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练习题含答案1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练习题(附答案解析)一、单选题1.在无色强酸溶液中都能大量共存的是()A. K+、Ba2+、NO3−、Cl−B. Na+、Ag+、Cl−、NO3−C. Na+、Cu2+、Cl−、SO42−D. K+、Cl−、NO3−、CO32−2.能用离子方程式“H++OH−=H2O”表示的化学反应是()A. Cu(OH)2+2HCl=CuCl2+2H2OB. 2KOH+MgCl2=2KCl+Mg(OH)2↓C. Ba(OH)2+H2SO4=BaSO4↓+2H2OD. NaOH+HNO3=NaNO3+H2O3.胶体和其它分散系(溶液、浊液)的本质区别是()A. 是否有丁达尔效应B. 分散质粒子的大小C. 是不是稳定体系D. 粒子有没有带电荷4.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水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的是()A. H2O+CaO==Ca(OH)2B. 2H2O+2Na=电解2Na OH+H2↑C. 2H2O==2H2↑+O2↑D. H2O+3NO2==2HNO3+NO5.下列物质分类中,前者包含后者的是()A. 氧化物化合物B. 溶液胶体C. 化合物电解质D. 溶液分散系6.NaHCO3和NaHSO4的溶液混合后,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是()A. H+和CO32−B. HCO3−和HSO4−C. H+和HCO3−D. Na+、HCO3−和H+7.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下列关于“Na2CO3”的分类错误的是A. Na2CO3俗名为纯碱,故它属于碱类B. Na2CO3属于化合物C. Na2CO3属于纯净物D. Na2CO3属于含氧酸盐8.下列物质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硫元素只表现还原性的是()A. H2SB. SO2C. H2SO3D. H2SO49.下列四种基本类型的反应中,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 分解反应B. 化合反应C. 置换反应D. 复分解反应10.下列关于溶液和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 胶体是纯净物B. 明矾净水是利用了胶体的性质C. 一束光线分别通过溶液和胶体时,前者会出现明显的光带,后者则没有D. 将饱和FeCl3溶液逐滴滴入沸水中,继续煮沸并搅拌至液体为红褐色,即得Fe(OH)3胶体11. 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导电,但不是电解质的是()A. 铝B. 食盐C. 硫酸D. 蔗糖12.某溶液中可能含有K+、Ba2+、Cl−、SO32−。

【化学】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化学】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化学】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一、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1.物质间的转化需要考虑反应实质、条件以及物质的用量,下列物质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 )①22O H O223ΔSi SiO H SiO −−−→−−→ ②222O H O224点燃S SO H SO −−−→−−−→ ③C 2SiO点燃−−−→NaOH 223CO Na CO −−−→ ④NaCl 溶液Δ−−→ NaCl 晶体通电熔融−−−→Na ⑤Na 2O 常温−−−→ 2H O 2Na O NaOH −−−→ ⑥3KClO2HCl(浓)Cl −−−→石灰乳−−−−−→ 漂白粉 A .①②③B .②③C .①④⑤⑥D .②④⑤⑥【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 ①硅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硅,二氧化硅难溶于水,不能与水反应,①错误; ②硫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被过氧化氢氧化:SO 2+H 2O 2=H 2SO 4,生成硫酸,②正确;③在高温条件下,碳和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硅和一氧化碳,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C+SiO 2高温 Si+2CO↑,③错误;④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氯化钠溶液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钠固体,电解熔融的氯化钠可以生成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熔融)电解 2Na+Cl 2↑,生成钠单质,④正确;⑤钠和氧气常温反应生成氧化钠:4Na+O 2=2Na 2O ,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Na 2O +H 2O=2NaOH ,⑤正确;⑥氯化氢和氯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KClO 3+6HCl(浓)=KCl+3Cl 2↑+3H 2O ,生成氯气,氯气和石灰乳反应生成氯化钙次氯酸钙和水,该反应方程式为2Cl 2+2Ca(OH)2=CaCl 2+Ca(ClO)2+2H 2O ,因此可以用氯气和石灰乳反应制备漂白粉,⑥正确; 综上所述可知说法合理的是②④⑤⑥,答案选D 。

