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艺术家-克莱因

合集下载

第二组 克莱因

第二组 克莱因

对克莱因的评价
虽然克莱因发展了自己的理论架构,她 始终都觉得自己的工作基本上奠基于弗洛伊 与其他精神分析学者的冲突 德的理论;只是在一些方向上有所不同,这 些歧异之处主要在于她相信:许多弗洛伊德 理论上的争议: 的发现,事实上起源于比他所认为更早的阶 1、关于性欲的解释 段。克莱因的理论思想萌发于她在临床工作 2、超我 上很深的投入,其理论的发展也和临床工作 3、俄狄浦斯情结 并行。这种介于临床工作与理论思想之间的 技术上的争议: 互动,对于许多欣赏并且重视其贡献的分析 反移情的运用 师而言,已被证实为非常有力的启示
当代克莱因派的思想
威尔弗雷德-比昂 1、对克莱因后期的羡嫉的拓展 2、对克莱因投射认同理论的拓展。 3、分析情境。
谢 谢 !
精神分析发展之
克莱因
1、克莱因的生平简介 2、克莱因的理论 3、对克莱因的评价 4、当代克莱因派的思想
•1900年前后她在维也纳大学学习艺 1900年前后她在维也纳大学学习艺 1900 术和历史,早年曾经希望学习医学. 术和历史,早年曾经希望学习医学. 克莱因是对象关系学派的创建者。她的学术大 •1914年她第一次接触到弗洛伊德的 1914年她第一次接触到弗洛伊德的 1914 约分为三个时期: 著作就对精神分析产生了极大地兴 (1)1919-1932年,她用自己的游戏疗法进行 趣. •1917年接受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费 1917年接受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费 1917 儿童精神分析对于俄狄浦斯情结的早期阶段和 伦茨的分析, 伦茨的分析,并受其鼓励而立志从事 超我的早期出现进行了探索 儿童精神分析. 儿童精神分析. (2)1933-1945年,对于发生在生命第一年里 •1921年应亚伯拉罕邀请到柏林精神 1921年应亚伯拉罕邀请到柏林精神 1921 分析研究所任儿童治疗专家. 分析研究所任儿童治疗专家. 的正常发展的危机理论进行了重新组织,发现 •1922年加入柏林精神分析学会. 1922年加入柏林精神分析学会 1922年加入柏林精神分析学会. 了抑郁性心态和躁狂防御机制 •1924-1925年跟随亚伯拉罕学习精 19241924 1925年跟随亚伯拉罕学习精 (3)1946-1960年,研究了出生三四个月的婴 神分析. 神分析. •1925年应琼斯的邀请到伦敦讲学, 1925年应琼斯的邀请到伦敦讲学 儿的发展,发现了偏执-分裂样心态 1925年应琼斯的邀请到伦敦讲学, 克莱因(melanie klein,1882-1960) 并于次年移居伦敦, 并于次年移居伦敦,在伦敦精神分析 德裔英国著名的儿童精神分析学家 学会一直工作到去世. 学会一直工作到去世.

行为艺术之我见

行为艺术之我见

63艺术论丛行为艺术之我见盛达淇辽宁师范大学摘要:当今艺术发展多元化。

20世纪以来,除了古典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之外,当代艺术的发展已成为当今艺术论坛的热门话题。

其中,有争议的行为艺术处于粗俗和先锋的边缘。

迫切需要正确的艺术意识和生命价值观来引导和拯救日益庸俗的当代行为艺术。

关键词:行为艺术我经常看到有关行为艺术的新闻,主要是以引人注目的公众形式出现。

也许有些人认为这很耸人听闻。

但当简单的文字和图片不能再提醒那些麻木的行为和陈述时,“行为艺术”可以成为能够促使我们尊重生活和社会的最直接和最直观的方式。

一、行为艺术的界定真正的行为艺术是一种具有表演过程的艺术形式。

艺术家通过肢体语言表达及传达他们的主要思想或对社会的吸引力。

从这个层面上说,行为艺术甚至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行为艺术是在概念艺术之间定义的。

