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准备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

合集下载

23年美赛中英文对照版竞赛指南

23年美赛中英文对照版竞赛指南

美赛中英文对照版竞赛指南1. 简介23年美赛中英文对照版竞赛指南是为了帮助参与23年美国大学数学建模竞赛的学生更好地准备和参加比赛而编写的指南。

This guide is intended to help students participating in the 23rd annual MCMASpeti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to prepare for and participate in thepetition.2. 竞赛概况美国大学数学建模竞赛是一项面向全球高校学生的标志性竞赛,旨在提高学生的数学建模、解决问题和团队合作能力。

比赛通常设有团队赛和个人赛两个类别,题目涉及的领域广泛,如数学、统计学、运筹学等。

The MCMAS is a prestigiouspetition for global college students, 本人ming to improve students' mathematical modeling, problem-solving, and teamwork skills. Thepetition usually consists of team and individual categories, covering a wide range of fields such as mathematics, statistics, operations research, etc.3. 竞赛时间和地点23年美国大学数学建模竞赛预计于2023年2月进行,具体的时间和地点将在冠方全球信息站上公布。

参赛学生需要提前关注并根据指定时间和地点参与比赛。

The 23rd annual MCMAS is expected to take place in February 2023, with specific dates and locations to be announced on the official website. Participating students need to pay attention in advance and participate in thepetition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ed time and place.4. 竞赛报名学生可以通过冠方全球信息站进行报名,需要填写个人信息并组建队伍报名参赛。

参加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 知乎

参加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 知乎

5.制胜点
纵观整篇论文,没完成的模型(论文引用)不少,编程总共就两个,一个人口增长,一个层次分析。但是我们有条 理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并且排版相当美观,图表制作的非常好看。
我觉得美赛并不是考你有多少数学知识,或者编程多么牛逼,或者队员背景多么生猛。而是你们是否能够好好合 作,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并有条理的写出来。你不一定要数学好编程好,也不需要有庞大的知识储备,而是要会 尽可能的找到你要的资料和数据,尽可能全面的思考问题,在可选范围内,挑你能做好的去做。网上资料那么多, 只是看你会不会发掘利用。
比赛报名:提前准备好visa或master card,名字和地址不要写错;
作息:要看各队情况了,原则是保证效率、不打乱节奏。前期都很亢奋,但如果打乱节奏可能导致后面疲劳期 时效率过低,其实美国赛截止时间并不是很严格,前期利用好亢奋期和每天的高效率时间的话,到了疲劳期还 能继续坚持下去,否则就是给你再多时间都无法持续下去。对那些想尝试达芬奇睡眠法的同学,建议先在之前 比赛和练习时充分适应,避免临时改变作息方式,打乱节奏,降低效率; 引用:如果copy了整段的原始论文,一定要注明来源——07年就出过outstanding奖因为引用的问题被收回的 事。这是原则问题,千万注意! 邮寄论文:提前联系邮局/快递,确认好邮局每天邮寄时间,以倒推截止时间,事实上这么多时间,很少有人 能用满——这给了慢热队伍一个优势,之前练习也应先关注深度和质量,再考虑速度和效率;之前比赛的时 候,交完论文的几天别闲着,继续魔鬼训练——对做到极致的模型再完善深化,对论文结论再推广演绎,甚至
必须保证团队里每个人都有共同的愿景和强大的动力,否则内耗是迟早的事。
高手和好导师都是稀缺资源,下手越早收获可能越大,想找高手:
你必须也是个高手 ,至少某方面特长能给人信心; 必须保证团队间能衷诚合作 ,互相鼓励/配合——这点与谈恋爱一样,要经一定时间的磨合和考验,才能看得 清; 保证每个人的弱点 能有效弥补,即便是高手全才也不多,对其弱点如果没有合适的人弥补,结果可能还不如实 力平均的队伍; 要能顶得住本校其他队的竞争 ,比如挖人、争导师、抢机房等等——人才太多没办法,哎~

