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步骤及注意事项
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说明书

5%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1、JTG E42-2005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2、JTG E51-2009 《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3、JTJ 034-2000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二、设计要求1、二级公路路面基层;2、水泥剂量5%;3、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指标≥ 3.0MPa,压实度≥98%。
三、原材料说明1、水泥:XX P.C 32.5复合硅酸盐水泥;2、碎石:XX料场;经筛分确定按大碎石∶小碎石∶石屑=40%∶25%∶35%;掺配后级配满足设计要求,压碎值指标为13.7%;3、水:日常生活用水。
四、配合比设计步骤1、确定水泥剂量的掺配范围依据设计要求,水泥剂量为5%。
2、确定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将5%水泥剂量的混合料,按JTG E51-2009《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击实试验方法(T0804-1994)确定混合料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其结果如下表(详细见后附表)5%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击实试验结果水泥剂量(%) 5最佳含水率ωopt(%) 4.7最大干密度ρd (g/cm3) 2.3783、测定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1)计算各材料的用量按规定制做150mm×150mm试件9个,预定压实度K为98%,计算制备单个试件的标准质量m0:m0=ρd V(1+ωopt)K=2.378×2650.7×(1+4.7%)×98%=6467.6 g考虑到试件成型过程中的质量损耗,实际操作过程中每个试件质量增加1%,即m0'=m0×(1+1%)=6467.6×(1+1%)=6532 g每个试件的干料总质量:m1=m0'/(1+ωopt)=6532/(1+4.7%)=6239 g每个试件中水泥质量:m2=m1×α/(1+α)=6239×5%/(1+5%)=297 g每个试件中干土质量:m3=m1-m2=6239-297=5942 g每个试件中的加水量:m w=(m2+m3)×ωopt=(297+5942)×4.7%=293 g故配制单个5%水泥剂量的试件各材料的用量为:水泥:m2= 297 g 水:m w=293 g大碎石:G大=5942×40%=2377 g小碎石:G小=5942×25%=1486 g石屑:G屑=5942×35%= 2080 g2)制备试件按上述材料用量制做试件,进行标准养生。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报告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报告
1.确定基层的设计要求:根据路面的使用要求和设计要求,确定基层
的强度等级和稳定性要求。
2.确定碎石的级配范围:根据基层的设计要求,确定合适的碎石级配
范围,以满足基层的强度和稳定性要求。
3.确定水泥用量:根据基层的设计要求和碎石级配范围,通过试验确
定水泥的用量,以达到基层的强度和稳定性要求。
4.确定水胶比:根据水泥用量和碎石级配范围,通过试验确定水胶比,以保证水泥的充分反应和碎石的骨料填充效果。
5.进行配合比试验:根据确定的水泥用量和水胶比,进行配合比试验,通过试验结果确定最终的配合比。
在进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试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确保试验的可重复性和准确性:重复进行试验,确保结果的可靠性
和准确性。
2.注意试验条件的控制:控制试验环境和试验条件,确保试验结果符
合实际施工条件。
3.注意水泥的质量控制:水泥的质量对基层的稳定性和强度有重要影响,必须保证水泥的质量符合要求。
4.注意基层材料的加工和贮存:基层材料的加工和贮存条件对配合比
试验结果有影响,必须保证材料的质量和稳定性。
通过合理的配合比设计和试验,可以确定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最佳配合比,提高基层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同时,配合比设计也为施工提供了指导,保证基层工程的质量和性能。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是路面工程中重要的环节,对保证路面的耐久性和使用性能具有重要作用。
水稳碎石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1.1水泥
