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水资源管理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

合集下载

学习借鉴新加坡水资源管理模式

学习借鉴新加坡水资源管理模式

学习借鉴新加坡水资源管理模式
新加坡是一个位于东南亚沿海的发达岛国,以其高度可持续的水资源管理而闻名。

它首先将水资源划分为四个分区:新加坡海岸,供应新加坡本地供水的两个河流,以及用于洗涤和清洁的陆地水体。

这种多层次的分区架构为水资源的有效管理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新加坡采用了“预防优于治疗”的模式,对水资源的管理非常严格。

它采取了全域性的措施,从政策制定,立法,监督,实施,评估和整改等方面加强了水资源的管理。

它还采用了河道建设和改造,排水体系改造,污染源控制和减排技术,以及水质监测等技术手段来确保水质和水量的安全可持续利用。

新加坡以“生态资源管理”为基础强化了水资源的管理。

它利用城水技术和各种工程措施,将水质管理与生态资源管理相结合,以最大限度地保护河流的水质和生态环境。

通过建立健全的城市水质管理体系,新加坡实施了一系列水资源保护措施,如垃圾清除,消除污染物的污染源,改善污水处理系统等。

此外,新加坡通过重点投资于水资源管理,提高水资源的效率和可持续性,进一步增强了其可持续的水资源管理能力。

新加坡的节水措施与可持续城市发展

新加坡的节水措施与可持续城市发展

新加坡的节水措施与可持续城市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城市发展与资源利用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引人关注。

特别是水资源,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有效地利用和节约水资源成为了可持续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加坡作为一个小岛国家,如何在有限的水资源条件下实现可持续城市发展,其节水措施成为了全球范围内非常具有借鉴意义的案例之一。

新加坡的水资源状况严峻,长期以来依赖于进口母源水来满足人们的需求。

然而,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新加坡不得不采取创新的节水措施。

首先,新加坡通过改造现有的排水系统,将污水收集后经过一系列处理步骤,变成可以直接用于冲厕、冷却工厂和灌溉的新鲜水。

这种被称为“新水”的再利用水资源成为了新加坡重要的补充水源。

其次,新加坡还推动居民和企业采用节水设备和技术,例如低流量马桶、节水淋浴头等,以减少用水量。

除此之外,新加坡还鼓励居民收集和利用雨水,例如通过安装雨水收集系统来灌溉植物或冲洗街道。

新加坡的节水措施不仅仅是为了应对严峻的水资源状况,更是为了实现可持续城市发展。

水资源不仅仅是人们的生活所需要的,也是城市运转的基础。

通过节约和有效利用水资源,新加坡不仅可以确保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同时还能够促进工业和农业的发展。

尤其是在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不仅仅是城市发展的问题,也是全球范围内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策略之一。

新加坡的节水措施为其他国家和城市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除了节水措施之外,新加坡还采取了一系列的可持续城市发展举措。

例如,新加坡注重发展公共交通系统和非机动交通,以减少对私家车的依赖,减少交通拥堵和尾气排放。

此外,新加坡还大力推动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通过使用最新的节能技术和可再生能源,减少建筑物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同时,新加坡还鼓励居民和企业采用可再生能源,例如太阳能和风能,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总之,新加坡的节水措施与可持续城市发展密不可分。

