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艺术的的思考

合集下载

谈谈对行为艺术的看法

谈谈对行为艺术的看法

谈谈对行为艺术的看法所谓行为艺术是一种艺术家用思维和行为过程来进行创作的艺术形式,现代行为艺术兴起于西方,是西方当代社会的一个奇特现象,行为艺术在本质上可以定义为一种自由的生命活动。

中国的行为艺术是中国艺术现代化进程中向西方拿来的一种艺术形式,从1985年新潮美术时期(1985—19 89)它就已出现。

这一时期宋永平、宋永红兄弟的“一个场景的体验”、丁乙等人的“街头布雕”等具有行为展演倾向的艺术活动,普遍采用包扎或自虐的方式,这与80年代年轻艺术家企图通过反文明、反艺术的手段来求得精神自由的价值取向有关,透露出对“文革”、对精神压抑的反抗,表达了艺术家寻求思想解放的时代愿望。

90年代行为艺术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由艺术家参与社会活动的行为过程,一种是艺术家展现自身生存生活状态的行为活动。

第一种往往是规模较大、参与人数较多、涉及面较广的社会性行为,例如有一群艺术家从大都市来到贫困山区,在老乡家的炕头上创作,用来表达艺术家们厌恶商业文化希冀回归自然的心态,这整个过程就是一项行为艺术;有人把成千上万的红伞挂在公园的树上,让游人漫步其中,使观众成为行为艺术的一部分。

或许我们在不经意间也搞了一把行为艺术。

但是这种行为艺术在进入日常生活的同时,也往往受社会、市场、公共秩序的限制,所以这种行为艺术目前很难举行大规模的活动。

而与之相对应的艺术家展现自己生存生活状态的行为艺术越来越成为行为艺术家热衷的形式和手段之一,结果就有了舒勇在情人节找花草树木谈情说爱;王晋与一头骡子结婚等千奇百怪、层出不穷的行为艺术与行为艺术家。

行为艺术其实也是当代实验艺术中的一种类型,但是,由于近一二年来,有一些在视觉上比较"刺激"的行为艺术作品被冠上"病态"、"血腥"、"暴力"等称谓之后,在社会上也引起了很多争议。

在这个过程中,由于"行为艺术"的现场性、直接性的特点,行为艺术的鼻祖是一名叫科拉因的法兰西人。

行为艺术的的思考

行为艺术的的思考

浅谈中国行为艺术很多人谈到艺术往往就会联想到绘画,说起艺术家,常常联想到长头发、随意的服装、不修边幅,这样的联想其实是一种思维的定势,真正的说,艺术是一种意识形态,它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同一种思想和意识可以用多种艺术形式来表现,比如:油画、素描、装置艺术、波普艺术、拼贴、版画、文字等等,而在繁多的艺术表现形式中,行为艺术这种表现形式尤为独特,它给人的思考也较为新颖,给予人的联想空间也较为宽阔,也可以说对现代人的视觉冲击较为独特。

然而,对于行为艺术,人们的说法不一,有的认为其表现形式独特,行为完成后,没有“成果”,行为作品最有感染力的就是“现场”,行为结束后,它的效果也就消失了;有的则认为其表现与其他形式反差较大,艺术家的有些行为较为“暴力”、“血腥”,更有一部分人认为行为艺术是一种“恐怖行为”或者说是“恐怖主义”,因此,我们就应该更深入的去了解行为艺术。

对行为艺术给人带来的思考,给人带来的视觉冲击,给人带来的“结果”,我们都应该理性的去了解、理解。

不要因为和我们的传统思想有冲突,我们就去排斥这种艺术表现形式。

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通过创作者的行为,进一步走进他们的内心,说不定有另外的收获。

一、行为艺术的含义说到行为艺术,我们就应该了解它的含义,什么是行为艺术?这种艺术表现形式的解释繁多,从字面上理解就是行动艺术、身体艺术或表演艺术。

大致可以理解是在特定的时段,创作者或者创作团队,展现其设想的作品或创作活动;也可以说这种艺术形式让艺术家更极端地理解艺术的可能性,强调“现场互动”形式的艺术创作表达更直接。