用于水泥稳定碎石的水泥应进行常规的物理力学性能试验,包括:细度、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及胶砂强度,其中初终凝时间应作为水泥稳定碎石层用水泥的主要控制指标,由于其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较为明显,因此水泥试验室及水泥标准养护箱的温湿度一定要严格控制。
1.2集料
用于水泥稳定碎石层的集料应进行的试验项目有:颗粒分析(级配)、碎石的压碎值、集料中0.5mm以下颗粒的液限及塑性指数等。碎石中细长扁平颗粒的含量试验,规范中没有要求,可根据具体工程项目的补充规定进行。另外,规范中对单粒级集料含泥量(<0.075mm颗粒含量)虽未做要求,但通过该项试验可以确定按一定比例合成后的混合料矿料中<0.075mm颗粒的含量是否超标。
水稳碎石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水泥稳定碎石层在路面面层与路基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而且在路面工程的工作量中占有比较大的比例,为此设计经济合理的配合比显得尤为重要。随着高等级公路施工经验的积累,通过对水泥稳定碎石层出现的如跳子、松散、裂缝等主要病害的分析,业内许多专家对水泥稳定碎石中水泥剂量、细集料的掺量、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率的确定、混合料延迟时间的控制等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下文通过总结福建省内福宁、京福、泉三等高速公路的施工经验,对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过程应完成的试验项目及注意事项加以探讨,以供参考。
2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试验
2.1级配组成设计
根据各种规格集料的颗粒分析结果,通过调整不同规格集料的掺配比例组合出符合规范要求的级配,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种材料的比例应尽可能与碎石场生产的不同规格材料的比例协调,避免造成施工中某一规格的集料数量不足,而另一规格的集料又有大量的剩余。当混合料矿料中0.5mm以下颗粒的液限及塑性指数超标时,细集料(<4.75mm)部分可考虑采用石屑与洁净的天然砂掺合使用,以降低矿料中0.5mm以下颗粒的塑性指数,减少水泥稳定碎石层收缩裂缝的产生。表1所列为京福福州段FB2标下湖路段采用不同的配合比铺筑的水泥稳定层试验段的比较情况,对应的水泥剂量为3.0%,比较得出,细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及施工注意事项

技术关键 。本文结合南邓高速公路工程实例进行 了 论述 , 旨在供 同类 工程 设计 与施 工进行 参考 。
1 工 程概 况
试验结果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 . 5
2 9 . 3 5 h 2 0 m i n 6 h 2 5 m i n 合格
6 . 5
3 6 . 0
河南省南阳周营至万新庄高速公路是交通部规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因其具有整体性强、 承载力 高、 刚度 大 、 水 稳性及 抗 冻性好 、 原材 料来 源广 、 造 价
低廉 等优 点且 能够很 好 地适应 各种 交通 条件 和 自然
于4 2 . 5 , 宜采 用 3 2 . 5 ( 当采用 3 2 . 5强 度 等 级 的水
泥, 设计水泥剂量不能满足基层的强度要求时 , 可考 虑采用强度等级为 4 2 . 5的水泥) 。 经试 验最 终选定 南 阳水泥 股份 有 限公 司生 产 的 蒲山牌普通硅酸盐 3 2 . 5 水泥。所检的各项指标均 满足要求 , 水泥试验结果见表 1 。
了原材料 的选择 和混合料 的配制 , 以及在施工应 用中的 注意事项 。
关键 词 : 水泥稳定碎石 ; 基层 ; 配 合 比设 计
中图分类号 : U 4 1 6 . 1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 6 7 3— 6 0 5 2 ( 2 0 1 3 ) 0 6— 0 o 4 4— 0 3
吴欲晓 :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 比设计及施工注意事项
・ 4 5・
就是在确定粗集料、 细集料、 水 泥相互配合的最佳组 成 比例的基础上合理择定水泥剂量 , 使之既能满足 规范的技术要求又符合经济合理的原则 。 根据 《 指 南》 及《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 J T J 0 3 4— 2 0 0 0 ) 的有关规定 , 以及南邓高速公路 的 有关施工设计文件及 相关施工实例 的参考资料 , 结
5%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说明

