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表29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击实试验结果汇总

合集下载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试验段总结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试验段总结

基层试验段成果总结一、施工简况本段起点桩号为K29+003终点桩号为K52+445.32,路线全长23.442Km。

根据施工设计图的要求路面基层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厚度38cm,分两层摊铺,半幅宽度上基层18.45m,下基层18.75m。

为了尽早开展路面基层施工,提供大规模作业相关技术数据,我分部在2017年3月6日进行了水泥稳定碎石试验段的施工,具体桩号为K38+700〜K39+000左幅,试验段为第一层,铺筑厚度为19cm。

其中K38+700-K38+850段采用4%水泥量水稳碎石进行摊铺,设计最大干密度为2.472g/cm3,最佳含水量4.4%,;K38+850-K39+000采用3.8%水泥量水稳碎石进行摊铺,设计最大干密度2.456g/cm3,最佳含水量4.4%。

混合料采用一台WB600拌和楼进行拌和。

施工时,混合料的摊铺采用三台摊铺机进行,松铺系数暂取1.30,压路机采用英格索兰100—台、三一重工220四台、徐工XP261胶轮一台。

为确保施工质量,为今后大面积的施工提供依据,特将本段试验段总结如下:二、试验段目的1、验证施工的集料配合比:2、确定材料的松铺系数;3、确定标准施工方法;摊铺方法和适用机具;水泥剂量、含水量的合理控制;压实机械的选择和组合,压实的顺序、速度和遍数;4、验证混合料的质量和稳定性。

总工:魏义娟 实验室主任:冯春试验室试验员:高保生 施工员:谢和林5、检验施工组织和施工工艺的合理性和适应性。

三、施工前准备工作1、技术准备(1)在试验段开工前已对技术、质量、试验、测量、资料、安全、设备等施工人员进行了技术交底。

(2)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试验检测报告,已由监理工程师审核批复。

(3)所施工段落的底基层经三阶段验收合格。

(4)对沿线水准点和导线点进行复测,进行现场放样后,上报监理工程师审核。

2、机械设备配置(1)拌合设备:水泥稳定碎石拌合机1座。

(2)摊铺设备:摊铺机三台。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试验路铺筑总结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试验路铺筑总结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试验路铺筑施工总结XXXXXXXX路面工程第一合同项目经理部年月日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试验路铺筑总结经过充分准备,3月11日,我项目部在K96+070~K96+340段左侧进行了水泥稳定碎石下基层试验路段铺筑,铺筑长度为270米;试验路段铺筑于12:30分开始,17:30分结束,经全体参战员工及驻地监理的共同努力,试验路取得了圆满成功。

现将本次试验路铺筑情况总结如下:一、人员组织二、机械设备三、材料准备1、水泥:采用徐州巨龙水泥总厂“巨龙”牌32.5#缓凝水泥;2、碎石:采用安徽省三源物资有限公司生产的1#、2#、3#、4#玄武岩碎石。

四、施工配合比在施工前到选定材料生产厂家取样送到东南大学道桥试验室作配合比试验,并将试验结果上报驻地办、总监办审核批准后采用。

由于业主下文要求换水泥,目前“巨龙”牌水泥的配合比还未出结果,暂采用“珍珠”牌水泥的配合比,将水泥换为“巨龙”牌32.5#缓凝水泥。

确定的生产配合比为:施工时先进行试拌,先检测原材料的含水量,根据批准的配合比确定各料斗电机转速,然后送料;送料时分别称量拌缸中不同规格的碎石、水泥、水的实际重量,并根据其与理论重量的误差对拌和机进行调试,直至计量准确为止;并由此确定各种材料的生产配合比例。

五、施工工艺1.施工准备对铺筑完成的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按照交通部公路工程质量检评定标准对各项工程技术、质量指标逐一检查,包括压实度、高程、横坡、宽度、厚度、强度等必须符合规范要求,完全符合要求后方可作为试验路铺筑段。