行为艺术的发起者是一名叫科拉因的法国人,他应该说是第一个进行行为艺术创作的人。

1961年,他张开双臂从高楼自由落体而下,体验飞翔的感觉,这被称作“人体作笔”。

他的表现手法看起很夸张,后果可想而知。

其实他是用生命换来瞬间体验,对他追求过程这个行为我们表示不赞同,但是对他追求这个过程的精神我们还是应该表示敬佩,因为他至少开创了行为艺术这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

对行为艺术的理解和看法

对行为艺术的理解和看法

对行为艺术的理解和看法
行为艺术是一种以身体为媒介,通过艺术家自身或与他人合作的表演形式来表达观念和思想的艺术形式。

它不同于传统的视觉艺术,如绘画、雕塑等,而是强调艺术家的身体和行为成为作品的主体。

行为艺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早期,随着现代艺术的发展而逐渐兴起。

它的出现挑战了传统艺术的观念和形式,打破了艺术与生活的界限,让艺术更加贴近现实和社会。

行为艺术的表现形式非常多样化,可以包括身体表演、装置、影像、声音等多种元素。

艺术家通过自己的身体和行为来表达对社会、政治、文化、人性等问题的思考和看法,引发观众对这些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然而,行为艺术也常常受到争议和质疑。

一些人认为行为艺术是一种极端的艺术形式,过于强调个人表达和行为的冲击力,缺乏美感和艺术性。

此外,一些行为艺术作品也可能涉及到道德和伦理问题,引起社会的不满和反感。

尽管如此,行为艺术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仍然具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它可以挑战传统的艺术观念和形式,引发观众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推动艺术的发展和创新。

同时,行为艺术也需要在法律和道德的框架内进行,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避免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行为艺术中的审美意蕴探讨

行为艺术中的审美意蕴探讨

行为艺术中的审美意蕴探讨行为艺术对于观众来说,往往具有更加直观且冲击感强的视觉效果,同时也能够更加清晰地传递出艺术家内心的状态与情感。

在许多行为艺术作品中,有着深厚的审美意蕴,下文将对其进行探讨。

行为艺术的特点行为艺术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兴起,其被定义为一种将日常生活行为转换为艺术形式的表现形式。

相比于传统的艺术形式,行为艺术更加偏向于个体与身体上的表达,同时也具有更加直接的情感表达方式。

行为艺术的艺术表现形式多样,常见形式包括拍摄摄影记录、音像记录、实践手册、文字记录、物品保存等。

行为艺术的特点在于艺术家的行动是一种试探性的行动,行动的主体具有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的特征。

其行动常常会对社会和身体进行干预,并且其干预的对象与范围均是广泛的,这与传统的艺术形式进行比较,相比较于单一的审美符号展示,行为艺术更具有批判、反思以及破坏体制性建构的价值。

审美意蕴的探讨在行为艺术中,审美意蕴被认为是极为重要的。

某种意义上,因为行为艺术的主体就是人类身体,而艺术家通常利用自己的身体作为工具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

