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定规程和校准规范
检定和校准及其规程、规范、证书的联系与区别

品牌与标准化 2021年第2期BR,\.NP & STANDARDIZATION!检定和校准及其规程、规范、证书的联系与区別徐霄峰(辽宁省检验检测认证中心,辽宁沈阳110036)【摘要】为加强检定、校准人员对《计量法》等法律法规中关于检定和校准等名词的理解,本文通过表格对比分析的形式重点 介绍了检定和校准及其规程、规范、证书的区别,及其相关名词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检定;校准;规程;规范【DOl编码】10.3969/j.issn.1674-4977.2021.02.006The Connection and Difference Between Verification and Calibration and Their Regulations, Specifications and CertificatesXU Xiao-feng(Liaoning Inspection,Examination&Certification Center,Shenyang 110036, China)Abstract: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understanding o f verification and calibration terms in "Metrology Law" and other laws and regulation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verification and calibration and their regulations, specifications and certificates, as well a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elated terms.Key words:verification ;calibration ;regulation ;specification有人曾形象的比喻,计量就像空气,与人类生产生活紧密 相连,但往往又不被人们所注意。
浅析计量工作中检定规程与校准规范的比较

布 ,在 全 国 范围 内施 行 ,作为 校准 时依 据 的技
可 以看 出 :检定 规 程是 查 明和 确认 计量 器具 的
标准所 复现的量 值之 间关系 的一组操 作 ”的标 准。
3 — 5
义》 中 已有 专 门定 义 ,所 以先考 虑 一 下规程 、
程 是 “对 某种政 策 、制度等 所做 的分 章分条 的
规 范两 个 名词 解 释 。在 现 代 汉语 词 典 中规 法定程 序 ,校 准规范 则仅是 “……与对 应的 由
在我 国也 开展 了校 准实验 室 的认 可工 作 ,但 这 计量器 具法定地 位 的法 定文 件 ” 。 提 出了开 拓校 准 市场 的 口号 ,其实 这个 市场 早
就存在 ,只是未 引起我 们的注 意罢 了。 2 检 定规程 与校准 规范 的 比较 . ( )检 定 规 程 与校 准 规 范 在 名称 上 的 比 1 较
规定 ” ,规范是 “约定 俗成 明文规定 的标准 ” ;
一
( )检 定规程 与校 准规范 编写要求的 比较 2
求是 “校准项 目应包括被校对象 通常可能 的永
根 据 国家计量检定规程 编写规则 与 国 值 或 量 值 ,具 体 项 目可 根 据 用 户 要求 选 择 他
家计量 校 准规范 编写 规则 对 其结 构 要求对 比 用 。”这 里 最大差 异 在于 ,俭 定必 须按 规程规 如表 2 。
计 量 技术 规范 都 以代 号 JF 表 示 , 国家计 量 J 是 “由国务 院计 量行政 部 门组 织制定 并批准颁
标定、检验、检定和校准的区别

实验员们,你知道标定、检验、检定和校准的区别不?一标定含义使用标准的计量仪器对所使用仪器的准确度(精度)进行检测是否符合标准,一般大多用于精密度较高的仪器。
主要作用1、确定仪器或测量系统的输入—输出关系,赋予仪器或测量系统分度值;2、确定仪器或测量系统的静态特性指标;3、消除系统误差,改善仪器或系统的正确度.4、在科学测量中,标定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步骤。
二校验含义在没有检定或校准规程时,企业自行编制的自校规程。
主要用于专用计量器具、或准确度相对较低的计量仪器及试验的硬件或软件。
