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流派的代表人物及其特点(整理精校版)
高中语文文学流派知识点总结2023

高中语文文学流派知识点总结2023一、古文流派古文流派是指古代文人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创作的文学作品。
其主要包括骈文、楚辞、汉赋、魏晋风度、唐宋词、元曲等。
骈文:骈文又称对偶文,是中国古代骈文诗歌创作的一种形式。
它以特定的对仗和韵律方式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代表作有《离骚》、《九歌》等。
楚辞:楚辞是我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音乐性和表现力而闻名。
屈原是楚辞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离骚》堪称古代文学的瑰宝。
汉赋:汉赋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流派,以形容、描写和抒发作者的感情为主要特点。
代表作有《东篱乐府》、《孔雀东南飞》等。
魏晋风度:魏晋风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个重要流派,以其独特的抒情风格和情感表达而闻名。
代表作有曹植的《洛神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等。
唐宋词:唐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以其精巧的语言和深情的表达而被世人所称道。
代表作有李白的《静夜思》、杜甫的《登高》等。
元曲:元曲是中国古代戏曲的一种形式,以其精湛的艺术表现和富有感染力的音乐而著名。
代表作有关汉卿的《窦娥冤》、白朴的《汉宫秋》等。
二、现代文流派现代文流派是指20世纪以来我国文坛出现的各种文学流派,包括现代散文、新诗、小说、戏剧等。
现代散文:现代散文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流派,以其平实、真实、感人的表达方式而备受推崇。
代表作有周作人的《故乡》、鲁迅的《狂人日记》等。
新诗:新诗是20世纪以来中国文坛上出现的一种新的诗歌形式,以其语言简练、意象丰富的特点而被广泛关注。
代表作有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余光中的《乡愁》等。
小说:小说是现代文学中最重要的一种文体形式,以其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形象的刻画而备受喜爱。
代表作有金庸的《射雕英雄传》、鲁迅的《狂人日记》等。
戏剧:戏剧是表演艺术的一种形式,以其独特的舞台表现和戏剧性的冲突而成为文学流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代表作有曹禺的《雷雨》、郭小云的《海瑞罢官》等。
总结:高中语文课程中,学习文学流派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对古代文学流派和现代文学流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把握我国文学的发展历程和特点,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理解能力。
语文教学流派的代表人物及其特点(整理精校版)

语文教学流派的代表人物及其特点教学相长0508 20:05::一、情感派(以于漪、欧阳代娜为代表)于漪老师被称为语文教育审美派或“情感派”代表人,属于情感型教师,不仅文学作品能讲得流光溢彩,情趣盎然,就是一般人觉得枯燥无味的课文,她也能挖掘出丰富的情感内蕴,讲得娓娓动听,引人入胜,从而形成她情真意切、情深意长、以情感人的总体教学风格。
(《语文审美教育论》张永昊、周均平著)五岳之美,各异其秀。
以于漪为代表的情感派的“秀”在“感情”。
陈钟梁描述语文教学的一段话,表现出了情感派的特点:1.导言——“未成曲调先有情”;2.提问——“惊风乱占芙蓉水”;3.讲述——“语不惊人死不休”;4.插语——“一声惊堂满座醒”;5.环节——“一枝一叶总关情”;6.过度——“嫁与春风不用媒”;7.小结——“似曾相识燕归来”; 8.情感——“无情未必真豪杰”;9.氛围——“山雨欲来风满楼”; 10.体态——“此时无声胜有声”;11.板书——“冗繁削尽留清瘦”; 12.教具——“大珠小珠落玉盘”。
纵览情感派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献慈爱—富激情—重感染—善诱导二、导读派(以钱梦龙、黎见明和蔡澄清为代表)钱梦龙老师导引有方,启发激励,灵活自如,课堂常常如开渠引水,而最后总是水到渠成,启人心智。