行为艺术的审美意蕴是自由灵活的,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元素之一。

体验自我与互动在行为艺术的作品中,艺术家通常用自己的身体作为一种实验工具。

比如说,可以通过深度的感官体验、触摸和呼吸等手段来达到传达心灵的目的,让观众来分享自己的感受,激发观众对表演者身体的感知力。

同时,互动也是行为艺术中常见的表现形式之一。

通过观众的行为气息、声音的随着表演者情绪而不断变化,传递出强烈的情感感染力,甚至使观众成为表演的一部分。

掌握好互动元素,可以使得观众与艺术家之间的距离变得更加亲密。

在核心表现主题中引导观众注意力行为艺术中,经常通过艺术家身体动作、嗓音和 sit-com 或情景表演等方式来引导观众注意力。

艺术家利用自己身体的丰富语言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核心情感。

观众经常通过紧密的接触来获得深度的情感体验。

这种观看体验与观众内心的体验之间的因果关系相互相依,从而营造出独有的体验氛围。

行为艺术的理解演讲稿

行为艺术的理解演讲稿

行为艺术的理解演讲稿行为艺术的理解。

行为艺术,作为当代艺术的一种重要形式,一直以来备受关注。

它以行为、事件、行动为媒介,通过身体、声音、文字等表达方式,传达出艺术家对于社会、人性、生活等议题的思考和观点。

在这个充满多元文化和价值观念的时代,行为艺术的理解也日益丰富和多样化。

在我看来,行为艺术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对生活、对世界的深刻反思和表达。

接下来,我将从个人角度,对行为艺术的理解进行分享。

首先,行为艺术是一种情感的释放和表达。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因为社会规范、道德约束等原因而无法真实地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情绪。

而行为艺术则提供了一个自由的空间,让艺术家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将内心深处的情感进行释放和表达。

比如,通过身体语言、声音表达、行为举止等方式,艺术家可以将自己的情感和情绪直接呈现给观众,触动他们的心灵,引发共鸣。

其次,行为艺术是一种对社会现实的观察和批判。

当代社会充斥着各种问题和矛盾,人们的生活受到了各种压力和困扰。

行为艺术家往往通过自己的行为和作品,对社会现实进行深入观察和批判。

他们以独特的方式,呈现出社会中的种种荒诞、荒唐和不合理,引发观众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反思。

通过这种方式,行为艺术成为了一种对社会的警示和提醒,唤起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再次,行为艺术是一种对个体身份和存在的探索和呈现。

在当代社会,个体的身份和存在常常被忽视和淡化。

人们往往被社会的标签和规范所束缚,失去了自我和独特性。

而行为艺术家通过自己的行为和作品,呈现出了个体的身份和存在。

他们以自己的身体、声音、行为等方式,表达出了自己独特的存在和价值,让观众重新认识和思考个体在社会中的地位和意义。

最后,行为艺术是一种对艺术本质和形式的挑战和探索。

传统的艺术形式往往以作品为中心,强调艺术品的完美和永恒。

而行为艺术则将艺术的重心转移到了行为和过程上,强调艺术的即时性和互动性。

行为艺术家通过自己的行为和事件,挑战了传统艺术的观念和形式,探索了艺术的边界和可能性,为艺术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路径。

后现代“行为艺术”背后的思考

后现代“行为艺术”背后的思考

艺术论坛Arts circle 美术界ARTS CIRCLE 2011/12后现代“行为艺术”背后的思考TEXT /王董一、“行为艺术”的起源谈到“行为艺术”,无疑会想起“行为艺术”的鼻祖——科拉因,他曾张开臂种从高楼自由落体而下,被称作“人体作笔”。

从这个现象可以理解“行为艺术”是一种艺术家用思维和行为过程来进行创作,用非传统形式和夸张的表现手法表达人对现实世界的艺术形式的看法,不是人在正常状态下的行为。

行为艺术古已有之,纵观行动艺术的历史,史前时代部落的祭祀和巫术活动就是最原始的行动艺术,从这里你会有新的发现,它的历史与绘画和雕塑一样久远。

从古代无数工匠、劳动者完成的各类艺术作品我们不难发现一些惊世骇俗的壮举,都曾被人在某种程度上视作“行为艺术”。

二、受西方后现代主义影响下的中国后现代“行为艺术”的表现形式中国是一个受几千年儒家文化影响的国家,中国人喜欢传统艺术文化,中国后现代艺术是受西方后现代主义影响的,其中有的是完全照搬和模仿西方后现代艺术对艺术价值的平面化消解。

如伤残自己的身体,恶心地涂抹自己的身体、用脚掌手掌、嘴唇、鸡爪的印痕作画,用人体涂上颜色在画布上翻滚,从高楼向下跳,或“艺术家”在街头裸体当众表演、裸奔、往体内钉钉子等,这些淫秽、荒诞、残暴的展示都是反映了现代社会人性的扭曲、压抑、变态、对抗等社会畸形心态,却很难说是真实的反映了现代文明社会的主流,表达不了人性的真实美。

