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研究方法6 X射线的性质

合集下载

X射线物理学基础(材料分析方法),技术资料

X射线物理学基础(材料分析方法),技术资料

第一篇材料X射线衍射分析第一章X射线物理学基础§1.1 X射线性质一、X射线的发现:1895年,著名的德国物理学家伦琴(W. C. Rontgen)发现了X射线,因此X 射线又名伦琴射线。

当时,Rontgen在研究阴极射线(一束高速电子流)激发涂有荧光物质的玻璃壁而发生荧光时,偶然发现放在高真空的放电管附近的照相底片被感光了。

但照相底片是用黑纸严密包好的,而阴极射线是透不出玻璃管的,所以Rontgen认为这种使照相底片感光的东西来自阴极射线,但决不是阴极射线本身,一定还存在另一种看不见的射线。

他称这种穿透能力极强的射线为X射线。

Rontgen 还用X射线拍下了物理学历史上最著名、最温情脉脉的一张照片,照片上清楚地显示出Rontgen夫人的手骨结构及手上那枚金戒指的轮廓。

经过反复验证之后,伦琴于1895年12月28日向德国维尔茨堡物理学医学学会递交了一篇轰动世界的论文:《一种新的射线--初步报告》1901年Rontgen获首届诺贝尔物理学奖。

图1、老式X射线管图2、伦琴拍下的他夫人的手的X射线图1912年,德国物理学家劳厄(V on Laue)等发现了X射线在晶体小的衍射现象,确证了X射线是一种电磁波。

同年,英国物理学家布拉格父子(W. H. Bragg 和V. L. Bragg)利用X射线衍射测定了NaCl晶体的结构,从此开创了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的历史。

二、X射线的性质:劳厄的实验已经指出,X射线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被,波长范围约0.01~10nm(1nm=10-9m)。

在电磁波谱上它处于紫外线和γ射线之间(见图3)。

测量其波长通常应用的单位是,国际单依制中的nm(纳米)。

用于衍射分析的X射线波长为0.05~0.25nm。

作为电磁波的X射线,它与可见光和所有的其他基本粒子一样,同时具有波动及微粒双重特性,简称为波粒二象性。

它的波动性主要表现为以一定的频率和波长在空间传播;它的微粒性主要表现为以光子形式辐射和吸收时,具有一定的质量、能量和动量。

x射线的特性和应用

x射线的特性和应用

x射线的特性和应用引言:x射线是一种具有高能量的电磁辐射,其特性和应用广泛而深远。

本文将探讨x射线的特性以及其在医学诊断、材料检测等领域的应用。

1. x射线的产生和特性x射线是通过将高速电子束聚焦到金属靶上产生的。

当电子束撞击金属靶后,其中一部分电子将与金属原子的外层电子发生相互作用,导致金属原子发生电离和激发,进而产生x射线。

x射线具有穿透力强的特点,可以穿过生物组织和某些材料。

其穿透力与物质的密度和原子序数有关,高密度和高原子序数的材料会更强烈地吸收x射线。

这也是医学影像学中使用x射线进行诊断的基础。

2. x射线的医学应用x射线是医学影像学中最常用的诊断工具之一。

通过将患者暴露在x射线束中,可以获得关于其内部结构的影像信息。

医生可以通过分析这些影像来诊断病情,如检测骨折、肿瘤、肺部疾病等。

虽然x射线在医学诊断中的应用广泛,但也有一些潜在的风险。

长时间暴露在x射线中可能会增加患者患癌的风险,因此医生在使用x射线时需要权衡风险和益处,尽量将暴露时间和剂量控制在合理范围。

3. x射线的工业应用除了医学领域,x射线在工业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材料检测中,通过使用x射线可以探测材料内部的缺陷、裂纹等问题。

