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肉型猪特点及管理要点
瘦肉型猪的饲养管理方法

瘦肉型猪的饲养管理方法养瘦肉型猪最好用全价配合饲料。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瘦肉型猪的饲养管理方法,一起来看看。
瘦肉型猪的饲养管理方法仔猪阶段饲养要抓“四食”过“四关”:即抓乳食过好初生关,抓护理过好下痢关,抓开食过好补料关,抓旺食过好断奶关。
在饲养方式上,应采用“前放后限”的“促、控”方法,即60千克前放开饲喂,让其能吃多少喂多少;60千克后则限制饲喂,一般以限10%-15%较适宜。
人为控制营养水平和采食量,以利瘦肉的生长积累。
据试验:猪生长前期脂肪沉积平均每天增长速度为29克-120克,而60千克以后高达120克-378克。
因此,前期应让猪吃饱(不限量)充分发育骨、脂、肉;后期适当控制喂量(吃到八成)可减少脂肪沉积。
瘦肉型猪要喂干料或湿拌料。
试验证明:干料或湿拌料比汤料容易被猪消化吸收转化,一方面是生理要求,另一方面也便于饲喂;湿拌料,料与水的比例大约为1∶1.25-1.50,以手握指缝不滴水为宜。
日喂次数:小猪阶段50千克前4次;中大猪阶段50千克后3次,饮水不限。
做好疫病防治,建立规范完善的防疫和免疫程序,切实做好春秋两季定期防疫和不定期的防疫、驱虫、环卫及消毒工作,以提高瘦肉型猪的出栏效率。
瘦肉型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一.要饲喂配合饲料:要根据猪在不同生长发育和生产阶段的营养需要,进行合理的配合和供给日粮。
在配合饲料时,能量、蛋白、维生素、矿物质等饲料要合理搭配,营养全面充足,特别是要控制日粮粗纤维的含量,日粮的适口性要好,易消化,使猪吃得下,吃得饱,不浪费。
二.饲料要生喂:饲料生喂可大大降低因蒸煮而造成的营养物质损失,同时节省了大量的燃料和人工费。
除豆类,块根类和可能有污染或有毒的饲料外,一般的饲料都宜生喂。
三.注意驱虫:在饲喂过程中由于生喂易患寄生虫病,所以要定期驱虫。
一般仔猪断乳上圈前驱虫一次,上圈育肥两个月再驱一次,种猪每年驱虫两次。
五.饲喂过程中要做到“四定”“三看”。
1、定时:每天固定饲喂时间和次数,不要轻易变动,一般为早、中、晚三顿为宜。
瘦肉型猪品种有几种 瘦肉型猪饲养标准是什么

瘦肉型猪品种有几种瘦肉型猪饲养标准是什么所谓瘦肉型猪,就是瘦肉率较高,并达到一定要求标准的猪。
国内一般将胴体瘦肉率在55%以上或四肢比例达到25%以上的猪称为瘦肉型猪。
那么常见的瘦肉型猪品种有几种呢?瘦肉型猪饲养标准是什么呢?一、瘦肉型猪品种有几种我国饲养的瘦肉型猪种主要有长白猪、大白猪和杜洛克猪等。
1、长白猪:原产于丹麦,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著名瘦肉型品种,在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后备猪6月龄达90~100千克,屠宰率高(72%左右),胴体瘦肉率66%。
2、大白猪:原产于英国北部的约克郡及其临近地区,属大型瘦肉型品种。
后备猪6月龄达100千克,屠宰率高(74%左右),瘦肉率63.5%。
3、杜洛克猪:原产于美国东北部的新泽西州。