三检定含义由法制计量部门或法定授权组织按照检定规程,通过实验,提供证明来确定测量器具的示值误差满足规定要求的活动.四校准含义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计量仪器或测量系统的示值,或实物量具或标准物质所代表的示值,分别采用精度较高的检定合格的标准设备和被计量设备对相同被测量物进行测试,得到被计量设备相对标准设备误差的一组操作,从而的到被计量设备的示值数据的修正值.五标定与检定、校准、校验的主要区别1、标定是属于测量时,对测试设备的精度进行复核,并及时对误差进行消除的动态过程.2、检定、校准、校验是按周期进行的静态计量过程。
六检定和校准是量值溯源的最主要的两个手段,但是他们存在很大的区别,下面和大家一起学习他们之间的区别:(1)目的不同校准的目的是对照计量标准,评定测量装置的示值误差,确保量值准确,属于自下而上量值溯源的一组操作.这种示值误差的评定应根据组织的校准规程作出相应规定,按校准周期进行,并做好校准记录及校准标识.校准除评定测量装置的示值误差和确定有关计量特性外,校准结果也可以表示为修正值或校准因子,具体指导测量过程的操作。
检定的目的则是对测量装置进行强制性全面评定.这种全面评定属于量值统一的范畴,是自上而下的量值传递过程.检定应评定计量器具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这种规定要求就是测量装置检定规程规定的误差范围。
通过检定,评定测量装置的误差范围是否在规定的误差范围之内。
计量检定(校准)管理规程

计量检定(校准)管理规程1.目的:确保关键计量设备达到规定的准确度、灵敏度及稳定度并符合预期要求。
2.范围:计量器具流转的全过程。
3.责任人:计量管理人员、计量检定人员、计量设备使用人员。
4.内容:4.1计量设备的分类管理:4.1.1企业应根据计量检测管理的要求和实际使用情况,实行“保证重点,兼顾一般,区别管理,全面监督”的管理办法。
计量设备由计量管理部门统一管理,编写计量设备管理目录,对计量设备进行统一编号,按编号将计量设备登记,编制“计量设备管理台帐”。
4.1.2计量设备均须按A、B、C三类管理方法进行分类管理。
4.1.2.1A类计量设备:企业用于量值传递的最高标准(标准器及标准物质),<<计量法>>规定的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环境监测、医疗卫生方面的,并列入强制检定计量设备管理目录的计量设备列入A类管理。
4.1.2.2B类计量设备:用于产品质量检测、工艺控制检测中有准确度要求的计量设备,企业内部核算的能源、经营管理等方面所使用的计量设备,以及其它对数据有准确度要求的计量检测设备、器具等列入B类管理。
4.1.2.3C类计量设备:固定安装与设备配套难以拆装的计量设备,对计量数据无严格准确度要求的指示用计量设备,性能稳定不易变化的、低值易耗损的计量设备,国家明令允许一次性使用的或实行有效期管理的计量设备列入C类管理。
4.2.计量设备性能的确认:4.2.1企业可以根据计量设备管理目录及具体使用情况,对不同管理类别的计量检测设备,分别采用检定、校准、验证的方法进行管理,以确定计量检测设备的性能是否符合预期使用要求。
4.2.2对有强制检定要求的计量检测设备,必须由上级计量部门定时、定点检定;其它计量检测设备可根据计量设备管理目录、技术指标或是否处于满足预期要求的状态进行确认和评定。
4.3.检定、校准与验证的分类:4.3.1入库验收检定:应检查计量设备的名称、型号规格及标志是否正确,产品合格证、说明书及有关技术资料等是否齐全,合格证是否在有效期内,检查计量设备的外观(无撞击,无破损)等,必要时还需对检测误差等项目进行检定或全项目检定。
无损检测仪器设备计量检定规程校准规范

序号 规程编号
名称
1 JJF 1273-2011 磁粉探伤机校准规范
2 JJF 1458-2014 磁轭式磁粉探伤机校准规范
3 JJG 1049-2009 弱磁场交变磁强计
4 JJG 242-1995
特斯拉计
5 JJG 245-2005
光照度计
6 JJG 879-2002
18 JJG 452-2006
黑白密度片
19 JJG 962-2010
X、r辐射个人剂量当量率报警仪
20 JJF 1430-2013 X射线计时器校准规范
21 JJG 480-2007
X射线测厚仪
22 JJF 1126-2004 超声波测厚仪校准规范
23 JJF 1306-2011 X射线荧光镀层测厚仪校准规范
24 JJG 591-1989
γ射线辐射源(辐射加工用)
25 JJG 818-2005
磁性、电涡流式覆层厚度测量仪检定规程
26 北车标准
观片灯
27 CNAS-CL14:2010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 在无损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
