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两种命运的决战1
16课两种命运的决战

第16课两种命运的决战 二度备课 学习目标:(目标明确,行动才有效)1.知道重庆谈判期间国共两党政治较量的有关史实,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内战的独裁本质。
2.掌握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人民解放军开始转入战略反攻的史实。
3.感知和平民主来之不易,增强维护和平民主的意识。
自主学习:(学习内容P99—P105,时间15—20分钟,方法圈点批画。
)识记理解:一、重庆谈判1.背景: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真诚地希望通过的道路,建设一个独立、民主、富强的新中国;蒋介石集团在政府的支持下,坚持的方针,阴谋发动。
2.目的:为了争取,揭穿蒋介石集团的反革命政策。
3.经过:年8月28日,、等中共代表飞抵,同国民党当局进行和平谈判。
4.结果:1945年月日,国共双方签署(即《双十协定》),确定了“”。
根据协定,1946年1月,在重庆召开。
5.内战爆发: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接着,又向、等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
人民解放军采取以为主的作战方针,经过8个月的作战,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
二、转战陕北1947年3月起,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共中央所地,中共中央主动撤出,但仍留在转战和指挥。
西北野战军在的指挥下,采取“蘑菇战术”,先后取得、、等战斗的胜利,最终粉碎了敌人对陕甘宁边区的。
三、挺进大别山1.背景:年,敌我力量发生了显著变化,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
2.经过:1947年6月底,、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从强渡黄河,千里跃进,在敌人的战略纵深地区建立革命根据地。
3.意义:挺进大别山使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了。
各个战场的胜利,标志着战争形势发生了。
合作探究:(对学,群学,解决自主困惑,时间10分钟)1.过国共双方举行重庆谈判的出发点各是什么?有什么不同?2.千里挺进大别山的目标和作用各是什么?3.请你举例说明人民解放军战略战术前后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是什么?展示点拨: 1.分层展示 2.教师点拨达标测评:基础达标:1 1、抗战胜利后,美蒋发动的全面内战开始于国民党军队进攻()A.中原解放区B.山东解放区C.上党解放区D.陕甘宁解放区2、流行词汇反映了时代的主题,“和平”“民主”最有可能流行于() A.北伐战争时期 B.抗日战争 C.国共重庆谈判 D.解放战争3、某部小说的故事梗概如下:1945年10月10日,国民党同中国共产党正式签署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也就是著名的《双十协定》。
第16课《两种命运的决战》名师教案

华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6课两种命运的决战【内容标准】(1)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本质。
(2)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人民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进攻。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重庆谈判、《双十协定》、全面内战爆发。
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人民解放军开始转入战略进攻。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个人自学、小组合作学习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
开展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学会解决历史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本质。
理解党中央和毛泽东审时度势,创造性地采取得宜的战略战术,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并胜利地转入了战略反攻。
【教学要点】要点:重庆谈判、全面内战爆发、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重点:重庆谈判;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难点:全面正确地理解国共双方举行重庆谈判的不同意图;理解人民解放军在战略防御阶段的战略战术的运用,以及其前后变化的合理性。
【导入新课】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对中国人民来说,是一个非常值得庆贺的日子。
中国人民雪洗了百余年来的民族耻辱,第一次取得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
