泼水节手抄报Word模板
海南泼水节

海南泼水节
《海南泼水节》
海南泼水节是海南省当地的传统节日,通常在农历4月13日
至15日举行。
这个节日源自傣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如今已经
成为海南省各族群众的重要节日之一。
在泼水节当天,人们穿着传统的民族服装,手持水枪、水壶等各种水具,聚集在街道上欢庆节日。
在欢乐的音乐声中,他们相互泼水,象征洗去一年的不幸和不顺,以迎接新的一年。
泼水节既是一个传统的节日,也是一个欢乐的活动,人们通过泼水来表达对彼此的祝福和祈福之情。
泼水节的最大特色就是欢乐和热闹。
人们穿戴艳丽的服饰,打扮得漂漂亮亮,尽情享受节日的快乐。
在整个节日期间,各种特色活动也是层出不穷,如巡游、赛龙舟、开放式音乐会等,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看和参与。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海南泼水节也成为了吸引游客的重要节日活动之一。
每年泼水节期间,各地游客纷至沓来,亲身体验浓郁的民族风情和特色活动,使得海南泼水节越来越具有了当地传统和现代旅游的融合之美。
此外,泼水节也成为了当地居民和游客之间促进友情和交流的好机会。
总的来说,海南泼水节不仅是当地的传统节日,更是一个欢乐、热闹、有趣的节日活动。
在这一天,人们放下烦恼,尽情享受生活,感受节日的快乐和温馨。
海南泼水节的举办也使得当地
文化和旅游业得到了更好的发展,成为了海南省具有代表性的节日庆典。
佤族泼水节内容手抄报

佤族泼水节内容手抄报
《佤族泼水节》
佤族泼水节是中国云南省佤族人民的传统节日,通常在农历四月举行。
这一节日被认为是佤族人们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它标志着农历新年的来临,也是一场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
泼水节期间,佤族人民会穿上传统的节日服装,举行各种活动,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水战。
人们手持装满清水的竹筒,互相泼洒水花,表达对彼此的祝福和尊敬。
泼水节还包括了舞龙舞狮、传统音乐表演、美食品尝等多种文化活动。
除此之外,泼水节还承载着佤族人们对自然的感恩和祈愿,他们会在节日的仪式中祈祷丰收、平安。
这一传统的意义深远,是佤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佤族泼水节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体验这一独特的文化活动。
每年的泼水节都会成为一场盛大的民俗庆典,吸引各地游客前来观赏、参与。
总的来说,佤族泼水节是一场欢乐、祥和的节日,它不仅展现了佤族人民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和体验少数民族文化的机会。
希望泼水节能够一直举办下去,传承下去,成为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之一。
七年级傣族手抄报美观漂亮5张

泱泱华夏,盛开着五十六朵民族之花。
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节日风俗。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傣族手抄报,供大家参考。
傣族手抄报1提起傣族,我会想起能歌善舞的傣族人,想起他们跳的孔雀舞,想起他们那里别具特色的泼水节。
傣族的傣历新年是泼水节,一般在阳历四月中旬,也就是傣历六月,为期三四天。
第一天相当于“除夕”,最后一天也就是“元旦”。
中间相隔一个或两个“空日”。
每逢泼水节,傣族人民就开始欢天喜地地庆祝。
“除夕”这天到江边观看龙舟比赛。
长长的龙船两头尖见地翘起,船舷上画着精美的图案,那安放在首尾的龙头龙尾更是形象逼真,令人惊叹。
划龙船的小伙子头缠红锦,在擂鼓声中动作一致,拼尽全力向终点划去,江边的呐喊声一浪高过一浪。
比赛结束后,欢呼的人们跳起了欢快的“依拉贺”舞。
“空日”是最隆重的泼水日。
上午十点左右,男女老少拎着桶,端者盆来到街上,路边早备有大量的清水,水上漂着片片花瓣,有的甚至滴入香水。
不管是男女老少,亲朋好友,也不分哪个民族,大家都可以互相泼水,相互祝福,以求消灾灭病,祈愿风调雨顺。
泼水是有区分的。
如果对方是老者,就舀起一勺净水,说着祝福的话,拉开对方的衣领,让水沿着脊梁流下去,被泼的人会很高兴地接受祝福,不会跑开。
这一种泼法被当地人称为“文泼”。
“武泼”就没有规定了,用瓢用盆用桶都可以,互相追逐,迎头劈面地泼,泼者是为了向对方祝福,被泼者会认为是件很体面的事。
到了夜晚,村村寨寨会举行盛大的游艺晚会。
傣族人民敲起象脚鼓,跳起象征吉祥的孔雀舞。
晚会上,人们唱民歌,猜灯谜,看焰火,狂欢到午夜。
“元旦”这天,处处人山人海。
最精彩的活动是“放高升”和“丢包”。
伴着人们的欢歌笑语,节日达到欢乐的最高潮。
这样热闹、独特、充满欢声笑语的节日怎能让人忘怀呢?傣族手抄报2“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在五十六朵“花”中,傣族,这个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少数民族,在祖国这座大花园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位置。
17 难忘的泼水节(共26张PPT)