美赛建模培训

美赛建模培训

SPSS 20 安装
• XP或Win7/8 32位: 下载 【IBM_SPSS20.0_32bit简体中文版.exe】 【SPSS20序列号.txt】,安装完成之前按提 示输入序列号注册。
• win7/8 64位:下载【SPSS20.0 64位.zip】 【SPSS20 64位序列号.txt】,安装完成之前 按提示输入序列号注册。
软件准备
1. 论文写作:Word,Mathtype(数学公式编 辑器) 建模软件:Matlab,Excel,Spss 71298663 依次进入:【软件】【建模软件】
Matlab安装
• • • • •
/ / 全球免费数据库: DOAJ: / Open J-Gate: /Search/QuickSearch.aspx • Oaister: /oaister/ • arXiv:
评审标准
• (1)是否给出了令人满意的赛题解读,以 及对赛题中可能出现的模糊概念是否给予 了必要的澄清; • (2)是否明确列出了建模需要用的所有前 提条件及假设,对其合理性是否给出了满 意的解释或论证; • (3)是否通过对赛题的分析给出了建模的 动机或论证了建模的合理性;
• (4)是否设计出了能有效解答赛题的模型; • (5)是否对模型给出了稳定性测试; • (6)是否讨论了模型的优缺点,并给出了清 晰的结论; • (7)是否给出了符合要求的摘要. • 注意:没有全部完成解答的论文是可以被接受 的,而且如果在某些方面有创意,仍有可能获 得较好的评审结果。
• 赛题内容涉及经济、管理、环境、资源、 生态、医学、安全、未来科技等众多领域。 • MCM:连续型、离散型、大数据型 • ICM:运筹学/网络科学、环境科学、政策
美赛特点(区别于国赛)

数学建模美赛须知

数学建模美赛须知

加强数学建模综合能力培养——数学中国2011年美赛工作总结华晓帅(数学中国网站CEO)马壮(数学中国网站站长)2011年2月15日——2月19日,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与美国大学生交叉学科数学建模竞赛如期举行,作为中国最大的数学建模交流基地“数学中国”来讲,与参加美赛的中国内地同学共同度过了四天四夜。

对于本次竞赛,数学中国网站作了以下的总结。

希望能同大家交流一下比赛经验。

一、保持新闻的敏感度:在每次举办国内外数学建模竞赛之前,我们数学中国都事先做好心理准备,压一下比赛题目。

在春节前,数学中国论坛发表了《2011年数学建模十大热门研究课题》,第一个研究课题便压中了美赛的A题。

当然这里不是教大家如何猜题目。

我们想告诉大家要多关心国内外的时事、政治、经济。

为什么这样讲呢?道理很简单,学习数学建模,参加竞赛的最终目的不是拿奖,而是为了掌握一门社会科学技能。

大家学习数学建模后,可以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

比如说这次的A题,2007年2月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表了第四次评估报告,在国际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报告预测指出,从人类工业时代开始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的“最可能升高幅度”是1.8至4℃,海平面升高幅度是19至58厘米,北冰洋的海冰将在本世纪后半段融化消失。

这个报告引出的问题很多,事实也得到了验证。

比如2007年至2011年的冬天,我们国家遭受了50年不遇的特大雪灾,美国南部又一次遭遇了飓风。

有证据显示这些都可能是由全球气候变暖引发的极端恶劣天气。

全球气候变暖考察的问题很多,A题选取了一个佛州的例子,意在让全球气候变暖得到大家足够的重视。

当然所有的时事不可能在一次竞赛里全部体现出来。

但是当大家看新闻的时候,应该多思考一下如何使用数学模型来处理新闻热点中提到的问题,经常和队员交流一下思路,增强对新闻的敏感度,提高对数学建模的应用能力。

我们数学中国论坛将在近期成立“数学建模研究组”(暂定名称)。

美赛数学建模技巧

美赛数学建模技巧

美赛建模技巧建模前:1.多注册几个网站,便于比赛时下载论文。

2.其实没有必要去图书馆找书,因为到了比赛的时候会发现找的书基本没有用。

3.建好论文的模板。

4.对小组内各个成员按照所擅长部分进行大致的分工。

5.调整好心态,不要有太强的功利心,因为比赛中有很多客观因素,不一定付出了就会有赢得的回报,放平心态。

建模中:1.选题:(1)要按照自己擅长的部分选题。

(2)选题时间可以稍微长一点,但不要太长。

在选好题目后尽量不要更改,因为更换题目是一件很浪费时间的事情。

队员的思路要进行全面的转换。

2.思考题目:(1)由于题目是英文的,拿到题目后要把题目翻译准确,有些单词有多重含义,要考虑清楚到底是那层含义。

(2)题目要多看多分析,可以参考一些论坛或者加入建模群进行讨论,以免自己理解错题目。

(3)题目中会给出很多有用信息,要把每个方面每层意思都考虑清楚。

3.做题思路:(1)美赛中比较重视思路的创新性与严密性,队友应该大胆的讨论大胆进行创新。

越新奇的思路越好。

(2)无论思路如何,都要自圆其说,不能最后得出的结论与前面提出的假设相反。

(3)建立模型最好是用一个自己起的名字,这样会使人眼前一亮。

4.论文:(1)我们当时写论文是写出一部分中文的另一个同学进行英文翻译,由于英文水平有限,我个人认为这样还是很有用的,直接用英文写难免会因为构思语言结构而浪费时间。