事实上,这些所谓的“行为艺术”彰显的方式令我们无法确认这种行为究竟是想表达什么。

可看成是灵机一动的东拉西扯和即兴表演,它揭丑的方式变的不可理喻,它以彰显太多的丑恶的方式,使人分不清到底什么是“不丑的东西”。

而某些当代中国行为艺术家一味的追随模仿西方一些行为艺术家的极端做法,这些“艺术家”注重的只是个人发泄的方式,也是赢得大众的“眼球”,而没有任何公共意义。

三、从中西文化差异和审美情趣思考“行为艺术”从中国的改革开放以来,中西文化的碰撞开始激烈起来,很多中国人开始反思中西文化到底主张西化,还是回归传统。

行为艺术构思

行为艺术构思

行为艺术构思
行为艺术是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它强调的是行为本身的艺术性,而不是作品的形式。

行为艺术的构思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直接影响着作品的质量和效果。

行为艺术的构思需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或目的。

这个主题可以是任何事物,比如社会问题、个人经历、自然环境等等。

在确定主题之后,艺术家需要思考如何通过行为来表达这个主题,以及如何让观众产生共鸣。

行为艺术的构思需要考虑到时间和空间的因素。

行为艺术通常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内进行的,因此艺术家需要考虑如何利用这些因素来增强作品的艺术性。

比如,艺术家可以选择在一个特定的场所进行行为,或者在一个特定的时间段内进行行为,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行为艺术的构思还需要考虑到观众的参与性。

行为艺术通常需要观众的参与,因为观众的参与可以增强作品的互动性和现场感。

艺术家需要思考如何让观众参与到作品中来,以及如何引导观众的情感和思考。

行为艺术的构思需要考虑到作品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行为艺术通常是一种高风险的艺术形式,因此艺术家需要考虑到作品的安全性和
可行性,以避免出现意外情况。

行为艺术的构思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直接影响着作品的质量和效果。

艺术家需要在构思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主题、时间、空间、观众参与性、安全性和可行性等因素,以创作出更加优秀的行为艺术作品。

行为艺术二分钟演讲稿范文

行为艺术二分钟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想和大家探讨一个引人深思的话题——行为艺术。

在我国,行为艺术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

在此,我将用二分钟的时间,与大家分享我对行为艺术的看法。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行为艺术。

行为艺术,顾名思义,就是以人的行为作为艺术表现手段的一种艺术形式。

它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欧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艺术流派。

在我国,行为艺术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迅速,逐渐成为当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行为艺术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互动性:行为艺术强调艺术家与观众之间的互动,使观众成为艺术创作的一部分。

这种互动性使得行为艺术具有强烈的现场感和参与感。

2. 表现力强:行为艺术通过艺术家自身的身体、动作、语言等,直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思想,具有极强的表现力。

3. 现场性:行为艺术往往在特定的场所、特定的时间进行,具有很强的现场性。

这使得行为艺术具有不可复制、不可替代的特点。

4. 多样性:行为艺术的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包括舞蹈、戏剧、雕塑、装置艺术等,具有很高的包容性。

接下来,我想谈谈行为艺术的价值。

首先,行为艺术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它通过独特的艺术手法,展现了艺术家对生活的感悟、对社会的思考,给人以美的享受。

其次,行为艺术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

艺术家通过行为艺术,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现象进行反思和批判,引起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最后,行为艺术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它推动了艺术领域的多元化发展,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

然而,行为艺术在我国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部分观众对行为艺术的理解不够深入,导致对其产生误解和偏见。

其次,行为艺术在创作过程中,可能会触及社会敏感话题,面临一定的社会压力。

此外,行为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还需注意法律法规的约束。

为了促进行为艺术的健康发展,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提高观众对行为艺术的认识,消除误解和偏见。