前期生长慢,后期生长快,饲料利用率高,肉质好,胴体瘦肉率达68%。
二、瘦肉型猪饲养标准是什么1、国外的瘦肉型猪标准国外畜牧业发达国家则要求较高,一般要求胴体瘦肉率在60%以上或四肢比例在30%左右为瘦肉型猪。
一头90千克体重的瘦肉型猪比同一体重的一般猪可多产瘦肉5~10千克,生长速度、饲料报酬及经济效益都比较高。
由于不同品种培育方法,育种目标等不同,形成了品种各自的特点,在实际生产中也就表现出了种种不同的生产性能。
2、瘦肉型猪的发展趋势在国外养猪中,品种越来越少,四、五个所谓标准化品种占了种猪总数的80%以上,而在商品猪生产中,则充分利用猪的许多经济性状都有明显杂种优势的特点,进行品种(系)间杂交,以获得优质产品和实现高效益生产。
杂种优势的利用已成为养猪业发展的主流,如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杂种猪已占到饲养总数的90%以上。
3、我国的瘦肉型猪发情情况近十几年来,我国利用优良地方猪种做母本,国外瘦肉型猪种做父本开展经济杂交,生产商品瘦肉型猪,取得了可喜成绩。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大力推广了二元杂交生产,对提高宁夏的养猪水平、促进养猪业的发展、满足市场需求发挥了积极作用。
瘦肉型猪标准及其特点

瘦肉型猪标准及其特点一、猪的经济类型猪的经济类型可分为瘦肉型、脂肪型和肉脂兼用型三种。
这是由于人们根据猪的体型外貌、胴体中瘦肉和脂肪的比例、人们对肉食的爱好,不同地区供应猪的饲料种类的不同,经人们长期向不同方向选育而形成的,是品种向专门化方向发展的产物。
(一)瘦肉型(肉用型)这类猪的胴体瘦肉多,瘦肉占胴体比例55%以上。
外型特点是中躯长,四肢高,前后肢间距宽,头颈较轻,腿臀丰满。
体长大于胸围15厘米。
6——7肋骨背膘厚1.5——3.0厘米。
瘦肉型猪能有效地将饲料蛋白转化为瘦肉,且蛋白生长耗能比脂肪低所以长得快,饲料高。
一般180日龄体重可达到或超过90公斤,料肉比1:3左右。
长白猪和大约克猪以及我国近年培育的三江白猪、湖北白猪等都属于瘦肉型品种(二)脂肪型这类猪的胴体脂肪多,瘦肉少,脂肪占胴体比例为40——50%。
外型特点是体躯宽、深、短、矮,头颈较重而多肉。
体长、胸围相等或相差2——3厘米。
6——7肋背膘厚5——6厘米以上。
脂肪型猪由于脂肪多,而脂肪生长耗能多,所以生长慢,料肉比高。
我国的两广小花猪、海南猪属于此类。
(三)兼用型这类猪的肉脂比例介于脂肪型与瘦肉型之间,各占50%左右。
外型特点也介于两者之间,体长一般大于胸围5厘米,背膘厚3——4厘米左右。
哈尔滨白猪、苏联大白猪、中约克夏猪属于此类。
猪的经济类型(图)二、瘦肉型猪活体分级国家标准本标准适用于胴体瘦肉55%以上瘦肉型猪的活体分级,收猪时亦可参照使用。
(一)单项分级根据猪的体形外貌、品种类型、体重和活体膘厚划分一、二、三级1、外形分级一级:头小、无明显腮肉,前后躯丰满,腹部小,体质结实、外型紧凑。
二级:头较小,有腮肉,前后躯较丰满,腹部较小,肢蹄结实。
三级:头较重,颈较粗、腮肉明显,后躯欠丰满,腹部较大,肢蹄欠结实。
2、品种类型分级一级:国外引进的优良瘦肉型品种(系)及其杂种猪,我国培育的杂优猪;国外引进的优良瘦肉型品种(系)与我国培育的瘦肉型新品种(系)的二元或三元杂种猪。
瘦肉型商品猪育肥技术

瘦肉型商品猪育肥技术
