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介绍

合集下载

著名的中国古典园林介绍

著名的中国古典园林介绍

著名的中国古典园林介绍古典园林,是指中国以江南古典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山水园林形式,今天店铺在这里为大家介绍一些著名的中国古典园林,欢迎大家阅读!著名的中国古典园林:扬州个园清代扬州曾有“园林甲天下”之誉,至今还保留着许多优秀的古典园林,其中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最具艺术价值的,要算坐落在古城北隅的“个园”了。

1988年个园被国务院授予“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个园是以竹石取胜的,连园名中的“个”字,也是取了竹字的半边,应合了庭园里各色竹子,主人的情趣和心智都在里面了。

个园虽不大,但处处体现出造园者独具匠心之处,值得一提的是个园的叠石艺术,采用分峰用石的手法,运用不同石料堆叠而成“春、夏、秋、冬”四景。

园林艺术是人们追求美的户外空间,个园设计者将四季假山设置在一园之中,人们可以随时感受四时美景,并周而复始,颇具“壶天自春”之意。

这种独特的艺术手法在我国传统园林中是极为少见的。

著名的中国古典园林:苏州拙政园拙政园是中国园林的杰出代表,亦是江南私家花园典范,以其悠久的人文历史、丰富的文化内涵、高度的造园成就、疏朗自然的风格、典雅秀丽的景色而著称于世。

它是中国四大名园(拙政园、留园、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之一且历史最为悠久。

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1年被国家计委、旅游局、建设部列为国家级特殊游览参观点。

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2007年被国家旅游局、建设部授予全国首批AAAAA级旅游景点称号。

从1996年始,拙政园每年春夏之季分别举办杜鹃花旅游节与荷花旅游节,为苏州国际旅游节的重点内容。

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四年(1509),为明代弘治进士、御史王献臣弃官回乡后,在唐代陆龟蒙宅地和元代大弘寺旧址处拓建而成。

取晋代文学家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句意,将此园命名为拙政园。

拙政园位于苏州市东北街178号,占地面积78亩(52000平方米),全园分东、中、西三部份。

中国四大古典园林时期

中国四大古典园林时期

中国四大古典园林时期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

它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

今天店铺在这里为大家介绍中国四大古典园林的时期,欢迎大家阅读!中国四大古典园林之苏州拙政园:明正年间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年间,现在全园包括东、中、西三部分。