那么历经八年抗战的人们,最渴望的是什么呢?(学生回答:和平、安定等)但是中国人民的愿望被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统治集团破灭了。
中国面临两种命运的决战,又再次陷入了三年内战时期。
想不想知道中国又面临怎样的两种命运与决战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6课两种命运的决战》。
【新课探究】一、重庆谈判1、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人民面临的两种不同的命运和两个不同的前途(阅读教材教材105页的第一、二自然段)中国共产党:代表全国人民的愿望,建设一个独立、民主、富强的新中国。
国民党:背离全国人民的愿望,坚持独裁内战。
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6课《滑铁卢之战》课文详细解析

《滑铁卢之战》课文详细解析滑铁卢的上午时间已是上午九点钟,但部队尚未全部到齐。
下了三天的雨,地上又湿又软,行路困难,妨碍了炮兵的转移。
到这时候,太阳才渐渐地从阴云中露出来,照耀着大地。
空中刮着大风。
今天的太阳可不像当年奥斯特里茨的太阳那样金光灿烂,预兆着吉祥。
今天的太阳只散射出淡黄色的微光,显得阴郁无力。
这是北方的阳光。
部队终于准备就绪,处于待命状态。
战役打响以前,拿破仑又一次骑着自己的白色牝马,沿着前线,从头至尾检阅一番。
在呼啸的寒风里,旗手们举起战旗,骑兵们英武地挥动战刀,步兵们用刺刀尖挑起自己的熊皮军帽,向皇帝致意。
所有的战鼓狂热地敲响,所有的军号都对着自己的统帅快乐地吹出清亮的号音。
但是,盖过这一切响彻四方声音的,却是雷鸣般的欢呼声,它从各个师团滚滚而来。
这是从七万士兵的喉咙里迸发出来,低沉而又洪亮的欢呼声:“皇帝万岁!”(①你认为文章开头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品味】环境描写渲染了下文兵败的背景。
“只”有仅之意,暗示天气迅猛急变,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也暗示这天气将给拿破仑在滑铁卢之战中惨败作铺垫;“阴郁”既写天气给人阴森感觉,又写拿破仑军队的气氛不活跃。
“旗手们”“骑兵们”“步兵们”,作者不厌其烦地罗列这些人,再加上后文的“所有的”,均表现了这是一场关系到拿破仑前途的生死决战。
【段析】写战前拿破仑进行了壮观、热烈的检阅。
二十年来,拿破仑进行过无数次检阅,从未有像他这最后一次检阅这样壮观、热烈。
欢呼声刚一消失,十一点钟——比预定时间晚了两小时,而这恰恰是致命的两小时!——炮手们接到命令:用榴弹炮轰击山头上的身穿红衣的英国士兵。
接着,内伊——这位“雄中之杰”,率领步兵发起冲锋。
决定拿破仑命运的时刻开始了。
关于这次战役,曾经有过无数的描述。
但人们似乎从不厌倦去阅读关于它的各种各样激动人心的记载,一会儿去读司各特写的鸿篇巨制,一会儿去读司汤达写的片断插曲。
这次战役,无论是从远看,还是从近看,无论是从统帅的山头上看,还是从盔甲骑兵的马鞍上看,它都是伟大的,具有多方面的意义。
两种中国命运的决战课件

五、国民党加紧内战部署与中共的准备
1、国民党加紧内战部署 2、共产党自卫战争的准备
左图:解放区的减租减息运动 右图:美国大力援助蒋介石
第一节 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重庆谈判、“一二· 一惨案” 、政治协商会议、五四指示 “较场口事件” 、李公仆、闻一多
二、简答题:
1、国统区的危机 2、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左图:李公朴与闻一多 右上:北平学生抗议美军暴行
右下:李闻惨案
第二节 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制宪国大” 、《中美商约》、沙家店战役 孟良崮战役
二、论述题:
1、试论1946年的《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2、试析第二条战线的形成及其重大意义。
第三节 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
2.新时期的主要矛盾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重大历史 意义
1.解决了夺取民主革命的彻底胜利和由 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到社会主义革命的 许多重大问题 2.全党在革命转变的关头,在政治上 思想上作了充分准备
3、北平和谈
左图:毛泽东与张治中 右上:国民党代表抵达北平 右下:北平和谈
经15天的和谈 国民党政府谈判代表到达北平
第六章 参考书目
1、重庆政协文史资料委会:《重庆谈判纪实》,重庆出 版社1984年版。 2、姚夫等:《解放战争纪事》,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版。 3、丁永隆、孙宅巍:《南京政府的覆亡》,河南人民出 版社,1987年版。 4、聂资鲁:《国民党大陆失败论》,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4年版。
,双方拟订《 国内和平协定 》。在蒋介石 的反对下,李 宗仁南京政府 拒签,和谈破 4月1日北平谈判开始。15日周恩来把《国内和平协定》 裂。 交给国民党代表团。
第16课《两种命运的决战》导学案

第16课《两种命运的决战》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记住《重庆谈判》、《双十协定》、全面内战爆发、转战陕北、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等史实。
