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企业管理)通信电源设备的防雷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精编
通信电源设备的防雷技术应用

通信电源设备的防雷技术应用摘要:通信电源设备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来说意义重大,因此,我们要保障通信电源设备的安全顺利运行,促使其可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我们应该在通信电源设备具体的安装过程中,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进行有效的保护性管理,确保电源设备的正常有效使用。
在对电力网络的管理过程中,必须对通信电源设备的安全设计施工加强管理,并严格按照防雷电压保护的具体标准,对通信电源设备进行科学、合理地规划。
本文首先简单阐述了通信电源的概述,并指出了通信电源设备防雷的三级保护及防雷设备的作用,最后对通信电源设备的主要防雷技术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通信电源设备;防雷技术;应用一、通信电源的概述1.通信电源系统分析通信电源是将通信基站内的各供电负载和设备连接起来,通过电力资源实现设备的有效运行。
其中,包含直流供电、交流供电、监控系统、接地系统。
按照设备实际的不同功能进行统一划分和调配,对变压器、蓄电池组、发电设备、负载、电源设备的安全性进行统一评估分析,保证供电的正常负载和安全,防止供电负载过大,影响供电的正常运转。
供电过程中,受故障的影响容易造成整个供电系统出现瘫痪的问题,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根据通信电源设备的实际安全设计标准,需要逐步提高通信电源设备的防雷保护过程,实现通信电源安全设计的效果。
2.雷电对通信电源设备的危害当不同电荷的积云靠近时,或带电积云对大地的静电感应而产生异性电荷时,宇宙间将发生巨大的电脉冲放电,形成雷电。
雷击分为两种形式:即感应雷与直击雷。
感应雷指附近发生雷击时设备或线路产生静电感应或电磁感应所产生的雷击。
直击雷是雷电直接击中电气设备或线路,造成强大的雷电流通过击中的物体泄放入地。
直击雷峰值电流可达75KA以上,所以破坏性很大。
大部分雷击为感应雷,其峰值电流较小,一般在15KA以内。
雷击流会产生强大的感应电流或高压直击雷浪涌电流使天线带电,从而产生强大的电磁场,使附近线路和导电设备出现闪电的特征。
通信基站防雷接地方式及要求

通信基站防雷接地方式及要求众所周知,雷电对通信设备的危害很大,如果防雷措施不得当,就会导致设备遭受雷击,从而引发重大事故。
因此,对交换设备而言,防雷接地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一、雷电基本知识l、雷电产生的条件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它是由雷云产生的,形成雷云必须具备以下3个条件:即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蒸气;大气中的空气形成温度差,以使潮湿的空气形成强大的上升气流;没有破坏或阻碍强烈而持久的上升气流形成的因素。
2、雷电过电压的形成对于通信设备而言,雷电过电压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1)感应过电压。
感应过电压是指霄击建筑物或其近区时,瞬态空间电磁场造成设备的损坏。
感应过电压包括电磁感应和静电感应两个分量。
对于建筑物内的各种金属环路或电子设备而言,电磁感应分量大于静电感应分量。
(2)雷电侵入波。
雷电侵入波又称为线路来波,是指当雷云之间或雷云对地放电时,在附近的金属管线上产生的感应过电压。
该感应过电压也会以行波的方式窜入室内,造成电子设备的损坏。
(3)反击过电压。
雷电反击是指雷击建筑物或其近区时,造成其附近设备的接地点处地电位的升高,使设备外壳与设备的导电部分问产生高过电压(称为反击过电压),而导致设备损坏的现象。
通信设备防雷需要考虑预防的是:感应雷、雷电侵入波和反击过电压,其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雷电侵入波和反击过电压。