东部占地2万平方米,明快开朗,其东北、西南为草地,丛植、林木葱郁,平岗远屿,竹坞曲水,山峦明秀,景物舒旷;其间分布“兰雪堂”、“芙蓉榭”、“天泉亭” 等建筑。

中部是全园的主体和精华,是典型的多景区复合的园林,园林空间划分形成序列组合。

划分主次分明而又不流于零散,组合开合变化有序层次清晰。

整个园林以大水池为中心,水面有聚有散,聚则辽阔,散则曲折。

池的东西两端留有水口、水尾,以体现疏水若为无尽之意。

池中利用两土山结构岛山,把池水划分为南北两部分,山南水面开阔,山北溪涧清流,主次分明。

两岛山上,西山顶建“雪香去蔚亭”,东山顶建“待霜亭”。

岛上南面黄石参差错落,北面芦苇丛生,两山之间跨溪架桥。

西山西南角建六方形“荷风四面亭”,三面环水,一侧临山,犹若半岛。

西面三曲桥可通“柳荫路曲”廊,南面五曲桥与“倚玉轩”相连,不仅是全园的交通枢纽,而且又把水池分为三个彼此通透的水域。

其次,拙政园以“林木绝胜”著称。

数百年来一脉相承,沿袭不衰。

早期王氏拙政园三十一景中,三分之二景观取自植物题材,如桃花片,“夹岸植桃,花时望若红霞”;竹涧,“夹涧美竹千挺”,“境特幽回”;每至春日,山茶如火,玉兰如雪。

杏花盛开,夏日之荷,秋日之木芙蓉,如锦帐重叠。

冬日老梅偃仰屈曲,独傲冰霜;有泛红轩、至梅亭、竹香廊、竹邮、紫藤坞、夺花漳涧等景观。

至今,拙政园仍然保持了以植物景观取胜的传统,荷花、山茶、杜鹃为著名的三大特色花卉,仅中部二十三处景观,百分之八十是以植物为主景的景观。

中国四大古典园林之苏州留园:明代留园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

坐落在苏州市,始建于明代,清代时称“寒碧山庄”,俗称“刘园”,后改为“留园”。

中国古典园林史

中国古典园林史

一、名词解释1 皇家园林:属于皇帝个人和皇室所私有,古籍里称之为苑、苑囿、宫苑、御苑、御园等。

2 私家园林:属于民间的贵族、官僚、缙绅所私有,古籍里面称之为园、园亭、园野、池馆、山池、山庄、别业、草堂等。

3 寺观园林:指佛寺和道观的附属园林,也包括寺观内部庭院和外围地段的园林化环境。

4 大内御苑:建置在首都的宫城和皇城之内,紧邻着皇居或居皇居很近,便于皇帝日常临幸游憩的皇家园林。

如:北海琼华岛5 行宫御苑:建置在都城近郊、远郊的风景优美的地方,供皇帝偶一游憩或短期驻跸之用的皇家园林。

如香山的静宜园。

如:香山静宜园6 离宫御苑:建在都城近郊、远郊或者远离都成的风景地带,作为皇帝避暑、长期居住、处理朝政的地方,相当于一处与大内御苑相联系的政治中心的皇家园林。

如:承德避暑山庄7 张南垣,名涟,生于明万历十五年,毕生从事叠山造园,他追求意境深远和形象真实的可入可游出发,主张以截取大山一角而让人联想大山整体形象的做法,开创了叠山艺术的一个新流派。

8 张然; 字陶庵,造园工匠,在北京城内建万柳堂,改建怡园,参与了重修西苑瀛台、新建玉泉山行宫以及畅春园的叠山等规划事宜。

9 张南阳; 字山人,他用绘画的手法堆叠园林假山,江南名园如上海潘允端的“豫园”,陈所蕴的“日涉园” ,太仓王世贞的“弇园”都是出自他的手笔,他堆叠假山的手法是传统的缩移摹拟真山整体形象的路数。

10 计成:计成,字无否,著名的专业造园家,形成《园冶》以书,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部园林理论著作。

11《园冶》:明代成书,这是一部全面论述江南地区的私家园林的规划、设计、施工以及各种局部、细部处理的综合性著作,全书共分三卷。

第一卷包括“兴造论”一篇,“园说”四篇,第二卷专论栏杆,第三卷分论门窗、墙垣、铺地、掇(duo )山、造石、借景,。

兴造论泛论营园要旨,是全书的总纲。

园说共四篇。

论述园林规划设计的具体内容及其细节。

计成认为好的园林评价的标准是(巧于因借、精在体宜)计成提出两个规划设计的原则是:一、“景到随机”二、“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前者意即园林造景要适应于园址的地貌和地形特点,并尽量发挥它的特长,避开他的短处;后者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人工创造的山水环境,必须予人以一种仿佛天造地设的感觉,而是建筑的配置必须从属协调于山水环境,不可喧宾夺主。

