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6:两种命运的决战

合集下载

16课两种命运的决战

16课两种命运的决战

第16课两种命运的决战 二度备课 学习目标:(目标明确,行动才有效)1.知道重庆谈判期间国共两党政治较量的有关史实,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内战的独裁本质。

2.掌握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人民解放军开始转入战略反攻的史实。

3.感知和平民主来之不易,增强维护和平民主的意识。

自主学习:(学习内容P99—P105,时间15—20分钟,方法圈点批画。

)识记理解:一、重庆谈判1.背景: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真诚地希望通过的道路,建设一个独立、民主、富强的新中国;蒋介石集团在政府的支持下,坚持的方针,阴谋发动。

2.目的:为了争取,揭穿蒋介石集团的反革命政策。

3.经过:年8月28日,、等中共代表飞抵,同国民党当局进行和平谈判。

4.结果:1945年月日,国共双方签署(即《双十协定》),确定了“”。

根据协定,1946年1月,在重庆召开。

5.内战爆发: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接着,又向、等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

人民解放军采取以为主的作战方针,经过8个月的作战,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

二、转战陕北1947年3月起,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共中央所地,中共中央主动撤出,但仍留在转战和指挥。

西北野战军在的指挥下,采取“蘑菇战术”,先后取得、、等战斗的胜利,最终粉碎了敌人对陕甘宁边区的。

三、挺进大别山1.背景:年,敌我力量发生了显著变化,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

2.经过:1947年6月底,、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从强渡黄河,千里跃进,在敌人的战略纵深地区建立革命根据地。

3.意义:挺进大别山使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了。

各个战场的胜利,标志着战争形势发生了。

合作探究:(对学,群学,解决自主困惑,时间10分钟)1.过国共双方举行重庆谈判的出发点各是什么?有什么不同?2.千里挺进大别山的目标和作用各是什么?3.请你举例说明人民解放军战略战术前后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是什么?展示点拨: 1.分层展示 2.教师点拨达标测评:基础达标:1 1、抗战胜利后,美蒋发动的全面内战开始于国民党军队进攻()A.中原解放区B.山东解放区C.上党解放区D.陕甘宁解放区2、流行词汇反映了时代的主题,“和平”“民主”最有可能流行于() A.北伐战争时期 B.抗日战争 C.国共重庆谈判 D.解放战争3、某部小说的故事梗概如下:1945年10月10日,国民党同中国共产党正式签署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也就是著名的《双十协定》。

第16课 两种命运的决战 导学案

第16课 两种命运的决战 导学案

大流乡中学八年级历史导学案学案编号:21 授课人:罗爱英授课时间:班级:学生:小组:课题:两种命运的决战课型:新授课课时:教师复备栏学生笔记栏【学习目标】掌握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本质。

(重点),掌握国民党发动内战的标志,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的情况,掌握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人民解放军战争开始转入战略反攻。

(重难点)【知识链接】一、中国军民的英勇奋战,1945年日本投降,抗日战争胜利。

A.世界形势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结束后,国际力量对比发生了深刻变化,帝国主义力量遭到削弱,而社会主义和人民民主力量有了新的发展,这为中国革命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积极对外扩张,妄图统治整个世界。

控制中国,是美国在战后推行全球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它采取了扶蒋反共的政策。

B.国内形势(1)国民党作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其根本目标就是使战后的中国重新恢复到战前状态,即坚持蒋介石的独裁统治,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老路,而中共及其领导下的人民革命力量的存在和发展,成为其主要障碍。

(2)全国人民,包括民主党派要求和平民主的呼声十分强烈,这样,国内阶级矛盾迅速上升,中国的政治形势、阶级关系及其力量对比发生了深刻变化,因此中日民族矛盾不再是支配中国局势的主要矛盾,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这个矛盾如何发展、如何解决,将决定着整个中国的命运。

【学习过程】一、重庆谈判1、背景:【自学】认真阅读课本,105 --106页,【合作】结合材料,总结出:抗战胜利后,各方的态度材料一:中国的老百姓,足足有三十多年没有享受过和平的日子,一面受敌人的侵略,一面不断内战,……我们对于战后和平的期望,就象饥饿的人等饭吃那样的急迫……我们反对内战,不管用什么法律来解释,我们还是要反对,如果内战,全中国人民都要遭受无穷的损害……——1945年8月,《新华日报》上发表了一封读者来信材料二:美国在中国所追求的长远目标是推动建立一个稳定、统一的亲美政府,而短期目标首先是“阻止共产党完全控制中国”。