他和我们重庆的黎见明先生开创了语文教学的“导读派” 。
导读派的特点:(一)注重教师的“导”:钱梦龙提出著名的“三主”理论,教师的“导”处于关键环节。
(二)突出课堂的“训练”:主张以训练为主线。
(三)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蔡澄清导读主要以“点拨”其主要特征。
三、管理派(以魏书生、张富为代表)教育离不开管理。
魏书生把管理的理论运用到教育教学工作中,成为了管理派最具实力的教育改革家。
魏书生说:“教育和管理学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班级管理如果借鉴企业管理的一些方法、措施,其管理质量会大大提高是无疑的。
各种教学亦然,如果把工厂管理的一些规定借鉴来,显然会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当代十大名师特色语文内涵解读

当代十大名师“特色语文”内涵解读“名师”,特指教育界有较大影响力和较高知名度的智慧型教师,他们或是某种教育理论的创立者和实践者,或为某种独特的教育理念的追求者和探索者。
他们具有高水平的职业素质和专业素养。
本文提出的“十大名师”,是我国改革开放3O年三次教育大变革中的代表人物,他们提出或创立了特色语文,自成理论体系,具有鲜明的个性化语文教学艺术风格和特点。
一、名师教学艺术个性化的基本特征个性是名师教学思想的体现,个性即名师的教学风格,它延续着名师的教学生命。
个性是名师教学成功的标志之一,是他们高水平的教学艺术的必然表现。
在教学实践中,只有个性化的“特色语文”才能打动学生的心灵,启发学生的智慧。
名师的教学风格与教学艺术、教学方法(技能技巧)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一般教师也会使用一定的教学方法(技能技巧),所不同的是,一般教师使用教学方法(技能技巧)不够熟练,而名师却娴熟自如。
教学方法(技能技巧)的进一步熟练就发展成教学艺术,教学艺术的进一步发挥和升华,就形成教学风格。
教学风格就是教师教学艺术的独特性,是教师教学艺术个性化的基本特征。
钱梦龙曾在《语文教育散论》序中谈到:在语文教育领域,任何一名成功的语文教师都必然要经历四种境界:第一境界属于实践操作层次,第二境界属于经验积累的层次,第三境界属于理论探索的层次,第四种境界属于形成思想、风格或体系的层次。
达到这一境界的老师,完全进入了语文教育的“自由王国”,他们并非刻意表明自己追求某种理论,而是已经把这种理论追求深深融进了教学实践的每一个“毛孔”;他们视野开阔,见解深刻,个性鲜明,教学上则挥洒自如,游刃有余,随心所欲而不逾矩,他们也许并不明确宣布构建了什么“体系”,营造了什么“风格”,但是人们从他们卓有成效的教学中,分明感觉到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一种独特的教学风格的存在。
于漪的“情美语文”,钱梦龙的“导读语文”,宁鸿彬的“轻简语文”,洪镇涛的“本体语文”,蔡澄清的“导学语文”,余映潮的“创美语文”,程少堂的“文化语文”,黄厚江的“本色语文”,赵谦翔的“绿色语文”,董一菲的“诗意语文”,自成理论体系,成为智慧课堂教学艺术的内驱力。
语文教学九大流派

语文教学九大流派拉萨市江苏中学语文组央珍1、情感派:以于漪、欧阳代娜、程翔为代表。
特点:熏陶感染塑心灵。
其教师观强调教师要有激情,对语文教育要“倾情”。
在教育学生方面,主张“只有丹心一片,才能心心相印”;在教学上,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
要“教之以情,授之以趣”。
于漪说:“我们语文教师要怀着春风化雨的热情,在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能力的同时,以美好的事物,高尚的情操熏陶感染他们,在他们心灵深处撒下美的种子”。
语文教学要讲出“美”来,悟出“巧”来,点出“活”来,练出“实”来。
情感派的重点区域是上海、辽宁。
2、导读派:以钱梦龙、蔡澄清、黎见明为代表,特点是:强调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训练,把语文教学过程当作学生训练过程。
钱梦龙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是主线。
“何谓训练?训,指教师的教导、指导;练,指学生的实践操作。
训练就是以课程内容为中介,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的师生协同活动过程。
”蔡澄清:“教学之道无他,求其善导而已。
”钱梦龙在“三主”教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四式”课堂教学结构:自读课、教读课、练习课、复读课,其中自读课是导读的主要课型。