3、雷电防护的基本原则(1) 系统防护原则应将信息系统及其运行环境作为一个整体开展考虑,防护应该针对整体开展,而不应该只考虑局部情况。
通信设备的防雷包括外部防雷系统和内部防雷系统两个部分,它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外部防雷主要是防直击雷,它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组成;而内部防雷则包括防雷电感应、防反击、防雷电波侵入以及保障人身安全,它是指除了外部防雷系统外的所有附加措施。
这些措施可能会减少雷电流在需要防雷的空间内所产生的电磁效应,防止雷电损坏机房内的电气设备或电子设备,这是外部防雷系统所无法保证的。
通信工程电源系统防雷技术规定

通信工程电源系统防雷技术规定1 总则1.0.1 为确保通信局(站)站内通信设备和工作人员的安全,以及站内通信设备的正常工作,防止通信局(站)由于电源系统引入的雷害,特制定本规定。
1.0.2 本规定对新建通信局(站)电源系统的防雷做出了技术要求,改建、扩建通信局(站)电源系统的雷电防护亦可参照执行。
1.0.3 本规定是通信工程电源系统防雷设计、设备选型、防护器件选择、施工监督和日常维护的技术依据。
通信电源防护器件应采用部级主管部门鉴定合格的产品。
1.0.4 通信电源系统的防雷应根据电源设备类型、运行及接地方式、安装地点环境条件,因地制宜合理制定雷电防护措施,做到经济合理,安全可靠。
通信电源系统的防雷应统筹设计、统筹施工,加强随工验收和维护管理。
雷电活动特别强烈的地区,还应根据当地的实践经验,适当加强防雷措施。
1.0.5 从交流电力网高压线路开始,到通信设备直流电源入口端,通信电源系统自身除应采取分级协调的防护措施外,还应与通信系统的防雷、建筑物的防雷、通信局(站)的接地及通信系统电磁兼容要求协调配合。
1.0.6 本规定与国家标准、规范相矛盾时,应以国家标准、规范为准。
如执行本规定个别条款有困难时,应充分论述理由,提出采取措施的报告,报主管部门审批。
2 术语2.0.1 避雷器的残压放电电流通过避雷器时,其端子间所呈现的电压。
2.0.2 避雷器的持续运行电压在运行中允许持久地施加在避雷器端子上的工频电压有效值。
2.0.3 雷电活动特别强烈地区年平均雷暴日数超过90天的地区,或根据运行经验,雷害特别严重的地区。
2.0.4 模拟雷电冲击电压波摸拟雷电冲击电压波如图2.0.4所示。
图中:1. 视在原点O1是指通过波前上A点(电压峰值的30%处)和B点(电压峰值的90%处)作一直线与横轴相交之点。
2. 时间T指电压波上A,B两点间的时间间隔。
3. 波前时间T1指由视在原点O1到D点(=1.67T处)的时间间隔。
通信工程电源系统防雷技术规定

通信工程电源系统防雷技术规定1 总则1.0.1 为确保通信局(站)站内通信设备和工作人员的安全,以及站内通信设备的正常工作,防止通信局(站)由于电源系统引入的雷害,特制定本规定。
1.0.2 本规定对新建通信局(站)电源系统的防雷做出了技术要求,改建、扩建通信局(站)电源系统的雷电防护亦可参照执行。
1.0.3 本规定是通信工程电源系统防雷设计、设备选型、防护器件选择、施工监督和日常维护的技术依据。
通信电源防护器件应采用部级主管部门鉴定合格的产品。
1.0.4 通信电源系统的防雷应根据电源设备类型、运行及接地方式、安装地点环境条件,因地制宜合理制定雷电防护措施,做到经济合理,安全可靠。
通信电源系统的防雷应统筹设计、统筹施工,加强随工验收和维护管理。
雷电活动特别强烈的地区,还应根据当地的实践经验,适当加强防雷措施。
1.0.5 从交流电力网高压线路开始,到通信设备直流电源入口端,通信电源系统自身除应采取分级协调的防护措施外,还应与通信系统的防雷、建筑物的防雷、通信局(站)的接地及通信系统电磁兼容要求协调配合。
1.0.6 本规定与国家标准、规范相矛盾时,应以国家标准、规范为准。
如执行本规定个别条款有困难时,应充分论述理由,提出采取措施的报告,报主管部门审批。
2 术语2.0.1 避雷器的残压放电电流通过避雷器时,其端子间所呈现的电压。
2.0.2 避雷器的持续运行电压在运行中允许持久地施加在避雷器端子上的工频电压有效值。
2.0.3 雷电活动特别强烈地区年平均雷暴日数超过90天的地区,或根据运行经验,雷害特别严重的地区。
2.0.4 模拟雷电冲击电压波摸拟雷电冲击电压波如图2.0.4所示。
图中:1. 视在原点O1是指通过波前上A点(电压峰值的30%处)和B点(电压峰值的90%处)作一直线与横轴相交之点。
2. 时间T指电压波上A,B两点间的时间间隔。