(2)最好是中文论文与英文翻译一起进行,防止到最后时间不够翻译不完。

(3)摘要是很重要的部分,无论最后剩余时间还够不够,应对摘要进行细致的琢磨分析,使语言简练。

(4)论文格式一定要标准,规范。

5.其他:(1)建模期间保持适量的睡眠,美赛时间比国赛长,如果一再的熬夜脑子不清醒会降低效率。

(2)绝不要放弃,当时我们队在进行了一半卡住后曾一度想过放弃,但是最后咬咬牙坚持下来了,想想当时如果放弃真的是亏大了。

(3)不要有凑合应付的心理。

数学建模美赛流程

数学建模美赛流程

数学建模美赛(Mathematical Contest in Modeling, MCM)是一个面向大学生的国际性数学建模竞赛,旨在鼓励学生应用数学建模解决实际问题。

美赛每年一届,吸引了全球范围内的大学生参与。

以下是数学建模美赛的一般流程:### 第一阶段:报名与团队组建1. **团队组建:** 队伍通常由3名队员组成,队员之间应该具备不同的技能和专业背景,以更好地解决多方面的问题。

2. **选择题目:** 参赛团队需要选择感兴趣且有挑战性的题目。

数学建模美赛通常会提供一系列实际问题供队伍选择,这些问题跨足多个学科领域,如数学、计算机科学、经济学、生物学等。

3. **报名注册:** 参赛团队需要在规定的截止日期前完成在线报名注册。

报名通常需要提供队员信息、指导老师信息和选定的题目信息。

### 第二阶段:比赛前准备1. **学习建模技能:** 在正式比赛前,队员需要学习一些常见的数学建模技能,包括但不限于数学建模的基本流程、模型的建立与求解、报告的撰写等。

2. **准备工具和资料:** 队员需要准备好在比赛中可能用到的工具、软件和相关资料。

这可能包括数学建模软件、编程工具、参考书籍、实验数据等。

### 第三阶段:正式比赛1. **赛前说明:** 在比赛开始前,组委会通常会发布赛前说明,解释比赛规则、注意事项和评分标准。

2. **领取比赛题目:** 比赛开始后,参赛队伍将收到比赛题目。

队员需要仔细阅读并理解问题陈述,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

3. **建模与求解:** 队员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建模与求解工作。

这一阶段包括问题分析、模型构建、数学求解、数据分析等过程。

队员需要合理地运用数学知识和建模技巧。

4. **撰写报告:** 在规定的时间内,队伍需要撰写一份完整的报告,详细阐述他们的建模过程、解决方案、结论和对问题的深刻理解。

报告要求清晰、逻辑性强、语言表达准确。

### 第四阶段:提交报告和结果公布1. **报告提交:** 比赛结束后,队伍需要按照规定的时间将他们的报告提交给组委会。

数学建模美赛比赛要求

数学建模美赛比赛要求

数学建模美赛比赛要求
数学建模竞赛是一个旨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比赛。

下面是数学建模美赛的一些要求:
1. 团队组成:每个团队通常由3名或4名成员组成。

团队成员应具备各自专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并能够有效地进行合作和交流。

2. 题目选择:参赛团队可以从官方题库中选择一个问题进行研究和建模。

问题通常会给出相关的背景信息,具体的要求和限制条件。

3. 建模过程:团队成员需要共同研究问题,收集和整理相关数据,提出问题的数学模型,并进行合理的假设和简化。

模型可以是数学方程、图表、统计分析等。

4. 数据分析:团队成员需要分析所获得的数据,运用适当的数学方法和工具进行数据处理和计算。

他们应该能够解释结果的意义,并提出合理的结论和建议。

5. 编写论文:团队需要将他们的研究成果和分析过程以论文的形式呈现。

论文应该具备清晰的逻辑结构、准确的表达和规范的格式。

6. 答辩演讲:在比赛期间,团队需要进行口头答辩演讲,向评委和其他参赛者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和思考过程。