他构建了“导学五步教学法”:认读感知、辨体析题、定向问答、深思质疑、复述整理。
代表作《导读的艺术》。
3、思维派:主要代表宁鸿彬。
特点:用创造理论指导语文教学改革,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素质。
提出为21世纪培养人才的未来教育观。
“创造性思维训练不是另搞一套,而是指导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进行听说读写活动,运用创造性思维进行课内的正常学习活动。
”在长期的实践中提出了“宁氏教学三原则”:不迷信古人,不迷信名家,不迷信老师。
三个欢迎:欢迎质疑,欢迎发表与教材不同的见解,欢迎发表与教师不同的见解;三个允许:允许说错做错,允许改变观点,允许保留意见。
4、管理派:以魏书生、张富为代表。
特点:将控制论、管理论运用与语文教育,把教育管理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强调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我管教育能力。
一年级语文初步学习古代文学流派

一年级语文初步学习古代文学流派古代文学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一年级语文学习中,初步了解古代文学流派将有助于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本文将介绍古代文学流派的概念、特点和代表作品,以及对学生一年级语文学习的指导意义。
一、古代文学流派的概念和特点古代文学流派,简单来说就是根据古代文学作品的内涵、形式、艺术特点等各种因素,将其进行分类整理形成的文学种类或流派。
古代文学流派数目众多,其中包括诗歌、词、曲、赋、文、志、史等涵盖了各式各样的文学形式。
1. 诗歌:古代文学中最重要的流派之一。
以五言、七言为主要体裁,具有抒情、描写、抒发思想等诸多功能。
代表作品有《诗经》、《离骚》、《长恨歌》等。
2. 词曲:古代文学中的另一重要流派。
它常常以音乐为载体,具有浓厚的音乐性和感染力。
代表作品有《青玉案·元夕》、《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
3. 赋文:古代文学流派中的一种较为独特的形式,通常以描写事物的特点和现象为主题,兼具抒情和议论的性质。
代表作品有《赋得古原草送别》、《赋得古原草送别二首》等。
4. 文言文:指以古文为写作对象的文学流派。
传统的文章、笔记、公文等属于这个范畴。
代表作品有《论语》、《庄子》、《红楼梦》等。
5. 志史:主要是指古代编年史和纪实文学。
史书类的作品如《史记》、《汉书》等是古代文学流派中重要的代表。
以上只是古代文学流派中的几种,还有许多其他的流派如曲艺、杂剧、小说等。
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与学术价值。
二、古代文学流派在一年级语文学习中的指导意义1. 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通过介绍古代文学流派的多样性和特点,可以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使他们更愿意去接触并了解古代文学作品。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古代文学流派中的每一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艺术特点,通过学习,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3. 了解和认识传统文化价值观:古代文学流派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和认识传统文化价值观,如孝道、忠诚、礼义等,这对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品德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高二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流派与文学思潮

高二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流派与文学思潮文学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学习文学作品,学生可以了解不同的文学流派和文学思潮,拓宽视野,提高文学素养。
本文将探讨高二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流派与文学思潮对学生的影响以及如何在教学中合理使用。