概念艺术一直是一个开放和不确定的概念,但许多当代表演艺术并没有超出概念艺术的范畴。

许多行为艺术家甚至以行为艺术为幌子使用血腥的暴力的甚至不正常的表达方式,使行为艺术变成了庸俗的艺术,这是人们所不能接受的。

二、行为艺术的发展行为艺术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成为欧洲现代艺术形式之一。

两次世界大战深深打击了世界,让世人大受打击,三观俱毁。

他们对过去的说教深表怀疑和反叛。

绘画、诗歌和雕塑,这些传统的艺术形式,已经无法表达人们在战争中所遭受的苦难。

就个人而言,艺术家开始认为自己是艺术材料,著名的法国艺术家伊夫克莱因,是行为艺术的鼻祖,其代表作品是《自由落体》,他在1961年,为了体验失重的感觉,他从一座高楼上自由地张开双臂纵身而下。

最早的行为艺术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初的现代艺术大帝杜尚。

他以前看过太多自吹自擂的、自以为高尚的艺术游戏,于是把小便池搬到美术馆里,在《蒙娜丽莎》身上画了胡子,命名为《l.h.o.o.q》,以反对文艺复兴时期的价值观,反对对大师的崇拜。

中国行为艺术是中国艺术现代化进程中从西方学习来的一种艺术形式。

艺术家克莱因作文素材

艺术家克莱因作文素材

艺术家克莱因作文素材英文回答,Klein is a renowned artist known for his unique style of painting. He was born in Nice, France in 1928 and was a prominent figure in the art world during the 20th century. Klein is best known for his creation of a unique shade of blue, which he called International Klein Blue (IKB). This particular shade of blue became atrademark of his work and was used in many of his paintings.Klein was also known for his use of unconventional materials in his artwork. He experimented with various techniques and mediums, including using fire and water to create his paintings. His innovative approach to art andhis use of vibrant colors set him apart from other artistsof his time.Klein's work has been exhibited in galleries and museums around the world, and his influence on the artworld continues to be felt today. He passed away in 1962 at the young age of 34, but his legacy lives on through hisart.中文回答,克莱因是一位著名的艺术家,以其独特的绘画风格而闻名。

客体关系理论概述——克莱因的观点

客体关系理论概述——克莱因的观点

客体关系理论概述——克莱因的观点客体关系理论是德国心理分析学家克莱因(Melanie Klein)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的一种心理学理论。

该理论在心理学领域中被广泛应用,特别是在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治疗中。

客体关系理论主要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在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在客体关系理论中,克莱因认为人类内心世界包含了潜意识和无意识的冲突和欲望。

她认为个体在与客体(外部世界中的对象)的互动中建立了早期的内心客体关系。

这些内心客体关系对个体的心理发展和个性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克莱因的观点可以分为以下几点:第一,克莱因认为个体在早期的心理发展中会通过投射(projection)的方式将自己的内心体验和情感投射到外部的客体上。

这种投射形成了个体对外部客体的认知和情感反应。

例如,儿童对母亲的爱或恐惧可能是对自身内心体验的投射。

第二,克莱因认为个体对客体的情感反应是通过内心的分裂(splitting)来实现的。

分裂是指个体将客体分为“好”和“坏”两个部分,并对这些部分有不同的情感反应。

例如,儿童对母亲可能既有爱又有恨的情感,分别投射到母亲的“好”和“坏”部分上。

第三,克莱因关注个体对客体的内部化过程。

她认为个体在心理发展的过程中会内化外部的客体,并在内心中建立起这些客体的形象。

这些内部化的客体形象对个体的心理结构和内心世界的组织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儿童可能会内化父母的形象,形成内部的“父母”对象,并在与这些内部对象的互动中塑造自己的个性。

第四,克莱因认为个体经历了内心的“恩赐与惩罚”阶段。

在这个阶段,个体会通过自身的内部化客体对自己进行评判、惩罚和安慰。

这个阶段对个体的自我认同和自我价值的发展非常重要。

客体关系理论的贡献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理解个体心理发展和关系形成的框架。

它强调个体与外部客体的互动和内化过程对个体心理的影响。

客体关系理论不仅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也对成人的心理治疗和个体心理的理解有着深远的影响。

27369336_伊夫·克莱因:嗜蓝如命

27369336_伊夫·克莱因:嗜蓝如命

People人物People人物50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51People 人物他是新现实主义艺术的倡导者、波普艺术的代言人,而今他的名字就是流行色和时尚的标志……伊夫·克莱因:嗜蓝如命那个涂满单色的“蓝人”文|刘晗 图|Emily时尚是个圈,往往在周而复始的轮回中重现经典。

上世纪50年代,法国艺术家伊夫·克莱因在米兰画展上展出了他酝酿已久的作品——8幅大小相似的画,除了涂满蓝色颜料,再无其他颜色干扰和别的表现,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刷新了观众对极简主义的认知。