2.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不能实现的是( )①Na 2O 点燃−−−→ Na 2O 22CO −−−→ Na 2CO 3②MgO HCl −−→MgCl 2溶液电解−−−−→ Mg③Fe 2O 点燃−−−→Fe 2O 324H SO −−−→ Fe 2(SO 4)3 ④SiO 2NaHO −−−→Na 2SiO 3HCl −−→H 2SiO 3 ⑤HCHO 2O −−→ HCOOH 3CH OHNaOH −−−→ HCOOCH 3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②③⑤D .①④⑤ 【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①2Na +O 2点燃 Na 2O 2,2Na 2O 2+2CO 2=2Na 2CO 3+O 2,故可以实现转化;②MgO +2HCl=MgCl 2+H 2O ,电解MgCl 2溶液,不能得到Mg ,故不能实现转化;③Fe 在O 2中燃烧生成Fe 3O 4,故不能实现转化;④SiO 2+2NaOH=Na 2SiO 3+H 2O ,Na 2SiO 3+2HCl=2NaCl +H 2SiO 3↓,故可以实现转化;⑤2HCHO +O 2Δ−−→ 2HCOOH ,HCOOH 和CH 3OH 反应的条件是浓H 2SO 4并加热,条件错误;综上所述可知不能实现转化的是②③⑤,答案选C 。

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1

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1

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1一、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1.下表中各组物质之间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如图转化的是甲乙丙A CH2=CH2CH3CH2Cl CH3CH2OHB NH3NO HNO3C AlCl3Al(OH)3Al2O3D Cl2HCl CuCl2A.A B.B C.C D.D【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 乙烯与HCl加成得到一氯乙烷,一氯乙烷消去得到乙烯与HCl,一氯乙烷与水发生取代得到乙醇,乙醇消去得到乙烯与水,符合转化,A项正确;B. HNO3显酸性,NH3显碱性,由硝酸不能直接转化为氨气,不能实现转化,B项错误;C. AlCl3与氨水反应得到Al(OH)3,Al(OH)3与盐酸反应得到AlCl3与水,Al(OH)3加热分解得到Al2O3,Al2O3与盐酸反应得到AlCl3与水,符合转化,C项正确;D. 氯气与氢气反应得到HCl,浓HCl与高锰酸钾反应得到氯气,HCl与CuO反应得到CuCl2和水,CuCl2电解得到Cu与氯气,符合转化,D项正确;答案选B。

2.向含有c(FeCl3)=0.3 mol·L-1、c(FeCl2)=0.15 mol·L-1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NaOH溶液,可得到一种黑色分散系,其中分散质粒子是直径约为9.3 nm的金属氧化物,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分散系的分散质为Fe2O3B.在电场作用下,阴极附近分散系黑色变深,则说明该分散系带正电荷C.可用过滤的方法将黑色金属氧化物与Na+分离开D.加入NaOH时发生的反应可能为:Fe2++2Fe3++8OH-===Fe3O4+4H2O【答案】D【解析】【详解】A.三氧化二铁为红棕色,由题意知得到一种黑色分散系,故A错误;B.在电场作用下,阴极附近分散系黑色变深,则说明该分散系容易吸附带正电的阳离子而形成带电的胶体微粒,故B错误;C.胶体、溶液都可以透过滤纸,不能用过滤方法分离,故C错误;D.氯化亚铁、氯化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水、氯化钠,离子方程式:Fe2++2Fe3++8OH-═Fe3O4+4H2O,故D正确;故答案为D。