概括国内解放战争在战略防御阶段的军事策略及变化。
(重点)2、通过对国共双方进行重庆谈判目的的分析,认识到对于国民党反动派来说是反人民的不义之战;对于中共来说是正义的人民解放战争。
(难点)3、体会毛泽东的伟人胸怀和作为军事家的远见卓识。
【问题导学】第一板块:知识框架构建两种命运抉择会议目的实现前途类别时间1945年中共七大黑暗1945年国民党六大光明战略防御阶段双方军事策略的变化国民党共产党类别时间1946年6月全面进攻解放区撤离延安、转战陕北、采用蘑菇战术1947年3月1947年6月被迫进入战略防御第二板块:重点问题探究1、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无意和平为什么他还三次电邀毛泽东共商国家大事呢?从当时的形势来看毛泽东该不该去?为什么?2、经过谈判,国共双方签署了《双十协定》。
但随着国民党统治集团公然撕毁协议,解放战争爆发,有人说:“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你认为这种说法有道理吗?3、阅读表格,回答问题。
解放战争开始时间国共双方力量对比情况1946年7月国民党共产党军队430万120万武器装备飞机、大炮、坦克小米加步枪国土占有3/4强1/4弱人口拥有3亿多 1.3亿○1、内战初期,国民党在兵力和武器上绝对优势还得到美国支持,实力弱的共产党又该用什么战略战术应对敌人呢?○2、你是当时的指挥官,请你向你的部下介绍一下运动战,蘑菇战术,使他们做到心中有数。
○3、面对敌人的重点进攻,毛泽东采取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有人称此为:第二次长征,你认为是吗?为什么?4、刘邓大军为什么挺进大别山?(看图册,了解大别山的特殊地理位置)基础自测:1、下列人物中既参加过西安事变和谈,又参加过重庆谈判的是()A.毛泽东B.王若飞C.周恩来D.张治中2、毛泽东参加重庆谈判的主要目的是()A.争取国内和平,揭破蒋介石假和平阴谋B.商谈和平建国问题C.争取解放区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D.建立联合政府,实现光明前途3、抗战胜利初期,面对复杂的国际和国内形势,共产党的主要政治任务是()A.参加重庆谈判,商讨建国大计B.召开政协会议,避免全国内战C.揭露美蒋阴谋,改组国民政府D.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4、抗战胜利后,美、蒋发动的全面内战开始于国民党军队进攻(内战开始的标志)()A.山东解放区B.陕甘宁解放区C.中原解放区D.上党地区5、全面内战爆发后,解放区军民的主要作战目标是()A.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B.粉碎敌人的全面进攻C.粉碎敌人的重点进攻D.夺取重要城市6、1947年3月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是因为国民党突然袭击()A.山东解放区B.中原解放区C.陕甘宁解放区D.大别山解放区7、下列人物,于1947年6月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的是()①彭德怀②刘伯承③邓小平④贺龙⑤陈毅A.①②B. ②③C.③④D. ③⑤能力提升:1、2005年,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北京会见国民党主席连战,这是时隔60年后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首次握手。
两种命运的决战 课件

1948年9月---1949年1月三大战役
1949年4月渡江战役
战略决战
迁移应用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请回答下列问题 渡江战役或占领南京 1)这首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___________ 2)“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鼓足勇气,乘胜追击,把革命进行到底 的寓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句中所涉及的城市在历史上曾称 “虎踞龙盘”之地.请列举近代曾发生于 此的大事:__________________
解放区的农民 送亲人参军
农民组成担架队 积极支援前线
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 ——统治中国22年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
乡
愁
——历史的遗憾
祝愿祖国早日实现和平统一
1、1946年6月,国民党围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战略防御 2、1947年3月,国民党进攻延安 ---重点进攻 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千里挺进大别山
弥天大勇、一身系天下之安危
重庆谈判
毛泽东和蒋介石在重庆合影
(1945年8月)
全面内战 1、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什么? 1946年6月,国民党围攻中原解放区
中原解放区
1946年6月, 内战全面爆发
解放战争开始时国共力量对比:
比较项目 军队 武器装备 国土占有 人口拥有 国民党 共产党 430万 120万 飞机、大炮、坦 小米加步枪 克 ¾ 强(大城市) ¼ 弱(小城镇) 3亿多 1亿多
A 毛泽东 B王若飞
C 叶剑英
D周恩来
2、中共参加重庆谈判的主要目的是( D )
两种命运的决战

中国共产党方面为什么会接受蒋介石的邀请?