从此,以他名字命名的颜色——“克莱因蓝”就这样闯入艺术界,引来哗然的同时也令批评家陷入沉思:众多艺术家在画布上比拼造型和色彩的时候,克莱因却回归单纯的颜色,究竟哪种才是对艺术更确切的表达?纵观艺术史,青睐蓝色并从中找寻灵感的画家不在少数。

克莱因创作的“蓝”有别于莫奈蓝紫的静谧温柔和毕加索蓝色时期的忧郁孤独,也不同于蒙德里安的“蓝”突显几何图形的张力,克莱因的“蓝”强烈夺目,不掺杂一丝杂念。

就像他说的,蓝色是宇宙的本质颜色,因为天空、水、空气是蓝色的,那么蓝色自然也寓意着自由、生命、无限。

恐怕连克莱因本人也没想到,半个世纪后,从他作品里提取的蓝传播到了艺术之外的很多领域,服装家饰、建筑设计、时尚秀场纷纷与克莱因蓝梦幻联动……从“小透明”一跃变身大众购物清单里的常客。

一时间,万物皆可克莱因蓝。

嗜蓝如命:实验室里搞艺术的怪人克莱因爱蓝,最初源于他对航海的热衷。

他曾把蓝天视为自己的第一幅艺术作品,据说他第一次来到大西洋时,就把一瓶蓝色涂料倒进海里,惊呼“大西洋比地中海蓝了”。

诸如此类的诡异行为还有很多,不过正是这些令人费解的行为,促成了他的艺术版图。

他选取了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圣母长袍上的群青蓝,这种颜色出身高贵不仅因为它有着神圣的寓意,还在于它从青金石中提取而来,在物料缺乏的时代,其价值堪比黄金。

行为艺术之我见

行为艺术之我见

行为艺术之我见首先要解释一下什么是行为艺术,行为艺术是指在特定时间和地点,由个人或群体行为构成的一门艺术。

行为艺术必须包含以下4项基本元素,除此之外不受任何其他限制:时间,地点,行为艺术者的身体,以及与观众的交流。

关于起源行为艺术,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于欧洲的现代艺术形态之一。

它是指艺术家把现实本身作为艺术创造的媒介,并以一定的时间延续。

行为艺术的鼻祖是法国著名艺术家伊夫·克莱因(Yves Klein,1928-1962)。

其代表作品是1961年他张开双臂从高楼自由落体而下的《自由坠落》。

[2]行为艺术家约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的如何向一只死兔子解释绘画,德国艺术家博伊斯在脸上覆盖着金箔,怀抱着一只死去的野兔,在挂满他的作品的画廊中来回踱步,然后对着这只死兔子解释这些作品的意义。

博伊斯的这件名为《向一只死兔子解释绘画》的行为艺术作品,曾经一度照亮着大多数怀才不遇的、落落寡欢的艺术家们灰暗的心扉,令他们将自己作品的不被理解归罪于大众的浅薄,他们一边幽默地向死兔子解释艺术,一边耐心地等待被顿悟的后人掘墓三尺挖出来立纪念碑。

出自幸鑫行为艺术不是简单以艺术为名义展现的行为。

艺术工作者日常或非日常的行为不能代表行为艺术的概念。

个人认为符合以下其中任意一点的行为不能被称为行为艺术:1 行为艺术不是政治事件。

2 行为艺术不是配合激进运动的工具。

3 行为艺术不是商业演出。

4 行为艺术不是艺术行为。

5 行为艺术不是任何一种亚文化群体的行为。

6 行为艺术不是绯闻或无目的的恶搞事件。

7 行为艺术不是艺术工作者搞怪的外表配合不合时宜的言谈举止而已。

8 行为艺术不是任何犯罪行为的托词。

就在昨天11月25日街头现场有四个女青年用行为艺术反家暴,25日是国际反家庭暴力日,上午,几名女青年通过行为艺术的方式,来为这个特殊的日子进行宣传。

同时,因家暴事件进入公众视野的李阳前妻Kim女士也在今天发声,将以女儿的名字设立公司,开展家庭教育培训,帮助中国妇女更好地保护自己。

克莱因的蓝和莫奈的灰的意思

克莱因的蓝和莫奈的灰的意思

克莱因的蓝和莫奈的灰的意思
克莱因的蓝和莫奈的灰是两种艺术术语,用来形容两种不同风格的颜色和画作。

克莱因蓝是一种非常纯净的蓝色,被认为是世界上最纯正的蓝色。

这种蓝色因其独特的深度和鲜艳度而被广泛应用于艺术、设计、时尚等领域。

克莱因蓝的名称来源于法国艺术家克莱因,他是一位以创作单色画而著名的艺术家。

莫奈的灰则是一种柔和的灰色,与克莱因的蓝形成对比。

莫奈是一位法国画家,是印象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画作注重光影变化和色彩的运用,尤其是对于灰色的表现非常独特。