通过创新的水资源管理和利用方式,新加坡在有限的水资源条件下实现了可持续城市发展。

新加坡净水节水技术应用对我国缺水城市的启示

新加坡净水节水技术应用对我国缺水城市的启示
雨水收集区ꎮ 未来ꎬ 计划把集水区的面积扩大到全岛
的 90% ꎬ 以“ 采集每一滴雨水” [3] ꎮ
加坡的重要的饮用水源 [5] ꎮ
53 4 万 m3 / dꎬ 新 生 水 能 满 足 30% 的 国 民 用 水 需 求ꎮ
根据规 划ꎬ 2020 年ꎬ 新 生 水 将 满 足 40% 的 需 求ꎬ 至
2060 年ꎬ 新生水占比将达到 50% ꎮ 经过严格检测ꎬ 新
元ꎬ 是西北部典型典型资源性、 工程性和水质性缺水
织“国际饮用水标准” [6] ꎮ 图 1 为其中 1 座新生水厂ꎮ
析其水资源状况及净水节水技术应用现状ꎮ
生水各项水质指标全面超越自来水ꎬ 并优于世界卫生组
并存的城市ꎬ 同时水资源浪费极其严重 [11 - 12] ꎮ 以下分
命名为“ 用过的水” ( Used water) ꎮ 2010 年ꎬ 新加坡最
大的新生水厂———樟宜新生水厂建成投产ꎬ 处理能力
为 22 7 万 m3 / d [4] ꎮ
水厂高度智能化ꎬ 微型电脑实时监控及检测ꎬ 总
台一般只有两人轮班ꎬ 几乎做到全自动化管理模式ꎮ
水厂的新生水除少量用于工业及制冷系统外ꎬ 主要用
于补充饮用水ꎬ 每天将部分的新生水注入蓄水池ꎬ 与
新加坡充分利用热带雨林气候雨水充沛这一自然
蓄水池天然水一起送往自来水厂ꎬ 至此新生水成为新
池和 1 套雨水收集系统ꎬ 使得岛内 2 / 3 地表面积成为
目前 投 入 使 用 有 5 座 新 生 水 厂ꎬ 产 水 规 模 为
优势ꎬ 政府在全岛范围内修建了 17 座相互贯通的蓄水
2 2 1 取水前端现状———单一水源
兰州市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ꎬ 年平均降水量不到
350 mmꎮ 多年平均降水量为 43 7 亿 m3 ꎬ 河川径流地

新加坡再生水利用策略分析及启示

新加坡再生水利用策略分析及启示

新加坡再生水利用策略分析及启示摘要:作为再生水研究利用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的国家之一,新加坡再生水事业的发展一直被世界水行业所关注,其中再生水高效利用策略更值得国内再生水市场借鉴。

关键词:新加坡;再生水;水策略;推广众所周知,新加坡地处热带,为赤道多雨气候,虽然年均降雨量在2,400毫米左右,但由于国土面积较小,人口密度较大,人均水资源只有211立方米,居世界倒数第二。

但依靠完善的雨洪管理及利用、再生水利用、海水淡化及马来西亚引水工程,新加坡解决了本国500多万人口的饮水问题。

然而目前,新加坡政府已决定减少向马来西亚购买淡水的量,来减少在政治上的妥协,所以未来再生水仍将是新加坡未来水战略中最为倚重的一项,根据新加坡相关规划,2020年,其再生水将满足40%的用水需求,至2060年,再生水比例将达到50%。

目前,再生水利用在我国国内也有较多提及,但大多留于规划层面,在实施层面应用较少,根据2013年环境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城市再生水利用率仅8.3%。

由此看出,在日益缺水的情况下,我国再生水利用工作仍任重而道远,如何借鉴和利用新加坡再生水的先进管理和推广经验来促进国内城市再生水的利用,仍将是当前我们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

1.新加坡再生水利用总体情况早在2003年,新加坡便正式启动再生水推广活动,也是国际上较早提倡再生水利用并迅速推广的国家之一,截止2010年其再生水利用量已占到新加坡全岛供水量的30%。

新加坡城市污水经完善的污水管网系统收集后进入污水厂进行处理,产生的尾水大约占原污水的75%。

这些尾水再经过超滤、反渗透及紫外线消毒处理,即成为再生水,据粗略估算,再生水产量大约占处理尾水的75%。

这些再生水部分用来供应给工业或城市杂用水,还有部分被注入新加坡蓄水池,与天然水混合后送往自来水厂,经进一步处理后达到饮用水标准,作为饮用水向市民供应。

新加坡再生水规模化的成功利用,打破了水资源严重制约其国家发展的格局,节约了新加坡工业用水,节省了居民的生活成本,同时也使得新加坡再生水处理、利用和管理国际瞩目,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城市水管理的成功模式:新加坡的启示