这对于确保材料的质量和安全性至关重要,特别是在航空航天和汽车制造等领域。

同样,x射线还可以用于食品检测。

通过将食物暴露在x射线束下,可以检测其中是否存在金属片、异物、虫卵等有害物质,从而确保食品的安全性和质量。

4. x射线的研究应用除了应用领域,x射线还被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中。

例如,通过使用x射线衍射技术,科学家可以研究晶体的结构和性质,从而进一步理解分子和材料的行为。

这对于药物研发、材料设计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x射线还能够用于无损检测。

在考古学领域,科学家可以通过使用x射线扫描和成像技术来探测埋藏的古代文物和骨骼,从而了解古代文明的历史。

结论:x射线是一种具有高能量的电磁辐射,具有穿透力强的特点。

《材料分析测试方法》X射线的性质31页PPT

《材料分析测试方法》X射线的性质31页PPT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材料分析测试方法》X射线的性质
11、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来约束他更有价值。—— 希腊
12、法律是无私的,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 托马斯
13、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 情。——弗劳德
14、律都是相互依存的。——伯克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材料物理中的X射线衍射技术

材料物理中的X射线衍射技术

材料物理中的X射线衍射技术X射线衍射技术是材料物理学中广泛应用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分析技术,它可以揭示材料的晶体结构和微观结构,为研究材料的物理性质提供重要的信息。

本文将从X射线的起源和特性、衍射原理和衍射实验方法等方面介绍X射线衍射技术在材料物理中的应用。

一、X射线的起源和特性X射线是一种电磁波辐射,具有较短的波长和高能量。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95年,当时荷兰物理学家伦琴发现一种能够穿透物体的新型电磁波辐射,并称之为X射线。

由于X射线能够穿透物体,因此很快被应用于医学影像学领域。

但是,在20世纪初,人们发现用X射线照射晶体时,会出现一些奇特的衍射现象。

这个现象引起了科学家的极大兴趣,并促进了材料物理学的发展。

X射线的特性包括波长、频率、能量等物理特性。

X射线的波长范围为0.01~10纳米,频率范围为3×10^16~3×10^18赫兹,能量范围为100电子伏特到100兆电子伏特。

这种高能电磁波辐射具有很高的穿透力和散射能力,在材料物理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X射线衍射的原理在晶体中,原子排列有规律,因此可以看作是由一定的晶体结构组成的周期性结构。

由于X射线的波长比晶格常数小得多,故X射线可以衍射出晶体结构的信息。

X射线在晶体中衍射的过程可以用布拉格公式来描述:nλ=2d sinθ,其中n为衍射级数,λ为X射线的波长,d为晶面间距,θ为衍射角度。

当X射线与晶体中的晶面相遇时,会发生衍射现象,形成一系列干涉峰。

通过测量干涉峰的位置和强度,可以得出晶体的晶格常数和晶面间距等信息。

三、X射线衍射实验方法在材料物理学中,X射线衍射技术通常采用粉末衍射技术。

粉末衍射是指将材料样品研磨成粉末,然后将粉末均匀地涂在支撑材料(通常是玻璃片)上,再用X射线照射样品。

样品中的各个晶粒都会衍射出干涉峰,通过观察干涉峰的位置和强度,可以确定样品的晶体结构。

对于单晶样品,通常采用单晶衍射技术。

单晶衍射是指将单晶样品用吸附到细针上,并使其旋转,使X射线从不同的方向入射样品,然后通过测量样品不同方向上的干涉峰,来确定晶体结构。

材料现代研究方法(X射线的性质)

材料现代研究方法(X射线的性质)

Dec.28, 1895. W.Röntgen报道了这一现象。由 于不清楚该射线的本质,所以命名“X”射线。
X射线的发现,为材料科学与工程 研究提供了全新的分析测试方法。
X射线的性质---波动性
Laue的设想:
X射线是波长很短的电磁波; 晶体是原子有规则的三维排列。 只要X射线的波长与晶体中 原子的间距具有相同的数量级, 那么当用X射线照射晶体时就 应能观察到干涉现象。
因此,质量衰减系数 m m m
由于质量吸收系数 m 远大于质量散射系数 m
所以
m m
2、X射线的吸收
光电效应与荧光(二次特征)辐射
当入射X射线光子的能量 足够大时,(hν明显超过 原子的芯电子束缚能Eb), 将使原子中的内层电子被 击出,使原子处于激发态。 随后,原子中的外层电子 hν 将跃迁到内层电子空位上, 同时辐射出特征X射线(辐 射跃迁)。
•• • °•• ••°•
俄歇电子•
°° • ••• ••• •
俄歇电子•
°°
• • • • •• ••
°•
••
KL1L1
••
LM1M1
••
L2,3VV
2、X射线的吸收 ---吸收限的利用
滤波:选择吸收
限介于X射线中 的Kα和Kβ的波 长之间的物质。
滤波片材料选择规 律是:
Z靶< 40时: Z滤=Z靶-1
波长(cm)
X射线的性质---粒子性
X射线在空间传播时,可以看成是大量以光速 运动的粒子流,这些粒子流称为量子或光子。
每个光子的动量为: p mc h h c
每个光子的能量为: E hc h
X射线的强度:单位时间内通过与X射线传播 方向相垂直的单位面积上的光子数目与光子能 量的乘积。