莫奈的灰色的特点是柔和、自然,给人一种温暖、舒适的感觉。

因此,克莱因的蓝和莫奈的灰这两种颜色和风格都代表了不同的艺术理念和审美观念。

克莱因的蓝强调纯粹、鲜明和深度,而莫奈的灰则注重自然、柔和和光影的变化。

这两种风格在艺术界都有着广泛的影响,并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

梅兰妮 克莱茵

梅兰妮 克莱茵

1925年夏,她接到欧内斯特·琼斯(Ernest Jones)的邀请去伦敦做一次系列演讲,并请她稍后到伦敦定居。 自从亚伯拉罕亡故后,克莱因渐渐感到柏林精神分析协会与她志趣不投,遂接受了琼斯的邀请。从1926年直到去 世,克莱因一直留在英国,并在英国精神分析协会工作。在这个协会里,她继续展开自己的事业并将其推向深入, 同时也从事教学。正当梅兰妮的精神分析工作处于鼎盛之时,她在个人生活中却遭受了一系列的不幸。首先,她 的大儿子在1934年春天突然死于一次登山事故,死时年仅27岁。稍后,她又在另一种意义上失去了她的女儿梅利 塔。梅利塔·施密德伯格学过医,接受过精神分析训练,最初与她母亲一道和谐共事。但到了1930年代后期,她 变得反对梅兰妮的工作,并与母亲疏远了。不过对梅兰妮·克莱因来说,她与小儿子埃里克的关系给了她极大的 补偿。埃里克在伦敦结婚,有三个孩子。梅兰妮对她的孙子倾注了巨大的感情,在他们身上充分感受到了天伦之 乐;同时,从陪伴她的朋友和学生身上,她也得到了持久的快乐。她还从艺术中得到极大的乐趣,尤其是在她的 晚年。
她第一次踏入儿童精神分析的领域,是从分析自己的儿子开始。刚开始只是补充弗洛伊德对俄狄浦斯情结的 说法,后逐渐强调母亲角色的重要性,最终离开弗洛伊德个人本能的理论,发展出自己的客体关系理论。克莱因 和安娜·弗洛伊德大约在同一时间开始分析儿童,但是她们的工作在许多基本面上却大相径庭,这些差异可见于 1927年的《儿童分析论丛(The Psycho-Analysis of Children)》。她深信,精神分析是一种基于领悟的方 法,是基于一种设置,即弗洛伊德所描述过的设置,精神分析的探索只有在这种设置中才得以进行。因此,她从 一开始就把目标放在创立一套针对儿童的设置上,这套设置在本质上与针对成年人的精神分析设置是一样的。在 她的设置中,她为孩子提供一个适宜的房间,在柜子里放上各种各样的小玩具和做游戏用的材料。一旦某个孩子 更多地是通过游戏而不是通过说话来表达自己,她就开始分析这个孩子的自由游戏(free play),将其视为自 由联想来加以处理。她认为儿童的游戏、梦、绘画及故事,就像成人的自由联想,都是传达潜意识幻想及焦虑的 媒介。藉由诠释儿童的潜意识幻想,可以降低、释放儿童的焦虑,减少其内在恐惧,提升身心的健康。她从一开 始就确信,分析师可以在教育式的或安慰式的这样一些关系之外,与孩子建立起一种精神分析式的关系,在这种 关系中可以进行严格意义上的精神分析。她的这个观点被证明是完全正确的。同时,她还从一开始就认为,需要 把探索延伸到潜意识中焦虑活跃的层面上去,她在柏林协会宣读的精神分析论文的题目就是《焦虑》。克莱因并 详述早期、潜伏期及青春期儿童的不同特质,进而描绘在各个发展阶段分析技巧上的异同,试图通过她对儿童的 观察及临床工作对弗洛伊德最初的理论进行了详细说明和拓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60 年,一种被称为“人体测 年,一种被称为“ 量”(Anthropométrie)的前 Anthropométrie)的前 所未有的作品诞生了。