5%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1、JTG E42-2005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2、JTG E51-2009 《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3、JTJ 034-2000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二、设计要求1、等外公路路面基层;3、测定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1)计算各材料的用量按规定制做150mm×150mm试件9个,预定压实度K为98%,计算制备单个试件的标准质量m0: m0=ρd V(1+ωopt)K=2.31×2650.7×(1+5.4%)×98%=6324.7 g考虑到试件成型过程中的质量损耗,实际操作过程中每个试件质量增加1%,即m0'=m0×(1+1%)=6324.7×(1+1%)=6387.9g每个试件的干料总质量:m1=m0'/(1+ωopt)= 6387.9/(1+5.4%)=6060.7 g 每个试件中水泥质量:m2=m1×α/(1+α)=6069.7×5%/(1+5%)=288.6 g 每个试件中干土质量:m3=m1-m2=6060.7-288.6=5772.1 g 每个试件中的加水量:mw=(m2+m3)×ωopt=(288.6+5772.1)×5.4%=327.3 g 故配制单个5%水泥剂量的试件各材料的用量为:水泥:m2= 288.6 gZa参五、确定试验室配合比经试验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故按上述击实结果计算每立方米各材料用量。
由击实得最大干密度为2310kg/m3,每立方米材料的干料质量为2310kg,故每立方米水泥质量为2310×5%÷(1+5%)=110kg,每立方米干土质量为 2310-110=2200kg每立方米大碎石质量为2200×65%=1430kg每立方米石屑质量为2200×35%=770kg每立方米水质量为2310×5.4%=124.7kg故确定试验室配合比为水泥∶碎石∶石屑∶水=110∶1430∶770∶793∶124.7。
试述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及注意事项

工作探索试述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及注意事项程镌(太原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山西太原030000)摘要:水泥稳定级配碎石的定义在2015年颁布的《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中明确规定:以水泥为结合料通过加水与 被稳定材料共同拌和形成的混合料,包括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水泥稳定级配砾石、水泥稳定石屑、水泥稳定土、水泥稳定砂 等。
阐述了水泥稳定级配碎石配合比设计和调整的意义,指出了级配曲线的材料空间分析、级配曲线的综合要求、取样代表 性对配合比设计的影响,论述了配合比调整设备、材料、控制参数、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加强以上要素的控制有利于水泥稳 定级配碎石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是基层设计中最常用的结构类型,水 泥稳定级配碎石的级配设计和调整是路面质量的重要保证, 提高配合比的合理性和稳定性是路面质量的有力措施。
1配合比设计的探讨1.1水泥稳定级配碎石级配曲线的材料空间分析水泥稳定级配碎石配合比设计的过程中,大多数设计者 多注重设计过程,对原材料的种类以及力学空间搭配进行忽 视。
对于材料的种类以及类型而言,材料的设计结果是固定 的。
同样的级配曲线会有不同的性能,在室内进行标准试验 比对进行验证。
连接方式:现浇连接+PCF⑷新型建筑体系(天津大学)全装配式建筑(挪威、华中科大)连接方式:螺栓连接3.2中国钢结构体系装配式建筑的构型(1)钢结构模块砼核心筒体系(镇江威信)⑵钢框架剪力墙体系混凝土剪力墙(杭萧钢构)钢板剪力墙(远大可建)(3) 钢框架支撑体系(远大可建)(4) 钢管组合柱钢框架体系(天津大学)(5) 钢管束组合剪力墙体系(杭萧钢构)4中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的主要问题4.1虽然早在1999年我国便陆续出台了一些住宅产业 化的意见和政策,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住宅产业化 进程还有巨大的差距。
我国的住宅产业化呈现出:起步晚、普及率低、科技含量低的特点。
住宅产业化在国内有一定推 广,大部分涵盖住宅产业化类别企业均只考虑推广自身优势 部分,没有形成行业整体力量来共同推进住宅产业化;且未 形成统一的技术标准,市场和客户对于住宅产业化了解程度 参差不齐,认知差异极大。
图文水泥稳定碎石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要点(最新word可复制)

1.1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特点及普通规定1.1.1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特点水稳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及施工工艺成熟,材料来源广,具有强度高、养生期短、水稳定性好等优点。