材料研究方法作业答案

材料研究方法作业答案

材料研究方法第二章思考题与习题一、判断题√1.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由于分子中价电子跃迁产生的。

×2.紫外—可见吸收光谱适合于所有有机化合物的分析。

×3.摩尔吸收系数的值随着入射波光长的增加而减少。

×4.分光光度法中所用的参比溶液总是采用不含待测物质和显色剂的空白溶液。

×5.人眼能感觉到的光称为可见光,其波长范围是200~400nm。

×6.分光光度法的测量误差随透射率变化而存在极大值。

√7.引起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因素主要有化学因素和物理因素,当测量样品的浓度极大时,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现象较明显。

√8.分光光度法既可用于单组分,也可用于多组分同时测定。

×9.符合朗伯—比尔定律的有色溶液稀释时,其最大吸收波长的波长位置向长波方向移动。

×10.有色物质的最大吸收波长仅与溶液本身的性质有关。

×11.在分光光度法中,根据在测定条件下吸光度与浓度成正比的比耳定律的结论,被测定溶液浓度越大,吸光度也越大,测定的结果也越准确。

()√12.有机化合物在紫外—可见区的吸收特性,取决于分子可能发生的电子跃迁类型,以及分子结构对这种跃迁的影响。

()×13.不同波长的电磁波,具有不同的能量,其大小顺序为:微波>红外光>可见光>紫外光>X射线。

()×14.在紫外光谱中,生色团指的是有颜色并在近紫外和可见区域有特征吸收的基团。

()×15.区分一化合物究竟是醛还是酮的最好方法是紫外光谱分析。

()×16.有色化合物溶液的摩尔吸光系数随其浓度的变化而改变。

()×17.由共轭体系π→π*跃迁产生的吸收带称为K吸收带。

()√18.红外光谱不仅包括振动能级的跃迁,也包括转动能级的跃迁,故又称为振转光谱。

()√19.由于振动能级受分子中其他振动的影响,因此红外光谱中出现振动偶合谱带。

()×20.确定某一化合物骨架结构的合理方法是红外光谱分析法。

X射线的特性及应用

X射线的特性及应用

X射线的特性及应用科学家们逐渐揭示了X射线的本质,作为一种波长极短,能量很大的电磁波,X射线的波长比可见光的波长更短(约在0.001~100纳米,医学上应用的X射线波长约在0.001~0.1纳米之间),它的光子能量比可见光的光子能量大几万至几十万倍。

因此,X射线除具有可见光的一般性质外,还具有自身的特性。

正由于X射线的特性,使其在发现后不久,很快在物理学、工业、农业和医学上得到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医学上,X射线技术已成为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专门学科,在医疗卫生事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1.X射线的物理效应(1)穿透作用。

X射线因其波长短,能量大,照在物质上时,仅一部分被物质所吸收,大部分经由原子间隙而透过,表现出很强的穿透能力。

X射线穿透物质的能力与X射线光子的能量有关,X射线的波长越短,光子的能量越大,穿透力越强。

X射线的穿透力也与物质密度有关,利用差别吸收这种性质可以把密度不同的物质区分开来。

(右图为X射线行李检查仪)(2)电离作用。

物质受X射线照射时,可使核外电子脱离原子轨道产生电离。

利用电离电荷的多少可测定X射线的照射量,根据这个原理制成了X射线测量仪器。

在电离作用下,气体能够导电;某些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在有机体内可以诱发各种生物效应。