3. 波前时间T1指由视在原点O1到D点(=1.67T处)的时间间隔。
通信电源设备的防雷保护及措施探讨

2 通 信 电源设 备 的三级 防雷 电防护
三 级 防雷 是 通 信 电 源 设 备 必 要 的 防 护 措 施 。 由 于 通 信
3 通信 电源机 房 防雷保 护装 置
我们 电源设 备一 般 从 高压 设备 就 开 始有 一 级 防雷 , 这 局 ( ) 建 筑 物 及 机 房 内 的 电 源 设 备 及 其 他 通 信 设 备 遭 受 也 是 相 当 重 要 的 。 我 们 引 入 的 高 压 是 1 k 站 的 0 v的 从 这 个 角 度 直击 雷或感应 雷破 坏 的程 度不 同 , 以对局 ( ) 的通信 讲 从 电 网侧 就 有 防 雷 , 所 站 内 以保 护 整 个 电 网 的 安 全 , 备 上 的 防 设 系 统 , 按 雷 击 电磁 场 及 电压 、 流 冲击 波 在 通 信 系 统 各 个 雷 器 用 来 对 我 们 高 压 设 备 侧 以 内 到 变 压 器 , 也 是 通 信 电 应 电 这 交界 处具有 不 同的 强度 分 别 采 用 相 应 的措 施 进行 分 级保 源 系 统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的在 于 限 制 入 侵 雷 电 波 的 幅 值 , 目 护 , 样 才能使雷击 的损失减少 到最低程度 。 这 高 压 电气 设 备 的 过 电 压 不 至 于 超 过 其 冲 击 耐 压 值 , 高 压 而 如 果 将 整 个 通 信 局 ( ) 为 一 个 防 雷 的 被 保 护 整 体 设 备 进 线 端 上 的保 护 器 的 主要 目 的 是 限 制 电 流 经 过 防 雷 器 站 做 ( 括 建 筑 物 ) 一 般 是 按 建 筑 物 整 体 、 入 局 ( ) 电 力 电 的 雷 电 流 的 幅 值 及 入 侵 雷 电 流 的 陡度 。 包 , 出 站 的 缆、 机房 内通信 电源 的交 流 配 电设备 及 整 流 器 的先 后 顺序 设 备 装 防 雷 器 的 目的 和原 则 应 当使 被 保 护 处 于 防 雷 器 将局 ( ) 站 的通 信 电 源 系 统 划 分 为 四 级 防 雷 保 护 区 。第 1级 的保护 范围 , 免其 遭 受 雷 电 的损 害 , 障通 信 安全 , 雷 避 保 当 防雷 保 护 设 施 主要 包 括 通 信 局 ( ) 设 物 顶 端 的 避 雷 针 、 电 来 袭 时 防 雷 器 对 地 面 的 电 位 很 高 , 如 防 雷 器 与 被 保 护 站 建 假 避 雷 网 、 筑 物 墙 内 的 钢 框 架 及 钢 筋 互 连 结 构 , ( ) 每 的 高 压 电 气 设 备 之 间 的 绝 缘 距 离 不 够 , 很 可 能 在 经 过 雷 建 局 站 内 就 层 楼 的 接 地 汇 集 线 , 穿 整 个 局 ( ) 接 地 总 汇 集 线 , 地 击 后 , 贯 站 楼 接 使其 与 高 压 设 备 之 间 发 生 放 电 现 象 , 种 现 象 叫 反 这 引入 线及接地 网的联合 接地方式 。 击 。此 时 防 雷 器 仍 有 极 大 可 能 在 经 过 雷 击 后 , 雷 电 的 高 将 第 1级防雷保 护设施主要 是与 通信 局 ( ) 站 的主 体建 筑 压 位 加 至 被 防 雷 器 保 护 的 所 有 设 备 上 , 成 设 备 损 坏 , 生 造 发 同设计 并且要求 一同施工完 成 。第 1级 防雷保 护 设施 主 通 信 中 断 事 故 。 要 是用来 防止直击 雷对通信局 ( 主体 建 筑造 成破 坏 。直 站) 我 们在所有 电源设 备 中选择 电源避 雷 器也 十 分重 要 。 击 雷 一 旦 与 避 雷 针 或 避 雷 网 发 生 雷 击 放 电 时 , 击 浪 涌 电 电源 避 雷 器 中 电 容 器 和热 熔 保 险 丝 的 选 择 也 很 重 要 。 电 源 雷 流 将 经 过 建 筑 物 内 的 钢 框 架 及 钢 筋 互 连 结 构 流 入 接 地 引 入 避 雷器 长 期 工 作 在 电 网 中 , 于 电 容 器 的 质 量 问 题 造 成 电 由 线, 最后 经接地 网泻放 回大地 。在 雷击 电流 经 过 的导 电体 源避雷 器整机损 坏 的事 例 也很 多 , 因此 电容 器 的 耐压 选 择 周 围 将 产 生很 强 的 电磁 场 。 也不容 忽视 , 特别 是 耐 受 脉冲 高 电压 的 冲击 能力 由于 雷 第 Ⅱ级 防 雷 保 护 主 要 对 非 直 接 的 感 应 雷 的 防 护 措 施 , 电具 有 强 大 的 电 击 电 流 , 此 电 源 避 雷 器 中 的 热 熔 保 险 丝 因 在第 Ⅱ级 防雷保护 区内的设备 由于感 应 雷击 的 电磁 耦合 将 的作用 也很重要 , 当雷 电流超 过 电 源避 雷器 最 大 承受 能 力 会 感 应 出 的 浪 涌 电 压 , 于 处 在 此 保 护 区 内 的 通 信 设 备 装 时 , 于 过 流 作 用 , 使 保 险 丝 瞬 间 断 开 , 到 过 流 和 温 度 由 由 可 起