在试验路铺筑前将底基层表面浮尘及浮石清扫干净。

2.施工放样用全站仪按10m间距放出路线中桩,再由各中桩沿横断面方向14m放出边部控制点,用白灰划出底基层摊铺边线;并据此安装固定钢模、打好挂线钢钎;然后用水准仪测量各控制点实际高度,再根据设计高程和经验松铺系数(底基层松铺系数)计算出铺筑高度,在固定钢钎上作好控制标高的标记,并据此张拉钢丝。

试验段总结报告(水泥稳定碎石)

试验段总结报告(水泥稳定碎石)

试验段总结报告我标段于2002年8月6日在K4+029 ~ K4+209处进行水泥稳定碎石试验段的施工。

主要施工工艺为集中厂拌,带红外线传感器自动找平的摊铺机摊铺。

通过试验段的施工我们取得了一些数据及施工经验,现做如下总结:一、准备工作1、碎石:采用济源五龙口料厂石料,对每批进场石料都要经过试验室的严格检验,合格产品才允许进场。

2、水泥:采用济源太行水泥厂32.5R散装水泥,初凝时间7小时,终凝时间9小时。

对每批进场水泥要根据规范要求进行检验,决不允许不合格产品进场。

3、配合比设计:通过试验确定每种材料在混合料中所占的比例,确定水泥剂量,试验延迟时间对混合料强度和干密度的影响曲线,从而确定合适的延迟时间。

4、将已验收合格的二灰土顶面进行清理,清除浮土和杂物,洒水微湿。

二、数据总结通过实验段的施工,得出如下数据:1、通过实测得出松铺系数为1.221。

2、通过试验段施工确定合适的施工配合比为理论配合比为:水泥:1-3碎石:0.5-1碎石:石粉:水=4:45:27:28:5.82施工配合比为:水泥:1-3碎石:0.5-1碎石:石粉:水=5.0:40:27:33:64、确定每一作业段长度500m — 700m (半幅)。

5、通过实验段施工确定碾压机械组合:振动压路机YZ16B一台,YZ18B一台。

碾压遍数为静压二遍,振动三遍。

6、通过试验段施工对厂拌设备进行检修和调试,确定合适的拌合参数:稳定土厂拌设备出料速度为每小时250t,拌合时间为50秒;7、正式施工前通过试验段施工对摊铺机的结构参数进行调整,确定熨平板宽度与拱度。

熨平板宽度调整为7.5米,随后调整其拱度。

经过试铺检验,现场测量标高及拱度,可以满足规范要求。

三、施工放样1、恢复中线,每10m放一中桩,并钉钢钉,然后用钢尺放出边线桩。

7、全面复测二灰土底基层的高程,对局部高出允许误差部分进行人工处理,以保证水泥稳定碎石的厚度;对局部低洼处不在处理,留待上碎石时填补。

水泥稳定碎砾石基层试验段总结报告

水泥稳定碎砾石基层试验段总结报告

K合同段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试验段总结报告一、试验段实施方案1、试验段施工的主要目的进行试验段施工,主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①确定拌和站成品料含水量的控制标准,使操作人员对最佳含水量下的拌和料有一个感性认识。

②确定摊铺料的松铺系数。

③确定碾压设备的型号、碾压方法和最少碾压遍数。

④通过铺筑试验段和对试验段成品质量进行检验,发现施工工艺的不足之处,以便在今后施工中改进。

2、试验段的位置选择K1167+300~K1167+370长70m区段右幅为试验段,该段设计水泥稳定碎砾石基层的平均厚度为18㎝。

3、试验段施工前的准备工作①材料准备碎砾石采用最大粒径37.5mm连砂石、0~20mm碎石、5~10mm 卵碎石,根据筛分试验结果按比例掺配,以达到施工技术规范要求的级配。

水泥采用325#普通硅酸盐水泥,具备出厂合格证并经试验证明质量合格。

②施工机具准备试验段施工机具如下表:③劳动力准备拌和站配备的劳动力数量:工长1人、拌和司机2人、修理工1人,普工20人,共24人;施工现场配备的劳动力数量:工长1人,测工3人,普工10人,共14人。