16课 两种命运的决战 教案

16课 两种命运的决战 教案
《分层导学》第16课:分层应用•升级
补充与完善
A.以阵地战为主,力保解放区的每一寸土地
B.以运动战为主,不计一城一地的得失
C.采用“蘑菇战术”同敌人周旋
D.每一场战役都要集中几倍于敌人的兵力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4.抗战胜利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农民阶级同地主阶级的矛盾B.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的矛盾
C.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D.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
4.意义:粉碎了敌人的重点进攻。
三、挺进大别山
1.介绍大别山的战略地位,知道敌我力量发生的变化,时机成熟。(结合课本)
2.战略反攻的标志: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3.伟大意义:由战略防守转入战略反攻,标志着战争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一)改错题(每题有一处错误,指出并改正)
6.既参加西安事变谈判,又参加1945年的重庆谈判的中共领导人是毛泽东。
5.1946年6月内战爆发:国民党统治集团公然撕毁协议,发动对中原解放区的全面进攻,标志着内战全面爆发。中共采用运动战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二、转战陕北
1.背景:敌人全面进攻被粉碎后转而重点进攻陕甘宁边区。——1947.3
2.转战陕北:中共中央的决定,主动撤出延安
3.主要战斗的胜利:青化砭、蟠龙镇和沙家店等(学生自主完成)
课题:第16课两种命运的决战第1课时第周(年月日)
(1)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本质。
(2)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人民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进攻。
重庆谈判转战陕北挺进大别山
比较中共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和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本质
中共由战略防守到战略反攻的转变

16课两种命运的决战

16课两种命运的决战

正规军 120万
小米 陆军且 加 分散各 步枪 根据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四分 之一 国土
机械化能 力增强掌 握主动权
没 有 外 援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 我们不但必须打败蒋介石,而 且能够打败他。
——毛泽东
毛泽东转战陕北
课堂测试
一、填空题
1945年8月, 毛泽东在周恩来、王若 飞的陪同下,到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 《会谈纪要》 10月,签定了国共双方代表 。 1946年1月, 政治协商会议 在重庆 召开.
二、战略防御
• 1、内战的爆发:国民党军队悍然进攻中原 解放区 • 2、作战方法:解放军以运动战为主,粉碎 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 3、转战陕北: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三、转入反攻
1、标志: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2、意义:双方形势发生根本转折
挥 手 之 间
1945年8月,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国民党代 表张治中来延安接蒋介石赴重庆谈判
自主学习:
• ①既然蒋介石无意和平,为什么他还 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共商国家大 计”呢? • ②既然明知蒋介石谈判是放烟幕弹, 为什么毛泽东还到重庆去谈判呢?什 么时候由哪里到达重庆? • ③国共谈判的结果是什么? • ④重庆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哪些内容?
一、重庆谈判(1945年8月28日)
• 1、背景: • 2、各自目的: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 共产党:争和平揭骗局 • 3、成果: (1)签订《双十协定》 确定和平建国的意向 (2)政协会议决议 国民党集团撕毁协议
C 确定了“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D 避免了国民党的独裁专制统治 4、国民党军队悍然进攻中原解放区,标志着 A 全面内战的爆发 B 重点进攻的开始 A

第16课 两种命运的决战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八年级上

第16课 两种命运的决战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八年级上

八年级历史上期教学稿备课人姓班级使用时间课题教学目标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内形势和内战初期战局的演变,重庆谈判、内战爆发、转战陕北、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教学重点重庆谈判、挺进大别山教学难点挺进大别山的正确性——战局发生变化、由守转攻时机成熟一、设疑自学一、重庆谈判1.背景抗战胜利后,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同中国人民及其代表中国共产党的矛盾已经上升为主要矛盾。