瘦肉型商品猪育肥技术是指以肉质质量优良、品种特色鲜明、胴体肥美、肌肉丰满、肌间脂含量低,肥瘦均衡的商品猪为育肥目标的养殖技术。
1. 饲料及饲喂管理:科学配方,注重水分、矿物质、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比例及摄入量,定期检测饲料成分,调整配方;均衡饲喂,避免饥饿,保证营养物质的有效摄入;不宜过度追求增重速度,而应保持良好的料肉比,即:料重/肉重=
2.7~
3.0;加强母猪饲养,严格管理饲喂,保证母猪营养良好,以保证母猪产仔数量和仔猪生长发育。
2. 环境管理:加强猪舍清洁,保持猪舍内环境良好,控制病害;调节猪舍温度、湿度、通风,确保猪健康成长;及时除草、换地,保持猪舍环境干净整洁。
3. 健康管理:加强免疫抗病,控制疫病;注意疫苗接种;及时预防驱虫;适当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不使用抗生素和其他激素类药物。
4. 发情管理:根据性欲期和精子活力,科学选择发情时机;采用多元化繁殖技术,提高繁殖效率;加强母猪管理,大量采用新兴繁殖技术,如冻精、人工授精、胚胎移
植等;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如自然交配、人工交配、精液检测等,保证繁殖质量。
5. 动物福利:建立完善动物福利管理体系,养殖环境要健康、舒适,禁止使用粗钢丝、绳索、锐利物体等折磨猪只;定期检查猪只身体状况,及时发现疾病,采取科学有效的治疗措施;建立完善的职工培训体系,提升养殖者的技术水平。
瘦肉型猪名词解释

瘦肉型猪名词解释
瘦肉型猪是指以瘦肉为主要营养成分的猪品种,通常具有肉质鲜嫩、多汁、无肥肉的特点。
瘦肉型猪在肉类生产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因为它们可以提供较高的蛋白质和较少的脂肪,是许多食品制造商和消费者的首选。
瘦肉型猪的品种较多,常见的品种包括荷兰猪、英国猪、西班牙猪、比利时猪等。
这些品种在遗传基因上具有不同的特征,如体型、肉质等,但都具有良好的瘦肉型特性。
瘦肉型猪的生长速度和生产效率较高,通常比普通猪品种更快,而且养殖成本较低。
这是因为这些猪品种在育种上注重肉质品质和生长速度,而牺牲了一些脂肪和重量。
瘦肉型猪的管理比较简单,只需提供适当的饮食和运动,就可以获得较高的生产效率。
此外,由于这些猪品种肉质鲜嫩多汁,可以用于制作烤肉、烤鸭、煮汤等多种菜肴,具有良好的食用口感和营养价值。
总之,瘦肉型猪是一种具有良好肉质品质和生长速度的猪品种,是肉类生产和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消费者对瘦肉型猪品种的需求不断增加,瘦肉型猪的育种和养殖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机遇。
瘦肉型猪饲养技术是什么

瘦肉型猪饲养技术是什么推荐文章养牛高效饲养技术热度:适合羊的饲养管理方法是什么热度:适合中蜂继箱饲养的技术方法热度:一头肥猪的饲养技术成本是多少热度:小尾寒羊科学饲养技术热度:养瘦肉型猪每公斤消化能要求在3100大卡左右,体重在20-50公斤阶段,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瘦肉型猪饲养技术,一起来看看。
