是能有刘备一半的毅力,那我在学习上肯定能取得超级棒的成绩。
比如说我每次遇到难题的时候,就像刘备遇到强大的敌人一样,我要是能像他那样不放弃,想尽办法去解决,那该多好。
总之,刘皇叔汉中称王这一章节,真的是让我感慨万千啊。
三国演义刘备读后感(精选6篇)

三国演义刘备读后感(精选6篇)三国演义刘备读后感(篇1)东汉未年,在攻打黄巾军之后,各路英雄奔向各个军队,赤壁大战形成了魏、蜀、吴三国三足鼎立的局面。
这三个国家实力相当,在斗争过程中涌现了许多英雄豪杰,我最喜爱的有:赵云、马超、黄忠、黄盖、诸葛亮、刘备、曹操、关羽、张飞、司马懿、袁术、吕布等,他们有的功夫了得,有的重情重义,有的忠心耿耿,有的多智多谋……《三国》中的计谋令人久仰,如,空城计和草船借箭。
而最的两个发明是诸葛亮的“水牛木马”,它为物资运送提高了效率;周瑜发明的“火车”,增强了战斗力。
赤壁大战是《三国》中最的一场战役。
由于曹军不擅水战,庞统给曹操献计,说:“北方士兵不能乘船,可以将船用铁环相连,三、五十条一排,再辅上木板。
”曹操采纳了他的建议,打造了铁环,将船只连在一起,而孔明借此机会,用火攻,火随风势烧入曹营,船只被锁住,全部着火,曹军乱成一片,着枪中箭、溺水着火者不计其数。
这一场战役也使《三国》形势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三国最终以吴王孙皓统一了天下。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各具其态,有长有短。
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而以上几人也给了我很深的感受,他们很值得我学习。
三国演义刘备读后感(篇2)《三国演义》是明朝大作家罗贯中所著,名列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它主要讲述了从汉末群雄割据到三国归晋的历史画卷,细致生动地展现了魏蜀吴之间错综复杂的军事、政治斗争。
塑造了足智多谋的诸葛亮,骁勇善战的关羽、张飞,一身是胆的赵子龙等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我最佩服的是《诸葛亮三气周瑜》,周瑜最后之所以被气死,是因为他心胸太狭窄了,嫉妒诸葛亮的才华,而诸葛亮恰恰利用了周瑜的这个弱点,才把他置于死地。
如果周瑜心胸开阔一点,结果就不是这个样子了。
我们做人不能像周瑜那样嫉妒别人、动不动就发火,应该相互体谅、互相宽容。
《三国演义》中还有很多精彩的故事,比如《诸葛亮七擒孟获》、《诸葛亮草船借箭》、《诸葛亮借东风》……这些故事一个比一个精彩,让我们看到了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争。
刘玄德终得汉中读后感

刘玄德终得汉中读后感三国演义的刘玄德汉中称王的简单概括。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放弃阳平关,南渡沔水,于定军山扎营,夏侯渊率军前来争取定军山,被黄忠所杀。
而后曹操亲提大军来争汉中,刘备听说后说:“曹操虽来,无能为也,我必有汉川矣。
”曹操到汉中之后,刘备敛众拒险,黄忠、赵云又在汉水截取曹军粮草,曹军奔走逃亡的越来越多,不得已退军。
刘备取得汉中之战的胜利,并派遣刘封、孟达等占领上庸。
同年,刘备进位汉中王。
三国演义读后感之刘备篇600字《三国演义》之故事,一直为人所津津乐道。
所谓天下英雄属曹刘,然刘备“乱世之枭雄”之称,却多遭诽议。
其皆言刘备“妇人之仁”,一介懦夫,唯倚孔明方得称霸西蜀;更有甚者,言刘备之事业出自眼泪而非兵马,只“哭”出一片天下。
余甚不平,愿为玄德讨一公道。
曹操青梅煮酒之时,言“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何为英雄“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
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也。
”天下动荡,群雄并起之时,能率虎狼之师,席卷天下,统一中原,成就霸业者,方为英雄。
至于为人将相,虽屡建奇功,封狼居胥,亦皆为卖命之徒,看家之犬耳。
怎可与英雄共论由此观之,刘备实属人中龙凤,世之枭雄也。
若刘备无英雄之志,黄巾之乱时也应只是一介走卒,扛着矛戈追随诸侯马蹄;若刘备无英雄之气,初涉沙场,不会受孟德慧眼相识,后更不应被吴国太一眼相中:“真吾婿也” 若刘备无英雄之胆,便没有襄阳对饮时一句“备若有基本,天下碌碌之辈,诚不足虑也”的醉怨。
刘备一生为匡社稷而奔走,为兴汉室而征战。
“若备能勾回荆州,成王霸之业,一剑挥石为两段。
”手起剑落,恨石长留江南岸。
视其心志,非英雄而何人言刘备妇人之仁,非英雄所怀,我看亦不然。
须知仁者无敌,若无刘备之“妇人之仁”,怎会有子龙二易其主舍命相随若无刘备之“妇人之仁”,哪里来伊籍筳间示意使其逃离洪门宴若无刘备之“妇人之仁”,甘会让元直身在曹营心在汉终身不为操设一谋若无刘备之“妇人之仁”,何得来刘辟龚都贼党之类舍命相护若无刘备之“妇人之仁”,怎能使人谈及刘备皆言“天下仁义”,且黄童、白叟、牧子、樵夫皆知其名又哪来鼎足天下之霸业由此可见,“仁”已成为刘备漂泊于烽火狼烟刀光剑影中的护身符,众皆因感备之仁而舍命相助。
读刘备得汉中称王写读后感