城市水管理的成功模式:新加坡的启示
一个重要的地方供水计划是马里那marina集水区的防海水倒灌计划tan2004期望通过这个计划供水可增加10并可使集水区从现在的占土地面积50增加到三分之2集水区调水计划通过这个项目正在将各个集水区内的水库通过管道连接起来
世界银行政策分析和建议项目 中国:解决水资源短缺 背景文章系列
城市水管理的成功模式:新加坡的启示
5. 土地规划与水资源管理
3
世界银行政策分析和建议项目
综合水资源管理与土地规划紧密联系是新加坡水管理的特点。新加坡土地管理机 构法(2002)提供了协调水资源管理与土地规划的法律基础。城市再发展管理局在国家 计划和工业开发(水资源是一个重要因素)中扮演着一个领导而且活跃的角色。
除了城市再发展管理机构,其他有关的政府机构也参与水的管理。比如,新加坡 实施的集水区规划和管理,就是通过与其他政府机构,诸如城市再发展管理机构、住房 和发展署、国家环保局、土地运输管理机构等一起实施的,其中城市公用设施局起着主 要作用。这种规划的重要特点是:(a)在集水区不能建设有污染的项目,主要指工业; (b)重新设计住房和发展署的垃圾收集中心,减少垃圾的污染;(c)严格实施污染控制 法规;(d)将分散的雨水收集系统和池塘等连接成一个网络体系(Lim,2005)。
(2)惩罚
新加坡常常用罚款来实施其法规手段。对于水污染,第一次超标排放的最大罚款 是5万新元,第二次和更多的超标则是每次10万新元(RIET, 2004)。
(3)私人投资
为取得更有效的投资效果和促进地方水工业发展,鼓励私人参与城市卫生基础设 施建设已经成为新加坡政府的政策。通过“设计-建造-移交(BOT)”概念,已经移交 了两个新生水工厂。为促进私营部门的革新以及强化设计和建设过程的一致性,第三个 新生水工厂是由一个地方承包商来设计和建造的。根据协议,这个公司将设计、建造并 拥有这个新生水工厂,之后自己运行,并卖新生水和工业水给公共设施局。在2003年, 公共设施局批准了一个每天可提供13.638万立方米海水淡化水的合同,这个合同给了另 一个当地私人公司,也是设计-建造-拥有-运营模式的(Koh等,2005)。

可持续雨水管理之新加坡ABC水计划及启示

可持续雨水管理之新加坡ABC水计划及启示

73李莎莎,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专业博士,东北大学江河建筑学院讲师,中国灾害防御协会规划与标准专业委员会委员,先后担任国内外10余个学术期刊审稿人。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城市灾害风险与公共安全管理、韧性城市等。

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基金课题6项,获省部级及行业协会科研奖励1项,负责城市防灾减灾规划项目10余项。

联合国减少灾害风险办公室近日发布一份题为《减少灾害风险全球评估报告2022》的文件显示,由于受气候变化和人类行为等因素影响,全球灾害数量快速攀升。

极端降雨事件的频率和强度预计将增加。

此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城市基础设施(如建筑物、停车场、道路等)覆盖在城市表面,不透水地面大量增加,减少了入渗和地下水补给,增加了蒸发,从而改变了城市的水文循环。

持续的气候变化和快速的城市化对传统的雨水管理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导致城市地区频繁发生内涝和雨洪,威胁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并对社会造成严重的损害。

此外,传统排水管道系统排出的雨水径流因冲洗屋顶、道路和停车场而携带大量细菌和重金属,造成水质恶化,导致接收水体生物多样性进一步减少。

因此传统的雨水管理是不可持续的,应鼓励发展可持续的雨水管理模式。

可持续雨水管理是利用绿色基础设施,旨在管理雨水径流和现场净化雨水,并为社会、经济和环境提供许多其他有益的生态系统服务,这被视为适应气候变化和实现可持续和城市韧性的重要举措。