通信电源系统防雷知识

通信电源系统防雷知识一、危害今年,济南地区雷雨天气尤为频繁,频繁的雷击造成了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同时也给我公司的通信设备造成了严重损害。
雷击的产生轻则损坏设备电源板、用户板,重则烧毁重要通信设备,严重影响了我公司通信系统的正常运转,并将会造成巨大的损失,直接损失即为造成高昂的设备损坏,同时也会造成话费损失、客户追偿、客户流失等间接损失更是难以估测。
电路板及元器件损坏设备损坏二、雷电简介一)雷电产生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其物理成因仍处于探索阶段,比较流行的是起电学说。
根据这种学说,雷电源于异性电荷群体间的起电机制。
这里所说的异性电荷既可以是带大量正负极电荷的雷云,也可以是附有大量感应电荷的大地或物体表面。
同时,异性电荷之间存在着电场,当电荷量增大或电荷间距缩小时,电场强度增大,若场强增大到超过空气的击穿场强,就会发生大气放电现象,伴随着强烈的光和声音,这便是人们常说的电闪雷鸣。
二)种类我国的雷种主要有直击雷、球雷、感应雷和雷电侵入波等四种。
危害通信电源的雷击,大部分是雷电侵入波或感应雷,若通信电源遭直击雷或球雷,安装在附近的其他电信设备一般也将被损坏。
雷电侵入波是雷电发生时,雷电流经架空电线或空中金属管道等金属体产生冲击电压,冲击电压又随金属体的走向而迅速扩散,以致造成危害。
感应雷是指感应过压。
雷击于电线或电气设备附近时,由于静电或电磁感应将在电线或电气设备上形成过压。
没听到雷声并不表示没有雷击。
三)现状由于城市规模扩大,城市热岛效应加剧,高层建筑造成大气静电场畸变,使雷击概率增大。
同时,城市基础通信设施大幅增加,也大大提高了雷击概率。
通信设备遭到雷击的严重威胁。
另外,导致雷击灾害频繁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们防雷意识仍停留在传统避雷针阶段,对感应雷和雷电侵入波造成的危害没有深刻了解。
三、通信行业特殊性一)概述通信行业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1.通信系统复杂程度通信系统涵盖内容多样,设备种类繁多,诸如电源、信号、高频、低频、有线、无线等各个方面。
试析通信电源及其电子设备的防雷技术

试析通信电源及其电子设备的防雷技术作者:伍德磊来源:《中国新通信》 2017年第15期【摘要】针对通信电源及其电子设备的防雷技术,结合理论实践,阐述雷击对通信电源及其电子设备危害,并针对性的提出了防雷措施。
【关键词】通信电源电子设备防雷技术近年来,我国科学技术快速发展,计算机系统和电子设备被广泛应用在各行各业,但无论是通信电源还是电子设备都属于弱电设备,对雷电的抵抗力非常小,随着我国通信设备和计算机网络的系统的普及,通信线路的长度和高度不断增加,大大增加了遭受雷击的概率。
在这样的基础上,开展通信电源和电子设备防雷技术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雷击对通信电源及其电子设备的主要危害1、雷击对通信电源的危害。
雷击对通信电源的危害主要体现以下两个方面:第一,雷电具有很强电流,如果雷电直接和物体接触,就会产生非常强大的瞬间电流,然后快速转化为机械能,导致物体被损坏。
当雷电击中避雷针或者接闪器时,其蕴涵的电流就会向地面逐渐释放,就会瞬间提升对地电位,其电流就会向周围的物体进行跳击,进而发生更大的损坏。
雷电流大致可以发分为三大类[1],第一类,200kA、10/350s;第二类,150kA、10/350s;第三类,100kA、10/350s。