(3)荧光作用。

X射线波长很短不可见,但它照射到某些化合物如磷、铂氰化钡、硫化锌镉、钨酸钙等时,可使物质发生荧光(可见光或紫外线),荧光的强弱与X射线量成正比。

这种作用是X射线应用于透视的基础,利用这种荧光作用可制成荧光屏,用作透视时观察X射线通过人体组织的影像,也可制成增感屏,用作摄影时增强胶片的感光量。

(4)热作用。

物质所吸收的X射线能大部分被转变成热能,使物体温度升高。

(5)干涉、衍射、反射、折射作用。

这些作用在X射线显微镜(左上图)、波长测定和物质结构分析中都得到应用。

(右下图为澳大利亚制造的新型X射线显微镜拍摄的物体内亚结构高分辨率图像)2.X射线的化学效应(1)感光作用。

材料现代分析方法重点笔记

材料现代分析方法重点笔记

材料现代分析方法重点笔记一、材料X射线衍射分析1、X射线的性质、产生及谱线种类及机理2、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几种现象及机理3、X射线衍射方向:布拉格方程及推导,X射线衍射方法4、X射线衍射强度:多晶体衍射图相的形成过程,衍射强度影响因数及积分强度公式5、多晶体分析方法:X射线衍射仪的构造及各部件的作用,实验参数的选择6、物相分析及点阵常数精确测定二、x衍射线知识点1、X射线的本质一种电磁波(波长短:0.01-10nm)2、X射线产生原理由高速运动着的带电粒子与某种物质相撞击后淬然减速,且与该物质中的内层电子相作用而产生的。

3、X射线产生的几个基本条件(1)产生自由电子;(2)使电子作定向高速运动:(3)在电子运动的路径上设置使其突然减速的障碍物4、旋转阳极(用于大功率转靶XRD仪)工作原理:因阳极不断旋转,电子束轰击部位不断改变,故提高功率也不会烧熔靶面。

目前有100kW的旋转阳极,其功率比普通X射线管大数十倍。

5、X射线谱X射线强度与波长的关系曲线6、连续x射线谱管压很低时,例如小于20kv,X射线谱曲线是连续变化的。

7、形成连续x射线谱两种理论解释:1.经典物理学理论: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作加速运动时,电子周围的电磁场将发生急剧变化,此时必然要产生一个电磁波,或至少一个电磁脉冲。