瘦肉型猪饲养技术1.瘦肉型猪的生长特点瘦肉型猪突出的特点是胴体瘦肉含量高,肥肉含量少,瘦肉型猪瘦肉和肥肉的增长有明显的阶段性,即体重在60公斤前,瘦肉增长速度呈直线上升,脂肪沉积则较缓慢,而体重达60公斤以后,瘦肉增长缓慢,脂肪沉积直线上升。
掌握这一变化规律,以便采取相应的饲养管理措施,控制脂肪沉积,促进瘦肉增长。
2.饲养技术要点①饲喂配合饲料并适当提高配合饲料的蛋白质水平。
瘦肉型猪的瘦肉生长强度比肉脂型猪强,总产量也高,瘦肉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而合成肉蛋白质的原料来自饲料蛋白质,因此提高饲粮蛋白质水平,是提高瘦肉率的有效措施。
但是,无限制的增加蛋白质数量,则不能获得相应的正效果,何况蛋白质饲料来源困难,添加量过多也是不经济的。
所以必须按照瘦肉型猪的饲养标准配制日粮。
②改变常规饲养方式,实行限制饲养。
农户饲养肉猪多采用一贯肥育或阶段肥育,这两种饲养方式有利于脂肪沉积,对瘦肉增长不利。
所谓阶段肥育是指60公斤体重前喂青粗饲料较多,精饲料较少,日粮能量、蛋白质等营养水平低,本阶段增长瘦肉的优势受到限制。
至60公斤体重以后,则用大量玉米、碎米、细米糠等集中催肥,这种高能量,低蛋白日粮,及过多的采食精饲料,促进体脂肪大量沉积。
一贯肥育方式,是在整个肥育期一直保持较高的营养水平,对前期瘦肉增长无不良影响。
但是,由于后期任其自由采食,食入的总能量多,增重过快,也促使肥肉增多,瘦肉减少。
因此为提高瘦肉产量,需采取新的饲养方式——限制饲养。
限制饲养是在自由采食的情况下,限制日采食量,不让猪吃得过多、过饱。
限制要做到既不延缓猪的生长速度,又能有效地提高肉量,这就要求合理安排限食时间,确定适宜的限食数量和采用恰当的限食方法。
浅谈优质瘦肉型猪养殖技术

中国畜禽种业2019.03作者简介:韦智囊(1979.10-),男,助理畜牧师。
浅谈优质瘦肉型猪养殖技术韦智囊(广西柳州市柳江区百朋镇水产畜牧兽医站545102)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优质瘦肉型猪肉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故养殖户如何科学快速饲养出瘦肉型猪,提高其生产性能,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充足的瘦肉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从引种、营养饲料、科学管理、疾病防疫、出栏屠宰等方面简要介绍瘦肉型猪养殖技术,以期对广大养殖户饲养瘦肉型生猪有所帮助。
关键词:优质瘦肉型猪;养殖技术;营养饲料;疾病防疫;出栏屠宰1引进良种瘦肉型猪是指屠宰后胴体膘薄,瘦肉率高的品种猪。
我国地方品种主要有太湖猪、民猪、金华猪、荣昌猪、香猪等,其主要特点是产仔数高,耐粗饲,但生长速度慢,瘦肉率一般较低。
而从国外引进的品种主要有长白猪、大白猪、杜洛克猪、皮特兰猪、汉普夏猪、施格猪等,其主要特点是产仔数一般较低,且对饲料营养条件要求高,但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在体重90kg 宰杀时,瘦肉率可达64%~70%)。
现今,我国广泛饲养的是“杜长大”等国外瘦肉型杂交猪,瘦肉率可达65%,深受消费者喜欢。