克莱因 的创作类似于今天注重表演性 的行为艺术(Performance 的行为艺术(Performance Art):巨幅的白色画布铺在地 Art):巨幅的白色画布铺在地 上,浑身涂满被命名为“ 板上,浑身涂满被命名为“国 际克莱因蓝” 际克莱因蓝”(International Klein Blue,简称IKB)颜料的 Blue,简称IKB)颜料的 裸体女模特,在克莱因本人创 作的《单交响曲》 作的《单交响曲》(Symphonie Monotone)的伴奏下,由艺术 Monotone)的伴奏下,由艺术 家指挥着,在画布上翻滚、位 移,将单一的蓝色印痕留在画 布上。后来,他又发明了一种 叫做“火焰绘画” 叫做“火焰绘画”的技法:艺 术家以喷枪为画笔,让炽热的 火焰喷射在事先着色的防火材 料上,留下独特的色彩效果。
“坠入虚空”(“Leap 坠入虚空” into the Void” )的 Void” 行为艺术作品,他为 第二届实验艺术节 (he second AvantAvantGarde Art Festival) Festival) 创作,从2 创作,从2楼纵身而下。
从1956 年到1962 年,就创 年到1962 作了不下1077 作了不下1077 件作品,在整 个欧洲大陆,声名如日中天。 1961 年,在德国的克雷菲尔 德(Krefeld)召开大回顾展, 德(Krefeld)召开大回顾展, 美国纽约的一些重要画廊也 向他敞开了大门。克莱因面 对种种机遇和挑战,不仅以 庞大惊人的作品数量,而且 以层出不穷的新技法和新媒 介来积极应战,不懈地打通 着绘画与雕塑、美术与其它 艺术的边界。
20世纪60年代活跃的前卫 20世纪60年代活跃的前卫 艺术家伊夫· 艺术家伊夫·克莱因,是现 代艺术史的一位中心人物。 他以深天青石蓝色作画, 这种蓝色被克莱因称为 “国际克莱因蓝”,终于 国际克莱因蓝” 使他发现长久以来所迫寻 的一种保有特殊亮度的蓝, 也成为他绘画的一大特色。 克莱因颠覆了传统美学观 点,对艺术的定义、艺术 的界限提出了挑战。
他曾将一幅刚画完但是尚 未干透的画作罩在车顶上, 以每小时一百公里的时速 沿着法国七号国家公路一 路往南开,让“ 路往南开,让“速度所产 生的风,雨和太阳在表面 上留下它们的痕迹” 上留下它们的痕迹”,最 后折腾成的画被他命名为 《宇宙的产生》 宇宙的产生》 (Cosmogonies) Cosmogonies)
50年前,法国艺术家Yves Klein(伊夫·克莱因)在米兰画展上展出了八 50年前,法国艺术家Yves Klein(伊夫· 幅同样大小、涂满近似群青色颜料的画板——“克莱因蓝” 幅同样大小、涂满近似群青色颜料的画板——“克莱因蓝”正式亮相于世 人眼前,从此,这种色彩被正式命名为“国际克莱因蓝” 人眼前,从此,这种色彩被正式命名为“国际克莱因蓝”。
Yves Klein 伊夫· 伊夫·克莱因
伊夫·克莱因(Yves Klein) 伊夫·克莱因(Yves Klein) 被视为波普艺术最重要的 代表人物之一,与沃霍尔 (Andy Warhol)、杜尚 Warhol)、杜尚 (Marcel Duchamp)和博 Duchamp)和博 伊于斯(Joseph Beuys) 伊于斯(Joseph Beuys) 一起,并称为20世纪后半 一起,并称为20世纪后半 叶对世界艺术贡献最大的 四位艺术家。
他是身体艺术的 首创者,曾经找 了三个女子,裸 露着躺在画布上 滚动,号称 anthropomé anthropométries 作画方式。
他的“活生生的女体画笔” 他的“活生生的女体画笔”,独自个体、成双成对或集体 现身于绘画平面上,完成他所谓的“人体测量” 现身于绘画平面上,完成他所谓的“人体测量”。而他捕 风捉雨的绘画和火焰画,更是闻名于世。克莱因在现代艺 术史上,是身体艺术、偶发艺术、观念艺术的先驱与实践 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