就第一类而言,200kA 的电流,由整个电力系统共同承担,通常情况下,电源能够承受100kA 的电流,也就雷电流的50%,就三相四线而言,每条线路分担的雷电流大为25% 也就是25kA,剩下的50% 由通信网络和地网成本承担,从这几组数据中可以看出,加强对电源防雷系统的保护显得非常重要;第二,感应雷破坏,也就二次破坏,根据安培定理可知,磁可以生电,电也可以生磁,当雷击发生以后,就会在周围产生很大的交变磁场,使得附近所有的金属物体都产生一定的感应电流,进而发生火灾或者爆炸,损坏通信网络的电源系统和相应的电子设备。
2、雷击对电子设备危害。
雷电流会促使电网地位升高,通过与电子设备相连的线路,进入电子设备中,从而损坏电子设备造成直接损伤。
通信电源防雷设计分析

通信电源防雷设计分析摘要:雷击对通信电源有巨大的损害,若果遭到雷击,就会使通信电源无法正常使用,从而减少通信电源的使用年限。
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对通信电源进行防雷设计。
关键词:通信电源;防雷设计;原理引言雷击发生时,会有极大的能量产生,对通信电源造成极大的伤害,同时对经济也是一种损害。
当通信电源遭遇雷击时,企业需要对设备进行维修,将会有巨大的资金投入,而且提高维修工人的工作量,降低企业的经济利益。
所以,为减少雷击带来经济利益损失,企业需要对雷击产生危害的原理进行分析,提前做好防护准备,降低雷击带来的损害,使通讯电源的正常运行不受影响。
一、通信电源的防雷措施(一)通讯电源的外部防雷系统外部防雷系统其防雷措施主要是避雷针、引下线以及基地网等防雷击的系统形成。
它主要是针对直击雷对通信电源的损害以及建筑物的损害,常用的方式是使用防雷装置设置电气通路,将雷击发生时产生的雷电引入地下,从而完成通信电源的防雷保护作用。
这个系统的优势在于资金投入相对较少,易于操作,而且只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安装,就能够雷击起到很好的防范作用。
以通信基地为例,直击雷最容易对天线系统与机房的建筑物造成破坏,而避雷针的防护角和它完善的接地体系,能实现对其良好的防护作用。
但是在进行规划与安装时,应该注意避雷针的顶端要比天线的顶部高,而且两者之间要有一定的间距。
对于接地装置的注意事项为:避雷装置的接地电阻要足够低,最好的是在5Ω以内,在10Ω与50Ω之间的也可以进行使用[1]。
实践证明,这种外部防雷体系只能防止直击雷的破坏,雷电产生的作用会以不同的形式对通信电源造成损害,所以要完善外部防雷系统,使避雷针和接地系统连接完好,设置出电器相同的接地网。
通信电源设备不只是对直击雷没有抵抗能力,其他形式的雷击也会对其造成损害。
(二)通信电源的内部防雷系统其内部防雷系统主要是有屏蔽网与防雷器组成,屏蔽网的构建过程中,每一条线都要使用金属屏蔽,针对不一样的线可以通过一个金属实施屏蔽,以防止雷击对通信电源的内部破坏,此外,金属屏蔽网具有吸收和反射的特性,所以在运用过程中需要对周边磁场实施分割操作,以避免出现绞线传音的情况产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信企业管理)通信电源设备的防雷技术要求和测
试方法
通信电源设备的防雷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Requirements and testing methods for surge protection of telecommunication
power supply
(征求意见稿)
(本稿完成日期:2005-07-27)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分类1
5技术要求1
5.1标称耐雷电流优选值(kA)1
5.2电源耐雷能力1
5.3电源设备通信接口(包含三遥接口)耐雷能力1
6试验方法1
6.1试验条件1
6.2电源耐雷能力试验2
6.3电源设备通信接口(包含三遥接口)耐雷能力试验4 7检验规则4
附录A(规范性附录)测试项目5
前言
本标准是根据通信行业实际应用情况进行修订的。
本标准代替YD/T944-1998《通信电源设备的防雷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本标准和YD/T944-1998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电源设备通信接口(包含三遥接口)耐雷能力(5.3条)。
——修改1998版4.2.1防雷分级,改为本版5.1条标称耐雷电流优选值,且增加了0.5kA,1kA,5kA,40kA,60kA,100kA电流。
——删去了基本要求(4.1条)和防雷地线(4.2.2条)。