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专项习题及答案解析及解析1

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专项习题及答案解析及解析1

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专项习题及答案解析及解析1一、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1.物质间的转化需要考虑反应实质、条件以及物质的用量,下列物质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 )①22O H O223ΔSi SiO H SiO −−−→−−→ ②222O H O224点燃S SO H SO −−−→−−−→ ③C 2SiO点燃−−−→NaOH 223CO Na CO −−−→ ④NaCl 溶液Δ−−→ NaCl 晶体通电熔融−−−→Na ⑤Na 2O 常温−−−→ 2H O2Na O NaOH −−−→ ⑥3KClO2HCl(浓)Cl −−−→石灰乳−−−−−→ 漂白粉A .①②③B .②③C .①④⑤⑥D .②④⑤⑥【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①硅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硅,二氧化硅难溶于水,不能与水反应,①错误; ②硫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被过氧化氢氧化:SO 2+H 2O 2=H 2SO 4,生成硫酸,②正确;③在高温条件下,碳和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硅和一氧化碳,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C+SiO 2高温Si+2CO↑,③错误;④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氯化钠溶液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钠固体,电解熔融的氯化钠可以生成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熔融)电解2Na+Cl 2↑,生成钠单质,④正确;⑤钠和氧气常温反应生成氧化钠:4Na+O 2=2Na 2O ,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Na 2O +H 2O=2NaOH ,⑤正确;⑥氯化氢和氯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KClO 3+6HCl(浓)=KCl+3Cl 2↑+3H 2O ,生成氯气,氯气和石灰乳反应生成氯化钙次氯酸钙和水,该反应方程式为2Cl 2+2Ca(OH)2=CaCl 2+Ca(ClO)2+2H 2O ,因此可以用氯气和石灰乳反应制备漂白粉,⑥正确; 综上所述可知说法合理的是②④⑤⑥,答案选D 。

2.下列物质转化在给定条件下不能实现的是 A .S SO 3H 2SO 4 B .SiO 2Na 2SiO 3(aq) H 2SiO 3(胶体) C .FeFeCl 3FeCl 2(aq)D .Al 2O 3NaAlO 2(aq)AlCl 3(aq)【答案】A【解析】【详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只能生成二氧化硫,故A错误;B、SiO2+2NaOH=Na2SiO3+H2O ,Na2SiO3+2HCl=H2SiO3↓+2NaCl,故B正确;C、2Fe+3Cl2=2FeCl3,2FeCl3+Fe=3FeCl2,故C正确;D、氧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偏铝酸钠溶液与过量的盐酸生成三氯化铝,故D 正确;故选A。

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试题(有答案和解析)1(3)

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试题(有答案和解析)1(3)

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试题(有答案和解析)1(3)一、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浓硫酸和浓硝酸都具有强氧化性,都能把 HCl 气体氧化B.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多数是碱性氧化物C.同温同压下,两份相同质量的锌粉,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和浓硫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体积相同D.将 CO2 气体通入BaCl2溶液中至饱和未见沉淀生成,继续通入 NH3 则有沉淀生成【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氯化氢实验室制法是用浓硫酸与氯化钠固体加强热制取氯化氢气体,若浓硫酸能将HCl 气体氧化,就不能用于制备氯化氢,即浓硫酸不能氧化氯化氢气体,故A错误;B.一氧化碳是非金属氧化物,但不是酸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多数可以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故多数金属氧化物为碱性氧化物,故B正确;C.同温同压下,相同质量的铁粉物质的量相同,与足量的酸反应Zn+H2SO4=ZnSO4+H2↑,Zn+2H2SO4(浓)加热ZnSO4+SO2↑+2H2O,故产生气体的体积均相同,故C正确;D.将 CO2 气体通入BaCl2溶液中,根据强酸制弱酸的原理,二者不反应,不生成沉淀,但二氧化碳可溶于水,形成二氧化碳的饱和溶液,继续通入NH3 可形成碳酸铵,碳酸根离子与钡离子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故D正确;答案选A。

2.下列物质的组成中一定含有氧元素的是①水②酸③碱④盐⑤氧化物A.①B.①⑤C.①③⑤D.①②③④⑤【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①水的分子式为H2O,含有氧元素,所以正确;②酸分为无氧酸(如盐酸)和含氧酸(如碳酸),前者不含氧元素,后者含有氧元素,所以错误;③碱除氨水(NH3•H2O)外,一般在组成上都含氢氧根,故一定含氧元素,所以正确;④盐分为无氧酸盐(如氯化钠)和含氧酸盐(如碳酸钠),前者不含氧元素,后者含有氧元素,所以错误;⑤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故一定含氧元素,所以正确;【点睛】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分类知识,透彻理解有关概念,明确物质的分类组成,明确概念间的相互关系是解题的关键,易错点为③根据碱指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来判断。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练习题含答案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练习题含答案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练习题含答案1(总9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练习题含答案1一、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1.下列物质转化在给定条件下不能实现的是A.S SO3H2SO4B.SiO2Na2SiO3(aq) H2SiO3(胶体) C.Fe FeCl3FeCl2(aq) D.Al2O3NaAlO2(aq) AlCl3(aq)【答案】A【解析】【详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只能生成二氧化硫,故A错误;B、SiO2+2NaOH=Na2SiO3+H2O ,Na2SiO3+2HCl=H2SiO3↓+2NaCl,故B正确;C、2Fe+3Cl2=2FeCl3,2FeCl3+Fe=3FeCl2,故C正确;D、氧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偏铝酸钠溶液与过量的盐酸生成三氯化铝,故D 正确;故选A。