可持续的雨水管理在国外的应用包括美国的“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简称LID),英国的“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Sustainable Urban Drainage System,简称SUDS),澳大利亚的“水敏感性城市设计”(Water Sensitive Urban Design,简称WSUD)及新加坡的“‘活跃、美丽、清洁’水计划”(Active, Beautiful, Clean Waters Program,简称ABC 水计划)。

水资源保护与管理的国际最佳案例

水资源保护与管理的国际最佳案例

水资源保护与管理的国际最佳案例在当今全球水资源日益紧张的背景下,各国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为了保护和管理水资源,许多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创新的措施。

本文将介绍几个国际上认为是最佳案例的水资源保护和管理实践,以期为其他国家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新加坡的雨水管理新加坡是世界上最致力于雨水管理的国家之一。

由于土地有限和降雨量大,在新加坡,每一滴雨水都被视为宝贵的资源。

新加坡通过建设大量的雨水收集系统来有效管理雨水。

例如,他们建造了广泛的雨水花园和湖泊,并将收集的雨水用于灌溉和冲水。

此外,新加坡还采用了雨水过滤和处理技术,确保雨水的质量符合标准,可以供人们饮用。

二、以色列的再生水利用以色列是世界上最缺水的国家之一,但他们却在水资源保护和管理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以色列主要依靠海水淡化工厂来满足淡水需求,同时也采用了再生水利用技术。

以色列通过先进的水处理工艺,将废水处理成高质量的再生水,可以用于灌溉、工业用水和甚至是饮用水。

再生水利用不仅有效解决了水资源短缺问题,同时也减轻了环境污染的压力。

三、荷兰的综合水资源管理荷兰是一个低洼国家,面临着海平面上升和河水泛滥的威胁。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荷兰采取了综合水资源管理的策略。

他们建造了大量的防洪设施,包括堤坝和水闸,并进行持续的水文监测。

此外,荷兰还发展了先进的地下水管理系统,通过智能水泵和网络控制,实现对地下水的有效利用和保护。

荷兰的综合水资源管理经验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四、澳大利亚的水权市场澳大利亚是一个干旱地区,长期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的困境。

为了有效管理水资源并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澳大利亚推行了水权市场制度。

根据这个制度,水资源以市场价格进行交易,水权的供需由市场调节。

这种市场机制激励农民和其他水资源使用者进行节水和高效利用,同时也鼓励投资者进行水资源的开发和管理。

总结:上述案例展示了不同国家在水资源保护与管理方面的最佳实践,这些经验可以为其他国家在解决水资源问题上提供借鉴和启示。

亚洲新加坡地区城市可持续水资源利用与管理

亚洲新加坡地区城市可持续水资源利用与管理

亚洲新加坡地区城市可持续水资源利用与管理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水资源问题逐渐成为亚洲地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挑战之一。

在这方面,新加坡作为亚洲的“水资源先锋”,在可持续水资源利用与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本文将从新加坡的案例出发,探讨亚洲地区城市在可持续水资源利用与管理方面应采取的措施与策略。

一、水资源回收与再利用新加坡的成功水资源管理模式中,水资源回收与再利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新加坡通过建设先进的污水处理厂和回收系统,有效地将污水中的水资源转化为可供再利用的水源。

这不仅有助于解决城市用水需求,还减轻了对自然水源的压力。

因此,在亚洲地区的其他城市也应该加大对污水处理与再利用技术的研发投入,推动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二、雨水收集与利用亚洲地区的城市往往面临着严重的雨水排水问题,同时也浪费了大量的雨水资源。

因此,雨水收集与利用是亚洲城市可持续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方向之一。

新加坡在这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实践,通过在建筑物和公共设施上设置雨水收集设施,将雨水用于冲洗马桶、浇灌绿化等非饮用水需求。

其他亚洲城市可以借鉴新加坡的经验,提高雨水的回收和利用率,达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

三、加强水资源监管与管理在亚洲地区的城市,水资源的快速消耗和环境污染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为了实现可持续水资源利用,亚洲各城市需要加强对水资源的监管与管理。