但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路面结构反射裂缝问题向来困扰着泛博道路工作者,为提高水泥稳定碎石材料本身的抗裂性能,主要有两种途径:①配合比设计采用振动成型骨架结构(基本不影响强度) 。
②采用低剂量水泥稳定碎石(影响强度) 。
对于路面基层,因其作为路面结构的主要承重层,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并具备板体好,水稳定性强等特点。
因此,要求在不影响混合料强度的同时提高其抗裂能力。
半刚性材料基层按其组成结构状态分为骨架密实结构、骨架空隙结构、悬浮密实结构和均匀密实结构四种类型。
所谓骨架密实型结构是以连续级配粗集料形成相互嵌挤的骨架,以水泥及细料填充骨架的空隙,形成一种骨架嵌挤密实结构的无机结合料。
骨架密实结构采用振动成型设计方法,具有强度高、水泥剂量低等特点,可以较好地解决强度与抗裂能力之间的矛盾。
为了减少基层的开裂,采用粗集料用量多、水泥用量低、强度高的骨架密实型水稳碎石基层是最好的选择。
表 4- 1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与其他基层回填材料的优缺点对照1.1.2 普通规定(1)采用集中厂拌混合料,采用摊铺机摊铺、压路机碾压的工 艺施工。
(2)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采用干质量配合比计算, 以集料为 100, 水泥剂量外加的外比表示。
(3)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施工期宜在冰冻(-3℃~-5℃)到来半 个月至一个月前结束,并尽量避免在高温季节施工。
(4)水泥稳定碎石结构层施工时,应遵循下列规定: ①配料应准确,拌和应均匀; ②混合料摊铺应均匀,减少离析;③严格控制基层的压实厚度和高程,横坡应与面层一致; ④应在混合料略大于最佳含水量约 1 个百分点时进行碾压,直 到达到重型击实试验确定的不小于 98%压实度。
冷再生可以充分利用铣刨 废料节省材料并有 利于环境保护养生时间较长,而 且强度比普通水泥 稳定碎石偏低580 水泥稳定碎石工艺工序成熟,与原结构层匹配,承 载能力强,造价低养生时间较长,易 产生干温缩裂缝280 C20 混凝土强度很高,施工方便养生时间较长,易 开裂,相比水稳碎 石,性价比较低480 ATB 具有很强的柔性和 变形能力,延缓路 面反射裂缝的发 生;与沥青混凝土 面层粘结坚固;无需养生 全柔性路面在重型 施工车辆荷载作用 下易产生较大的车辙780回填材料优点缺点1m 3造价(5)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应采用专用的粒料拌和机集中厂拌生产。
水泥稳定层配合比设计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一、基层用水泥稳定级配碎石配合比设计依据:1、《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2、《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3、施工图纸设计。
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要求:1、设计强度: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混合料压实度≥97%,7天抗压强度≥3MPa;2、水泥:初凝时间3h以上和终凝时间较长(宜大于6h)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为P.O 42.53、水泥剂量:集中厂拌法中粒土水泥的最小剂量不小于3%;4、碎石:最大粒径为25mm,压碎值不大于30%,针片状宜不大于20%;5、液塑限:液限小于28%,塑性指数小于6。
三、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材料:1、根据《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中表 6.2.4规定,采用1号级配。
如下:根据设计要求,碎石选用反击式破碎机扎制的碎石,碎石的最大粒径为25mm,规格为16~25mm,5~16mm,0~5mm三种规格。
2、级配碎石原材料筛分试验结果:3、计算合成及调整后碎石料筛分试验结果:通过集料计算合成、调整,各规格比例如下:16-25mm40%,5-16mm25%,0-5mm35%。
5、水泥水泥为贵州省大方县永贵水泥厂生产的P.O 42.5型水泥。
四、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水泥剂量:1、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配合比的标准击实试验结果确定:5个不同水泥剂量标准击实试验结果2、根据5个不同水泥剂量,成型混合料试件:混合料制件所需各种原材料数量计算结果3、无机结合料无侧限抗压强度结果根据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推荐5.0%水泥剂量为水泥稳定层配合比水泥剂量。