中国存在着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尖锐斗争。

⑴光明前途:⑵黑暗前途:2.目的⑴国民党:⑵共产党:3.经过⑴国民党:1945年8月,蒋介石连续三次致电延安中共中央,邀请赴重庆谈判,“共同商讨国家大计”。

⑵共产党:8月28日,、等在美国驻华大使、国民党政府代表的陪同下,由延安飞往重庆,同国民党当局进行和平谈判。

4.成果⑴《双十协定》:经过43天的谈判,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即《双十协定》),确定了。

⑵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1月,政治协商会议在召开,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决议。

二、内战爆发1.时间:1946年6月2.标志:国民党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3.人民解放军的作战方针:鉴于双方力量的悬殊,人民解放军采取。

4.结果:经过8个多月的作战,歼敌人,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进攻。

三、转战陕北1.重点进攻目标:陕甘宁边区。

2.经过:⑴毛泽东、周恩来和党中央主动撤离,转战陕北,继续领导西北和全国的解放战争。

⑵彭德怀率领,采用“”,取得了青化砭、蟠龙镇、沙家店等战斗的胜利,歼敌3万余人。

⑶结果: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甘宁边区的进攻四、挺进大别山1.背景:解放战争的第一年,歼敌人,使敌我力量发生显著变化,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

2.时间、领导人及军队:1947年6月底,刘伯承、邓小平率挺进大别山。

3.开辟根据地:革命根据地4.意义:挺进大别山是解放战争的一个转折点。

它揭开了全国性战略反攻的序幕。

二、交流探究1.为什么抗战后蒋介石要邀请毛泽东去重庆商谈和平?2.既然阻止不了内战的爆发,毛泽东还应不应该赴重庆谈判?谈谈你的看法3.为什么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的开始?三、检测反馈1.抗战胜利后,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去重庆谈判,其主要原因是()A.中共力量的壮大 B.国内人民要求和平C.美国提出和平主张 D.内战准备不充分2.国共重庆谈判,经过43天的谈判斗争,国民党被迫同中共签订了()A.《双十协定》 B.《停战协定》 C.《共同纲领》 D.《国内和平协定》3.抗日战争胜利后,美蒋发动的全面内战开始于国民党军队进攻()A.中原解放区 B.陕甘宁解放区C.山东解放区 D.上党地区4.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A.山东解放区 B.中原解放区C.陕甘宁解放区 D.大别山根据地5.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事件是()A.收复延安 B.挺进大别山 C.渡江战役 D.三大战役6.指挥人民解放军挺进大别山的是()A.彭德怀、贺龙B.陈毅、粟裕 C.刘少奇、邓小平 D.刘伯承、邓小平(3)为什么说毛泽东此行是“弥天大勇”?国共之间谈判的结果如何?图一图二四、教学反思。

两种命运的决战

两种命运的决战

根据地的发展与国民党统治区的腐败, 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共产党赢得了人 民群众的拥护和信任。抗战结束后, 国民政府的声望一落千丈。
1946年6月,蒋介石自认为准备充 分,撕毁协议,发动了全面的内 战。
这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 提出了根本不同的主张。
阅读卡
两个不同的主张
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国共两党分别在重 庆和延安召开了各自的全国代表大会。 在国民党的代表大会上,蒋介石宣称, 国民党今后的任务就是 消灭共产党。在 共产党的代表大会上,毛泽东提出,结 束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国民党的专制统治
共产党的清明统治
• (1)政治上:民主选举制度
• (2)经济上:大生产运动
人们积极参加选举
中国共产党领 导下的中华人 民共和国。
359旅在南 泥弯开荒
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 是抗日根据地培育出 来的。今天已经过时 了。在今天的条件下, 应该轻轻松松地学习 和工作 成就任何事业, 在任何时期,都 需要延安精神。 许多有成就的人 都是靠艰苦创业 起家的。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 NO.新中国的诞生
两种命运的决战
From :
丽水外国语实验学校
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 日战争的胜利,中国向何处去的 问题,再一次摆在人们自己手中,对新中国的 诞生做出了决定性的选择。
问:
抗日战争的胜利,你觉的应该建设 什么样的中国呢?
问:
你赞成谁的观 点,并解释自己的 理由。
重庆谈判
• 1945年8月-10月,10月10日,签定《双十 协定》
拓展
中共代表团来到重庆,使许多人感动得流下热泪。他们纷 纷向《新华日报》表达喜悦的心情和对谈判的希望,一些 民主人士称,毛泽东敢冒险来重庆,是”弥天大勇”“一身系 天下之安危” 有人认为,既然阻止不了内战的爆发,毛泽东就不应该 冒险到重庆谈判。对此,你的看法是什么?