由于极大数量的电子射到阳极上的时间和条件不可能相8/同,因而得到的电磁波将具有连续的各种波长,形成连续X 射线谱。

量子力学概念:当能量为ev的电子与靶的原子整体碰撞时,电子失去自己的能量,其中一部分以光子的形式辐射出去,每碰撞一次,产生一个能量为hv的光子,即“韧致辐射”。

大量的电子在到达靶面的时间、条件均不同,而且还有多次碰撞,因而产生不同能量不同强度的光子序列,即形成连续谱。

8、特征(标识)X射线谱当管电压等于或高于20KV时,则除连续X射线谱外,位于一定波长处还叠加有少数强谱线,它们即特征X射线谱。

9、形成特征X射线谱的理论解释:原子结构的壳层模型:特征X射线的产生机理与靶物质的原子结构有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俄歇效应
如果原子K层电子被击出,L层电子向K层跃 迁,其能量差不是以产生K系X射线光量子的形 式释放,而是被邻近电子所吸收,使这个电子 受激发而逸出原子成为自由电子-----俄歇电子。 这种现象叫做俄歇效应----AES原理(Auger Electron Spectrometry)。
KLL Auger E=EK-EL-EL
这种散射波的波长和频率与入射波完全相同, 新的散射波之间将有可能发生相互干涉--相干 散射----X射线衍射。
(b)非相干散射 1) 光电子
当入射X光子的能量足够大时,入射电子可 入以射X将射线原子的内层电子击出使其成为光电子。
光电子
若入射X射线的波长是单色(能量已知),则被
击打出的光电子的能量为:
如果能测定出样品产生的X射线波长(或能量), 则可以鉴定出样品中的元素种类(及含量)----电子 探针分析、能谱分析(EPMA,EDX)。
(4) 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a) 相干散射:
当入射光子碰撞电子后,若电子能牢固地保 持在原来位置上,则光子将产生刚性碰撞,其 作用效果是辐射出电磁波--散射波。
高速电子流
打飞的电子
(光电子)
当外来电子的能量足够高(大于K层电子的电子束缚 能),则可能吧 K层 的一个电子击飞,从而使原子处 于不稳定状态(激发态)。
激发态不是稳定态,必然自发地向稳定态过渡。 方法之一:较高能量的 L层 电子向K层跃迁。
X射线
在跃迁的过程中,前后存在能量差异,其差异即等于 K层
Auger
MgKα激发Ag得到的光电子谱
• XPS进行成分测定的特点:
. 样品最表面元素种类(及含量)的测定(信息深度 <10层原子)。较深部位元素产生的光电子很难逸 出样品表面。
. 元素的不同状态,其光电子的能量会有差异(化 学位移),因此可测定元素的不同状态---价态、 配位形式等。 例如Si的2p电子结合能: 单质硅中:99.6eV SiO2中: 103.4eV
阴极:发射电子。钨丝,高压下释放出热辐射电子。 阳极:靶(Target)。高速运动的热辐射电子突然减速并发射X射线。
阳极材料为Cu,称之为Cu靶。另外常用的还有Fe靶、Mo靶等。
(1) 连续谱(continuous wave ) (连续波长的X射线)
高速电子与阳极靶的原子碰撞时,由高速运 动突然转为停止不动,电子失去动能以光子 形式辐射,这个光子流就是X射线。
W. C. Rontgen,1894年任德国维尔 茨堡大学校长,他的大部分时间耗在 了昏暗的实验室,这位50岁的大学校 长,在1895.11.8偶然发现了一种射 线,在论文《一种新射线(初步通信)》 里,描述为“如果把手置于放电装置 和荧光屏之间,就可以看到在较淡的 手影里露出深暗的骨骼阴影。”这种 穿透力很强的射线,伦琴自己也搞不 清楚,称其为“X射线”。
= 入射线的能量- 电子在原子核外所具有的能量
由于不同元素的核外电子具有不同的能量,因 此,如能测定该光电子的能量,则可确定被照射 物质的化学成分----XPS原理(X ray Photo Electronic Spectroscopy)。 对光源的要求:固定的已知能量,常采用单色X 射线。(X射线不容易聚焦,因此样品分析时空间分辨率低)
元素 4 Be 11 Na 26 Fe 29 Cu 35 Br 55 Cs 74 W 83 Bi
Kα1 114.00 11.91 1.936 1.541 1.041
Kβ1
11.58 1.757 1.392 0.933
Lα1
17.59 13.34 8.375 2.892 1.476 1.144
Mα1
6.983 5.118
与 L层 的能级差
ΔE = EL-EK = hν
该差值能量将以X射线的形式放射出去。
λα=h/ΔE
X射线
方法之二:更高能级的M层向K层跃迁,
ΔE = EM-EK = hν
λβ=h/ΔE
显然λα >λβ
同理,由N K的跃迁形成的辐射叫γ辐射。
X射线
方法之二:更高能级的M层向K层跃迁,
ΔE = EM-EK = hν
电子运动的动能 X光能
设电子的动能为 =eV,若一个电子的动能 全部转化成X光子的能量,则:
=hν= h c /λ
λs = h c / max 这时该光子将具有最短的波长λs。
在实际的能量转化中,绝大多数电子,都有 能量损耗,即 ≤ max, 因此λ≥λs。
实际形成:以λs为最短波长的连续谱线。
(2) 特征谱(单色谱)(特征波长的X射线)
(characteristic X ray)
从原子物理学知道,原子内的电子按照鲍
林不相容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分布在各个能级 上(电子轨道),用记号K、L、M、N……表示。 K层最靠近原子核,能量最低,稳定性最强(电 子束缚能最高)。
例如:Na11的原子结构中电子的壳层分布
• 俄歇电子的能量: EKLL=EK-EL-EL
被电离的电 子
跃迁的电 子
变成Auger 电子的电子
俄歇电子的能量只取决于原子本身,而与激发光 源无关,因此一般的俄歇电子谱仪采用电子束作 为光源(电子束能量高,且容易聚焦,因此空间分辨率高)。