——删去了“低压变配电设备、通信用交流稳压器”的内容。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信息产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所代替的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YD/T944-1998
通信电源设备的防雷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通信电源设备(包括通信局(站)用交流配电设备、油机控制系统、通信用交流不间断电源设备、通信用半导体整流设备和通信用高频开关整流设备等)有关防雷的定义、分类、技术要求、检验规则及测试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通信电源设备有关防雷的质量检验和评定。
集成于系统中的电源设备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7626.5-1999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YD/T1095-2000通信用不间断电源-UPS
YD/T576-92通信用半导体整流设备
YD/T585-1999通信用配电设备
YD/T731-2002通信用高频开关整流器
3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通信电源设备(Telecommunicationpowersupply)
通信局(站)用交流配电设备、通信用交流不间断电源设备、通信用半导体整流设备和通信用高频开关整流设备等。
4分类
按照产品有关标准或规定分类,本标准不对其另行分类。
5技术要求
5.1标称耐雷电流优选值(kA)
0.5,1,3,5,10,20,40,60,100。
5.2电源耐雷能力
电源输入端线对地应承受标称耐雷能力的雷电流试验。
5.3电源设备通信接口(包含三遥接口)耐雷能力
通信接口线对地应承受组合波1.2/50µs(500V)、8/20µs(250A)的耐雷电流雷电压试验。
6试验方法
6.1试验条件
当标称耐雷电流≤10kA时,电流发生器采用开路电压1.2/50µs,短路电流8/20µs,开路电压除以短路电流(峰值)为2Ω的组合波发生器,发生器到试时端口连线长度不得超过1.5米,耦合去耦网络应保证吸收发生器输出电流不大于10%,以下各图中的耦合电容C=9μF。
其它标称耐雷电流采用8/20µs,且是于试品输入端测量的电流波形和峰值,耦合电容C 和耦合去耦网络可根据需要选取。
本标准所涉及的冲击波形参数应遵照GB/T17626.5-1999。
波形允许误差:峰值10%,波前时间30%,半峰值时间20%。
环境条件为正常大气条件。
6.2电源耐雷能力试验
6.2.1单相交流电源的耐雷能力试验
R
录A的规定。
6.2.2三相相交流电源的耐雷能力试验
a)试验接线图如图2所示;图中R为阻性额定负载。
b)进行冲击试验时,被测试品(电源设备)应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c)开关K分别放于1和2、3、4位置,冲击电流试验波形的极性采用正极性、负极
性各重复试验5次,每次间隔不少于3min。
d)电流幅值按试品标称耐雷能力。
e)冲击电流试验后,试品应工作正常,通信接口应工作正常,各项技术指标应符合附
录A的规定。
6.2.3
a)
R a)
b)
c)电流幅值按试品标称耐雷能力。
e)冲击电流试验后,试品应工作正常,通信接口应工作正常,各项技术指标应符合附录
A的规定。
6.3电源设备通信接口(包含三遥接口)耐雷能力试验
a)试验接线图如图4所示。
b)进行冲击试验时,被测试品(电源设备)应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c)冲击电流250A,正极性、负极性各重复试验5次,每次间隔不少于3min。
d)冲击电流试验后,试品应工作正常,通信接口应工作正常,各项技术指标应符合附录
A的规定。
电源设备通信接口(包含三遥接口)耐雷能力试验电路
7检验规则
按照具体产品的标准要求进行。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测试项目
测试项目见表A.1。
表 A.1测试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