28 铁科技[2006]31号 “关于公布《铁路专用计量器具管理目录》的通知”
规程/校准规范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备注
超声波探伤用试块、提升力重力试块、黑
X射线探伤机
13 JJG 933-1998
γ射线探伤机
14 JJG 1059-2010 个人与环境监测用X、r辐射热释光剂量计
15 JJG 393-2003
辐射防护用X、γ 辐射剂量当量(率)仪和监测仪
16 JJG 1009-2006 直读式X、γ辐射个人剂量当量(率)监测仪
检定和校准的九大区别

检定和校准的九大区别检定和校准,看似相近,实则不同。
两者都属于计量范围内,都需要使用比被计量器具精度更高的标准器具来作对比,以得出示值误差。
换句话说,检定和校准都是实现溯源性的重要形式,是确保量值准确一致的重要措施,但是两者又有许多不同,概念不容混淆。
两者区别一、目的不同检定——对计量特性进行强制性的全面评定。
属量值统一,检定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属自上而下的量值传递。
校准——自行确定监视及测量装置量值是否准确。
属自下而上的量值溯源,评定示值误差。
二、对象不同检定——国家强制检定:计量基准器;计量标准器;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的工作计量器具共59种。
校准——除强制检定之外的计量器具和测量装置。
三、依据不同检定——由国家授权的计量部门统一制定的检定规程。
校准——校准规范或校准方法,可采用国家统一规定,也可由组织自己制定。
四、性质不同检定——具有强制性,属法制计量管理范畴的执法行为。
校准——不具有强制性,属组织自愿的溯源行为。
五、周期不同检定——按我国法律规定的强制检定周期实施。
校准——由组织根据使用需要自行确定,可以定期、不定期或使用前进行。
六、方式不同检定——只能在规定的检定部门或经法定授权具备资格的组织进行。
校准——可以自校、外校或自校与外校结合。
七、内容不同检定——对计量特性进行全面评定,包括评定量值误差。
校准——评定示值误差。
八、结论不同检定——依据检定规程规定的量值误差范围,给出合格与不合格的判定,发给检定合格证书。
校准——不判定是否合格,只评定示值误差,发出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
九、法律效力不同检定——检定结论属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作为计量器具或测量装置检定的法律依据。
校准——校准结论属没有法律效力的技术文件。
结语检定是指由法制计量部门或法定授权组织按照检定规程,通过实验,提供证明来确定测量器具的示值误差满足规定要求的活动。
校准指校对机器、仪器等,使其准确。
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所指示的量值,或实物量具或参考物质所代表的量值,与对应的由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
17计量检定规程和校准规范的编写和使用

一、思考题1.检定规程与校准规范有哪些异同?答:相同点: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和国家校准规范由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组织编写并批准发布,在全国范围内施行。
不同地点:计量检定规程作为确定计量器具法定地位的技术法规,是评定计量器具的计量特性的依据,也是为国家量值统一进行法制管理的依据;计量校准规范是作为计量器具开展校准依据的技术文件,各类实验室可根据工作的需要自行编写,本单位批准后即可使用。
2.编制计量检定规程的一般原则是什么?答:编制计量检定规程的一般原则是:①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②适用范围必须明确,在其界定的范围内,按需求力求完整;③各项要求科学合理,并考虑操作的可行性及实施的经济性;④根据国情积极采用国际法制计量组织发布的国际建议、国际文件及有关的国际组织发布的国际标准。
3.编写检定规程有哪些基本要求?答:编写检定规程的基本要求:①应满足法制管理要求;②检定规程中的各项要求应科学合理、经济可行;③对技术细节应做出明确规定;④应该优先采用国际通用的方法。
4.计量检定规程应包括哪些主要内容?答:计量检定规程应包主要内容有:①封面;②扉页组成;③目录;④引言;⑤范围;⑥引用文献;⑦术语和计量单位;⑧概述;⑨计量性能要求;⑩通用技术要求;○11计量器具控制;○12附录。