一、文学流派的介绍与影响1.1 现实主义流派现实主义是19世纪中叶以来兴起的文学流派,其特点是以真实的人物、事情和环境为素材,揭示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
通过学习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深刻理解社会现实和人性的复杂性,增强对人性和社会的洞察力。
1.2 自然主义流派自然主义是现实主义的延伸,强调环境和遗传对人的影响,主张通过揭示人与自然的冲突来反映社会现实。
自然主义文学作品常常充满了社会暴力、混乱和矛盾。
通过学习自然主义文学作品,学生可以了解人性和环境的相互作用,思考社会进步的路径。
1.3 浪漫主义流派浪漫主义强调个人情感、想象和意志的表达,反对社会现实的束缚,推崇自由和追求理想。
学生通过学习浪漫主义文学作品,可以培养艺术情操,激发想象力,提高对美的追求。
1.4 现代主义流派现代主义是20世纪初兴起的一种文学思潮,强调表现个体的内心世界和现代社会的躁动不安。
通过学习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学生可以了解到人类在现代社会中的困惑和迷失,思考现代社会的变革与发展。
二、文学思潮的介绍与影响2.1 理性主义思潮理性主义思潮是指强调理性和逻辑思维在人类认识和行动中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理性主义文学作品,学生可以培养严谨的思维和科学的探索精神,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激进主义思潮激进主义思潮强调个体与社会的对抗,反对既成的社会制度和秩序。
学生通过学习激进主义文学作品,可以了解到社会的不公和个体的抗争,思考社会改革和个人命运的关系。
2.3 后现代主义思潮后现代主义思潮强调相对主义和怀疑的立场,拒绝传统的价值观和权威体制。
通过学习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挑战常规思维,拓展对世界的认识,培养创新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中国古代文学流派、人物、作品、特色、地位概要

中国古代文学流派、人物、作品、特色、地位概要一、文学流派或团体的归类1、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
2、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
3、墨家的代表人物有:墨子。
4、法家学派化人物有:韩非子。
5、屈宋:指战国时期的屈原、宋玉。
6、扬马:指西汉扬雄、司马相如。
7、三曹:指曹操、曹植、曹丕。
8、建安七子:指孔融、王粲、陈琳、刘桢、徐干、阮禹、应玚。
9、沈诗任笔:指南朝齐梁间的沈约和任昉。
10、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11、沈宋:指初唐武后时期著名的宫延诗人沈全期和宋之问12、唐代诗人属于边塞诗派的有:王昌龄、岑参、高适、王之涣、李颀。
13、张王乐府:指张籍、王建所写的乐府诗。
14、郊寒岛瘦:苏轼语,是对中唐诗人孟郊、贾岛诗风的形象概括。
15、元白:指中唐诗人元稹和白居易。
16、南唐二主:指五代时南唐的两个皇帝,中主李璟和后主李煜。
17、三苏:是苏轼、苏洵、苏辙。
18、唐宋八大家: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轼、苏洵、苏辙。
19、宋代词人中属于豪放派的有:苏轼、辛弃疾。
20、宋代词人中属于婉约派的有:柳永、李清照。
21、元代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22、明代后七子:指宗臣、李攀龙、王世贞、谢榛、梁有誉、涂中行、吴国伦。
23、唐宗派:是明代前后七于的反对派作家有: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
24、公安派三袁:指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25、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指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26、南施北宋:指清初著名诗人施闰章和宋琬。
27、宋诗派:即清代“同光体”诗人,代表作家是陈三立、陈衍。
28、浙西词派:清初词派,以浙江秀水(今嘉兴市)人朱彝尊为代表。
29、阳羡词派:清初词派,以江苏省宜兴人陈维崧为代表。
30、常州词派:清中叶词派,代表人物是张惠言。
31、桐城派:清中叶最著名的一个散文流派,主要作家有方苞、姚鼐。
32、苏州作家群:清初戏曲家群体,代表人有李玉、朱素臣、朱佐朝。