首先,建立健全的水资源法律法规体系是至关重要的,确保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的保护。

其次,加大对水资源的监测与评估力度,及时发现和解决水资源问题。

最后,推动水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对水资源进行精确计量和管理,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和可持续性。

四、加强国际合作与经验交流在亚洲地区城市可持续水资源利用与管理方面,国际合作与经验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亚洲各国城市可以通过建立合作机制,共同研究和解决水资源难题。

此外,亚洲各城市还可以通过举办国际性的水资源研讨会和交流活动,分享不同地区水资源管理的经验和最佳做法,共同推动亚洲地区城市可持续水资源利用与管理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加坡水资源管理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新加坡是一个面积约700平方公里的城市国家,这个国家平均每天消耗大约13.6亿升的淡水,新加坡是一个缺水的国家,该国需要常年从国外进口淡水来生存。

在1961年和1962年,当新加坡还是英属殖民地时的年代,该国与马来西亚签订了长期进口淡水的条约。

两条约规定:到2011年和2061年以前,新加坡以1000加仑每1美分的价格从马来西亚的柔佛州(Johore)进口淡水资源。

从柔佛州(Johore)进口的水源通过三个约2公里长的输水管道传输到新加坡。

1、水资源管理背景在1965年8月,新加坡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

新加坡与马来西亚的两个淡水条约的安全性成为这个新生国家重点考虑的因素。

为确保马来西亚履行条约,新加坡还在联合国进行了条约的登记。

两个国家也一直在协商着存在于两国之间的淡水条约的其它可能性增补事宜。

两国出于本国利益考虑,协商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新加坡希望马来西亚能恪守条约,并且提供符合一定水质标准的淡水,而马来西亚则希望能提高水价,他们期望的水价是条约中规定的15到20倍。

新加坡方面认为提高水价没有问题,问题是制定合理水价的依据。

由于双方关于淡水进出口的协商陷入了僵局,新加坡在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不得不制定新的计划以确保该国的淡水安全和自给自足,增加了很多有效的水资源管理措施,包括制定和执行新的水相关的政策,国家投入巨资研究海水淡化技术和废水的深度再利用技术,以及流域管理和其它类似的研究活动。

在机构方面,新加坡的公用事业局(PUB:PublicUtilitiesBoard)负责该国整个的水循环管理。

在早期,新加坡的公用事业局负责管理该国的饮用水、电和煤气。

在2001年4月,新加坡环境部的管理污水排放和处理的职能也移交给公用事业局。

公用事业局职能的扩大允许它制定和执行历史性的策略,包括保护和扩展该国的水资源、管理暴雨洪水、海水淡化、水需求管理、社区引导、流域管理、超过团体能力的购买淡水行为、公共教育和宣传等。

这个国家建成了一整套下水道收集系统来收集所有的废水和污水,并且还建造了相对独立的排水系统和下水道污水处理体系用来进行广泛的污水处理和再利用。

2、水资源的全面综合发展新加坡在管理本国的水资源和污水及废水再利用方面非常成功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其重视水资源的全方位管理,包括管理水资源的供应和需求、污水废水和暴雨洪水的管理、制度有效性的研究和创造一个有利的环境,例如强有力的政策决策机制、有效的法制框架和有经验且积极性很高的人力资源等。

新加坡的成功做法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水管理机构和其它国家部门,例如能源、农业或者工业部门一样都是非常普通和平常的,一个国家的水管理机构有效性也和其它部门的管理机构的效能一样,那种国际通行的假定,认为水管理机构的效能在其它部门的效能落后的情况下可以非单方地改进是不对的。

水供应管理新加坡是世界上少有的几个能从整体上看待自己的水供应问题的国家。

除了从马来西亚的柔佛州进口淡水以外,新加坡还在保护本国水资源方面进行了大胆和有意义的尝试(是一个从长远意义上水量和水质方面的努力),利用海水淡化技术和循环再生水技术,以及暴雨收集利用技术来扩展本国可以获得的水资源,并且利用技术的发展来增加水源的获得,改进水质管理并且逐步降低产出和管理方面的花费。