2.酸式盐是盐的一种,可看作是多元酸中的氢离子未被完全中和所得到的盐,常见的有NaHCO3、NaHSO4、KH2PO4、KHPO4等。

已知 H3PO2(次磷酸)与足量的NaOH反应只生成一种盐NaH2PO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3PO2属于二元酸B.H3PO2属于三元酸C.NaH2PO2属于酸式盐D.NaH2PO2属于正盐【答案】D【解析】【详解】A.由于H3PO2(次磷酸)与足量的NaOH反应只生成一种盐NaH2PO2,故H3PO2为一元酸,故A 错误;B.由于H3PO2(次磷酸)与足量的NaOH反应只生成一种盐NaH2PO2,故H3PO2为一元酸,故B 错误;C.由于H3PO2为一元酸,故NaH2PO2属于正盐,故C错误;D.由于H3PO2为一元酸,故NaH2PO2属于正盐,故D正确;故答案为D。

【点睛】在酸的概念的基础上根据电离出的氢离子的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三元酸,根据盐中能否电离出氢离子或氢氧根将盐分为正盐和酸式盐和碱式盐,由于H3PO2(次磷酸)与足量的NaOH反应只生成一种盐NaH2PO2,故H3PO2(次磷酸)为一元酸,把握概念是关键。

高中新教材化学必修一课后习题答案(人教版)

高中新教材化学必修一课后习题答案(人教版)
( 答案合理即可)
8.答案 (1) CaO 氧化物
(2) CaO+H2 O Ca( OH) 2
(3) 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 Ca( OH) 2 :CaO+H2 O Ca( OH) 2
生石灰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CaO+2HCl CaCl 2 +H2 O
( 答案合理即可)
(4) CaCl 2 、P 2 O 5 等( 答案合理即可)
(2) C+O 2 CO 2
CO 2 +Ca( OH) 2 CaCO 3 ↓+H2 O
高温
CaCO 3 CaO+CO 2 ↑
CaO+H2 O Ca( OH) 2
Ca( OH) 2 +2HCl CaCl 2 +2H2 O
( 答案合理即可)
7.答案 (1) 方法一:Fe+H2 SO 4 FeSO 4 +H2 ↑

CuO+H2 Cu+H2 O
方法二:CuO+H2 SO 4 CuSO 4 +H2 O
Fe+CuSO 4 FeSO 4 +Cu
132
错误;NaCl 溶于水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发生了电离,D 项错误。
恒,错误;D 项,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 CaCO 3 + 2H Ca 2+ +

H2 O+CO 2 ↑,错误。
(4) BaCl 2 +Na 2 SO 4 BaSO 4 ↓+2NaCl
BaCl 2 +H2 SO 4 BaSO 4 ↓+2HCl
2NaOH+CuCl 2 Cu( OH) 2 ↓+2NaCl
2NaOH+H2 SO 4 Na 2 SO 4 +2H2 O
Na 2 O+H2 SO 4 Na 2 SO 4 +H2 O
(2) HNO 3 +NaOH NaNO 3 +H2 O

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1(1)

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1(1)