5.如何制定、修订计量检定规程?答:制定、修订计量检定规程的流程:(1)计划国家计量检定规程是由国家质检总局下达给各专业计量技术委员会,组织指起草单位进行制定、修订工作。
(2)制定起草单位按照《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编写规则》的要求,在调查研究、试验验证的基础上,提出检定规程征求意见稿,分送技术委员会委员、制造企业及相关部门单位征求意见。
(3)审批、发布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由国家质检总局统一审批、编号,以公告形式发布。
(4)复审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发布后,技术委员会应适时提出复查计划,可采取会审或函审对检定规程进行审查,确认其是否继续有效。
6.确定检定周期的原则是什么?P2757.编制计量校准规范的一般原则是什么?8.校准规范应包括哪些主要内容?9.编制校准规范时应注意哪些问题?10.如何正确执行检定规程?11.如何正确执行校准规范?二、选择题(单选)1.检定规程是(B)的技术文件。
校准和检定的区别

校准和检定的区别:
1、目的不同校准:校准的目的是对照计量标准,评定测量装置的示值误差,确保量值准确,属于自下而上量值溯源的一组操作。
检定:检定的目的则是对测量装置进行强制性全面评定。
这种全面评定属于量值统一的范畴,是自上而下的量值传递过程。
2、对象不同校准:校准的对象是属于强制性检定之外的测量装置。
我国非强制性检定的测量装置,主要指在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中大量使用的计量器具,包括进货检验、过程检验和最终产品检验所使用的计量器具等。
检定:检定的对象是我国计量法明确规定的强制检定的测量装置。
3、性质不同校准:校准不具有强制性,属于组织自愿的溯源行为。
这是一种技术活动,可根据组织的实际需要,评定计量器具的示值误差,为计量器具或标准物质定值的过程。
组织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规定校准规范或校准方法。
自行规定校准周期、校准标识和记录等。
检定:检定属于强制性的执法行为,属法制计量管理的范畴。
其中的检定规程协定周期等全部按法定要求进行。
4、依据不同校准:校准的主要依据是组织根据实际需要自行制定的《校准规范》,或参照《检定规程》的要求。
检定:检定的主要依据是《计量检定规程》,这是计量设备检定必须遵守的法定技术文件。
5、方式不同
校准:校准的方式可以采用组织自校、外校,或自校加外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组织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采用自校方式对计量器具进行校准,从而节省较大费用。
检定:检定必须到有资格的计量部门或法定授权的单位进行。
根据我国现状,检定属于法定授权,非国家机关或者相关部门很难拿到授权,即便技术实力足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检定规程和校准规范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计量校准正逐渐被国内更多的用户所接受。
校准在国内计量技术机构开展的计量活动中的比重正在逐步加大,已经作为一种新型的计量活动与检定相提并论。
因此,正确认识校准与检定的关系,正确开展检定和校准活动,正确利用检定和校准结果,最终实现量值统一,保证社会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检定、校准和计量确认1。
检定和校准在JJF1001-1998《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中校准(calibration)的定义是: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所指示的量值,或实物量具或参考物质所代表的量值,与对应的由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
测量仪器、测量系统、实物量具或参考物质,有时统称为计量器具,本文统称为测量设备。
这样,校准可以归结为将测量设备与测量标准进行技术比较,确定被校测量设备的量值及其不确定度的一组操作。
校准的目的是确定测量设备示值误差的大小,并通过测量标准将测量设备的量值与整个量值溯源体系相联系,使测量设备的量值具有溯源性。