五、水泥剂量标准曲线1、混合料的组成计算:制备水泥剂量为0%、2.0%、4.0%、6.0%、8.0% 五种试样,每种水泥剂量计算材料用量如表:2、水泥剂量标准曲线根据水泥剂量标准曲线,水泥剂量5%时,EDTA 消耗量为18.1ml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步骤及注意事项水泥稳定碎石层在路面面层与路基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而且在路面工程的工作量中占有比较大的比例,为此设计经济合理的配合比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高等级公路施工经验的积累,通过对水泥稳定碎石层出现的如跳子、松散、裂缝等主要病害的分析,业内许多专家对水泥稳定碎石中水泥剂量、细集料的掺量、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率的确定、混合料延迟时间的控制等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
下文通过总结福建省内福宁、京福、泉三等高速公路的施工经验,对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过程应完成的试验项目及注意事项加以探讨,以供参考。
1 原材料试验
1.1 水泥
用于水泥稳定碎石的水泥应进行常规的物理力学性能试验,包括:细度、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及胶砂强度,其中初终凝时间应作为水泥稳定碎石层用水泥的主要控制指标,由于其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较为明显,因此水泥试验室及水泥标准养护箱的温湿度一定要严格控制。
1.2 集料
用于水泥稳定碎石层的集料应进行的试验项目有:颗粒分析(级配)、碎石的压碎值、集料中0.5mm以下颗粒的液限及塑性指数等。
碎石中细长扁平颗粒的含量试验,规范中没有要求,可根据具体工程项目的补充规定进行。
另外,规范中对单粒级集料含泥量(<0.075mm 颗粒含量)虽未做要求,但通过该项试验可以确定按一定比例合成后的混合料矿料中
<0.075mm颗粒的含量是否超标。
2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试验
2.1 级配组成设计
根据各种规格集料的颗粒分析结果,通过调整不同规格集料的掺配比例组合出符合规范要求的级配,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各种材料的比例应尽可能与碎石场生产的不同规格材料的比例协调,避免造成施工中某一规格的集料数量不足,而另一规格的集料又有大量的剩余。
当混合料矿料中0.5mm以下颗粒的液限及塑性指数超标时,细集料(<4.75mm)部分可考虑采用石屑与洁净的天然砂掺合使用,以降低矿料中0.5mm以下颗粒的塑性指数,减少水泥稳定碎石层收缩裂缝的产生。
表1所列为京福福州段FB2标下湖路段采用不同的配合比铺筑的水泥稳定层试验段的比较情况,对应的水泥剂量为3.0%,比较得出,细集料30%石屑获得的7天平均无侧限抗压强度最高;但细集料采用10%石屑+20%闽江砂,养生7天和14天后结构层表面情况最佳。
闽江砂30% 1.3 2.6 平整,表面有浮
砂
平整,表面有浮砂,
局部出现松散、跳子
石屑10%+闽江砂
20%
3.8 3.3 表面平整表面平整
注:1、三种配合比的粗集料情况相同;
2、石屑的规格为(0~4.75)mm;
3、14天后结构层表面情况指经轻型施工车辆行走。
2.2 标准击实试验
《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中对标准击实试验做了详细的介绍,但是由于材料本身的特性,水泥稳定碎石击实试验数据的离散性较大,为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应严格按规程中的步骤操作,并应注意如下一些细节:
(1)在掺配击实用的矿料时各种规格集料,特别是大颗粒的集料,分样一定要均匀且有代表性;
(2)击实试验开始,将水泥加入经足够时间浸润的湿矿料时一定要拌和均匀,并大致分成三等份,保证每层的击实高度相等;
(3)在击实过程中,待击实的混合料应随时用塑料膜遮盖,以防水分散失;
(4)分层击实完成后,特别注意击实试件表面一定要修平,可采用4.75mm或2.36mm 方孔筛把余下的混合料中的细料筛出,用于补平击实试件的表面,并用橡胶锤稍加敲击;
(5)测定含水率的试样应取击实件经打散并拌匀后的混合料,并应保证混合料开始保温时,烘箱已达到规定的温度。
此外,水泥稳定碎石的击实试验结果经常会有异常点的出现,究其原因,除了操作人员没有掌握击实试验要领,不注意操作细节等因素外,过大的预加含水率也会使试验结果出现异常,在含水率超过混合料的保水能力后,击实试验中水分逐步从混合料中析出。
而且含水率检测过程中,过湿的混合料更容易使一部分水分散失,试验测得的含水率比实际的含水率要小,使得计算的干密度值变大。
出现这种情况后,应减小预加的含水率(以击实时混合料不出水为宜)进行补点试验。
图1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击实试验结果
图1为京福高速公路福州段FB2标段下湖拌和场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击实试验结果。