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变题20 套 ( 带答案 ) 含分析 1(1)一、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变1.物质间的转变需要考虑反响本质、条件以及物质的用量,以下物质转变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 ()① Si O 2SiO2H2 O H 2SiO3② S O SO H O H SO222点燃224③ C SiO2CO2NaOH Na 2CO3点燃④NaCl 溶液NaCl晶体通电熔融Na⑤ Na O2Na2 O H 2O NaOH常温⑥ HCl( 浓 )KClO3Cl 2石灰乳漂白粉A.①②③B.②③C.①④⑤⑥D.②④⑤⑥【答案】 D【分析】【剖析】【详解】①硅和氧气反响生成二氧化硅,二氧化硅难溶于水,不可以与水反响,①错误;②硫和氧气反响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被过氧化氢氧化:SO2+H2O2=H2SO4,生成硫酸,②正确;③在高温条件下,碳和二氧化硅反响生成硅和一氧化碳,化学反响方程式为:高温2C+SiO Si+2CO↑,③错误;④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氯化钠溶液蒸发结晶获取氯化钠固体,电解熔融的氯电解化钠能够生成钠,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熔融 )2Na+Cl2↑,生成钠单质,④正确;⑤钠和氧气常温反响生成氧化钠:4Na+O2=2Na2O,氧化钠和水反响生成氢氧化钠:Na2O+H2O=2NaOH,⑤正确;⑥氯化氢和氯酸钾发生氧化复原反响KClO↑ +3H2O,生成氯气,氯气和3+6HCl(浓)=KCl+3Cl2石灰乳反响生成氯化钙次氯酸钙和水,该反响方程式为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所以能够用氯气和石灰乳反响制备漂白粉,⑥正确;综上所述可知说法合理的是②④⑤⑥,答案选D。

2.以下对于胶体的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9”分子分别在水中能形成胶体,则该分子的直径比+大A.直径为 1.3 × 10m 的“钴酞菁Na 33胶体B.煮沸饱和 FeCl 溶液能够制得Fe(OH)C.丁达尔现象能够用来差别胶体和溶液D.明矾净水利用了胶体的性质【答案】 B【分析】【剖析】【详解】﹣9的“钴酞菁”分子处于胶体粒子的范围,分别在水中形成胶体,+A.直径为 1.3 × 10m Na 溶液分别系粒子直径小于1nm ,即钴酞菁”分子的直径比 Na+大, A 正确;B.制得 Fe(OH)3胶体为向开水中滴加 5-6 滴 FeCl3饱和溶液,不是加热饱和FeCl3溶液, B 错误;C.丁达尔现象是胶体的特点现象,会产生一条光明的光路,能与溶液进行划分, C 正确;D.明矾净水是铝离子水解产生了氢氧化铝胶体,利用了胶体的聚沉的性质, D 正确;答案为 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练习题含答案1一、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1.下列物质转化在给定条件下不能实现的是A.S SO3H2SO4B.SiO2Na2SiO3(aq) H2SiO3(胶体) C.Fe FeCl3FeCl2(aq) D.Al2O3NaAlO2(aq) AlCl3(aq)【答案】A【解析】\【详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只能生成二氧化硫,故A错误;B、SiO2+2NaOH=Na2SiO3+H2O ,Na2SiO3+2HCl=H2SiO3↓+2NaCl,故B正确;C、2Fe+3Cl2=2FeCl3,2FeCl3+Fe=3FeCl2,故C正确;D、氧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偏铝酸钠溶液与过量的盐酸生成三氯化铝,故D 正确;故选A。

2.酸式盐是盐的一种,可看作是多元酸中的氢离子未被完全中和所得到的盐,常见的有NaHCO3、NaHSO4、KH2PO4、KHPO4等。

已知 H3PO2(次磷酸)与足量的NaOH反应只生成一种盐NaH2PO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3PO2属于二元酸B.H3PO2属于三元酸C.NaH2PO2属于酸式盐D.NaH2PO2属于正盐【答案】D【解析】【详解】A.由于H3PO2(次磷酸)与足量的NaOH反应只生成一种盐NaH2PO2,故H3PO2为一元酸,故A 错误;B.由于H3PO2(次磷酸)与足量的NaOH反应只生成一种盐NaH2PO2,故H3PO2为一元酸,故B 错误;C.由于H3PO2为一元酸,故NaH2PO2属于正盐,故C错误;~D.由于H3PO2为一元酸,故NaH2PO2属于正盐,故D正确;故答案为D。

【点睛】在酸的概念的基础上根据电离出的氢离子的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三元酸,根据盐中能否电离出氢离子或氢氧根将盐分为正盐和酸式盐和碱式盐,由于H3PO2(次磷酸)与足量的NaOH反应只生成一种盐NaH2PO2,故H3PO2(次磷酸)为一元酸,把握概念是关键。