在JJF1001-1998中检定(verification)的定义是:查明和确认计量器具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程序,它包括检查、加标记和(或)出具检定证书。
计量检定过程中的检查既包括了测量设备与测量标准的技术比较(即校准的过程),又包括将校准结果与计量要求进行比较,判断是否符合规定的准确度等级;对于符合某准确度等级的测量设备加标记和(或)出具检定证书。
2。
校准与计量确认GB/T19022-20XX《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是由国际标准ISO10012:20XX转化而来的。
该标准是ISO9000系列标准的支撑性标准,对如何通过合理的测量管理保证产品的质量进行了规定。
该标准的核心是:(1)测量活动根据产品质量要求进行安排,即测量结果的准确度应符合产品质量控制要求。
(2)测量的准确度取决于测量过程的控制,受测量过程中的各种因素的影响。
(3)测量仪器是测量过程中的一个关键因素,其量值通过校准活动进行溯源,通过计量确认判断仪器是否符合测量过程的要求。
根据定义,计量确认是“为确保测量设备处于满足预期使用要求的状态所需要的一组操作。
”从定义可知,计量确认的前提是已经明确预期的使用要求,是根据测量设备的使用目的,在测量设备的使用要求已经明确的基础上进行的活动。
通过计量确认,可以确定该测量设备是否符合预期的使用要求。
而为了实现这个判断,计量确认包括校准和计量验证两个部分。
校准是计量确认中的一个部分,是计量确认的第一个阶段。
校准将测量设备与测量标准进行技术比较,目的是确定测量设备示值误差的大小。
同时,校准通过测量标准将测量设备的量值与整个量值溯源体系相联系,使测量设备的量值具有溯源性。
计量验证是计量确认的第二个阶段,通常包括使用校准结果与计量要求进行比较,判定该测量设备是否符合预期的使用要求。
当校准结果表明测量设备准确度不满足计量要求时,进行必要的调整或维修及随后的再校准;而当测量设备的准确度满足设备预期使用的计量要求时,出具计量确认报告或文件,按照要求进行适当的标识,如进行封印和(或)贴标签。
因此,校准是计量确认的技术基础,计量验证是将校准结果与计量要求比较的过程。
计量要求与测量设备的预期使用目的有关。
明确的计量要求与合理的校准结果进行比较,才能完成计量确认,确定该测量设备是否适合用于特定的应用。
从这个意义上说,校准则不需要判断是否合格。
尤其是对于为社会提供服务的校准机构,其客户千差万别,同样的仪器用在不同场合,计量要求就会不同,校准机构无法按照统一的要求进行合格性判断。
但是,当用户明确告知使用目的,或给出了计量要求时,校准机构就可以根据已知的计量要求或相关标准判断被校测量设备合格与否。
这个判断是协助企业完成计量验证工作,包含了合格性判断的校准证书,具有计量确认报告的功能。
3。
计量工作在JJF1001-1998中计量(metrology)的定义是: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
实现单位统一,通过规定单位的大小和保持单位基准的稳定得以实现。
而量值准确可靠则不仅需要统一定义的计量单位,还需要在测量活动中控制各种影响因素,包括仪器的溯源性和测量方法、影响量的控制等,实现测量结果统一。
通过对计量确认的分析可知,计量确认是为了保证测量设备的示值准确度符合生产中产品的相关量值一致的需要,最终保持产品与不同来源产品的相应量值实现互换。
因此,计量确认是计量工作的一种形式。
通过比较检定与计量确认可发现,二者所包含的操作内容是相同的:检定与计量确认均包含校准和合格性判断两个组成部分。
检定作为法制计量管理工作,对特定领域中使用的测量设备进行管理;计量确认是适用于对其他领域中使用的测量设备进行管理的一种模式。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校准是计量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技术组成部分。
校准作为计量检定和计量确认的一部分,对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进行评定,是保证测量设备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关键技术环节之一。
二、校准规范与检定规程的异同根据以上讨论我们可以知道,校准与检定是有区别的:校准是测量设备管理过程中的一个技术环节,而检定是一个完整的测量设备管理过程。
因此校准规范与检定规程必然也有差别。
校准规范是经过特定组织制定并批准颁布,在一定范围内施行,作为校准时依据的技术文件。
因此校准规范必须定义下列内容: 适用范围:明确校准规范所适用的被校准测量设备。
描述测量设备测量能力的计量特性。
校准各计量特性使用的参考标准。