种 元 素 的 俄 歇 电 子 能 量
• 平均俄歇电子产额随原子序数的变化
至于Kβ射线,因其波长差异较大,必须设 法去掉和消弱其强度。
典型的X射线谱 (含连续谱和特征谱)
几种常用阳极靶材料的特征谱参数
(3) 特征X射线波长与阳极材料的关系
式中 λ —— 某线系(α、β)的特征射线的波长 Z--原子序数 K, —— 为给定的线系的常数。
不同元素的特征X射线波长(Ǻ)
• X荧光产额ω与俄歇电子产额α之间满足 α+ω=1
一般地,较轻的元素,产生俄歇电子 的几率较大,பைடு நூலகம்较重的元素则产生X荧光的 几率较大。
• 14号以前的元素,采用KLL俄歇电子 • 14-42:LMM俄歇电子 • 42号以后的元素:MNN或MNO俄歇电子
• 一般来说,俄歇电子谱仪对轻元素的分析 更为有效。
λβ=h/ΔE
显然λα >λβ
同理,由N K的跃迁形成的辐射叫γ辐射。
由于K层电子缺失、电子跃迁形成的X射线称K系 X射线,即Kα、Kβ、及Kγ射线。
由: λ=h/ΔE
可知
不同的原子,各轨道间的能量差不同,因此,所产
生的Kα、Kβ、及Kγ波长不同。即波长取决于原子 序数,称之为特征谱。
一般来讲,轨道越靠近,发生跃迁的几率越大,
• 有机化合物化学位移举例
2) X荧光 光电效应发生后,原子的内层电子缺失,成激
发状态, 激发态 稳定态
和前面讲述的X射线产生的原理一样,将产生X 射线,称之为二次X射线--荧光辐射。
该X射线的波长,完全取决与物质中的原子类 型,而入射线可为单色,也可为白色。
若测定该二次射线的波长,即可得到物质的化 学组成----XRF原理(X-Ray Fluorescence Spectrometer )。
式中K为常数, λ为X射线的波长,Z为物质的 原子序数, μ为吸收系数,ρ为物质的密度。
μ/ρ为称质量吸收系数,记为μm 。
由公式可知,μm随原子序数及X射线的波长急 剧增大,但其增大的过程很有意义,见下图:
μm出现台阶状跳 跃的原因(用光 电效应来解释):
1) 波长恒定, μm随原子序数的 变化;
Mo靶的X射线谱
连续光谱又称为“白色”X射线。连续光谱 的短波限λs只决定于X射线管的工作高压,即 只取决于高速电子流的运动速度,而与靶无关。
λs = h c / max = h c / eV
代入各个参数后得到:
λs = 12.395/V; V的单位为kV, λs的单位为 Ǻ
(angstrum)
2) 元素恒 定, μm随波 长的变化
吸收系数的应用--滤波片: 对原始X射线进行过滤,目的是滤掉β射线。
例如对Cu靶产生的X射线,原始的特征 线强度分布为
Iα1:Iα2:Iβ = 100:50:13.8
用Ni滤波片“过滤”后,强度分布为: Iα:Iβ = 500 :1
25:Mn
26:Fe
27:Co
即 Iα > Iβ > Iγ
另外: IK > IL > IM
在L→K跃迁产生Kα辐射时,由于L电子层有三个 亚层,三个亚层之间有微小的能量差异。能发生电 子跃迁的是第二和第三亚层。
ΔE1 = EL2-EK = hν= hc/λα1
ΔE2 = EL3-EK = hν= hc/λα2
所产生的Kα射线就分为Kα1和Kα2。其波 长有微小的差异。
至于Kβ射线,因其波长差异较大,必须设 法去掉和消弱其强度。
通常情况下,在特征谱中,Kα1、Kα2、 Kβ的强度分布如下:
Iα1:Iα2:Iβ:=100:50:13.8
由于 Kα1、Kα2的波长很接近,所以在很 多情况下,都是按二者的加权平均值作为Kα 射线的波长,计算方法如下:
λKα = (2λKα1 +λKα2 )/3
28:Ni
在CuKa射线照射下, 吸收比较大,即产生 较多的荧光散射,因 此对于含大量这些元 素的物质,衍射效果 不好。
解决方法:换FeKa, 波长1.9374A
作业五
1. 以Cu靶为例,简述Kα1、Kα2、Kβ射线的产生原理。
2. 试论述物质对于X射线的吸收(吸收系数与原子序数、 波长的关系)
3 当激发L系特征X射线时,能否同时产生K特征X射线? 反之,当激发K系特征X射线时,能否同时产生L系特 征X射线?为什么?
• 也是一种针对样品最表面的元素进行分析。
• 1例Cr-Mo-V合金的俄歇电子图谱 (括号内为电子能量eV)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