高三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流派分析

高三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流派分析文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对文学流派的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提升语文素养。
下面将对高三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流派进行深入探讨。
一、古文流派古文流派是我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了散文和诗歌两种形式。
散文是一种灵活多样的文学形式,根据内容和表达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各种不同的流派。
如骈文、志怪、游记等。
骈文是一种注重形式和技巧的散文体裁,以其极富修辞和艺术性而闻名。
志怪则是古代散文中一种文体独特的流派,以描写神怪、禽兽等奇异事物为主题。
游记则是记载游历经历的散文作品,以其生动形象的描写和独特的视角,吸引了众多读者。
古代诗歌也是文学流派中的重要部分,主要包括诗经、唐诗、宋词等。
其中,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通过对生活、风俗、风景等多方面的描绘,展示了古代社会的真实面貌。
唐诗则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它以抒发情感、咏史崇礼、抒发理想等多种主题为特点。
宋词作为一种以表达个人情感为主的诗歌形式,用简练的语言抒发作者的内心感受,给人一种沉浸其中的感觉。
二、现代文流派现代文以白话文为主要表达方式,它具有语言生动自然、文字简洁明了的特点。
在现代文流派中,小说是最为重要的一种形式。
小说的流派非常丰富,包括言情、武侠、科幻、推理等。
言情小说表达了爱情和情感的故事,以其真挚感人的情节吸引了大量读者。
武侠小说则是以江湖义气、英雄豪杰为主题,通过刺激的情节和反转的剧情,带领读者进入一个奇幻的武侠世界。
科幻小说则通过科技的展望和设想,向读者展示了未来社会的可能性。
推理小说则以逻辑推理和谜题解答为特点,通过剧情的推进和探索,引发读者的思考。
此外,散文、诗歌和戏剧也是现代文流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散文以记录生活、抒发情感、观察事物为主要目的,通过文字的运用,使得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思考和情感。
诗歌则以形象化的语言表达情感,通过节奏和韵律来传递诗人的思想。
戏剧则是以舞台为载体,通过角色塑造、情节发展和对话形式,展示故事的发展和人物的命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学流派的代表人物及其特点教学相长0508 20:05::一、情感派(以于漪、欧阳代娜为代表)于漪老师被称为语文教育审美派或“情感派”代表人,属于情感型教师,不仅文学作品能讲得流光溢彩,情趣盎然,就是一般人觉得枯燥无味的课文,她也能挖掘出丰富的情感内蕴,讲得娓娓动听,引人入胜,从而形成她情真意切、情深意长、以情感人的总体教学风格。
(《语文审美教育论》张永昊、周均平著)五岳之美,各异其秀。
以于漪为代表的情感派的“秀”在“感情”。
陈钟梁描述语文教学的一段话,表现出了情感派的特点:1.导言——“未成曲调先有情”;2.提问——“惊风乱占芙蓉水”;3.讲述——“语不惊人死不休”;4.插语——“一声惊堂满座醒”;5.环节——“一枝一叶总关情”;6.过度——“嫁与春风不用媒”;7.小结——“似曾相识燕归来”; 8.情感——“无情未必真豪杰”;9.氛围——“山雨欲来风满楼”; 10.体态——“此时无声胜有声”;11.板书——“冗繁削尽留清瘦”; 12.教具——“大珠小珠落玉盘”。
纵览情感派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献慈爱—富激情—重感染—善诱导二、导读派(以钱梦龙、黎见明和蔡澄清为代表)钱梦龙老师导引有方,启发激励,灵活自如,课堂常常如开渠引水,而最后总是水到渠成,启人心智。
他和我们重庆的黎见明先生开创了语文教学的“导读派” 。
导读派的特点:(一)注重教师的“导”:钱梦龙提出著名的“三主”理论,教师的“导”处于关键环节。
(二)突出课堂的“训练”:主张以训练为主线。
(三)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蔡澄清导读主要以“点拨”其主要特征。
三、管理派(以魏书生、张富为代表)教育离不开管理。
魏书生把管理的理论运用到教育教学工作中,成为了管理派最具实力的教育改革家。