④技术准备开始拌和前试验室测定集料含水量,经换算后开出施工配料单,拌和站据此配料拌制混合料。

技术室提前做好下承层的高程、横坡、宽度检验,如发现下承层偏高则局部预先铲除。

施测边桩和高程控制桩,并按松铺系数1.30进行高程测设。

4、施工方法与检测安排①混合料拌和采用人工配手推车运送集料,拌和机拌和。

集料按规格分堆存放,按实际施工的每盘配合比分别过秤后,送进拌和机,水泥按包数计量。

现场试拌小部分混合料后,试验室检测含水量,根据检测结果调整加水量。

为保证拌和均匀,每盘拌和的时间(从加水时算起)不少于3min。

试验室在拌和站随机抽取成品料制作无侧限抗压强度试件。

②成品料运输采用1t自卸车运输,运输能力能够满足要求。

成品料运至试验段后,倒车行驶,从K1167+300向大里程方向卸料。

③摊铺人工摊铺成品料。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试验段总结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试验段总结

水泥稳定碎石上基层试验段总结一、试验段总体情况目前,我项目部路面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人员、机械、材料等均已进场,拌和设备经计量部门标定合格并经过监理调试验收,摊铺、碾压等设备已检修完好,级配碎石底基层各项技术指标符合设计要求。

为了优化施工工艺,确定最佳的机械组合、摊铺速度、合理碾压区段长度、碾压方式、碾压遍数以及水泥稳定碎石施工终了的时间极限,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更加充分合理的安排人员、机械,确保整体施工高效快速。

我合同段于2007年7月13日在K22+700—K23+000段完成了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试验段的施工,通过现场控制并采集数据,获得了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的最佳机械配合、松铺系数、摊铺速度、碾压遍数、实测项目、人员管理等方面的数据,证明试验段是成功的,使用的施工工艺能够指导以后的流水式生产、全日连续施工。

二、试验段位置及自检数据试验段位置为K22+700—K23+000全幅。

1、压实度:检查6处,合格6处,合格率100%2、平整度:检查3处*30尺,合格30尺,合格率100%3、纵段高程:检查6断面6处,合格6处,合格率100%4、宽度:检查6处,合格6处,合格率100%5、厚度:检查8处,合格8处,合格率100%6、横坡度:检查6个断面,合格6个断面,合格率100%7、强度:检查2组,合格2组,合格率100%8、松铺系数确定为1.259、外观平整密实、无坑洼、无明显离析,施工接茬平顺稳定后附自检资料三、水泥稳定碎石上基层施工组织1、人员组织试验段的施工是关系后续施工能否保证质量的关键,试验段施工成立质量管理小组,由项目经理总体负责,项目总工负责现场总体,拌和、运输、摊铺、碾压、养生分别设专人盯岗,且现场配备主要技术管理人员施工员3名、测量员4名、试验员3名、质检员2名全过程对各项技术参数进行控制和检测,另外现场配备民工20名,负责配合机械施工。

主要施工管理和技术人员一览表见附表1。

2、机械组织遵照合同要求,结合水泥稳定碎石试验段的施工特点,为后续工程配备了拌和站1台、装载机2台、自卸汽车15辆、平地机1台、推土机1台、压路机2台、洒水车2辆等足够数量和性能符合要求的机械设备。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实验段工作总结报告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实验段工作总结报告

XX境改建工程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试验段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实验段工作总结报告
我标段为保证施工质量,并本着精心组织、科学管理安排施工进度计划,组织连续均衡地生产和工序衔接,做到紧张有序,确保工程质量,尽量缩短工期。

并做到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设备,提高机械化、标准化施工工作业水平。

在指挥部和总监办的指示下,依据公路施工技术规范,于20XX年10月5日进行了我标段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实验铺筑工作,现将工作总结如下,以在以后的施工过程中启到一个指导作用。

一、试验段概况
起止桩号:K19+250---K19+550
工程量:长300M,宽9M共计工程量2700M2
二、试验路段施工组织
1、人员组织:技术负责人(),施工负责人(),驻地监理工
程师(),试验监理工程师(),试验人员(),测量人员(
),民工20人。