3.从海水中提取镁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用此法提取镁的优点之一是原料来源丰富B.步骤④电解MgCl2时阳极产生MgC.步骤③将晶体置于HCl气流中加热是防止MgCl2水解D.上述工艺流程中涉及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答案】B【解析】【详解】A. 从海水中提取镁,优点之一是原料来源丰富,故A正确;?B. 步骤④电解MgCl2时阴极产生Mg,故B错误;C. 步骤③将晶体置于HCl气流中加热是防止MgCl2水解,因为MgCl2会水解,故C正确;D. 上述工艺流程中氢氧化镁生成氧化镁和水是分解反应,氢氧化镁与盐酸反应是复分解反应,电解氯化镁生成镁和氯气是氧化还原反应,故D正确;故选:B。

4.中华诗词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

下列关于诗词的分析错误的是()A.“手如柔荑,肤如凝脂”中的“脂”能够水解B.“嫘祖栽桑蚕吐丝,抽丝织作绣神奇”中的“丝”不耐酸碱?C.“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中的“翠色”来自氧化铜D.“墨滴无声入水惊,如烟袅袅幻形生”中的“墨滴”具有胶体的性质【答案】C【解析】【详解】A.脂为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在酸性、碱性环境都能发生水解,故A正确;B.蚕丝成分为蛋白质,具有两性,能与酸、碱反应,所以不耐酸碱,故B正确;C.诗句中的“翠色”与氧化铜的颜色不相符,因为氧化铜是黑色,所以诗句中的“翠色”不可能来自氧化铜,故C错误;:D.“墨滴”是碳分散于水中形成的胶体,具有胶体的性质,故D正确;故答案为C。

5.下列对胶体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A.土壤胶体对离子有吸附和交换过程,有保肥作用B.一束平行光线照射蛋白质溶液时,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C.胶体微粒同其他微观粒子一样,在不停地运动着D.Fe(OH)3胶体微粒能既能透过半透膜,也能透过滤纸~【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 土壤胶体粒子带负电荷,能吸附阳离子NH4+,所以有保肥作用,故A正确;B. 蛋白质溶液属于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一束平行光线照射蛋白质溶液时,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故B正确;C. 胶体微粒同其他微观粒子一样,在做不停的、无秩序的运动,故C正确;D. 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Fe(OH)3胶体微粒能透过滤纸,不能透过半透膜,故D错误;《故选D。

6.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古代文献中记载了很多化学研究成果。

下列古诗文对应的化学知识正确的是A.A B.B C.C D.D【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 .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甲烷燃烧放出热量,《华阳国志》记载“取井火煮之,一斛水得五斗盐”,我国古代已利用天然气煮盐,故A 正确。

B .能蚀五金可知为王水,是浓盐酸、浓硝酸的混合物,而HF 能与玻璃中的二氧化硅反应,腐蚀玻璃,不能用玻璃仪器盛放,故B 错误;C .《天工开物》中有如下描述:“世间丝、麻、裘、褐皆具素质…”文中的“麻”指的是纤维素,主要成分是多糖,丝、裘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故C 错误;D .升华属于物理变化,丹砂(HgS)烧之成水银,即HgS 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水银,此过程为化学变化,不属于升华,故D 错误; 答案选A 。

【点睛】升华和凝华都属于物质的状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升高温度能提高活化分子的比例,从而加快反应速率B .胶体和溶液的本质区别是有无丁达尔效应C .将3FeCl 饱和溶液滴入NaOH 溶液中,可获得3Fe(OH)胶体D .2CO 与2SiO 都属于酸性氧化物,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 【答案】A 【解析】】【分析】 【详解】A .升高温度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总数增大,活化分子百分含量增大,发生有效碰撞的几率增大,反应速率加快,故A 正确;B .胶体和溶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不同,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溶液不能,可用丁达尔效应区分二者,但丁达尔效应不是本质区别,故B 错误;C .将3FeCl 饱和溶液滴入NaOH 溶液中,获得3Fe(OH)沉淀,制备3Fe(OH)胶体应将饱和3FeCl 溶液滴加至沸水中至溶液变为红褐色,故C 错误;D .2CO 与2SiO 都属于酸性氧化物,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二氧化硅不与水反应,故D 错误; 答案选A 。

【点睛】<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但是不能和水反应,可以和氢氟酸反应,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硅酸钠和水,需熟记二氧化硅的性质。