新加坡的公用事业局现在有一个高级水资源管理技术中心,由50个专家成员组成,提供必要的研究和发展支持。

多年来,新加坡的流域管理越来越得到重视,受保护的流域边界划分的很清楚。

在这些受保护的流域上不允许有污染性活动。

1976年新加坡出台了排污规定,提出了部分保护流域的概念,要求污水在排入河流之前要进行必要的处理,处理后排出的污水必须达到一个可以接受的水质标准。

其它的发展中国家也有类似的规定或者要求,但是,新加坡与这些国家不同的是该国严格地执行了那些规定。

例如,当养猪场流出的污水成为主要的污水来源时,新加坡推出了“养殖行动法案”来严格限制牲口的养殖以保护公众的健康,又如,将这些牲口指定在一定区域养殖等,这也保护了流域不受所养殖牲口的排泄物的污染。

目前,新加坡半数以上的面积都是受保护或者部分受保护的。

到2009年,这个面积还将会上升到三分之二。

海水淡化技术正在成为扩大和多样化可获得水源的重要途径,在2005年,投资11.9亿新元的Tuas海水淡化工厂正式成立,该海水淡化工厂完全由当地水务公司Hyflux管理,也是新加坡第一个自主设计、建造和操作的海水淡化工厂。

其淡化流程采用的是先进的双向渗透技术。

工厂运行第一年,海水淡化的花费是每立方米淡水0.78新元。

新加坡水的供应通过收集、处理和废水再利用等措施得到了增加。

新加坡实现了100%的下水道的连通,所有的污水都得到了收集和处理。

新加坡也许是世界上少有的几个使用再生水的国家,污水通过先进的双向渗透膜和紫外线消毒技术处理以后成为再生水,这些处理以后的再生水主要供给工业和商业用水户,因为这些部门对再生水水质的要求不高。

新加坡目前有三个工厂在生产再生水。

新加坡的公用事业局最近表彰了该国的最大的再生水工厂,因为通过第一年该厂的运行,其再生水的费用为每立方米再生水0.3新元,远远低于国外海水淡化的花费。

该国对再生水的接受程度也在不断提高。

水源获得扩展的另一个途径是减少不可计量的水损失,例如由滴漏、渗透造成的实际损失等,以及不精确的水表造成的一些用水无法计量等。

不像亚洲的南部和东南部的国家,新加坡还没有发现供水系统的非法连接,例如偷水等。

在1990年,新加坡的水资源的不可计量损失占总量的9.5%,即使是这个水平也可能是世界上不可计量损失最少的水平。

然而,新加坡的公用事业局最近几年已经通过努力将这个数字降为5%左右。

将水资源的不可计量损失控制在这个水平世界上其它国家望尘莫及。

作为对比,英国的英格兰和威尔士的水资源的不可计量损失也是新加坡的二倍,而在亚洲的一些城市中心地区的不可计量损失则可能达到40%到60%。

水需求管理为了同时保证水资源的多样性和可扩展性,新加坡的公用事业局制定了对水需求进行了深层次的管理制度。

对于1997-2000年的的水资源税收政策有利于我们理解新加坡的水需求管理。

在1997年7月以前,每月用水量少于20立方米的家庭用水征收的税收是0.56新元/立方米,用水量在20到40立方米之间的家庭用水征收水费的标准是0.8新元/立方米,月用水量超过40立方米的家庭征用水和非居民用水收水费的标准都是1.17新元/立方米。

原则上,家庭用水每月接近40立方米和非家庭用水都征收1.17新元每立方米的水费。

对于家庭用水,每月如果超过40立方米,则水费将会达到1.4新元每立方米,要比同量的非居民用水高。

在新加坡,政府对水资源除了税收水费以外,还要征收水保费(WCT)用于该国水资源保护方面的建设,月用水少于20立方米的用户免收水保费,月耗水超过20立方米的用户税收水费15%的水保费。