《两种命运的决战》教案(1)

《两种命运的决战》教案(1)

第16课两种命运的决战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重庆谈判、挺进大别山教学难点挺进大别山的正确性——战局发生变化、由守转攻时机成熟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回顾前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1. 中共七大的召开,在历史上起了什么作用?(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2. 中共七大认为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着哪两种前途?(提示学生根据82页文献资料回答:黑暗的前途——老状态,光明的前途——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国家)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一、重庆谈判(1)背景蒋介石依靠美国的支持,想要维持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独裁统治。

美国则希望通过支持蒋介石的统治来维护它在中国的利益。

1、中共七大毛泽东的闭幕词书本105页2、蒋介石积极准备内战在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前一天,蒋就迫不急待地向毛泽东发了一份电报, 从字里行间看,蒋诚心诚意,并一而再,再而三,于8月20日、8月23日再次邀请毛,实际上蒋真的这么有诚心吗?那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思考讨论其真实目的和原因,学生发言)出示陶希圣之言,“谈判的办法是政学系想用软的一套办法把共产党吃掉,谈何容易?可是现在动大手术也不是时候,国内有厌战情绪,国际形势也不允许中国打内战,一打起来,我们更被动,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如共产党拒绝,我们便有文章可做”――为何要拖?蒋介石一边运兵,一边又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这是为了什么?(进一步赢得内战的准备时间,也为了制造舆论来欺骗人民。

)3 、毛泽东去重庆谈判,能改变蒋介石发动内战的既定方针吗?(不能。

因为蒋介石的既定方针是要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统治,中共的目的是要推翻这种反动统治。

)4 、根据91页“活动于探究”:既然阻止不了内战的爆发,作为中共中央领导核心的毛泽东该不该亲自到重庆去谈判?(让学生自由发表看法,只要能够自圆其说,不管说该或不该,都应给予鼓励。

因为说不该的同学,至少还保持着对蒋介石的警惕,毛泽东安全的顾虑。

两种命运的决战ppt4 华东师大版优秀课件

两种命运的决战ppt4 华东师大版优秀课件

晋冀鲁豫
3、1947年6月,中刘原伯承、邓小平领导的
解放军挺进
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我们很容易遭遇逆境,也很容易被一次次的失败打垮。但是人生不容许我们停留在失败的瞬间,如果不前进,不会自我激励的话,就注定只能被这个世界抛弃。自我激 组成部分,主要表现在对于在压力或者困境中,个体自我安慰、自我积极暗示、自我调节的能力,在个体克服困难、顶住压力、勇对挑战等情况下,都发挥着关键性的 有弹性,经常表现出反败为胜、后来居上、东山再起的倾向,而缺乏这种能力的人,在逆境中的表现就大打折扣,表现为过分依赖外界的鼓励和支持。一个小男孩在自 ,对自己大喊:“我是世界上最棒的棒球手!”然后扔出棒球,挥动……但是没有击中。接着,他又对自己喊:“我是世界上最棒的棒球手!”扔出棒球,挥动依旧没 棒和球,然后用更大的力气对自己喊:“我是世界上最棒的棒球手!”可是接下来的结果,并未如愿。男孩子似乎有些气馁,可是转念一想:我抛球这么刁,一定是个 己喊:“我是世界上最棒的挥球手!”其实,大多数情况下,很多人做不到这看似荒谬的自我鼓励,可是,这故事却深深反映了这个男孩子自我鼓励下的执著,而这执
菇 战术”打击敌人。
著名战役:青化砭、蟠龙镇、沙家 店战役等。
1947年开始,解放军的战略发生了什么变 化?我军的进攻目标是哪里?这样一招险 棋,也是一招妙棋,你能说处这招棋的妙 处吗?
五、战略反攻开始
时间:1947年6月 标志:刘伯承、邓小平领导的晋冀鲁豫解放军
挺进中原
重庆谈判时的蒋介 石和毛泽东
国民党代表张治中、毛泽东、 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周恩 来、王若飞从延安机场准备
飞往重庆。(左起)
重庆政协召开
周恩来代表中 共战、反迫害”游行。
邯郸战役中解放军 缴获的战利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16:两种命运的决战
一、导学目标:
1、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本质。