8.Na 、Al 、Fe 、Cu 是中学化学中重要的金属元素。

它们的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有很多转化关系。

下表所列物质不能按如图(“→”表示一步完成)关系相互转化的是 ( )选项A B C D】A Na Al Fe CuB`NaOH Al2O3FeCl3CuSO4C NaCl Al(OH)3;FeClCuCl22A.A B.B C.C D.D【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项,Na与水反应生成NaOH,NaOH与盐酸反应生成NaCl,电解熔融的NaCl可得金属钠,故A正确;B项,Al与氧气反应生成Al2O3,而Al2O3不能一步转化为Al(OH)3,故B错误;C项,Fe在氯气中燃烧生成FeCl3,FeCl3溶液与Fe反应生成FeCl2,FeCl2溶液与Zn反应可得Fe,故C正确;D项,Cu与浓硫酸加热反应生成CuSO4,CuSO4溶液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CuCl2,CuCl2溶液与Zn反应可得Cu,故D正确。

综上所述,符合题意的为B项。

【点睛】<本题考查重要金属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属于基础知识,学习过程中应重视落实,形成知识体系,做到熟练答题。

9.下列各组物质,按化合物、单质、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A.烧碱、液态氧、干冰B.生石灰、白磷、漂白粉C.氯水、铁红、氯化氢D.空气、氮气、胆矾【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是纯净物,故A错误;B.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名,是化合物;白磷是单质;漂白粉是氯化钙和次氯酸钙的混合物,故B正确;C.氯水是氯气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铁红是氧化铁的俗名,属于化合物,氯化氢是化合物,不是混合物,故C错误;D.空气是混合物,胆矾是纯净物,故D错误;故选B。

10.下列物质的组成中一定含有氧元素的是#①水②酸③碱④盐⑤氧化物A.①B.①⑤C.①③⑤D.①②③④⑤【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①水的分子式为H2O,含有氧元素,所以正确;②酸分为无氧酸(如盐酸)和含氧酸(如碳酸),前者不含氧元素,后者含有氧元素,所以错误;¥③碱除氨水(NH3•H2O)外,一般在组成上都含氢氧根,故一定含氧元素,所以正确;④盐分为无氧酸盐(如氯化钠)和含氧酸盐(如碳酸钠),前者不含氧元素,后者含有氧元素,所以错误;⑤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故一定含氧元素,所以正确;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分类知识,透彻理解有关概念,明确物质的分类组成,明确概念间的相互关系是解题的关键,易错点为③根据碱指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来判断。

11.为解决日益加剧的温室效应等问题,科学家正在研究建立如下图所示的二氧化碳新循环体系:?上述关系图能反映的化学观点或化学思想有:( )①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是不变的;②燃烧时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和光能;③光能或电能可以转化为化学能;④无机物和有机物可以相互转化;⑤二氧化碳可成为一种重要的资源。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①由图可知,混合气分离出二氧化碳,水分解生成氢气,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甲醇等能源都遵循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守恒的原则,①正确;②液化石油气、汽油、甲醇的燃烧、无机物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复合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可以转化为甲醇等有机物都说明燃烧时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和光能,②正确;③水在光催化剂或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体现了光能或电能可以转化为化学能,③正确;④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甲醇等有机物,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转化为无机物,④正确;⑤从图示中可以看出,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甲醇等能源,二氧化碳在很多工业和农业中有大量的应用,所以二氧化碳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⑤正确;答案选D。

【点睛】本题以信息给予的形式考查了二氧化碳的相关问题,解题的关键是理清其中的转化关系,紧扣题干信息结合相关化学知识。

12.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错误的是A.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为1~100nmB.在FeCl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可制得Fe(OH)3胶体C.用激光笔照射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可以加以区分D.放电影时,放映室射到银幕上的光柱的形成属于丁达尔效应{【答案】B【解析】【详解】A. 分散系分类本质依据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为1~100nm的属于胶体,故A正确;B. 在FeCl3溶液中加入NaOH电解质溶液可制得Fe(OH)3沉淀,无法得到胶体,故B错误;C. 胶体可产生丁达尔现象,溶液不能,用激光笔照射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可以加以区分,故C正确;D. 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属于光的散射现象,而放映室射到银幕上的光柱的形成也属于光的散射现象,为丁达尔效应,故D正确;答案选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