演讲应该简洁明了、逻辑清晰,并能够回答评委的问题。

7. 时间管理:数学建模竞赛通常有严格的时间限制。

团队成员需要合理分配时间,合理安排任务,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各个环节的工作。

数学建模美赛要求团队成员具备数学建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有效合作和沟通,并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团队的研究工作。

通过这样的比赛,学生们可以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数学建模竞赛的六个步骤

数学建模竞赛的六个步骤

数学建模竞赛的六个步骤
数学建模竞赛一般包括以下六个步骤:
1. 理解问题:阅读和理解竞赛题目、要求和限制条件。

确保对问题的要求有清晰的理解。

2. 建立数学模型:根据问题确定的目标和条件,选择适当的数学模型以解决问题。

这可能涉及到数学、统计、概率、优化等方面的知识。

3. 分析模型:对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分析,确定其主要特征和性质。

这可能包括理论推导、图表绘制、模型验证等方法。

4. 解决问题:使用合适的数值算法或计算方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得到问题的解答。

这可能需要编程、数值计算、优化算法等技巧。

5. 验证和检验结果:对求解结果进行验证和检验,确保解答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这可能包括比对实际数据、进行灵敏度分析等方法。

6. 撰写报告和展示结果:将整个过程和结果进行整理、归纳和总结,编写竞赛报告。

报告要具备清晰的逻辑结构、准确的表达和可视化的展示。

同时,准备好展示竞赛成果的演讲或展示材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准备美赛数学模型:数学模型的功能大致有三种:评价、优化、预测。

几乎所有模型都是围绕这三种功能来做的。

比如,2012年美赛A题树叶分类属于评价模型,B题漂流露营安排则属于优化模型。

对于不同功能的模型有不同的方法,例如评价模型方法有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价、熵值法等;优化模型方法有启发式算法(模拟退火、遗传算法等)、仿真方法(蒙特卡洛、元胞自动机等);预测模型方法有灰色预测、神经网络、马尔科夫链等。

在数学中国、数学建模网站上有许多关于这些方法的相关介绍与文献。

软件与书籍:软件一般三款足够:Matlab、SPSS、Lingo,学好一个即可。

书籍方面,推荐三本,一本入门,一本进级,一本参考,这三本足够:《数学模型》姜启源谢金星叶俊高等教育出版社《数学建模方法与分析》Mark M. Meerschaert 机械工业出版社《数学建模算法与程序》司守奎国防工业出版社入门的《数学模型》看一遍即可,对数学模型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与把握,国赛前看完这本再练习几篇文章就差不多了。

另外,关于入门,韩中庚的《数学建模方法及其应用》也是不错的,两本书选一本阅读即可。

如果参加美赛的话,进级的《数学建模方法与分析》要仔细研究,这本书写的非常好,可以算是所有数模书籍中最好的了,没有之一,建议大家去买一本。

这本书中开篇指出的最优化模型五步方法非常不错,后面的方法介绍的动态模型与概率模型也非常到位。

参考书目《数学建模算法与程序》详细的介绍了多种建模方法,适合用来理解模型思想,参考自学。

分工合作:数模团队三个人,一般是分别负责建模、编程、写作。

当然编程的可以建模,建模的也可以写作。

这个要视具体情况来定,但这三样必须要有人擅长,这样才能保证团队最大发挥出潜能。

这三个人中负责建模的人是核心,要起主导作用,因为建模的人决定了整篇论文的思路与结构,尤其是模型的选择直接关系到了论文的结果与质量。

对于建模的人,首先要去大量的阅读文献,要见识尽可能多的模型,这样拿到一道题就能迅速反应到是哪一方面的模型,确定题目的整体思路。

其次是接口的制作,这是体现建模人水平的地方。

所谓接口的制作就是把死的方法应用到具体问题上的过程,即用怎样的表达完成程序设计来实现模型。

比如说遗传算法的方法步骤大家都知道,但是应用到具体问题上,编码、交换、变异等等怎么去做就是接口的制作。

往往对于一道题目大家都能想到某种方法,可就是做不出来,这其实是因为接口不对导致的。

做接口的技巧只能从不断地实践中习得,所以说建模的人任重道远。

另外,在平时训练时,团队讨论可以激烈一些,甚至可以吵架,但比赛时,一定要保持心平气和,不必激烈争论,大家各让3分,用最平和的方法讨论问题,往往能取得效果并且不耽误时间。