读刘备得汉中称王写读后感1作为一名历史爱好者,每每研读三国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刘备汉中称王这一事件总是令我感慨万千。
刘备一生坎坷,屡败屡战,却始终怀揣着兴复汉室的坚定信念。
汉中之战,无疑是他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刘备能在汉中称王,其背后的战略意义重大。
汉中之地,乃蜀地之咽喉,进可攻,退可守。
占据汉中,使得蜀汉拥有了抵御曹魏的天然屏障,为其政权的稳固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这场战役中,刘备展现出了非凡的政治智慧。
他深知人才的重要性,重用黄忠、法正等人便是明证。
黄忠虽年事已高,但勇猛无畏,在定军山一战中斩杀夏侯渊,立下赫赫战功。
法正足智多谋,为刘备出谋划策,功不可没。
刘备善于发现和运用人才的长处,使其各尽其能,这是他能够取胜的关键因素之一。
与曹操、孙权同期的举措相比,刘备的策略有着独特之处。
曹操势力强大,但其在汉中之战中的决策失误,使得他失去了这块战略要地。
孙权则忙于巩固江东,在这场争夺中并未投入过多精力。
刘备能够审时度势,抓住时机,一举夺取汉中,充分体现了他的果断和睿智。
回顾这段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刘备的成功并非偶然。
他在困境中不放弃,坚持信念,善于团结各方力量,广纳贤才。
他懂得因势利导,根据形势制定战略,这种灵活性和适应性在当时的乱世中显得尤为珍贵。
然而,历史的发展总是充满了变数。
刘备汉中称王,虽然为蜀汉带来了短暂的辉煌,但后续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
关羽失荆州,刘备伐吴的失败,都给蜀汉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刘备在汉中称王这一事件的重要意义。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刘备汉中称王这一事件,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在风云变幻的时代,领导者的智慧、勇气和用人之道是何等重要。
同时,也让我们明白,成功与失败往往相伴相生,关键在于如何从失败中汲取教训,继续前行。
总之,刘备汉中称王是三国历史中的一个重要篇章,它不仅展现了那个时代的英雄风采,也为我们后世留下了无尽的思考和启示。
21.刘备得汉中称王的意义在乱世纷争的三国时期,刘备得汉中称王无疑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事件。
三国演义刘备人物800字读后感(精选5篇)