但广西本地品种的猪具有耐粗料、抗逆性强、繁殖力高、肉味佳等优点,若利用国外瘦肉型公猪与本地良种母猪进行二元或三元杂交后,其后代既可将瘦肉率提高到55%,又可保持地方猪种的优良特性。
再者养殖瘦肉型猪,最好是采取自繁自养的模式。
避免引入外来病种。
2良好的饲养环境由于瘦肉型猪抗应激能力不强,容易受不良环境影响其生长发育,环境温度过高过低、空气干湿度等都会对蛋白质和脂肪沉积产生一定影响。
瘦肉型猪生长最适宜的温度为18~21℃,夏季气温高于30℃,猪采食减少,影响生长,冬季气温低于10℃,采食虽增加,但部分能量用于产热保暖,故应尽量保持在最适宜温度饲养。
最适宜的湿度在40%~75%。
此外还需控制猪舍中猪只的饲养密度,不能过密,育肥前期饲养密度控制在0.5~0.7m 2/头,育肥后期控制在0.7~1.1m 2/头为宜[1]。
养瘦肉型猪有什么重点瘦肉型猪什么养

养瘦肉型猪有什么重点瘦肉型猪什么养瘦肉型猪的特点是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饲料回报率。
在上世纪引入我国的凭借着其优秀的生产性能能快被我国养殖户接受,并且在国内广泛养殖,这些瘦肉型猪满足了当时人民对猪油需求。
同时中国非常野猪品种也因此受到本土严重的冲击到这二十多年来才逐渐恢复。
但瘦肉型猪依然占据着市场主流,满足我国这个猪肉大国。
那么伺候瘦肉型猪有什么重点?瘦肉型猪什么养?养瘦肉型猪有什么重点?瘦肉型猪什么养?要保证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按照鸭中生长发育的特点,前、中期也就是体重在60公斤以下时,主要是长骨架、长肌肉的阶段,后期是长脂肪的调整期。
猪前、中期日粮中蛋白质的保持稳定含量应保持在15%~16%,后期含量要降为12%~14%。
要控制能量饲料前、中期饲料中所含可消化能要低,后期要加以控制,以限制猪的增长速度,提高瘦肉率。
整个饲养期间的日晚粮构成,前期和中期精料和青粗料之比为1∶0.5至1∶1,后期以1∶2为宜。
饲喂应“前敞后限”前期让猪自由采食,不定量,尽量使猪多吃快长,在后期适当限制采食量。
但在喂精料过程中所,应喂干粉料或湿拌料,在猪吃饱后,让其自由饮水。
适时屠宰猪体重90~110公斤时可适时屠宰。
因为此时猪的日增重基本达到高峰,若继续喂养,则生长速度减慢,消耗饲料增多,饲料报酬率低,瘦肉率下降。
若过早屠宰,绵羊的生长发育不全,产肉少。
逐次屠宰可减少饲料浪费,提高经济效益,而且瘦肉多、肉质好。
可以说瘦肉型猪喂养还是在其各个阶段的饲料需求。
并且将其合理出栏在其状态最佳的时候可以获得非常感觉并且对饲料使用非常合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瘦肉型猪特点及管理要点一、瘦肉型猪的特点全世界猪种资源非常丰富,共有300多个品种,我国饲养了其中的100多个猪种;但并不是所有猪种都能在生产实践中发挥效益,只有少数猪种在养猪生产使用广泛。
因此我们主要介绍世界著名的五大瘦肉型猪种:长白猪、大白猪、杜洛克猪、汉普夏猪、皮特兰猪。
其共同特点是:1、体型大,成年体重达250—300公斤。
2、生长发育快、饲料利用率高,育肥期日增重达800克以上。
3、瘦肉率高,胴体瘦肉率达到64—66%,100公斤体重时背膘不超过12毫米。