经常有队伍在比赛期间发生不愉快,导致最后的失败,这是不应该发生的,毕竟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奋斗,这种经历是很难得的。

所以一定要协调好队员们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保证正常发挥,顺利进行比赛。

美赛特点:一般人都认为美赛比国赛要难,这种难在思维上,美赛题目往往很新颖,一时间想不出用什么模型来解。

这些题目发散性很强,需要查找大量文献来确定题目的真正意图,美赛更为注重思想,对结果的要求却不是很严格,如果你能做出一个很优秀的模型,也许结果并不理想也可能获得高奖。

另外,美赛还难在它的实现,很多东西想到了,但实现起来非常困难,这需要较高的编程水平。

除了以上的差异,在实践过程中,美赛和国赛最大的区别有两点:第一点区别当然是美赛要用英文写作,而且要阅读很多英文文献。

对于文献阅读,可以安装有道词典,开启截屏取词功能,这样基本上阅读英文文献就没什么障碍了。

对于写作,有的组是写好中文再翻译,有的是直接写英文,这两种方式都可行。

对于翻译一定至少要留出8小时来,摘要可能就要修改1小时。

如果想快点翻,可以直接使用有道词典,翻出来后再修改,虽然可能不地道,但至少比较准确,这样可大量节省翻译时间。

另外word要打开纠错功能,绿线代表拼写错误,红线代表语法错误,完成论文后整体浏览时要多注意这两种线,很可能会发现疏漏之处。

我一直认为翻译不是美赛的重点,只要能把意思表达清楚就行了,不必在翻译上浪费太多时间。

第二点区别是美赛大量的用到了启发式算法,如神经网络、遗传算法、模拟退火、粒子群等等。

尽管Matlab提供了这些算法的接口,但参赛队员还是必须掌握这些算法的原理,并且能自己实现,因为通用方法不一定能满足特定要求的。

如果说你在国赛时还认为这些算法遥不可及,那么到了美赛你就必须掌握它了。

其实对于搞编程实现的队员只要弄懂一种启发式算法就好,因为启发式算法是用来解决优化问题(多数为NP问题)的,不同算法间有很大的相似性,所以只要把一种学精了,这一类的问题就都能解了,甚至也可以自创算法。

前期准备:关于参赛经验,小组成员最好都曾经参加过数学建模比赛,无论是国赛或是挑战赛等等。

个人认为美赛的难度比较大,如果是第一次参加,往往很难做出理想结果,这样会打击到参加数模的积极性。

所以不建议第一次搞数模竞赛就参加美赛。

赛前要准备吃的东西,酌情而定。

要准备一些红糖,以防身体不适。

要注意尽量不要上火,可以准备些水果。

另外,我建议准备3瓶红牛,第二三四天各喝一瓶,确实能有保持精力的功效。

正常的饭还是要吃,可以叫外卖或者托人去买饭。

总之这几天一定要吃好。

关于书籍,没什么好说的,尽可能的借吧,虽然借了不一定有啥用,但是放在那里总归是心里踏实。

建议编程、模型、算法方面的书都借一些,另外最好也去借些数学工具书,方便翻译。

另外还有就是要准备好查找文献的期刊网入口,无论是中文的知网、维普,还是英文的SCI、Springer 等都要提前找到,学校图书馆都有,最后不要影响到比赛查找文献就行。

时间安排:美赛的时间是四天四夜,比国赛多一天一夜。

因为需要翻译,所以美赛的时间同样很紧张,这就要求牺牲睡眠时间来完成比赛。

一般来说,国赛期间的睡眠时间不超过10小时,那么美赛期间的睡眠时间最好不要超过15小时。

这样能保证高质量完成论文,并且身体能承受这样的负荷。

现在来讨论一下时间安排。

第一天上午出题目,几名队员可以分工合作在一小时内翻译出题目的含义,搜索一些关键词,看看题目的资料与数据是否能找到,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来选择。