1、要尽一切可能来争取国内的和平以及在谈判中捍卫人民的利益;
2、揭露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1946年1月,国共签 订《停战协定》
(1946年6月——1949年10月)
内战 全面 爆发
1946· 6
国民党军队乘美国军舰北上,准备进攻解放区(1946年6月)
碾庄 陈官庄 双堆集 徐州
淮海战役总前委领导成员合影 (左起:粟裕、邓小平、刘伯承、陈毅、谭震林)
解放区农民支援前线的车队
淮海战役的指挥者之一陈毅感慨地说,淮海战役 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3.平津战役
张家口
瓮 中 捉 鳖
新保安
大同
1949年1月31日
北平 塘沽 天津
石家庄
1949年1月,国民党军队在傅作义率领下接受和平 改编,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国民党对 解放区重 点进攻
1947· 2—1947· 6
人民解放军 战略决战
1948· 9—1949· 10
人民解放军 战略反攻
1947· 6—1948· 9
1.辽沈战役
长 春
关 门 打 狗
锦 州 沈阳
营口
辽沈战役中的人民解放军
解放军攻克锦州
沈阳市民欢庆东北全境解放
2.淮海战役
猛 虎 掏 心
1947· 2—1947· 6 1947· 6—1948· 9
千里跃进大别 山,揭开了人 民解放军战略 反攻的序幕
解放战争形势图
1946年夏 1948年秋
延安
西柏坡
北平 徐州
沈阳
西安
南京
武汉
南京
(1946年6月——1949年10月)
2019-2020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两种命运的决战》教案1 华东师大版

2019-2020年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两种命运的决战》教案1华东师大版一、教材分析《两种命运的决战》选自华东师大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6课。
此课前承《同仇敌忾抗战到底》,后启《解放战争的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后,长期战乱,人民渴望过和平、安定的日子,为了争取和平民主的光明前途,中国共产党作出了很大的努力。
毛泽东以非凡的气魄赴重庆谈判,以揭穿蒋介石真内战、假和平的阴谋,双方经过和谈签订《双十协定》,但墨迹未干,国民党统治集团就公然撕毁成议,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重庆谈判:国共两党两条不同的道路、两个中国命运的斗争趋向尖锐,集中表现在重庆谈判。
(2)转战陕北:人民解放军在战略防御阶段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方法,转战陕北牵制敌人。
(3)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敌我双方力量发生显著变化时,人民解放军适时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2.难点(1)全面正确地理解国共双方举行重庆谈判的不同意图。
(2)理解人民解放军在战略防御阶段的战略战术的运用,以及其前后变化的合理性。
三、教学维度1、知识与技能:了解重庆谈判《双十协定》全面内战爆发;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和综合能力。
2、过程与方法:体现“创境引趣——探究体验——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体验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可贵。
3、情感与价值:认识国共双方战争的性质,对于国民党来说是反人民的不义之战,增强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引导学生更加珍惜今天的和平幸福生活。
四、教学流程1、创境引趣(1)导入课题师:很高兴今天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希望我们合作愉快。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对中国人民来说,是一个非常值得庆贺的日子。
中国人民雪洗了百余年来的民族耻辱,第一次取得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
那么历经八年抗战的人们,最渴望的是什么呢?(学生回答:和平、安定等)师:但是中国人民的愿望被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统治集团破灭了。
中国面临两种命运的决战,又再次陷入了三年内战时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陪同下,到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10月, 签定了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 。 1946年1月, 政治协商会议 在重庆召开 .