中国古典园林讲解

中国古典园林讲解

网师园
3. 混合式园林
综合自然式和规整式两种庭园的特点,并且 两者风格所占比例差不多的园林。
北京中山公园
第二节 中国古典园林的主要造景手法


大至皇家园林,小至私家园林,空间都是有限的。
在横向或纵向上让游人扩展视觉和联想,才可以小见大, 最重要的办法便是借景。所以计成在《园冶》中指出, “园林巧于因借”。借景有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 时而借之分。借远方的山,叫远借;借邻近的大树叫邻借; 借空中的飞鸟,叫仰借;借池塘中的鱼,叫俯借;借四季 的花或其他自然景象,叫应时而借。
顺德的清晖园
顺德的清晖园
(三)按园林艺术风格分 1. 规整式园林 这类园林崇尚开放,流行整齐、对称的几何图 形格局,通过人工美以表现人对自然的控制和改造, 显示人为的力量。
天安门广场
斯大林广场
南京中山陵
2. 自然式园林
将人工美和自然美巧妙地相结合,从而 做到“虽由人作,宛若天成”。
留园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程 (一)从利用自然山川林木到人工造园开始时期 公元前4000—前500年左右 (二)造园大发展,园艺大提高的秦汉时期 公元前3—公元3世纪 (三)城市绿化发展、寺观园林兴起的两晋南北 朝 时期 公元265—589年
(四)宫苑竞奢,私园崛起,诗画、山庄式园林兴
盛的隋、唐时期
大而无当,就显得单调乏味;如果两侧用建筑物或树木花 卉屏障起来,使甲风景点更显得有诗情画意,这种构景手 法即为夹景。
夹 景
框景
园林中的建筑的门、窗、洞,或乔木树枝抱合成的 景框,往往把远处的山水美景或人文景观包含其中,这 便是框景。
拙政园——与谁同坐轩
框景
框景
松风水阁

中国古典园林简介

中国古典园林简介

中国古典园林简介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瑰宝之一,也是世界园林艺术的瑰宝之一。

它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精巧的布局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中国古典园林一般由假山、湖泊、廊亭、花木等多个元素组成,通过巧妙的设计和精细的工艺,将自然景观与人工景观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园林景观。

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皇家园林。

在古代,皇帝和贵族为了表达他们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经常建造各种园林。

这些园林不仅是皇家宫殿的附属设施,也是皇帝和贵族放松身心、享受生活的场所。

古代园林的建造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在古代,园林被视为贵族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思想主要包括“山水一体”、“小中见大”、“虚实结合”等。

其中,“山水一体”是指园林中的山水景观与建筑景观相互融合,形成一幅和谐美丽的画卷;“小中见大”是指通过巧妙的布局和透视手法,使小空间内的景致在观赏者的眼中具有大空间的感觉;“虚实结合”是指园林中的虚拟景观与实际景观相结合,使观赏者在园林中感受到虚幻和现实的交织。

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风格主要包括山水园林、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

山水园林是以山水景观为主题的园林,通过巧妙的布局和精细的工艺,再现了自然山水的奇妙和美丽。

皇家园林是指古代皇帝和贵族建造的园林,其规模宏大,布局精细,建筑工艺精湛。

私家园林是指古代士大夫和富商建造的园林,其规模相对较小,但布局精巧,意境深远。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之一是注重空间的层次感和节奏感。

园林中的建筑、花木、水景等元素被巧妙地安排在不同的位置和高度,形成了层次分明的空间结构。

观赏者在游览园林时,可以逐渐领略到不同层次的景致,体验到不同的美感。

同时,园林中的景观布局也注重节奏感,通过不同的景点和景观之间的关联,使观赏者在游览园林时能够感受到一种流动的美感。

中国古典园林的另一个特点是注重自然的表现和意境的营造。

园林中的建筑、假山、花木等元素都力求以自然的形态呈现,使观赏者感受到自然的美丽和力量。

中国古典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中国古典园林是指以江南私家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山水园林形式,在世界园林发展史上独树一帜,是全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园林定义: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就称为园林。

园林包括庭园、宅园、小游园、花园、公园、植物园、动物园等,随着园林学科的发展,还包括森林公园、风古典园林、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或国家公园的游览区以及休养胜地。

中国园林的发展史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大约经历了夏、商、周的奴隶社会以及秦、汉、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唐、宋、元、明、清的封建社会。

我国劳动人民在三千余年漫长的辛勤劳动积累中,以其聪明才智,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光辉灿烂的园林历史文化和丰富多彩的珍贵遗产,形成了世界上独树一帜的中国古典园林。