通过举办展览、讲座、研讨会等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行为艺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行为艺术
长宁县硐底中学:罗西很多人谈到艺术往往就会联想到绘画,说起艺术家,常常联想到长头发、随意的服装、不修边幅,这样的联想其实是一种思维的定势,真正的说,艺术是一种意识形态,它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同一种思想和意识可以用多种艺术形式来表现,比如:油画、素描、装置艺术、波普艺术、拼贴、版画、文字等等,而在繁多的艺术表现形式中,行为艺术这种表现形式尤为独特,它给人的思考也较为新颖,给予人的联想空间也较为宽阔,也可以说对现代人的视觉冲击较为独特。

然而,对于行为艺术,人们的说法不一,有的认为其表现形式独特,行为完成后,没有“成果”,行为作品最有感染力的就是“现场”,行为结束后,它的效果也就消失了;有的则认为其表现与其他形式反差较大,艺术家的有些行为较为“暴力”、“血腥”,更有一部分人认为行为艺术是一种“恐怖行为”或者说是“恐怖主义”,因此,我们就应该更深入的去了解行为艺术。

对行为艺术给人带来的思考,给人带来的视觉冲击,给人带来的“结果”,我们都应该理性的去了解、理解。

不要因为和我们的传统思想有冲突,我们就去排斥这种艺术表现形式。

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通过创作者的行为,进一步走进他们的内心,说不定有另外的收获。

一、行为艺术的含义
说到行为艺术,我们就应该了解它的含义,什么是行为艺术?这种艺术表现形式的解释繁多,从字面上理解就是行动艺术、身体艺术或表演艺术。

大致可以理解是在特定的时段,创作者或者创作团队,展现其设想的作品或创作活动;也可以说这种艺术形式让艺术家更极端地理解艺术的可能性,强调“现场互动”形式的艺术创作表达更直接。

行为艺术的发起者是一名叫科拉因的法国人,他应该说是第一个进行行为艺术创作的人。

1961年,他张开双臂从高楼自由落体而下,体验飞翔的感觉,这被称作“人体作笔”。

他的表现手法看起很夸张,后果可想而知。

其实他是用生命换来瞬间体验,对他追求过程这个行为我们表示不赞同,但是对他追求这个过程的精神我们还是应该表示敬佩,因为他至少开创了行为艺术这种新的艺术表现
形式。

二、行为艺术对现代人传统思想的挑衅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国地大物博,许多地方的风俗各异。

我虽对很多地方的风情了解不够,但认为行为艺术是对人们思想的一种挑战。

要要求人们像接受绘画一样接受行为艺术这种表现形式,是件较为困难的事情。

记得几年前,我国有个行为艺术家创作了一个作品《孕育》,创作者为了体验自己胎儿时在母体中的感觉,将身体完全钻进一条死牛的肚子里,来体会在“孕育”中的感受,出来后全身血淋淋的,看起让人觉得恶心。

此作品一出,受到很大的争议,褒贬不一,批评声远远大于表扬的声音,并且此行为艺术立即被封杀。

有人说这个过程违背常理,违背伦理道德,太残酷,感觉很压抑;也有人认为这种“孕育”过程是人一生都无法体会的,对其表示认可。

我个人并不太赞同这种较为偏激的做法,但它是对现代人传统思想的挑衅。

我们抛开“爱护动物”这一公益话题不谈,单客观、公正的分析该作品就有了答案,创作者所想追求的是一种感受,说穿了这种感受不太实际,并且没有太深的含义,给人们的感觉较为不自在,所以,可以认为是对我们接受传统教育的人们思想的一种挑衅。