2000年7月以后,水保费又有了新的调整,上升为水费的30%,然而,如果居民水耗水量超过40立方米,则水保费将上升为水费的45%。

换句话说,就是新加坡对居民的用水需求有着经济杠杆的调控作用。

在新加坡,用水户除了交纳水费、水保费以外,还要交纳污水处理费和清洁费,是一项法定性的收费,用于进行污水处理和对现行排污系统进行维护和保养的费用。

以1997年以前都是每立方米0.1新元,2000年以后上涨到每立方米0.3新元。

统计数据表明,在1995-2004年间,新加坡的居民用水需求呈现出一个稳步下降的趋势,且2004年比1995年降低了11%,同时居民的月水费上涨了一倍,这说明政府新制定的水资源政策对控制居民的用水需求有着直接和明显的影响。

这种影响是有利于该国的水资源的发展的,从1995年到2000年用水需求从4.03亿立方米增加到4.54亿立方米,上面介绍的水资源管理策略使得这种上升的用水需求降到2004年的4.4亿立方米。

出于水资源取费的公平和合理,政府对低收入家庭还进行了政策上的帮扶,居住两室或者一室的家庭在水费的征收方面可以得到较多的折扣,尤其是在经济比较紧张的时代,特别困难的家庭还能从该国的社区发展青年和运动部门获得相应的资助。

总的来说,新加坡的公用事业局所执行的水需求调控政策有很多优点,大致有以下几点:①新加坡的水税收不像其它国家那样有专门针对低收群体的“底线”,这些国家制定“底线”的考虑主要是对于那些没有支付能力的人对于生存用水的需求,制定这种“底线”的缺点在于容易使一些有支付能力的人消耗同样多的水。

②不能支付水税收的低收入群体能够从政府那里得到一定的目标津贴,这个政策对社会经济方面很有效益,不是将津贴转变为给每个居民一定的水量,而不考虑每个居民的实际经济承受能力;③当居民的月用水量超过40立方时,收取的水费和非居民用水相等,也就是与工业用水和商业用水相同价格的水费1.17新元每立方米进行收取,换句话说,就是商业和工业用水不对居民进行补贴,和其它很多国家的做法正好相反。

④对所有的用水户收取水费30%的水保费,对于月用水超过40立方米的用水用水户收取从30%到50%的水保费,这对促进用水户节约用水和从总体上控制水需求有着重要作用。

⑤水源的排污费主要用于污水的处理和公共排污管理的维护和保养等方面,对所有居民按每立方米0.3新元收取,对于非居民用水收取的污水排放费是居民用水的两倍,因为对非居民排放的污水的处理有着更大的难度和花费。

新加坡还对每个用水点收取每月3新元的清洁费。

⑥新加坡收取的水税主要用于水资源系统的维护和对新兴项目的投资,然而这部分资金是由政府操作而不是公用事业局。

3、管理特点新加坡的水资源供应和污水处理系统无论在表现形式、透明度和效能等方面都是可以效仿的。

新加坡的公用事业局的管理经验值得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学习。

这里仅列几点:高薪高报酬水资源管理机构在社会、政策和法制的规定下动作,其效能体现在员工的积极努力和有科学的管理等方面,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新加坡的公用事业局与亚洲其它国家的水资源管理部门有着许多独道之处:很多亚洲的水资源管理机构和服务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功能缺乏,例如存在人员聘用和报酬等方面的不和谐现象,造成了以下一些不良问题:①职员,包括一些高级管理者,他们常常是由于政治原因而被任职的,而不是凭他们的管理能力或者技术技能。

②管理者常常缺少管理技能,即使他们拥有管理权限,常常管理不当。

③机构雍肿,主要是由于政治影响和裙带关系造成的。

雍肿的机构没有高的效率,职员的士气低下。

④水资源管理机构专家职员得不要市场价格的报酬,通常是他们的收入比市场自由存在的水务公司要低2-3倍,这意味着国家的水资源管理机构对真正的水资源管理人才或者有水资源技能的人缺少吸引力,还造成一些管理机构的职员加班挣取额外的收入,或者造成行政腐败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