我们曾经做过屠宰实验,土种猪瘦肉率是48.1%而瘦肉猪是68.7%,一般有这样的规律,瘦肉率越高,越省饲料,一般来讲合成一公斤肥膘所需要的能量相当于合成4—公斤瘦肉的需求,瘦肉中近90%的成分为水分。
蛋白质能转化成脂肪,而脂肪不能转化成蛋白质,要求饲料中的蛋白质水平相对较高。
4、青年母猪性成熟较晚,初情期在6月令左右,初配期公猪要求在生后10月令以上,体重达到120公斤,母猪要求在生后8月令,体重在115公斤以上。
5、神经类型敏感,瘦肉猪对外界环境刺激敏感,要求稳定的饲养环境,不要突然改变环境、饲料或粗暴对待等不良刺激,以免出现应激反应。
二、著名瘦肉型猪品种介绍长白猪:原产于丹麦,白色。
体躯呈楔形,前轻后重,头小鼻梁长,两耳大多向前伸,胸宽深适度,背腰特长,背线微呈弓形,腹线平直,后躯丰满,乳头7_8对。
平均产仔数11头,胴体瘦肉率65%,背膘较薄。
在杂交配套生产商品猪体系中即可以用作父系,也可以用作母系,我过广泛饲养的主要是丹麦长白、加拿大长白猪,阜新原种猪场先后引进了加拿大、瑞典、美国长白猪。
大约克夏猪:原产于英国约克夏县。
约克夏经不同选育,形成大中小三种类型,大约克夏就是大白猪。
大白猪全身白色,头中等大小,面部微凹,耳适中直立,胸宽深适度。
肋骨拱张良好,背腰较长,略呈弓形,臀宽长,后躯发育良好,腹线平直,四肢高而结实,乳头6_7对。
平均产仔数11头,生长发育较快,体型较大。
大白猪是目前世界养猪业应用最普遍的猪种,作为父系和母系,应用于杂交生产和配套生产体系都有良好的表现。
在杜长大杂交生产体系中大白猪作为母系母本使用。
我国目前饲养的大白猪主要来自加拿大、英国、和法国,称加系、英系或法系大白猪。
杜洛克:原产于美国。
全身棕红或红色,体躯高大,粗壮结实,头较小,面部微凹,耳中等大小,向前倾,耳尖稍弯曲,胸宽深,背腰略呈拱形,腹线平直,四肢强健。
平均产仔数9头,母性较强,育成率较高。
产肉性能优良,成年体重较大。
主要用作父系或父本。
我国目前饲养的杜洛克有来自美国和加拿大的杜洛克,即美系和加系杜洛克;产于我国台湾的杜洛克经过培育自成风格,因而称台湾杜洛克。
汉普夏猪:原产于美国。
全身主要为黑色,肩部到前肢有一条白带环绕。
俗称白肩猪。
头大小适中,颜面直,耳向上直立,中躯较宽,背腰粗短,体躯紧凑,呈拱形。
平均产仔数9头,眼肌面积较大,胴体瘦肉率65%以上,成年体重较大。
主要用作杂交生产父本,阜新原种猪场2005年最新引进了美国汉普夏。
皮特兰猪:原产于比利时。
毛色灰白,夹有黑白斑点,有的杂有红毛。
耳直立,体躯宽短,背宽,前后肩丰满,后躯发达,呈双肌臀,有“健美运动员”的美称。
四肢较粗壮,但因其肌肉发达,常使四肢承负过大而受伤。
产仔数较低,平均产仔8头。
瘦肉率特别高,高达78%。
膘薄至1cm以下。
小猪生长较快,90公斤以后生长速度显著减慢。
应激反应是所有猪种中最大的一个。
杂交配套生产体系中只用做终端父本。
三、杂交模式规模猪场和养猪专业户养猪的生产目的是为市场提供优质的肉猪,并获取经济效益。
所以对养猪场户来说,慎重选择杂交生产方式是能否取得效益的重要方面。
杂交猪能产生较好的生产效果,与杂交玉米、杂交稻能够高产的原因是一样的。
猪的杂交方式多种多样,从参与猪种的个数说,有二元杂交、三元杂交、四元杂交等。
目前流行的主要杂交方式有杜长大、杜大长、杜长本等三元杂交体系。
这其中已经包含了二元杂交的因素。