2、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人民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进攻。

二、学习流程
自主突破一:重庆谈判
(一)、历史背景:
1、抗战胜利后,中国面临的两种命运是指:与;
两种前途是指:与;
2、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统治集团,在政府的支持下,阴谋发动内战。

(二)关于“重庆谈判”的知识点:
1、时间:
2、重庆谈判的目的:
A、国民党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B、毛泽东亲赴重庆谈判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3、与“重庆谈判”有关的三方代表:
中共代表:、
陪同的美国代表:
陪同的国民党代表:
4、重庆谈判取得的主要成果(签订的文件):
文件名称:签订时间:确定的基本方针:
5、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A、时间:地点:
B、会议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变式练习一
单项选择题:
1、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全国人民最渴望的是()
A、民生、自由
B、和平、民主
C、团结、进步
D、自由、和平
2、抗日战争胜利以后,积极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的国家是()
A、苏联
B、日本
C、英国
D、美国
3、1945年国共重庆谈判,经过43天的谈判斗争,国共双方共同签订的文件是()
A、《双十协定》
B、《停战协定》
C、《共同纲领》
D、《国共和平协定》
4、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决议不包括()
A、实行“训政”
B、改组国民政府
C、制定宪法
D、整编全国军队
自主突破二:全面内战爆发:(国民党全面进攻解放区时期)
内战爆发之前,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力量比较:(参照表格数据) 1、内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什么?
2、为了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人民解放军采取的主要作战方针是什么?
变式练习二
单项选择题:
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国民党军队进攻( )
A 东北解放区
B 、中原解放区
C 、陕甘宁边区
D 、晋冀鲁豫解放区
自主突破三:转战陕北(国民党重点进攻解放区时期)
1、1947年3月,国民党重点进攻的地区是哪儿?率部队进攻这个地区的国民党将领是谁?
2、毛泽东、周恩来率中央机关继续留在陕北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3、为了粉碎敌人对陕北的重点进攻,彭德怀采用了什么样的战略战术? 发动了哪三次重要战役?
变式练习三
单项选择题:
1、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陕甘宁边区时,蒋介石所派的将领是( ) A 、傅作义 B 、黄维 C 、胡宗南 D 、林彪
2、指挥西北野战军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甘宁边区进攻的将领是( ) A 、毛泽东 B 、刘伯承 C 、贺龙 D 、彭德怀
自主突破四:挺进大别山
1、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的标志是什么事件?人民解放军的主要领导人是谁?此后建立了哪一块革命根据地?
2、挺进大别山有什么重要意义?
变式练习四
单项选择题:
1、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揭开战略进攻序幕的是()
A、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
B、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
C、挺进大别山
D、渡江战役
2、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后,在敌占区建立的根据地是()
A、陕甘宁边区
B、华东革命根据地
C、晋冀鲁豫根据地
D、中原革命根据地
3、2007年是邓小平诞辰103周年,对于他领导的千里挺进大别山的战略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B、发动战略反攻
C、把战争引向国统区
D、威胁国民党统治中心
常考知识点及应用典型题
一、一次谈判:重庆谈判
应用举例:
A考法:(发生时间)
1、重庆谈判发生在哪一年?(高密市2005——2006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题)
B考法:(事件名称)
2、右图是毛泽东与蒋介石等人在1945年的合影。

这一照片拍摄在()
A、重庆谈判期间
B、转战陕北期间
C、挺进大别山时期
D、政治协商会议期间
(高密市2004——2005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题)
C考法:(谈判地点)
应用举例:
3、2005年4月29日,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与中国共产党总书记胡锦涛实现了跨越60年的握手。