一般来说,MCM会出一道离散模型题目、一道连续模型题目;而ICM题目是交叉学科的,涉及其他专业知识。

总之第一天的上午必须将题目定下来。

接着第一天下午的工作就是找资料,数据库、资料搜索方面的知识这里就不详细叙述了,数学中国上都能找到。

这一阶段的任务就是大量积累资料,资料包括文献与数据。

先不着急阅读,把能下载的资料都下载下来,下载不下来的保留网页。

知道再也找不到相关的资料就可以停止搜索了,当然在做题过程中还需要针对某些细节再次查找资料,这里所说的停止搜索是指停止大范围集中式搜索。

大概在第一天的晚上开始阅读资料,这要进行到第二天上午,在这个过程中,要选择可以接受的模型,想办法加以创新改进。

第二天一天是阅读资料理清思路并建立模型框架的过程。

第二天晚上之前论文的总体思路要确定下来,就是针对题目中的某个问题选择什么方法,主体模型是什么,创新点在哪都要清楚,而细节问题暂时先不考虑,总之论文思路与模型的总框架要在第二天晚上之前全部搞清楚。

如果没有理清论文思路建议不要睡觉,知道理清楚为止。

第三天,必须开始写作与实现模型。

其实第二天就可以写一些关于问题介绍、前人研究历程等的内容。

到了第三天就必须动笔了,可以先简略写中文,之后再详细翻译成英文,也可以直接写成英文。

根据模型所编的程序一定要这一天内跑出结果来,可以根据所得结果来改进模型,争取得到较优的结果。

当然数据的处理也一定要在这一天完成。

第三天是对模型的修正与完善,主要是对细节的把握以及模型结果的处理。

建议得到比较合适的结果时再休息。

第四天,写作与翻译。

根据前面的思路与得到的结果进行写作与翻译工作。

写作要力求表达清晰准确。

另外还有一个工作是为模型配图与表,图片能够生动的表达模型含义,表格可能是模型结果得到的数据,图与表要按照要求写标题与注释,要大小合适、美观。

第四天晚上要完成主体部分的写作,这时开始写摘要,先由一个同学写成中文,然后三个人讨论修改,可以请指导老师提供意见,中文定稿后再翻译,译好后再修改给指导老师检查,最终定稿,这一大概需要5小时左右的时间,在这期间另两位同学完成诸如参考文献、优缺点之类内容的写作,在第五天的凌晨完成全文。

第四天晚上建议熬夜,如果需要休息建议睡眠3小时以内。

第五天清晨,检查通读全文至少3次至无语言错误。

编辑目录、页眉等格式内容,待一切就绪后,转换pdf文档,看有无差错,有差错再调整,无差错就可以将最终论文发到举办方邮箱了。

确认邮寄成功后,按照要求打印论文,黑白彩色均可。

之后,收拾规整物品,休息,建议睡眠10小时以上。

最后,按要求寄送邮件,等待成绩。

大概四月前会出成绩初稿,五月前出正式成绩与证书。

文献与图表:“文献为王”。

阅读文献的数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论文的质量。

因为看过的文献越多,知道的方法越多,可选择的范围越广,建立的模型越符合实际。

关于文献搜索,三个人要分工,即根据题目中可能涉及到的知识,分头寻找。

一般先找中文资料,在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上进行搜索。

我的建议是把一个数据库上关于这方面资料10年的所有相关论文都下载下来,然后用浏览的方式看完,有了一定的了解后选择其中适合的方法加以改进创新,完成模型的建立。

其实很多中文文献都是借鉴英文文献而来的,读中文资料相当于读英文资料的概要。

阅读完中文文献后可以开始搜索英文文献,根据题目中的关键词进行搜索,可能搜索结果并不理想,这时候将关键词换为其近义词进行再次搜索,多次尝试后可能会得到比较满意的结果。

另外就是按照参考文献历程搜索,每篇文献后面都列有相关的参考文献,可以通过寻找这些文献来理解研究历程,很可能就有新的发现。

查找到文献后,要注意整理与归类,方便寻找与最后的记录。

关于图表,这是为论文增色的部分。

看之前的美赛特等奖论文,普遍图表都做得很漂亮,或者说很专业。

好的图表能够清楚的反映模型的思路与结果,令人一目了然。

图的制作当然要用一些软件,PS做一些图形处理、Visio画流程图、几何画板解决简单几何图形制作、Matlab制作三维效果图等等,方法多种,资料也很多。

表的制作模仿之前特等论文即可,边框怎么设置,字体大小等等,很容易掌握。

另外,图表的排版也需要注意,如何编排图表的位置才能既美观又能清楚,这需要不断观察与实践。

总之,关于图表,尽量模仿特等奖范文去做,会为你的论文增色不少。

最后的话:有句话叫做“一次数模,终身受益”,确实是这样的。

抛开获得的荣誉不说,通过数模所学到的东西也让人受益匪浅。

最重要的是,它使你明白原来自己有这样的能力去完成一个曾经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