杜长大体系是以杜洛克公猪做终端父本,以长白与大白杂交母猪长大母猪为母本进行生产的杂交方式迪卡配套系是四元杂交生产体系。
主要生产模式是:PIC种猪是五系配套是由长白、大白、杜洛克、汉普夏、皮特兰等配套杂交产生,因为形式比较烦琐复杂,在这里就不细说。
一般来讲,杜×长大(杜×大长)在世界各地普及更广,更适合现阶段广大农村养猪。
通过杂交获得如下杂交优势:提高生长速度15—20%,提高抗病能力和肉质,提高母猪的泌乳力,平均多产0.7头仔猪/窝,提高仔猪的成活力,减少畸形、弱仔、赫尔尼亚等遗传疾病的发生。
四、各类猪群的管理要点1 种公猪的管理要点(1)配种年龄:8~10月龄,体重达100~110公斤以上(2)饲料配方:按种公猪营养标准饲喂,满足动物蛋白、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的需求和平衡,粗蛋白在14%~15%,禁用棉籽饼和菜籽粕。
(3)喂次与料量:每天饲喂3次,日喂料量2.2—3.0公斤,防止过肥。
(4)圈舍与温度:单圈饲养,严禁粗暴对待公猪种适宜温度15~23℃,超过30℃时,要采取防暑降温措施。
(5)运动与刷拭:每天上下午各驱赶运动0.5~1小时,约1~1.5公里;每天刷拭猪体,按摩睾丸,促进健康和性欲。
(6)配种强度与方式:2岁以下每周配种2~3次;2~5岁,每周配种5~6次;配种强度较大时,每天可加喂1~2枚鸡蛋;规模较大的猪场最好采用人工授精。
(7)配种环境与气味:配种场所应该平整,不能过滑,比较安静,避免大声喧哗和机器轰鸣,定期消毒,防止刺激性气味。
2 后备母猪管理要点(1)选留后备母猪:体躯长、背腰平直、腹部稍大、四肢端正、外阴部发育良好、乳头7对以上(2)初配年龄与体重:8个月以上,体重100~110公斤(3)饲养:4月龄以前要充分饲养,农户可与育肥猪同养;4月龄以后要限制饲养,保持八成膘,防止过肥或过瘦(4)日喂料量与喂次:饲料粗蛋白保证15%以上,2.3~2.5公斤/天,配种前15天增加喂料量10~15%,每日喂三次(5)圈舍与运动:适量增加运动,最好饲养在带运动场的圈舍内,每圈5~6头(6)做好发情鉴定:一般第二个发情期配种为宜,配2~3次/情期;后备母猪发情期长,约5~7天,发情后期配种为宜3 空怀母猪管理要点(1)断奶后膘情差的母猪:要加强饲养,供给能量、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丰富的饲料,尽快恢复膘情,促进发情配种(2)断奶后膘情好的母猪:7天内发情配种(3)采用14%蛋白母猪料,每日喂三次,日喂料量2~2.5公斤,供给充足饮水。
(4)不发情的母猪:要限量喂饲,防止过肥;适当增加运动量,多晒阳光,补饲青绿饲料,促进性欲。
(5)换圈与诱情:采用换圈改变环境,公猪诱情,接受发情母猪爬跨等方法,促进发情配种4 妊娠母猪饲养管理要点(1)料量与喂次:妊娠初期(1~25天)2.0~2.2公斤/日;中期(26~80天)2.2~2.6公斤/日;后期(80~114天)2.8~3.2公斤/日;每天饲喂3次,饲料中粗蛋白14%。
(2)适当增加妊娠母猪运动量,每天在运动场内自由活动2~3小时(3)严禁鞭打、追赶妊娠母猪(4)防止争斗、打架、挤撞造成流产或死胎(5)保持圈舍、猪体清洁卫生,定期消毒(6)搞好夏季防暑降温,冬季防寒保温工作(7)产前20~40天接种大肠杆菌苗(K88、K99)、增加母源抗体,减少仔猪下痢(8)产前20天左右,用2~3%敌百虫水溶液喷洒猪体,消灭疥癣和猪虱等寄生虫5 哺乳母猪和哺乳仔猪管理要点(1)消毒:产前10天做好产房清扫消毒、物品和用具的准备工作(2)进产房:产前5~7天进入产房。