想一想,60年前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曾在哪里会谈()
A、延安
B、南京
C、北平
D、重庆
D考法:(邀请者)
4、1945年8月,连续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人是()
A、孙中山
B、蒋介石
C、何应钦
D、张治中
(高密市2007——2008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题)
二、一个文件:《双十协定》
应用举例:
A考法:(文件名称)
重庆谈判签订了哪一文件?(高密市2002——2003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题)
B考法:(文件签订时期)
《双十协定》是()
A、西安事变时签订的
B、重庆谈判时签订的
C、第一次政治协商会议时签订的
D、中国国民党“一大”时签订的
(高密市2007——2008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题)
三、一次会议:政治协商会议
应用举例:
A考法:(主要内容)
1、1946年1月,重庆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决议是()
A、根据民主原则改组国民政府、
B、国民党应迅速结束“训政”,实行“宪政”
C、迅速召开由各党各派代表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
D、保证人民享有人身、信仰、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自由
(高密市2003——2004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题)
B考法:(会议地点)
2、1946年1月,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地点是()
A、延安
B、南京
C、重庆
D、上海
四、两位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
应用举例:
考法A:(毛泽东)
1、既是中共“一大”代表,又领导了秋收起义,还参加过重庆谈判的中共主要领导人是()
A、聂荣臻 B 、毛泽东C、周恩来D、邓小平
考法B:(周恩来)
2、既参加过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谈判,又参加过重庆谈判的中共主要领导人是()
A、毛泽东 B 、刘少奇C、周恩来D、王若飞
五、一个重要事件:挺进大别山应
应用举例:
4、课文P109页的形势图是发生在解放战争中的重大事件,这一事件是()
A、百团大战
B、挺进大别山
C、平津战役
D、辽沈战役
(高密市2005——2006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题)
重点、难点突破及应用典型题
1、重庆谈判:(两个目的)
(1)、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共同商讨国家大计”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2)、中国共产党派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高密市2005——2006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题)
2
3、两只野战军部队将领:西北野战军:彭德怀
晋冀鲁豫野战军:刘伯承、邓小平
应用举例:
1、首先率军跃进大别山,揭开战略进攻序幕的人是()
A、刘伯承、叶剑英
B、林彪、罗荣桓
C、刘伯承、邓小平
D、彭德怀、聂荣臻
(高密市2007——2008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题)
2、解放战争时期,谁采取“蘑菇战术”粉碎了敌人对陕北的重点进攻?1947年底,在哪两个人
的领导下,人民解放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高密市2006——2007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题)
检验自我
细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高密市2006——2007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题)材料一:1945年8月20日蒋介石再次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电报:“大战方告结束,内争不容再有……如何以建国之功收抗战之果,甚有赖于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计……”
材料二:1945年10月13日蒋介石给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密电:“抗战胜利,日寇投降……乃奸匪竟……企图破坏统一以遂其割据之阴谋,若不速予以剿除,不仅八年抗战前功尽失,且必遗害无穷……此次剿共为人民幸福之所系,务本以往抗战之精神,遵照中正(注:蒋介石)所订剿共手本,督励所属,努力进剿,迅速完成任务……”
材料三:1945年11月6日蒋介石对高级将领的演讲:“回想这20年来,奸匪始终是本党惟一的敌人。


请回答:
(1)蒋介石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理由是什么?国共双方经过9月——10月的谈判,有什么结果?
(2)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的真实态度是什么?在上引材料中有何依据?
(3)蒋介石当时为什么耍弄反革命的两手?毛泽东为什么要赴重庆谈判?
中考衔接
1、(2006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抗战胜利后,为争取和平民主,毛泽东亲自参加了()
A、重庆谈判
B、西安事变
C、百团大战
D、抗美援朝
2、(2006年,福建泉州)解放战争时期,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事件是()
A、刘邓大军挺进中原
B、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C、辽沈战役
D、平津战役
3、(2006年,河北)融入情境,回答问题:
下列图片反映的生死关系到中华民族命运的两个历史事件。

图一中的新闻标题是:争取中华民族生存,张扬昨发动对蒋兵谏;图二中毛泽东与蒋介石会面的主要目的是共商国内和平问题。

综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
)图一、图二反映的事件
各是什么?
(2)在上述事件中,国共双方先后就抗日、国内和平两个问题达成了一致。

“一致”
达成后的落实情况分别怎样?其落实情况对中华民族各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3)当民族前途面临抉择时,上述史实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什么?
图一图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