图中前面4点已经形成一个峰值,从表面上看第5点的干密度比前面的峰值还要大,但在击实时该含水率下的混合料已经出现析水现象,显然取第5点对应的值为最佳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是不合适的,应作为异常点舍弃;补点击实后的结果最佳含水率为4.8%、最大干密度为2.24g/cm3。
2.3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在成型无侧限试件前,应先按体积计算一组试件(考虑损耗)所需各种材料的用量进行备料。
采用下式计算成型一个试件所需的混合料质量:
m=V(1+ω)ρd×Z(1)
式中:V—试模体积,cm3;
ω—混合料最佳含水率,%;
ρd—混合料最大干密度,g/cm3;
Z—现场要求的压实度,%。
将所备的各种材料进行拌和并成型试件,试验中应注意:
(1)成型时将所称的混合料分三次灌入试模,每次灌入后用夯棒稍加插捣,并应保证试模的上下压柱都外露约2cm,利用压力机将外露的上下压柱压入试模并保持荷载一分钟后卸荷。
(2)成型后的试件一般要静置数个小时后才能脱模,防止脱模时试件被破坏。
(3)脱模前上下压柱应保留在试模内,脱模后应立即以塑料膜包裹试件,并将试件转入养护室,确保试件在养生期不受外部水分的浸湿、试件内的水分不蒸发损失,试件能够利用自身的水分进行养生。
(4)泡水前必须称试件质量,这是为了检验养生期水分的损失是否超过规定值,质量损失不包括各种原因从试件上掉失的混合料颗粒。
(5)泡水一天后,进行无侧限抗压时试件应是饱水面干状态。
2.4 确定水泥剂量—EDTA消耗量标准曲线
《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中对于标准曲线的标定及混合料水泥剂量的滴定也做了详尽的介绍,这里着重强调进行水泥剂量—EDTA消耗量滴定试验制取试样时应保证样品的代表性。
当所取样品中细颗粒偏多时,矿料的总比表面积大,表面所包裹的水泥颗粒多,试验结果偏大,相反则试验结果偏小。
2.5 确定混合料的延迟时间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从加水拌和到现场碾压成型,整个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施工中也可能出现运输车辆短时间故障或交通不畅等各种因素造成的时间延误,延迟时间达到一定程度时,混合料的压实度及无侧限抗压强度将会受到严重影响。
混合料允许的延迟时间随水泥剂量、水泥凝结时间、气候等因素的影响,需要通过试验确定:
(1)以选定的水泥剂量和矿料级配,按击实试验的方法对矿料预加水进行浸润,从水泥加入浸润的矿料算起,分别延迟不同的时间进行击实试验,得到各延迟时间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
(2)以同样的水泥剂量以及矿料级配,从开始加水拌和算起,分别延迟与击实试验相对应的时间,并以对应的延迟时间得到的干密度计算试件的质量成型试件;
(3)试件经标准养生后得到各个延迟时间段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值;
(4)分别绘制干密度及无侧限抗压强度与延迟时间关系图,并从关系图中找出允许的延迟时间段。
图2 延迟时间--干密度关系
图2为泉三高速公路泉州段QB3合同段汤城互通拌和场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的混合料延迟时间与干密度关系图。
从图中可看出当延迟时间在3.5h以内,其对应的干密度值≥2.19 g/cm3(施工现场要求的压实度值为97%,2.26×97%=2.19 g/cm3)
图3 延迟时间-无侧限抗压强度关系
图3为泉三高速公路泉州段QB3合同段汤城互通拌和场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的混合料延迟时间与无侧限抗压强度关系图。
从图中可看出当延迟时间在4h以内,其对应的无侧限强度值≥2.0MPa(设计无侧限抗压强度值)。
比较两者的结果,选定该混合料的允许延迟时间为3.5h。
3 试验报告内容
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作为标准试验,其结果需经监理工程师审批,方可用于施工,报告一般应包括如下内容:
(1)配合比设计说明
a、工程概况
b、配合比设计的依据
c、原材料的主要指标
d、配合比设计步骤(简述)
e、选用的技术指标
f、须要说明的其它事项
(2)配合比报告单
(3)配合比报告附件资料
a、矿料级配组成曲线
b、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率选定图
c、水泥剂量—EDTA消耗量标准曲线图
d、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报告
e、延迟时间确定图
f、各种原材料试验报告
4 结束语
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作为常规试验项目,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人员都不陌生,但工作中某些环节应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灵活处理。
作为工程试验检测人员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提升业务水平,提高施工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