三国演义刘备人物800字读后感(精选5篇)三国演义刘备人物800字读后感(精选5篇)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刻画了200多个人物形象,把许多人物写得淋漓尽致。
如果你已经读完这本书,一定有所收获,何不写一篇三国演义刘备人物读后感800字记录一下?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三国演义刘备人物800字读后感”,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三国演义刘备人物800字读后感【篇1】我怀着激动的心情,翻开了古典文学名着《三国演义》其中的一篇“赤壁之战”。
这篇文章选自罗贯中的着名小说《三国演义》,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孙,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画得淋漓尽致,细细品味,让读者仿佛进入了一种境界。
孙权与刘备联合,率军在赤壁与其相抗。
黄盖献上火攻之计,周瑜、黄盖又连施苦肉计,再使蒋干去送诈降书。
后来火烧赤壁,曹军损伤无数,只得丢盔弃甲,狼狈而逃。
曹操呀,你为什么输得如此惨烈呢?是兵力不够吗?难道你的八十万大军还敌不过孙权的三万人马吗?顷刻间就灰飞烟灭了吗?是军队士气不振吗?想你曾破袁绍、斩吕布,一路高歌,势如破竹。
也许是你轻易信人,先是中了周瑜的连环计,再是信了蒋干的诈降书。
曹操啊,曹操,任你生性多疑,也逃不过周瑜的连环计;也许因为你们是远来之师,一路跋涉,筋疲力尽,周瑜完全是以逸待劳;也许是你们人生地不熟,而周瑜拥有长江天险,才会前牵着你们的鼻子走;也许是你太轻敌;仗着自己人多,周瑜人少,就一定会获胜;也许是你们的士兵都是北方人,不识水性,别看在陆地是精锐之师,所向披靡,无战不胜,可一到像长江这样的大江、大河之上,就成了一群乌合之众了;也许是孔明太聪明,东风有意周郎便呀,也许……曹操呀,你的败给现代人留下了不少疑问,至今仍有许多人在争论,你的败到底是必然的,还是天意呢?三国演义刘备人物800字读后感【篇2】在刚开学时,我们学校推荐了几十本好书,分别是一、二、三等年级读的佳作,我在读的这些书中,最喜欢的当然是——《三国演义》了。
读后感450字以上《三国演义》刘备

读后感《三国演义》刘备前言《三国演义》是一部中国古典文学巨著,被誉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以其宏大的史诗气息和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而闻名。
其中,刘备作为一位忠义仁德的明君形象,深受读者喜爱。
本文将就《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刘备进行深入探讨,探寻他的人格魅力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刘备的形象刘备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要角色之一,被描绘成一个仁义宽厚、忠孝至诚的君子。
他以孝顺母亲,忠于兄长、义结兄弟闻名于世。
在战乱年代,刘备始终秉持信义之道,用仁德治国,得到了许多人的拥护和信任。
他勇猛果敢,富有智谋,多次建功立业,最终建立了蜀汉,成为三国中一代英雄。
刘备的魅力刘备的魅力主要体现在他的高尚品格和领袖魄力上。
他以仁义之心,待人宽厚,得人心以帮助他实现自己的理想。
刘备身上具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让人感受到他作为一位真正的君子所该具备的风范。
他的领袖魄力在战场上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带领部下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最终成就了蜀汉的一代盛世。
刘备的影响刘备作为一个古代君主形象,对于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仁义之君”的形象深深烙印在了中国文化中,成为后世人们学习的楷模。
他的忠孝仁义精神也一直被后人传颂,成为中国传统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论是在战争还是治国方面,刘备的行事风格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启示作用,对于后世的政治家、领袖和文化人都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结语综上所述,刘备作为《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以其高尚的品格和超凡的领袖魄力,深深吸引了读者的眼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刘备形象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中国古代的文化和价值观,同时也可以从中汲取人生的智慧和力量。
刘备的故事将永远流传下去,激励后人不断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追求。
三国演义刘备读后感作文(精选6篇)

三国演义刘备读后感作文(精选6篇)三国演义刘备读后感作文(精选6篇)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
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三国演义刘备读后感作文,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三国演义刘备读后感作文【篇1】因为多次看过《三国演义》电视连续剧,所以读起来比较通畅,尽管也有不少字成了拦路虎,但查一查字典,再记到小本上,反而更有好处了。
这本文学史上最早的章回小说,书中共有四百多人物,主要人物性格非常鲜明。
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曹操、周瑜给我的印象最深。
桃园结义,三顾茅庐,舌战群儒,火烧赤壁,单刀赴会,空城计,借东风等章节,我基本是记熟了。
特别是“草船借箭”这一章更是非常精彩。
年轻有为的神勇名将周瑜,可惜的却是心胸狭窄,嫉贤妒能的一个人。
他恼怒诸葛亮比他有智有谋,就总想置人家于死地。
他以军中缺箭为由,心生一计,让诸葛亮十日造出十万支箭来,诸葛亮出乎意料的立下了三天就可完成全部任务的军令状,这更让人觉得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了。
谁能想到,精于天文地理,了解敌方心理的诸葛亮,趁着漫天大雾,利用曹操个性多疑的弱点,用草船从曹营“借”了十万还多了出来的好箭,使周瑜阴谋又一次破产,不得不伤心苦叹:“吾不如诸葛孔明也!”本来世界这么大,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我们应该相互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决不要自命清高,更不应该有妒忌之心,在这方面周瑜应该像曹操学习。
周郎啊,你是仰天悲呼着:“既生亮,何生瑜”而抱憾离世,一颗耀眼的明星陨落。
风物长易放眼量,这是对我最好的启迪。
三国演义刘备读后感作文【篇2】读完了三国,心中不由得燃起了一股烈火。
刘备的仁慈,曹操的奸诈,诸葛亮的智慧,曹植的才华,曹丕的卑鄙……都令我永难忘记。
为什么,为什么,诸葛亮足智多谋,那他经营的蜀汉为什么又在他自己看来卑鄙的,阴险的,奸诈的,说得难听点,龌龊的曹魏帝国面前又显的不堪一击呢?答案是唯一的,实力,实力才能说明一切,不管你品德高尚与否实力见证一切,这就是生存法则,弱者总要被强者替代。
真英雄——刘备——读《三国演义》有感800字