魏书生说:“教育和管理学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班级管理如果借鉴企业管理的一些方法、措施,其管理质量会大大提高是无疑的。
各种教学亦然,如果把工厂管理的一些规定借鉴来,显然会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时时有事干,事事有时干。
”张富说:管理是协调与控制各种管理要素,使其相互配合,达到班级教学最佳效果。
我们必须通过师生共同参与管理,使学生管理方面的潜能得到较好开发,使教学要求落实到每个学生。
魏书生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他常常引导学生认识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性,鼓励学生树立培养自学能力的信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他根据管理理论提出的语文教学“六步教学法”较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
六步教学法的基本操做方式:定向: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并告诉学生,使之心中有数,方向明确。
自学:学生根据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自学教材,独立思考,自己作答案。
不懂的地方,留待下一步解决。
讨论:学生前后左右每四人为一组共同讨论和研究在自学中没有解决的问题,寻求答案。
不能解决的问题,留待答疑阶段解决。
答疑:立足于由学生自己解答疑难问题。
由每个学习小组承担回答一部分。
然后由教师回答解决剩下的疑难问题。
自测:学生根据定向指出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学习后的自我理解,自拟一组约需十分钟完成的自测题,由全班学生回答,自己评分,自己检查学习效果。
自结:每个学生总结自己学习的主要收获。
教师在成绩优秀、中等、较差的学生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学生,讲述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使所获得的知识信息得到及时强化。
魏书生为了促进学生达到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率,指定了一整套的学习管理目标系统。
这个系统包括六大类、34件事:1.每天每人必做的6件事:(1)写500字语文练习;(2)每人写一篇日记;(3)口头作文或朗诵;(4)明确自己新学知识在语文知识结构图中的位置;(5)统计“三闲”的数量(“闲话”、“闲事”、“闲思”);(6)强化效率感。
2.每天按学号轮流做的3件事:(1)办日报;(2)搜集格言、警句、名人名言;(3)实行“课堂教学的六个步骤” 。
3.每周做一次的3件事:(1)练写字;(2)学新歌;(3)文学欣赏课。
4.每学期做一次的9件事:(1)确立座右铭;(2)出考试卷;(3)重视知识结构图;(4)写教材分析;(5)复习一类文章的读法;(6)复习一篇文章的读法;(7)写作文;(8)批改作文;(9)作业检查积累。
5.不定期的6件事:(1)读课外书;(2)郊游;(3)介绍学习方法;(4)介绍教育学、心理学有关知识与国内外教改信息;(5)相关学科渗透;(6)介绍国外科技动态。
6.渗透于语文教学中的几件事:(1)写学习病历;(2)写个人法院审判程序;(3)写说明书;(4)智力训练;(5)三结合学语文;(6)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7)体育训练。
这个学习目标系统主要是量化管理,以时间为序,从量上规定了在一定时间内要完成的任务。
魏书生对班级主要采用流动管理:就是按学号让学生轮流主管。
每天按学号轮流做的3件事:办日报;抄录格言警句;课堂实施“六步教学法”。
四、语感派(以洪镇涛代表为)洪镇涛是武汉市六中的特级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湖北省中语会副会长,是“感受、领悟、积累、运用”教学体系的创立者和实践者,是语感派当之无愧的代表教师。
语感派的教育思想:(一)变“讲堂”为“学堂”:(1)变“全盘授予”为“拈精摘要”采取精讲、少讲,讲要点,讲学习方法,以节省时间,给学生自学、训练的时间和机会。
(2)变“滔滔讲说”为“以讲导学”:提示性的讲;释疑性的讲;补充性的讲。
(3)变“默默聆受”为“研讨求索”首先,教师通过和蔼亲切的教态,幽默风趣的教学口语艺术,造成一种师生平等、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采用多种鼓励措施,促使学生大胆提问,勇于发言。