再次,我们还可以换一个思维方式思考,创作者为了实现自己的这个目标,抛开一切传统思维的束缚,很纯粹的这种精神也令人感到欣慰。

对于行为艺术来说,它要求的是一种“互动性”,创作者与参观者之间的交流是种很复杂的沟通,每个人看待的过程和结果不尽相同,而得到的精神思想却不一样。

它过程可以给你一种颠覆传统的感觉,某些行为艺术的过程偏激,很多人对此无法接受。

其实完全可以把它归结为对我们传统思想的挑衅。

三、行为艺术的弊端
我们国家的行为艺术是在85美术新潮时期(1985年—1989年)出现的,它是在现代艺术发展过程中从国外“借鉴”来的。

在此,我们用了“先锋艺术”、“前卫艺术”等来形容当时新兴的艺术形式,其中行为艺术也包含在内。

其实我们国家的很多艺术形式都是从西方“借鉴”来,借鉴吸纳了部分西方文化,成为我们中国特色的艺术形式。

而行为艺术被“借鉴”来时,和我们传统的文化产生激烈的冲突,因此,大部分人对接受这种新兴的艺术形式保留很大意见。

中国行为艺术到现在已经发展了20多年,但很少有创作者的作品在社会上
引起较大的反响,反而负面影响很大。

在媒体上几乎是看不到有点中国行为艺术的影子,我想中国的行为艺术在很多情况下是不能进行大众层面的传播的,这种传播会使我们的艺术发展停滞。

我们的传统思想要求我们对自己的精神进行传承,而很多西方国家盛行的是颠覆,行为艺术是我们从西方拿来的,不仅对于我们的国情还是文化来说,都显得有点格格不入。

特别是近几年,中国的一些行为艺术家的作品和屠宰场、停尸房、垃圾场等没有什么差别,有些可以说是到了极端的不能再极端的地步,让人无法理解,甚至是感到恐怖、恶心。

比如吃死婴、屠宰动物、自残身体等,都高举“艺术”的旗帜,可想而知,把这些说成了“艺术”,这些极端的“艺术”行为对社会和艺术会造成怎样的危害,给人的负面影响不可想象。

所以,现在很多人一提到行为艺术就会联想到血腥、暴力、恶心、病态,慢慢的人们对于艺术这个概念会慢慢模糊,更有可能会敬而远之。

四、行为艺术存在的必然性
行为艺术在中国发展的时间不是很长,准确的说行为艺术在全球发展的时间都不是很长。

目前,它在我国还算是一种全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它是作为一种以身体为语言的艺术创作形式,表达方式另类,表现意义较为隐晦,同时也可以把它理解为是以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在艺术界存在。

一种艺术形式只要形成了,那么它的存在就是必然的。

它既然以艺术的形式出现,必定会有它的一席之地。

我们理性的分析行为艺术,它虽然采用的手法夸张,用行为来表达人对世界、事物、事件的看法,但也有很多行为是我们完全可以理解的。

艺术的表现形式繁多,创作者的每一次创作的精髓都是表现其精神和灵魂。

我们不能因为行为艺术的表现形式和传统表现形式相违背,就对其进行全面否定。

例如有一群艺术家从大都市来到贫困山区,在老乡家的炕头上进行创作,用来表现艺术家们厌恶商业文化,希望回归自然的心态,这整个过程就是一项行为艺术。

难道我们能说这些创作者的创作过程和作品血腥、暴力吗?“落叶归根”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体现,这些艺术家用一种很温和的行为来表达他们讨厌商业文化的情感,。

很多艺术家认为,当艺术和金钱挂钩是,艺术就会变质。

我也认为当我们对某些社会比较“灰色”的行为感到反感时,逃避不失为一个办法,这并不是不敢面对,而是对精神的一种升华。

有关上面提到的行为艺术的例子还有很多,总的来说我们对行为艺术这种表现形式还是应该认可,它的存在不仅仅是一种表形形式,它的新颖、它的独特、它的不可思议都给人一种灵魂的飞天。

它的存在是必然的,也是可持续发展的。

总的来说,在当今这个多元素文化的社会,行为艺术作为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它的存在、发展都会进入我们的生活。

在中国,行为艺术的发展还处于成长阶段,它的某些形式在挑战我们的道德底线,猛烈的撞击着我们的感官和精神的承受极限,总是出乎我们意料,甚至超出了我们对日常生活的认识,它只要存在,就必然会进入我们的生活,即使某些走上了较为极端的道路,我们也应该包容。

我们应该认清那些打着“艺术”幌子的伪艺术,不要让伪艺术破环行为艺术这种新颖的艺术表现形式在人们心中印象。

可以说不同类型的武器,面对的是不一样的战争,尝试属于中国行为艺术的独特语言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