由喂妊娠期料改喂哺乳期料,须3~4天的过渡期(3)减料:产前3天开始减料,喂料量为妊娠后期喂料量的1/3~1/2(4)值班:夜间设值班人员,注意观察母猪临产症状,当母猪破水时用0.1%高锰酸钾液或2%来苏儿液擦洗母猪外阴部、后躯及乳房(5)保温:产前2天开始给产房升温至18℃左右,保温箱内温度达28~32℃。
(6)接产:做好接产、断脐带、剪犬齿、吃初乳、固定乳头、过哺、并窝、清胎衣、卫生消毒等项工作。
(7)麸皮汤:母猪产后站起,喂温麸皮汤(豆粕+麸皮+食盐)(8)产褥热处理:母猪产后体温高、不吃食,可注射大剂量抗生素,防止产褥热的发生,保母又保仔(9)母猪产后1~7天管理:1~3天不喂过多,每天料中加25克小苏打3天后给母猪逐渐加料,7天后正常喂料,日喂料量4~6公斤(11)奶水不旺的处理:胎衣汤、骨头、小鱼、海带汤、催乳灵放乳与泌乳:哺乳母猪每天平均泌乳量5~9kg,全期250~500kg,40分钟哺乳一次,放乳30秒至1分钟(12)母乳减少与仔猪补料:21天后母乳明显减少,加大补料仔猪才能长得快(13)补铁与补硒:仔猪生后2~3日龄注射含铁制剂,含铁量为150~200毫克。
5日龄补注射0.1%亚硒酸钠VE注射液1毫升。
7日龄开始诱食补料,15日龄正式补料(14)环境与消毒:7日龄前32~28℃;8~20天25℃;保持猪舍温暖、清洁、干燥、舒适、安静环境,定期消毒(15)防治仔猪下痢:除采用肠道消炎药物以外,还要进行适当补液,也可用醋蒜合剂等方法(16)去势:仔公猪生后3~4天去势,最晚不超过20日龄,母猪不去势(本地猪除外)(17)防疫:仔猪20日龄,猪瘟苗4倍量注射防疫(18)断奶日龄:28~35日龄(19)窝产仔数多少:与种公、种母猪有关系6 断奶仔猪35~70日龄管理要点(1)断奶:采用仔猪留原圈过度饲养1~2周,或者采用仔猪转运到保育室,母猪进入空怀母猪群,一次性断奶法(2)为断奶仔猪创造温暖、干燥、卫生、舒适的生活环境,舍温23~24℃,相对温度为55~65%(3)断奶后10~15天应继续喂哺乳仔猪料,并逐渐改喂断奶仔猪料(4)每天喂4~5次,每次少喂勤添,定时、定量,喂八成饱为宜(5)供给充足、清洁的饮水。
饮水量冬季占饲料量的2~3倍,春秋季为4倍,夏季为5倍左右(6)有合理的密度和槽位,减少争斗。
每头占地面积为0.5-0.8m,每圈10头左右为宜。
每头仔猪占有槽位25~30厘米(7)做好喂料、睡觉、排粪尿“三定位”调教工作,保持舍内清洁,用百毒杀、3%来苏儿等两种以上消毒剂交替使用,每周1次消毒(8)及时防治疫病,做好疫苗接种工作7 育肥前期(15~60Kg)管理要点(1)进猪前,圈舍用3~4%火碱水喷洒消毒,经2小时后用水冲洗干净,晾干备用(2)仔猪进圈前,特别市场抓来的仔猪,躯体要用2%来苏儿喷洒消毒(3)驱虫两次,即50~60日龄和120日龄左右,驱虫药物按说明使用(4)按杂交组合、体重大小合理组群,每头育肥猪占地面积以0.8~1.2平方米为宜(5)温度:11~45Kg21℃;45~90Kg18℃;130~160Kg16℃(6)圈舍要有适宜的温度16~22℃、湿度55~65%和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