其次,采用以学生自学为主的教学方法,改变学生在课堂上除了听讲就无所作为的状况。
第三,激疑问难,挑起争辩。
第四,鼓励学生对课文的观点进行质疑。
洪镇涛老师认为,语文教师如果能做到如此“三变”,就能实现“变讲堂为学堂”的教学体系的变革。
(二)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语言:他说:“所谓学习语言,主要是指通过感受、领悟、积累语言材料和运用语言来提高语文能力”。
1.语文要姓“语”;2.指导学习语言是语文教学的根本;3.“感受—领悟—积累—运用”是学习语言的唯一途径。
(三)语文教学要坚持“三主一副”:1.以学习“精粹”(我国古典文学中适合学生阅读的精华部分)语言为主线,奠定学生语言及文化功底;2.以学习“目标”(以现代文学为代表的文学精品)语言为主线,提高学生语言及文化素质;3.以学习“伙伴”语言(生活中学习语言)为主线,训练学生语言操作能力;4.以学习语文知识为副线,增强学生对语言的理性观照。
语感派强调语感训练:语感含义:分寸感(规范恰当,逻辑严密,适境得体,);和谐(搭配相宜感,生动流畅感);情味感(文情感,文质感,文势感);语味感(语言韵味的感受能力)。
语感派建立的学习语言为核心的常规教学模式感受语言,触发语感→品味语言,领悟语感→实践语言,习得语感→积累语言,积得语感。
五、大语文教学派:以张孝纯、姚竹青为代表。
特点是:以课堂教学为轴心,把语文学习与各种学生活动,学语文与学做人,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读写听说有机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整体训练。
提出“教大语文,育小能人”观点。
张孝纯“一体两翼”的大语文教学结构:以课堂教学为主体,开辟第二语文学习渠道和优化语文学习环境。
姚竹青创立了“十能”语文教学体系:育能人、练能力、设能项、编能序、排能课、分能级、记能分、评能称、标能号、建能会。
六、目标教学派:以武镇北、王文延为代表。
特点:以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学理论为指导,结合语文学科特点,制订语文教学目标。
目标教学程序包括:目标展示、前提测评、导学达标、达标测评、学习反馈、查漏补缺等。
在导学达标中,强调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对目标的双重作用,即教师为达标而教,学生为达标而学。
制定目标是,注重目标的层次性和科学性。
在层次上,一般分为记忆、理解、运用、综合四级。
与传统的目的教学相比,有显著的特点,其中最为显著的特点是以系列的教学目标为核心。
七、快速写作派:以杨初春为代表。
“以人的大脑具有快速编码功能的巨大潜能为依据,有步骤地训练学生的快速写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为理念,第一个提了了“小学40分钟500字”、“初中40分钟600字”和“高中40分钟800字”的写作速度目标,并且创造了实现上述写作目标的168种快速写作的具体方法,而且创造了运用快速作文的方法训练学生的快速作文教学法。
这在作文教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八、快速阅读派:以程汉杰、晏茂心、王学贤、潘意敏为代表。
“以人类大脑具有调动视觉扫描意识、摄取文字符号功能的巨大潜能为理论依据,通过强化训练,以提高阅读速度、阅读效率和阅读能力为主要目标”,综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语言学、思维学、脑科学等学科的有关原理,借鉴国内传统的优秀读书方法和国外盛行的快速阅读法,综合我国中学生的阅读实际和现代汉语的特点设计而成。
从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入手,以规律化和量化训练为主要手段,达到迅速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的目的。
九、思维派:主要代表宁鸿彬。
特点:用创造理论指导语文教学改革,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素质。
提出为21世纪培养人才的未来教育观。
“创造性思维训练不是另搞一套,而是指导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进行听说读写活动,运用创造性思维进行课内的正常学习活动。
”在长期的实践中提出了“宁氏教学三原则”:不迷信古人,不迷信名家,不迷信老师。
三个欢迎:欢迎质疑,欢迎发表与教材不同的见解,欢迎发表与教师不同的见解;三个允许:允许说错做错,允许改变观点,允许保留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