①商周时期,帝王粗辟原始的自然山水丛林,以狩猎为主,兼供游赏,称为苑、囿。

②春秋战国至秦汉,帝王园林与宫殿结合,称为宫苑。

③南北朝至隋唐五代,文人参与造园,构图曲折委婉,讲求趣味。

④明中叶至清中叶,园林数量骤增,造园成为独立的技艺,园林成为独立的艺术门类;明清两代是中国造园艺术的高峰时期园林艺术的构成因素一是自然环境的山形水势,包括人工叠山和开凿的泉流湖水;二是建筑物及其特殊的人文内涵;三是园林内的树木花卉;四是园外大环境的景观、氛围。

中国造园艺术是多方面因素的配合,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古代园林艺术是如何做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古人是如何造园的1、中国哲学思想对园林艺术的影响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中国文化哲学的主要特点。

儒家:人与自然的和谐,寄情于景。

禅宗:自然在人心中,天人浑然一体。

道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2、根据其功用,中国园林主要可分为4种类型:1)面积较大,气派宏伟的皇家园林(圆明园、颐和园);2)规模较小的私家园林(苏州的拙政园、网师园);3)寺观园林;4)城郊风景区和山林名胜。

第七章中国古典园林

第七章中国古典园林

一园。有“万园之园”的圆明园不仅引进全国的美景,还
在园中仿造西洋美景,如著名的“大水法”。颐和园中的
“谐趣园”仿自无锡“寄畅园”,而西堤六桥则是西湖苏
堤六桥的翻版。

2.江南私家园林的特点
• (1)个性鲜明,主题突出。

江南私家园林是官绅商贾们府邸的扩展和延伸,因此
造园因地而异,风格因人而异。
• (2)小巧别致,色彩淡雅。
木,以供统治者享受。

秦汉时期,我国古代园林建造在形式和内容方面逐渐
丰富起来,出现了以宫室建筑为主的宫苑。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代园林建造艺术转折时期.

隋唐以后,我国古代造园艺术达到了高峰。

明代中叶以后,私人造园高潮迭起,涌现出计成等一
批卓有成就的园林建筑专家。

清代时,我国园林建筑形成了北京地区、江南地区、岭
• (6)亭。是一种没有门窗、四面开敞的小型建筑。亭 在中国古代建筑中最富民族特色,造景功能极强,正所谓 “有亭即成景”。
• (7)廊。廊是有顶无墙的带形建筑。它不仅是联系建 筑和景物的通道,而且因其蜿蜒曲折,高低起伏,生动活 泼,是颇具观赏性的民族建筑。

4.植物

花草树木犹如园林的毛发。

首先,它具有构景作用,其色彩、姿态无不给人以柔情万千,绚丽多姿的美感。
依山而建。佛香阁高41米,为全园的最高点,是颐和园的
象征。在此眺望昆明湖,开阔的湖面、远处的西山尽收眼
底。排云殿极具皇宫的豪华气派。