标准的值。
校准条件。
校准方法和程序:如何操作(获得被校值、数据处理、结果处理)。
通过这些内容的定义,我们才能确定:该规范是否适用于某个特定的测量设备。
通过哪些计量特性评价该测量设备的测量性能。
这些计量特性的具体含义。
校准规范规定的内容,主要是为了保证不同实验室的校准结果具有可比性。
检定规程是由政府计量管理部门制定并批准颁布,在管辖范围内施行,作为检定时依据的技术文件。
校准是检定的技术组成部分,检定规程除了校准规范必须包含的上述内容外,还需要规定被检测量设备的准确度等级划分、相应计量特性的计量要求、检定周期、是否经过型式批准(获得CMC标志)等内容。
由于检定规程对被检测量设备规定了准确度等级以及各等级测量设备的计量要求,因此检定规程还详细规定了标准测量设备、测量方法和测量条件,以保证在严格遵守检定规程时,检定结果的不确定度优于计量要求的1/3,不明显影响测量设备的合格性判定。
三、检定规程的编制编制检定规程应执行JJF1002-1998《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编写规则》。
检定规程中技术部分的编制与校准规范一致(详见四、校准规范的编制)。
但是,检定规程中还要包括测量设备准确度等级的划分、测量设备不同准确度等级对应的计量要求、检定使用的标准测量设备及其要求、检定的环境要求、检定的程序、合格性判断的准则、检定周期、检定证书或检定结果通知书的格式等。
编制检定规程时也需要进行不确定度分析,并且以检定规程中规定的标准测量设备、环境要求、检定程序为基础,分析不确定度来源。
实验报告是通过实验验证不确定度分析的正确性。
四、校准规范的编制编制校准规范应执行JJF1071-20XX《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
1。
在范围和概述中定义被校准仪器在校准规范的范围部分,指明哪种测量设备的校准可以使用本规范,有时还要增加其他限制条件,例如测量范围和特定功能的限制。
范围中规定的测量设备不是指一个特定型号的测量设备,而是针对同一类仪器或系统。
这种测量设备的具体特点和应用应该在概述中简单描述,并可以通过典型仪器进行说明。
说明时主要针对仪器的计量原理和特点,而不是仪器的结构。
同一类测量设备指设备的测量原理相同、基本组成相同、被校参数相同、数据处理方法相同。
其差别一般不是关键性的,例如游标卡尺与数显卡尺,只是输出方式不同;百分表和千分表,只是放大倍数和准确度不同。
2。
规定计量特性和校准方法任何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最关键的是示值的准确度。
对于定值标准器,校准结果是其示值;对于多值测量设备,校准结果是其示值误差的变化范围,或对最大允许示值误差的验证。
由于使用环境中或测量设备本身的一些因素可能对仪器示值产生影响,需要确定这些因素造成的仪器示值变化范围——仪器的示值重复性。
由于示值的规定和测量设备使用中复现值之间可能存在差异,例如量块示值的定义为其中心长度,而使用时使用位置可能偏离量块测量面的中心。
因此,校准中还需要确定其他可能的影响量对示值的影响。
对于每个计量特性,评价时使用的标准器、测量方法(如测量的点数和次序),可能造成计量特性评定结果的差异。
为了减小这个差异,校准规范必须明确规定测量方法和测量程序。
统一校准参数和含义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测量设备的量值统一。
3。
测量不确定度评估示例校准规范编制应该提供一个测量不确定度评估示例。
通过该示例,为校准规范的使用者提供不确定度来源的参考。
示例中应包含被校仪器计量特性的典型计量要求,符合该校准规范规定的标准仪器,测量过程和数据处理过程的简单描述。
示例中应列出可能影响校准结果不确定度的主要不确定度来源,包括测量环境、测量设备的参考标准器、测量设备、附件的选择、软件和计算、测量人员、测量设备的特性、测量设备特性的定义、测量程序、物理常数和换算因子。
针对被校计量特性的计量要求,确定相应的测量条件和设备等条件,分析不确定度以确定这些规定可以满足校准过程的准确度要求。
4。
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是验证上述不确定度分析的实验结果报告。
实验中采用了不确定度评估示例中使用的各种条件,实验结果与标准结果比较,证明上述分析是正确的。
通过测量不确定度分析示例和实验报告,可以提供一个典型的校准过程控制范例,供校准规范审定者进行分析,也可以供校准规范使用者参考。
校准规范的使用者并不需要完全按照示例装备实验室,但可以参考示例对自己的实验室校准能力进行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