zhàn
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
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我会说
用下面的词语,说说周总理是怎样和傣 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
敲着 踩着 端着 蘸
fèng huáng
象脚鼓 凤凰花 银碗 柏树枝
我会说
用下面的词语,说说周总理是怎样和傣 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
fèng huáng
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 总理的?读读第三自然段。 读出兴奋、高兴。
周总理跟傣族人民 是怎样欢度节日的?
从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 敲鼓跳舞,相互泼水祝福 中,你体会到什么?
总理爱人民,人民爱总理
清清的水,泼呀,洒呀!周 总理和傣族人民笑哇,跳哇,是 那么开心!
多么幸福哇,1961年的泼水 节!
多么令人难忘啊, 1961年 的泼水节!
象脚鼓 凤凰花 银碗 柏树枝我会说用下面的词语,说说你是怎么过生日的。
蛋糕 蜡烛 生日歌
我会写
演一演:
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
zhàn
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
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一手……一手……
sháo
小朋友一手扶着小碗,一手拿着勺
子,大口大口地吃饭。
一手……一手……
①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
fèng huáng
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
tǎn
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17 难忘的泼水节
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又到了。
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 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 串花炮升上天空。
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 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傣族泼水节手抄报的语言

傣族泼水节手抄报的语言
《傣族泼水节》
傣族泼水节,是中国傣族地区最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傣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年的4月13日至15日,整个
傣族地区都会沸腾起来,人们载歌载舞,欢呼雀跃,尽情庆祝这个传统节日。
泼水节源于傣族的远古传说,相传古代傣族国王在炎热的夏季为了敬神祈雨,便组织了一场泼水祈福的活动。
自此,泼水节成为了傣族人民祈祷丰收、祈求幸福、庆祝丰收的盛大节日。
在泼水节期间,傣族人们会穿上传统的盛装,手持花束,挤在一起载歌载舞,形成欢乐热闹的浪潮。
他们以清水相互浇洒,象征着洗去一年的不顺和不幸,同时也传达着对彼此的祝福和祈福。
而泼水节的主要活动之一就是“潑水节”,人们不分老少,相互泼水、嬉笑玩耍,共同分享欢乐。
除了泼水活动之外,傣族泼水节还有丰富多彩的民俗表演、传统比赛和美食盛宴等。
整个节日充满激情和活力,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体验,成为中国文化遗产之一。
傣族泼水节不仅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一种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表现。
通过庆祝这一传统节日,傣族人们传递着对和平和幸福的向往,也展示了傣族的独特风土人情和文化魅力。
傣族的泼水节

傣族的泼水节傣族的泼水节傣族的泼水节1泼水节是傣族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阳历四月十三至十五日)。
傣语叫做“楞贺尚罕”,即“六月新年”或“傣历新年”。
实际上泼水节就是傣历的元旦,因为傣文历法,新的一年是从六月开始计算的。
关于泼水节的由来,还有一个传说呢。
很早以前,一个无恶不作的魔王霸占美丽富饶的西双版纳,并抢来七位美丽的姑娘做他的妻子。
姑娘们满怀仇恨,合计着如何杀死魔王。
一天夜里,年纪最小的姑娘侬香用最好的酒肉,把魔王灌得酩酊大醉,使他吐露自己致命的弱点。
原来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魔王,就怕用他的头发勒住自己的脖子,机警的小姑娘小心翼翼地拔下魔王一根红头发,勒住他的脖子。
果然,魔王的头就掉下来,变成一团火球,滚到哪里,邪火就蔓延到哪里。
竹楼被烧毁,庄稼被烧焦。
为扑灭邪火,七个姑娘轮流抱着魔王的头,其他姑娘不停地向上面泼水,终于在傣历的六月把邪火扑灭并把魔王的头扔进江里。
乡亲们又开始安居乐业的生活。
从此,为表示对七位姑娘的怀念和感谢。
这项活动延续至今,成为傣族人民辞旧迎新、祝福吉祥的节日——泼水节。
在傣族人看来,水是圣洁、美好、光明的象徵。
世界上有水,万物才能生长,水是生命之神。
泼水节来临,傣家人便忙着杀猪,杀鸡、酿酒,还要做许多“毫诺索”(年糕)以及用糯米做成的多种粑粑,在节日里食用。
傣族的泼水节2“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是啊!中国就像一个大家庭,每个民族就像每个子女。
而我,却对傣族的泼水节很感兴趣。
相传在很久以前,傣族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幸福平静。
后来,不知从哪里来了一个火魔。
火魔无恶不作,她抢走了七个如花似玉的姑娘。
人们对他恨之入骨,但谁也没有办法。
七个姑娘得知用火魔的头发可以勒死他的消息后,便开始行动起来。
可是火魔的头却到处乱滚,滚到哪里,哪里就受灾,只有火魔的妻子抱住才可以停下来。
姑娘们便轮流抱火魔的头,每轮一次是一年,这样,村民才免于灾难。
后人为了纪念这七位姑娘,就在这一天相互泼水,这就是泼水节的由来。
傣族泼水节资料