二
选择题
1、以下人物中,都参加过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和重庆谈
判的是( D )
A
毛泽东
B王若飞
D周恩来
C 叶剑英
2、中共参加重庆谈判的主要目的是( D )
A争取充足的时间部署内战 B加强与民主党派的亲密合作
一种是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社会 一种是建立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专制统治
主要矛盾:
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 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既然蒋介石无意和平,为什么他 还三次电邀毛泽东“共商国家大 计”?你认为毛泽东应该赴重庆 谈判吗?为什么?
就会宣传共产党没有 和平诚意,就会制造 舆论,把发动内战的 责任推到共产党身上。 利用谈判之机,诱使共产 党交出政权和军队 。
1、内战的爆发: (1946年6月)
国民党军队悍然进攻中原解放区 2、作战方法:
解放军以运动战为主,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 全面进攻
三.转战陕北
1.进攻陕甘宁边区 1947年3月
思考
国民党军队为什么改全面进攻为重点进攻?
2.转战陕北: 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毛泽东转战陕北
四.挺进大别山
1.转入战略反攻的标志: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区
二、全面内战的爆发(1946年6月)
解放战争开始时国共力量对比: 比较项目
军队 武器装备 国土占有 人口拥有
国民党
共产党
430万 120万 飞机、大炮、 小米加步枪 坦克 ¾强(大城市) ¼弱(小城镇) 3亿多 1.3亿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我们不但必须打败蒋介 石,而且能够打败他。
——毛泽东
共产党:争和平揭骗局
(1)抗战胜利后,百废待兴,人心思和,要尽 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 (2)利用谈判的机会,揭露蒋介石的假和平阴 谋,以利教育和团结人民,争取中间势力。
1945年8月,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国民党代 表张治中来延安接蒋介石赴重庆谈判
阅读提示:
1、重庆谈判取得了什么成果?其主要内容是 什么?
思考
解放军为什么把战略反攻的突破口指向大别山?
2.意义:
标志着战争形势发生了根本转变
1、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什么? 2、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人民解放 军采取了什么作战方针?取得了什么效 果?
以运动战为主、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 敌军有生力量
课堂测试
一、填空题
1945年8月,毛泽东 在周恩来、王若飞
2、你如何评价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
3、成果:
(1)签订《双十协定》 (2)政协会议决议 确定和平建国的意向
国民党集团撕毁协议
《 双 十 协 定 》 文 本
确定了“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国民党应迅速结 束“训政”,实行“宪政”;迅速召开由各党各派 代表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保证人民享有人身、信 仰、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自由。
获得准备发动内战的时间, 调兵遣将、部署内战。
一、重庆谈判(1945年8月)
1、目的
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
(1)它的军队在抗战后期消极抗日,大多龟缩 在大后方,需要争取时间调兵遣将部署内战。 (2)欺骗舆论蒙蔽人民,掩盖假和平真备战 的阴谋。
既然明知蒋介石谈判是放烟幕 弹,为什么毛泽东还到重庆去 谈判呢?什么时候由哪里到达 重庆?
C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D揭露蒋介石集团的内战阴谋
3、1945年10月10日的《双十协定》(C )
A 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
B 消除了内战爆发的隐患
C 确定了“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D 避免了国民党的独裁专制统治
4、国民党军队悍然进攻中原解放区,标着着( A)
A 全面内战的爆发 B 重点进攻的开始 C 第二次国共合作再次破裂 D 国共双方军事力量的悬殊
5、一名中学生的作文里有如下一句话:“1945年8月,我 们的城市是最受全国人民关注的,因为这里关系着举国 上下的和平与安宁。”据此,请你判断“城市”指的是 哪( D ) A、南京 B、北平 C、天津 D、重庆
三
观点阐释:
重庆谈判前夕,有人说:“国民 党内战的方针早就定了,因此,中 共没有必要去谈判。”你认为这一 观点正确吗?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你的理由?
挥 手 之 间
第16课 两种命运的决战
新课导入
1、抗战胜利以后,中国人民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2、国共双方在抗战胜利后对中国的前途分别有 何态度或者主张? 3、抗战之处,中共为什么要与宿敌国民党、蒋介 石合作?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抗日战 争胜利以后,中国社会的