2、设备:9米宽摊铺机一台,18T振动压路机两台,光面
压路机一台,洒水车一台。

3、检测仪器:全站仪一台,水准仪一台,50M卷尺一把,
EDTA测灰剂量实验仪器一套,灌砂法测压实度仪器一
套。

三、试验路段所取得的经验数据:
1、集料配合比(水泥剂量6%):
10-20mm碎石:5-10mm碎石:石粉=30:45:25
2、施工最佳碾压含水量5%
3、松铺系数:1.3
4、松铺厚度:23.5厘米
5、碾压遍数:振动压路机快跑稳压一遍,大振4遍,三轮光面压路机碾压2遍
二零零二年十月五日。

最新水泥稳定碎石基础试验段总结

最新水泥稳定碎石基础试验段总结

最新水泥稳定碎石基础试验段总结
本文旨在对最新水泥稳定碎石基础试验段进行总结。

本试验旨在评估水泥稳定碎石基础的力学性质和工程性能。

以下是试验的主要结果和总结:
试验设计
1. 试验使用了特定配比的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

2. 试验设置了不同的水泥含量、膨胀剂含量和固结时间。

3. 试验对各组样品进行了压实试验和变形性能测试。

试验结果
1. 水泥稳定碎石基础的抗压强度随着水泥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当水泥含量达到一定比例后,抗压强度趋于稳定。

2. 膨胀剂的添加对水泥稳定碎石基础的抗压强度和变形性能有一定影响。

适量的膨胀剂可以提高基础的抗压强度和降低变形率。

3. 固结时间对水泥稳定碎石基础的抗压强度和变形性能有显著影响。

较长的固结时间可以提高基础的力学性能。

试验总结
综合以上试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总结:
1. 水泥稳定碎石基础的抗压性能受到水泥含量、膨胀剂的添加和固结时间的影响。

2. 合理的水泥含量和膨胀剂添加量可以提高基础的力学性能。

3. 需要根据具体工程要求和材料条件选择合适的水泥含量和膨胀剂添加量。

4. 在设计水泥稳定碎石基础时,应考虑固结时间对基础性能的影响。

以上为最新水泥稳定碎石基础试验段总结。

根据以上结果和总结,可以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实践验证以获得更准确的结论和适用性。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根据题目描述进行总结,没有具体试验数据支持,仅供参考。

*。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试验段总结报告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试验段总结报告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试验段总结报告一、试验目的:二、试验方法:1.材料选择:本次试验采用的水泥、碎石材料符合相关标准,其中水泥采用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碎石材料采用规格符合要求的再生混凝土碎石。

2.施工工艺:试验段的基层施工采用机械铺设,碎石经过预处理后均匀铺设,然后在碎石表面喷洒水泥浆料,并进行辊压。

压实完成后,进行养护,并观察试验段的变形和破坏情况。

3.监测指标:对试验段进行力学性能和工程效果的监测,包括试验段的强度、变形、抗裂性能等指标的测试和分析。

三、试验结果与分析:1.力学性能:试验段经过养护后,试验结果表明其力学性能良好。

经抗压试验得知,试验段的抗压强度达到了设计要求,满足道路使用的承载力要求。

同时,试验段的抗折强度和抗冻性能也符合相关标准,能够在负荷和恶劣环境下保持稳定。

2.变形观测:试验段在加载过程中,变形主要集中在表面和边缘部分,中心位置变形相对较小。

经测量得知,变形值符合设计要求,且变形速率较慢,表明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变形控制能力。

3.抗裂性能:试验段经过加载后,表面未出现明显的裂缝,说明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具有较好的抗裂性能。

然而,部分观察到试验段边缘处出现少量的裂缝,可能是边缘约束条件不足导致的,需要进一步改进。

四、工程效果评价:本次试验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在力学性能、变形特性和抗裂性能方面表现良好,满足了道路基层的要求。

基于试验结果,可以推断该材料在实际工程中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仍需注意边缘约束和养护等细节,以进一步优化材料性能和延长使用寿命。

五、总结与建议: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是一种经济、环保且可行的基层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

本次试验结果表明,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可以满足道路基层的要求,并具有较高的工程效果。

但在实际应用中,应注意边缘约束和养护等细节,以进一步优化材料的性能并延长使用寿命。

建议今后可以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在更广泛范围内进行试验和观测,以便更好地评估其性能和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