傣族泼水节资料
《傣族泼水节》
傣族泼水节,是中国西南地区傣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
它被称为“中国最古老的泼水节”,也被誉为“东方的圣诞节”。
泼
水节通常在每年农历新年(四月十三至十五日)举行,持续三天。
泼水节起源于傣族的传统信仰与文化传统,寓意祈愿除旧迎新,洒扫污秽,获得幸福,以水洗心灵。
人们在节日期间相互泼水,祈福祈愿,以示心意。
这一活动也象征着感恩、互助、友爱。
泼水节期间,人们身着传统服饰,手持各类水具,载歌载舞,进行一场场欢乐的水战。
村庄的各家各户也会自发举行盛大的庆祝仪式,邀请亲朋好友来参加。
庆祝期间,人们还会在家中准备各种美食,互相招待,庆祝新年。
泼水节如今已经成为世界上知名的文化节日之一,吸引了来自各地的游客参与。
人们也通过泼水节,更好地了解了傣族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
泼水节以独特的方式传递了傣族的友爱与团结,成为了中国云南地区最独特的节日之一。
虽然泼水节是傣族的传统节日,但如今已经成为了不同族群之间共同的文化盛会,也是中国文化多样性的体现。
通过举办泼水节,傣族人民展现了他们的热情和好客,也让更多的人了解了傣族的文化传统。
贵州西双版纳泼水节

贵州西双版纳泼水节
《贵州西双版纳泼水节》
西双版纳是中国最具原生态的地区之一,位于贵州省的南部。
每年的4月13日至15日,当地的傣族、布朗族、景颇族等少
数民族都会举行盛大的泼水节,这是西双版纳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泼水节是西双版纳地区最具特色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当地最盛大的节日之一。
在这一天,人们会相互泼水、玩耍、欢庆。
在傣族语言中,“泼水”有清洁、除旧迎新的寓意。
因此,泼水节也被称为“傣年”或“新年节”。
泼水节期间,人们会穿着传统的民族服饰,打起水仗,用各种水具向对方浇水,表达祝福和招财的意愿。
此外,还有跳五月花、抬花轿、赛龙舟、打鸟等各种民俗传统活动。
这些活动丰富多彩、热闹非凡,吸引了数以万计的游客前来观赏和参与。
作为西双版纳地区的主要节日之一,泼水节不仅体现了当地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也成为了一张重要的旅游名片。
在泼水节期间,西双版纳会迎来大量游客,各种特色的民俗表演、游园活动、美食节等也会丰富了节日的庆祝方式。
泼水节展示了西双版纳地区浓厚的民族风情和独特的文化魅力,也成为了一张吸引游客的重要名片。
通过泼水节,人们更加了解和喜爱这片热情纯朴的土地,也将这一深厚的文化传统传承了下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泼水节简介
泼水节,亦称"浴佛节",又称"楞贺尚罕",是傣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德昂族以及泰语民族和东南亚地区的传统节日,当日,中国西双版纳、泰国、老挝、缅甸、柬埔寨等国,以及海外泰国人聚居地如香港九龙城、台湾新北市中和区等地的人们清早起来便沐浴礼佛,之后便开始连续几日的庆祝活动,期间,大家用纯净的清水相互泼洒,祈求洗去过去一年的不顺。
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相当于公历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续3至7天。
起源 泼水节最早起源于公元5世纪的波斯,当时命名为"泼 寒胡戏"(又名"乞寒胡戏") ,在此之后"泼寒胡戏"由波斯经印度传入缅甸、泰国和中国云南西双版纳等地,约在公元十二世纪末至十三世纪初经缅甸随佛教传入中国云南傣族地区。
随着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加深,泼水节成为一种民族习俗流传下来。
传说
一个忤逆的儿子在清明节后第七天在山上干活,
看到雏鸟反哺的情景,有所感悟,决心好好侍奉
母亲,这时,他母亲正在向山上走来,为儿子送
饭,不小心滑了一跤。
儿子赶来扶她,她却以为
儿子要来打她,一头撞死在树上。
儿子,追悔莫
及,把树砍下来雕成一尊母亲雕像,每年清明后
第七天都要把雕像浸到洒着花瓣的温水中清洗
干净。
以后就演变为了泼水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