真英雄——刘备——读《三国演义》有感800字真英雄——刘备——读《三国演义》有感800字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真英雄——刘备——读《三国演义》有感800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真英雄——刘备——读《三国演义》有感800字1前几天,我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读完深有感受,真是受益匪浅。
这本书主要讲了古代三国时期的著名战役。
诸葛亮的草船借箭,关羽的过五关斩六将等都令我回味无穷,值得沉思。
当读到诸葛亮“大摆空城计时”,我的心一下就被揪住了。
空城?面对百万敌军,岂能掉以轻心?我生怕他们会闯入城中,但胸有成竹的诸葛亮一点儿也不紧张,因为他知道,如果自己紧张,自己的计谋就会落空,敌军就会看穿城中无人,马上就会闯入城中四处破坏,老百姓会遭殃,所以他要放松,镇静,沉着,不能让敌军看穿。
于是,他若无其事地在城墙上弹琴,优美动听的琴声四处响起。
敌军见了,以为城中有埋伏,就不敢轻举妄动,退走了,这时我的心才放松下来。
惊叹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又读到了“诸葛亮草船借箭”,我又紧张起来。
甚至汗毛孔都张得大开,生怕大雾突然散去,诸葛亮暴露出来,来不及返回就被消灭。
但没有像我想象的那样。
因为雾太大,看不清对方,所以诸葛亮只把那几个稻草人立在船上,一个船上的稻草人插满了箭就换下一个船,这样来回交换,就轻易把十万支箭拿到手。
等雾散了,诸葛亮早就跑得没影了。
曹操这才知道上了当。
这都是源于诸葛亮的‘上懂天文下知地理’,知识渊博而又知己知彼啊!想到诸葛亮,我又想起自己那次经历的一件事。
那一次,我的风筝挂在了一棵高高的树上,我想把它够下来但够不到,我又不会爬树。
正当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时,一个足球飞了过来,刚好碰到风筝,风筝因而抖动了一下。
我触景生情,受到启发,就拿起几个小石子,用力向风筝砸去。
终于,风筝被砸了下来,漂亮的风筝完璧归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演义读后感——刘备进位汉中王
“每与操反,事乃成尔”这让我们想到了刘备,刘备出自于一个贫困家族,桃园三结义后,改变了很多,他们从一个单薄的小军队变成一个强大的大兵。
再到汉中王,不服输。
今天我就来讲讲玄德进位汉中王。
曹操败后,退兵到斜谷,诸葛亮早料到他肯定会弃汉中城逃跑,便派马超继续
攻打,曹操军兵都害怕,曹操又被魏延射了一箭,有伤在身.
便不敢恋战,带剩下的残兵放弃汉中城,连夜逃跑.刘备听说后很高兴,便设宴犒劳了部下,人心大定,于是有人想立刘备为帝,但不敢说,便与孔明商量,谁知诸葛孔明也有这个想法,便带人却面见玄德,说明想法,刘玄德因怕外人说他是在反
汉帝,便推拖不敢,这时张飞大叫:外姓人都能当皇帝,何况
你本就是汉家之亲呢?刘备听后责备了他.经过一番交谈,诸葛等人便让其先为汉中之王,刘备再三推拖不过,便顺了他
们的意思,自立汉中王,汉中王刘备,封徐靖为太傅、封尚书令为法正、封诸葛亮为军师、封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为五虎大将。
《汉中王劝进表》是东汉末年刘备集团所上奏东汉朝廷的文表,目的是请封刘备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