万寿山下昆明湖畔有著名的长廊。它长达728米,共分
273间,上有精美绘画14000余幅。长廊迂回蜿蜒,如同彩
带一般将勤政区、居住区、游览区连为一体。

中国古典园林简介

中国古典园林简介
• 宅园:在城乡内,依附于邸宅,作为主人日常游憩、 宴乐、会友、读书旳场合,规模一般不大,或紧邻 住宅后部呈前宅后园旳格局,或位于住宅旳一侧而 形成跨院。是私家园林旳主要形式。
• 游憩园:在城乡内,单独建置,不依附于邸宅。
• 别墅园:建在郊外山林风景地带,供主人避暑、休 养或短期居住。规模稍大。
苏州 拙政园水池与荷风四面亭
• 所以,根据周维权先生在《中国古典园林 史》中所述,将山、水、植物、建筑称为 构成园林旳四个基本要素。
• 相应旳,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筑营 造就成为造园旳思想主要工作。
3、中国古典园林类型(1)
按照园林基址选择和开发方式分类: • 人工山水园 • 天然山水园
根据构图布局形式分类: • 整形式、 • 自然风景式、 • 混合式。
北京 香山公园松林
颐和园
颐和园
江南名胜 太湖
左:腊梅
右:苏州郊外
上海豫园 卷雨楼
四川眉县 三苏祠
岭南建筑旳装饰
左:佛山梁园 岭南建筑旳装饰 右:凤凰木
• 离宫御苑:建在都城近郊或远郊旳风景优美旳地 方,或远离都城旳风景地带。作为皇帝长久居住、 处理朝政旳地方,相当于一处与大内相联络旳政 治中心。颐和园来自承德 避暑山庄 水心榭
• 私家园林:
• 属于民间旳贵族、官僚、缙绅所私有,古籍中称为 园、园亭、园墅、池馆、山池、山庄、别业、草堂 等。
• 私家园林又分为宅园、游憩园和别墅园。
一、中国古典园林简介
1、总说
• 1954年,在维也纳召开旳国际园景建筑家 联合会第四次大会上,英国造园学家杰利 克(G.A.Jellicoe)将世界老式园林大 致分为中国园林、古希腊园林和西亚园林 三大致系。
• 其中中国园林旳起源与发展自成体系,极 少受到外来旳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由水、高低错落,以这种千变万化的面上的铺陈强化了与自然环境的嵌合关 系。同时,利用木框架结构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的通透、流动的可能性,把建 筑物的小空间与自然界的大空间沟通起来。 ➢ 类型众多,包括亭、台、楼、阁、廊、坊、桥、榭、厅、堂、房、轩……
网师园一泓池水成为一片明镜,映照着天光、云影
杭州西湖,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14ຫໍສະໝຸດ 中国古典园林四大要素之植物
中国古典园林的四要素之植物 ➢ 植物配置:以不整形不对称的自然式布置为基本方式,在大片落叶树和常绿树
的混合配植中,常利用各种树形的大小,树叶的疏密,色调的明暗,构成富于 变化的景色。
➢ 水体有助空气流通,一斗碧水映着蓝 天,也可起到使游客的视线无限延伸 的作用,形成远景线,在感觉上扩大 了空间。
➢ 水体在园林中好似画面的空白,使得 园林虚实相生,刚柔相济。我国古典 园林自南到北,几乎无园不水。
13
中国古典园林四大要素之水体
理水:静态水景和动态水景 ➢ 前者如湖、池等。 ➢ 后者如河、溪、涧、泉等。
江南四大名石:冠云峰、瑞云峰、玉玲珑、绉云峰
冠云峰、瑞云峰、玉玲珑,均为太湖石,以“漏、透”胜; 绉云峰,为英德石,则独长于“瘦、皱”
冠云峰(苏州留园) 瑞云峰(苏州十中) 玉玲珑(上海豫园) 绉云峰(杭州西湖)
12
中国古典园林四大要素之水体
➢ 水体作为园林中重要的构景要素,给 人以清澈、明净、近人、开怀的感受。
造景布置,主要表现石头的个体美或局部 的组合美,能够用简单的形式,体现较深 的意境,达到“寸石生情”的艺术效果。 ➢ 北宋米芾,11世纪中叶中国最有名的藏石、 赏石大家,因爱石成癖,对石下拜而被国 人称为“米癫”,在相石方面,还创立了 一套理论原则,即 “瘦、透、漏、皱” 四字诀。
11
中国古典园林四大要素之山石
3
中国古典园林四大特点
特点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 建筑无论多寡,也无论性质、功能如何,都力求与山、水、花木等有机组织在一系列风 景画面之中,突出彼此谐调、互相补充的积极一面,限制对立排斥的消极一面,达到一 种人工与自然高度和谐的境界——天人和谐。
➢ 传统木框架结构建筑,内墙外墙可有可无,空间可虚可实、可隔可透,这种特性对此有 所保证。
梧竹幽居亭
16
雪香云蔚亭
中国古典园林四大要素之植物
园林植物多具有象征意义 ➢ 栽植紫薇、榉树象征高官厚禄,石榴取其多子,萱草可以忘忧等。 ➢ 号称“岁寒三友”的松、竹、梅,傲雪霜,深为人们喜爱,因而被当作正直、
孤傲不羁的象征。 ➢ 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比喻不趋炎附势的高洁之士。
17
中国古典园林四大要素之植物
5
中国古典园林四大特点
特点四:意境的蕴含 ➢ 文字点景:拙政园内有两处赏荷花的地方,一处建筑物上匾题为“远香堂”,取
自周敦颐“香远益清”句,另一处为“留听阁”,出自李商隐“留得残荷听雨声” 的诗意。 ➢ 一样的景物由于匾题的不同却给人以两般的感受,物境虽同而意境则殊。
6
中国古典园林四大要素
➢ 山石、水体、植物、建筑
15
中国古典园林四大要素之植物
➢ 植物既是园中造景的素材,也往往是观赏的主题,园林中许多建筑物常以周围 植物命名,以描述景的特点。
➢ 拙政园的倚玉轩、雪香云蔚亭、待霜亭、梧竹幽居亭等。 “倚玉”,据明文征 明诗“倚楹碧玉万竿长”,轩前原有竹。“雪香”意为梅花,“云蔚”指山间 树木茂密。“待霜”指霜降桔始红,亭旁种桔树。梧竹幽居亭旁有梧有竹。
中国古典园林简介
1
中国古典园林即界定于第二阶段 (封建社会)的中国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风格的养成,与中国 传统的天人合一的哲理以及重整体 观照、重直觉感知、重综合推衍的 思维方式有直接关系。
2
中国古典园林四大特点
特点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 绝非一般的利用或简单摹仿山、水、植
物等构景要素的原始状态,而是有意识 的加以改造、调整、加工、剪裁,从而 表现一个精炼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 然。 ➢ “一勺则江湖万里,一拳则太华千寻” ➢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 《园冶》:“轩楹高爽,窗户虚邻,纳千倾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
4
中国古典园林四大特点
特点三:诗画的情趣 ➢ 园林的创作,运用各个艺术门类之间的触类旁通,融铸诗画艺术于园林艺术,使
得园林从总体到局部都包含着浓郁的诗、画情趣,即“诗情画意”。 ➢ “造园如作诗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呼后应;最忌堆砌,最忌错杂,方称佳构”
黄巢,死于公元884年。读书人出身,开始走的 传统建功立业之路——参加进士考试。但数次参 加考试,每一次都名落孙山,绝望之后题了一首 《不第后赋菊诗》抒发心中的不平之气: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19
中国古典园林四大要素之建筑
中国古典园林的四要素之建筑 ➢ 建筑:园林建筑一反宫廷、宅邸的严整、对称、匀齐布局,完全自由随宜、因
玉堂富贵 ➢ 玉兰 ➢ 海棠 ➢ 牡丹 ➢ 桂花
18
中国古典园林四大要素之植物
对园林植物象征意义的理解因人而异, 因境遇而异
➢ 菊,凌霜自行,不趋炎势
元稹,生于唐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死于 大和五年(公元831年)。他15岁以明两经擢 第,25岁登书判拔萃科,授秘书省校书郎,官 运亨通。做《菊花》一首: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建筑
水体
7
山石 植物
中国古典园林四大要素之山石
中国古典园林的四要素之山石 ➢ “山石”包括筑山、叠山、置石等 ➢ 筑山:大规模的堆土填石,工程量较大,多见于皇家园林。如在颐和园的修
建中,将开挖昆明湖时取出的土石方就近堆积成万寿山。
万寿山
昆明湖
8
中国古典园林四大要素之山石
➢ 叠山:堆叠成假山,大型假山石多于土,小型假山几乎全部叠石而成,工程 量中等。
➢ 扬州个园的四季假山最负盛名:“时景是命题,春山是开篇,夏山是铺展, 秋山是高潮,冬山是结语。可称章法之不谬” 。
9
中国古典园林四大要素之山石
春山笋石参差,修篁弄影 夏山太湖石中空外奇,泞潭清冽
秋山黄石丹枫,峻峭依云
冬山宣石似积雪未消
10
10
中国古典园林四大要素之山石
中国古典园林的四要素之山石 ➢ 置石:以山石为材料,作独立或附属性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